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

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

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
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

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df3583493.html,

麦田杂草知识

小麦草害--麦田杂草种类、分布与为害 (1)麦田杂草种类据调查,我国麦田杂草有200余种,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有一部分二年生(越年生)杂草和少数多年生杂草。其中在全国分布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严重的杂草有11种,包括野燕麦、看麦娘、马唐、牛筋草、绿狗尾草、香附子、藜、酸模叶蓼、反枝苋、牛繁缕和白茅;在全国分布较为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19种,包括播娘蒿、猪殃殃、大巢菜、小藜、凹头苋、马齿苋、繁缕、棒头草、狗牙根、双穗雀稗、金狗尾草、小蓟、鸭跖草、扁蓄、田旋花、苣荬菜、小旋花、遏蓝菜、千金子、细叶千金子和芦苇。在局部地区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24种,其中温寒带地区有荞麦蔓、苍耳、问荆和毒麦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有硬草、春蓼、碎米荠等。 (2)麦田杂草的分布 [北方旱作冬麦草害区]包括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该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麦田主要杂草有播娘蒿、猪殃殃、野燕麦、小藜、荠菜、萹蓄、米瓦罐、遏蓝菜、小蓟(刺儿菜)、打碗花(小旋花)等,麦田有草面积占74%,中等以上发生面积占50%。该区西部从河南至陕西关中平原,野燕麦和猪殃殃发生严重,出现频率分别达98%和64%,为害率分别达58%和26%。 [南方稻茬冬麦草害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大雪山以东地区。麦田杂草在秋、冬、春季均能萌发生长,但萌发高峰期在秋末冬初。麦田主要杂草有看麦娘、牛繁缕、繁缕、大巢菜、猪殃殃、春蓼、雀舌草、碎米齐、长芒棒头草、酸模叶蓼等。看麦娘为害面积5000万亩,严重为害面积1000万亩,牛繁缕为害面积1000万亩以上。 [春麦草害区]包括长城以北、岷山和大雪山以西地区。麦田主要杂草有野燕麦、藜、篇蓄、猪殃殃、田旋花、苣荬菜、大蓟(大刺儿菜)、卷茎蓼、香薷、离蕊芥、芦苇、反枝苋、稗、滨藜等。田间杂草4~5月出苗,7~9月开花结实,多数种子在土壤中越冬。该区耕作粗放、麦田草害严重。 (3)麦田杂草的为害北京市植保站的研究表明,藜2、3、4、5级为害(按覆盖度分级),小麦分别减产11.1%、17.9%、26.4%、36.1%。打碗花每平方有18、36、54和135株时,小麦分别减产6.6%,13.9%、16.6%和22.5%。葎草、藜、萹蓄、打碗花、播娘蒿和荠菜等混合发生时,若2、3、4、5级为害,小麦分别减产2.8%、6.1%~15.9%、22.6%~34.9%、40.3%~41.0%。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的研究表明,当麦田播娘蒿发生密度每亩增加10000株时,每亩小麦穗数减少2590穗,每穗粒数减少0.26粒,千粒重降低0.04克,亩产损失4.32千克。由于麦田杂草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密度大、繁殖迅速、抗逆力强,不仅与小麦争夺水分、养料、光照和生存空间,而且传播小麦病虫害,严重地影响小麦生长发育。据报道,全国每年因杂草为害损失小麦约40亿千克,损失率达15%。恶性杂草野燕麦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为害面积7500万亩,严重为害面积3000万亩,损失小麦17.5亿千克。 麦田杂草发生规律杂草的共同特点是种子成熟后有90%左右能自然落地,随着耕地播入土壤,在冬麦区有4~5个月的越夏休眠期,期间即便给以适当的温湿度也不萌发,到秋季播种小麦时,随着麦苗逐渐萌发出苗。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华北麦区的主要杂草野燕麦、猪殃殃、播娘蒿、大巢菜和荠菜进行了发生规律研究,结果如下: (1)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猪

麦田杂草的防治措施

麦田杂草的防治措施 麦田杂草的防治要抓住关键时期,坚持“防早、防小、防了”原则,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等措施积极进行防除。 1 机械深翻 小麦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机械深耕或深松灭茬。将散落在地表的杂草种子翻埋到土壤深层.破坏杂草种子的萌发条件,使地表的杂草种子萌发条件受到破坏不能正常萌发,同时切断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翻上地表高温暴晒死亡,从而减轻杂草危害。 2 把好种子检疫关 以节节麦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分蘖力强,传播途径多,化学防除难度大且易产生药害,因此应以预防为主。要加强制种基地建设,严格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禁从节节麦等恶性杂草发生区调运小麦种子,另外要对调运进来的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去杂除杂,尽可能将杂草种子清理干净,从源头上减少草源。 3 轮作倒茬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伴生杂草,这些杂草与作物的生存环境相同或相近,采取合理的轮作倒茬,破坏杂草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减轻伴生杂草发生危害。因此各地要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推广小麦一玉米,小麦一大豆,小麦一油菜等轮作倒茬耕作模式,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破坏杂草生存环境及生态模式,抑制和减轻杂草危害,在麦田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区.在杂草发生期要同时采取中耕除草等物理除草措施。 4 人工除草 有劳动力的地方,要积极动员劳力,在杂草生育期、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人工拔除。特别是节节麦发生严重的地块,在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基础上,以人工拔除为主,拔除时要坚持“拔小、拔早、拔了”的原则。即在杂草苗期、返青、拔节期将节节麦等杂草连根拔掉,并且带出麦田进行销毁,否则遇雨杂草又会起死回生。同时防止路边杂草种子随雨水流入麦田,要对路边、田埂上的杂草及时进行 清除。防治地下根茎、种子向麦田扩散。 5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要抓住麦田杂草防治的关键时期,在小麦拔节前进行。对以播娘蒿、荠菜、刺儿菜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或亩用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4.5g对水喷雾(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量不少于30kg,机动喷雾器不少于15k)。对于节节麦、野燕麦、雀麦、早熟禾、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25~30mL加专用助剂50~100mL对水喷雾(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量不少于30kg,机动喷雾器不少于15kg,喷施时要严格按照施药要求进行,严禁在弱苗田使用)。

