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车联网产业链拆解及市场空间:V2X车载端、V2X路侧端

2020年车联网产业链拆解及市场空间:V2X车载端、V2X路侧端

2020年车联网产业链拆解及市场空间:V2X车载端、V2X路侧端

车联网产业链拆解

车载大屏与仪表

德赛西威、航盛电子、华阳集团、好帮手、均胜电子、哈曼、伟世通等路侧基站

华为、千方科技、东软集团、金溢科技、万集科技等液晶屏长信科技天马股份

芯片高通飞思卡尔高精度定位四维图新中海达PKI 数字认证格尔软件

V2X 路侧天线华为金溢科技东软集团天线硕贝德

V2X 车载模块华为

金溢科技

边缘服务器浪潮信息华为

应用软件BAT 等科大讯飞

操作系统QNX 安卓斑马

系统

硬件

软件

高精度地图四维图新高德地图

车载

路侧

图:车联网产业链图

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市场前景分析_章如峰

?434? 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市场前景分析 章如峰宋婷吴昊旻杨永耀(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 310053) 摘要: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以及下一代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国内 外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至少五种由不同力量推进的车联网应用模式。车联网 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共同推进。本文系统分析了车联网产 业链的构成及各环节发展现状。目前汽车生产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在产业链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但车联网产业发展总体仍较为散乱,尚未形成有效协作。在不断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和有利 的宏观环境的推动下,车联网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15年,国内车联网应用终端安装率会 达到10%左右,基于车联网的应用服务可产生200亿元的直接市场收入。 关键词:车联网;产业链;市场前景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Vehicles Industry and Its Market Potential Zhang Rufeng,Song Ting, Wu Hao-Min, Yang YongYao (Zhejiang Supc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ina) Abstract:As an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 transportation,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OV business involves a very complicated and 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thus needs relevant enterprises in the production chain to work together. The industrial chain structure of IOV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each part are first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prominent role played by the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and the system integrators in the chain is recognized. At the moment, development of IOV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are still very scattered, with little co-ordination. Due to the rapid growing demand for automobile consumption and the favorite macro environment, the market potential of IOV is very promising and bright.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installation of IOV oriented terminals and facilities in vehicles will increase at about 10% annually, with the direct market revenue by IOV service and provision reach ¥20 billion by 2015. Keywords:Internet of Vehicle,Industrial Chain,Market Potential 1 引言 作为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代表,物联网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智慧地球”、“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i-Japan”、“u-Korea”、“感知中国”等概念、战略、行动的提出,

车联网产业链深度报告

2014-07-22易欢欢阿尔法工场 本文由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推荐 导读: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车载导航设备以及各种保险、流量、通讯等增值服务),车联网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一、车联网前景广阔,千亿市场可预期 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手机、汽车、互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等的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 巨大的牵引力。我国利用后发优势,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靠引进国外先进卫星导航技术和新产品而 迅速崛起的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逐渐成熟,技术创新对未来对我国GNSS 企业的要求对产业今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产业与国家军事安全、信息安全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国家安全保护变得越发重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网以及国家基准设施建设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一)汽车市场繁荣带来车联网千亿需求 我国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汽车行业迎来春天。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提升,创全球产销最高纪录。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约占全球汽车保有量 的十分之一,随着我国汽车销量不断增加,汽车行业附加服务将越来越多元化,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市场空间也将随之 增长。 在国内汽车销量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汽车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与汽车密切相关的车联网市场将得以迅猛发展。 易观智库分析数据表明,目前车联网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到5%,预计2014年至2015年,国内车联网渗透率即将突破10%的临界点,而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有望突破20%。 目前我国拥有大约1.4亿汽车,按现在每年2000万辆的增速,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这意味 着车联网的用户数将从500多万激增至4000多万,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车载导航设备以及各种保险、流量、通讯等增值服务),车联网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二)两客一危先行,政策指引车联网落地 政府的导向和投资是车联网落地的推动因素。今年以来的政策也表明政府在不余遗力推动整个车联网生态系统的 建设。国家颁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办法》规定,已经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 车和半挂牵引车,各地应合理制订安装计划,确保于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 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 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及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要在出厂前安装符 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对于要求两客一危车辆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这意味着国家将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促进车联网 的发展。 随着交通系统的进一步铺设,对于卫星定位装置的要求将从客车和载货车逐步渗透到个人汽车上,带动整个机动 车车联网的融合和连接。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政府将鼓励个人汽车也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这有利于完善动态交通监控 系统,达到智慧交通的目标,并且进一步扩大车联网系统在个人汽车领域的渗透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全产业链价值盛宴

