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专业基础知识

档案专业基础知识

档案专业基础知识
档案专业基础知识

档案专业基础

目录

第一部分档案概述 (3)

档案的定义 (3)

档案的形成条件 (3)

档案的形式 (3)

档案的本质属性 (4)

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4)

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5)

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5)

档案的凭证价值 (5)

档案的情报价值 (6)

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 (6)

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6)

档案的作用 (7)

第二部分档案工作概述 (8)

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8)

档案工作的性质 (10)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1)

综合档案馆的定义 (12)

综合档案馆的性质 (12)

综合档案馆的基本职责与具体任务 (12)

档案室定义 (12)

档案室的性质 (12)

档案室的作用 (13)

档案室的任务 (13)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定义、性质 (13)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基本职责: (13)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具体任务: (13)

文件中心含义, (13)

文件中心的类型: (14)

档案寄存中心含义, (14)

档案事务所含义, (14)

档案事务所性质: (14)

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 (14)

第三部分档案法治与职业道德 (14)

档案法律: (15)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的关系: (15)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规章的关系: (15)

《档案法》的主要内容 (15)

《档案法》的属性特征 (16)

《档案法》的作用 (16)

《档案法》的施行 (17)

档案行政法规 (17)

档案行政规章 (17)

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 (18)

档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和内容 (18)

档案职业道德修养 (19)

第四部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 (19)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19)

档案网站建设 (19)

数字档案馆建设 (20)

电子文件的概念 (20)

电子文件的种类 (21)

电子文件的特点 (21)

电子文件的管理要则 (22)

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24)

第五部分外国档案管理 (27)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27)

文件管理含义与文件管理职能 (29)

文件中心 (30)

德国迈斯奈尔的鉴定理论与标准 (31)

美国鉴定理论与标准 (32)

前苏联的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 (33)

国外对档案鉴定标准的制订 (34)

来源原则 (35)

事由原则 (37)

外国档案编目与检索 (37)

外国档案利用和开放 (38)

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39)

外国档案馆 (39)

第一部分档案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的形式,档案的种类,档案的作用

熟悉:档案定义的表述与含义

掌握:档案的形成条件,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价一、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定义的表述

(二)档案的形成条件

(三)档案的形式

(四)档案的本质属性

二、档案的种类

(一)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二)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与旧政权档案

三、档案的价值

(一)凭证价值

(二)参考价值(情报价值)

(三)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

(四)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1、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2、档案价值的时效律

3、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四、档案的作用

档案的定义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进一步表述为,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供保存备查的,且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四个方面:

第一,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

第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文件;

第三,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第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形成条件

一是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办理完毕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完成了文术处理程序;

二是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三是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总之,档案是处理完毕的具有查考价值的、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

档案的形式

档案的形式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档案信息的载体材料、信息的记录方式。

一、载体材料

1、甲骨档案

主要集中于商代,现保存的甲骨,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273年间的遗迹;其文字是用铜刀或石刀刻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到周代甲骨逐渐成为残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金石档案

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一般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铜为金,因又称钟鼎文为金文;并非一切带有文字的铭器都是档案,以记事为主要目的的或主要起记事作用的钟鼎文,保存下来,才具有档案性质;钟鼎文的鼎盛时期在西周;

石刻档案殷很少,西周尚未发现,东周以后逐渐增多,“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石刻文字记录;

金石档案,现在还包括铁券、金册等一些金属载体形式的档案,多是王朝对有功臣官和有关首

领人物的册封;

3、简牍档案

商周直至东晋,多用竹片和木板撰写文书与保存档案,通常称作“简册”、“简牍”、“简书”等;这种形式取材和书写比较容易,编写篇幅比较灵活,也较便于保存和传递,但对普通的竹木材料,也需要一番制作的功夫;

4、缣帛档案

与简牍几乎同时产生的还有缣书帛书,兼指文书、档案和书籍,用来书写一些较为重要的文书,其材料轻便柔韧、剪裁灵活,传递和保管都比较方便;

