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媒介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更精确地说,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变化。

2.有机团结:社会基于劳动分工而形成了功能分化和相互依赖的整体。保障有机团结的法律是恢复性的。

3.社会控制:是指一切以维持社会整合为目的,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观念加以约束、引导和管理的制度或手段。

4.越轨: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一切偏离或违反了特定规范的行动。

普通越轨:违反了一般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特殊越轨:犯罪。

二、社会分层的原因(如何看待社会分层现象?)

1、功能论

社会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是社会的正常运转必要的。有些工作比其它工作更为重要,因此这些工作要求最有资格、最优秀的人来担任,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用财富、权力、声望等吸引那些最有能力的人去从事最关键的工作。在报酬上对这些人予以倾斜,整个社会因此而获益。

2、冲突论

不平等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剥削的结果。强势群体拥有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决定着哪些人将占据哪个职位以及谁将得到什么报酬。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能够保持其权力主要是因为既有社会制度反映了他们的利益。

统治阶级更希望维持现状,而不是鼓励变迁,减少不平等。而被压迫阶级受到意识形态的蒙蔽,看不到社会的不公正,只要统治阶级仍然统治着,被统治阶级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报酬。“幸福的奴隶”

米德:人的自我如何形成(论述)

1.自我的内在结构: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主我”通过个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体现出来;“客我”是指他人眼中的我。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然后个体作为一个“主我”对之所出反应。”

2. “主我”与“客我”间的交流就仿佛是正在人际传播的双方一样,可以进行持续不断的互动。这样,自我便通过交流逐渐成型。

主我——有意义的象征符——客我

库利:他的思想:传播如何形成社会?

1.个体会调试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想象中他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

2. 人和人互动,会形成“首属群体”(血缘与地缘关系为主,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伙)和“次属群体”(学校、职业群体、社团、政府机构等)

3.社会正是这无数个互动的结果,并因此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传播建构了社会,并能使社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有机整体。

伊尼斯(媒介鼻祖)关于媒介偏向的理论

1.传播媒介的偏向性

任何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性(易于长久保存但难以远距离运送)或空间偏向性(易于远距离运送却长久保存性差。偏向时间的媒介:口语、羊皮纸、粘土、石头(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些媒介:刻石、金器)。与传统社会联系在一起,强调习俗、延续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注重历史的、神圣的、道德的事物。偏向空间的媒介:纸莎草、纸张。注重科技知识的发展,等级性不明显

偏向时间的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从而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

偏向空间的媒介有助于远距离管理以及远距离的贸易,有助于帝国领土的扩张,从而形成

中央集权但等级性不强的社会体制。

他认为中国总是存在改朝换代的问题与中国大量使用纸张这种倚重空间而不是时间的媒介有关。他指出,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面临着传播过于偏向空间的问题,因此给西方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他是技术悲观主义者

伊尼斯的视角确实独到,他从媒介的角度来重书人类历史应当说是一种开创性的设想,但是与政治、宗教、经济与社会一样,媒介只是推动历史发展动力中的一个因素,完全用媒介来解释文明发展中的一切,包括其经济、军事、政治、宗教、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牵强附会当然不可避免。

法兰克福:大众文化的标准化个性化(了解)

艺术应该是独特的、风格化的,而标准化、雷同性会导致真正艺术性的丧失。处处的标准化与无风格化的确使得文化工业的产品和从流水线上下来的工业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与标准化直接相关的就是伪个性化。

要消费者掏钱去购买文化产品,文化产品还必须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样子来。文化工业的伪个性化是对其标准化的掩盖,是处于商业目的对大众的欺骗。如果说标准化是“里”,那么伪个性化就是“表”

人的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

真实需求:“人生中必须绝对满足的必不可少的需求——穿着、住房、文化上的营养

虚假需求: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不是必要的,而且真实需求并非完全出自个体的真实需求和自由选择。豪华别墅、名牌汽车……虚假需求的来源:社会制造出虚假需求并强加给人们。媒体以及广告是制造虚假需求的重要手段。

“拜物主义”

