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学习、动手操作,运用逻辑思考,推论所用方法,掌握叶绿体的色素构成及其特征,并由学生设计实验与操作,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探究不同的分离方法对于实验效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及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

【实验原理】

1.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

2.纸层析法: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

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钟之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解开来。

【概念分析】

概念地位:光合作用→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过程

主要概念:叶绿体的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构成

【实验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体中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

难点:掌握滤液细线的画法。

【教学用具】

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滤纸、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层析液、无水乙醇、石英砂、碳酸钙

【教学方法】

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堂课,一开始教师以新奇的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用生活中常见的枯叶和新叶引出叶片中有各种色素,调动学生的热情通过实验来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构成。在讲解实验时,通过提问启发的方式,是学生思考并了解试验中需要的仪器,试剂,药品等,并且掌握每种药品的作用;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完成基本实验,特别是在滤纸条过程中,教师到各个小组观察并给予指导。除了课本上的基本实验,还让同学自己思考并设计在滤纸条形状不同的情况下,层析效果有何不同的探究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发散性思维,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整个教授过程中使板书与内容相结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同样,在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对整节课还有不熟练的地方,在讲授实验步骤时,有的步骤缺乏演示,只是抽象的讲解,不清晰。其次,在时间的分配上有小缺陷,超过了预期的时间。对于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没有做出及时的应变。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于滤纸条的形状对于层析效果的影响这个实验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圆形纸片和长方形纸片在层析时,与普通滤纸条的对比十分明显。圆形的扩散速度更快,并且比较清晰,相对于它的清晰,长方形纸片由于与

层析液接触面积多,但是接触点更长,使得色素分离时速度十分缓慢并且不明显。通过学生的探究,使他们对于整个过程更牢记,且得到了更多的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的探究实验可以看出,除了滤纸条对实验有影响,层析液的种类,层析介质对色素的分离同样有影响。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启发学生的开发性思维,设计实验,提出假设并验证他。同样的,在下次教学中,可以使用圆纸片,或者换更有实验效果的材料,使其他学生更清晰地对整个实验结果有一个了解。同时也要对于自己的教案更熟悉,练习临场的应变能力,更有条理地将要讲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板书设计——实验4.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实验原理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

5.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分析

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橙黄色胡萝卜素(最快)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a(最多)

黄绿色叶绿素b(最慢)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提取与分离 一实验目的 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2O6N4Mg)、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与鉴别。 薄层色谱分析法是将吸附剂均匀的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做固定相,把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薄层板的下端浸入到展开剂中。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由下而上的逐渐浸润薄层板,并带动样品在板上也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过程。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则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新鲜的菠菜叶片 2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 3 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四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 取新鲜叶片4至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加2至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至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提取液应避光保存。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 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距下边缘约1cm处用毛细管划线,风干后再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至4次。 2 在干洁的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下,使其浸入展开剂中(但不要使待测样品浸入展开剂中)。迅速盖好层析缸盖。此时,展开剂借毛细管作用沿硅胶预制板向上扩散,并把叶绿体色素向上推动,不久即可以看到各种色素的色带。 3 当各种色素的得到较好分离,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预制板上端近边缘处时,取出硅胶预制板,并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的位置。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 提取色素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 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磊 09130122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提纯过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掌握菠菜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步骤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石油醚、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本实验选用的是吸附色谱,氧化铝作为吸附剂(极性),色素提取液为吸附液,色素提取液中各成分极性大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 β-类胡萝卜素(橙色)。 2

3. 柱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吸附,所以由上到下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β-类胡萝卜素(橙色)。 三、实验材料: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层析柱(20×10 cm),表面皿,普通漏斗,量筒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中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探究:菠菜(或青菜)的处理方式】 (1)小组讨论处理菠菜的各种方式,然后按照“手撕”,“划几刀,再手撕”,“剪成丁状”,“剪碎后稍加研磨”,“研磨成浆”共五种方式分为五组进行实验,最后确定控制菠菜叶取25克,加入有机溶剂15mL(9mL石油醚+6mL乙醚),浸泡时间取25min为统一条件; 3