中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报告(一) 2010年04月29日星期四 16:19 【摘要】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劣势,针对该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主题词】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 【引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由依靠国内资源的内循环型产业向国际性产业的转变,承接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带来自身结构的调整,结合自身优势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已开始迈入小康水平,汽车进入家庭时代也随之到来,中国汽车制造业生机盎然。 ◆汽车行业概况 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其中:汽车生产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上年,产销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1%和22.2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增幅0.19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638.11万辆和62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94%和21.68%,产销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 2007年,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保持了强劲增势,整体赢利水平显著。从利税总额看,截止11月重点企业集团共完成1156亿元,同比增长48%。 2007年,行业内重点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依次为: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733.6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老问题依然未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因此,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进口汽车发力抢占国内市场,油价高企、环境污染,汽车行业“大而全、小而全”、“散、乱、差”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政府部门、企业管理者、市场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更多的思考,我们如何以更好的环境进入汽车生活时代。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明显的上行周期,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一个较快增长的局面。乘用车产销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20%的水平;而商用车产销的增速大约在18%左右。2008年,汽车市场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同时带动二手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央惠农政策,将使广大农民迅速富裕,本来对二手车就有很大需求的广大农村,会逐步将需求势能转化成实际行动。 ◆行业优势(strength) 1、良好政策和投资环境: (1)、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企业引进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产化,并提出了不低于40%的国产化率要求; (2)、一些政策和规定引导零部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种类多元化生产等促进零部件企业的优化组合; (3)、由于我国参与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外资在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投资的增加,国际许多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很多跨国公司还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并在国内设立采购机构或办事处,有些还在国内设立了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部件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 2、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优势

2020年车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0年车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 汽车智能网联升级,大国领先布局 (7) 1.1. 面对车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各国政策加持不断 (8) 1.2. 中国持续完善产业标准,加强产业顶层设计 (12) 2. 关键技术全面突破在即,为智能驾驶保驾护航 (15) 2.1. 中国LTE-V2X有望后发先至,5G加速新一代通信技术演进 (16) 2.2. 环境感知+高精地图:汽车“看到”并“认识”环境 (24) 2.3. 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系统助力实现自动驾驶应用 (28) 2.4. TSP:车联网产业链核心环节,两种模式主导,竞争激烈 (32) 2.5. T-BOX:有望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标配 (33) 2.6. AI:实现人机交互,成为最先落地的AI场景 (35) 3. UBI:融合车联网技术,提供用户定制化“管理型”车险 (37) 4. 智能网联化铺垫智能驾驶发展 (39) 5. “云-管-端”构建车联网产业链,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45) 6. 中国互联网ICT巨头布局车联网,ETC设备将成车联网重要入口 (50) 6.1. 互联网及ICT巨头争先开展车联网布局 (50) 6.2. ETC设备将成车联网重要入口且撬动智能交通市场 (52) 7. 问题和挑战 (54) 7.1. 信息安全风险抑制消费选择 (54) 7.2. 基础设施薄弱,投资需求大 (54) 7.3. 通信标准尚未统一不利产业做大做强 (54) 7.4. 法律伦理体系滞后,落地后问题不容忽视 (54) 7.5. 用户需求恐不及预期,车联网或变现困难 (55) 8. 投资逻辑&受益标的 (56) 8.1. 海格通信 (56) 8.2. 移远通信 (57) 8.3. 广和通 (58) 8.4. 移为通信 (59) 8.5. 高新兴 (60) 8.6. 大唐电信 (61) 8.7. 高鸿股份 (61) 9. 风险提示 (63) 图目录 图 1 车联网应用发展进程和演进方向 (7) 图 2 车联网网络层次 (8) 图 3 截至2019年车联网专利全球地域分布情况 (8) 图 4 美国车联网发展进程 (9) 图 5 日本ITS系统为驾驶员提供的信息 (10) 图 6 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结构图 (13) 图 7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和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13) 图 8 信息通信和智能交通标准体系结构图 (13) 图 9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逻辑结构 (14) 图 10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等级 (15) 图 11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物理结构 (15) 图 12 车联网五大应用场景 (16)

