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重点掌握药效成分、作用、机制)

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论。

中医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

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无味,归经,升降沉浮以及有毒和无毒。

四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中药的四性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

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向。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即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虚热,滋阴等功效的

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

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即具有祛寒,温里,助阳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

热性或温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热证→中枢兴奋症状寒症→中枢受抑症状

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如钩藤,羚羊角等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栀子,苦参等具有镇痛作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穿心莲,知母,

栀子,柴胡,葛根等具有解热作用。

温热药如五味子,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症或热证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寒症:形寒肢冷,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咯痰稀薄

热证: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赤短,大便秘结

根据寒症和热证病人的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六项定量指标制定植物神经平衡常数。

寒症(热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常数偏低(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偏高)。

寒凉药抑制交感神经—β受体—系统功能的亢进

温热药抑制副交感神经—M受体—系统功能的亢进

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温热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鹿茸,人参,白术,当归,何首乌),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附子,肉桂,人参,何首乌),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附子,肉桂,鹿茸,虫草,海马,五味子)。

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寒凉药或温热药课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热证。

温热药兴奋垂体—甲状腺轴,寒凉药抑制垂体—甲状腺轴。

温热药升高细胞膜钠泵的活性,寒凉药抑制细胞膜钠泵的活性。

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常有发热,疼痛等症状,一般属于热症,需用寒

凉药为主的药治疗。

寒凉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中药五味是指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辛味药

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主要分布于芳香化湿药、开窍药、温里

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和理气药中。辛味药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

功效。

酸味药

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含有大量鞣质。鞣质具有止泻、止血、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等多种作用。

甘味药

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

甘味药能补五脏气、血、阴、阳之不足,能补充营养、强壮人体,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

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苦味药

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是苦、寒的来源。其中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苷类具有抗菌、解热、利胆等作用。

50种有毒中药中有苦味药23种,在中药的五味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咸味药

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中。咸味药主要含有碘、钠、钾、钙、镁等

无机盐成分。具有化痰、软坚、补肾壮阳的功效。

中药升降沉浮理论研究现状

升降沉浮是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向。向上向外的作用称为升浮,向下向内的作用称为沉降。

升浮药具有升阳、举陷、解表、祛风、散寒、开窍、催吐、温里等功效。

沉降药具有潜阳、降逆、止咳、平喘、收敛、固涩、清热、泻火、通下等功效。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归”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即指药物作用的部位。

“经”是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

归经就是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

壮阳药物全部归于肾经;治疗咳嗽气喘的肺经病,归肺经;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

肝经;泻心火、除心烦,归心经;泻肺火、清肺热,归肺经;泻下,可治疗实热、便秘,

归大肠经。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重要!!!会考问答题)

急性毒性反应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

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惊厥、昏迷、瞳孔缩小或放大、牙关紧闭、甚至死亡。

药物有: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篙、细辛、生天南星、黄药子。

2.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循环

衰竭、甚至死亡。药物有:含乌头碱类的如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篙;含强心苷的药物如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黄花夹竹桃等。

3.对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

衰竭、甚至窒息死亡。药物: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白果、商陆。

4.对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腹泻、消化道出

血、肝肿大、肝炎、肝细胞坏死。药物:寒凉性的中药大剂量口服。

5.对泌尿系统:常见的症状有腰痛、浮肿、尿频、尿少、尿闭、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药物有斑蝥()、关木通、青木香和广防己。

6.对造血系统:常见的症状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紫癜、再生障

碍性贫血,甚至死亡。药物:斑蝥、狼毒、雷公藤。

长期毒性反应

中药长期毒性损伤的靶器官中,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机、骨髓、肺、中枢神经、内分泌腺体。

过敏反应

轻者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红斑、皮肤粘膜水泡以及发热,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过

敏性休克。中药注射剂注射用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

致畸性、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雷公藤、槟榔、款冬花、千里光、广防己、关木通、马兜铃、细辛、雄黄、砒霜、土贝

母、野百合均具有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

雷公藤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槟榔和大腹皮均含有槟榔碱,水解后有致癌作用;款冬花含类似克氏千里光碱,使大鼠引起肝血管内皮瘤;千里光含千里光碱,诱发肝癌;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该成分具有抗癌抗感染作用;土贝母和野百

合具有抗癌和致癌的双重作用。

第五章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

①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液分泌——麻黄

②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麻黄

③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桂枝生姜

2、解热作用

机制:可能与抑制发热的多个环节有关

①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②通过扩张皮肤粘膜血管增加散热。

③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如、)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

④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减少内毒素释放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镇痛镇静作用

其抗炎机理可能与以下作用有关:

①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②抑制组胺或其他炎性介质生成或释放。

③兴奋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有关。④清除自由基。

6、调节免疫作用

[总结]:解表药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作用是其解除表证的药理学基础,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则对其驱散表邪功效具有积极意义。

消除病因的作用: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

改善症状的作用:发汗、解热、抗炎、镇痛

二、麻黄

1、主要成分:麻黄碱(拟肾上腺素)、伪麻黄碱、少量挥发油

2、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最强)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影响因素:人体处于温热环境;药物配伍;麻醉状态;

(2)平喘作用(最为西医接受)有效成分:麻黄碱、拟麻黄碱、麻黄挥发油

机理:

①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使平滑肌松弛。

②直接兴奋支气管粘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粘膜血管收缩,血管壁通透性降低,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③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而间接发挥拟

肾上腺素的作用。

④抑制过敏介质(5—、白三烯、组胺)的释放。

(3)心血管活性作用:升压

(4)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三、桂枝

1、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2、药理作用

(1)扩张血管促发汗

(2)解热、镇痛

机制:扩张皮肤血管,使机体散热增加以及促进发汗的结果。

1、化学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四种)、挥发油

2、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主要成分: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挥发油(作用强)。机制:柴胡挥发油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该部位的产生或释放,从而抑制体温调定点的上移,

