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

二○○三年二月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

吴和平审

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

二○○三年二月

前言

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为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足,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一体,便于学生使用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生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老师分别编写,病理生理学分由李晓阳老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生在使用时随时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

二○○三年二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

结论 (1)

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

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

实验三炎症 (12)

实验四肿瘤(一) (16)

实验五肿瘤(二) (20)

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23)

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

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 (30)

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

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8)

实验十一甲状腺疾病 (42)

实验十二传染病(一) (44)

实验十三传染病(二) (48)

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实验

实验须知 (51)

实验一肺水肿 (54)

实验二失血性休克 (57)

实验三缺氧 (60)

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

绪论

一、病理学实习目的

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二、病理学实习方法

(一)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

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外科手术取下来的脏器或组织,通常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并封存在标本瓶中的标本,观察时要注意:

1.首先辨认是什么脏器和组织。

2.注意脏器的大小、外形、颜色、质地、表面、状况(有无被膜、有无结节、有无炎性渗出物、是否光滑、色泽等),空腔脏器还应注意腔是否扩大或变小?壁变薄或增厚?腔内有无内容物及性质如何?

3.注意观察病灶的特征。如病灶的位置、分布(弥漫或单个)、大小(以长×宽×高厘米3表示或实物表示)、形状、颜色(注意出血区多变成黑色)、质地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界限是否清楚?周围组织有无破坏等)。

(二)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实习用的病理切片是从病变从病变处或病变与正常交界处取下组织,经过切片(通常为石腊切片)和染色(一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即H—E染色)制作而成,其观察方法为:

1.先用肉眼观察切片外形和颜色

2.然后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辩认是什么组织(实质脏器由外向内、空腔脏器由内向外逐观察),找出病变所在,注意病变的性质和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为了进一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或个别细胞的形态则用高倍镜观察。

4.根据所观察到的病变(大体标本与病理切片应相互联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作出病理诊断。

5.绘图应反映主要病变,要求真实,准确、清晰、整洁,并注意掌握比例关系,并附注解。

(三)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地造成各种病理过程,用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动物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四)电化教学与病例讨论

我校病理电化教学有录像、电影、幻灯片、课件等。病例讨论主要是临床病理联系,借以培养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五)尸体解剖

三、实习注意事项

(一)实习前必须复习与次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实习指导,了解实习内容与要求。

(二)实习时严肃认真,按实习指导仔细观察标本,及时书写实验报告。

(三)自觉爱护教学标本,我校标本来之不易,是历届病理教师心血的结晶。看大标本时,不要横放倒置;病理切片不要夹在书本内,转高倍镜时勿用力过猛,以免压碎切片。

2

(四)示教用病理切片不得擅自移动,以免影响其他同学观察。

(五)实习前后由各小组长领取和送回病理切片,如有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六)遵守实验规则,实习结束,宜进行清洁整理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类型。

2.掌握修复、再生、创伤愈合、肉芽组织的概念。

二、实习内容

(一)本章幻灯及课件

(二)大体标本

1.肾细胞肿胀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切面膨出,边缘外翻,混烛无光泽,似开水烫过一样。

2.肝脂肪变性此标本系一岁婴儿的肝脏,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质软、手触之有油腻感。

3.干酪样坏死(肾结核标本)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见空洞形成,空洞仙残留有较多的黄白色、质地松脆之坏死物,状如干酪(或似烤黄的豆渣),故称为干酪样坏死,属于凝固属于性坏死。

4.阿米巴肝脓肿肝体积增大,肝左、右两叶可见两个大小不等的脓腔,以右叶为甚,脓腔内壁呈破絮状外观。

5.足干性坏疽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6.坏疽性阑尾炎(湿性坏疽)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失去光泽,部分呈墨绿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7.肾盂积水肾体积较正常大,已切开,切面见肾盂肾盏高度扩张,肾实质因受压而萎缩(变薄)。

(三)病理切片

1.肾细胞肿胀复习正常肾组织切片。(1)低倍:辨认肾组织结构,找到肾皮质部分,认出肾小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然后重点高倍镜观察近曲小管的变化。(2)高倍: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狭小呈星芒状,胞浆内充满大量细小均匀红染的蛋白颗粒。部分管腔内可见红染蛋白物质。

2.肝脂变复习正常肝组织切片。(1)低倍:全面观察肝组织,大部分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的园形空泡(制片过程中脂滴被酒精、二甲苯溶解而留下空泡),空泡将肝细胞核挤向一边,脂变明显处因肝细胞肿胀,肝窦受压变窄。(2)高:进一步认识脂变为园形、边界清楚的空泡,位于肝细胞浆内,核被挤到细胞的一边(注意与肝细胞水肿区别)。

3.干酪样坏死:本片为淋巴结结核标本。(1)肉眼:淋巴结中央红染部分为干酪样坏死病灶。(2)低倍:大部分淋巴结结构已破坏,中央为大片红染、无结构的细颗粒状物质,外围已残存的淋巴滤泡,并有结核结节形成。(3)高倍:坏死区完全失去正常的组织结构,在坏死区边缘可见核碎片(核碎裂)及浓染的胞

核(核浓缩)。并可见朗罕氏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细胞等(结核结节的特点本次实验不要求掌握)。

4.肉芽组织:(1)低倍: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其深层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与表面平行,系瘢痕组织。(2)高倍:①新生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肥大,向腔内客厅出,有的尚未形成管腔。②成纤维细胞;位于毛细血管之间,细胞较大,胞浆丰富,呈椭园形、棱形或星芒状,细胞界限不清楚,胞核椭园形或梭形。③上述两种成分之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浸润(炎症实验时再仔细观察)。

三、实验报告

(一)指出下列镜下图系何种病变?并选择绘图一张。

名称: 名称: 病变:1. 染色 2. 放大 3. 日期 4.