汽车行业人才分析报告

2010年汽车行业人才分析报告 目录 招聘趋势 前言 2.行业招聘趋势图 3.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二、薪酬调查 1.汽车行业薪资范围. 2.汽车行业热门职位薪资标准 3.行业招聘主要职位 4.行业人才求职热门职位 5.汽车行业薪资现状和未来薪资的趋势 6.汽车企业财富分配现状 7.解决的方法 二、人才流动 1.前言 2.汽车企业高管的变动 3.人才流失率 4.专业人才缺口 5.汽车行业热门岗位 6.汽车行业人才流动因素 7.人才流动主要趋向城市 一、招聘趋势: 1.前言 2010年对企业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一个年。在今年里,中国内地相继发生停工事件。 在本田、现代等整车企业的干预下,其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答应为自己的员工增加一定的薪水。 2.行业招聘趋势图

汽车业总的招聘需求很大,2010年开始逐月上升。受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的火爆影响,明年预计仍将有较大的职位需求。 3.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调 查 结 果汽车行业求职人群的期望薪金集中在 2000—4000 与 4000—6000 之间, 占到 53%的比例,与目前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比本吻合。这样也从侧面反映出汽车行业人 员流动主要集中在中底层职位人员。 二、薪酬调查: 1、汽车行业薪酬范围: 汽车行业年均总薪酬达39073元,其中,销售部门年均度薪酬为66862元据悉, 汽车行业生产部门的年均总薪酬为29842元,汽车行业物流部门年均总薪酬为43464元。 2、汽车行业热招职位年均薪资图

排名职位类别 1销售/经纪人 24S 店管理 3设计工程师 4项目经理/主管 5装饰美容 6装配工艺工程师 7发动机/底盘/总装工程师 8检验检测 9机械/电子工程师 零配件销售 1 排名职位类别 1机械/电子工程师 2物流采购库房类 3财务后勤类 4销售/经纪人 5设计工程师 6项目经理/主管 7发动机/底盘/总装工程师 8装配工艺工程师 9装饰美容 1 4S 店管理 6.汽车行业薪资现状和未来薪资的趋势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各级别从业人员薪酬状况,一览英才网旗下网站汽车英才网记者分别对国内不同性质的15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11家零部件企业员工进行抽样调查。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图谱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即“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臵、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 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全面的感知能力和实现低功耗、小型化。主要技术有二维码、RFID、GPS/ 北斗导航等。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网络层的关键在于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主要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2G/3G/4G、LPWAN、LTE-M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人、组织或其他系统)的接口,是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它把物联网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应用层的关键在于行业需求融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商业模式等。主要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各行业应用技术等。 三层架构的比较 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车联网及OBD现状及发展