2020年农田杂草发生危害调查监测方案

2020 年农田杂草发生危害调查监测方案 一、调查目的 掌握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田杂草发生种类、危害情况,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二、调查范围 (一)调查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 (二)调查地点重点在东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地区杂草监测点开展稻田杂草调查,在黄淮、江淮、西北、西南地区杂草监测点开展麦田杂草调查,在东北、黄淮海地区杂草监测点开展玉米、大豆田杂草调查,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杂草监测点开展油菜田杂草调查。 (三)调查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县(市、区)针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选择3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用计数法调查3 块田,记载杂草种类与发生密度。同时用“三层三级目测法”调查以上30 块田,确定杂草危害情况。 三、调查时间 农田杂草调查分为2次进行,第1次在禾本科杂草3叶之前、 阔叶类杂草2-4叶之前,调查杂草种类与分布;第2 次在农田杂草花果期,调查杂草实际危害情况。 四、调查方法 (一)杂草种类与分布调查采取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取样点布置

如图1 所示),记载样框内全部杂草的种类及数量(禾本科以杂草株数或茎秆数为单位,其他科以杂草株数为单位计算田间杂草数量),并将其填入田间记载表(见附件1),计算平均密度、频度和多度,再汇总填写调查统计表(见附件2)。 调查的样方框统一为0.25m2,即边长为0.5 m2的正方形框。对不确定或不认识的杂草要用数码相机拍摄其主要特征(叶片、叶舌、叶耳等)和整株照片,并采集整株标本,带回辨识。 图 1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示意图。其中A、B、C和 D代表调查田块 4个角, E为对角线交叉点。 1,2,3,4,5 代表 5个取样点。取样点分布如图所示,其中 E为取样点 3,取样点 1、2、4和 5位于 A 到E、B到E、C到 E和 D到E的中点。 二)调查统计方法 平均密度:单位面积内某一种杂草的株数。 式中: D—密度(株/m2); N—杂草株数; S—调查面积(m2)。 —2 —

(整理)2农田主要杂草知识一览.

农田主要杂草知识一览 一、杂草的发生特点 1、生长快:利用光、水、肥的能力较作物强,进行无性繁殖的杂草生长速度相当快,较作物成熟偏早。 2、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地性:可产生1-3代,几万-几十万种子,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造成脱落,造成土壤感染。杂草能在短期内占据空间,覆盖地面,就是因为有较大的单株结实量。由于杂草成千上万倍地产生种子,即便除草措施十分有效,如果每亩农田当年留下几千株杂草,便能产生几千万乃至上亿粒种子,到来年仍能严重发生。 3、苗成熟期参差不齐:杂草种子的成熟期比栽培作物早,成熟期也不一致,通常是边开花、边结实、边成熟,随成熟随脱落散落田间,一年可繁殖数代。例如小藜在黄淮海流域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花,5月下旬果实成熟,一直到10月份仍能开花结实。因此,这些杂草在麦田、秋田、菜田和果园等不同田间或不同季节都有发生。 4、杂草的种子多有后熟特性:一些正在开花的杂草被拔除后,受精的胚珠就可发育成为种子。一些专性杂草,如稻田中的稗草,果实成熟期一般比水稻提前10~20天。麦田中的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等杂草通常在小麦成熟前果实已成熟脱落。大部分杂草的出苗期也不整齐,如荠菜、藜、繁缕等杂草除了1月份最冷和7~8月份最热时不发生外,一年四季都能出苗开花。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画眉草、铁苋菜和龙葵等4~8月份均能出苗生长,是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秋作物和菜田、果园的主要杂草。大田内每浇一次水或降一次雨后就有一次杂草出苗高峰,这是农田杂草容易形成草荒和不易清除的主要原因,也给防除带来不便。 5、寿命长(休眠):独行菜种子寿命40年以上,田旋花可存活50年。

6、可塑性和抗逆性强:在环境不良情况下生存能力及适应性更突出,较作物有较大优式。 7、多种繁殖方式及授粉途径:可通过种子或无性繁殖的根、茎、芽繁殖,既能异花也能自花授粉,通过风、昆虫、动物、人均可受粉。 8、多种传播方式:种子通过风、昆虫、动物、人畜、水流、农业机械、灌溉、农家肥混在作物种子、商品粮。 9、拟态性:如稗和稻,狗尾草和谷子形态及生理习性相近,人工和机械草除难度很大。 二、杂草的危害 1、与作物争夺肥、光、水分、空间:杂草有发达的根系,匍匐地面的茎节也能生根,吸收能力强,幼苗阶段生长速度快,光合效率高,光合作用产物迅速向新叶传导分配,而且营养生长快速向生殖生长过渡,具有干扰作物的特殊性能,夺取水分、养分和日光的能力比作物大得多。有其优越的生长特点和突出的环境适应性。 2、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毒麦混入小麦后,磨成的面粉对人有毒害作用,人若吃了就会引起头晕、昏迷、恶心、呕吐、腹泻、痉挛,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家畜食用了含有一定量毒麦的饲料时,同样能引起中毒或死亡。稻谷中含有稗草会降低米质,出米率下降。果园内杂草丛生也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 3、妨碍农事操作:若麦田内猪殃殃、播娘蒿、刺儿菜丛生,稻田内稗草、鸭舌草和水苋菜较多时,作物容易倒伏,影响千粒重,降低产量。稻麦倒伏后,收割机无法收割。大豆、玉米田内苘麻量大,草害严重时,收割机易被青草阻塞而发生故障。另外,收割时若混有较多青草则不易晒干,容易发生霉烂,造成损失。