5、纸质档案

东晋太尉恒玄曾下令改用“黄纸”;

6、音像档案

也称为声像或视听档案,是指机构和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声音或影像的档案,可分为视觉、听觉、视听综合等不同形式,包括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7、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文件,通过数字计算机进行操作、传递和处理的文件,特征有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系统依赖性、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信息的可变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以及信息的可操作性等。

档案的本质属性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所以“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它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但是这一本质并不表现的很固化,而具有相对性、动态性特点;

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遗物,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机关或人物特定活动的历史记录物,具有很强的纪录性,所以档案具有很强的记录性;

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档案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区别于其他资料。

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从根本上决定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即对档案的管理方法不论怎样简便、有效,均不能伤害档案的本质特性,只能充分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

第一,档案是历史的真迹,必须保持它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效用。

第二,档案与图书资料、文物,既有性质上的区别,也有某些联系。档案部门着力管好档案同时也要收藏与档案有关的资料,辅助档案馆藏提高利用。

综上所述,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主要特点和本质属性,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档案的性质,根据档案的不同来源、内容和形式的特点,进性科学管理。

档案的一般属性: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

档案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回溯性。

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概念,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所有权问题;

公务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它社会组织;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公务文书,如法律、法规、行政公文等;主要被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收藏;“公有档案”的概念大于公务档案;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私人个人;具体实存形态主

要是日记、文稿、账单、票据、笔记、信函等私人文书,散存于个人手中;“私有档案”的概念大于私人档案;

“中间地带”即私有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究竟应算是公务档案还是私人档案;

公务档案不能仅仅理解为国家公务机关的档案,将其界定为社会组织即法人形成的档案更准确,而国家公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的档案为“公共档案”更恰当些;

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的实质可进一步明确为组织(法人)在其活动中和个人在其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这是从档案形成时间的早晚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对档案进行种类划分形成的两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二者之间没有清晰严格的界限,但其理论认识意义比较深刻,使人们认识到档案不仅有现实作用,而且具有精神文化作用等;

历史档案: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较近且主要起现实性查考作用,即对人们的现实工作、生活依然具有实际作用的档案;

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由各种行政性或曰政治性公文(如请示、批复、决定、决议、法规、法律等等)转化成的档案,其实质是突出强调了行政性或曰政治性档案在档案大家族中的主导地位;

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单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成的档案,如图纸、设计任务书、科研报告等等;它不时人类自我管理活动的记录,而是人类面对自然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记录;

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它具有极强的自我独立性和规律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我国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从行政管理角度,将归国有的全部档案划分为三种档案类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又称革命政权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政权、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旧政权档案: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革命历史档案之外的所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档案的凭证价值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的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它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是由档案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决定的;

首先,从档案的内容看,它是从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来的,并非事后为使用另行编写的,因此它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

其次,从档案的形式特征来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是档案原始性、真实性的印记;

档案的情报价值

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档案的又一基本价值-情报价值

档案记录了历史活动的事实和经过,也记录了人们在各种活动中的思维过程,所以能给人以互有联系的系统的广泛的情报信息;其情报价值体现在不同层次的档案集合体中:首先,体现在一个档案馆(室)以致国家档案馆网的档案材料中,

其次,体现在一定数量文件的单元组合中;

再次,体现在同一文件的不同稿本或同一稿本的修改墨迹中;

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

至少有两层面的含义:

一是,档案的内容若没有失实、歪曲、作伪之处,那么在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因其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但不能将其与其所记录的历史事实本身混为一谈;

二是,档案有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之处,那么其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这一客观事实也恰恰是有档案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它依然有其另一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它还是反映了档案形成者的认识水平、本来意图或欺骗活动,从这一意义上看,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

总之,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在提供利用方面必须审慎从事,予以控制,加强咨询,以便合理的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一)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由于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内容与版本的唯一性等特点,档案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它的扩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称为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1、由于价值主体扩展而导致的价值规律扩展

这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与档案发生关系的人群逐渐扩大,档案利用者契机需求的范围成拓宽趋势,导致档案价值的扩展;原因:档案作用从形成机关扩展到全社会及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

