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

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

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
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

第2I卷第l期2m1年1月经济地理

ECON0mCCtlOCRAIHY

Vd21

Jan

№l

、200l

文章编号:J000—8462f200J)0】一OI】0一04

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

程占红,张金屯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巾国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态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起源和发展.并解释了其涵义,提出了完整的定义,最后论述了生态旅蝣的五大特点:生态性、高品味性、二重性、可持续性和自然趣味性,最后分析了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历史背景;涵义;特点;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巧91.99文献标识码:A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形式,其产生不仅在于适应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更在于迫切需要改变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无疑,它的实施对于旅游医的保护和持续发展将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我国拥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倡导和促进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既符合国际旅游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生态旅游这处在~个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旨在对开发建设旅游以一个新的启刀i。

1生态旅游的兴起

1.1生态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

人和自然的和谐,是旅游的美学本质之一。人类是自然家庭的一员,与大自然作情感交流,探索其中的奥秘,是人的天性。领略大自然舶野趣,陶冶情操,接纳大自然的阳光、波浪、风光的沐浴.已成为世人的时尚。。尤其是充满好奇心的青年一代,更喜欢到纯粹的自然界中进行探险旅游。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必起,促进城市体系的庞大和复杂化,人口剧增,聚落稠密,立体交通,居住拥挤的状况,更激发了人们的疏散欲、回归欲和静寂欲”J。回归大自然成为时代的心声。绿色是旅游业的生命之线。都市人开始向往那种握锄耕耘、返朴归真的田园式生活,开始“做一次茶农”、“当一天牧民”。乡村旅游已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

伴随着旅游业的失控发展——数量型增加和外延型扩大,带来旅游区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已向鄢种盲目乐观的“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旅游

收稿日期:】99。一!二一20;修回日期:200。一05一17

基金项目:…西卉l’i然科学毖盘琐U(991100)资lI灯废物的处理并不亚于对传统工业废物的处理,旅游环境承载力加重的事实,必将导致景观的消亡和旅游区的毁灭”J。为协调旅游开发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环境的矛盾,生态旅游便应运而生。同时.旅游环境恶化的事实也告诉人们,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任何人都喧当自觉地有意识地保护旅游环境,环保意识的增强,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更加速丁其发展的步伐。

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生态学已经超越了传统生物生态学的范畴,成为一种普遍的科学思想和准则。再加r在生态利益优先的态势下,生态工程发展迅速。正如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所说:“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巾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坍调的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它可以是纵向层次结构,也可以发展为几个纵向工艺链索横向联系而成的网状工程系统。”【40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系统的良性运转。同时,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八贯彻,在传统旅辩业的基础卜,人们开始注意利用生态原理.设汁良性运转的旅游系统,利用生态工程,设计资源的配套利用,以此米实现旅游活动的和谐美。这些无疑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1.2生态旅游的起源

生态旅游(ecotounsm)一诃出现的时问4i长,它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LucH)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H.c洲10s1ascu商n于1983年首先在文献中使用的5,在Melelka编的《旅游词典》(第三版,1990)上也找不到

期程占红,张金屯:生态旅游的必起和研究进展

这个词o“.可见它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的思想早就有了。首先出现在世界旅游发达的欧美国家,如美国在1916年颁布了关于资源保护和公共利用的法律,许多学者也早就提出在旅游规划中要用到生态学原则i’”J。】990年美国尤斯梅蒂国家公园建立】00周年之际,发表了《爱,勿置于死地》的宣言,被台湾《远见》杂志称为“揭开了生态旅游取代大众游乐园式旅游的新纪元【15J1’。在我国,生态旅游的术语和概念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慨要”,在我国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

1.3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从开始出台就以不同寻常的速度在世界某些国家和地区传播着。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法国、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据世界旅游组织(Ⅵ1D)估计,1992一1995年之间,以大自然为取向的生态旅游增加20%一25%,仅1992年生态旅游营业额已超过20亿美元-12’”J。澳大利亚估计,生态旅游已形成年产值l亿澳元的规模产业,旅游与其他门类相比,增长迅速超过3倍以上。日本在I,240万出国旅游者中,约有20%一40%的游客在从事探险和生态旅游。西班牙近年也有50%的人从海滩旅游转向生态旅游”“。

在我国生态旅游大潮中,森林旅游形成一种热潮和新的趋势。据统计,我国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量已由鲫年代初期的100多万人次、80年代末期的l,000多万人次,上升到目前的3,000多万人次,以此推测,到2∞0年将达到1亿人次以上。可见,生态旅游在我国也已蓬勃兴起【l“。

