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德育教育是实现中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而感恩教育则是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感恩教育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正确三观的培养,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正是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的德育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针对目前高职德育教学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可行对策。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概述

作为我国当前教育行业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能够在一系列感恩教育内容的支持下实现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水平提升的目标,逐步强化有关教育机构人文教育力度,这对于改善传统教育缺陷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强中职德育教育过程感恩教育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懂得“感恩”的真谛,对于学生后期发展和理论教学水平提升等方面尤为重要。加上,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在长期处于这种中心化条件下,必然导致学生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如果放任这一问题不管,势必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自私心理,这对于中职学生后期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感恩教育力度,只有这样才能

保证中职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和感激他人的善行,进一步引导中职学生满怀仁爱地对待他人和处理各类事项,这对于提升中职学生接人待物水平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感恩教育的支持下还能对中职学生展开一系列标准化的言传身教活动,这就为中职学生提供一定标准化行为暗示,严格控制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自私心理。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以弘扬传统文化。

二、当前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

中职院校的学生属于青少年,从年龄上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具备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但是这些能力还并不完全,还需要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塑造。青春期的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尤其是信息时代,各种网络信息的涌入让学生心性变得浮躁,自我意识不够坚定,极其不利于当前中职学生品德方面的培育。加之目前家长普遍过于娇惯独生子女,让学生普遍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而对他人的辛苦视而不见。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处于人生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当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老师德育理念落后,感恩理念置入不足

在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中,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其原因在于老师德育理念的落后和教育方法不够科学。德育教育并不是知识性的教学方法所能满足的,它体现的是价值性而不是知识性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品德方面的提高并不是学来的,而是感悟到的。目前许多老师仍然认为德育课程可有可无,仅仅追求学生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背诵记忆,严格管理学生,进行一些行为上的硬性管束,却不能以身作则,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德育教育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师长、同学的恩情才会真正起作用,而这是当前中职德育教育十分欠缺的地方。

2.家长教育缺位,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感恩教育最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长的感恩来感受这种情感,父母恩情是每个人本能就可以感受到的,是人的本性所带着的。家长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的角色无可代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而现在由于社会压力大,许多家长并没有将家庭教育重视起来,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一切拜托老师,全盘不管。这种心态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家长的引导、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填满学生的生活,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直接影响,家庭环

境是开展感恩教育的关键场所。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规范个人的言行,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在家中为学生创设感恩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形成感恩思维。只有家长与老师形成有效合力,感恩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3.家长与学校之间配合力度薄弱

一般来说,在对中职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时,必须保证家长与学校处于相互配合的良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中职院校感恩教育中不合理的地方,推进感恩教育顺利开展。但是中职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并没有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导致感恩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实际状态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不够了解。这就导致在开展感恩教育时经常出现问题,相应教育与中职德育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4.没有按照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系列标准化活动

由于感恩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这就导致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感恩教育效果,难以满足中职德育教育多方面要求。为改善这一现状,就应按照学生心理需求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创设一系列标准化活动,并在相应活动的支持下开展感恩教育。这不仅能够提升中职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兴趣,还能保证他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感恩教育的真谛。但是当

前我国各个中职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并没有深入剖析学生心理需求和中职院校现有教育氛围,所创设的感恩教育活动与中职学生心理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中职院校感恩教育水平,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感恩教育的要求。此外,感恩教育中缺乏标准化活动支持还会导致感恩教育水平低下,学生很难按照老师指导学习各项感恩理念知识,这就导致中职院校感恩教育经常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相应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效果。

5.老师对中职学生日常指导力度薄弱

为保证感恩教育能够全面融入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就应对其开展日常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职学生对感恩教育的接受力度,进一步推进中职院校感恩教育顺利开展。但是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老师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对学生实施日常活动指导,导致感恩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状态之间差距过大,直接影响感恩教育水平,其中德育教育出现问题的概率大大提升。如果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违背道德的问题,老师很难及时指导学生处理相应问题,严重影响学生道德意识和感恩意识,对于学生后期发展和感恩意识培养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

独生子女环境下,全家人围着一个人转,孩子时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孩子要什么父母都会满足。慢慢地使孩子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一味地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关心别人,感激他人。追其原因,其实,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如果你不想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学会去引导孩子懂得感恩。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不能像培训学习技能那样,依靠训练获得;而是要“水滴石穿”,通过生活经历去感知、体验和认同,然后上升到精神融合层面。最终是知行合一,铭刻于心。