所谓拜物主义:商品生产的原则把一切都变成了物,人们看不到商品背后凝结的自己的劳动,而去卑躬屈膝地崇拜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以及物的交换价值。

“娱乐至死”的过程细节

①电视必定缺乏思想性,而只能迎合娱乐性。因此,电视是纯粹的娱乐工具,所以它对于人类的最大好处在于它提供纯粹的娱乐节目。

②电视最糟糕的用途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题———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

首先,电视节目的构成形式导致新闻报道丧失了严肃性。

其次,电视“看”的特征导致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是来源于主持人或记者的表演。简单地说,电视为新闻的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定义: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这里的“可信度”指的并不是讲述者曾经发表过的言论是否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它只是报道者所——出来的真诚、真实或吸引力

第三,商业广告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影响。

③如果强行将娱乐的电视用于严肃的事务,就会走向反面。我们会在娱乐毁灭。

娱乐已经成了一片罪恶的汪洋大海,而我们却身处其中自得其乐,其结果是我们因娱乐而死。传播学几大学派:经验实证主义学派

批判传播学派(又分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和政治经济传播学派)

媒介技术主义学派(又叫媒介环境学派)

芝加哥学派

浅谈“韩流”风靡中国现象

浅谈“韩流”风靡中国现象

浅谈“韩流”风靡中国现象 当你打开电视,几个频道同时在播放韩剧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当你在淘宝购买衣服,“韩版xx”已经成为时尚风标;当你外出聚餐时,韩国烤肉也成了选择之一;甚至在中国的跨年演唱会上,韩国明星凭借其超高人气,成为压轴出场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不得不思考“韩流”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它究竟为何能从各方面深入我们的生活? 1.“韩流”的定义 “韩流”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登陆他地后产生的地区性影响。“韩流”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现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对韩国文化的宣扬,对政治、经济也起到了大力的推动作用。面对来势汹涌的“韩流”,中国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特别是音乐、电视剧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

位。韩国政府在察觉“韩流”这一契机后,更是大力支持推广,要将“韩流”建成亚洲的代表文化。 2. 韩国的国情 2.1 文化背景 首先,韩国与中国在地理、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从一些古装韩剧,我们会发现,儒家文化是韩国生活文化形成之基础,因此在生活习性、道德礼仪、价值取向等方面,中韩两国有很大的共通性。韩剧能够击败美剧,受到中国家庭主妇的喜爱,文化的共鸣必不可少。其次,韩国很擅长吸收欧美国家的长处,它对于歌曲、电影都积极向国外学习,同时又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让你在欣赏过程中,既具有东方特色,又不会觉得庸俗狗血。再加上近几年大陆剧的制作粗糙,把一半的经费都用于演员的演出费用上,致使画面、剧情都赶不上韩

剧。[1] 2.2文化特征 阅读韩国的小说与观看韩国的电视剧、电影,会发现韩国人优于将作品生活化,它着重刻画现代家庭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加油,金顺!》、《人鱼小姐》。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事,而且韩剧是边拍边播,剧情走向不定,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韩剧始终围绕“真、善、美”,不仅为观众提供叙述的乐趣,也与观众内心需求产生了共鸣。[2] 2012年一首《江南style》作为神曲红遍了全球,各种骑马舞网络疯传。当歌词听不懂时,强劲的节奏感更利于吸引人的耳朵。在周杰伦、王力宏等音乐人老去,又无新人接班时,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枯燥期。这时k-pop的流行打入了中国。K-pop是在韩乐的基础上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13文秘301班 2013 ~2014 学年第 1 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与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和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和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或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2.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 ) 3.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说明了这一点。(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维度是()。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3. 在接受别人对待时,纵使施予者出自善意,但如接受者感到自由受到限制时,也会心生抗拒。这种心态称为()。 A. 出丑效应 B. 心理反感 C. 过度理由效应 D. 认知失调 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以()为基础的联系。 A. 情感 B. 认知 C. 利益 D. 兴趣 5. 危机现场中,在场人数愈多时,见义勇为的助人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反而愈少。这种现象称为()。 A. 冒险偏移 B. 谨慎偏移 C. 旁观者效应 D. 社会抑制 6. 研究显示,()因素对亲密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社会经济地位 B. 相貌 C. 个人能力 D. 依恋类型