解析麦田杂草及其防除的点点滴滴

解析麦田杂草及其防除的点点滴滴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事关国计民生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小麦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栽培广泛,常年栽培面积4亿亩。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流域,以冬小麦为主。随着小麦价格的不断攀升,小麦种植面积还在上升。近年来,麦田杂草蔓延迅速,严重地影响着小麦的丰产与丰收。据全国杂草普查资料报道,我国麦田杂草种类有200多种,草害面积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0%以上,损失约占小麦总产量的15%,达100亿千克,其中野燕麦、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播娘蒿等危害面积均在3000万亩以上。 黄淮海流域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北部,苏北和安徽省北部、河北、山东大部分、晋中南和陕西关中地区,该区麦田杂草种类多,群落复杂,主要以播娘蒿(米米蒿)、荠菜、猪殃殃(涩拉秧)、野油菜、大巢菜、麦家公(面条菜)、泽漆(猫儿眼)、婆婆纳、田旋花(狗狗秧)、刺儿菜、米瓦罐、藜、扁蓄和宝盖草(佛座)为主。稻麦轮作麦田的杂草种类与南方相似,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为多,部分麦田硬草、棒头草、野燕麦、菵草和雀麦等危害严重。 一、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 冬小麦田杂草的发生量与播种期、播种深度、耕作制度和土壤状况有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主要有冬前和冬后两个出草高峰。冬前气温高,播种早,降温迟缓,雨水充足,往往杂草发生较重。麦田杂草在田间萌芽出土的高峰期一般均以冬前为多,只有个别种类在次年返青期还可以出现一次小高峰。大多数杂草出苗高峰期都在小麦播种后15-20天内出苗,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是麦田杂草出苗的

高峰期,此期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杂草总数的80%—90%,翌年3月下旬到4月初,还有少量杂草出苗。 严重的草害通常来自冬前发生的杂草,密度大,单株生长量大,竞争力强,危害重,是防治的重点。冬前是麦田除草的最佳时期,此时杂草处于幼苗期,植株小,组织幼嫩,对药剂敏感,气温较高(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而到翌年春天,随着杂草生长发育,植株壮大,表皮蜡质层加厚,不易穿透,耐药性相对增强,则用药效果会相对较差;此时,气温迅速回升,麦苗生长速度也加快,杂草易被麦苗覆盖,杂草不易着药。因此,麦田除草,冬前最好。应改变在春季施药的老习惯,抓住冬前杂草的敏感期施药,不仅可取得最佳除草的效果,而且还能减少某些田间特效期过长的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二、麦田杂草的主要问题及现状 1、抗药性杂草增多 2、新杂草种类增多,出现速度加快 3、田间杂草种群更替加快 4、杂草发生期提前,出草时间拉长 5、极端天气情况频繁 6、恶性阔叶及禾本科杂草数量增加 7、不同区域间杂草种类差异性强 8、农村用药主体人员素质不高 9、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对用药技术提出了挑战

农田杂草防除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农田杂草防除技术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广义的杂草定义则是指生长在对人类活动不利或有害于生产场地的一切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也包括部分小灌木、蕨类及藻类。全球经定名的植物有三十余万种,认定为杂草的植物约八千余种;在我国书刊中可查出的植物名称有36000多种,认定为杂草的植物有119科1200多种。除可按植物学方法分类外还可按其对水分的适应性分为水生、沼生、湿生和旱生,按化学防除的需要分为禾草、莎草和阔叶草,此外还可根据杂草的营养类型、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等进行分类。其生物学特性表现为: 传播方式多,繁殖与再生力强,生活周期一般都比作物短,成熟的种子随熟随落,抗逆性强,光合作用效益高等。农田杂草的主要为害为: 与作物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妨碍田间通风透光,增加局部气候温度,有些则是病虫中间寄主,促进病虫害发生;寄生性杂草直接从作物体内吸收养分,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有的杂草的种子或花粉含有毒素,能使人畜中毒。由此可见,掌握农田杂草防除技术极其重要。接下来,我就将本次学习的杂草防除的 各种技术整理成心得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植物检疫: 即对国际和国内各地区间所调运的作物种子和苗木等进行检查和处理,防止新的外来杂草远距离传播。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对近距离的交互携带传播无效,须辅以作物种子净选去杂、农具和沟渠清理以及施用腐熟粪肥等措施,以减少田间杂草发生的基数。 二、人工除草: 包括手工拔草和使用简单农具除草。 耗力多、工效低,不能大面积及时防除。现都是在采用其他措施除草后,作为去除局部残存杂草的辅助手段。

杂草有哪些危害

杂草有哪些危害 杂草生物特性表现为传播方式多,繁殖与再生力强,生活周期一般都比作物短,成熟的种子随熟随落,抗逆性强,光合作用效益高等,然而杂草有哪些危害?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1)与农作物争水、肥、光能等。杂草适应力强,根系庞大,耗费水肥能力极强 如生产1kg小麦干物质需水513kg,而藜和猪殃殃形成1kg干物质分别需耗水658kg和912kg,据测定,每平方米有一年生杂草100-200株时,即每亩田中的杂草将吸去氮4-9kg、磷1.2-2kg,钾6.5-9kg,收获时每亩可使谷物减产50-lOOkg。 (2)侵占地上和地下部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

杂草的生长需要占据以一定的空间如野燕麦平均株高95cm,单株平均投影面积250平方厘米,最大投影面积1500平方厘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10株,共计投影面积2500平方厘米,即占去l/4的空间。又如稻田中的水莎草,豫北部分地区每平方米24株,最多达95株,株高80cm,单株平均投影面积280平方厘米,最大投影面积2500平方厘米,水稻几乎淹没于水莎草之中。 (3)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 杂草越多需要花费在防治杂草上的用工量也越多,据统计,我国农村大田除草用工量约占田间劳动量的l/3~1/2,草多的稻秧田和蔬菜苗床,其除草用工量往往超过10个工/亩。按平均每亩除草用工2个计,全国20亿亩播种面积,每年用于除草的用工量就需40亿个工日。此外,杂草还影响耕作效率,并延长有效工时。 提醒您:草害影响是我们不能预测的一件事情,为此做好防治措施是必须的,而且为了能更好地预防,大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草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相关的草害知识。最后想要了解更多生物灾害知识