(二)病例讨论 病例一:

男,65岁,三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硬化,出现脑供血不足,去年始出现记忆力及智力下降,今年上半年出现痴呆,四肢活动尚可。

病例二:

男,27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左下肢肌肉麻痹,体积缩小,行走困难,患肢感觉正常。

病例三:

女,50岁,右输尿管结石患者,B超发现右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内有液平段(说明肾盂有积水)。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位患者共同的病变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

2.上述病变会对机体产生何种影响和结局?

病例四:某女,40岁,一月前左下肢由于外伤出现深达肌肉长约8厘米的伤口,简易包扎止血后未作其他处理,五天后伤口化脓,行开放引流并抗炎治疗半月后伤口痊愈,留下较大工业瘢痕。

问:该病人世间创伤愈合属何种类型?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的概念。

(二)掌握肝淤血、肺淤血的病变特点及后果。

(三)掌握梗死的概念、类型及形态特点。

(四)了解空气栓塞的表现及其严重后果

二、实习内容

(一)本章幻灯片及课件

(二)大体标本

1.慢性肝淤血(槟榔肝):肝脏组织一块,已切开。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斑纹(酷似中药槟榔,与之对照)。暗红色示淤血区,灰黄色示肝细胞脂变。

2.慢性肺淤血(肺榨色硬变):近肺门肺组织,呈褐色,质坚实,见针尖大小的棕色小点。(系含铁血黄素沉积肺间质所致)。

3.脑出血:大脑组织切面见右侧内囊出血。黑色部分为出血灶约3×2×2cm大小,脑组织水肿,中线偏移,侧脑室受压。

4.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顶枕叶及大脑纵裂内侧面的地质学网膜下腔广泛出血,沿着血管周围呈黑色及不规则状。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5.脾梗死:脾切面可见灰白色、边界清楚、呈三角形的梗死区、尖商指向脾

门、底倍位于脏器的边缘,梗死区边缘可见充血出血带。

6.肠出血性梗死:肠壁组织(已切开)呈暗红色为梗死区,因淤血水肿,肠壁较增厚。灰白色部分为正常肠组织。

7.下腔静脉癌组织栓塞:该标本系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入口处,可见3×3.5×4cm 大小的癌组织团块。

(三)病理切片

1.慢性肺淤血(1)低倍: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呈红染条索状,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散在成堆的心力衰竭细胞。(2)高倍镜下观心力衰竭细胞的特点:胞体较大、圆或椭圆,胞浆内充满棕黄色含铁血黄素的颗粒。

2.慢性肝淤血(1)低倍: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相邻的肝细胞萎缩消失。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2)高倍:主要观察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内淤血为红细胞,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空泡。

3.脾梗死(1)肉眼: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染的充血出血带。(2)低倍: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3)高倍: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①核浓缩:部分细胞核浓缩成很深紫兰色团块。②核碎裂:红染颗粒的细胞浆内散在少数不规则的深紫兰色碎片。③核溶解:绝大部分细胞消失。

4.混合血栓(1)肉眼:血管腔内有红染的血栓物质。(2)低倍:见血管腔内有染成淡红色之小梁,呈不规则支状,与血管壁紧密相连,小梁周边可见细胞成分。(3)高倍:淡红色小梁即血小板梁,小梁之间有小量纤维素呈红染细丝状,交织成网,其中网罗有大量红细胞和少许白细胞。

(四)家兔空气栓塞

1.实验步骤

(1)观察正常家兔情况(呼吸、角膜反射、瞳孔大小、口唇颜色等)。

(2)从兔的耳缘静脉注射空气5—10毫升(随兔大小而定),致家兔死亡,注意观察家兔临死前的表现。

(3)沿前正中线剪开胸腔,使心、肺完全暴露。此刻心脏还在跳动,通过扩张的右心耳可看见空气泡。然后将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全部结扎、剪断,把离体

心脏放在盛水玻璃器皿中,在水面下将右心房剪开,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讨论:由兔耳缘静脉注入空气为什么会引起死亡?临床上静脉输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实验报告

(一)指出下列镜下图系何种病变?并选择绘图一张

名称:

名称: 病变1. 染色 2. 放大 3. 日期 (二)病例讨论 病例一

男,58岁。患高血压病已十余年。近年常有便秘,五日前去厕所大便时突然错倒,并伴有大小便失禁,右侧上、下肢瘫痪。 病例二

女,60岁。五年前已确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损),四天前早晨醒来自觉头昏并发现右侧上、下肢不能自如活动,且病情不断加重,至次日上午出

现右侧上、下肢瘫痪。

病例三

女,27岁。患风湿性能心脏病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左心室有赘生物形成),某日起床下地活动时,突感头昏,当即卧床,二天后发现右侧上、下肢瘫痪。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位患者共同特点是头昏、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和右侧上、下肢麻痹。请结合解剖学知识,考虑上述患者病变发生在什么部位?