论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力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班级:2012级广电班 学号:122001041014 学生姓名:李玉欣 指导教师:熊燕妮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摘要:1997年,“韩流”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韩流”——韩国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及其他与韩国有关的文化产品,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受到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以及青少年们的欢迎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研究以“韩流”核心构成韩国影视文化为重点阐述对象,以韩国文化产业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当今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关键词:韩流影视文化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 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传统制造业遭受重创,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成为继日本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并且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短十多年间,韩国文化产业逐步占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一度

席卷亚洲。韩国政府充分利用“韩流”扩散效应,以韩剧、韩国电影、动漫、游戏为“开路先锋”,有力带动了服装、餐饮、美容、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且不断开发衍生产品,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在这些产业中,不得不提的是韩国的影视产业。影视产业被作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韩国政府不仅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给予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每家影院一年内播放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韩国影视产业硕果累累,为韩国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下通过对韩国影视文化的起源,以及其为何风靡亚洲做简要的概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春风吹拂,许多异国文化悄然进入。比如大和抚子、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文化,迈克杰克逊、滚石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同时,剧情凄美的韩国电视剧也进入全国观众的屏幕上。 《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对不起,我爱你》、《大长今》等剧集的热播,让当时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个人都在讨论剧中人物,幻想着自己的韩国世界,而后的H.O.T、东方神起、少女时代、SuperJunior、BIGBANG的乐队也相继被中国青少年所熟知并疯狂迷恋上。 还记得那个每天哼着Gangnam Style,网络疯狂模仿骑马舞鸟叔的日子吗?毫无疑问,韩国文化已经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然而,韩国国内对这一现象并不感到乐观,表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韩流对于中国娱乐产业的冲击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17499393.html, 韩流对于中国娱乐产业的冲击及应对措施 作者:姜方迪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240-01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由于韩国娱乐产业的兴起,加之中国粉丝的热情,让韩国较大的娱乐公司相继盯上中国的市场。由于中国娱乐这方面创意缺失,使得中国开始大量引进韩国娱乐,而最近因萨德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使广电总局实施禁韩令,即控制韩国艺人在华的演艺活动,这也对韩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这一方面我进行了一些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掌握韩国文化产业渗透中国的始末,并提出中国在娱乐产业这一方面应做出哪些改进措施。 三、研究问题 1、韩国文化产业进军中国的先例; 2、近几年韩星在内地捞金严重的现象; 3、广电总局新提出的禁韩令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四、研究过程 首先先说明以上几个研究问题,分别通过韩国娱乐产业简称韩流来中国发展的起源、韩国艺人在国内影视、演艺活动的频繁现象、新提出的禁韩令会对韩国经济有何影响及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展开。 (一)韩流进入中国发展 韩流的背后是有整个韩国政府的支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求助于专业的 公关公司,想要用“韩流”这个概念来包装整个国家。这也就造成了韩流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2009年super junior凭借sorry sorry、2012年psy凭借江南style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韩国的艺人们,并且在《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电视剧的播出也让中国越来越认可韩国的娱乐产业。在一系列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尝试后,让很多大的娱乐公司例如SM、YG、JYP等感受到了一丝商机,于是他们把很大心血花在了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上。SM公司首先是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 与 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 、 和 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 、 和 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 、 、 和 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 、 、 或 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 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 为 。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 (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 )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 维度是( )。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韩流成功的原因

1.韩流的定义 韩流,是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人们的一种形象说法,它最早出现于围棋界,原意为韩国流,简称韩流是谐音于“寒流”,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前五年,围棋韩国流盛行一时,在国际大赛上频频夺冠,因此被当时的围棋界称“韩流”。之后又被引用到足球和音乐娱乐领域,暗指中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韩流”这两个汉字频频出现在韩国的媒体上。一些报刊甚至刊登连载文章,介绍“韩流”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流行情况,并且认为“韩国经济的出路就在韩流之中”。“韩流”现象已经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广泛地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为促进出口的桥梁。 2.韩流文化在中国流行的几个特点: (1)来势猛而且持续时间相对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50多年里,先后有多种境外文化在中国内地流行过。20世纪50、60年代是苏联文化,当时苏联的歌曲和电影对中国观众和读者确实影响巨大,但那是以官方的意识形态工具强行推进的,随着6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交恶,苏联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随之式微。