部分农田杂草通用名与俗名对照

部分农田杂草通用名与俗名对照 桑科:律草——拉拉秧、锯锯藤、葛麻藤。 蓼科:蓄——鸟蓼、地蓼、竹、猪牙菜。 柳叶刺蓼——本氏蓼、刺蓼、蚂蚱子腿。 卷茎蓼——荞麦蔓。 酸模叶蓼——大马蓼、旱苗蓼、斑蓼、柳叶蓼。 马齿苋科:马齿苋——马齿菜、马蛇子菜、马尿菜、卡命菜、五行菜。 旋花科:打碗花——常春藤、叶天剑、小旋花、喇叭花、兔耳草、扶子苗、狗儿秧。田旋花——中国旋花、箭叶旋花、小喇叭花。 菟丝子——金丝藤、金线草、黄丝、无根草、无娘子。 茄科:曼陀罗——醉心花、闹阳花、狗核桃、野大麻子。 龙葵——苦葵、野海椒、野葡萄、黑星星。 玄参科:陌上菜——母草。 车前科:车前——车前子、车轱辘菜。 茜草科:猪殃殃——拉拉藤、麦蜘蛛、蛇壳草、粘粘草。 菊科:刺儿菜——小蓟、刺蓟、小恶鸡婆。 苣荬菜——苦荬菜、曲荬菜、甜苣菜。 苍耳——苍子、老苍子、野落苏、虱麻头。 狼把草——鬼针、鬼刺、鬼叉。 小白酒草——小飞蓬、加拿大蓬、狼尾巴蒿。 石竹科:牛繁缕——鹅儿肠、鸡卵菜。 米瓦罐——麦瓶草、梅花瓶、面条菜。 繁缕——鹅肠草、鹅简草、河清涿头。 王不留行——麦蓝菜、王不留、麦蓝子。 十字花科:荠——荠菜、荠荠菜、菱角菜。 播娘蒿——米米蒿、米蒿、麦蒿、野芥菜。 独行菜——腺茎独行菜、辣椒菜、麻麻菜、尿溜溜。 藜科:藜——灰菜、灰灰菜、灰条菜、落藜。 地肤——扫帚菜。

猪毛菜——山叉明科、扎蓬科、沙蓬。 唇形科:香薷——野苏子、野荆、臭香麻、水芳花。 夏至草——白花夏枯草、白花益母草、夏枯草、风轮草、灯笼棵。蒺藜科:蒺藜——刺蒺藜、蒺藜狗子、小老虎子。 大戟科:地锦——红丝草、奶疳草、雀儿卧蛋、血见愁、铺地红。 泽漆——猫儿眼、五朵云、五风草。 锦葵科:苘麻——青麻、白麻、野麻。 野西瓜苗——香铃草、芙蓉花、鬼灯笼、打瓜花、和尚头。 眼子菜科:眼子菜——鸭子草、水案板、牙齿草、竹叶草、水上漂。 泽泻科:泽泻——水白菜、水菠菜、匙子菜。 长瓣慈姑——野慈姑、张口草、驴耳朵、鹰爪子。 禾本科:看麦娘——麦娘娘、麦陀陀、棒槌草。 野燕麦——野燕麦、乌麦、铃铛麦。 马唐——抓地草、鸡窝草、鸡爪草、面条筋。 牛筋草——蟋蟀草、官司草、油葫芦草。 白茅——茅草、茅根、甜根草。 早熟禾——稍草、小鸡草、冷草、绒球草。 狗尾草——莠、绿毛莠、香茅子、毛至狗。 莎草科:牛毛毡——牛毛草、猫毛草。 香附子——莎草、三棱子、回头青、雷公头、草头香。 鸭跖草科:鸭跖草——竹叶草、翠蝴蝶、蓝花草。 雨久花科:鸭舌草——鸭舌子、水玉草、兰花草。 木贼科:问荆——笔头草、节骨草。

麦田杂草防治技术

麦田杂草防治技术 一、主要杂草种类 麦田常见杂草主要有 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棒头草、硬草、早熟禾、蜡烛草、野燕麦、雀麦、毒麦、稻槎菜、剪刀股、山苦荬、泥糊菜、苦苣菜、鼠曲草、续断菊、一年蓬、剌儿菜、繁缕、牛繁缕、卷耳、麦家公、斑种草、附地菜、大巢菜、窄叶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小巢菜、荠菜、碎米荠、臭荠、风花菜、蔊菜、齿果酸模、婆婆纳、波斯婆婆纳、直立婆婆纳、蚊母草、水苦荬、荔枝草、野老鹳草等。受气温、雨量、土壤质地、杂草种子在土壤中埋藏深度、杂草传播方式、休眠特性及栽培制度等因子影响麦田杂草群落及发生数量在地区间、田块间差异大。 二、发生特点 麦田杂草出草危害时间长受冬季低温抑制常年有两个出草高峰。第一个出草高峰在播种后10·30天以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荠菜、野豌豆、繁缕、牛繁缕、婆婆纳等为主。第二个出草高峰在开春气温回升以后。早播秋季雨水多、气温高麦田冬前出草量大春季雨量多麦田春草发生量大晚茬麦因冬前出草量少春季出草量较冬前多 如遇秋冬干旱、春季雨较多的年份早播麦田冬前出草少冬后常有大量春草萌发。因为麦田前茬作物不同麦田杂草发生数量及草相明显不同旱茬麦田草相以阔叶杂草为主常伴生棒头草、蜡烛草、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 稻茬麦田则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伴生猪殃殃、稻槎菜荠菜等阔叶杂草。冬季麦田以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春后大巢菜、猪殃殃、荠菜等阔

