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路径诱导算法的研究方向

交通路径诱导算法的研究方向

交通路径诱导算法的研究方向
交通路径诱导算法的研究方向

交通路径诱导算法的研究方向

内容提示:路径诱导算法的实时性、动态路径诱导算法以及路径诱导与交通信号控制的集成是目前路径诱导算法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

关键词:诱导发展方向路径算法

路径诱导算法的实时性、动态路径诱导算法以及路径诱导与交通信号控制的集成是目前路径诱导算法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然而,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路径诱导系统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动态性和集成性之外,还必须对其它与其实时运营密切相关的众多问题从系统工程的层面加以协调考虑。结合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和路径诱导算法研究进展的现状,交通诱导要从理论走向实用,下面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路段交通流量的实时准确预测

路段交通流量的实时准确预测是动态路径诱导算法的实现依据。目前的预测手段一般只能预测短时交通状况,而交通诱导行为往往发生在比较大的空间范围上,这样就可能跨越多个预测区段。研究表明,交通流呈现复杂的混沌特性,如何实现交通流量的一个较长时间区域

的实时准确预测将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此外,基于实时交通状况的切换式路径诱导系统必须具备区别正常和异常交通波动的能力。

2新型诱导模型与诱导算法

动态路径诱导系统是一个对实时性要求相当强的系统,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时变、复杂随机系统。诱导模型及其算法的建立不仅要考虑诱导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也必须考虑出行者的心理特征,如出行者对什么方式的诱导认定有效,出行者对诱导指令的心理接受极限等,这是路径诱导系统走向实用的重要步骤。

发展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路径诱导算法也是交通诱导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路径诱导方案大多是基于距离最短或时间最短等单一指标,而实际上人们的出行习惯很难归结为单指标优化问题。出行者除了对时间有要求外,还会希望在舒适感上得到满足,例如尽量减少转弯的次数,尽量少进入路况较差的道路等等。对于司机路径选择行为的调查也表明,大多数的司机并不是趋向时间最短的路径,而是那些包含一些其他因素的次优路径,如熟悉程度、道路等级、连接性等等,这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传统的最优路径算法不能实现多目标优化,因为这些算法不包含所需的路网信息。

3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诱导策略

我国城市交通有其特殊性,非机动车占有相当的比重,城市交通流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混合交通流。因此,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开发和城市交通诱导策略的研究方面必须考虑我国城市混合交通流的特点。完全采用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交通流的诱导是行不通的,研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4突发事件下的诱导策略

交通事故、车辆抛锚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极易引起交通拥挤或交通阻塞,导致路段通行能力的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对交通流进行诱导被认为是诱导系统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当然,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随机性,是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下的诱导策略是具有挑战性的实用研究课题。

此外,城市干线与普通道路相互作用下的诱导策略和人工智能框架体系上的路径诱导系统的建立、发展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的路径诱导系统等也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动态路径诱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实现上的挑战性。在体系结构上,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由交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诱导策略的生成、诱导信息的发布与接收几个部分组成。

交通诱导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

动态路径诱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实现上的挑战性。在体系结构上,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由交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诱导策略的生成、诱导信息的发布与接收几个部分组成。交通诱导系统所需要的检测、通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己经成熟,然而作为诱导系统灵魂的诱导策略还有很多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从而制约了诱导系统在交通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路径诱导算法的实时性、动态路径诱导算法和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流的诱导集成是该领域目前研究的三个热点问题。

1路径诱导算法的实时性研究

路径诱导是一个对实时性要求相当强的系统,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随机系统。诱导算法的建立必须考虑诱导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如果路径诱导系统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则无论其效果如何都无法被用户所接受。

路径诱导实质上是根据用户需求为其提供一条或多条起讫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属于图论中最短路径的研究范畴。传统的功kstar 算法是求解最短路径的基本方法,简单易用,并能100%搜索到最短