1.以思想政治课为主进行引导

思想政治课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德育教育重要实现途径,可以有效利用其进行感恩教育的引导。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因为感恩意识应该是自觉的,就算是动物都有感恩父母的行为。但是现在社会中,诸多学生的感恩之心非常浅薄,甚至没有了这样的本能,这不仅是学生的悲哀,也是教育中德育教育缺位的体现。目前以成绩为主导的教育方式极易让学生有种以成绩论英雄的功利主义倾向,很多中职学生甚至认为只要自己好好学习,家长老师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这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日常就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取多样化教育方式,营造出良

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感恩意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关于感恩教育的内容。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对于感恩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通过表现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等,充分地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年龄特点,围绕着中职学生的成长和校园生活,在学生自己、学生与他人、学生与集体、学生与国家的普遍联系中整合了德育方面的具体内容。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和利用新课标教材中的案例,将其作为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以感恩意识为指导,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感恩教育要具有震撼力、感染力以及吸引力,真正触及到学生心理,促使学生清楚明白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

2.设置专职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干预

对于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上的塑造,仅仅依靠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去感化学生才能让学生接受。在当代社会,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然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独生子女从小缺乏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抗挫折能力较差,在面对挫折时很容易有极端的心态。对于老师来说,不能一味地苛求学生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理解,了解学生内心的世界。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生感恩之心的缺失,首先要让学生的情商得到提高,同理心得到满足。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设置专职的心理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问题和烦恼并且化解

学生的心理障碍,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心理疏导之中。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被倾听、被重视,自然就会敞开心扉,懂得感恩,这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将事半功倍。同时,对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家庭情况较复杂的学生进行治疗和鼓励,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感恩教育的应用效果。

3.加强家长与学校的配合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家校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而日趋缺失,父母教育的缺位是许多学生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家长只会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而不能多理解、倾听孩子的思想,孩子将会与父母越走越远。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还会爱任何人吗?显然不会。同理,中职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很多学生对父母处在逆反阶段。对于恩情最大的父母都不心怀感恩,也就无法进行感恩教育。有人说,日本的感恩教育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日本人总是给人彬彬有礼的印象。笔者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也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播和熏陶,尤其是大唐文明对日本的影响很大。反过来看中国现阶段的国民素质,我们应该感到惭愧。感恩,更靠谱一点的应该是来自于家教。因此,对中职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道德工程,一方面需要学校引起重视,中国是文明古国,感恩父母师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历久弥新的道德品质。学校有

责任,有义务弘扬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就是在学生中进行道德培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另一方面,需要老师联合家长共同进行,通过电话沟通、家访、家长会以及信息交流方式,与家庭开展合作和协调,提高感恩教育的质量。

4.开展班会和主题活动

感恩教育需要大量调动学生的情绪因素,因此,老师在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时,要注意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以某些事件作为窗口、契机,更能够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首先,在班上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老师可以借机进行挖掘,及时开展感恩教育。例如,当学生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造成情绪障碍,并且对身边的同学都有影响时,班主任可以借机召开题为“转角遇到爱”的主题班会,利用矛盾冲突的解决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家长的辛苦,从而进行事后的感恩教育。学生正处青春期,与家长、老师的沟通往往不是同向的。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类似的偶发事件,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其他人的理解,充分调动其感恩情绪。其次,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借助节日的契机。节日可以是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也可以是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西方国家的节日。节日之际,召开对应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需要感恩的可以是老师、亲友,也可以是同学、朋友,甚至是学校食堂的员工、保安等等。借助节日的主题,中职院校老师能够快速有效地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进而顺

利进行感恩教育。

5.日常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影响

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亲密无间的和谐关系,只有拥有这样的“感恩”教育的大环境,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组织且协同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感恩”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需要强制的灌输,不需要矫情的做作。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对班级的一种感激,在班级中感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友爱,反过来自然会使学生明白自己在班级和学校的大环境中是独一无二的,能够为班级和学校作出贡献,而且这些贡献是被学校这个大环境认可与尊重的,久而久之,感激升华成感恩,这样“感恩”教育的大环境就构建起来了。班主任将感恩教育日常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养成了感恩的习惯。除了将感恩教育日常化,中职院校老师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必须注意扩大“感恩”的范围。绝大多数学生将父母列为最需要感恩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也要注重强调感恩国家与社会,感恩学校与老师、感恩友情、感恩自然与生命层面的教育。因而,中职院校老师从以上几个层面,注意将感恩教育范畴扩大化,进行适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生命教育,让感恩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小结

感恩意识养成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不仅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还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家长的全力配合。现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处于一个关键点,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中职院校应当做好学生的感恩意识培育工作,让每位学生都能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徐佳.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J].知音励志,2016(15).

[2]刘舒雨.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应用[J].报刊荟萃,2017(8).

[3]张春影.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8).

[4]陈利波.浅析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8(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