(2)开始分组实验,各自处理好各组的菠菜,放置在烧杯中,加入15mL有机溶剂并盖上表面皿浸泡25min。 (3)在浸泡的时间内开始装柱,首先在滴管下口装上橡皮管并夹上弹簧夹(夹紧),在管的出口处放入一小撮棉花,在棉花上放置已剪好的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然后用普通漏斗往里面装入中性氧化铝,最后在氧化铝上再加上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夹在铁架台上备用。 (4)25min后,把浸取液用纱布过滤,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等体积的水洗一次,弃去下层的水-乙醇层。石油醚层再用等体积的水洗二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转移至烧杯中做柱层析分离。 (5)把得到的叶绿素分几次倒入柱中,缓慢放开弹簧夹,再用9:1的石油醚—丙酮溶液滴加,一段时间后在层析柱上出现了一条条的不同颜色的条纹,即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β- 4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 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 ,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 (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 2)、碳酸钙(CaCO 3),再加入6ml 无水乙醇。 (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碎绿叶 加二氧化硅、碳酸钙, (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 过滤 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 ,宽1cm , 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 处用铅笔和直尺 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 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 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 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层析结果的分离结果贴在上面。 “培养皿法” 五、讨论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九: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三、实验材料: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的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乙醇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也可代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四、实验用具: 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 五、方法步骤: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 提取色素研钵→研磨→漏斗过滤→ (2)加入少量SiO 2、CaCO 3 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 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 角 ( 使 层 析 液 同 时 到 达 滤 液 细 线 )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胡萝卜素;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六、考点提示: 1、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碳酸钙: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丙酮:色素的溶剂。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2、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橙黄色),扩散最慢的是叶绿素b(黄绿色)。 3、滤纸上有四条色素带说明了绿叶中的色素有四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一样。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2)、碳酸钙(CaCO3),再加入6ml无水乙醇。(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碎绿叶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 过滤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宽1cm,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处用铅笔和直尺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 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 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层析结果的分离结果贴在上面。 “培养皿法” 五、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滤纸条上的绿叶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3、将有色素带的滤纸条夹在书里,几天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到了秋天叶色变黄、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注:无水乙醇-------------------溶解、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SiO 2)--------研磨充分 碳酸钙(CaCO 3)--------防止色素破坏 层析液----------------------分离色素 胡萝卜素叶绿素b 叶绿素a 叶黄素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 Ⅰ提取与分离 实验日期:2011.10.22 实验者:XXX 同组姓名:XXX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2.了解叶绿素的组成、性质和测定叶绿素有助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和鉴别。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常用薄层层析法和柱层析法,其中柱层析适用于大量制备。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其中固定相用硅胶预制板。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新鲜的菠菜叶片。 2.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 3.研钵,漏斗,滤纸,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 四、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取新鲜叶片4~5片,洗净,擦干叶表面,去除中脉剪碎(越碎越好),放 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量CaCO3,加2~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 再加10~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出,残渣再用10ml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 素提取液。提取液应尽量避光保存。因提取量较大,可用于其他相关实验 (即用于后面的理化性质的验证)。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 距下边缘1cm处用毛细管划线,自然风干后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4次, 确保划的滤液细线颜色足够深,使分离结果更加明显。 2.取已经加入适量展开剂的层析缸,把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入,使 其下端浸入展开剂中,但注意液面不可超出滤液细线。迅速改好层析缸盖 减少展开剂的挥发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注意观察展开剂的扩散过程, 当各种色素得到较好分离,且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预制板上端边缘处时, 取出硅胶预制板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的位置。注意要迅 速,否则展开剂前沿很快会挥发消失,且前沿和各个色素带的位置均会有 微小变动。 3.测量出前沿和各个色素带距离原点的距离并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图辅助以文字展示):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 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