2.结合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章的学习,进一步考虑上述三位患者的病变性质是否相同?根据已提供的简要病史,初步考虑三位患者的诊断分别是什么?并提出诊断依据。

病例四

×××,男性,48岁,不慎小腿骨折,长期卧床休息,喜左侧卧位,曾于左小腿作静脉滴注,出现左下肢水肿,并自觉该肢发冷、麻木、青紫。一日患者下床试行走动,突感胸闷、心悸气促,经抢救无效,五分钟左右患者死亡,试分析死亡原因,并解释其症状发生的原理。

实验三炎症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炎症三种基本病理变化。

(二)掌握炎症的分类,注意各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

(三)掌握下列名词概念:化脓、脓肿、蜂窝织炎、炎细胞浸润、窦道、瘘管、脓毒血症等。

二、实习内容

(一)本章幻灯及课件

(二)大体标本

1.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心脏体积增大,心外膜附着灰白色絮状物,呈

绒毛状(镜下观系何种渗出物?)

2.细菌性痢疾(示假膜性炎):为结肠标本,已剪开,可见肠粘膜表面复有一层白色假膜,呈糠皮样。假膜脱落处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浅表溃疡。

3.脑脓肿:标本系脑之矢状切面,可见一鸡蛋大小、边界清楚的脓腔(脓液在标本切开时已流失)。

4.蜂窝织性阑尾炎:见实验一。

5.结肠息肉:肠腔面可见一花生米大小的带蒂的肿物向粘膜表面突起,即息肉(注意不要把肠壁外表的肠脂垂误为息肉)。

6.慢性胆囊炎:此胆囊炎系胆结石所致,由于结石嵌顿,使胆囊体积增大,囊壁膨胀变薄,囊腔充满由囊壁分泌的稀薄粘液(已流失),囊腔内可见结石(已取出)。(胆结石、胆囊炎常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7.炎性假瘤:标本为肺组织,其内可见一个境界清楚清的肿瘤样团块。

(三)病理切片

1.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复习正常阑尾组织学:阑尾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前二层较厚,管腔狭窄,粘膜固有膜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是阑尾的特点(见示教片)。(1)肉眼:本片为阑尾的横切面,中间空白区为管腔,内层兰色部分是粘膜层,周围红染部分包括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2)低倍:辨认阑尾的四层结构,其粘膜层可有组织缺损,即溃汤形成,各层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故称为蜂窝织炎。各层血管充血,组织间隙内有炎性水肿(水肿液被染成浅红色、肌层水肿最便于观察)。(3)高倍:进一步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形态:胞核紫蓝色,分叶状,胞浆染成淡红色(由于组织固定收缩、胞浆几乎看不见,仅见不规则分叶核)。

2.炎性息肉:此片为宫颈息肉。(1)低倍:息肉表面被复单层柱状上皮,间质充血水肿并伴有腺体增生及炎细胞浸润。(2)高倍:重点观察各种炎症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见前述。②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内有嗜酸性颗粒,染成鲜明的伊红色,细胞核常分两叶。③浆细胞:细胞呈椭圆形,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车轮状排队列,胞浆丰富,呈嗜酸性。④淋巴细胞:体积较小,核呈圆形、浓染、胞浆极少,整个细胞几乎全为核所占据。⑤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呈椭圆或肾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颁分布均匀,着色较浅。

3.细菌性痢疾:(1)肉眼:边缘线状红染的部分为渗出的纤维蛋白。(2)低倍:可见红染的纤维蛋白网,网内有中性粒细胞。(3)高倍:纤维蛋白呈红染的网状

结构,网内多为中性粒细胞。 三、实验报告

(一)描述下列图照镜下病变?并选择绘图一张。

病变: 染色 放大 日期 (二)病例讨论 病例一

患儿,李某,男性。三天前出现精神萎缩,食欲减退,昨早起床后感右上肢内侧疼痛并红肿,伴有低热。当晚患部疼痛加剧,红肿明显,患肢不敢活动,并有发热、头痛和头昏,今日上午来院就诊。

局部检查:右上肢内侧有2×3厘米红肿区,略隆起,触之有波动感,体表发热,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体温39.5℃,白细胞计数23×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90%并有核左移(其中杆状核白细胞4%)和中毒颗粒,淋巴细胞10%。 诊断:右上肢脓肿

入院后手术切开,排出黄色粘稠脓液10毫升并给抗菌素治疗痊愈出院。 回答下列问题:

1.本例子诊断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名称:

2.本例系局部脓肿,但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远处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说明在疾病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病例二:

×××,6岁,女孩,因发病咳嗽1周就诊。

患儿于1周前因洗澡受凉,次日出现咳嗽、流清鼻涕,不思饮食,伴有发热,三天后鼻涕呈黄色脓性,并咳嗽加剧、咯脓性痰,昨日吸气时感右侧胸痛,呼吸困难收住院治疗。

体查,T40℃R36次/分P130次/分急性重病容,呼吸时鼻翼煸动,胸部听诊有胸膜摩擦音,双侧下背部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8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人发生的谈病有几种类型?以何种为主?为什么?

