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一转眼新课程改革试行在我省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这两年的教学中,针对新教材和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我有许多困惑。特别是高一刚接触新教材真是感到措手不及,很茫然。两年一路走来,对现行新教材的利弊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思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新教材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教材的“闪光点”

1、导言合理且新颖

新编历史教材相对以前教材,每个章节时空跨度大,各个专题之间的联系不大,既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是中外史合编。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还是每个单元内部之间,也就是各课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讲第二单元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导入与前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联系,写到“当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去寻找西方文明之源时,雅典卫城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记叙着一种与古代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城邦

民主制度。利用本课导言学生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共同寻找西方文明之源。这样可使学生与前一单元相衔接,从而探寻世界的另一个文明的区域。

2、资料回放。

资料回放主要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原始文献史料。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2]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教材中,合理的运用史料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使其历史知识更具真实性和严谨性,以及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可信度提高,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如:在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就用了以下资料: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这对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了更为准确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的影响。

3、历史纵横。

在一些课文中合理安排了【历史纵横】,【历史纵横】介绍了

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各类知识,是对课文的拓展、补充、延伸和说明。或者通过历史纵横,承接上一目的内容,下启下一目的内容,能把这课的知识很好的衔接起来。在讲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在讲完第一目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后,紧接着教材设置了[历史纵横]栏目,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激化了与平民的矛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由此引出下一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其实[历史纵横]就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的历史背景。

4、[学思之窗]

这次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开设的[学思之窗]栏目则属首创。[学思之窗]每课设置一个。这个栏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阅读内容,另一部分是思考题。要求学生学习阅读的部分,是与正文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故事、原始文献资料、诗词、对历史现象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等。思考题部分主要是针对阅读部分的关键内容进行提问,一般设一至两个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在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讲到伯利克里的改革时,教材设置了[学思之窗]栏目,引用伯利克里的演说,通过读懂材料,理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本

课的重点和难点。

5、历史插图的运用

新课程教科书与以往历史教科书相比,插图的数量大大增加,使得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在可读性强的基础上,增强了视读性,完善了以文为主、图文并茂的教科书体系。教材各部分插图有封面插图、单元页插图、正文插图及小图标。当然教师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不可能每幅图片都面面俱到,而且也没有必要。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选择些与主题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些图片进行讲解。如:在第5课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中有8幅插图,我选讲了两幅,引言插入了“帕特农神庙遗址”,教师通过对帕特农神庙的介绍,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有所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关于历史地图的使用,梁启超曾讲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可见,掌握历史地图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二、现行教材的编排存在某些缺陷

(1)

现行教材存在着内容多处重复的不足。课本内容的专题设计模块讲述,选修和必修也有知识点内容重复出现。例如,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梭伦改革与选修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中的知识点重复出现。

(2)高考的要求---以通史体例考查

必修、选修课程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高考能力的需求。专题模块不符合高考教学的需求,高考命题更多的是从历史学科本身出发,从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

考试说明是按通史顺序编排的,分成古代中国通史、近现代中国通史、古代世界通史、近现代世界通史几个部分。高考试卷的题目分配也是先古代史后近现代史。例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4---

28题按时序相继考查了西汉、宋代、明代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接着第29―33题相继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

因此,为了弥补新教材专题模块的弊端,按照通史体例,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规范的学科知识结构。

总之,古诗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能顺应新课程改革,很好的驾驭新教科书,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以教科书为背景,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8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运用邱剑锋

[2]2013试题调研第4辑知识重构线索清晰通史备考牢不可破高彦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