70年代末开始了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先是日本影视对中国的影响,接着是港台影视对中国的影响,日本影视和港台影视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地位到90年代中期被韩流影视所取代。欧美影视文化当然也对中国观众产生过很大影响,而且是相对持久的,但都没像韩国文化产品这样来势汹涌,在中国形成所谓“潮”和“流”。 据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调查,在接受调查的网民中,有83.12%的人喜欢“韩剧”。在问到你最喜欢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影视时,有54.55%的人选择了“韩剧”。从90年代中期到目前,“韩流”在中国持续升温,热了十几年时间,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有这种影响力是比较稀奇的。(2)“韩流”几乎得到中国内地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喜爱。 客观地说,对“韩流”文化最着迷的是中国大城市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青年人,其中多半是高中生和低年级的大学生。他们穿韩国青年爱穿的流行服装,听韩国歌曲,看韩国最新的电影,像韩国青年那样化妆、做发型。他们喜爱的“韩剧”是青春偶像爱情剧。 家庭主妇尤其是中老年妇女比较喜欢集数较长的系列韩国电视剧。这种韩剧突出家庭伦理。从风行于中国内地多个电视频道的“韩剧”中,这些女观众会在泪水涟涟的同时,发现老祖宗的儒教伦理穿越了时空隧道在东邻继承和保存尚好,在文化上认同的刹那,产生了心灵的震撼与反省。男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韩流”退潮现象原因解析“韩流

“韩流”退潮现象原因解析 摘要被称作“韩流”的韩剧曾在中国掀起过收视狂潮,近年来却呈现明显 降温的态势。韩剧在我国转而遭受冷遇的原因主要有二:创作模式化,冗长拖沓以及歪曲历史、知识性错误频繁等是其内部原因;观众接受心理的微妙变化,国产电视剧的逐渐崛起以及我国限制韩剧进口转而引进多国电视剧等是其外部原因。韩流退潮现象给我国电视剧创作和传播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韩剧模式化接受心理 自1993年第一部被引进的韩剧《嫉妒》登陆中国以来,韩剧日渐风靡中国,终至形成“韩流”红遍大江南北。然而,自2006年开始,火热的韩剧却在中国呈现明显降温的态势,国内引进韩剧的剧集大为减少,收视率也显著下降,昔日的辉煌已然不在。是什么原因使强大的“韩流”日渐退潮?本文试从韩剧的内外层面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以促进我国电视剧创作和传播的良性运作和持续发展。 一、内部原因 (一)模式化 唯美的画面,煽情的音乐,缓慢的剧情节奏,靓丽的人物,富有的男主角,令人怜惜的女主角,纠结的三角恋爱等是大部分韩剧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诚然,这些内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观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甚至当前依然还在吸引部分观众。但是,随着这些情节的不断重复和模式化,观众的审美疲劳也在与日俱增。 其一,命运模式化。韩剧常常让温柔善良的女主角身患绝症或者英俊专一的男主角遭遇不幸来赚取观众的眼泪,赢得高收视率。如恩熙(《蓝色生死恋》)、燕珠(《泡沫爱情》)、金宝拉(《雪之女王》)等都身患绝症;赵远均(《天桥风云》)、姜俊尚(《冬日恋歌》)、金佑振(《夏娃的诱惑》)等则遭遇车祸。一方凄惨的不幸和另一方对爱情的坚贞执着成为大多数韩剧悲情结尾的模式。死亡(毁灭)固然能延续爱情的永恒,令人刻骨铭心,但如果大批作品都充斥着雷同的情节,恐怕非但难以感动观众,反而会使有判断力的观众心生疑惑并产生抵触心理。 其二,情感模式化。一部韩剧的成功往往会带来一批同类情节的克隆作品的涌现,其中尤为典型的是言情剧中的灰姑娘故事。这一模式的主体是地位悬殊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灰姑娘”的性格、相貌、生活背景因人而异, 结局大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浪漫满屋》中,女主角智恩从小失去父母,却坚强独立,男主角英宰是帅气的电影演员,两人邂逅于飞机上,智恩因为吃得过多晕机吐了英宰一身。《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女主角金三顺年近三十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韩流在中国》