叶杂草生长旺盛是主要危害期。在冬季气温低寒流侵袭频繁的年份麦田冬前萌发的杂草越冬期常大量自然死亡。 三、防除技术 麦田杂草的防除应在农业措施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依据当地麦田杂草主要群落特点选用适用的除草剂配方进行化学防除。由于麦田杂草发生期长冬春杂草发生相又有明显差异的特点要以秋冬防除为重点在小麦播种前后以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繁缕、荠菜、大巢菜等为重点对象进行早期防除 在小麦返青以后以阔叶杂草为重点对象进行补治。根据草相选择对路除草剂正确开展防治。 1、麦娘、日本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选用6.9% 骠马 精恶唑禾草灵冬前80 100ml15%麦极可湿粉炔草酯 冬前20·30g、春季30·40g 50g/L 大能炔草酸·唑啉 草酯乳油冬前60·80ml、春季80·100ml;25%、50%异丙 隆、50%高渗异丙隆亩用有效成份75g以及上述单剂与苯磺 隆、苄磺隆的复配剂亩兑水40kg均匀喷雾。冬前在麦苗二 叶期以前防除冬后早春防治须适当加大用量。麦极、大能 对多种禾本科杂草高效对小麦安全药效受低温干旱等环境 影响小。野燕麦发生数量较大的麦田可选用骠马精恶唑禾 草灵在麦苗越冬期防除。 2、以硬草、罔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25%、50%异丙隆、50%高渗 异丙隆亩用有效成份75g,用药时间于播后至麦苗三叶期; 6.9%骠马精恶唑禾草灵90·110ml、15%麦极炔草酯30·40g、

农田杂草预防技巧

农田杂草预防技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农田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的非栽培植物。广义地说,长错了地方的植物都可以称之为杂草。从生态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条件下,凡害大于益的农田植物都称之为农田杂草,都应属于防除之列。这就意味着杂草不仅包括种子植物,也包括木本植物、孢子植物与藻类,同时栽培的作物也能成为杂草,如大豆田中的茼麻。全世界约有5万种,其中农田杂草8000种。据调查我国农田杂草500余种,淮北地区约200余种,其中危害作物的优势种20余种。 1农田杂草及其特征 繁殖能力强 杂草繁殖方式主要为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种子繁殖的杂草都能结出1000~15000粒种子,数量非常惊人。如:荠菜每株能结4万粒种子,苋和藜每株能结出50~70万粒种子。营养繁殖是通过根、茎(根状茎、块根、球茎、鳞茎)进行繁殖,如刺儿菜是根芽繁殖,芦苇、白茅是根茎繁殖。 适应能力强

一是杂草种子在土壤、水等自然界中能保持长久的发芽能力,有的可达几十年。如藜的种子在土壤中埋藏20~30a后仍能发芽,稗草种子经牲畜食用过腹排出后,在40℃厩肥中经过1个月仍能发芽。二是杂草对环境要求不严格,沟旁、路边、田埂、屋顶甚至岩石等作物不能生存的一切地方,都有杂草生存。三是杂草可通过作物种子、风、流水及动物等多种途径传播。 2杂草的危害性 与作物争夺养分 杂草根系吸肥能力很强,据调查,如果每平方米有马唐和藜100~200株,能吸收土壤中氮4~10kg、磷1~2kg、钾7~10kg,而这些肥料可以生产小麦200kg。 与作物争夺水分 大多数作物主根深入土中不超过1~,而杂草主根深度均超过,比作物更具吸水优势。同时,杂草吸水量较大,按形成1kg绿色物质计算,作物需水,杂草则需水。 与作物争光争气争空间 杂草丛生会侵占作物所需的空间,作物枝叶生长受限制,田间密蔽,通风透气差,从而影响作物的光

麦田杂草防治最佳时期与有效措施

麦田杂草防治最佳时期与有效措施 麦田杂草种类繁多,可分为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两大类,阔叶杂草容易防治,禾本科杂草较难防治。了解麦田杂草防治最佳时期和做好防治措施是关键。 1、为什么禾本科杂草称为恶性杂草 ①禾本科杂草苗期与小麦苗相似不易分辩,用药防治比较困难。 ②禾本科杂草分蘖较多繁殖力很强危害很重。 ③通过春化阶段后抗药性很大,春季不易治死。 2、为什么要在冬前秋季防治 ①小麦进入3叶期,麦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大部分已经出齐,杂草种类多、苗龄小、抗性小、防治效果高,是用药的最佳时期。 ②春季刮风天气多,适宜喷药的时间较短,杂草苗龄日趋增大、抗药性增高,而且用药浓度增加容易发生药害,春季用药效果不好。 基于上述因素麦田杂草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小麦3叶期以后秋季防治。如果冬前没有用药应在小麦起身期抓紧用药,只能对杂草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不易彻底杀死。 3、如何对症用药 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看麦娘、雀麦、野燕麦和节节麦等,杂草种类不同所用的药剂不同,当前还没有一种药剂能同时防治禾本科所有杂草。应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选择用药。 ①以看麦娘为主的麦田 应选用炔草酯、啶磺草胺、精恶唑禾草灵等除草剂。 ②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 应选用“甲基二磺隆”成分的系列除草剂。 ③以雀麦、野燕麦为主的麦田 应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等除草剂。 ④杂草混生的麦田 应选用混合制剂或单剂混合使用,也可间隔数日分别喷施单剂分别治草,预防混用品种

过多发生药害,建议最多混用两种除草剂,根据麦田杂草种类合理混配上述对症药剂。 4、秋季除草注意事项 ①防治麦田杂草最好在小麦3叶期以后尽早用药; ②春季防治应在平均气温10度以上用药; ③田间杂草品种较多时,要分清主次,以控制主要杂草为主,不要把所有要用的除草剂同时加入喷雾器,以防浓度过高发生药害,也可间隔几日分次喷雾防治; ④喷药应在无露水时进行,大风天不要喷雾; ⑤用药量不能随意加大,要先配成母液再到入喷雾器搅拌均匀后喷雾; ⑥不能重喷和漏喷,剩余药液要妥善处理。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北方麦田常见杂草及防治现状

