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盗版必究,本人实践论文请珍惜别人成果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前言】:

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领先的国家,其电子政府建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电子政府建设模式。在美国,电子政府日益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与政府打交道的事情都可以从网上得到解决。在2001、02、03年均排名第三,在联合国去年的一份调查中,美国的电子政府成熟度指数排名世界第一。本文主要以美国电子政务的应用归纳出美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基本模式,并据此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开展电子政府实践,理念必须先行。电子政府的理念,是推行电子政府的宗旨,是电子政府的核心价值的体现。美国电子政府的理念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在众多实施电子政府的国家中,美国是起步较早、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美国的各个县、市、州、联邦以及各行业,已经全面笼罩在“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电子政务的巨大网络之中。所以,本文选取美国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有所启示。

一、确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美国电子政府建设以公民为中心,以提升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为中心,以向公民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公共需求为中心。具体体现在:

美国电子政府建设目标、原则体现建设中心公民化这一特质。电子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国民利益含义的具体化和明确化,都体现了美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心公民化以的特质。

美国电子政府建设内容体现建设中心公民化这一特质。美国电子政府建设内容分为G2C(政府对公众)、G2B(政府对企业)、G2G(政府对政府)、G2E(提升政府内部管理绩效)四类。其中,G2C建设就是要向美国公民提供在线“一站式”公民休闲服务、网上公民国家补助资格评定服务、网上公民贷款服务、网上公民纳税服务,以确保美国公民在数分钟或数秒钟内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服务;G2B建设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政府与美国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数字化业务联系,为美国企业提供一站式电子化纳税、电子化购买国有资产、电子化政府采购等服务平台,以方便企业办理对公业务;G2G建设就是要求美国政府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层级之间实现电子政务活动,以确保他们之间能围绕公民的需要进行更好的沟通与协调。

美国电子政府网站体现“以公民为中心”这一特质。如美国政府大都在网站首页头版位置设有网上服务栏目,用于为民提供各种查询、申请、交费、注册、申请许可等服务。这些服务借助网络技术将分属政府各部的业务集中在一起并与相应的网上支付系统配套使用,因而具有“单一窗口、一站式、24小时、自助式”服务的特点,这样,美国公民用不超过3次鼠标点击就能找到所需的政府信息与服务。再如,美国政府根据不同群体将政府网站用户划分为不同类别,然后再根据这些不同类别群体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门户网站,以尽量满足公民的个性化需求。

借鉴:虽然我国在电子政务取得不错的成就,但是从整体上说,还是和其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很多电子政务网站甚至不为人所知道,大部分是“死网”,更不要说在网上办理“一站式服务了”。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政府不是以公民为中心,仅仅是为了应付了事。

二、宣传推广力度广,建设主体多元化,与企业公民共享信息资源,资金充足,政务公开。

建设主体多元化是指美国电子政府建设主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主体构成,它既包括政府与企业、也包括非政府组织与公民个体。美国各级政府都广泛利用功能强大的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大量政务信

息。这些信息包括:政府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及演讲,政府工作的最新动态,民众到政府办理注册、登记等事项的有关信息,与政府工作相关的研究,支持机构的有关信息等。公开招投标等等,企业也成为政府重要主体。

各地政府是美国电子政府建设主要主体。表现在:它们为电子政府建设提出了战略性口号、指明了战略性目标、制定了战略性规划;为电子政府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的电子政府政策法规,如《电子签名法案》、《电子政府法》;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领导组织,如电子政府工作小组、电子政府与信息技术办公室等;主导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或网点,如2002年以前对美国政府网站调查发现: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已全部建有网站,所有州一级政府也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政府已建有自己的网站;为电子政府建设投入巨额资金并设立专项资金,如美国联邦政府在电子政府信息技术应用方面2002年支付了486亿美元,2003年支付达526亿美元,此外还设立了政府的“电子政府专项基金”,其中2003年投入4500万美元,2006年投入增加到1.5亿美元。