2、由于档案作用性质的变化而导致价值扩展

呈现出档案价值的多元性特征;不仅用于与其相应的活动,而且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有些甚至超出档案形成者的预想;

了解档案的价值扩展律,对于处理好档案管理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保密与开放的关系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是,正确认识单位内部档案机构和公共档案馆的服务方向和职能定位;内部档案机构一方面要服务本单位,促进档案第一价值的实现,同时要积极积累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为档案的第二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公共档案馆要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服务范围,促进档案价值的扩展;

二是,确定合理的归档、移交时间,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以适用不同时期档案价值实现的特点和要求;

三是,在档案鉴定工作中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档案的价值,避免片面性;

四是,坚持正确的保密观念,对具有保密要求的档案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同时制订和实施降

密、解密制度,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档案密级,降密解密扩大利用范围;

五是,树立服务观念,依法积极开放档案资,促进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更合理地更广泛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研究不同时期档案的利用领域,适时推进档案价值的合理扩展;

(二)档案价值的时效性

是指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是有时限的,某些档案在一定时期内对利用者是有价值的,超过这个时间限制后降低或丧失了价值;这一规律可称为档案价值的时效律。

一是,档案与利用者需求之间关系的时效性;

二是,档案价值形态的时效性;

了解档案价值的时效律,有利于档案工作者以辩证的思维认识时间对于档案价值的影响,正确判断不同档案的时效性,不失时机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提供利用,防止本应被适时利用的档案因提供过晚丧失部分或全部价值。

(三)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档案的利用是档案价值产生和实现的中介和必要条件。

档案利用活动的可能性、广泛性及其效果取决于一定的条件;当档案没有为利用者提供有用性时,它的价值是潜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档案被利用者有效利用,产生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它的潜在价值才能转化为现实价值,各种条件对于价值实现的影响被称为档案价值实现的条件律;

一是,社会环境

社会制度、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政治经济形势等对于档案利用需求,档案机构可能提供档案的程度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从而对档案价值关系的形成和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是,社会档案意识

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水平以及社会上对档案的普遍认识程度可称为“社会档案意识”;

社会对档案的需求程度以及档案工作者能够满足需求的程度与社会档案意识密切相关,社会档案意识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档案利用需求第二,档案利用政策第三,档案服务观念

三是,档案管理水平

其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以及利用者获取所需档案信息的可能性;如作好利用者可以方便、顺利地获取档案信息,满足已有的需求,还可能诱发新的利用动机,扩大社会档案需求,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档案的作用

行政管理的查考凭证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宣传教育的是动素材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法律保证

(一)行政作用

档案是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行使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于该机构、地区乃至国家工作人员察往知来,保持政策、体制、秩序、工作方法等的连续性、有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凭证和参考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称作资质作用或行政作用;

档案是一个政府借以完成其工作的基本行政工具,是政府机关赖以建立的基础;可以保证机关的决策、管理上的连续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档案的利用和分析,有助于对现实工作和未来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实现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管理,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有助于计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业务作用

档案在每一个业务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档案记载了各行各业运营、发展的有关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是以往业务活动的记录和继续开展业务活动的条件;

在各行各业形成的档案不仅可以维持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时还可以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文化作用

主要是指档案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以及对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各种功能;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传承的手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四)法律作用

是指档案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等活动中所发挥的证据作用;它是档案凭证价值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解决领土争端等方面,档案的法律作用表现的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档案在维护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作用也十分突出;

(五)教育作用

古人立档有直接或间接的目的,一方面反映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权在政治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所谓文化-文治教化的需要;

在社会教育的素材中,档案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

利用档案举办展览、开展演讲报告等多项宣传教育活动,可以突破各种限制,尽可能地扩大受众面,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接受历史教育;

第二部分档案工作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熟悉:档案馆(室)的性质与任务,档案工作的性质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

三、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四、档案馆(室)的性质与任务

(一)档案馆

1、档案馆的定义、性质、基本职能和具体任务(二)档案室

1、档案室的定义与性质

2、档案室的作用与任务

(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1、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职责