使体温下降。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作用强大):

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肉芽组织的增生。

(4)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

机理:①对生物膜直接保护;②促进肝细胞合成,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③促进脑垂体分泌,进而升高血浆皮质醇

④拮抗外源性甾体激素对肾上腺的萎缩作用,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

醋炙柴胡的利胆作用最强。

柴胡影响脂质代谢的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b。

柴胡对胆汁的影响:利胆,增加胆汁排出,使胆中胆酸胆色素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

五、葛根

1、化学成分:葛根主要含异黄酮类物质,有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

2. 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葛根素是一种β受体阻断剂,可使心率明显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能使

正常和痉挛状态的冠脉扩张,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电图缺血反应。

2)抗心律失常葛根素能明显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静脉注射后可明显延

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

3)扩血管、降血压机制:1,β受体阻断效应2,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葛根素可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脑循环改善

第六章清热药(重点章节)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

特点: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用于热病高热、热痢、痈肿以及阴虚内

热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症候。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

里热证:主要是由于外邪入里化热,或因内郁化火所致的一类侯症。相当于急性传染病。

清热药的主要作用是抗感染作用。

一、清热药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特点是抗菌谱广,对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都有一定的抑制或

杀灭作用,其中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作用最强。

现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柴碱(黄连、黄柏、三颗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酮(板蓝根、青黛)、

2、抗细菌内毒素:

3、抗炎:

4、解热: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6、抗肿瘤作用

二、黄连

1、化学成分:生物碱,有小柴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

2、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黄连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3)降血糖(6)抗溃疡(7)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强心作用)

(8)、抗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大剂量静脉注射,麻醉兔出现心脏抑制。黄连煎液和小柴碱溶液在超大剂

量给药时,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有所增高。

三、青蒿

1、化学成分:含倍半萜类的青蒿素

2、“青蒿治疟疾寒热”:青蒿素是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特点。

四、黄芩

1、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包括黄芩苷、黄芩素

2、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2)抗炎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②影响花生

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4)解热5)保肝、利胆:对半乳糖胺、四氯化碳诱导

的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6)镇静

五、苦参

1、化学成分:主要生物碱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及槐定碱。

2、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功效。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2)抗肿瘤3)抗心律失常。

六、金银花

1、主要化学成分为绿原酸类化合物,即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2、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主治外感发热、疮痈刀肿、热毒泻痢。

金银花有明确的抗早孕作用,孕妇禁用!

七、大青叶与板蓝根

1、化学成分:大青叶的化学成分有菘蓝苷、靛蓝、靛玉红、色胺酮。板蓝根的化学成分为

靛蓝、靛玉红。(靛玉红有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

八、栀子

1、化学成分:主要是栀子苷、去羟栀子苷

2、利胆、保肝作用

第七章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特点:具有泻下通便。消除积滞、通腑泄热、祛除水饮等功效,主要用于热解便秘、寒积便

秘、肠胃积滞、实热內结以及水肿停饮等所呈现的里实证候。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里实证:主要是由于肠胃实热內结、阴亏津枯,或水印内停所致的一类症候。

里实证的主要病因是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其病理过程包括便秘、发热、

腹痛、炎症等。

一、泻下药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1)刺激性泻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药物的致泄成分均为结合型蒽苷。牵牛子中所含的牵牛子苷,巴豆所含的巴豆油以及芫花中芫花脂均强烈刺激肠粘膜,产生泻下作用。这些均为刺激性泻药。

(2)容积性泻药:芒硝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口服不吸收,发挥高渗作用,使肠容积增大,

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为容积型泻药。

(3)润滑性泻药:火麻仁、郁李仁含有大量的脂肪油,使肠道润滑。

2、利尿作用: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等均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

4、抗炎

5、抗肿瘤:抗癌机理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二、大黄

1、化学成分:蒽醌衍生物,蒽醌苷和二蒽醌苷为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药理作用,以二蒽醌

苷中的番泻苷泻下作用最强。

(1)泻下

致泻的成分: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泻下作用最强

机制:①苷元刺激肠粘膜及肠壁肌层内的神经丛,促进肠蠕动而发挥致泻作用②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平滑肌上M受体,加快肠蠕动③大黄抑制肠平滑肌上—酶,使肠腔内

渗透压升高,肠腔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

经炮制和久煎后,大黄蒽苷易水解成苷元,苷元在小肠内易被破坏而作用减弱。大黄煎煮10分钟作用最强!不宜久煎!!

(2)利胆、保肝: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等病理改变。(3)胃粘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大黄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能促进胃粘膜生成,增强胃

肠粘膜屏障功能。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对幽门螺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大

黄素对胰蛋白酶、芦荟大黄素对胰弹性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种作用课减弱胰酶对胰腺细胞的自我消化作用。大黄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

(4)止血:上消化道出血

(5)抗肿瘤

现代应用:急腹症(腹部急性疾患的总称)

三、芒硝

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芒硝的精制结晶,又称玄明粉。

药理作用:泻下作用,主要泻下成分为硫酸钠,机制:口服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使

肠内渗透压升高,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同时,药物本

身对肠壁也有刺激作用。

第八章祛风湿药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痈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特点:能祛风散寒除湿,部分药能舒经活络、止痛、强筋骨,临床用于治疗痹症。

分类: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祛风湿强筋药(五加皮、桑寄生)

痹症的临床表现:骨、关节、韧带、滑囊、筋膜疼痛,关节肿胀、变形、运动障碍。

一、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缓解局部红、肿、热、痛。

已知产生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秦艽碱甲、清风藤碱、粉防己碱、甲氧基欧芹酚、雷公藤总苷、雷公藤内酯。