首先讲讲车联网现状。现在行内大家对于车联网的未来看得都比较好,有一些数据也支撑了它的未来的乐观的前景,有一组数据说是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大约能够达到390亿欧元,其中83%是来自于卫星通信。国内在这方面并不落后于欧美国家:在2018年,大约有3000多万辆汽车在通信的情况下提供安全、娱乐的服务。 在201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预计能够到2500万辆,但是按今年的市场变化,这个数据不一定能实现,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消息,汽车的库存量急剧增长,预示着它的增速会放缓。大家认为车联网是一个超级的蓝海,从车辆的保有量来看是这样的,但是从车联网市场来看,这只是一个蓝领的市场:车联网从业员工数量有30万人,从业的企业有上万家,这里面没有一家规模性的企业,在国内规模前10名的,一年也只有几个亿的销售额。到目前这一行没有特别富裕的老板,也没有特别富裕的员工。 从车联网的上下游的产业来看,深圳是仅次于上海,排名中国第二的基地,大约有30多家企事业单位,主要原因是沿海和北京、上海的车联网的意识崛起的比较早,参与的企业和单位比较多。从这几年来看,国内的车联网应用主要还集中在后装的市场,所谓的内嵌式的终端市场。这几年的市场的变化,出货量在去年大约是有700万套设备。我们有这么多从业人口,有这么多从业的企业,每一个企业占有的份额还是很低的,在目前中国跟车联网,或者是GPS终端运营商相关联的17家上市企业当中,一年的总销售额大约只有82亿,平均每家只有几个亿。 价格的恶性竞争是目前这个领域当中最显著的特点。这里给了两组数据,一个是乘用车市场,这三年价格的变化,一个是商用车的情况,出货的数量都在增加,但是市场的整体规模并没有增加。从利益链条来看,目前最大的获益者是移动运营,比如说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因为它是个摆渡的,大家都知道河对岸是车联网,它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家都要靠摆渡过去,所以它最终是最大的获益者。从第三方运营服务来看,赛格导航、九五一九零、安吉星、G-BOOK、翼卡、车友互联、车音网在国内是规模比较大的。车联网最后的落根它一定是汽车制造厂,当然现在也有几个热门的事件,腾讯、百度和厂商的合作,他们都想拿未来车联网的入口,他们现在是概念和商业意图大于短期之内的实效。 TSP的内容提供商包括地图、安防、道路救援以及还包括智能驾驶、语音识别、图象识别,将它合在一起就是智能汽车。 车联网从整体来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个是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出现两三家大的企业,没有出现就说明没有,后装市场是现在主要的情况,但是受到前装市场的挤压是非常厉害的。车联网服务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大部分的内容被手机应用取代,互联网技术的入侵会把免费的互联网概念带入移动互联网,这是非常有害的。

车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车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1. 标准滞后,车联网十年发展不温不火 (4) 1.1 供给端:标准滞后导致主导方模糊、技术不达 (6) 1.2 需求端:用户碎片化带来车主体验提升不高 (8) 2. 车联网标准制定上升至国家层面,2020 年落地有望 (9) 3. 5G、自动驾驶风口,车联网机遇挑战并存 (10) 3.1 车联网市场将在2020 年迎来高速发展 (10) 3.2 车联网商用路线:先连接后升级 (12) 4. 5G 推进车联网标准发展的新动力 (14) 4.1 5G推动C-V2X 标准演进 (15) 4.2 5G 边缘计算为车联网提供低时延保证 (17) 5. 自动驾驶技术革新带来车联网质地飞跃 (19) 5.1 传感器技术:自动驾驶之眼 (21) 5.2 高精度地图 (25) 6. 互联网车企合作开启,车联网生态联盟已具雏形 (26)

7. 相关标的 (29) 7.1 高新兴 (29) 7.2 四维图新 (30) 7.3 科大讯飞 (31) 7.4 宝信软件 (31) 7.5 北斗星通 (32) 8. 风险提示 (32)

