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镇情概况与规划背景

一、镇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南甸镇位于平山县城北部,地处东经114°1′53"~114°11′42",北纬38°20′55"~38°31′46"。北靠王坡乡,南与两河乡为邻,西接岗南镇,东与灵寿县交界。镇政府驻地踞省会石家庄35公里,距平山县城15公里,距“革命胜地”西柏坡20公里,是省道河东路与县级路平王路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与地质

全镇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貌属于丘陵,海拔高度在111---500米之间。全镇处于新生界地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上更心统地层含冲积层,表层为浅黄、黄褐色砾石、卵石、砂土和粘土。

2、气候条件

南甸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暖夜凉。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阴天较多;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镇年平均气温12.07度。年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24.6度;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4.6度。极端最高气温41.8度,最低气温—17.4度。初霜期10月15日左右,终霜期4月16日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180天左右。太阳辐射能561.1kj/c㎡,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2750小时。封冻天数64天,最大冻土深度为62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600mm,历史上最大降水量925.1mm,最小降水量262.3mm。夏季主导风向为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风。

3、水利状况

源于王母观山湾子村的南甸河自北向南贯穿全镇,至郭村附近入滹沱河。流域面积274平方公里,上流支流繁多,河槽平坦,下游河槽均系细砂组成,最浅出宽约400米,流域平均宽度8.8公里,河源高程907米,河长30公里,河底平均纵坡比27.1% 。洪水上涨、来水量大时,易造成洪涝灾害。

(三)历史沿革

南甸村为镇政府所在地,为古老的集镇之一,明永乐年(工业1404年)田、

王两家由山西省洪同县迁居觉石院(白林寺院)南3.5公里处定居,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载名“南点集”。后演“点”为“甸”,清《平山县志》载名南甸至今。

(四)社会经济

南甸镇辖37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63.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606亩,林地实有面积9599亩。截至2006年,全镇总人口225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24人。

2006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10.56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招商引资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6元。2006年全镇民营企业579家,从业人员11885人,增加值31.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19亿元,利税3.29亿元。

近年来南甸镇在发展特色农业,建设钢铁基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形成了以南策城为龙头的中华寿桃生产基地,以东杨庄、魏家院为主体的杏扁生产基地,以寒虎河、东庄为主体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以曹峪、吴白雁、寒虎河为主体的优质红枣生产基地等四大特色农业基地以及以河北敬业集团为主体的年产150万吨钢铁的钢铁基地。产业规模不断增大,效益不断提高。

二、规划修编动因

(一)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城镇发展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针对建制镇的发展建设问题,我省在村镇规划编制内容及深度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化要求,特别是增加了强制性规划内容。此外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也对建制镇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证城镇在新形势下能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需要修编原规划。

(二)新编制的《平山县总体规划(修编)》对南甸镇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平山县总体规划(修编)》对全县的城镇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并对南甸镇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规划配合石家庄市总体规划和平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扩大县城管辖范围,提出“一城三区”的城市组群概念,即将现状县城、东回舍镇划入中心城区,并将温塘镇、西柏坡镇和南甸镇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形成温塘、西柏坡、南甸三个组团城市,拓展县城影响力。

(三)城镇内部问题日益突显,上版规划已难以指导城镇发展

上版总体规划对城镇建设起到了健康指导作用。但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内部问题的日益突出,原总体规划已无法继续对城镇发展建设给予指导,需依据新形势修编总体规划。

1、随着敬业集团的不断壮大,南甸镇的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镇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为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需要重新编制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村镇规划。

2、上版规划中许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如镇区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城镇化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都存在着前瞻性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南甸镇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瓶颈。

3、近些年敬业集团的发展为南甸经济注入了动力,但是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城镇居民生活环境较差,需要通过规划对城镇用地予以合理布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此外在敬业近些年迅速发展的同时,作为服务敬业集团的南甸镇区在居住、文化娱乐以及商业服务等设施的配置方面严重不足。

三、上版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价

(一)上版总体规划回顾

1、规划期限

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050年。

2、镇域规划

(1)镇域人口规模:2010年约为24300人,2020年约为26800人。

(2)城镇化水平: 2010年达到28.8%, 2020年达到37.3%。

(3)村镇体系:规划确定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结构。中心镇即镇区,包括南甸、南焦坡、夹峪3个村;规划寒虎河为中心村,其由寒虎河、南庄、东杨庄3个村庄合并而成;剩余的31个村庄为基层村。

3、镇区规划

(1)镇区职能: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与信息中心。

(2)镇区性质: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与流通中心,以发展钢铁、化工为主导,商贸服务业、运输业等三产为辅的工贸型城镇。

(3)人口规模:2010年约为6500人;2020年约为10000人。

(4)用地规模:规划到2020年,南甸镇建设用地为113.81公顷,人均建设

用地113.81平方米/人。

(5)用地发展方向:在填空补齐的基础上,以向西发展为主。远景以向北发展为主。

(6)用地布局结构:规划确定城镇布局结构为:“两轴三区两市场,两点两线两中心”。

(7)镇区规划界定:镇区规划区界定范围包括3个行政村,分别为南甸、夹峪、南焦坡。

(二)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近年南甸镇的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城镇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城镇功能逐步加强,城镇面貌有所改观。