2.该病人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请参考呼吸系统疾病一章)

实验四肿瘤(一)

(上皮组织肿瘤)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常见肿瘤的形态特征。

(二)掌握肿瘤的隆长方式及转移途径。

(三)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

(一)本章幻灯及课件

(二)大体标本

1.甲状腺瘤(示膨胀性生长)在甲状腺中可见一灰黄色彩约核桃大小,结节状的肿块,挤压周围正常组织,并因肿瘤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包膜,包膜完整,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均质,呈黄色。

2.乳腺癌(示浸润性生长)肿块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约小儿拳头大小,已向外穿破,皮肤呈结节状突起,质地较硬,切面灰白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皮肤呈桔皮样外观,另一标本尚有乳头凹陷(为什么)。

3.皮肤乳头状瘤(示外生性生长)此肿瘤标本约鸡蛋大小,呈乳头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其根部狭窄形成蒂与基底部正常以皮肤相连(此标本已从蒂部切下)。

4.阴茎鳞癌肿瘤位于阴茎体部,呈菜花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此肿瘤有几种生长方式?)

5.卵巢囊腺瘤观察卵巢粘液性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标本。前者肿瘤为多房性、表面光滑,切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充满了灰白色半透明的粘液(固定后凝固成胶冻状)。后者肿瘤为单房性,囊腔内浆液清亮透明(标本切开时浆液已流失),囊壁内表面可见多个乳头状突起。

6.淋巴结转移性癌融合肿大的淋巴结约鸭蛋大小,有包膜,但包膜不完整。切面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呈细颗粒状的淋巴结。

7.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性肠腺癌结肠一段,约20×12×6cm3,下段肠壁明显增厚,肠腺狭窄,呈灰白色,右下有多个大小不等,分界较清楚,灰白,均质的淋巴结。

8.肺转移性肝细胞癌左肺分为上、下两叶。表面及切面均可见黄豆、绿豆、粟米大小、分界清楚、灰白色、弥散分布的癌结节。以下肺病变明显。

(三)病理切片

1.皮肤乳头状瘤(1)低倍:见很多树枝样突起,每个突起即为一个乳头。(由于切片的关系,有的只见到游离的“树枝”为横切面)。乳头表面由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乳头中心为纤维组织、血管。(2)高倍:选纵切的乳头观察其结构,见乳头的上皮,从外到内为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排列规则。瘤细胞分化成熟,呈多边形,层次清楚,有细胞间桥,异型性小。(量的增多,排列组合的异常。)

2.鳞状细胞癌(I级)(1)低倍:见大小不等的癌细胞团,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此为癌巢,位于结缔组织间质中。(2)高倍:癌巢由分化较好的鳞状上皮癌细胞构成,癌巢中央有粉红色同心圆排列之角化珠,即癌珠,有的可见细胞间桥。间质中常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3

.结肠息肉状腺瘤:(1)低倍:由结肠粘膜层由表面长出(外生性生长)息肉状腺瘤有蒂与粘膜相连(活检取材时只取到腺瘤部分),其腺体与正常结肠胃的粘膜腺体很相似,异型性小。(2)高倍:腺体的细胞多呈单层排列,未见核发裂,异型性小(表面呈乳头状生长,恶变率较高)。

4.结肠腺癌(1)低倍:先分辨结肠的各层与肿瘤位置的关系。重点看癌组织的结构: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腺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染色较深,异型性大。有的细胞呈多层排列,且可见癌组织已浸润到粘膜下层和肌层(正常粘膜下层及肌层无腺体)。部分细胞呈乳头状结构。(2)高倍:腺体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一,核分裂现象易见,部分细胞向腺腔突出,呈乳头状生长称为乳头状腺癌。

三、实验报告

(一)指出下列镜下图系何种病变?并选择绘图一张。

病变描述:染色

放大

日期

(二)病例讨论:

患者朱××,女性,40岁,已婚,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3年,最近有迅速生长的趋势而来院就诊。

外科查:右侧乳房较左侧大,在乳房的外上象限触摸到一鹅蛋大小肿块高出皮肤,表面溃破、质硬,较固定,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腋窝淋巴结肿大,约3×3cm大小。尚可活动。乳头凹限,皮肤呈桔皮样外观。

活组织检查:见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呈不规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多见,间质为大量纤维组织。

1.请结合临床、肉眼形态及镜下检查作出最后诊断(要求写出诊断依据)。

2.患者为什么出现乳头下限,皮肤呈桔皮样外观?腋窝淋巴结为什么会肿大?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 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 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 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 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 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 实习报告人:××× 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 (程瑞雪)