2、镇痛作用:清风藤碱和乌头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

3、对免疫系统作用

(1)雷公藤、五加皮、独活、豨莶草、青风藤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免疫抑制

作用可能与钙通道阻滞有关。

二、雷公藤

1、化学成分;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

2、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明显的免疫抑制功能

雷公藤对免疫功能有抑制效应,用于预防移植物排斥反应收到良好效果。

(2)抗炎:有效成分:雷公藤总苷

(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抗生育

☆3、不良反应,雷公藤毒性较大,对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均呈现毒副作用。消化系统可见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便秘便血;神经系统可见头晕、乏力、嗜睡;血液系统

可见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个别发生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生殖系统的毒性可

使男性病人表现为少精、精子活力降低或无精,进而造成不育,育龄女性可以出现月经紊

乱或闭经;心血管系统可见心悸、胸闷,甚至引起心律失常,严重中毒时可使血压急剧下

降,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少数病人表现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下降,严重可致

急性肾衰而死亡。部分病人出现过敏反应。

三、五加皮

类似于人参样作用,五加皮总苷和多糖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特点:性激素样作用(唯一的性激素样作用的药)

四、青风藤:镇痛作用强,机制属于中枢性增强,机制属于中枢神经性镇痛。

第九章芳香化湿药

凡以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特点:具有舒畅气机、宜化湿浊、健脾醒胃等功效,主要用于湿阻中焦症,湿温、暑湿等症

也有效。

湿阻中焦症:症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痞满、呕吐冷酸。基本病理:胃肠运动无力。

一、药理作用: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该药含有挥发油,具有健胃驱风,故有调整胃肠运

动功能的作用。①促进肠管推进运动作用②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引起的动物离体肠肌痉挛。

2、促进消化液分泌:含有挥发油,通过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温和地刺激局部粘膜,

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

3、抗溃疡:苍术、厚朴、砂仁具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机制:①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②抑

制胃酸分泌过多

本药不宜久煎!!!

二、厚朴

厚朴主要含木脂素类、生物碱及挥发油。木脂素类成分主要有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生物碱类成分主要为木兰箭毒碱。

药理作用: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2)促进消化液分泌3)抗溃疡4)抗菌、抗病毒:“杀三虫”,厚朴酚对革兰阳性菌、耐酸性菌、类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均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

防龋齿作用。5)肌松: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具有中枢性肌松作用,厚朴碱可能属非去极化型

骨骼肌松弛剂,具有筒箭毒碱样肌作用。

三、苍术

含有挥发油,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醇

药理作用:1)抗溃疡(较强)机制:①抑制胃酸分泌②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

2)抑菌:燃烧苍术,消毒空气.

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一、凡能通过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症为主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二、利水渗湿药的特点: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症。

三、水湿的生成与脾肾肺膀胱等脏腑的功效失调有关。中医认为,水液来自胃的受纳,

脾的输布,肺的通调而下归于肾,又通过肾阳气化分清弥浊,清者上升复归于肺为津,浊

者下出膀胱为尿。

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终

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湿停聚。

水湿至病,或泛滥于全身而水肿;或侵犯脾胃而为湿阻;或同其他外邪(如湿热)相夹杂,湿热熏蒸而发黄。

水湿所致的疾病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肾脏病变,慢性支气管炎时的痰液

积留以及胸水,腹水等体腔内的异常液体和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代谢异常,变态反应性疾病,消化系统功能低下等的疾病有关。

药物分类

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葱苡仁、冬瓜皮等

利水通淋药川木通、石韦、海金沙、车前草、扁蓄等。

利湿退黄药茵陈、垂盆草金钱草虎杖鸡骨草等。

四、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本类药物大多数如茯

苓,猪苓、泽泻,车前草,金钱草等

有不同长度的利尿作用。

药效:一方面利尿消肿,一方面利尿结

石。

机制:抑制肾小管对的重吸收,如猪苓、

泽泻;抗醛固酮利尿,如茯苓;增强心钠素()利尿,如泽泻。

2、抗生殖系统感染:本类药物中大部分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的作用。该作用是治

疗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药学基础。

3、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茯苓素、葱苡仁内酯、土茯苓总皂苷、虎杖甘、莪

术二酮均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对多种恶性肿瘤有直接邮发癌变细胞调亡,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延缓肿瘤细胞增长以及抗癌症恶质和抗恶性肿瘤转移作用。

同时,药物还具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1)增强单核巨石细胞吞噬功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反应,促进肿瘤底下的免疫功

能恢复正常,提高机体免疫监督作用而抑制肿瘤;

(2)另一方面升高白细胞数,减弱化疗或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4、利胆保肝作用:本类药物中茵陈、半边莲、玉米须、金钱草、茵陈蒿汤具有明显利胆作

用,扩张括约肌,收缩胆囊体,促进胆汁中固体质胆酸及胆红素的配出。——利湿退黄的药

理学基础!