韩流在在中国 近年来,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再度掀起了“韩流”之高潮,以中国为例,几大主要媒体频道韩剧轮番上映,收视率居高不下,大有俘虏全民之心的态势。此外,在服装、家电、美容化妆、图书出版等行业,韩国风也是愈刮愈烈。人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来自韩流的强大渗透和巨大撞击。所有这些,都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起这股异域流行风尚。 韩流,即亚洲地区继日本之后又一大规模的流行文化势力。21世纪以来韩国产品和文化在世界,尤其是在Y世代中流行的代名词。韩流现象在亚洲各国普遍存在,其中以中国、日本、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较为明显,并达印度、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的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向中国席卷而来,中国媒体形象的称之为“韩流”,它谐音于“寒流”,暗指中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在韩语中,也有与汉语“韩流”两字对应的音译字汇,上一届韩国京畿道国际观光博览会上,在中心的位置上设有专门的韩流展馆,展馆的醒目处有中韩两国文字的“韩流”。表达力极强的中国文字所创造的“韩流”一词,成了韩国人用来宣传本国文化的一个概念。自然,韩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与经济、政治等密切相关。譬如韩流作为文化现象来说,扩大了韩国文化的影响力,但作为文化产业来说,更是给韩国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影视作品出口,韩国品牌服饰、化妆品的走俏等,都给韩国带来滚滚财源。而韩流对韩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浅析韩流在中国发展及其各方面影响。 一、韩流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韩国百变天后李贞贤是把韩流引入中国第一人,并引起轰动,其次是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随着韩国歌手在中国舞台的出现,“HOT”、“NRG”等韩国流行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国传播开来,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对韩国影视明星和歌手的兴趣和关注,形成了一股韩国流行歌曲、电视剧以及韩国影视明星的“热潮”。中国一些报刊把这一现象称为“韩流”,韩国媒介则把这一叫法接了过去。目前,这股“韩流”似乎越涌越急,并向越南、蒙古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扩散。“韩流”滚滚,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日趋多样,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如韩国的化妆品、结婚礼服、韩国比萨饼屋、韩剧服装,以至韩国的二手车、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玩具等。与此同时,一部《大长今》也将韩国饮食带到我们身边,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我们的餐桌.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星”,甚至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不过,韩国文化界和经济界的一些人士对“韩流”能持续多久表示怀疑。他们认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施,并忧虑韩国文化界拿不出更多的吸引力的精品而使“韩流”失去后劲,最终导致昙花一现 二、韩流在中国兴起的特点 1.来势迅疾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新中国成立至今,先后流行过多种外来文化。20世纪50、60年代是苏联盛行,苏联歌曲和电影对中国百姓影响委实很大,但那是以官方的意识形态工具强行推进的,随着6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交恶,苏联文化在中国的影响随之甚微。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先是日本影视对中国的影响,接着是港台影视对中国的影响,日本影视和港台影视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地位到90年代中期被韩流影视所取代。欧美影视文

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分) 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分)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9) 学院专业级班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最系统的冲突论。它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霍曼斯 D、帕森斯 2.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涂尔干 D、马克思?韦伯 3.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称(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4.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5.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是(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6. 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四大要素是:地理要素、生物要素、( )和心理要素。 A.经济要素

B.政治要素 C.文化要素 D.社会要素 7. 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这是指( )。 A.户籍 B.身份 C.单位 D.契约 8.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9.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 )。 A. 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 大众 D.公众 10.马克思主义群体动力观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是( )。 A.组织环境 B.经济关系 C.群体利益 D.群体凝聚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 1、社会学: 2、生活方式: 3、参照群体: 4、社区行动: 5、社会现代化:

韩流文化入侵现象分析

关于“流”入侵中国的文化现象探析 ——以“剧”为案例 在国政府大力推行对外文化输出政策的支持下,“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迅速在中国崛起,并对我国娱乐消费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流”来袭与渗透,不仅体现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及其影视文化的发展上,而且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思维及其生活当中。与此同时,“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也对关系到国家的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存亡的我国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谓“流”,在中国是指国文化潮流的火热传播现象。 中两国位置毗邻,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两国就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国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在情感表达、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很多方面和中国都有着深刻的相似性,因此国的文化产品与西方相比也就更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共鸣,并被广泛的接受和传播。 此外,剧剧情设计新颖、人物包装清新亮丽、画面真实唯美也给予了中国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往往在保留其传统文化敛、含蓄的同时又将西方思想观念中的前卫和开放融入其中,完全顺应了年轻一代的审美要求和理想。不仅如此,其剧情中渗透的追求和信念也被表达地淋漓尽致。“国风骨十国际表情—情感的表现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都是国的或者的,如孝道、忠实、诚信、义气、宽恕、珍惜等等,都是电视剧要竭力表达的价值观,但是那种浪漫的调子、快捷的节奏以及洋派的氛围却是国际的。” 除历史因素及剧本身的特性外,国文化的迅速崛起及广泛普及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国外交通商部曾提出国在中国的文化商品市场中至少要占有10%份额的目标, 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由1%增加到5%,而且要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而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的强国。为此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们希望借助“流”更广泛地进军国际文化商品市场,使“流”成为促进其产品出口及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流已经建立和发展了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为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已广为人知。流不仅是国文化产业的集中体现,更是国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缩影。同时,国政府认为,不应该把流现象当作单纯的文化传播,而要使之成为亚洲的代表文化。国政府已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彰显了发展文化产业和提高文化影响力的勃勃雄心。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文化推广显得是捉襟见肘,不要说对外宣传推广中国的文化就是国很多教育问题都尚未解决,拆迁学期规划商业区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我们看到流袭来,我们却丝毫没有产生危机感,我们中华文化什麽时候能得到推广,什麽时候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现在我们虽然也在外海创办孔子学府,尽管国在世界没有自己的学府,文化宣传得却好于中国千万倍。 一、剧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一)九十年代的探索阶段 1993年,也就是在中两国正式建交后的第二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第一部国电视剧《嫉妒》。虽然在当时没有引起强烈的风潮,而且播出的地域围并不广泛,但是这正式开启了剧在中国的市场基础。早期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的观众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风俗的相通性,可能有更早地接触到剧。 1997年,央视再次引进以讲述保守家庭和开放家庭联姻故事的剧《爱情是什么》,并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每周一集播出,虽然当时并没有做任何宣传,但是却受到了观众的极大反响,

“韩流”现象探析

“韩流”现象探析 论文标题:“韩流”现象探析 论文作者仰滢 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青年探索,论文单位广州,点击次数1244,论文页数40~42页2003年2003月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dd17499393.html,/paper_49519981/ 近来,韩国文化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韩流”现象。“韩流”,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韩国电视剧、韩国流行乐、韩国明星大举登陆,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犹如一场腾空而起的沙尘暴,又仿佛一阵 横扫陆地的台风。 “韩流”涌入国门最早是在1998年,以劲歌热舞著称的酷龙(CLON)组合敲开了北京的大门,打响了中国“韩流”热的第一炮。随之而来的“韩流”旋风从北京迅速席卷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引发了一场流行的高烧。一袭“韩流”威力之大,的确让人不敢小视。 一、“韩流”催生了“哈韩族” 1、“哈韩族”与“韩流”相伴而生。韩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在国内热播之后,以年轻人为主的观众对韩国演员和文化显示出了强烈的兴趣,甚至出现了一批被称为“哈韩族”的狂热的“韩流”追崇者。“哈”源于台湾青少年文化的流行语,意指“非常想要得到,几乎疯狂程度”,“哈韩”是近年兴起的时髦词汇,它最早来自台湾,指的是盲目崇尚、追逐、模仿韩国时尚的流行文化。“哈韩族”就是指一群疯狂追求韩国流行文化,连穿着打扮、思想行为都仿效的人,主流是能自由接触外国文化的开放性人群,主要集中于14~18岁(相当于中学生)和19~30岁(相当于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两个层次的都市年轻人。“韩流”使听韩歌、看韩剧、挂韩国饰物成为一种时尚。曾有些时日,走在大街小巷,总会遇到那么一些令人侧目的新新人类,缤纷的松糕鞋使人目眩,超级肥大的牛仔裤配上一件色彩鲜艳的T恤衫,背包上别着十几个徽章,金黄的头发如丝般柔顺,半遮半掩露出一脸不羁的表情……举手投足间都在向世人宣告:“我们爱…韩流?!”、“我们是…哈韩族?!”。 2、“哈韩族”赋予了这个时代鲜活的特征。“哈韩族”唱着“H.O.T”、“神话”、“BabyVOX”的歌,墙上贴着安在旭、金喜善的巨幅海报;从租片店里宝贝似的捧回一大摞一大摞的韩国偶像剧,《爱情是什么》、《天桥风云》成为茶余饭后的时髦话题;他们摆玩着“流氓兔”、“溜溜球”,迷恋于形形色色的徽章……跨世纪青年与80年代、60年代的青年有了标志性的区别。“文革”时期红卫兵小将的寸板头、绿军装、红皮语录,八十年代的新生代的光头、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1