路径。由其发展起来的二重扫除法能搜索到第K条最短路径,对于较小的交通网络能较快地找到K条较短路径提供给用户。传统的Djkstar 算法及其各种改进算法可以用于小规模静态路网的最短路径搜索,但是对于大规模动态网络,算法的复杂度随路网规模的增大迅速增加,难以满足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为解决交通诱导路径搜索的实时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启发式和分层的路径搜索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启发式算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A*算法。A*算法使用合适的启发信息来优先搜索那些最有希望的节点,从而降低了计算时间。分层算法则是基于这样的出行者行为假设:出行者大多数愿意选择那些他们比较熟悉、道路等级较高、连通性能较好的次优路径,而不是单纯的距离最短路径。Jagadeesh 结合分层路径诱导算法和启发式算法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较为成熟的启发式分层算法,该算法与传统的最优路径算法相比,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建立快速实用的动态路径搜索算法提供了可能性。由于人工智能方法具有良好的并行计算能力,计算时间对网络尺寸相对不太敏感,与节点数呈线性增长关系,解决大规模网络中最短路径问题具有传统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人工神经网络受硬件的限制,不能适应任意大小的网络;遗传算法可以解决大规模网络的路径搜索,但由于存在早熟问题,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人工免疫算法是一种新的人工智能计算方法,比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并行数据处理能力

和运算的快速性,比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加适合大规模交通路网的动态路径搜索。

2动态路径诱导算法的研究

动态路径诱导是交通诱导系统最为期盼的目标,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为人们所期许的功能之一。城市道路交通流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特性,动态路径诱导系统应具有通过考虑交通网络的变化来提供最佳出行路径的功能。由于动态交通网络中的路径权值随时间动态变化,理论上的动态路径诱导算法变得异常复杂,传统的固定路网权值的静态路径搜索算法不能用于解决动态路径诱导问题。研究表明,如果先进先出条件满足,可以推广Diksrta算法来解决动态最短路径问题;在不满足先进先出条件

时,Chabini提出了通过时间离散化求解任意点到某终止点最短路径的方法。在动态路网权值变化的概率分布已知的随机情况下,最短路径问题的解有多种变化情况,当路网的权值为时变随机情况时,最短路径的求解则十分困难,甚至难以求得其解析解。交通工程实际中,简单且应用较多的处理办法是不计路段权值变化的随机性,最简单的情况下认为它只与历史行程时间相关。在此前提下,国内外学者基于精密数学模型提出了多种动态路径诱导模式及其相应的路径搜索算法。

目前对于动态路径诱导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假定性较强的理论层次,而动态路径诱导算法的实时性还是一个很少有人涉足的研

究领域。

3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流诱导的一体化研究

诱导策略的制定必须考虑车辆在路口由于不同的控制策略而引起的延误时间,因此,对诱导策略的研究必须考虑交通信号控制的影响。交通诱导是将时变的交通出行需求合理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优化交通网络资源,通过在空间上对人们产生的交通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交通信号控制则是通过调整路口的信号配时方案来减少车辆在路口的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减小城市交通路网的总延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研究诱导策略,应该充分了解交通诱导与交通信号控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流诱导的一体化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城市交通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2.2 国内外交通诱导系统研发现状

交通诱导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空气污染、提高运输效率,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车裁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现已形成了日、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的导航系统以丰田公司与日本警察省、邮政省、建设省共同开发的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道路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的导航系统为代表。VICS是日本东京一家具有半官半民性质的交通信息处理、发布中心,它将警察部门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供的交通堵塞、驾驶所需时间、交通事故、道路施工、车速及路线限制,以及停车场空位等信息编辑处理后及时传输给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在汽车导航车载机上以文字、图形显示。目前日本已有多家大公司研制出车载装置,如松下公司生产的KX-GA3L已在日本多种类型的车辆上得到了应用。

(2)美国的典型车辆导航系统

TRAVTEK是美国有代表性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它以实时路线引导和服务信息系统实用化为目的,由交通管理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装有导航装置的车辆组成。交通管理中心进行道路交通信息的收集、管理与提供,同时还提供系统运行所必需的信息;信息服务中心收集观光设施、旅馆、饭店等为对象的各种服务信息;车载导航装置由车辆定位模块、路线选择模块及接口模块构成,可显示交通堵塞地段、事故及施工等信息的地图,以及按驾驶员需要进行的路线引导及提供服务的文字信息等。