在《平山县南甸镇镇域总体及镇区建设规划(2004—2020年)》的宏观指导下,比如城镇职能、性质与城镇实际发展基本吻合,促进了社会健康发展;城镇用地发展方向的合理确定,为城镇跨河发展奠定了基础。

镇域内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镇村建设整体达到协调、整齐、安全、美观。

在建设成就的背后也存在诸多不足。近几年城镇发展忽视了镇区公共绿地的建设,此外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明显不足。因此,本次规划应对这些与城镇健康发展不和谐的音符给予调整,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合理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全镇文明生态村的建设还远远不够,今后应当加强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力度,力争使更多的村庄成为文明生态村。

四、规划原则、依据、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原则

1、生态原则:切实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潜力,实现“生态兴镇”。

2、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节约用地,充分发挥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善村镇体系的网络布局;协调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性(远期)和可操作性(近期)相结合,滚动有序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完善配套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使南甸镇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3、效益原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突出环境效益,并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安排,促进南甸镇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长期稳定发展。

4、区域性原则:城镇规划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坚持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准确定位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城镇发展的内在规律,立足本地优势,促进城镇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5、特色化原则:注重景观建设,塑造新颖整洁的小城镇面貌。

6、现代化原则:以现代化的标准建立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为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村镇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部建村(2000)36号;

(5)《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冀建乡[1995]220号1998修改稿);

(6)《河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8);

(7)《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冀建村[2006]392号文件;

(8)《河北省建制镇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冀建村(2003)249号文件;

(9)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省级重点镇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冀建村(2005)412号文件;

(10)《平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11)《河北省平山县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

(12)《平山县南甸镇镇域总体及镇区建设规划(2004—2020年)》;

(13)地方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建设资料等。

(三)规划期限

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为2007-2010年。

(四)规划范围

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

南甸镇行政辖区,总面积64平方公里,为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

2、城镇规划区范围

综合考虑镇区、敬业集团的建设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定南甸河以东的南甸、南策城、康庄、邢家洼、齐家坎、东庄、北焦坡、南焦坡、西庄、李立窝、解家町、水碾、黑亩田、新庄、榆林、柏里、西相关庄、东相公庄、寒虎河、南庄、寨上、东杨庄、雁沟等23个村庄以及南甸河以西的江家河、坡头、夹峪、史白雁、苏白雁、北白雁等6个村庄为城镇总体规划控制区。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区域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一)发展机遇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镇域镇村体系调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深刻意义,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我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广大的农村面貌仍然落后,农村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以及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差距仍在扩大,因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

2、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化工业阶段助推南甸产业发展

我国现已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以钢铁、化工、建材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今后将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全镇重点发展的钢铁、化工等产业,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所着重发展的产业能实现比较好的吻合,这为南甸镇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发展成为省内重要的现代化工贸型小城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

3、“河北省十一五规划”为南甸镇发展带来大的外部支持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指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今后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重点发展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

物流、旅游等十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南甸确定今后重点发展的钢铁、化工等主导产业完全符合“省十一五规划”中所明确指出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为南甸镇打造成为平山县重要的工业基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巨大的外部政策支持。

(二)发展优势

1、政策条件

平山县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可享受国家关于贫困地区的多种倾斜优惠政策,南甸镇作为平山县东北部的中心镇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有所受益。

2、区位条件较优越

南甸镇位于平山县城东北部,距省会石家庄35公里,处于省会“一小时交通圈”之内,为南甸镇发展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南甸镇距“革命胜地”西柏坡20公里,东临古中山国遗址,北通天台山景区,省道沙东路与县级路平王路在镇区交汇,是平山县东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3、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镇现有耕地38606亩,人均耕地1.71亩。全镇气候雨热同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县粮食主要产区。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南甸镇已经形成中华寿桃、香玲核桃、杏扁、红枣等四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谋划建设集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畜牧养殖方面不断壮大以寒虎河、江家河为中心的奶牛基地、以吴白雁、寒虎河为中心的养鸡基地、以南焦坡、史家庄为中心的养猪基地等三大专业养殖基地的规模。这些为南甸镇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巩固一产的基础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工业基础雄厚

南甸镇的工业主要集中于钢铁、化工两大产业,其中尤以敬业集团发展最为迅速、影响力最大。敬业集团以钢铁为主,兼营化工、酒店的等产业,2006年实现产值129亿元,利税11.5亿元,成为石家庄市历史上首家实现规模、效益双进位的企业,是石家庄市民营企业第一利税大户。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名列293位,在由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心、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排名第181位,在河北省百强企业中名列第9位。2007年敬业集团已形成铁、钢、材各350万吨的规模,年产水杨酸10000

吨,是全国最大的水杨酸生产基地。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11个亿,上缴税收4.2个亿。预计2008年将达到500万吨钢铁规模,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个亿,上缴税收7个亿。到2010年,投资70多亿元,建设两条100万吨中厚板生产线、一条90万吨棒材生产线、万立米制氧及其配套设施,达到500万吨钢铁、150万吨棒材、200万吨中厚板的生产规模。

此外敬业集团在积极谋划建设特种钢材生产线,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同时做好水扬酸、阿斯匹林项目的挖潜增效,巩固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制约因素