2、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具体任务

(四)新型档案机构

1、文件中心的含义与类型

2、档案寄存中心的含义与性质

3、档案事务所的含义与性质

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档案工作概念:是指档案室和档案馆所从事的档案业务工作,即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

档案工作:广义上应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一)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统计和利用服务。我国长期以来将档

案管理业务分为“六个环节”或“八个环节”。

1、档案收集工作

为解决档案的分散形成与集中利用之间的矛盾;

2、档案的整理工作

为解决档案的零乱与管理和利用的系统化之间的矛盾;

3、档案的鉴定工作

为使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能够得到有效保管,并发挥最大作用,以满足社会利用需要;

4、档案的保管工作

为解决档案自然寿命的有限性与社会长远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

5、档案的编目与检索工作

为解决档案馆藏体系的单项线性排列与社会多样的和变化的利用需要之间的矛盾;

6、档案的编辑与研究工作

为满足社会多样的和广泛利用档案的需要,需要对档案进行研究,汇编出版各种档案参考资料;

7、档案的统计工作

为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档案工作的规律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需要对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状态进行数量观察和分析研究;

8、档案的利用工作

为满足社会实际利用档案的需要,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向用户提供档案材料;

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档案基础工作和档案提供利用工作;前者为后者创造条件,后者则反应前者的成果,同时也向前者提出新的要求。

(二)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是以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目的是不断调节档案事业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关系,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档案教育工作

1、我国档案教育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有了一定的发展。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修班的成立标志新中国档案教育事业的正式创立。

2、档案教育结构

宏观上看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部分。

(四)档案宣传工作

含义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目的是通过宣传动员、教育和激励档案工作,使者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档案宣传工作的内容包括: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宣传档案人员

档案宣传的形式:口头宣传、运用大众传播媒体、档案陈列与展览、档案专业报刊、档案网站。

(五)档案科学研究工作

包括档案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研究。

(六)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

主要是通过参加国家档案组织的活动、国家间双边档案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和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形式展开的。

档案工作的性质

是指档案工作区别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档案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管理档案和开放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项社会活动服务的工作,是一项管理性、服务性、科学性文化性与政治性的工作。

1、档案工作的管理性

因档案工作的具体对象-档案本身具有的原始记录性,这决定档案工作始终应以维护和确认档案的原始性作为基本任务,使其有别于其它的各类管理工作;

具体而言档案工作的管理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

第一,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

一定意义上档案工作实质上就是档案管理工作,管理的目的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第二,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员,而且因其管理对象的独特个性、基本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上的自成体系,决定档案工作在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其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档案工作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机关档案工作和国家档案工作分别是机关管理工作和国家事务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档案工作这一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是处于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更大管理系统之中;

2、档案工作的服务性

档案工作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不直接从事国家管理、科技研究文艺创作等活动;而是通过提供档案为社会实践服务来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档案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这种特殊途径,决定了它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因,不同层次类型的档案工作如果不能实现服务目标,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发展的基础;

档案工作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特殊性服务工作,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客观属性之一,档案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档案工作这一属性,努力创造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形式,实现档案管理的知识服务,从为而加快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做出贡献;

3、档案工作的政治性

档案工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体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

服务方向是其政治性的集中表现、机要性是其表现之一;当然在强调机要性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档案的保密和利用者之间的关系;

4、档案工作的科学性

是一项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工作;

档案工作实践中包含着特殊的规律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档案工作要运用大量现代化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一是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的新变化可能引发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新发展,二是,对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也要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5、档案工作的文化性

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馆工作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性,《档案馆通则》中明确规定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其文化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档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档案馆积累和保存档案就是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明的肯定;档案馆在坚持和保持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

第三,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

第四,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有必要对档案所记载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研究和开发,这是档案馆积累、传播文化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五条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1、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又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是我国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三种档案所有权即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国有的要移交进行统一管理;至于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档案管理问题,《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存”。