Ali-Scout系统是欧洲最有代表性的车载导航系统,由西门子公司和Bosch/Blaupunkt公司联合开发。系统包括车内设备和车外设备两部分。车内有定位、导航设备、磁场传感器、车轮转数计、带键盘和方向指示器的操作面板,行驶时间测量仪、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目标存储器等;车外设备有信标红外发射器、信标红外接收器、信标控制器和交通诱导计算机。车辆通过信标以红外通信方式与中心交换信息。信标安装在路口两旁,典型的是与交通信号灯安装在一起。交通诱导计算机负责完成最优路径的计算、路段阻抗预测和数据库管理等任务。

(4)国内交通诱导系统的研发现状及趋势

国内车辆导航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由一些科研院所、学校及少数公司进行探索性研究实验,目前还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吉林大学在交通诱导系统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尤其在交通预测、交通分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在车辆定位、临控与导航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重点包括:城市交通网络及其拓扑关系的表达,GPS/DR组合定位数据融合,基于GSM进行数据通信等;四维公司、大通公司和鞍山科信、南大善邻、西安东强、上海卫导与三吉等公司通过与国外合作或引进或独立

研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均未达到实现产业化的阶段。

当前,我国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已有了重大改观,研究开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诱导系统的主,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北京交通诱导系统提出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为后期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交通系统之路线诱导系统概述

张新兰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由于交通供给(Capacity)与交通需求(Demand)之间的失衡,导致交通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交通污染)日益严重,已发展成为难于治理的社会化公害之一。解决途径:一方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服务设施的数量;另一方面,运用高科技手段,

进行科学的交通管理,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服务质量。由于前者受限于财政支出,交通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而后者较之前者具有低投入、高收益特特点,困此,创建科学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缓解交通矛盾,减少交通拥挤的一种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交通策略。

目前,一种全新的交通管理模式——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已成为交通管理系统中的新秀。ITS智能交通系统是指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使车辆和道路智能化,以形成道路的交通环境安全快速,从而达到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节约交通能源、减轻驾驶员疲劳的目的。在北美、欧洲及亚洲的日本等经济发达、交通问题严重的国家,已实施ITS,并把ITS列入国家计划,每年划出专项资金用于ITS研究,以推动ITS的发展。ITS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涵盖了交通故障监控系统、路线诱导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特殊交通服务系统等交通管理模快。综合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状况,并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实施经验,应首先创建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的交通智能化路线诱导系统,加强对车辆的集中管理,并为全面实施ITS奠定基础。

一、交通智能化路线诱导系统概述

交通智能化路线诱导系统是指在交通控制中枢指挥下的、各类管理控制设施联网组成的、诱导车辆运行安全畅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管理体系。

(一)路线诱导系统配套硬件设施

1.车辆检测器

2.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3.智能信号控制器

4.可变信息显示板

5.交通控制中心监控设施

6.车载基站通信设备(收音机或车辆导航仪)

(二)路线诱导系统软件技术分析

交通控制中心对单点的交通参数(交通量、延误、饱和度、交通拥挤度等)进行分析,判断路段交通状况,并将交叉口、路段交通信

息纳入路网,综合分析区域交通状况,进行诱导仿真及优化配置。控制中心计算机软件系统应为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仿真、路线诱导等智能交通控制软件的集成。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大体可以分成两类:准确性自动信号控制系统与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

准自动信号控制系统假定在一段时间范围内交通模式是不变的,制定与交通模式一致的信号灯定时计划,控制中心计算机根据经验时刻表来实施定时计划。如检测器、闭路电视或其他报告发现异常交通状况(交通量与相应时段经验交通量明显差异、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或特殊事件需要提供绿波路线,通过控制中心系统操作员人工干预,进行信号配时及诱导。准自动信号控制系统车辆检测器只需布置在交通问题突出的交叉口,人员配备除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外,需要每100个左右路口,配备一名交通工程师与四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交通小组,对路口进行详细设计,制定控制方法,以提高定时计划的适用性。该控制系统的交通应变能力、可靠度直接取决于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交通管理水平。虽然自动化程度不高,但可充分利用现状,经济易用。