同时,猪苓、泽泻、茵陈、虎杖、及茵陈蒿汤等均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

常用药物

茯苓:本品为多孔茵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要成分:茯苓素。

1、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茯苓素是茯苓利尿的主要药效成分,药物是醛固酮受体阻断剂。

机制:与醛固酮受体结合,提高尿液中比值,而利尿。

(2)免疫调节作用——茯苓聚糖()、茯苓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免疫器官德重量、对

60照射至外周白细胞减少,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5)抗肿瘤:一般认为茯苓多糖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间接达到抗肿瘤目的;茯苓素

对小鼠白血病细胞的合成有明显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茯苓素对抗癌药有增效作用。

猪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主要成分:猪苓多糖。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猪苓多糖是猪苓抗肿瘤的主要药效成分。

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合成,增强机体肿瘤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茯苓。

(2)免疫增强作用:猪苓多糖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茵陈: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1、化学成分:主要有效成分:色原酮类:如茵陈色原酮;黄酮类:如茵陈黄酮;

2、药理作用:

①利胆作用:茵陈利胆的主要成分是茵陈色原酮、茵陈香豆素、茵陈香豆酸、阴沉黄铜等。——能增加胆汁流量、加速胆汁排泄,夸张胆管,收缩胆囊。

②保肝作用:茵陈、茵陈蒿汤与其主要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显示较强的干保护作用。泽泻:泽泻科植物的干燥块茎。

1、药理作用:降血脂作用——泽泻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动物的血清、降低, 升高的作用。作用机制:干扰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和内源性胆固醇代谢有关。注:有肝肾毒性。

葱苡仁: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葱苡的干燥成熟种仁。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葱苡仁内

酯。

第十一温里药

一、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其药的特点:辛散湿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之功效,主要用于寒邪内盛,心肾阳衰

呈现的各种里寒症候。

里热证常见两个方面病症:

(1)消化系统: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出现脾胃虚寒症,常见胸腹涨滞,玩

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消化功能失调等。————————————温中散寒。

(2)心血管系统:心肾阳气虚弱,甚则心肾阳衰,症见畏寒卷卧、汗出不止、四

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证”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温肾回阳,

回阳救逆。

二、温里药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作用:

①促进胃肠蠕动——温里药大多具有健胃祛风作用,药物能促进胃肠蠕动,推进胃肠积气;

部分芳香辛未药物还能直接刺激口腔和胃粘膜改善局部血液循。

②促消化作用——大多数药物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蛋白酶和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提高食欲,促进消化。

③止泻、抗溃疡、利胆。

2、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心脏:强心作用

表现为正性肌无力、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作用。药物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

输出量,改善房室传导,恢复正常窦性心率:并能增加实验性窦性结病的心率,改善窦房结

功能。

②改善微循环

药物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部分温里药所含的挥发油或辛未

成分可使体表血管、内脏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使全身产生温热感。

③抗休克

休克与中医绝脱证、脉微欲绝表现相似,称“亡阳证”。药物对失血性。内毒素性、心源性

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等休克能提高动脉压,延长实验动物存活时间和存活百分率。

此外,药物对单纯缺氧性、血管栓塞性休克等有明显的防止作用。————强心、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是温里药抗休克的药理学基础。

④抗心肌缺氧:药物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附子:为毛莨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以乌头碱、去甲乌头碱、次乌头碱等为主(有毒)

药理作用

1、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附子有回阳救逆、补火救阳的作用。用于亡阳虚脱症。强心、抗休克、改善微循环是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

(1).强心作用:去甲乌头碱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份,为β受体部分激动剂。——表现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增加。

(2).抗休克作用:去甲乌头碱、去甲猪毛菜碱是附子抗休克的主要成分。药物对α、β受体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综合

发挥抗休克作用。

(3).抗缓慢性心律失常作用:附子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对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明显,能显著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率。

2、抗炎镇痛作用:附子乌头碱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机制与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发挥抗炎作用。

3、局麻作用(麻沸散)

附子的毒性:附子毒性较大,其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考填空)正常人口服乌头碱0.2即为中毒量,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常见的中毒症状主要以神经

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表现为主,常见恶心、呕吐、腹痛、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

全身发麻、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血压及体温下降,乌头

碱对心脏毒性较大,心电图表现为——过性心率减慢,房性、室性期外收缩和心动过速,以

及非阵法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附子经过炮制或配伍,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

毒性也明显降低。

第十二理气药

理气药:凡以调理气分,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消除气滞,气你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理气药的特点;行气止痛、疏肝减郁、降逆平喘功效,用于气机不畅引起的玩腑脏痛,胁肋

胀痛、恶心呕吐、咳嗽气喘等症。

气滞、气逆症

气机不畅有气滞和气逆之分。

(1)气滞:表现为胀、闷、痛。(2)气逆:表现为呕恶、呃逆或喘息等。

————不同脏腑气机阻滞部位不同,临床症候也不同!

气滞或气逆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内脏平滑肌的运动功能障碍,或表现为亢进,如呕

吐、腹泻、喘咳、痛经等,或表现为抑制如脏气,便秘等。

由于上述症状有气逆和气滞之分,这类药物往往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不同疾病作用不同。

一、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理气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及支气管、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是其行气、止痛、疏肝、降逆的药理学基础。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理气药对胃肠运动一般都具有双向传导作用,通过兴奋或抑制作用,可使失调的胃肠运动恢复正常。

(1)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

①促进胃肠运动:胀闷是气逆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胃肠平滑肌运动的减少。理气药通过增强肠胃蠕动,达到行气健胃,清除脾胃气滞之功效,多数理气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加强胃肠运动,使肠管的的收缩节律加快,收缩加强,张力增大。

②抑制胃肠运动:

呕吐、翻胃是气逆常见的症状,由胃肠运动反向亢进素所引起,大多数理气药具有松弛胃肠平滑肌的解痉作用。

解痉作用机制:阻断M胆碱受体及直接抑制肠肌

有效成分:对羟福林、甲基酪胺、橙皮苷及甲基橙皮苷。②兴奋胃肠运动③、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

理气药对消化液分泌是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陈皮、木香、厚朴等能促进胃液、肠液等

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健胃、助消化作用;枳实、木香。厚朴酚等具有抗溃疡作用,对抗胃肠蠕动。