第二,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

统一管理: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主管全国档案工作,对全国档案工作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制定统一的档案法规和业务标准,提出统一的方针政策,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分级管理: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可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订本地区的档案工作规划、制度和方法,并对本地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分专业管理:指中央各级专业主管机关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下,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制定本专业系统档案工作的规划、制度和办法,对本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在本专业系统的贯彻执行。

第三,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才能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第一,维护档案的完整

包括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和整理系统两个方面。

收集齐全:指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都应尽量收集齐全,实现一个单位直到一个国家真正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完整;

整理系统:指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必须按照它的形成规律,组成有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二,维护档案的安全

包括档案的实体安全和内容的安全两方面。

实体安全:指在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相关的措施,使档案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

内容安全:指对机密档案和需要控制利用范围的档案实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机密档案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

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要,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它是检验档案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档案工作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对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发展,它体现了我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的精神。

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三个组成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核心,没有其组织保证就不可能会有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的目的也很难实现;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手段,如无则不可能有档案的方便利用;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是目的,离开了这个根本目的,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方向。所以,应全面了解和贯彻实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综合档案馆的定义

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它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的机构。

综合档案馆的性质

综合档案馆的科学文化事业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管理对象上看,它管理的是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活动的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财富;

第二,从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看,档案馆的工作是一项研究型的工作。不仅仅是收藏历史档案的“库房”,而且还进行编史修志、汇编各种研究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利用,外国不少国家将档案馆列为科学研究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四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从职能上看,不仅肩负科学管理档案的重任,而且致力于社会化的服务工作,在繁荣国家文化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档案馆的基本职责与具体任务

基本职责: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管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

基本任务:一是,接收和征集本级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科学地管理;

二是,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的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

三是,参与编史修志;

档案室定义

是各机关(包括团体、学校、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统一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机关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又是机关的机要部门之一;从全国档案工作来说,档案室是国家档案工资组织体系中最普遍、最大量、最基层的业务机构。

档案室的性质

档案室作为全国档案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档案业务机构,主要表现出三方面的性质:

第一,档案室是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是机关为适应档案管理的自身需要建立的一种专业组织,从事本单位内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档案的保管与提供利用工作,它具有对本机关的依附性;

第二,档案室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不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有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义务;

第三,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本机关,实现档案对机关日常管理工作的现实作用;

档案室的作用

一方面,档案室是机关内具有参谋和咨询作用的部门,它是机关工作的助手,为机关管理和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档案室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国家档案不断补充的源泉,为档案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档案室的任务

基本任务:集中统一地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具体任务: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有一些档案室还具有一定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和检查的职能;据此可将档案室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纯的档案保管机构,二是具有双重职能的档案室,负责对本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定义、性质

如各级档案局、处等,是党和国家指导和管理档案工作的部门,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的机构;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基本职责:

在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指导下,分层负责地掌管全国档案事务,对全国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具体任务:

第一,拟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办法,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制定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

第二,指导和监督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规划和筹建档案馆,在业务上指导档案馆工作;

第三,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和标准,监督和审议有关档案的销毁问题;

第四,组织和指导档案工作业务经验的交流、档案干部的专业教育和档案科学研究工作;

第五,组织和参与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

文件中心含义,

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它的设置一般不象档案室那样隶属于一个文件形成单位,而是按地区按系统建立的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

背景,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由于文件激增,美国军事部门创建了新型的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把使用次数不多,但又必须保管一段时期的文件集中放在造价较低的专门库房,1950年的《联邦文件法》以法令的形式肯定了文件中心这种新型管理机构。

效仿美国的文件中心建立的有,文件中心、中间档案馆(德国)、过渡性档案馆(英国)等;

文件中心的类型:

政府性文件中心,由政府拨款建立的,为政府机关服务的非营利性文件管理机构,

商业性文件中心,由有关机关或个人创办的一种营利性档案管理机关,为工商企业或个人提供现代化的文件存储设施、科学地文件管理和高效的文件服务,不属于国家档案管理系统之列,但它执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标准。