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 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7、胸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pleura) 慢性炎症致胸膜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纤维化玻变,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 8、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 (1)脾脏表面和切面见一灰白色三角形坏死灶;(2)坏死组织质地干燥、致密稍硬,与正常脾脏组织分界清楚,周围可见暗红色或棕黄色充血出血带。请推测此病变的结局。 9、肾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色黄、质松软、脆、细腻似奶酪,部分坏死物排出形成囊腔。试问有何临床表现? 10、足坏疽(gangrene of foot) 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有何特点? 11、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体积增大,切面见一个较大“脓腔”,系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肝脏液化性坏死,坏死物呈果酱样,流失后形成“脓腔”,腔壁上残留未彻底坏死的结缔组织、胆管、血管等呈“破絮状”。试问病人可能有何临床表现?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of bronchus)62-1#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和侵染循环;感病植物的病理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菌物的繁殖;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菌物类病害发生的特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第四章植物病原病毒及植原体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湿度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八章侵染过程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病害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物的类型;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转主寄主和寄生专化型。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Koch’s法则;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晶体渗透压改变在水肿发 生中的作用(水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实验动物:蟾蜍2只,要求体重、大小相仿。 器材与药品: 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0.65%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实验方法: 1. 取蟾蜍2只分别称重,注意观察背部外形。 2. 向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0.65%氯化钠液(即蛙生理盐水)2 m1,向另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20%氯化钠液2ml(蟾蜍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图2-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内。 3.1小时后由水中取出蟾蜍,擦掉体表浮水后分别称重,同时仔细观察背部外形改变。 4. 解剖蟾蜍:由椎骨孔破坏神经系统。重点观察背部淋巴囊的变化。解剖观察其它脏器和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将观测到的各种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注前体重注前背部外 形注后体重注后背部外 形 注0.65%氯 化钠 141.2g 正常平坦146.3g 正常平坦

注20%氯化 141.8g 正常平坦169.5g 变肥 钠 结果分析:实验中这两只蟾蜍分别注射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组织晶体渗透压升高,两只都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注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少,体重只有轻微的增长,体型无明显变化;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多,体重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型出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晶体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吸水性越强。 心得:

实验二缺氧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4只. 器材与药品: 1.外呼吸性缺氧:带有橡皮塞的250毫升广口瓶1只(见图3—1),搪瓷盘1只、镊子、剪子各2把,100g电子天平1台。钠石灰(NaOH.CaO)10g,凡士林1瓶。 2.血液性缺氧:带有管道瓶塞的250m1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各2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3个,充满一氧化碳的皮球胆1只,弹簧夹4个,lml注射器1支。甲酸、浓硫酸各300ml,2%亚硝酸钠溶液10ml 3.组织中毒性缺氧:1 m1注射器1支。0.04%氰化钾溶液。 实验方法: 一、外呼吸性缺氧 1.取小白鼠重只称重后放入广口瓶内,瓶内预先加入钠石灰5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皮肤、粘膜色彩、精神状态等。 2.旋紧瓶塞,用弹簧夹夹闭通气胶管,防止漏气。记录时间,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待本次实验内容全部完成之后,一起剖检动物,对比观察血液颜色的改变和其它变化(以下皆同)。 二、血液性缺氧 (一)一氧化碳中毒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植物病理学试卷 a 及答案】 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20 分)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素。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16 分)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 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两大类。)())())())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每题 2 分,共16 分)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 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每题8 分,共16 分)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12 分) 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 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 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 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晶体渗透压改变在水肿发生中 的作用(水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实验动物:蟾蜍2只,要求体重、大小相仿。 器材与药品: 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0.65%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2只分别称重,注意观察背部外形。 2. 向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0.65%氯化钠液(即蛙生理盐水)2 m1,向另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20%氯化钠液2ml(蟾蜍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图2-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内。 3.1小时后由水中取出蟾蜍,擦掉体表浮水后分别称重,同时仔细观察背部外形改变。 4. 解剖蟾蜍:由椎骨孔破坏神经系统。重点观察背部淋巴囊的变化。解剖观察其它脏器和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将观测到的各种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注前体重注前背部外 形注后体重注后背部外 形 注0.65%氯 化钠 141.2g 正常平坦146.3g 正常平坦

注20%氯化 141.8g 正常平坦169.5g 变肥 钠 结果分析:实验中这两只蟾蜍分别注射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组织晶体渗透压升高,两只都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注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少,体重只有轻微的增长,体型无明显变化;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多,体重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型出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晶体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吸水性越强。 心得:

实验二缺氧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4只. 器材与药品: 1.外呼吸性缺氧:带有橡皮塞的250毫升广口瓶1只(见图3—1),搪瓷盘1只、镊子、剪子各2把,100g电子天平1台。钠石灰(NaOH.CaO)10g,凡士林1瓶。 2.血液性缺氧:带有管道瓶塞的250m1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各2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3个,充满一氧化碳的皮球胆1只,弹簧夹4个,lml注射器1支。甲酸、浓硫酸各300ml,2%亚硝酸钠溶液10ml 3.组织中毒性缺氧:1 m1注射器1支。0.04%氰化钾溶液。 实验方法: 一、外呼吸性缺氧 1.取小白鼠重只称重后放入广口瓶内,瓶内预先加入钠石灰5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皮肤、粘膜色彩、精神状态等。 2.旋紧瓶塞,用弹簧夹夹闭通气胶管,防止漏气。记录时间,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待本次实验内容全部完成之后,一起剖检动物,对比观察血液颜色的改变和其它变化(以下皆同)。 二、血液性缺氧 (一)一氧化碳中毒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 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 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 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 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 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 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 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 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 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 谈起。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 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 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学专业用) 王海光编 二零一一年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实验课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 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 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遇到仪器 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 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3 英文名称:General PhytopathologyⅠ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的目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防治原理及防治方法、病害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它既是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对农业有巨大实践意义的应用科学。 (1)通过本课程的本学期教学环节,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要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掌握植物病原真菌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特点;了解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真菌之间的互作关系,病原物真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了解病原物的鉴定程式,着重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原则和鉴定方法,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掌握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方法,掌握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显微计测、显微描绘与显微摄影技术。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4 5.建议先修课程 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园艺学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原理(第二版).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版).许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普通植物病理学.谢联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普通真菌学.邢来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Plant Pathology (5 ed).Agrios, G. N..Academic Press.2005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尽可能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课堂授课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考试成绩占70%,期末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拉丁文、识图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实验成绩占30%,根据实验完成情况评分 9.课外自学要求

普通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材料和用具 1.准备下列10种植物病害标本,如玉米大小斑病,稻瘟病等。 2、扩大镜、小刀及记载用具。 三、内容与方法 仔细观察并记录陈列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1、病状类型: (1)变色 植物受到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花叶、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 ①褪绿或黄化褪绿或黄化是由于植物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②花叶与斑驳花叶是叶片颜色不均匀地变色,且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如烟草花叶病。如果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楚则称为斑驳。 (2)坏死 坏死是由于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①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 ②枯死:芽、叶、枝、花的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③穿孔和落叶落果:在叶片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使病斑从健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受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④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 ⑤溃疡: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叶片或果实上。病部面积大,中央凹陷,坏死深入到皮层,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 ⑥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坏死引起突然倒伏的称为猝倒;坏死而不倒伏的称为立枯。 (3)萎蔫 指植物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而发生的枯萎现象,萎蔫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株性的。 (4)腐烂 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又分为干腐和湿腐。 流胶也是腐烂的一种,桃树等木本植物受病菌为害后,内部组织坏死并腐烂分解,从病部向外流出粘胶状物质。 (5)畸形 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 ①徒长:植株生长较正常的植株生长高大。 ②矮化、矮缩和丛生:矮化是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短或缩小,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矮缩则主要是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在一起。丛生是枝条或根异常地增多,导致丛枝或丛根。 ③瘤肿: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呈现出瘤肿。 ④卷叶: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筒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 学号:2011 年级专业班级:11植物保护安检1班 2013年10月