北方麦田常见杂草及防治现状 摘要:根据多年来我国北方杂草发生与防治的实践,分析了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和种群的变化趋势,介绍了麦田杂草防治的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麦田杂草;防治现状;应对措施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事关国计民生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小麦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栽培广泛,常年栽培面积4亿亩。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流域,以冬小麦为主。随着小麦价格的不断攀升,小麦种植面积还在上升。近年来,麦田杂草蔓延迅速,严重地影响着小麦的丰产与丰收。据全国杂草普查资料报道,我国麦田杂草种类有200多种,草害面积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0%以上,损失约占小麦总产量的15%,达100亿千克,其中野燕麦、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播娘蒿等危害面积均在3000万亩以上。黄淮海流域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北部,苏北和安徽省北部、河北、山东大部分、晋中南和陕西关中地区,该区麦田杂草种类多,群落复杂,主要以播娘蒿(米米蒿)、荠菜、猪殃殃(涩拉秧)、野油菜、大巢菜、麦家公(面条菜)、泽漆(猫儿眼)、婆婆纳、田旋花(狗狗秧)、刺儿菜、米瓦罐、藜、扁蓄和宝盖草(佛座)为主。稻麦轮作麦田的杂草种类与南方相似,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为多,部分麦田硬草、棒头草、野燕麦、菵草和雀麦等危害严重。 一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特点 冬小麦田杂草的发生量与播种期、播种深度、耕作制度和土壤状况有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主要有冬前和冬后两个出草高峰。冬前气温高,播种早,降温迟缓,雨水充足,往往杂草发生较重。麦田杂草在田间萌芽出土的高峰期一般均以冬前为多,只有个别种类在次年返青期还可以出现一次小高峰。大多数杂草出苗高峰期都在小麦播种后15-20天内出苗,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是麦田杂草出苗的高峰期,此期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杂草总数的80%—90%,翌年3月下旬到4月初,还有少量杂草出苗。同时由于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及除草剂品种的变化与发展,麦田杂草的种类和群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一些原来的次要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有1年生、多年生,有旱生或湿生,有匍匐的、攀援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形成一个多层次、高密度的为害群落。从宏观上来看,全国麦田杂草,洼地重于高地,潮土地区中沙土重于淤土,砂姜黑土重于的黄土区,肥力好的田块重于土壤肥力差的田块。不同区域和土类,杂草种类也有很大差别。 二麦田杂草防治演替及防治出现的问题 1杂草种群的演替及防治现状20世纪60—70年代,化学防除杂草的面积还不大,进入80年代前期,随着除草剂品种的增多和群众对化学防除杂草的逐步认识,化学除草的面积开始增大,此时除草剂品种多以百草敌、2甲4氯、2,4一D丁酯为主,对双子叶杂草防治效果比较明显,但随着连年的使用,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却明显增加,并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90年代初,各种新型高效除草剂品种的大量使用,绿麦隆、绿磺隆、甲磺隆等高效除草剂被大量使用,因用量少、价格低、效果好,群众比较容易接受,防治面积逐年扩大,从原来的0.2万hm猛增至2万hm,随着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及单一除草剂品种的长期使用,麦田杂草又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些次要的杂草逐渐成为主要杂草,阔叶类杂草逐年增加,恶性杂草危害加重,防除难度增大。随着超高效的除草剂如苯磺隆(巨星)、精嗯唑禾草灵(骠马)的推出,化学防治杂草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但由于此类除草剂成本很高,群众一时还难以接受。这类新型除草剂品种只占总防治面积的30%左右,大部分麦田草害依然严重,对小麦产量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政策做出重大战略调整,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契机。期间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得以大面积推广,麦田防治面积提高到80%以上,已

单子叶杂草杂草原色图谱及危害状况

75、矮慈姑异名瓜皮草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子叶出土,针状。下胚轴明显,基部与初生根交接处有一膨大球状的颈环,周缘伸出细长的根毛,刚萌发的幼苗借此固定于泥土中。上胚轴不发育。初生叶1片,互生,带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有3条纵脉及其间的横脉,构成网状脉。须根发达,白色,具地下根茎,顶端膨大成小形球茎。叶基生,线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渐狭。花茎直立。花轮生,单性。雌花1朵,无梗,生于下轮,雄花2~5朵,具梗。萼片3,草质,倒卵形。花瓣3,白色。瘦果,阔卵形,顶端圆形,基部狭窄,边缘具狭翅,翅有不规则的锯齿。 [发生特点]苗期春夏季,花期6~7月份,果期8~9月份。种子或球茎繁殖。种子随水流传播。 [地理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陕西、河南等省区。朝鲜、日本也有。 [危害状况]水稻,危害较重。 76、野慈姑异名慈姑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子叶出土,针状。下胚轴发达,其下端与初生根交接处有一膨大球形的颈环,表面上密生细长根毛,上胚轴不发育。初生叶1片,互生,线状披针形,具方格状网脉。露出水面之叶箭形。地下根状茎横走,先端膨大成球状的球茎。茎极短,叶互生。叶柄长,基部扩大。叶为三角箭形,先端钝或急尖,主脉5~7条,自近中部外延为两片披针形长裂片,外展呈燕尾,裂片先端细长尾尖。总状花序,轮生轴上,单性,下部雌花,具短梗,上部雄花,具细长梗。苞片披针形。外轮花被片,萼片状,卵形,顶端钝。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白色,基部有紫斑,早落。瘦果,斜倒卵形,扁平,不对称,背、腹面均有翅。 [发生特点]苗期4~6月份,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季。块茎或种子繁殖。 [地理分布]基本上遍布全国。北半球遍布。 [危害状况]水稻,发生较重。 77、雨久花雨久花科,雨久花属。一年生沼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子叶留土,其顶端留于种壳内,吸收营养。下胚轴较明显,其下端与初生根之间有明显界线,上胚轴不发育。初生叶1片,互生,条状披针形,具3条明显的直出平行脉及其之间的横脉,构成方格状网脉。根状茎粗壮,下生纤维根。植株高30~8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叶片广卵状心形,顶端短尖或渐尖,全缘,具弧状脉,基生叶叶柄长,膨胀成囊状。茎生叶基部抱茎成宽鞘,叶柄较短。总状花序。花被蓝紫色,6片,顶端圆钝。蒴果,长卵圆形。种子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具纵棱,纵棱间具细小横纹。 [发生特点]苗期春夏季,花果期夏秋季。种子繁殖。发生于水沟及浅水滩。 [地理分布]华北、华东等省区。朝鲜、日本、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危害状况]水稻,量大,危害严重。 78、箭叶雨久花雨久花科,雨久花属。多年生粗壮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高0.5~1米。根状茎延长,海绵质。叶片戟形、箭形或阔心形,顶端渐尖或渐狭,基部裂片扩展,叶柄长,基部阔鞘状。总状花序,或近伞形花序式,花梗较花被片长,位于花序上部的较长,位于下部的较短。花被片淡蓝色,膜质,有红色斑点。蒴果,近球形或长圆形。种子多数,微小、棕色,长圆形,有纵条纹。 [发生特点]花期8月份至翌年3月份。种子或根状茎繁殖。生于水田或池塘、河边。 [地理分布]南部各省区。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也有。 [危害状况]水田作物。 79、鸭舌草雨久花科,雨久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植株高10~3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叶纸质,上表面光亮,形状有条形、披针形、矩圆状卵形、卵形至宽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全缘,弧状脉。叶柄长,基部具鞘。总状花序,于叶鞘中抽出,具花梗。花被片6,披针形或卵形,蓝色并带红色。蒴果,卵形。种子长圆形,长约1毫米,表面具纵棱。