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能自动的产生和实施信号灯计划,以满足交通检测器测得的主导交通情况的需求。该系统需要的系统操作员、看管信号灯计划的人员较少,但需要配套建设智能信号控制器,在大部

分路口均需埋设车辆检测器,财政支出加大,并需增加维护检测器的职工,使之达到无障碍工作。

(三)交通信息传输网络

交通控制中心将交通分析结果以及诱导策略通过三条途径传递给道路使用者。

1.可变信息显示板

安装于路段上的可变信息显示板显示信息包括:路网的交通负荷状况,前方路口交通状况,诱导车辆绕道行驶的信息以及周围的停车信息等交通信息。

2.车辆导航仪

车辆导航仪安装于车辆内,具有定位、定向、定时信息及与当前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部分,可实现不同条件下的路径搜索,充分体现车辆自主导航。

3.交通信息广播电台

交通控制中心与广播电台联网,将区域交通状况、交通问题突出地段及时播报,有利于道路使用者制定出行计划,诱导交通。

二、济南市创建交通智能化路线诱导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一)济南市交通管理现状

2000年2月26日在包括济南在内的全国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计划单列市及部分中小城市同时启动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为中心的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济南市在原有交通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市主要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划定交通严管街——经七路、泺源大街、纬二路,针对严管街采取了系列交通措施:信号灯一律改为分车道长臂式,加设交通岛,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并在路段上增加警力配备,加强交通管理等等。交通管制的结果,使交通状况大大改善,车速达到30Km/h,交通违章率大大降低。

但是,济南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严管街交通畅通,但整个区域交通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2.严管街配备大量警力,若以严管街为样板综合整治区域交通,警力将严重不足。

3.交通管理设施各具特色,彼此比较孤立,没有规范化、联网进行管理。为了促进城市交通全面畅通,使“畅通工程”不仅仅只是几条严管街,必需改善现有交通管理系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式管理,实施智能化自适应管理。

(二)实施交通智能化路线诱导系统可行性分析

首先,省、市领导对“畅通工程”非常重视,对进一步实施路线诱导系统,在政策面上给予支持和保障;道路使用者对“畅通工程”反应较好,满意度较高,使实施路线诱导系统真正成为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的益民工程;济南的交通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其他城市相继建立ITS的情况下,济南市亦应根据自身情况,创建ITS。

其次,实施路线诱导系统,可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或规范化处理,纳入网络。如现有的位于二环东路的交通指挥中心,可扩建改造成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利用现有的经七纬二交叉口、泺源大街趵突泉南路交叉口电视监控设备,在其他主要交叉口增设监控设备。

另外,路线控制系统可根据经济技术状况,分期实施。即:

1.系统逐步优化

先期布设电视监控设备、车辆检测器、可变信息显示板等基础设施,改建交通控制中心,实施准自动信号控制系统。待条件成熟,进行系统优化,实施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安装车辆导航仪,实现交通智能化路线诱导。

2.系统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以交通严管街一经七路、泺源大街、纬二路为试验街,组织实施。

●系统范围扩大到城市内环线一经十路、历山路、北园大街、无影山中路、济齐路、营市街高架围和的区域。

●城市二环路以内全部覆盖。

(三)几点需要说明的问题

1.实施路线诱导系统前,需对路网进行综合整治,确定道路服务功能,控制合理的交叉口间距,综合考虑人行过街横道设施。

2.车辆检测器在交叉口范围的埋设集团、电视监控设备的安装地点以及交通工程师的负责范围等问题,应在系统实施前,进行交通调查分析,因地制宜,切不可一刀切。

通过上述分析,济南市实施路线诱导系统是必需的,可行的。建议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系统建设,保障ITS逐步推进,健康发展。(完)

路径诱导系统分类

发布日期:2009-08-09 来源:智能交通设施网作者:智能交通浏览次数:43

路径导航系统(RGS)主要是指以各种终端装置为驾驶员提供车辆行驶路径的诱导信息,辅助驾驶员为达到目的地而选择路径和沿既定路径行驶,必要时帮助驾驶员重新选择路径。根据路径优化及导航功能实现方法的不同,RGS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路径导航系统(RGS)主要是指以各种终端装置为驾驶员提供车辆行驶路径的诱导信息,辅助驾驶员为达到目的地而选择路径和沿既定路径行驶,必要时帮助驾驶员重新选择路径。根据路径优化及导航功