1、镇村建设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产业发展中的矛盾较突出。虽然南甸镇第一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第一产业中传统农产品较难满足产业化工业生产的品质需求。以钢铁、化工为主导的第二产业虽已成为拉动全镇乃至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产品比较单一,产业链条短,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工业的粗放型生产带来较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相比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大大减少了等量工业资本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不仅影响城镇人口的就业,而且影响农业从业人员的顺利转移。

3、城镇规模偏小,2006年城镇人口3499人,城镇化水平15.5%,城镇发展仍处在聚集阶段,达不到配置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规模效益。

4、城镇化与村庄空间布局调整的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四)城镇发展的动力来源

1、以敬业集团为依托,以钢铁、化工产业为主导,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对于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南甸镇的经济实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与对外影响力,极大的解决当地居民就业,敬业集团的发展是南甸今后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力。

2、处理好经济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的关系,以城乡一体化为目的,重点建设南甸镇区、工业区及镇域内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产业基础的村庄,支持带动镇域内村庄的协同发展,形成镇域内镇村协调发展的镇村群体,使整个南甸镇域成为城镇及工业区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镇域内镇村的协同发展是南甸镇今后快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在未来发展中,要密切联系南甸镇实际,强力推进“钢铁立镇、特色带镇、以城兴镇”三大主体战略。

钢铁立镇战略:只有工业的大发展,才能提升财政办大事的能力,才能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钢铁工业对于南甸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表现在钢铁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税收,同时还表现为因钢铁产业而快速崛起的第三产业对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钢铁产业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紧紧围绕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技术进步,发展壮大钢铁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钢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一,钢铁工业需要大量的矿石及其他必要的生产资料,这就将会形成围绕冶炼而派生出来的运输、汽车修理等服务项目的需求大量增加;其二随着敬业集团的不断扩大,必将带来大量人口进驻南甸,人流的汇集将会要求餐饮娱乐、学校、医院、住房等服务设施相应跟上,这就会形成第二大需求空间。这些第三产业项目的建成,会在短时间内使南甸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城镇。

以城带镇战略:小城镇作为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以及农村城镇化的主体,对于协调城乡、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释放镇区新建及其在工业化、城镇化中的巨大能量,为南甸镇快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推动南甸镇快速发展。核心内容是解决城镇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等问题。通过提升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实现与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发展。

特色兴镇战略:立足南甸镇资源优势,在壮大钢铁、化工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绿色食品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特色经济和整个镇域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全镇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潜力,结合现有的产业布局状况,合理组织生产力,具体布局如下:

工业、商贸、交通运输综合区:该区为全镇的中心经济区,是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包括镇区及敬业集团,着力发展以钢铁、化工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以及以商贸、交通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

种植、养殖及其加工综合区:该区指中心经济区以外的区域,是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辅助力量,在巩固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相关特色农牧业产品的深加工。

(三)产业发展战略

1、第一产业

(1)壮大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农业基础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以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为发展方向,改造传统农业,壮大优势产业。在稳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壮大以解家曈为中心的红薯种植基地以及以江家河、西相公庄为中心的蔬菜基地。着力培育以南策城为主体的中华寿桃生产基地、以东杨庄、魏家院为主体的万亩杏扁基地、以寒虎河、东庄为主体的千亩优质核桃生产基地以及以曹峪、吴白雁、寒虎河为主体的优质红枣基地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此外,在此基础上要积极谋划建设沿南甸河两岸集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区。

在畜牧养殖方面要积极引导、扶持各种专业化养殖基地,不断壮大以寒虎河、江家河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基地、以吴白雁、寒虎河为中心的养鸡基地、以南焦坡、史家庄为中心的养猪基地等三大专业养殖基地的规模。畜牧养殖业要逐步推进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逐步实现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行节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销售,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基地+农户、市场+农户、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搞好能为农民提供服务、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头建设,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并依托龙头企业,整合农产品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显著提高。

2、第二产业

从南甸镇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分析,工业是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南甸应依托区位、产业优势、塑造特色工业,培育行业名牌,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科技产品。紧紧依托敬业集团,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优势,壮大钢铁、化工等主导产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将生产引向高、精、

深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品种。工业产品应定位于“名优化”、“制品化”。“名优化”就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三高一低”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低消耗的产品;“制品化”主要是发展钢材的深加工,走钢材的半制品化和制品化的路子。大力发展以太阳能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此外依托特色农业、畜牧养殖业基地的建设,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最终形成以钢铁、化工为主导,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新型能源为辅助的工业体系。

但是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对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应有正确的认识,经济的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更为注重数量的提高,而经济发展在注重数量提高的基础上,更为关注质的提升。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应牢固树立这样一种经济发展观,即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决不等同于经济发展。要完全摒弃掉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尤其是钢铁、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要加大对于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加快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速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产品生产能耗与污染。

3、第三产业

充分利用交通优势以及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加速工农业产品的内输与外运,带动地方第三产业的发展。

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以服务敬业集团为根本出发点,在大力发展餐饮、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房地产、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南甸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重点发展专业市场。依托工业园区,积极谋划筹建钢材专业批发市场;依托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建设和完善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市贸易市场。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一、镇域镇村发展现状

2006年南甸镇共辖37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2549人,其中城镇人口3499人,城镇化水平16%。