目录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 1 实习地点概述 (1) 2 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 (2) 豆科作物病害 (2) 水稻病害 (4) 旱粮作物病害 (4) 香蕉病害 (6) 其他果树病害 (8) 茄科和葫芦科病害 (9) 油料作物病害 (14) 甘蔗病害 (14) 花卉病害 (16) 蔬菜病害 (20) 其他病害 (25) 发病症状 (26) 3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37) 四收获与体会 (40) 五问题与建议 (41) 六主要参考文献 (41)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巩固《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进一步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特别是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3、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镜检等,学会诊断本地区主要植物病害,学会病害调查的基本方法;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农作物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 以组为单位采集、鉴定和制作一定数量的病害标本,然后进行病害标本室内处理:症状识别、显微镜检、病原鉴定。 2. 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对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掌握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取样方式、取样数量和取样单位等,并实地进行病害发生情况及为程度调查,详细记载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3. 实习总结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以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实习总结报告。每位同学按实习报告规定格式撰写、提交实习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各一份,主要内容包括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工作成绩、收获、建议及意见。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实习地点概述 ①东莞香蕉蔬菜研究所:香蕉、茄子、豆角、玉米等。 ②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玉米、水稻、火龙果、各种瓜类等。 ③广州太和镇大田:驳骨丹、双带剑兰、糖胶树、木棉、蜘蛛兰等。 ④广州市桥钟村农场:生菜、白菜、姜、花生、葱等。 ⑤学校农场:玉米、水稻、菜心、甘蓝、甘蔗、辣椒、甘薯等。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其临床表现,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病理学实习内容和方法包括:①大体标本观察,②病理切片观察,③观看挂图、各种图谱、幻灯片、电视录相及多媒体课件,④动物实验,⑤临床病理讨论,⑥参观(参加)尸体解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 《病理学实习指导》一书供学生实习课使用,主要用于指导学生进行病理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独立分析能力;指导书中对大标本,切片观察要点进行了条款式的描述,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附有许多思考题和病例讨论,均可帮助同学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病理学每次理论课讲授之后均配合一次相应实习,实习时必须掌握并灵活运用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基本方法。 (一)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 实习课所观察的大体标本,一般都是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具有消毒、杀灭微生物及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其大小、颜色、硬度与新鲜标本有所不同,标本的体积缩小变硬,颜色变浅、变灰,出血区则多变成黑褐色。 1、首先观察标本为何种器官、组织或其中的一部分(如肺上叶或下叶) 2、观察脏器的体积和形状,是否肿大或缩小,有否变形。 3、从表面和切面观察脏器的颜色、光滑度、湿润度、透明度、硬度,有无病灶。 4、观察病灶具体位置、数目、分布(弥漫、局灶或单个)、大小(体积;长x宽x厚,以立方厘米表示)、形状、颜色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包膜、是否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 5、空腔器官注意观察其内腔是否扩大、狭窄或阻塞,腔壁是否增厚或变薄,有否内容物及其性状、特点等。 6、诊断:根据上述大体标本病变,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作出正确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格式为:脏器(或组织)名称+病理变化。 (二)病理切片观察方法 病理切片绝大多数为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1、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了解整个切片大致情况(形状,颜色等) 2、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辨别是什么组织,有何病变,病变所在部位,与周围组织大致关系(有无包膜、是否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 3、在病变部位转高倍镜,观察组织的形态及病变的细微结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应相结合,灵活运用,避免只在高倍镜下观察。 4、观察镜下改变的同时,应联想其肉眼形态、可能产生的临床症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机制。 三、实习注意事项 1、爱护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其他教具,不得损坏。 2、实习前做到预习实习指导内容,复习相关理论,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3、实习室保持安静,不得追赶、打闹、喧哗。 4、实习课—律穿白大衣,不许穿背心、拖鞋入室。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目的 病理学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观察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的形态变化和动物实验,尸体解剖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内容并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综合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必要训练。 (一)大体标本 实习中观察的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手术切除材料,用固定液(通常用10%中性福尔马林)封存在标本瓶中的标本。观察大体标本时,首先要辨认是何种器官或组织,然后与正常器官进行比较(大小,外形,色泽,质地等),找出病变之所在。分析,判断病变性质。并思考其发生,发展和结局。 (二)病理切片 实习用的病理切片是从病变处或并便于正常交界处取下的组织,经过切片(通常为石蜡切片)和染色(一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制作而成。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外形及染色情况,有时可初步判定是何种组织及病变部位(如溃疡等)。然后,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实质器官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为了进一步观察某些病变的微细结构变化则用高倍镜观察(一般不需要用油镜观察)。 观察病理切片时应与大标本病变联系一并思考。 (三)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地造成各种病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动物的变化,记录试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 (四)病理模型及电化教学 实习课中可安排观看病理模型,幻灯片,显微投影,录像,电影等。可以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五)实体解剖见习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复习与本次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与指导,了解实习内容与要求。 2.实验时严肃认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按实习指导仔细观察标本,课后及时书写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强大总结版

IJ3:肝细胞坏死(周围有正常结构,故注意与之区分鉴别,对比着看!) 1、低倍镜下肝细胞基本保存完整,看到完整肝细胞结构时即锁定肝中央静脉区! 2、高倍镜时可看到坏死灶内肝细胞索结构消失,成为一些相互分离、深红的、形态不规则的小碎块,即为坏死的肝细胞。 3、最终确定准则,看到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多数为深红色) IJ4、脾细动脉玻璃样变: 1、低倍镜下见脾被膜、脾小梁、脾小体及脾窦等正常结构。到此处时注意转向脾细动脉。 2、高倍镜下中央动脉管壁呈明显的不对称性增厚,管壁成均质红染结构,原有血管结构基本消失。 IJ5、肝细胞水变性和气球样变 1、低倍镜下见肝脏结构基本保持完整,但明显感觉局部浅染(多为中央静脉周围)。 2、高倍镜下可见部分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淡染,可见红染细颗粒样物和一些界限不清的空泡,胞核仍位于中央。其中体积为正常肝细胞3~4倍,胞浆透明,状如气球的为气球样变的肝细胞。 RP1、肉芽组织 1、低倍镜下观察整个切片,可见大量的骨骼肌组织,其上方为创面,可见肉芽组织。 2、高倍镜下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管壁多为单层内皮细胞,管腔较大。 纵切面毛细血管长轴与肉芽组织表面垂直。可见成纤维细胞(梭形,核椭圆,染色质浅、核仁清楚,胞质丰富)和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还有少量均质红染的纤维素。 HD1、慢性肺淤血 一、早期(貌似考试片子是晚期,不是很确定,先写上) 1、低倍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粉红色均质物质,即为含蛋白质的水肿液。 2、高倍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高度淤血造成的漏出性出血),有的中可见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 二、晚期 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壁及间质有一定程度的纤维增生。肺泡腔内水肿不明显。 2、重点是观察胞浆充满棕黄色颗粒的心衰细胞(体积较大,含含铁血黄素)。 HD2、慢性肝淤血 1、低倍镜下可见明显的肝窦变宽(正常时肝索:肝窦=2:1,慢性肝淤血时可变小甚至逆转),然后迅速转到门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 2、中央静脉扩张、充血、管壁增厚。肝窦明显扩张,肝细胞索则被压迫萎缩。 3、高倍镜下见肝小叶周边及淤血区附近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多数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圆形空泡。“月锄变形” 4、可尝试寻找脂肪变性。 5、之后可拿片子肉眼观,看是否有“槟榔肝”现象??(待判断,以前未有观察)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 学号:2011 年级专业班级:11植物保护安检1班 2013年10月