美国公民是美国电子政务建设不可或缺的主体。这表现在:一方面,他们广泛参与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在美国,不仅政府会通过网上民意测试、实地调查访问、听政会、公民表决等方式让美国公民以电子政务建设主体身份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决策,而且美国公民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会自觉主动地去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另一方面,他们为美国电子政务建设捐助资金。如有资料记载,在美国有些地方,公民捐助的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占到其总资金的15%左右。此外,他们自觉主动地配合电子政务建设而广泛使用电脑、因特网和电子政府系统。

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电子政府建设重要主体。如美国公共管理协会、美国行政学会等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政府合作,承担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研究项目;哈佛大学、布朗大学、Jersey-Newark州立大学等研究部门承担电子政务建设评估工作以及为电子政府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信息行业协会也为电子政府建设制定出安全、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此外,还有许多民间社团组织为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筹集或捐献资金,协助政府开发与采购电子政府软硬件设备,承担建设、维护部分政府网站等。

企业也是美国电子政府建设主体。这可从下列三种关系中看出:一是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企业负责由美国各级政府委托的电子政府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乃至系统的运行、维护等任务,然后从建成后的电子政府系统的使用费和创造的收益中获取收入来冲抵投资并获取必要的利润,而政府不投入任何资金,只负责监控企业行为;二是外协外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企业负责政府委托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乃至系统的运行、维护等任务,并从投资中获取收入来冲抵投资并获取利润,但政府拥有电子政府系统的控制权、所有权和对企业的监控权;三是政企整合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府负责内部管理系统,即主内;企业负责政府面向外部的服务系统,即主外。在主外部分,政府不投资、不建设,而是由企业投资建设。企业在建设时,会将其建设的服务系统与政府建设的内部系统对接,这样,外部公民和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个外部系统来办理相关业务,而企业也就可以从外部系统的使用费中获取收入来冲抵投资并获取利润。

借鉴:我国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可以采用美国这种与公民企业合作模式,当然,这也要政府对电子政务的重视,承担部分资金。政府招标我国现在还不够透明化,导致许多地方都是地方主义和私利主义,这一大部分原因还是政务不够公开,导致和企业的合作较少。

三、以制定法规标准为依托

美国政府非常注重电子政府法律体系建设,并将电子政务建设行为纳入法律体系内,以实现电子政府建设行为的法制化。早在电子政务建设前,美国就出台了数部与电子政府相关的法律,如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6年的《阳光下的政府法》、1978年的《计算机犯罪法》、1980年的《文书削减法》和1987年的《计算机安全法》等。

在电子政府建设启动后,又不断出台许多电子政务法。如1993 年的《电子化信息自由强化法案》与

《政府绩效结果法案》、1994年的《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和联邦采购改革法》、1995年的《电信竞争与放松管制法》、1996年的《电信法案》、1998年的《文书工作缩减法》、2000年的《电子签名法与认证法案》与《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2002年的《电子政府法》等。

正是上述众多电子政务法的出台,使得美国电子政府建设行为有法可依、被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实现其法制化。如《政府绩效结果法案》与《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案》对电子政府系统软硬件的购买与更新作了严格的规定;《电子政府法》对电子政府建设的领导组织作了规定;《政府纸质文书消除法》对电子办公手段作了规定;《债务征集改进法》对电子支付作了规定;《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案》对电子政府安全性作了规定。

借鉴: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法律现实发展情况。总体看,我国电子政务正逐步走向法制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比电子政务本身的发展要求,法律制度明显滞后于技术发展:

①地位困惑:电子政务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电子政务作为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延伸,其本身应具有与传统行政模式相同的效力,唯有此才能发挥电子政务真正的高效、快捷的优势。《行政许可法》虽然认可了电子政务,但其规定过于原则

②执行疑虑:信息公开有章可循但实施有难度。实现政务公开和公共信息透明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政府管理的基本品质。政务公开是政府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信息社会对社会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

但是对我国却有难处,例如08年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很多地方都得不到落实。电子政务毕竟属于新的行政模式,他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高效或者第三方的研究人员参与其中,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发展。另外,这些监督主题的权利也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法律规范的全面完善。

四、建设层次战略化,也就是既定发展趋势。

美国电子政府建设具有宏观性、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体现出建设层次的战略化特色,具体表现在:

组建战略小组。如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电子政府特别工作小组、政府首席信息官。其中前两者负责制定电子政府建设战略规划,后者负责具体实施电子政府建设战略规划,第三者既承担部分战略规划任务又承担部分战略实施任务。