二、镇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镇域总人口预测

南甸镇2001年总人口(含镇直人口,下同)21582人,2006年镇域总人口22549人,5年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8.81‰,基本上呈现出增长趋势。

南甸镇经济的发展源于敬业集团的带动,未来人口的增长同样要靠敬业集团来拉动。随着镇区的变迁新建以及敬业集团的日益成熟,南甸镇的集聚效应与对外吸引力将大幅提升,这将吸引大量人口向南甸集聚。综合考虑,规划近期人口年综合增长率为10.5%,远期人口综合增长率为6%,则到2010年镇域总人口达到3.8万人,2020年镇域总人口达到6.8万人。

(二)镇区人口预测

1、南甸新区人口现状

南甸河以西史白雁、夹峪、坡头、江家河、耿白雁5个村的岗坡地约3000亩,其中基本农田约1200亩,为南甸镇新区建设用地,用于镇直机关、文教卫生、商业贸易、金融服务、居民住宅区等的建设。

①南甸新区范围内5个村现有户籍人口3010人。

表5—1 南甸新区现有村庄人口情况表

②流动人口:在本地探亲访友、购物、出差、就医等临时到镇区或短暂居住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按经折算后计入城镇人口。现状情况下为200人。

③在本地务工经商的暂住人口,目前正处于建设期,来此务工人员较多,目前暂住人口为9000人。其中敬业集团职工8000人,其他经商从工人口1000人。

即南甸新镇区现状总人口=户籍人口+折算后的流动人口+暂住人口=3010+200+9000=12210人。

2、分项指数法预测

南甸镇人口自然增长比较有规律,近几年一直保持在5‰~7.5‰的范围内,

根据南甸新区现状人口构成,考虑到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将有所下降,确定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011-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

近几年,南甸镇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起伏较大,规律性不强。从南甸镇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敬业集团的发展,镇区人口增长速度很快。随着南甸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力度的加大,南甸镇区将在原基础上,形成新一轮的开发,南甸工业园区成为南甸镇区乃至平山县的增长极,南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其人口机械增长率不能简单套用近几年的数据,应综合考虑镇区和工业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阶段。

2007――2010年,是工业区的成长期,对生产性服务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给本地产生的就业机会开始增多,工业区的发展将是二、三产业并行。2015年左右,工业区逐渐进入成熟期,人口高度聚集,与镇区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现代小城镇。预计,工业区对镇区人口的拉动成长期阶段在1-2万人左右,成熟期阶段在3-5万人左右。

对镇区的人口(不包括工业区)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取7‰,机械增长率取60‰,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取6‰,机械增长率取60‰。其中镇区人口的机械增长,主要是工业进入成熟区和镇区成为适宜居住的城镇后,现在的职工将有很大一部分将在新镇区购房安家,引起的人口机械增长。

根据公式:P=P0(1+r+r’)n,

2010年和2020年的南甸新区城镇人口规模为:

P2010=12210×(1+7‰+60‰)3=16886人,

P2020=16886×(1+6‰+50‰)10=31996人。

由于工业区发展的不确定性,新增工业对县城人口的拉动近期取5千人,远期取1万人,则南甸新区的总人口近期为2.0人,远期为4.0万人。

3、综合分项法预测

①自然增长

通过对1995—2005年十年来的人口增长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在6‰左右,考虑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及今后育龄人数的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减少,确定规划期内为5‰。

以镇区现状户籍人口为基础,按年自然增长5‰计算:

Q户2010=3010×(1+5‰)3=3056人;

Q户2020=3056×(1+5‰)10=3213人。

②规划迁并人口:根据《河北省平山县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河北省平山县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2006——2020年)》,南甸、南焦坡、傲秃和下口镇的上瓦岔、蛟潭庄镇的天花梁、北冶乡的东沟及合家口乡的郝家洼等7个村迁并入镇区,7个村人口共计2044人。近期迁并南甸、南焦坡和傲秃3个村,共计1647人。

表5—2 并入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人口一览表

③从工经商的暂住人口

在本镇区从工经商的暂住人口现状1000人(工业区外),预测2010年1000人;2020年1500人。

④折算后的流动人口

这部分人口现状200人,预测2010年300人;2020年600人。

⑤中小学住宿学生:预计2008年建成新的南甸中学,到时可达45个教学班,学生1800人。史白雁完小和南甸完小建成后,其学生人数分别为360人和540人。在镇区住宿的学生人数可达到300人。

⑥产业工人:南甸新区作为敬业集团的生活区,为敬业集团员工提供衣、食、住、行等全方位的服务。敬业集团现有员工8000人。预计2010年职工人数达到10000人,其中有60%入住镇区,职工带眷系数取1.5,带眷比为35%,则2010年由敬业集团引入的人口规模为:

10000*65%*35%*(1+1.5)+10000*65%*(1-35%)=9150人

预计到2020年,敬业集团职工达到2万人,其中80%入住镇区,职工带眷系数取1.5,带眷比为60%,则到2020年由敬业集团引入的人口规模为:20000*80%*60%*(1+1.5)+20000*80%*(1-60%)=30400人

4、与相关规划协调

依据《河北省平山县总体规划(2006—2020年)》,镇区规划近期人口为7500人,远期为12000人。

5、综合以上各种预测结果,并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南甸镇新区的人口规模2010年为15000人;2020年为40000人。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6年全镇城镇化水平为16%,规划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9%,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9%。