④利胆作用:肝的疏泄和胆汁排泄有关。理气药通过利胆改散胸肋胀满,黄疸等肝郁症状。(P121)

2、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多数理气药都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缓解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扩张支气管,

增加肺灌流量。

机制:①直接扩张支气管②抑制亢进的迷走神经功能③抗过敏介质释放。④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作用。陈皮、青皮、香橼中的挥发油能够祛痰。

3、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理气药具有理气止痛功效,可调节子宫收缩能力,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具体如下:

①兴奋子宫,如枳实、枳壳。②香附、青皮、乌药等抑制子宫平滑肌,使痉挛的子宫平滑肌松弛,张力减小③雌激素样作用,如香附。

综上所述————理气药之所以能疏肝止痛、降逆平喘与其解除多种平滑肌痉挛、减少胃肠液分泌等功能有关,是其解除脾胃气滞证的药理依据;理气药促进胃肠运动和胆汁分泌则是其宽中消胀、调节宣滞、治疗脘腹胀满、饮食不消、便秘、胃

下垂等症的药理基础。

二、枳实、枳壳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1)枳实、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呈现双向作用,既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收缩加强,蠕动加快,又能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减缓蠕动。

(2)青皮:松弛胃肠平滑肌,作用最强。阻断M受体、兴奋α受体、直接抑制作用所致。

2、促进消化液分泌:陈皮,挥发油对离体肠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3、抗胃溃疡:抑制病理性胃液分泌增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4、利胆、平肝:

利胆:使胆汁及胆汁内固体物排出量增加,挥发油有极强的溶解胆固醇结石作用。

保肝:抗肝损伤,降低肝损伤大鼠、

5、平喘、祛痰:陈皮、青皮

(1)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扩张血管,使灌流速度加快

(3)挥发油中柠檬烯有刺激性祛痰作用。

6、抑制子宫平滑肌:复杂

7、兴奋心脏作用(对羟福林、甲基酪胺)

增加心排出量和收缩幅度,增加脉压差和每搏心排出量,提高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左室做

功指数,并可增加冠脉流量和短暂的增加心肌耗氧量。

机制:激动α和β受体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重要,要求掌握)

(1)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

枳实和枳壳能明显升高血压,作用迅速,持续时间较长,呈双峰型上升,然后徐缓下降,

无肾上腺素“后继性降压”现象.

机制:α受体兴奋有关。

(2)强心作用:枳实能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散心脏泵血功能、对抗休

克。

机制:β受体兴奋有关。

————————上述作用与成分对羟福林、甲基酪胺有关。

三、香附

1、化学成分:挥发油(1%),为香附烯

2、药理作用:

抑制子宫及雌激素样作用:

香附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能使松弛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减弱,肌张力降低。

————这是香附治疗妇科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烦躁及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理作用基础。

第十三消食药

凡是消食化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具有消食导滞、促进消化的功效,吃完还有健胃益脾的作用。

药理作用:1助消化作用:(1)消化酶作用,(2)维生素作用(3)促进消化酶活性(4)促进消化液分泌。 2 调节胃肠运动。

山楂;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及有机酸。

药理作用:1:助消化(有机酸累)2、对心血管系统作用(黄酮类):(1)抗心肌缺氧(2)抗心律失常(3)强心(4)扩张血管降压作用。

第十五章活血化瘀药(重点章节、本章会有大题)

1 活血化瘀药:凡能疏通血脉、祛除淤血、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

2 活血化瘀药的特点:本类药物具有活血、止痛、疗伤的功效,按其功能特点分为

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瘀死类药物。

3 药物分类

活血止痛:活血、止痛等作用,代表药:川芎、延胡索、姜黄、没药等。

活血调经:活血、调经等作用,代表药丹参、红花、益母草、桃仁等。

活血疗伤:活血、疗伤等作用,代表药:马钱子、血竭等。

破血化瘀:破血逐瘀、攻坚等作用,代表药,莪术、水蛭等。

4, 瘀血证

瘀血证主要由于瘀血内阻,血性不畅,以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或心、肝、脑等器

官淤血阻络、功能等症状;或腹内肿块、刺痛不移;或出血紫暗成块,舌紫暗,脉弦涩等为

常见症的症候,总之以痛、紫、淤、块、涩为临床特点。

产生瘀血证的原因很多:

1、外伤等造成淤血,离经之血为及时排除消散;

2、气滞导致血性不畅而形成淤血;

3、血寒而至血脉凝滞;

4、血热而致壅聚、血液受煎熬浓缩而成淤血;

5、血虚推动无力导致血性缓慢而成淤血。

现代研究表明,“瘀血证”与局部血液循障碍或血流动学、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表现在

以下三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P146)

血液流变是研究血液内流动和变形的规律,血液流变学异常时则血液出现浓、粘、

凝、聚等现象。

2微循环的障碍

微循环一般指微动脉与静动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

3血液流动学异常

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组织器官血液混合的障碍,组织缺血、缺氧。

所以,“活血化淤”是上述异常的治疗法则,也是各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一、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这类药物能明显改善血瘀病人的浓、粘、凝、聚状态,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同时,具

有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发挥溶栓、抗血栓作用。

活血化瘀药抗血栓作用机制:

(1)抑制血小板聚集

(2)增加纤溶酶的活性

2.改善微循环

这类药物能明显改善血瘀病人微循环的障碍,其作用表现为:

(1)改善微血流:

(2)改善微血管形态: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微血管周围渗血减少或消失。

3.改善血流动力学

多数活血化瘀药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器官组织血流量。

二不同药物的其他作用

(1)活血止痛——镇痛作用

疼痛是淤血的重要症状,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2)活血疗伤药——促进坏死伤口的愈合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胶原合成,促进其分解,并使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等作用,抑制组织一次增生、促进坏死伤口愈合。