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A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 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 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 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画线方法的研究这一步是本实验的一个操作难点,学生很难用毛细吸管画出细、直、均匀的滤液细线。如果用钢笔沾色素、硬币边缘压线、盖玻片或者棉线画线等,则操作起来更容易。色素分离装置的制作,用厚纸板作个烧杯盖,上面剪开 1.5 —2 厘米的缝隙,滤纸条只需要从层析缸上盖子的缝隙插入到层析液中,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缝隙数量不同的盖子做出调整。分离色素的方法的创新1)用圆形滤纸片分离。用圆形滤纸片分离,取平面培养皿 1 只,将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盖在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直径为l0 cm )中央滴上2 ~ 3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1 min,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

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光合作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小组成员:黄素芬、马牧原、谷维佳、段娜、孙捷吉、周枭楠、肖祖文 一、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与技能: 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 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方法与过程: 通过实验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 二、.实验目的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实验原理 叶绿素 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分类: ①叶绿素 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②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 2.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

油醚等)中,所以用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丙酮有毒性)3.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四、实验材料 新鲜、色浓绿、无浆液的菠菜叶片,研钵、石英砂、碳酸钙、无水乙醇(提取液)量筒(10ml)、干燥的定性滤纸、玻璃漏斗、玻璃棒、小烧杯(每人2个)、铅笔、毛细吸管、层析液(石油醚:丙酮:甲苯=20:2:1)、用来塞试管的棉塞 五、实验过程 1.提取色素:称取—剪碎—研磨—过滤—收集 ①称取新鲜、色浓绿、无浆液的菠菜叶片5g,放入研钵中。 ②向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③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 2.制备滤纸条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20210225065216)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勺乙醇或95%十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幵。-COOCHCO O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 o +C20H390H -COOCOOCH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 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4645其 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652 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 及总量,而和C 最大吸收 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 -比尔定律, *k+C*kOD=Ca*k 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 二Ca*k+C 2b1 b1a1a2b 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L 和b 的80查阅文献得,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 20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 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觉能力与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几年高考更加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并开始关注创新能力考查。所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生物教学的根本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缺乏,对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些学生对实验结果对答如流,实验操作却不尽如人意,而后者的培养正是实验课应成的主要任务。 二、活动目标 我们预期通过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现课堂的互动和双向交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指导,提高老师的实验教学水平。 3、学生作为实验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 (2)理解“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实验的原理 2、教学难点: (1)实验的设计和色素的提取操作。 (2)对实验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 四、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实验室材料用具准备:新鲜的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95%的乙醇,层析液(乙醚和石油醚),二氧化硅,碳酸钙,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试管,量筒,天平。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4人一组,生物实验室。课前打开门窗通风。为了节省时间,课前准备好滤纸条,配制好层析液。

实验三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又称光合色素,在高等植物中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后者包括胡萝卜素(橙色)和叶黄素(黄色),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色素蛋白复合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酯,因此可用丙酮、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有多种方法,本实验仅介绍纸层析法。层析的基本原理:在分离过程中,由一种流动相(即一种液体或气体)带动着试样经过固定相(一种支持物,如纸)向外扩散,由于试样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固定相对试样中不同成分的吸附程度有别,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可使试样中的各种组分得到分离,在做纸层析时,由于纸对光合色素中各种色素分子的吸附程度不同,以及这些色素分子在溶剂四氯化碳(推进剂)中溶解度也有差异,以致溶剂带动色素分子向四周移动时,各种色素分子沿纸扩散的速度也就不同,使混合色素分离,出现不同颜色的环。将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置于光下,在透射光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樱桃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在反射光下叶绿素溶液之所以呈樱桃红色,是因为叶绿色分子吸收光能后处于激发状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将所获得的能量以辐射能的形式发射出红光量子。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高温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后,其中的氢(H+)又被铜(Cu2+)取代,形成了铜代叶绿素,便由褐色转变成蓝绿色,铜代叶绿素很稳定,且比原来的绿色还要稳定些,在光下也不易被破坏。 【材料、设备与试剂】1. 材料新鲜的菠菜或小白菜等其他绿色植物叶片。2.设备电子天平、研钵、烧杯、量筒、培养皿、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剪刀、圆形滤纸、小漏斗等。3.试剂丙酮、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6?mol/L盐酸、醋酸铜粉末、碳酸钙等。 【方法与步骤】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1 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主脉后剪碎,放入研钵中。1.2 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和约3-5?mL 丙酮后,研磨成匀浆,研磨过程中根据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丙酮以利于研磨,匀浆用多层纱布过滤到试管中。1.3 在残渣中再加入3~5?mL 丙酮,研磨过滤,共得深绿色溶液近10?mL,其中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质。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2.1纸层析分离法纸层析装置如图8.1 所示。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杨琪 一.实验原理 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2.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实验材料用具 材料: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的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SiO2、CaCO3 用具: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小试管,试管架,培养皿盖,棉塞,研钵,玻璃漏斗,尼绒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 平,铅笔 四.实验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材:用天平称取5g的新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少许SiO2、CaCO3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绒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烧杯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几分钟以后,打开培养皿盖,取出滤纸条,干燥后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6.观察结果分析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方案