麦田主要杂草种类抗性现状及防治进展

麦田主要杂草种类 抗性坝状及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麦田杂草种类繁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区域,麦田杂草的分布及优势种均表现出多样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论述国内主要产麦区,河南等8个省(区)近几年主要麦田杂草种类、分布规律、优势种、杂草的抗性现状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麦田杂草种类、分布、抗性杂草、综合治理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麦田杂草通过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侵占生态空间以及传播病虫害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据报道,麦田杂草有100余种,以一年生和越年生杂草为主,少有两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杂草的为害可造成小麦减产15%左右。麦田内常见的禾本科杂草有雀麦、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狗尾草、马唐等;阔叶杂草有荠菜、播娘蒿、麦瓶、麦家公、猪殃殃等。虽然国内各小麦种植区主要杂草种类相近,但区域不同、种植制度以及用药程度不同使各地区优势杂草的种类也有差异。由于杂草具有独特性,与危害作物的害虫、病原菌相比较难产生抗药性,在国内麦田抗性杂草种类与分布的相关报道均比较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归纳了国内主要小麦种植区的杂草种类、优势种群的分布规律及麦田抗性杂草现状,提出了麦田杂草的综合防治对策。 1 麦田主要杂草种类 麦田杂草随着地理区域、土壤类型、轮作制度、用药情况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地理区域是影响杂草分布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分别对几个小麦产区(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新疆8个省份)的常见杂草种类、分布及优势种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同时也是小麦的主产区之一,而其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的过渡带,南北气候交错,杂草种类繁多,麦田杂草是制约小麦高产的因素之一。2005

草坪杂草的危害及其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3583493.html, 草坪杂草的危害及其防治 作者:曹晓会 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6期 摘要:草坪杂草的各项生理学特性及其生长状况对草坪草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各项措施对草坪杂草进行综合防治做一些简要阐述。 关键词:草坪杂草;危害;防治 近年来,草坪在改善区域小气候、维护生态健全及美化城市等方面的贡献越来越明显,而草坪中的杂草,不仅降低草坪的观赏价值,还传播病虫害,妨碍草坪草的健康生长,因而,必须利用各种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全面、经济、及时、有效地将杂草控制在生态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1.草坪杂草及其危害 1.1草坪杂草 草坪杂草是草坪上除人为有目的栽培的草坪草种以外的其他植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能够抵抗多项防除措施,对目标草坪草有特殊的干扰生长作用的特征。 1.2草坪杂草危害 1.2.1争夺营养条件。杂草同草坪草一样,需要一定的养分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而杂 草强大的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及利用率都要高于草坪草,使得草坪草不能获得足够的养分来健康生长。这种竞争情况在土壤水分和养分较差的情况下会更加激烈,往往竞争的最终结果是草坪草生长受到抑制,而杂草却能正常生长。 1.2.2侵占生长空间。草坪草一般为低矮植物,而与之共生的杂草却植株高大,这样会使 草坪草不能接受到足够的光照及日照强度,影响自身的光合作用;在低温季节,杂草的遮蔽导致土温降低,影响草坪草的代谢活动,导致草坪草的抗逆性降低;杂草庞大的地下根系还会占据草坪草的地下空间。此外,有些杂草的根系能分泌出异株克生化合物,这些物质对草坪草的生长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1.2.3病虫害的转主寄主。许多杂草是病虫的越冬、越夏寄主或中间寄主,如果没有这些 杂草的存在,一些病虫就不能完成它们的生活周期和侵染循环。如狗牙根是赤霉病菌和锈菌的寄主,马唐是黑粉菌的寄主,苍耳、藜则是棉铃虫的中间寄主等等。因此,杂草发生量大或周围杂草多的,草坪病虫害的发生就重。