(3)活血调经药——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4)活血消淤药——抗肿瘤

丹参

1、主要成分:脂溶性二萜类成分丹参酮、隐丹参酮等

2、药理作用——心血管系统活血

丹参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作用——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药物能明显扩张心脏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侧支血管、改善却学区的血流量。

机制:

①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

②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③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④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

川芎

主要成分:川芎嗪、阿魏酸等

药理作用:

1 心脑血管活性

川芎嗪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

川芎嗪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对抗心肌缺血;

川芎嗪能通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

2降血压

川芎嗪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血压降低;

3抗血小板凝集。

莪术

主要成分:莪术挥发油。

药理作用:

1 抗肿瘤——莪术破血行气、是治疗癓瘕痞块之要药。莪术挥发油尤对宫颈糜烂、宫颈癌具有明确的抑制肿瘤作用。

机制:(1)挥发油直接的癌细胞杀灭作用;

(2)增强癌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发促进机体对肿瘤癌细胞的免疫排斥作用。

2抗早孕流产。

银杏叶

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主要对血管系统的影响。银杏叶制剂()能增加脑血流量,对脑细胞缺血缺氧、

脑水肿有保护作用。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考点特此整理的,希望大家无论在考试还是工作中都能用到。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抑菌:常采用试管法和平皿法。将不同浓度中药制剂置于培养基中与细菌同时温育,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判断药物作用的强弱。 2)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将致死量菌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射于动物体内造成感染再将不同剂量中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通过计算存活率或存活时间来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鱼鳔胶的药理作用 鱼鳔胶,又名鱼肚、鱼鳔、白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鱼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一般将干燥的鳔压制成长圆形薄片,色淡黄,角质状,略有光泽,久煮可溶化,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黏性很强,为“海味八珍”之一。 中医认为,鱼肚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本草纲目》言其“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煮粥服食,健脾补血,对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等,均有治疗作用。营养分析表明,每100克鱼肚含蛋白质84.4克,脂肪0.2克,钙30毫克,磷29毫克,铁26毫克,为高蛋白滋补佳品,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及女子闭经、赤白带下、崩漏等。鱼鳔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能增加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赋光滑: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止智力减退,神经传导迟缓,反应迟钝,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老年性痴呆,健忘、失眠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生长。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山茱萸多糖具有明显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系统,刺激分泌白细胞介素-1(IL-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7-干扰素(IFN),调节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2.5mg/ml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90%. 2)抗炎作用山茱萸多糖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镇痛对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用山茱萸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总结的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的很好哦 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3、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 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中药四性药理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五味所含成分与药物功效?答: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 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 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 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

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6、 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 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如枳实青皮水煎灌胃或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却明 显有升压作用、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一般说解表药火力要强,补益药火力要温和,牡蛎龙骨先煎,薄荷后下、8、配伍★与解表 药功效相关药理作用有那些?答:一、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 1、麻黄碱,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生姜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改善体表循环; 3、桂枝也能扩张末梢血管,促使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黄麻黄发汗作用二、解热作用,通过发汗,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抗病等作用促使体温下降,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桂皮醛,桂 皮酸钠、三、抗菌抗病毒作用、多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四、中枢神 经抑制作用、许多药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以及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其他作用、利尿,可用于慢性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抗炎:对许多环节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重点

解表药:辛散解表,肺、膀胱经,偏行肌表,促进发汗 【鉴别用药】 1.荆芥与防风:相同点: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 不同点: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证。 2.麻黄、桂枝、细辛:三者皆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君可知风寒感冒。然 麻黄:辛开苦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证为主,且可宣肺平喘治咳喘,利水消肿治风水水肿。 桂枝:辛甘温煦,以温通为用。发汗力弱,治风寒表虚有汗为主,且温经通阳,治经寒腹痛、闭经及胸痹、心悸、痰饮等。 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但散寒力胜,适当配伍还常用治寒犯少阴之阳虚外感。 3.白芷、羌活、藁本:同治头痛,阴虚头痛禁用。 白芷—散阳明经风寒,善治前头痛(阳明头痛)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后头痛(太阳头痛)藁本—散厥阴经风寒,善治头项痛(厥阴头痛) 1 / 24

【鉴别用药】 1.桑叶与菊花: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2.薄荷、牛蒡子、蝉蜕:共同点: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咽喉肿痛。 不同点:薄荷清轻凉散,发汗力强,又能疏肝解郁;牛蒡子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力强,兼能滑肠;蝉蜕甘寒质轻,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3.葛根、柴胡、升麻:三者均能发表,升阳,治风热感冒,清阳不升 其中,柴胡、升麻二者均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根有能透疹,用于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柴胡:主升肝阳之气,长于疏散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治寒热往来之少阳证。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提升之力较柴胡之力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语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同时,主退阳明肌表之热,善治表实兼有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用。 清热药:性寒凉,沉降入里 2 / 24

