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文化元素视阈下的《山楂树之恋》

多元文化元素视阈下的《山楂树之恋》

多元文化元素视阈下的《山楂树之恋》

○ 李宗刚 李 宁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6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山楂树之恋》,在清逸恬淡的爱情影像中,彰显了纯真爱情的美好,实现了较为成功的市场价值,这部淡雅质朴、散发着浓郁怀旧气息的文艺爱情影片,上映一个月票房即达1.6亿元,创造了国产文艺影片的票房纪录。这部电影的成功标志着张艺谋开始了由个性解放向本真情感的回归,契合了当下寻求情感慰藉的社会文化心理,并进而获得了影片的市场接纳;而影片娓娓叙来的唯美爱情故事,则借鉴了像《八月照相馆》等异域电影的精华,并成功地转化为具有地道本土历史特色的影像,实现了二者的成功融汇,书写出了人类对于残缺的、悲剧的爱情所具有的普遍性的审美感受。然而,由于缺乏深厚的现实根基以及叙事的断裂等原因,这部电影遗憾地成为背离普遍常态的浮泛个案,从而未能对普遍常态下的爱情真谛予以深度抉发。

一、情感回归与消费市场的合谋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执牛耳者,自1987年以一部狂放恣意的《红高粱》声名鹊起、蜚声影坛以来,张艺谋其后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因沉痛忧郁的人文精神抑或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而广受世人瞩目,并屡屡在众声喧哗中成为炙热一时的文化现象。如将张艺谋的早期创作与《山楂树之恋》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早期的张艺谋多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出场,其《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鞭挞压抑人性的旧时代,赞美挣脱道德窠臼的自由爱情,对生命意识进行了强有力的书写与张扬;而在《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则从既有的高扬纯洁、执着的爱情转向了对当下性爱的泛滥和情感危机的批判。从《红高粱》到《山楂树之恋》,张艺谋藉由影像文本,鲜明地呈现出一条由外露张扬到内敛含蓄的情感嬗变轨迹,标志着其情感的回归。

作为张艺谋的初试啼声之作,影片《红高粱》在粗疏简练又充满浪漫激情的故事中散发出一股充满感染力的野性,野合、狂放不羁的颠轿、壮士断扼般悲壮的血战,一个个影像片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性的肆意释放与生命意志的自由扩张,标志着张艺谋的主体情感在冲破了历史羁绊后达到了自由放纵的状态。《红高粱》中所蕴含的情感指向,无疑是热血沸腾的,是生命冲动与自由意志得到解放后的一种昂扬。尽管随后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影片没有了《红高粱》狂放不羁的气质,而代之以沉郁冷峻的影像风格,然而这些影片仍立足于批判压抑人性的封建壁垒,来表达对人性解放的渴望。即便是在1999年拍摄的《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充盈着纯情与诗意的影片中,张艺谋仍是藉由女主角招娣对爱情的执着追寻,讴歌了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也颂扬了自由形式的生命。可以说,在张艺谋的早期作品中,张扬生命意识、追求个性解放是其一以贯之的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