展开战略分析。如美国电子政府特别工作小组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问题主要是绩效评估问题、技术应用问题、抗拒变化的心理问题。美国电子政府建设战略规划小组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电子政务建设战略问题主要是政策与行为的滞后问题、领导的支持问题、本位主义问题、投资问题。

提出建设的战略性框架。其框架是:建立一套共同的政府运作程序,为公众提供一个单一的申请渠道;提供一套共同的、统一的信息使用工具,以此作为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服务的措施,使政府人员方便、准确、快速获取其他机构的信息;推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出建设的战略规划。如2002年的《电子政府战略》,公布了”以公民为中心;以用户满意度为基准;基于市场,积极推动创新”三大原则。2003年在OBM的领导和协调下,在政府内部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提出了6个业务流程基准:金融管理;数据和统计;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福利管理;司法调查管理;工总健康监测。

电子政府建设与政府再造合为一体。美国电子政府建设不是停留在对政府进行局部的小修小补上,不是政府简单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办公,而是通过电子政府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形态,优化政府业务流程,从而达到改变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目的。

借鉴:我国也是最近几年才提出并且开始落实这方面的,国家《“十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就是一个例子,但是却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没有过深入地落实和调查,仅仅作为口号这是和前面锁论述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单一而论总结我国的战略缺失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政务信息”这个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核心资源)没有充分地发挥其战略价值作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与占有不平衡。

其二,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性重要作用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差,“重建设轻利用”、“重基础轻

开发”、“重硬环境轻软环境”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五、建设标准统一化

电子政府建设标准统一化是电子政府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是电子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美国电子政务建设非常重视统一的标准建设:一是制定出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标准,如统一的总体框架标准、统一的术语标准、统一的语言信息处理标准等;二是制定出统一的电子政府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如统一的系统内部局域网域名命名标准、统一的系统广域网域名命名标准、统一的系统局域网IP地址命名标准、计算机接入出端口标准;三是制定出统一的电子政府应用支撑标准,如统一的标记语言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四是制定出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标准,如统一的数据元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业务流程标准;五是制定出统一的电子政府信息安全标准,如统一的密码算法标准、密码管理标准、防信息泄漏标准;六是制定出统一的电子政府管理标准,如统一的验收与监理标准、系统测试与评估标准。

此外,建设成果评估也是美国电子政府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贯穿在美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全过程中。美国政府在评估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使得美国电子政府建设评估有了评估依据和前提,从而保障了评估工作长期有效地持续进行。

借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标准不统一。我国政府层级较多,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依照传统的层级模式。从建设结果来看,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电子政府建设原则,最重要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传输协议,从而导致重复建设、网络系统不兼容、信息资源无法共享等现象和跨系统的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者层级与部门之间沟通的效率与效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水平,同时对内部与外部用户的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国家在这方面要制定一定标准。

【总结】:

电子政务研究应当在跨学科的基础上突出研究特色。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跨学科建设水平还不高,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研究人员各说各的话,往往在同一本书里“技术”和“行政”是两张皮;电子政务研究课题普遍较为空泛,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与政府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重复劳动大量存在,各类电子政务研究机构的特色还不鲜明,同质化比较严重。各电子政务研究机构应当优化研究人员组合,加大力度推动跨学科研究,并且应当使研究更加“专注”,形成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格局。

电子政务研究应当逐步形成规范的研究方法体系。当前,我们的电子政务研究方法普遍不太规范,研究手段和工具也较为有限,往往造成假定条件不清、分析边界模糊、前后逻辑不一致、重点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应当尽快建立较为严格的研究方法规范,一方面从大学抓起,注重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提高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的电子政务研究工作规范化建设,以此逐步提高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总体质量。

电子政务研究应当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我国电子政务还存在关起门来凭想象搞研究的情况,对国外电子政府发展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对国际上电子政府研究的先进理念和工具方法缺乏认识。应当加大国际合作研究和有针对性国际培训工作的力度,尽快跟上国际电子政府研究的步伐。

参考文献:《电子政务案例分析》,苏新宁、吴鹏主编,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网站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