档案寄存中心含义,

是指国家综合性档案馆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主要接收不具有充分保管条件以及配备档案保管条件成本过高的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及破产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工作、生产、经营、生活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寄存;在机构设置上一般隶属于某一档案局(馆)领导,并设于档案馆内。

创办背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国企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对各行各业逐步发生作用的新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如下新问题:

第一,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企业档案存在管理不善乃至无处可归的情况;

第二,非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大多比较混乱;

第三,一些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具备档案保管的充分条件;

性质:是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的需要建立的一种新型档案管理模式。

档案事务所含义,

是指提供档案事务服务的一种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

背景,档案业务量的增加特别是监督指导工作量的增加,使得档案行政部门不堪重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编制又极少;档案事务所的建立,可以承担大量的档案劳务性工作,减轻档案部门的指导监督工作量过大的压力,使得档案部门集中力量抓好档案馆局的本职工作。

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该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及公民个人等;

业务范围:开展档案业务的指导咨询,以及各种档案的劳务性服务工作,均为有偿服务;

性质: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型单位。

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

各级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档案馆、文件中心、档案室等档案业务机构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档案室和档案馆之间具有档案交接关系,文件中心和档案馆之间具有档案交接关系,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文件中心)之间,均无隶属关系,但有一定的协作关系。

第三部分档案法治与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法律的特点及其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档案职业道德修养,《档案法》的作用

熟悉: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含义

和内容

掌握:《档案法》的主要内容,《档案法》的属性特征、施行原则和施行方式

档案法律:

档案工作法律,简称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度的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法律行为规范。

特点

直接性,在调整和规范人们的档案管理与信息开发利用等行为方面,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具体性,主要是指档案法律内容方面;

综合性,是指档案法律所提供的调整与档案和档案工作相关的行为的手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有行政手段、教育手段、刑事惩罚手段等多种手段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行为规范文件的总称;

二者区别主要有:

一是,制定主体不同;

二是,档案法律具有广泛的行为约束力,它是国务院制定档案行政法规的重要依据,也是目前常见的档案行政法规的渊源;

三是,档案法律所调节的对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档案行政法规所调节的对象则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和专指性特征;

二者的联系主要有:

一是,两者的制定与实施的根本性目的是一致的,均是为了有效规范和调整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以有利于档案事业的正常工作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二是,从二者的发展历史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是,二者均应在宪法规定的框架范围内制定和实施,不能违背宪法规定的基本准则;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规章的关系:

也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从属于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或者说是两者具体化的产物,更具特定性和操作性;目前其数量较大、调整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档案法》的主要内容

共分六章三十一条,包括总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管理、档案的利用和公布、法律责任和附则等;

第一章“总则”共五条,包括的内容有:

制定的宗旨;

国家管理档案财富的范围;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团、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应承担“保护档案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对建设和发展国家档案事业应担负的职责,为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人财物方面的保障;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使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基本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有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共四条

分别规定了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单位的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国家档案馆的基本职责;规定了档案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及对档案工作成绩显著者的奖励等;

第三章“档案的管理”,共九条

基本内容涉及档案立卷归档、移交、利用、鉴定、保管、交换、转让、出卖等方面;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共五条

规定国有档案的开放期和档案馆所应创造的开放条件,明确公民和组织利用开放档案的权利;

规定档案馆未开放档案的利用办法;

单位和个人有权优先利用其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的档案,有权对不宜向社会开放的档案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必须维护这些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规定国有档案、集体和个人所有档案的公布权限;

规定国家档案馆对档案史料的编研整理职责;

第五章“法律责任”,共两条

规定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事项,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

第六章“附则”,共两条

规定该实施办法的制定权和批准实行权以及法律的实施具体日期;

《档案法》的基本内容可以据其内容性质划分为:

义务性规范:主要用于规定有关行为主体在处理档案事务方面依法应当承担的相关法律义务;

授权性规范: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法规定的有关机关、组织或个人在处理档案事务方面应当享受的权利;

禁止性规范:其所规定的行为和有关事项是完全禁止的;