三、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村庄居民点统筹布局

1、村庄迁并标准

根据《平山县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2006-2020)提出村庄迁并标准为:(1)存在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村庄。

(2)因采矿需搬迁和压占有开采价值矿产的村庄。

(3)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且难以修建,由此导致村民生活极度低下,且增收无望的村庄。

(4)人口规模小于100人的村庄。

(5)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

2、布局方案

根据《平山县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2006-2020),村庄布局将分为搬迁村庄、划入城镇村庄、实施相向发展村庄(村庄聚落)和独立村庄四种形式,最终村庄布局形式将分为城镇、村庄聚落和独立村庄三种形式。

搬迁村庄:符合前述搬迁标准的村庄予以搬迁。

城镇:以各乡镇政府驻地为基础,与之相邻的村庄划入城镇范围内,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建设。

村庄聚落:相邻村庄,实施相向发展,实施统一建设,资源共享,最终融为一体。

独立村庄:没有划入城镇和村庄聚落范围内的村庄,也没有进行撤并的村庄予以保留,独立建设。

3、南甸镇村庄布局调整

江家河、坡头、夹峪、史白雁庄成为镇区。

南策城、康庄、邢家凹、齐家坎、东庄、北焦坡、南焦坡、西庄、李立窝、解家町、水碾、东相公庄、西相公庄、黑亩田、南庄、寒虎河搬迁至河西新建镇区。

吴白雁、史白雁合并,魏家院、北庄、史家庄合并,新庄、榆林、柏里合并。

盖家町、寨上、东杨庄、雁子头、西杨庄、北白雁、苏白雁、耿白雁、曹峪作为独立村庄保留。

(二)镇村职能结构

南甸镇镇村体系按照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确定。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确定,南甸镇村庄属于典型的农业村庄,应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

镇村职能结构一览表

四、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一)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一般指区域内的地表水源保护地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地带、城镇绿线控制范围、河道、道路和农田林网、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核心地区等对生态环境和城镇与区域长远发展和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地区。在这些区域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

南甸镇的禁止建设区包括:

1、曹峪、耿白雁地下水源核心区

2、南甸河河道以及防洪堤以内的区域

3、沙东路、平王公路红线范围内区域

4、镇区、工业区道路红线范围内区域

5、高压走廊等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

(二)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指生态重点保护地区,城镇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科学合理的引导城镇建设行为。包括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蓄滞洪区、地质环境不宜建设区、绿化隔离地区等。

南甸镇限制建设区包括:

1、基本农田保护区

2、沙东公路红线两侧30米、平王公路红线两侧20米范围的生态隔离绿地

3、南甸河两侧200米范围的生态防护绿带

(三)适宜建设区

包括镇区和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用地、经规划批准的镇村区建设用地以外的工矿点用地。这些用地应集约利用,合理确定用地规模。要确保镇区城镇肌理,同时改善镇区居住环境;规划工业区限制再开发居住区,以发展工业和物流产业为主。

五、镇域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共建共享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的努力,需要多元化投资。发挥政府性资源效益,强化基础公共设施共享。根据城镇和村庄的发展要求,需要对镇域内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分散资金,在规划中,就要合理布置建设项目。

(一)镇域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交通现状

镇域内现有省道沙东公路(沙城-东回舍)东西向穿镇而过,县道平王公路(平山-东王坡)南北向穿镇而过。镇级公路及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也比较完备,在镇域内道路系统已基本形成一个体系。

(2)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应加强南甸镇和平山县、周边乡镇等对外联系以及镇区与村庄、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内部交通联系。重点抓下列几项道路建设:

●沙东公路,将其道路红线控制在30米。

●平王公路,将其道路红线控制在30米。

●完善村村通道路体系,道路红线控制在12-16米。

●重点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系统建设,使道路两侧的绿化率达到100%。

2、电力规划

(1)电力现状

南甸镇域内现有变电站3座,分别为110KV敬业站、35KV敬业站以及35KV 南甸站,其中110KV敬业站位于沙东公路以南、南甸镇区以东;35KV敬业站位于平王公路以东、黑亩田村以西;35KV南甸站位于新庄村以西。

(2)电力规划

规划在南甸河以西、沙东公路以北、新建镇区的东部建设一座35KV变电站。到2020年敬业集团内部用电由110KV敬业站以及35KV敬业站供给,南甸镇的生活、农业以及部分工业用电由35KV南甸站以及在镇区东部新建的35KV变电站供给。

3、给水规划

(1)给水现状

镇域内生活饮用水部分村庄采用集中供水,部分村庄仍采用压水井。南甸镇域内生活及工业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源,部分用水来源于闫庄水库与下观水库。

(2)给水规划

镇域范围内各村给水规划,应本着改善生活、节约水资源和设施共享的原则,分区域设置公共水源地及供水设施。规划期内南甸镇域给水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作为水源。

规划在镇区北部建设地下水厂一座,水源地位于曹峪、耿白雁,对镇区及周边的曹峪、夹峪、北白雁、史白雁、苏白雁、耿白雁等村庄实施供水;剩余村庄可因地制宜的利用机井开采地下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到2020年镇区及所有中心村均实现集中供水,基层村85%以上实现集中供水。