试卷代号:8884/6318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开卷)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从功能上来说,社会群体是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集合体。 2.古典科学组织理论主要侧重对静态组织结构的研究,重视组织经济效率的协调,认为组织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械性系统。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概念。 6.马克思主义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 7.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8.对越轨的分析,生物学的观点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学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社会心理学-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心理学实验法的本质是()。(1.0分) A、人的参与 B、有实验目的 C、为某种目的控制一定的条件 D、采用实验的方法我的答案:C 2西方白领中产阶级,更倾向于采用()的方式来养育孩子。(1.0分) A、专制型 B、放任型 C、依赖型 D、溺爱型 我的答案:B 3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1.0分) A、鲍德温 B、冯特 C、塔尔德 D、迪尔凯姆我的答案:B 4杨国枢先生认为中国人有社会取向,他人取向,家族取向和()四种趋向(1.0分)A、团体取向B、民族取向C、关系取向D、朋友取向 我的答案:C 5如果信息发送者推测接受者知道沟通的内容,那么沟通的过程会更加()。(1.0分)A、复杂B、完整C、简单D、详细我的答案:A 6为了研究历史上无法还原的事件的因果关系,所采用的方法是()。(1.0分) A、档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我的答案:A 7扮演角色的个体他对他怎么样去扮演角色的一种理解我们称为()。(1.0分)A、现实角色B、实践角色C、理想角色D、领悟角色 我的答案:C 8社会态度的三个因素中,哪个占核心地位?()(1.0分)

A、情感 B、趋向 C、认知 D、意向我的答案:B 9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他人不可获知的隐秘,我们将这种意识称为()(1.0分) A、私我意识 B、隐秘自我 C、隐私意识 D、公我意识我的答案:A 1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外在筹赏?()(1.0分) A、他人的感谢 B、他人的赞赏 C、他人的表扬 D、他人的物质奖励我的答案:A 11詹姆斯的自我理论带有()的特征。(1.0分) A、后现代主义 B、行为主义 C、本质主义 D、实证主义 我的答案:C 12标志社会心理学产生的两本社会心理学的书是的作者分别是麦克杜格尔和()(1.0分) A、阿德勒 B、弗洛伊德 C、罗斯 D、迪尔凯姆 我的答案:C 13自我评价影响自我概念的时候,个体就会选择()。(1.0分) A、自我美化 B、自我安慰 C、概念重组 D、概念重塑我的答案:A 14美国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研究工作的最终价值标准是要()。(1.0分) A、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B、改善社会的发展状况 C、改善人的生存环境 D、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我的答案:A 15强调父母权威、强调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的养育方式是()。(1.0分) A、放纵型 B、严厉型 C、专制型 D、权威型 我的答案:C 16角色结构论的代表人物是()。(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