《档案法》的属性特征

1、《档案法》具有所有国家立法的共性特征-社会性

是针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内容和实施方面也具有社会性;

2、《档案法》具有一定的纲领性和创建性

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所做出的有关规定简明扼要、内容翔实,且富有创建性;

3、《档案法》的民主特性

是在科学地总结了档案工作历史经验和理论成功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也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创制出来的;

4、《档案法》的强制性

主要是在保护国家档案方面,国家对属于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具有国家和社会价值档案有优先购买权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强制收购权、征购权,对违反强制性规范的行为人的处理与制裁方面;

《档案法》的作用

1、《档案法》是建设和发展档案事业的法律保障

为有效地调整和处理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基本矛盾和关系,提供利原则性的依据,为保证我国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调整国家机构集体个人之间在档案事务方面的关

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手段。

2、《档案法》是进行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其制订吸收了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精华,但《档案法》制定完成且生效后又成为制定新的档案法规规章的法律依据;

3、《档案法》是促进我国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和利用的有效工具

其在开放和利用方面的原则性规定,为我国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利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4、《档案法》是加强我国档案行政工作的法律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应严格遵守《档案法》,强化档案行政机构的职能,以便保证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档案法》的施行

1、《档案法》施行原则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2、《档案法》施行方式

基本方式:档案法律的遵守、档案法律的适用;

具体方法:

依法制定旨在强化执法力度的档案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法规性文件;

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档案行政法规

档案行政法规,严格的讲是指由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档案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含义主要有:

第一,必须由国务院制定或由其批准与公布的;

第二,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针对档案事业中的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定的,不是针对档案工作中某一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第三,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的,不得与其相抵触;

种类:全面系统性的、某一方面部分规定性的、某一项工作比较具体规定性的;

属性:权威性和命令性、直接性和现实性、稳定性和动态性;

其制定必须符合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特殊发展规律与特点;

其制定必须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特点;

修改:必须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不能与之相抵触;

档案行政规章

档案行政规章,是指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与档案事务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性质:其从属于国家的档案法律和行政法规、具有普遍或特定的适用性、内部之间协调一致性;

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工作法律来说其优势:

第一,其制定程序简便,只要不违背相关法律精神就较易通过,使之能较快地适应调整新的社会关系的需要;

第二,内容具有专业性,对专业性问题的解释明显优于档案工作法律,更能反映档案工作的客观实践需要,更为符合档案工作的专业特点和规律;

第三,内容更加明确具体;

档案行政规章与档案行政部门和其它政府行政部门所作的行政决定也有明显不同的特点:首先,适用范围比具体的行政决定广泛,行政决定是一种具体的行政管理办法,通常仅对特定的当事人或者特定的事务、问题做出决定;

其次,行政效力的时空范围优于具体的档案行政决定,行政决定通常只是一次性适用,既是是同类问题或事情也不能重复使用;

再次,制定程序较之具体的行政决定正式、严格,可有效防止主观随意性,增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种类:按其制定主体划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按其内容划分为立法性的和解释性的档案行政规章;

按其实际效力和实施性质划分为必须遵照执行的和参照执行的规章;

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

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存在方式的具体性特征,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条件下,不同国度甚至不同行业的档案职业道德均具有特定的规定性;

形成过程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特征;

档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历史性、职业性与具体性、社会性与阶级性等特征,对于进行档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有利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道德习惯,形成优良的社会风尚、道德准则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内容:

第一,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即档案工作者应尽到保护、管理档案的义务,尽到为档案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职责;档案专业人员应当对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注较之普通公众更多的爱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首先,保护档案及其相关资料的完整与安全,以确保其作为历史证据的可靠性;

其次,从历史、法律、职能、行政管理等角度,对档案、文件资料进行筛选、鉴定和保管,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或原有联系);

再次,档案工作者在进行文件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应当保护档案的证据作用;

然后,档案工作者应确保档案所含信息的连续性;

最后,档案工作者应当对他们从事的工作活动进行记录,并能对其工作进行辩护;