在水源地及输水线路两侧设置严格的保护分区,设置必要的防护地带。饮用水源井周围、输水线路两侧设置50米宽的一级防护带和300米的二级防护带。自来水厂周围设置20米的防护带。

4、排水规划

(1)排水现状

南甸镇现有污水处理厂两座,但均为敬业集团所有,镇区及各村庄生产和生活污水就近排入附近地表水体;雨水的排放则依地形排放到村镇内部坑塘或者外围沟渠或融于田野。

(2)排水规划

镇区及工业区实施雨污分流制。

规划利用敬业原有的两个污水处理厂以及新建的镇区污水处理厂对镇域内污水进行分片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农灌或排入南甸河。此外部分村庄可因地制宜的建设地埋式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采用沼气池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

规划到2020年镇区及工业区实现管道排水率为100%,中心村达到60%,基层村达到40%。

5、电讯工程规划

(1)现状

全镇现有邮政支局一所,电信支局一所,均位于镇区。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为15000门,实装12000门。

(2)规划

规划到2020年,镇区电话普及率为30部/百人,乡村达到20部/百人。

积极推广有线电视,规划今后广电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网略化、信息化。实施“村村通光缆,户户通有线电视”工程,规划到2020年,全镇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

邮政通讯网则发展自动化作业,全部实现电子化,提高邮件处理、传递速度。

根据村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宽带接入网,形成完善的宽带业务数字网。

进一步加强维护和完善现有设施,并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和用户需求科学配置相关设施。

(二)镇域公共服务设施

社会服务设施门类较多,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需要政府进行调控的,为保证公众利益和安全而设立的管理机构和卫生、学校、文化活动等设施。二是靠政府规划引导,市场行为调节的商业服务设施。根据镇村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按照不同级别需要配置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

1、镇区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大型的公共建筑应相对集中在镇区建设,形成镇区公共中心,为全镇域服务。

2、中心村应设置为本村和周围基层村服务的公共建筑,如小学、幼儿园、食品店、百货店、文化站、卫生所等。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要。

3、基层村应配置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建筑,做到基本生活需求不出村。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临淄区边河镇杨上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临淄区边河镇杨上村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 - 1 -第二章现状条件分析........................................................................................................... - 2 -第三章规划依据 ................................................................................................................ - 4 -第四章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 - 4 -第五章规划定位和目标 ..................................................................................................... - 5 -第六章规划原则 ................................................................................................................ - 5 -第七章规划构思 .............................................................................................................. - 6 -第八章规划布局 .................................................................................................................. - 6 -第九章竖向规划 ................................................................................................................ - 9 -第十章市政管线规划....................................................................................................... - 10 -第十一章消防、环卫规划 ............................................................................................... - 11 -第十二章开发策略与分期实施........................................................................................ - 12 -第十三章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 - 12 -

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docx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书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 规划依据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楚州区新区分区规划; 3、楚州区铁云路西侧片区及火车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楚州区铁云路东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5、楚州区翔宇大道两侧地区城市设计。 6、1:1000电子地形图; 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版); 8、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任务书; 2 项目背景分析 淮安市地理位置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市。隶属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到达亿吨大港----连云港和盐城大丰港两个沿海开放港口平均车程仅需1.5小时。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 交通条件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区位优势独特。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 京沪、宁宿徐、宿淮、淮盐、宁连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确立了淮安在苏北乃至全省的交通枢纽地位。规划建设的淮扬铁路、宁淮连铁路、宿淮铁路将与新长铁路共同打造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盐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同淮安新港共同构筑淮安通江达海通道;已列“十一五”规划的淮安机场,更将淮安带入飞速发展的广阔空间。 历史文化 淮安市楚州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楚州区即原县级淮安市。淮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近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周信芳、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导演谢铁骊、著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淮安也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十二个春秋,为故乡淮安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原县级淮安市(今称淮安市楚州区)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公布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景观物质资源 淮安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达60多处。有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和正在申遗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有“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祖陵,有全国唯一待发掘的古代藏兵洞,有全国仅存的明清漕运总督署遗址,有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有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此外还有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特别是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等历代名人的故居遗迹分布境内。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广,盛产水产、蔬菜、林果、各类禽畜及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小区详细规划说明书资料

濮阳县金堤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与分析 1.区域位置及规划背景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 1987年,在濮阳县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虎型图案,轰动中外考古界,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此被赞誉为“中华龙乡”。 2012年上半年,濮阳县GDP完成126.6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96亿元,同比增长33.3%;农民现金人均收入达到2485元,同比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95.3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57亿元,同比增长16.2%。出口创汇完成6200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亿元、境外资金2000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01亿元,同比增长7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4.02亿元,同比增长20.2%。 濮阳县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围绕“工业做大”,突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培植光电子、医用新材料、耐火材料、新型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将濮阳县打造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LED冷光源基地。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发展载体。濮阳县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荣获全市第一季度产业集聚区暨县城建设观摩评比联手赛第一名。2012年6月25日,省发改委批复(豫发改工业〔2012〕793号文)同意《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调整后的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其中发展区8.01平方公里、控制区4.9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光电子和医用新材料产业。同时,濮阳县还对县城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合理布局,依托现状城区,分期成片发展城市建设,生活区、工业区分离,将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豫北重要的医用材料生产基地,先进产业集中区,具有示范效应的循环经济发展区,濮阳县