能实现方法的不同,RGS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照路径优化的地点划分

(l)自主型路径诱导系统

又称为局部决定的路径诱导系统,出行路径由车载计算机系统根据车内连装载数据的数据库和车载软件计算产生,车载数据库的路径行驶时间等信息可以通过与道路系统的双向通信得到更新。

(2)中心型路径诱导系统

又称为中心决定的路径诱导系统,出行路径由交通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集中计算产生。中心计算机系统根据实际路况和交通条件为每一特定的车辆选择最优路径,并将选择结果通过通信装置传送给车载装置。

2.按诱导方式的不同划分

(1)路侧路径诱导系统

诱导设施为设置于路侧的各种道路标志和信息显示板,诱导的功能由驾驶员识别和理解这些标志和信息,按照交通规则或诱导信息实现。

(2)车载路径诱导系统

诱导设施为设置在车内的车载诱导装置,诱导的功能由诱导装置的定位计算和给出声音提示或者图文显示,引导驾驶员沿着优化路径行驶,这也是目前RGS发展的主流。

3.按路径优化所依据的信息的性质划分

(l)静态路径诱导系统

基于车辆行驶位置和路网地理分布的路线导航,即仅以路网结构中的距离最短路径实施诱导,我们可称之为静态路径诱导。

(2)动态路径诱导系统

结合实时的路段交通信息和环境信息,根据动态交通分配理论预测短期的路段旅行时间,从而以路段旅行时间最短路径来进行诱导,可以称之为动态路径诱导。静态路径诱导一般采用车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装置来获取车辆的行驶位置,然后通过与预先描绘好的电子地图数据库实行地图匹配,得出车辆在路网中的位置,从而给出车辆达到目的地的行驶路径以及到达相应路段后的路径选择,并且可以存储和回放车辆的行驶轨迹。但由于考虑到当车辆行驶在地下隧道、高架桥下以及密集的高层楼群中时易与GPS失去联系,导致无法继续导航,所以一般在这类导航中还加入以车速传感器和陀螺传感器为主的航位推算,形成所谓的组合导航系统。以下是组合导航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图,见下图:

图车载GPS组合导航系统的原理与结构图

动态路径诱导系统在静态路径诱导的基础上加入道路网的实时交通信息并根据预测的路段行程时间在出行者达到目的地的可能的地理路径中选择旅行时间的最短路,将其作为推荐路径对驾驶员进行诱导,同时系统根据需要还可以向驾驶员提供路段的交通拥挤情况、行程时间、交通管制信息以及公交和停车方面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出行者选择最佳路径,并缩短旅行时间。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DTA动态交通分配