目录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 1 实习地点概述 (1) 2 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 (2) 豆科作物病害 (2) 水稻病害 (4) 旱粮作物病害 (4) 香蕉病害 (6) 其他果树病害 (8) 茄科和葫芦科病害 (9) 油料作物病害 (14) 甘蔗病害 (14) 花卉病害 (16) 蔬菜病害 (20) 其他病害 (25) 发病症状 (26) 3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37) 四收获与体会 (40) 五问题与建议 (41) 六主要参考文献 (41)

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巩固《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进一步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特别是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3、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镜检等,学会诊断本地区主要植物病害,学会病害调查的基本方法;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农作物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 以组为单位采集、鉴定和制作一定数量的病害标本,然后进行病害标本室内处理:症状识别、显微镜检、病原鉴定。 2. 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对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掌握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取样方式、取样数量和取样单位等,并实地进行病害发生情况及为程度调查,详细记载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3. 实习总结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以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实习总结报告。每位同学按实习报告规定格式撰写、提交实习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各一份,主要内容包括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工作成绩、收获、建议及意见。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实习地点概述 ①东莞香蕉蔬菜研究所:香蕉、茄子、豆角、玉米等。 ②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玉米、水稻、火龙果、各种瓜类等。 ③广州太和镇大田:驳骨丹、双带剑兰、糖胶树、木棉、蜘蛛兰等。 ④广州市桥钟村农场:生菜、白菜、姜、花生、葱等。 ⑤学校农场:玉米、水稻、菜心、甘蓝、甘蔗、辣椒、甘薯等。

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汪思应郑红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录 一,概论┈┈┈┈┈┈┈┈┈┈┈┈┈┈┈┈┈┈┈┈┈┈┈┈┈┈1 二,病理生理实验基本操作方法┈┈┈┈┈┈┈┈┈┈┈┈┈┈┈┈2 三,实验性肺水肿┈┈┈┈┈┈┈┈┈┈┈┈┈┈┈┈┈┈┈┈┈┈3 四,兔小肠灌溉的水肿模型复制┈┈┈┈┈┈┈┈┈┈┈┈┈┈┈┈3 五,缺氧┈┈┈┈┈┈┈┈┈┈┈┈┈┈┈┈┈┈┈┈┈┈┈┈┈┈4 六,再吸入式缺氧┈┈┈┈┈┈┈┈┈┈┈┈┈┈┈┈┈┈┈┈┈┈5 七,钾代谢障碍┈┈┈┈┈┈┈┈┈┈┈┈┈┈┈┈┈┈┈┈┈┈┈5 八,失血性休克┈┈┈┈┈┈┈┈┈┈┈┈┈┈┈┈┈┈┈┈┈┈┈5 九,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6 十,急性左心衰竭┈┈┈┈┈┈┈┈┈┈┈┈┈┈┈┈┈┈┈┈┈┈7 十一,急性右心衰┈┈┈┈┈┈┈┈┈┈┈┈┈┈┈┈┈┈┈┈┈┈┈8 十二,病例讨论—肝性脑病┈┈┈┈┈┈┈┈┈┈┈┈┈┈┈┈┈┈┈8 十三,病例讨论—急性肾功能不全┈┈┈┈┈┈┈┈┈┈┈┈┈┈┈┈9 十四,病例讨论—MODS┈┈┈┈┈┈┈┈┈┈┈┈┈┈┈┈┈┈┈┈┈10 十五,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1 十六,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12

概论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之一。它在理论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的机能代谢:①发生何种改变(即临床症状及体征);②为何发生改变(即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的机制);③这些改变的规律性及与疾病的关系;④预防和处理这些改变的机理(即疾病防治措施的原理)。因此,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有两种,即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结果虽能直接应用于患者,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病理生理学主要采取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在动物身上复制各种疾病或病理过程,作为人类相应疾病的模型。实验者可控制或改变实验条件,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环节、发病机制等。还可用于疾病的实验性预防、治疗及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开发研究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有很多方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①从自然界中选择发病动物(如选择生长有肿瘤的鼠、狗等)作为疾病动物模型。但该动物模型个体间差异很大,且发病条件及病程等不易控制,已很少被直接采用。现主要用经人工选择培育的不同品系的发病动物如由Okamoto和Aoki选育成功的SHR 大鼠,其成年后100%发生高血压,常用作自发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我国天津医学院培育成功的津白-Ⅱ小鼠,成年后易发生乳腺癌等;②根据疾病发生原因来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用二乙基亚硝胺、二甲基偶氮苯来复制大鼠肝癌动物模型;我室张载福教授用盲肠结扎穿孔法造成小鼠腹腔感染来复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动物模型;③根据疾病发生机制复制动物模型。如本指导中用大剂量快速输液提高家兔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以复制的实验性肺水肿模型,动脉控制性放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模型。④根据疾病的发生环节复制疾病的动物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