概念自行车设计说明解析

产品语义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未来代步工具设计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 指导教师:田维飞 班级: 12020241 学号: 1202024131 姓名:魏卓群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概述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其中19岁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于是自行车一词首次出现,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每年全世界自行车需求量巨大,日本CYCLEPRESS的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自行车需求规模保持在1.06亿台的水平,自行车年交易额约为50亿美元。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它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清朝康熙年间,黄履庄潜心研制了自行车。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黄履庄所制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须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由此可见,他制造的自行车,前后各有一个轮子,骑车人手摇轴旁曲拐,车就能前进,这是史料最早记载的自行车。黄履庄以后大约10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1790年才制成了木制自行车。 构成 系统结构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 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 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招标书(精)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招标书 _________________: 我公司拟在江西南昌 XXX 地块规划建设居住小区,拟邀请有一定实力和业绩的甲级设计院参与投标,经过考察邀请贵单位参加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投标,现将方案设计任务书等内容介绍如下: 一、项目名称: XX 公司 XX 房地产项目(暂定名) 二、项目位置: 本项目地块位于江西南昌风景秀丽的赣江之滨,临富大有堤望赣江,介于聆江花园和赣江大桥之间,东、西、南三面临规划道路,北与江中楼盘相连。总用地 68 亩,其中一期 43 亩,东临规划道路,临江面南北宽 131.50 米,东西长237.75 米;二期 25 亩,南临规划路,临江面南北宽 101.00米,东西长 208.00 米。该地块也是目前南昌不可多得的滨江地块,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规划定位 1、要求规划设计能体现滨江居住建筑的特点,创造出不同于南昌其他滨水居住建筑的理念和环境,成为南昌新的建筑亮点; 2、本项目为综合性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毗邻龙赣江的环境优势,在小区内部为住户营造一种个性化、生命筑化、智能化的居住环境空间,以南昌地区的居住习惯为出发点,同时面向未来的居住功能需求,满足住户的使用和规划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 3、强调建筑的可识别性,通过建筑形态和色彩的有机组合、搭配做到统一中求变化,体现时代感。 四、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及江西省、南昌市现行有关规划设计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的建议用地规定红线图及控制指标; 用地性质:居住; 建筑容积率≤2.7、建筑密度≤25、绿地率≥40; 机动车位:住宅 3 泊位/10 户,公建 1 泊位/250M2建筑面积; 主出入口方位:南侧 25 米规划路; 建筑间距:多层 1:1.1H ,高层 1:0.8H 且大于 24 M米控制; 退离红线:建筑退南侧 25 米规划路 8 米以上,建筑退出富大有堤堤防保护范围;必备的公共设施:配套物业管理、社区中心、幼儿园、垃圾站等; 3、本设计任务书。 五、规划设计内容要求: 1、小区户数:一期不少于 450 户,二期实算; 2、住宅设计满足定向客户群体要求,户型以三室二厅二 WW卫(建筑面积分别为 140 平米、160 平米和 180 平米)为主要户型,少量配置复式户型(顶楼),在设计规范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考虑一梯(或二梯)二户,南北朝向; 3、停车泊位:机动车停车数为户数的 80,并设置相龙应的自行车、摩托车停放点; 4、交通组织要求与城市道路合理衔接,小区内做到人车分流; 5、居住小区设置中心景观区,注意区内景观与外部景观的融合及住户景观的均好性要求; 6、小区配套:配套物业管理、社区中心、幼儿园、垃圾站、设备用房、商业超市、公共停车场、室外活动、休闲场地等; 7、小区整体规划设计,并考虑小区分期开发与建设。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 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3)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 一、区域位置 (3) 二、现状概况 (3)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 一、发展定位 (3) 二、发展规模 (3)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 一、产业发展目标 (4) 二、主导产业 (4)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 一、土地利用政策 (4) 二、土地利用分区 (4)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 一、空间布局 (4) 二、用地规划 (5)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 一、给排水工程 (6)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 一、环境保护规划 (6) 三、环境卫生规划 (7)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 一、防洪防涝规划 (7) 二、防震减灾规划 (8) 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 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 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 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酒店概念性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碧海蓝天酒店概念性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本工程建筑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4.《汉川市城市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版) 5.《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8.《2008G24地块规划设计条件》 9.《碧海蓝天酒店概念性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10.其它设计要求、规范、规定。 二、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汉川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孝感市南隅,汉水下游。东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毗邻,西连天门市、南挨仙桃市,北与应城市、云梦县、孝感市接壤(有一块飞地在云梦县下辛店镇境内)。汉川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紧邻特大城市武汉,距国际天河机场45公里。汉江横穿全境,107、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及汉丹铁路穿境而过。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汉明珠”和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之美誉。汉川建县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因汉水横穿县境而得名。1997年3月,汉川撤县建市。 (二)周边环境及条件分析 碧海蓝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碧海蓝天度假村)是汉川市首家按照国家星级标准设计兴建的综合型度假酒店,座落于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的仙女山公园西北侧,占地面积200余亩,酒店庭院内湖光山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自然景色秀丽,生态环境优雅。酒店利用天然湖泊建成集餐饮、客房(别墅)、会展中心、洗浴桑拿、足疗、健身美容、娱乐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和园林绿化景点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务度假村。是目前汉川市硬件设施最为先进、功能最为齐全、服务质量最优的酒店。 (三)项目规划要求 1.新建五星级酒店一座,房间数量为200~220间(含总统套房一间),酒店只设自助早餐区,不另设餐厅。 2.房间面积按《饭店星级申请报告》要求设计。 3.新建多功能会展中心,内设会议室8个,分别为800~1000人的大会议室1个,300人会议室1个,200人会议室1个,150人会议室1个,60人会议室1个,40人会议室1个,20人会议室2个,该会展中心应方便与客房的连通。 4.新建一座二层宴会厅,可同时接待220桌的进餐(要求无柱设计),主要用于大型宴会、包席。(设计时需考虑可以分合的型式)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GF-2000-0209 4.1商业平面: ........................... 倾诉,在午日的橱窗中老友聚餐,把大 2.1规划依据 (8) 理悠闲的生活情调尽情的挥洒。 (13) 2.2规划原则及特点 (9) 4.2住宅 ....................... 13 3.1整体空间布局 . (10) 户型平面做到功能合理,动静分区, 3.2道路交通规划 ................................... 污净分离?,…户户.阳光。.活动区1°休息区、 .................. 服务区三大主题居住空间,.功能分区明 确。起居厅、餐厅拥有各自独立空间。卧 xxxxxxxX 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说 明 3.5分地块指标 ........................... 第四章建筑设计 .......................... 目录 第一章规划区概况 .......................... 在商业平面的设计和推敲上,我们 1.1规划区范围 ..................... 1.2.1地质地貌 .................. 6 1.2.2气象气候 .................. 6 1.2.3 植被 ...................... 7 1.2.4场地地质条件 .............. 7 1.2.5场址建设条件 . (8) 以市井文化商业为基调,打造适宜的市 井商业尺度,店面进深控制在8m — 14m 注 重商业空间室内——半室外一 —室外的完美过度,把握水街景观与建 筑空间的和谐对话。运用合院、破院成 街等手法打造一条集餐饮、接待、会议、 健身、品茗、小酌、客房、KTV 等一系 列生活元素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商业街。 我们在这条街上徜徉品茶抚琴的诗境,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 领略泼墨.丹青的画意,....在闲适的.酒家里 3.3竖向规划图 3.4功能布局 ....................................... 室休息区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每户保