( 2005) 西安交通大学对具有排队的多模式动态交通分配问题及其相关应用进行研究。本文对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详细讨论了模型中的路段动态函数、流量传播约束、FIFO等相关特性。 将单一交通模式的点排队路段动态模型扩展到多模式动态路段模型,并且证明了各种模式的路段行程时间函数合乎模式内的FIFO特性,以及在拥挤情况下各模式车辆的速度收敛 特性。 将多模式随机动态同时的路径与出发时间选择平衡条件描述为变分不等式问题,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算法用于求解变分不等式问题: 算法一是基于路段的算法,这个算法给出了基于logit 的同时的路径与出发时间选择的随机动态网络配载方法,并证明了这个方法的正确性; 算法二是基于路径的启发式算法。仿真试验验证了模型以及两个算法的有效性。提出了多模式多用户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用于评估ATIS对不同模式出行者和交通系统的影响。将每一模式的出行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装配ATIS的出行者,另一类是未装配ATIS的出行者。由 于所能获得的交通信息质量的差异,他们将遵循不同的动态用户平衡条件。同时,每一种模式出行者在选择路径和出发时间时,不但考虑出行费用和进度延误费用的影响,而且还考虑 油耗费用的影响。将多模式多用户动态用户平衡条件描述为统一的变分不等式问题,利用对角化算法计算相应的平衡流量状态,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使用nested-logit 模型模拟ATIS的市场渗透率与服从率,模型的上层模拟了驾驶小汽车出行者的购买行为(市场渗透率),底层主要描述了装配ATIS设备的小汽车出行者的服从行为(服从率)。设计了固定点算法计算ATIS的平衡市场渗透率与服从率。并在简单的路网上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证明算法与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提出了组合模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模型中假设有两类出行者:一类是纯模式出行者,他们自己驾驶小汽车完成一次出行。另一类是组合模式出行者,在其一次出行的第一部分是自己驾驶小汽车完成的,剩余部分是乘公交车完成的。使用nested-logit 模型模拟出行者的复杂出行选择行为。将各种不同的选择行为描述为一个变分不等式问题。并给出了启发式算法求解相应的变分不等式问题。最后,利用仿真研究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交通分配:(2005)所谓交通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各OD (Origin-Destination) 对间的出行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去,从而得到各路段的交通量,以判断各路段的负荷水平。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交通分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少交通流分配模型与软件。总体来看,这些模型可以分为两大类: 平衡分配模型:遵循War drop 用户最优(UO, User Optimum) 准则或系统最优(SO, System Optimum)准则。它们或者使得个别交通参与者的出行费用最低,或者使得交通网络上所有出 行者的总出行费用最低。 非平衡分配模型:运用启发式解法或其他近似解法的分配模型则统称为非平衡分配模型,如全有全无分配模型、容量受限分配模型、多路径概率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模型和嫡分配模型等。静态模型不能反映交通流的时变特性,相反,动态交通分配考虑了交通需求随时间变化和出行费用随交通负荷变化的特性,能够给出瞬间的交通流分布状态。 DTA(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 所谓动态交通分配, 就是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 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总费用。动态交通分配是在交通供给状况以及交通需求状况均为已知的条件下, 分析其最优的交通流量分布模式, 从而为交通流管理、动态路径诱导等提供依据。交通供给状况:网络拓扑结构、网段特性、既定控制策略等。 交通需求状况:在每时刻产生的出行需求及其分布。 动态交通分配的意义建立在动态的交通流模型基础上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为解决交通控制与诱导问题提供了思路。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293-48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 的研究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笔者分析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优点,探讨了基于GIS的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及其开发的技术路线。利用GIS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可以增强交通事故分析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进行区域安全评价、事故多发点因素分析,有利于挖掘交通事故的深层原因,从而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是GIS在领域应用和迅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创新性探索。 1 引言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20xx年我

国道路交通事故件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分别达到了77万多起、56万多人、10.9万多人和33亿多元人民币。道路交通安全局势极其严峻,如何有效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挖掘肇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各种原因是合理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国内外很多交通安全管理机构都建立了信息决策系统,用于满足各自特定的需求。但这些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大多数都不具有地图显示及空间建模分析功能,从而还不能进行大面积范围的交通安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空间数据管理、查询检索、模型运算和多种输出功能的软件,它可以结合具体地点的事故数据,进行直观的空间分析,因此,适用于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 目前,基于GIS的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分析了GIS技术应用于道路安全管理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问题详解)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容 4.访问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12、关于文献调查法的表述有误的是() 1.文献永远落后于现实 2.文献调查法往往是一种先行调查法 3.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是:浏览、阅读、筛选、记录 4.文献调查可以打破时空限制 13、下列选项中,不能提高调查信度和效度的是() 1.合理安排调查方案 2.切实做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 3.认真教育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应选择有经验的调查人员 4.科学设计调查指标 14、关于普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体系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体系 道路交通运输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交通安全自然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话题。目前,由于我国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难以及时缓解、安全设施不尽完善等原因,导致交通事故逐年增长。 基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在短时期内要改变我国交通安全整体水平落后的面貌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如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快改善道路安全基础设施的步伐、加强社会安全防范机制以及进行全员安全教育、使所有交通参与者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道路交通事故的增长势头可以得到控制。为此,研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路交通事故变化的时序规律根据许多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和车辆发展规律,交通事故演变过程一般呈波峰线型,即由逐渐上升达到高峰阶段,然后逐渐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趋于平衡状态;车辆保有量迅速增加,而事故变化与车辆保有量的增长不一定呈正比关系。由此可见,我国未来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与车辆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交通事故数量继续上升,逐渐达到高峰数值;二是交通事故数量在近期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本质 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首先是针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再对发生过程、结果进行模拟、预测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交通事故发生的总体规律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具体方案、措施。国外许多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把道路交通安全不安全因素统称为交通公害,包括交通事故、噪声、大气污染、振动、电磁波干扰、日照影响、环境污染等。 目前我国主要是从交通参与者、车辆和道路等方面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研究具有综合性应用研究的特征,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知识。这包括工程技术(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方面、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技术、力学、实验科学、预测科学、人体工程、医学、心理科学、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适时地丰富和完善交通安全的研究内容。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此题回答正确 1. A. 概念 2. B. 命题 3. C. 指标 4. D. 关系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意向特征 2. B. 行为特征 3. C. 状态特征 4. D. 年龄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访问对象的重点 2.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3. C. 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 D. 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相关 2. B. 负相关 3. C. 直线相关 4. D. 曲线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此题回答正确 1. A. 比较测量 2. B. 复本测量 3. C. 三角测量 4. D. 准则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信度审核 2. B. 效度审核 3. C. 资料校正 4. D. 资料分类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 B. 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3. C. 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4. D. 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此题回答正确 1. A. 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 B. 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 C. 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 D. 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自愿原则