中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1善于治疗疔毒的药物是?紫花地丁 2主治痈肿疔疮、湿疹、蛇伤的药物是?雄黄 3善治肝热生风,惊风抽搐的药物是?重楼 4既补气,又补血的药物是?党参 5既能涌吐痰涎,又能截疟的药物是?常山 6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乌梅 7紫河车可以安胎吗?不可以 8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芒硝 9巴豆内服多入丸散,用量为?0.1~0.3g;熊胆入丸散剂 0.25~0.5g 10尤善治风湿顽痹的药物是?乌梢蛇 11“风药中之润剂”的药物是?秦艽虽味辛、苦,但辛散而不峻烈,苦而不甚燥热,质偏润性平而无伤阴之弊,对风湿痹证,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故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12既能袪风湿,又能利水而性寒的药物是?防己 13即可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散寒的药物是?苍术苍术苦燥力强,且味辛,在内燥湿健脾,在外祛风散寒 14善于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是?厚朴 15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被称为“利水渗湿之要药”的药物是?茯苓 16能利水消肿、解酒毒,治疗饮酒过度,成痨吐血的药物是枳椇子 17附子、肉桂、干姜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吗?肉桂没有 18陈皮、木香共有的功效是疏肝理气吗?它们共有的功效是理气健脾(陈皮的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木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9消化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是?山楂 20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是?槟榔 21素有伤科要药之称的药物是?三七 22功能凉血止血,尤善治尿血、血淋的药物是?小蓟 23艾叶以产于何地者为最佳?湖北蕲州 24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川芎川芎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既升且降,其升浮而善“上行头目”,可治疗多种类型、任何部位的头痛,但以感受外邪和血瘀头痛为主,是治疗头痛的要药,所谓“头痛不离川芎”就是的了 25既能安神,又能理气,活血止痛的药物是缬草

大学本科药学院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单药简答问答

麻黄 1、发汗:水煎液、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萜品烯醇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挥发油(解热),伪麻黄碱(抗炎) 5、抗病原微生物:挥发油 6、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镇咳)、挥发油(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 (l)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 (2)强心、升高血压:麻黄碱 桂枝 1、发汗:桂皮油 2、解热、镇痛 3、抗炎、抗过敏 4、抗病原微生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利尿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粗皂苷、皂苷、挥发油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皂苷 5、镇静、镇痛、镇咳:总皂苷、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保肝)、利胆(黄酮类物质)、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α-菠菜甾醇(降血脂) 7、兴奋内脏平滑肌 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物质代谢:柴胡皂苷 (2)抗辐射:柴胡多糖 (3)影响肾脏 葛根 (1)解热:黄酮类 (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 (3)对平滑肌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 (2)抗心律失常:黄豆苷元、葛根素 (3)扩血管、降血压: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 (4)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 (5)促进记忆 黄芩 (1)抗病原体:黄芩素、 (2)抗炎:黄芩素、总黄酮 (3)抗过敏:黄芩苷、黄芩素 (4)解热:总黄酮、黄芩苷 (5)保肝、利胆:黄芩素、总黄酮

(7)对血液系统 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黄连 (l)抗病原体:小檗碱 (2)抗细菌毒素: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4)抗溃疡:小檗碱 (5)镇静催眠:小檗碱 (6)降血糖:小檗碱 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作用 (5)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 金银花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 抗炎 (4)解热 (5)提高免疫功能 大青叶与板蓝根 (1) 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 知母 (1)抗病原微生物:芒果苷、异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 解热、抗炎: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3)降血糖:知母聚糖A、B、C、D 其他药理作用 (1)改善学习记忆 (2)肾上腺皮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3)抑瘤 青蒿 (1)抗病原微生物:青蒿素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 (4)对免疫功能:青蒿素、青蒿琥酯 (5)抗疟原虫:青蒿素 大黄 (1)泻下: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学试题(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试题(北京中医药大学)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数是: A.730种 B.365种 C.840种 D.240余种 E.100余种 [答案]D [题解]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数240余种。故应选D。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本草拾遗》 B.《本草经集注》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答案] C [题解]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一般认为该书约成公元二世纪。故应选C。 3.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新修本草》 [答案] B [题解]《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故应选B。 4.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是: A.《炮炙大法》 B.《本草拾遗》 C.《炮炙论》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 [答案] C [题解]南朝刘宋时雷敩所著的《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故应选C。 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拾遗》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答案]C [题解]《新修本草》是唐显庆四年经政府批准编修的,它是世界上公布的最早的药典,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故应选C。 6.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 A.《开宝本草》 B.《本草纲目》 C.《嘉祐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衍义》 [答案] D [题解]宋代本草学的代表著作当首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故应选D。 7.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 A.《图经本草》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品汇精要》 [答案] B [题解]《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故应选B。 8.首载太子参、鸦胆子、冬虫夏草的本草文献是: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A卷) 得分评分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 0分) 解题说明: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序字母填入 题干后的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本草是( C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2、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活血祛瘀 D补气健脾 3、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恶寒发热,喘咳实证,首选( A ) A麻黄 B桂枝 C白芷 D生姜 4、功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C ) A防风 B羌活 C紫苏 D桂枝 5、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首选( C ) A细辛 B白芷 C羌活 D藁本 6、功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C A薄荷 B菊花 C葛根 D升麻 7、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者,首选( B )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蔓荆子 8、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者,首选()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金银花 9、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0、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是( A ) A连翘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 11、具有凉血、养阴、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B )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12、具有截疟作用的药物是( C ) A地骨皮 B白薇 C青蒿 D银柴胡 13、治热结便秘,首选( A ) A大黄 B芒硝 C芦荟 D巴豆 14、木瓜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舒筋活络 C消食 D强筋健骨 15、五加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强筋骨 C利水 D安胎 16、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浊生冷,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首选( A )A藿香 B苍术 C白豆蔻 D砂仁 17、厚朴的功效是( C )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和概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基础。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机理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3. 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药物因素: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 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 3. 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 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 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b卷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b卷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 0分) 1、我国最早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本草是( C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2、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活血祛瘀 D补气健脾 3、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恶寒发热,喘咳实证,首选( A ) A麻黄 B桂枝 C白芷 D生姜 4、功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C ) A防风 B羌活 C紫苏 D桂枝 5、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首选( C ) A细辛 B白芷 C羌活 D藁本 6、功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 C ) A薄荷 B菊花 C葛根 D升麻 7、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者,首选( B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蔓荆子 8、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者,首选( C )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金银花 9、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0、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是( A ) A连翘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 11、具有凉血、养阴、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B )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12、具有截疟作用的药物是( C ) A地骨皮 B白薇 C青蒿 D银柴胡 13、治热结便秘,首选( A ) A大黄 B芒硝 C芦荟 D巴豆 14、木瓜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舒筋活络 C消食 D强筋健骨 15、五加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强筋骨 C利水 D安胎 16、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浊生冷,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首选( A)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中药药理学》笔记