《绿叶中色素地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承接前面捕获光能地色素和结构地内容,紧接着安排实验:色素地提取与分离,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地基础性地位,又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上节知识地理解和升华,真是恰到好处.本实验按常规教学它是个验证实验,验证叶绿体中色素地种类、含量及颜色.为了适应新课改地理念,我们将此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对很多问题进行了对比和扩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高中化学和生物地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自学、观察、质疑能力,了解了进行探究性学习地一些基本方法,在课前我布置了对本实验地预习,学生已了解了基本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地原理,了解叶绿体中地色素组成、颜色. 能力目标:掌握色素地提取与分离地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地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地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地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形成善于交流、合作、反思、评价地学习品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素提取与分离地操作. 难点:色素提取与分离操作地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菠菜叶地研磨,层析液地配制,滤液细线地画法等) 五、工具原料 .材料新鲜地绿色叶片 .用具定性滤纸,棉塞,试管,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天平,量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试剂及其他药品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探索 武威二中何秀芳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光合作用一节的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技能。 二、实验目的: 1、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2、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三、实验原理: 1、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则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且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则根据不同的扩散速度,把色素分离开。 四、原实验步骤

五、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不足之处:提取色素使用研磨法,加10ml无水乙醇,得到提取液色素含量不高,并且点样时容易印染(如图1),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且实验中研磨之后还要过滤,步骤繁琐,所需器材较多。 改进:提取色素时加5ml无水乙醇即可,得到的提取液可不用过滤直接点样,这样步骤简单,节省时间并且不影响实验效果,只不过这一操作放到第二步较好。 2、制备滤纸条 改进之处:滤纸条剪去两角之后,剩下的长度在0.5CM左右为宜,底边左右两侧剪去两角时最好夹角一致这样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才会更均匀。(如图2) 图1 图2 3、画滤液细线 不足之处:滤液细线要求“细、直、齐”,用毛细吸管加大了难度,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很难符合要求。 改进:直接用盖玻片蘸取提取液在铅笔线处拓印,这样干了再在原处拓印2~3次,降低难度,且色素含量较高。 4、层析液 成分:(1)石油醚、丙酮、苯(2)石油醚、二甲苯、苯、(如图3)(挥发性强,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 (3)汽油(如图4)

花色素的提取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花色素及其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2.学会用乙醇抽提法提取分离花色素和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二、实验目的 原花色素,也称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是一类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在热酸条件下能产生花色素的多酚化合物,它既存在于多种水果的皮,核和果肉中,如葡萄,苹果,山楂等。也存在于如黒荆树,马尾松,思茅松,落叶松等的皮和叶中。 原花色素属于生物类黄酮(flavonoids),它们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聚合而成,最简单的原花色素是儿茶素的二聚体,此外还有三聚体,四聚体等。依据聚合度的大小,通常将二至四聚体称为低聚体,而五聚体以上的称为高聚体。从植物中提取原花色素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分别是用水抽提或用乙醇抽提。其抽提物为低聚物,称之为低聚原花色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简称OPC)。 三.实验仪器