交通安全状况的调查研究性学习

交通安全状况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交通安全状况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小组长:田野 研究小组成员:付蓉、成煜珍、刘国梁、王鹏、刘华婷、李坤、李梦梅 指导教师:景栋 摘要:本研究首先通过探讨交通安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明确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其次,对本地居民的交通意识和本地交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本地居民的交通意识情况以及本地的交通情况;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与讨论,对这些情况做了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本研究告诉我们:交通的发达,虽然带给了我们生活方便与享受,但只有真正注意交通安全,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广饶县日新月异。马路的拓宽,公路的修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繁多的。目前居民未能很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经常出现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而正是因为这些小事,引发了一桩又一桩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所以,提高居民的交通意识,加强交通管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调查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情况,并进行分析。 了解交通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 让居民了解、重视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为交通发展献计献策。 三、课题的探讨过程 (1)探讨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 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表明,交通事故过去和现在,在我国重大事故发生中,不论次数还是造成危害的严重性,都是第一位的,触目惊心的。为什么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呢?综合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涉及每一个人,安全意识强者,交通就可以给你带来方便和效能;安全意识差,它就可能给你带来危害和痛苦。目前,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违章行车(走)、违章载重(客)、违章乘车等行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自觉抵制违章行为,那么我国的交通状况,将会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因此,逐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是扭转交通事故频发被动局面的重要措施。 2.驾驶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国教育状况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决定了当前大部分驾驶员的素质不高。同时,在驾驶员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过程,因此,在现实中,驾驶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况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因素都影响交通安全。 3.人为降低车辆的安全性能。如车辆带病上路,唯利是图;随意改装车辆,擅自变更车辆的构造、用途,有的随意装修报废车辆,有的任意加宽加高加长等;车辆核定载重时,有些车辆制造厂,为了迎合购车者逃避或少交有关税费的要求,将按国家标准规定、实际载重量大的车辆,出厂时核定载重量比实际载重量小。 4.部分损坏路面的修复和路标完善更新不及时。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量增大,车速的提高,原来建成的道路的技术要求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改造又不能跟上;另一方面损坏的路面、标志牌、防护墙等没有修复和完善,险要地段尤其突出。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2.从古希腊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属于教育发展历程的()。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3.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整理知识B.创新C.经验描述D.继承 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 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 6.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7.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 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11.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2.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描述记录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 13.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直接观察D.参与性观察 14.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5.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皮亚杰D.陈鹤琴 1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 17.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18.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19.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20.问卷调查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结束语 2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22.对人们在某一生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研究是()