1. 标准滞后,车联网十年发展不温不火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运用,它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 广泛而言,车联网涵盖车自身全部生命周期的信息以及车辆与外界交互的信息。这就意味着,从车辆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回收过程中的所有信息交换都被包括在车联网中,因此,车联网除支持车辆与交通三要素———人、车、路互联,实现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以外,还将与移动互联网、通讯网、智能工厂、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外部网络互联,形成自车与人、车、路、网相互连接及信息交互的有效平台。理想状态下,车联网通过连接车、路等交通关键要素,能够提供面向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构建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环境。车联网目标是减少80%的交通事故、减少20%的碳排放和增加30%交通效率。

汽车行业竞品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竞品分析报告 2014.4.25 目录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2) 2.竞争产品功能框架 (2) 2.1.1 好车宝 (2) 2.1.2 福吉星 (3) 2.2核心功能对比 (3) 2.3产品功能对比小结 (4) 3.产品界面对比 (4) 3.1首页对比 (4) 3.2代驾页面对比 (5) 3.3优惠活动对比 (5) 3.4定位/路况 (6) 3.5年检代办/道路救援 (7) 4.竞品分析——特色功能 (7) 4.1实时路况查询 (7) 4.2租赁服务 (8) 4.3爱车体检 (8) 5.市场分析 (8) 5.1现有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机会 (9) 5.2市场分析结论 (9) 6.产品轮廓 (9) 6.1产品定位 (9)

6.2市场问券调查 (9) 6.3产品核心目标 (10) 6.4产品结构 (10) 6.5 机构利益关系 (11) 6.6 商户利益关系 (11) 6.7 用户利益关系 (11) 7.运营及推广策略 (11) 7.1运营模式: (11) 7.2推广策略 (12)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2013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211.68万辆,同比增长14.76%,销售汽车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10.2和9.6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发展快,而且汽车消费需求变化也快,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自主品牌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将是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竞争产品功能框架 2.1.1 好车宝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摘要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个信息产业的新的发展高度。我国物联网还处在初始阶段,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许多困难。我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我国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探索,掌握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链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政策,产业链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industry. But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ings pure speculation,China has become the developed country technology marketplace,is necessary for our government to make feasible policy,break the bottleneck industry at present,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policy and the future,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network,policy,industry chain

2020-2025年中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市场定位策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市场定位策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定位策略概述 (9)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9)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10) 一、研究原则 (10) 二、研究方法 (10)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定位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4) 第一节车联网智能终端概述 (14) 第二节我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监管体制与政策法规 (15) 一、所处行业分类及依据 (15) 二、行业监管体制 (15) (1)行业主管部门 (15) (2)行业协会 (15) 三、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情况 (16) 第三节我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主要发展特征 (18) 一、行业技术特点 (18) 二、行业经营模式及经营特点 (19) 三、行业周期性 (20) 四、行业季节性 (20) 五、行业区域性 (20) 六、行主要业壁垒 (20) (1)技术壁垒 (21) (2)管理能力壁垒 (21) (3)资金壁垒 (21) (4)客户与认证壁垒 (22) 第四节2019-2020年中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2) 一、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22) 二、消费物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发展概况 (23) 三、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发展概况 (24) 四、车联网前装与后装市场渗透情况 (26) 五、车联网智能终端市场规模 (27) 第五节2019-2020年我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9)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9) 二、行业内主要企业 (30) 第六节企业案例分析:协创数据 (32) 一、协创数据的主营业务 (33) 二、协创数据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33) 四、协创数据的竞争优势 (34) 五、协创数据的竞争劣势 (38)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I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1) 一、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2) 二、汽车工业产销平稳增长,但盈利能力下降 (4) (一)汽车产销仍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4) (二)汽车价格下降导致汽车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9) 三、增速放缓加剧汽车企业分化 (10) (一)汽车大型企业竞争优势依然稳固 (11) (二)主要轿车厂家与品牌加快分化 (12) (三)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下滑 (14) II汽车行业的重点问题分析 (15)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问题分析 (15) 一、KD装配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二、KD装配汽车盛行的四大主要原因分析 (17) 三、KD装配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9)