惠州市两江四岸概念规划简要说明书

惠州市两江四岸概念规划简要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1、岸线 两江(东江、西枝江)四岸规划岸线总长约40400米,其中: (1)东江段从汝湖镇转弯处至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岸线长约27000米。 (2)西枝江段从四环路至东新桥,岸线长约10700米;新开河岸线长约2700米。 2、用地范围与面积 (1)用地范围:从沿江路外缘至河滩地或江边按平均约100米宽计。 (2)用地面积共约4.04平方公里。 二、基本情况 1、两江概况 东江和西枝江横贯惠州市域并在市区中心交汇。 2、市区江岸现状存在问题 由于降雨量逐年减少,今年东江、西枝江两江水位创历史新低,造成河床裸露,枯水季节东江取水口取水困难。防洪、排涝标准低、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较多。岸线使用不合理,沿江建筑风貌、空间轮廓线与景观要求不适应。两江沿岸的文物、古迹亟待于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 3、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对东江、西枝江水位的影响 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惠州市区(以城区水位站为准)的江面宽度为700—800米,最大流量11000立方米/秒,常年平均水位10.5米,百年一遇洪水位17.57米。 三、规划目标及原则 1、规划目标 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结合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对两江规划所产

生的积极影响,辅以大面积的立体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规划以历史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生态景观为主线,将两江沿岸建设成为一条具有开敞、舒适的滨江景观带。 2、规划原则 (1)有利防汛、确保行洪的原则。 (2)公共性和开敞性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远近期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四、规划结构和总体布局 两江四岸景观规划重在充分满足生态绿化和亲水观江的需要,适当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总体形成“一轴、两带、三段、四通廊、十四桥、十九公园”的结构。 一轴指惠州市政府—东江南岸景观塔的城市主轴线。 两带指东江南岸的历史文化长廊、东江北岸的景观带。 在东江南岸形成文星塔、北城门公园(东征革命烈士纪念碑、古城墙、五眼桥、北城门)、中山纪念公园(中山纪念堂、望野亭、野吏亭、七女湖纪念碑、周总理演讲纪念碑、太守东堂)、明清古城墙、阅江楼、文笔塔、合江楼、水东街、铁泸湖明清古街、苏东坡故居遗址(东坡古井、林婆卖酒、钓矶石等)、归善县学宫、嘉佑寺历史文化长廊。 在东江北岸形成自然景点、惠博滨江公园、奥林匹克花园、木墩湖公园、东江公园、江北沿江公共建筑、望江滨江公园、江滩绿地、东江民俗文化村景观带。 三段指自然段、景观段、经济段。 1、自然段:是指东江四桥(规划)以上和铁路桥以下岸段及白沙水闸以上岸段。整治中主要是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和建设好沿江道路,两岸河滩地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有加强自然植草、植树,保持其自然风貌。 2、景观段:自然段以内的江段即市区中心江段为景观段。在这段内要高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