交通分配及其算法

V 为网络节点集,即:道路交叉点;A 为路段集,即:道路 交通量—人的个数—OD 矩阵 ,a C a A ∈:路段a 的通行能力 ()a a t x :路段a 的阻抗,a x 为流量,通常以时间记,假设仅与路段a 有关 系统最优是系统规划者所期望得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其前提是所有网络用户必须互相协作,遵从网络管理者的统一调度,所以是计划指向型分配准则。 出行者的出行决策过程是相互独立的,路网上的交通流的状态是出行者独立选择的结果。出行者必然转向费用较小的路径.其结果,路网上的交通量分布最终必然趋于用户平衡状态。所以,用户平衡状态最接近实际的交通状态。 Wardrop 准则的提出标志着网络流平衡分配概念从描述转为严格刻画,不但假设司机都力图选择阻抗最小的路径,而且还假设司机随时掌握整个网络的状态,精确计算每条路径的阻抗,还假设了司机的计算能力与水平是相同的。 在这些假设条件下进行的配流被称为确定性配流,得到的用户平衡条件被称为确定性平衡条件,简称UE 条件。User Equilibrium System Optimal rs k rs a f q ∑=且0rs k f ≥(rs k f —O-D 对r-s 之间路径k 上的流量)rs q 等于连接rs 之间 各路径上的路段的交通量的总和。 ,rs rs a k a k r s k x f σ=∑∑∑(,rs a k σ—如果弧a 在连接O-D 对r-s 的路径k 上,其值为1,否则为0)路段a 上的流量等于通过a 的路径上分配到a 上的交通量的总和。 1. 目标函数本身并没有什么直观的经济含义或行为含义。 2. 没必要直接求解用户平衡条件方程组,平衡状态可以由求解等价都极小值问题得到。 3. 模型的解关于路段流量唯一,关于路径流不唯一 4. 等价性与唯一性证明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道路交通安全试题与答案

道路交通安全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构成道路交通事故应的7要素:车辆、、在运动中、发生事态、违章、过失、有后果。(P3在道路上) 2、道路交通事故可以分为轻微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P5一般事故) 3、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频发性、社会性及不可逆性等特点。(P6随机性) 4、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车构成的动态系统。(P13路) 5、在人和视标都不动的状态下检查的视力是。(P19静视力) 6、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P27运动知觉) 7、是指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所产生的疲劳。(P35驾驶疲劳) 8、驾驶员在道路上能够清楚看到的前方道路某处的距离 为。(P82视距)

9、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按照调查的先后顺序可分为 和事后调查。(P127事故现场勘查) 10、任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必须具备、地点、人、车、物五个要素。(P128时间) 11、我国规定道路交通事故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 基本相当的。两方负。(P147同等责任) 12、导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和公私财产的损失,称之 为。(P150交通事故损害) 13、在一条道路的多个路段或某一区域的多个路口上,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确实存在着事故频率突出的路段或路口, 即。(P209事故多发点) 14、当驾驶员由行车条件好的路段进入条件差的路段时,由于惰性原因,使得实际车速道路条件允许的车速,这就可能导致交通事故。(P211大于) 15、制动防抱系统又称,该系统能在制动时使车轮始终维持在有一定量滑移的

滚动状态下减速以至停车,而不会像通常的行车制动会把车轮完全抱死。(P57 ABS) 16、又称积极安全技术,它是汽车上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各种技术措施的统称。(P65汽车主动安全技术)17、纵向坡度的一般值,按小客车大致以平均行车速度可以爬坡,普通载货车大致按设计速度的能够爬坡的原则来确定。(P801/2) 18、所谓交通标志,就是将交通指示、交通警告、交通禁令和交通指路等交通管理和控制法规,用文字、或符号形象地表示出来,设置于路侧或道路上方的交通管理设施。(P91图形) 19、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横向标线和其他标线。(P91纵向标线) 20、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指示标线、和警告标线。(P91禁止标线) 21、道路交通标线按形态可分为线条、、突起路标和路边线轮廓标。(P91字符标记) 22、交通环境是指车辆运行过程中,所处的、交通条件、管理条件、气候条件等相互作用的关系。(P111道路条件) 23、目前测绘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直角坐标法、三定点法、、交会法等。(P143平面极坐标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