1.试剂:花色素标准样品;甲醇;0.1%HCL-95%乙醇(V:V=70:30);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HCL-正丁醇(浓HCL5.0ml加入正丁醇95.0ml,混合即可);2%硫酸铁氨(硫酸铁氨 2.0g溶于2.0mol/L HCL 100.0ml即可) 2.器材:冷冻干燥机;旋转蒸发仪;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电炉;电子分析天平 3.材料:新鲜勒杜鹃花 四、实验操作 (一)勒杜鹃原花色素的提取 1.材料处理: 称取新鲜勒杜鹃10.0g,剪碎,置于锥形瓶中,加入3倍体积的石油醚,室温浸泡,脱去脂质物质和叶绿素,过滤,将勒杜鹃样品晾干,备用。 a)花色素的提取:提取剂0.1%HCL-95%乙醇(V:V=70:30)料液比(m: V=1:150),提取时间30分钟,控制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 即提取液分2次加入。 2.花色素的纯化:由于样品中还是会含有其他杂质,如:蛋白质,维生素(水 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往粗提液中加入2倍体积的乙醇,过滤,除去变性的蛋白质,在往里加入石油醚、乙酸乙酯除去水溶性维生素、脂质、叶绿素和多酚等杂质,弃有机溶剂剂层。 3.花色素的冷冻干燥:置提取液与旋转蒸发仪、冷冻干燥机中浓缩干燥后即是待测花色素 样品。 4. 花色素标准样品溶解(1.0mg/ml):精确称取花色素标准样品10.0mg,用甲 醇溶解,定容至10.0ml备用。 5. 花色素样品溶解:将分离得到的花色素样品,用甲醇溶解定容至25.0ml,试 样浓度控制在1.0-3.0mg/ml。 6. 标准曲线制备:去干净试管8支,按下表进行操作。以吸光度A546为纵坐标, 花色素含量(μg)为横坐标作图得标准曲线。

高中生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学案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思考题1.尝试用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思考题2.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思考题3.为什么选用幼嫩、鲜绿的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 1.提取色素: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迅速、充分研磨。 思考题4.加SiO2、加CaCO3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题5.为什么要迅速研磨? 2.收集滤液: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研磨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 3.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10cm,宽1cm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 处划一铅笔线。 思考题6.将干燥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个角的目的是什么? 4.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思考题7.为什么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 思考题8.为什么画滤液细线需要重复三次? 5.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注意: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的滤液细线,烧杯要盖培养皿盖。 思考题9.为什么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的滤液细线? 思考题10.为什么烧杯要盖培养皿盖? 6.观察实验结果 思考题11.请在右图中标示出相应的色素及其颜色: 思考题1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练习: 1、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分子量最小B.分子量最大 C.在层祈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2、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3、下列项目中,前项为实验试剂,中项为试剂的作用,后项为实验结果或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丙酮溶解叶绿体中色素提取色素 B.二氧化硅防止色素分解研磨时避免色素被破坏 C.醋酸洋红溶液染色体着色观察染色体 D.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产生砖红色沉淀 4、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请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用连线表示,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实验名称材料、试剂、用具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黑藻

菠菜色素提取实验报告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色素分离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也是食用的绿色色素,可用于糕点、饮料水等中,添加于胶姆糖中还可消除口臭。植物中a 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生长期较长的绿色植物中,异构体中β—的含量多达90%。β—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两分子维生素A在链端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生物体内,β—体受酶催化氧化即形成维生素A。目前,β—体可作为维生素A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的色素,β一胡萝卜素还有防癌功能。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在光合作用中能起收集光能的作用。在绿叶中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由此可见,叶绿素等天然色素有广泛的用途,对于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就显得很重要了.本实验就提取和分离做了相关的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显微载玻片、毛细管、层析柱(20×10 cm)、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乙酸乙酯(化学纯)、无水硫酸钠、硅胶G、中性氧化铝(150目~160目) 1.2 提取与分离 1.2.1 浸泡法提取色素 在研钵中放入20 g新鲜的菠菜叶,加入20 mL3:2(体积比)石油醚—乙醇混合液,适当研磨(不要研成糊状,否则会给分离造成困难),用倾析法将提取液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