最新2农田主要杂草知识一览汇总

2农田主要杂草知识 一览

农田主要杂草知识一览 一、杂草的发生特点 1、生长快:利用光、水、肥的能力较作物强,进行无性繁殖的杂草生长速度相当快,较作物成熟偏早。 2、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地性:可产生1-3代,几万-几十万种子,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造成脱落,造成土壤感染。杂草能在短期内占据空间,覆盖地面,就是因为有较大的单株结实量。由于杂草成千上万倍地产生种子,即便除草措施十分有效,如果每亩农田当年留下几千株杂草,便能产生几千万乃至上亿粒种子,到来年仍能严重发生。 3、苗成熟期参差不齐:杂草种子的成熟期比栽培作物早,成熟期也不一致,通常是边开花、边结实、边成熟,随成熟随脱落散落田间,一年可繁殖数代。例如小藜在黄淮海流域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花,5月下旬果实成熟,一直到10月份仍能开花结实。因此,这些杂草在麦田、秋田、菜田和果园等不同田间或不同季节都有发生。 4、杂草的种子多有后熟特性:一些正在开花的杂草被拔除后,受精的胚珠就可发育成为种子。一些专性杂草,如稻田中的稗草,果实成熟期一般比水稻提前10~20天。麦田中的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等杂草通常在小麦成熟前果实已成熟脱落。大部分杂草的出苗期也不整齐,如荠菜、藜、繁缕等杂草除了1月份最冷和7~8月份最热时不发生外,一年四季都能出苗开花。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画眉草、铁苋菜和龙葵等4~8月份均能出苗生长,是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秋作物和菜田、果园的主要杂草。大田内每浇一次水或降一次雨后就有一次杂草出苗高峰,这是农田杂草容易形成草荒和不易清除的主要原因,也给防除带来不便。 5、寿命长(休眠):独行菜种子寿命40年以上,田旋花可存活50年。

清除杂草方法

在草坪的建植及养护管理中,清除杂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草坪草种落地后,发生同步杂草危害, 要想彻底清除杂草则非常麻烦。因此,在建坪之前,预防和清除杂草对今后的草坪维护工作可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综合应用各种清除杂草的技术,在草坪种子播种以前,尽量使土壤内的杂草种子 、根茎萌发,并加以清除。由于杂草的生长具有季节性变化,应多次清除。同时,还要尽量预防新的杂草种子侵入。 清除杂草的技术通常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应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的灭生性除草剂另外,用药还需注意主要防除对象,不同的杂草用不同的除草剂。 1 草坪的杂草防除方式 (1 )人工除草:在草坪地面积小的情况下,可采用人工除草。在草坪草生长早期,即分孽或分枝以前,因杂草苗小,可实行人工除草。(2 )化学防除:在草坪地面积大的情况下,采用人工除草费工、费时,且清除不彻底,应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3)适时播种:提前或推后播种草坪种子,避开靠自然条件 生长的杂草发芽期,以减少杂草的危害。(4)适时适度修剪:一般杂草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早期竞争 能力强。但遇到人为的干预,尤其是对草坪草的高强度刈割,其生长就会受到明显的抑制,经一定时间后杂草逐渐减少以至从草坪中消失。( 5 )灌水:在播草坪种子之前,提前对土壤进行灌水处理。一是 使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提前萌发,有利于人工或化学防除;二是使土地沉降,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平整。 2 草坪前期化学除草技术 土壤中由于杂草种类多,特别是以多年生杂草为主,包括部分藤本、灌丛及木本植物。要彻底清除这些杂草,目前虽有长效除草剂(如用于森林地的威尔柏、森磺),但施药后药残效期长,很长时间不能播种草坪草种。较常用的办法是:使用草甘膦或克无踪等除草剂。草甘膦一般用药2?3次,即第一次每 1000平方米用10%草甘膦18?30kg ,兑水600?900kg喷雾,施药后35?40天杀死部分或新生岀部分。第二次每1000平方米用11.25?18kg ,兑水370?600kg喷雾。如果杂草仍未彻底消灭,可在播种前再次用 药。第二次和第三次用药时,对杂草发生严重地段应重点喷雾。克无踪同草甘膦一样,也要用药2?3次,第一次用药每1000平方米用20%克无踪4500?6000ml,兑水750?1050kg喷雾。第二次在施药后25?30天补喷,药量每1000平方米用2250?3750ml,兑水600?900kg。第三次则视防除的效果掌握,可在播前施药。经过第二次和第三次用药后,土壤中仍残留有杂草种子及杂草的地下根、茎部分,一段时间后仍将生长新的杂草,必须继续采取除草措施。如果多年生草类发生量大,每1000平方米用10%草甘膦11.25 ?22.50kg,兑水525?750kg喷雾(加0.2%洗衣粉作为延展剂效果更好)。施药后20?25天,每1000平方米用50%S苯胺乳油1125?1500ml,兑水750?900kg喷雾,一星期后可播种。如果为一年生杂草发生量大,则每1000平方米用20%克无踪3000?4500ml,力廿50%乙苯胺1500ml,兑水750?1000kg喷雾,5?7天可播种。 3 草坪常用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目前化学除草剂的种类很多,根据草坪杂草的实际生长情况,按除草剂的用途可将化学除草剂分为下列几类。 3.1 先期土壤处理剂此类除草剂,主要用于草坪(包括禾本科和豆科草坪)播前、栽前或多年生草坪成坪前和起坪后,为防除尚未岀苗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一年生阔叶杂草而进行的先期土壤处理。它们对已岀苗的一年生杂草及尚未岀苗的多年生杂草无效。这类除草剂包括:乙苯胺、赛克津、氟乐灵、西玛津、大惠利、杜耳等。 3.1.1 氟乐灵属苯胺类除草剂,可用来防除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小粒种子繁殖的阔叶草。药剂主要是通过杂草种子发芽生长穿过土层的过程中被吸收。因此,对已岀苗的杂草无效。防治对象:稗草、狗尾草、马唐、看麦娘、藜、苋等。使用技术:杂草未岀苗前施药,一般每1000平方米用药量1500 ?3000ml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使用高剂量),兑水600?900kg喷雾。注意事项:氟乐灵易挥发、光解, 为了保证效果,施药后应浅层松土或覆土、砂,并使土层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3.1.2 乙苯胺属酰胺类除草剂。杂草出苗通过含有药剂的表土层时,根和芽鞘吸收药液,从而达到杀死杂草的目的。能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及部分阔叶杂草。对于多年生杂草及已出苗的一年生杂草无效。使 用技术:杂草未岀苗前施药,每1000平方米用50沱苯胺1125?3000ml,兑水600?900kg喷雾。杂草密 度大、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高时,适当提高用药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