第二,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即应当保守所管理的档案信息内容的机密,增强保密观念,培养良好的保密习惯,并且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同各种失密、泄密、窃密行为人作斗争;

首先,档案工作者应当注意保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及集体和公民个人的隐私,不得销毁相关的档案文件信息,尤其是易于更新和消除的电子文件信息;

其次,档案工作者应当珍视国家和社会给予的特殊信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利用其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求私利;

再次,档案工作者应当自觉的养成良好的职业保密习惯;

第三,博学求进,公正服务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质及

法律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哲学理论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等,为合法的利用者提供公正的服务,通过档案专业和其它专业工作人员的合作,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提供利用;

档案职业道德修养

档案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义务;档案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

档案职业态度与职业良心;档案工作的职业荣誉和职业尊严;

第四部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含义,档案网站的含义与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含义,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种类

熟悉: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主要困难,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电子文件的特点,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

掌握: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与原则,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含义: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原则:

一是,规范性原则

即所有档案信息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数字化,并尽可能采取通用标准;

二是,安全性原则

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要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确保档案信息内容不泄密;

三是,效益性原则

因其工作面大、耗时耗财,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方案,包括选择最优的工作流程、最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最适宜的数字化加工设施等;

中心任务:对纸质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这是进一步改变其馆藏档案结构的需要,更有利于用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性环节。

内容: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其目标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

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可采用扫描或OCR(光学字符技术)识别等技术手段;

主要困难:数字化的技术还不成熟且不经济、数字化的对象问题、合作问题等;

档案网站建设

含义: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上建立的站点,一般以主页的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

主要功能:

一是,服务功能,即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的查询服务和传输服务;

二是,宣传功能,可称为档案工作、档案机构和档案职业形象宣传的有效工具;

三是,交流功能,可开辟用户专栏密切档案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主要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和档案利用服务信息等;

问题:目标不明确、信息内容不够丰富、访问率低等问题;

对策: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下,设立龙头网站、门户网站和样板网站;逐步丰富网站上档案信息;注重档案网站建设的策划设计,配备专门人才等;

数字档案馆建设

含义: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重点突出了数字档案馆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动态搜寻的实质,强调的是在数字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实体,而只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从这一意义上看,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具体的档案馆形态,而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

主要特点

一是,存在方式上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实体,而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

二是,运行方式上是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各类档案机构是数字档案馆环境得以生存的基础,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的标准、实现实体档案馆网络化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相关协议上可能会面临困难;

三是,功能定位上主要是对分布于各地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来满足档案用户信息需求,其定位是一种基于“存取”为中心;

而实体档案馆是“拥有”即通过收藏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本馆用户乃至网络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的行为,其积极作用如保证电子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数字档案馆环境中的档案信息“存取”服务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保证、可以明确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布权、处分权、获益权等基本权利归属,维护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秩序。

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的关系:

一是,现行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数字档案馆建成后,各级各类档案馆仍应努力加强馆藏建设,以便为数字档案馆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保证,同时数字档案馆所提供的档案信息的原生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必须以现行实体档案馆馆藏的相关档案作为保证;

二是,数字档案馆的出现为现行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数字档案馆可实现快速远程查询,要求实体档案馆在开展馆藏建设时必须自觉将自己纳入到地区、专业、全国甚至全球的档案信息网络中,使档案馆上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重复;

三是,数字档案馆为现行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数字档案馆把逻辑的、动态的档案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系统引进了实体档案馆,在其中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档案信息环境,打破了实体档案馆及其馆藏的物理界限,使档案馆成为在网络上能够灵活、方便地搜寻、选择、连接档案信息资源的动态信息系统,极大地延伸了实体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服务能力,能更有效地开展社会化服务。

所以,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无实体档案馆则数字档案馆就失去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泉,没有数字档案馆实体档案馆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限,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档案信息服务。可见,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实体档案馆作为基础,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也可为实体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电子文件的概念

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的,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路上传送的文件。

电子文件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电子文件由电子计算机等数字设备生成和处理,其信息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