1.中药药理学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 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提高植物神经功能。 2.提高内分泌系统了功能。 3.增强能量代谢,产热增加。 4.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降低植物神经功能。 2.降低内分泌系统功能。 3.降低能量代谢。 4.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五味的现代认识 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四性的物质基础,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 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1.升降浮沉的概念与表现 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密切相关 3.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归经的现代认识 1.中药药效与归经 具有抗惊厥作用的22味中药均入肝经。 具有泻下作用的18味中药均入大肠经。 具有止血作用的21味中药均归肝经。 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 中药归经与有效成分分布密切相关。 14C-鱼腥草素由呼吸道排出,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依据。 3H-川芎嗪的靶器官是肝脏与胆囊,与川芎归肝、胆经的理论相吻合。 3.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13种补肾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配合物,通过锌锰“归经”而补肾。 归肝经的中药富含Zn、Fe、Cu、Mn,与肝脏是微量元素Zn、Fe、Cu、Mn富集之地相符。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1.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先兴奋后抑制,重则引起中枢麻痹而死亡,如马钱子、乌头类药物。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心悸、心肌受损、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如含乌头碱类药物和含强心甙类药物。 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胃肠道刺激作用如决明子、大戟等可引起恶心,鸦胆子等可引起呕吐,甘遂、芫花等可引起腹痛、腹泻。 对肝、肾的毒副作用(◇1肝损害:包括损害肝环境,引发药物性黄疽或中毒性肝炎、肝肿瘤。◇2肾损害:损害肾功能,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3致心律失常) 2.过敏反应 有150余种中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发病急,变化快,甚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3.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 槟榔、款冬花、紫草等中药长期喂饲可引起不同的肿瘤生长。 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 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 4.贮藏条件 5.炮制 6.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8.配伍和禁忌 机体因素 1.生理状况 年龄 ①少儿期正在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尚不健全,用药量应适当减少。小儿不宜用参、茸滋补。 ②老年人肝、肾功能低下,用药量也应适当减量。老年人体虚不宜用攻下祛邪药。 性别 妇女有特殊生理期:月经期不宜用破血药,妊娠期注意妊娠禁忌。 情志、精神 ①情志、精神影响药物疗效。②新药研制中应注意排除“安慰剂”的作用。 2.病理状态①清热药对正常体温的影响,只对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答案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中药学》入学考试辅导资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ABEE DEECE11-20EABCA ADBBC 21-30DBCBD DACDA31-40CDEED CDEAB 41-50EDABD EDAEA51-60BDACE BDEDD 61-70BDBAB CDBDC71-80DBDAB DDEBE 81-90BEDBA ECABC91-100CACBD AACEC 101-110BDCAB BCCBA111-120ECEAD BCEDE 121-130DCCAA AECDB131-140BDCCC CABED 141-150BACDE ECDDE151-160DBAEC EAADE 161-170CCAAA BDBCC171-180CDABE ACBCE 181-190ADBCE BACCE191-200EABDC BCAED 201-210CABDE CABBA211-220BDCAB ECABD 221-230ABCEB BEADA231-240CBADE BEACD 241-250DABCE AECDB 二、问答 1、①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②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③通过配伍,可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从而达到全面兼顾治疗的目的。如寒热错综的病证,应当寒热药并用;虚实相兼的病证,应当攻补兼施 2、附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用于亡阳证。 (2).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宫寒不孕,夜尿频多。 (3).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小便不利,肢体浮肿。 (4).用于寒湿痹痛。 3、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性能功效:①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②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 适应范围:①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②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 使用注意: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阳气和津液;解表药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亦应慎重使用。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4、 茯苓┐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健脾作用较强。兼能宁心安神:惊悸、失眠。 苡仁┘健脾止泻:湿胜脾虚泄泻└祛湿作用较强。兼祛湿除痹:风湿痹痛; 5、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于肝郁之月经不调,痛经。 丹参活血调经,用于瘀血阻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桂枝温通经脉,用于寒凝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最新《中药药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药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总结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除中药的制剂外,均是中药学研究的内容。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 《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365种。 除《本草经集注》外,均是清代的本草。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新修本草》。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证类本草》的作者是唐慎微。 《证类本草》成书于宋代。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的官修本草是《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清代。 《中药大辞典》,成书于民国时期。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滇南本草》。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植物类药,叶类的采收期是花蕾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炮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减毒、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增效、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纯净药材及矫味矫臭。 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改变药物性能。 大戟、甘遂、川乌、巴豆等药物内服需炮制,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毒性、烈性、副作用。用酸醋炒玄胡,其炮制目的是增效。 常用的炮制大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切制不常用炮制的大法。 修制包括的内容是纯净处理、切制处理、粉碎处理。 雄黄的炮制方法是研成细粉或水飞。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烘焙、煨、煅。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 为了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宜采用酒制。 用液体辅料与药材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是炙。 为了增强黄芪、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宜采用炙。 为使磁石、自然铜、鳖甲等药物酥脆,宜采用淬。 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是惮。 除常用的四类炮制法以外,其他常用的特殊制法有制霜、发酵、发芽。 将大麦、稻谷发芽,其目的是产生新药效。 第四章中药的作用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不良作用。 中药的不良作用包括毒性反应、副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