四、《办法》对整车特征的界定分析 (20) 五、《办法》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23) 六、对《办法》实施后的政策效果评价 (26) III结论与预测 (29) 1、短期内汽车产销规模依然受到一定压制 (29) 2、盈利增速减缓、分化趋于明显 (29) 3、加息对汽车产业的抑制作用不会太大 (29) 4、前9个月车价下降11%,第四季度仍有走低可能 (30)

I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较之前几年30%-40%甚至更高的增长幅度,三季度汽车业确实出现了增速下降的态势,但那是在基数扩大后的一个必然结果。汽车业作为一个上下游关联度极大的产业,在目前燃油、原材料供给和道路交通条件紧张的形势下,适度发展不仅可以避免大起大落所造成的巨大冲击,更能发挥支柱产业应有的作用。因此15%-20%的发展速度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业来说是合理的。 一、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1、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为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基础 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都与国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并基本保证与GDP 的同步增长。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且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长率要高于GDP增长,也高于其他汽车工业快速增长国家的平均水平,如图1-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前3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累计93144亿元,同比增长%,比上半年回落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个百分点,预计第四季度的GDP 增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 摘要: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分支,而车联网体系建设是智能交通、智能终端、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平台以及4G或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深度应用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的驱动力,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交通体系的深入开展。 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车互联(V2V)、车人互联(V2M)、车路互联(V2R)甚至汽车与互联网的连接(V2I),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本文对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1.1 全球市场规模 根据GSMA与市场研究公司SBD联合发布的《车联网预测报告》称,全球车联网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 1.2 国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首先,美国交通部在《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中,首次提出了“车联网”构想。其目标是利用无线通信建立一个全国性、多模式的地面交通系统,形成一个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乘客便携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交通环境,最大程度地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环境友好性。 其次,日本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是从各地警察和道路管理部门收集道路拥堵情况、道路信息及路线、停车场空位、交通事故等实时交通信息,并通过道路电波装置发送至经过的车辆。 再次,欧洲正在全面应用开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cs),在全欧洲建立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网,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交通管理、导航和电子收费等相关应用。 据调查,搭载苹果CarPlay与谷歌Android Auto平台的汽车预计2015年将分别增至3700万辆和3100万辆。涉足车联网的品牌如表1所示。 1.3 国内车联网发展现状 国内车联网产业政策的发展如表2所列。 目前,互联网汽车市场发展很快。在地图方面,腾讯和阿里分别与四维图新和高德合作;在接口硬件方面,腾讯有路宝盒子,阿里将要推出智驾盒子。百度也推出了Carnet 的开放车联网协议。淘宝网也已开始涉足汽车维修O2O。国内车联网市场的主要玩家如表3所列。 2 车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纵观国内外车联网发展情况,“用户体验”已然上升为车联网各方关注的核心焦点,安全、便捷、舒适、省油成为车主们正在关注的共性问题。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支撑未来车联网“用户体验”的核心能力。 2.1 车联网语音交互能力——语音输出与车载互动 交互能力,是人与车互动的关键能力。而语音技术在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尤其迅猛,它不仅成为了驾驶者获取信息、互动娱乐、程序操控的重要工具,而且在车载设备综合控制终端中担负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改善行车安全,提升车载娱乐价值,以及促进车载信

最新车联网行业研究报告

最新车联网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4月

7 1. 车联网:20 余年发展,从Telematics 到V2X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在《车联网白皮书(2017 年)》对车联网下的定义:?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 图1 车联网是什么 资料来源:美国交通部,市场部 车联网的概念自提出至今已经20 余年,通用汽车早在1996 年就推出了‘OnStar’,成为最早导入车联网功能的汽车制造商。OnStar 推出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安全,如在车辆发生事故后取得紧急救援。1998 年,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推出了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功能。2014 年,奥迪率先推出4G LTE 热点连接的功能,同年通用汽车开始大批量部署4G LTE。该阶段以车厂为主导,以基础性联网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形态,Telematics 业务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实现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理和经济救援等基本功能。 表1 车联网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远程遥控驾驶、高密度车辆编 队行使以及快速协同变道辅 助等 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安全预警、高带宽业务、部分 功能 理和紧急救援等自动驾驶服务 主要有DSRC 和LTE-V 两类 技术 联网方式 特点 2G、3G、4G 等5G(C-V2X) 基于5G 网络低延时及高速率 等特点,极大推动自动驾驶产 业发展 打通汽车内外信息流,培育用智能化、网联化程度提升,业 户习惯务形态更加丰富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浅论车联网的演进》(作者:朱志强、赵太芳、何超),市场部 信通院和华为都对车联网的部署做了三个阶段的划分,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车联网三个阶段的功能以及特点做了以上的汇总。随着车联网的功能逐渐丰富,对车的联网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联网第一阶段主要是简单的导航、娱乐等功能,仅需要汽车能够和外部信息联通,因此基于现有的运营商网络即可实现。随着ADAS 的逐渐成熟,自动驾驶的实现越发受制于车内传感器的应用场景,车辆与外部设施以及其他车辆的联网成为提高联网汽车能力的重要措施。车辆与外部的联网,即V2X 通信,其包含四

车联网平台软件开发计划书

软件开发计划书项目名称:车联网系统平台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 3 1.2背景------------------------------------------------------------------------------------------------------------ 3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 4 1.5 系统动机(暂时保密) -------------------------------------------------------------------------------------- 4 1.6标准、条件和约定 ---------------------------------------------------------------------------------------- 5 1.7编写文档的WBS ------------------------------------------------------------------------------------------- 5 2项目概述 -------------------------------------------------------------------------------------------------------------- 6功能层次图形:------------------------------------------------------------------------------------------------- 6 2.1开发计划表 -------------------------------------------------------------------------------------------------- 1 2.2主要参加人员 ----------------------------------------------------------------------------------------------- 1 2.3产品及成果 -------------------------------------------------------------------------------------------------- 2 2.3.1程序 --------------------------------------------------------------------------------------------------- 2 2.3.2文件 --------------------------------------------------------------------------------------------------- 2 2.3.3服务 --------------------------------------------------------------------------------------------------- 2 2.3.4非移交产品 ----------------------------------------------------------------------------------------- 2 2.4验收标准----------------------------------------------------------------------------------------------------- 3 2.4.1代码的验收 ----------------------------------------------------------------------------------------- 3 2.4.2 文档验收-------------------------------------------------------------------------------------------- 3 2.4.3 服务验收-------------------------------------------------------------------------------------------- 3 2.5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 3 2.6本计划的日期 ----------------------------------------------------------------------------------------------- 3 3实施总计划 ----------------------------------------------------------------------------------------------------------- 4 3.1开发过程 ----------------------------------------------------------------------------------------------------- 4 3.1.1 需求分析-------------------------------------------------------------------------------------------- 4 3.1.2 系统设计-------------------------------------------------------------------------------------------- 4 3.1.3 编码及测试阶段 ---------------------------------------------------------------------------------- 4 3.1.4 文档、产品部署 ---------------------------------------------------------------------------------- 4 3.1.5 项目总结-------------------------------------------------------------------------------------------- 4 3.2工作任务的分解-------------------------------------------------------------------------------------------- 5 3.3接口人员 ----------------------------------------------------------------------------------------------------- 6 3.4进度------------------------------------------------------------------------------------------------------------ 6 3.5预算------------------------------------------------------------------------------------------------------------ 7 3.6关键问题 ----------------------------------------------------------------------------------------------------- 7 4支持条件 -------------------------------------------------------------------------------------------------------------- 8 4.1计算机系统支持-------------------------------------------------------------------------------------------- 8 4.2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