2生态旅游的涵义

生态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于对其认识尚处于意识起步阶段,因而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①“生态旅游是同归大自然之旅”u“。这一观点单纯指出了生态旅游的和谐美,却忽视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旅游中的诸方面矛盾。②“生态旅游足按生态学要求实现环境美化,使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优良高效、和谐地发展,并有丰富的值得观赏的生态项目,以不破坏环境为特征的风景旅游活动“-“j。这一观点强调利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但并没有强调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地和谐美。@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生态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J。”这一观点没有用系统学的理论把生态学和旅游学结合起来。④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将其定义为:“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l“”。这一观点忽略了生态旅游的二重性,把其范围仅限于大自然,而忽视了人文生态旅游。

日前,生态旅游的定义还未得到一个统一的认可。但基于以上认识,可以认为,生态旅游是介于生态学和旅游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由生态——旅游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因而其涵义具有两个基本内容:其一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在旅游地建立相应的生态治理工程,协调和平衡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及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其二是创造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氛围,实现人地合一的旅游美。1j_J者足手段,后者是其最终目的,二者的统一,便形成这一系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因而笔者认为,生态旅游的定义应为:利用生态学原则,西调和平衡生态——旅游这一系统的良性运转,实现人地和谐美的一种旅游活动。

在理解生态旅游涵义的同时,我们应分清唯生态论和唯旅游沦的认识误区。唯生态沦过分强凋生态治理工程,置资源保护于首位,推行各种限制性的保护政策,其实质是排斥旅游开发,其后果必将导致旅游业萎缩甚至消失。唯旅游论过分强调旅游开发,而忽视资源与环境保护,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无暇生态治理工程与之协润,势必造成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恶化。

3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无疑,它具有自己的特点,显示了强大而又潜在的生命力。

31生态性

生态旅游自产生以来就带着“生态”二字的烙印。生态旅游即生态环境游,其本质就是创造回归犬自然的氛围,追求人和地的和谐。本质决定了其功能必然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协调和平衡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及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了其规划原则、开发方式、活动内容、产品没计等生态旅游的一系列环节.无不与生态学原理息息相关。其中的每项活动都作为一个生态环节,发挥自己应川的功能,保证这一系列的良性运转。

3.2高品味r|生

旅游本身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牛态旅游则更具有高品味的特性。日归大自然,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情溷和文化享受,人类感情最终升华而与其共鸣,乃是它的目的:更是它最人的特点。只有旅游者置于生态旅游中,才能真正体味到另一种境界——人地合一、忘我所以的旅蝣美。其次,它的高品味还体现于旅

112经济地理2l卷

游从业者和旅游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尤其是生态意识水平,能自觉地维护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通过生态旅游活动,旅游者可以获取各种科学知识,认识大自然的奥秘和历史文化内涵。

33二重性

我们知道,根据资源特性分类,旅游资源有自然旅游资潦和人文旅游资源之分。同样,生态旅游也包括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不仅自然保护区或较少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可以开展生态旅游,而且历史文化浓厚的旅游地同样可开展生态旅游。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能够使人类感悟大自然魅力所在,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则能够实现人类灵魂的升华。其实,人文生态旅游同样也具有原汁原昧的特色,同样可以实现旅蝣的和谐美。其次,不仅自然生态旅游地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任何一个文化旅游地也都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构成一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也同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呼声有增无减。其实,对于生态旅游的二重性,我们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较完整的地方(如中国西部地区),也是民族文化原生状态较完整的区域…J。这些区域无疑显示了生态旅游的文化意义。

3.4可持续性

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不破坏生态环境,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与文化保护-I…。就生态旅游的功能而言,它就是要实现旅游地的持续协调发展。这样既不破坏旅游资源,也不降低旅游资源的价值。其实,生态旅游就是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最佳方式,生态旅游走的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s自然趣昧性

任何一个生态旅游区都是由一定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物、动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历史文化气息组成的一个科学知识体系,它通过各种生态旅游形式来体现,如登山、探险、划船、垂钓、写生、摄影、森林浴、温泉浴以及一系列科学考察活动等等,这些旅游活动无不体现了其中的自然趣味性。游客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可以进一步了解各自然要素如何发生、发展,怎样进行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如何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生态系统.从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享受自然和历史文化给子的自然乐趣。

4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

4.1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

旅辨学本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态旅游作为其分支学科,则更是如此。目前,生态旅游仅仅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初始阶段。上述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诸多不同的提法,反映了不同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参与者的角度而对生态旅游的不同理解。各定义间尽管并不一致,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不成熟性和不完善性,也说明了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生态旅游作为新生事物,在库思的科学哲学“范式”理论中∞J,正处于“前科学时期”。学术界对于生态旅游的有关基本概念呈现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对于其基本理论的探讨更未达到一个统一的认识。但近年来,国际上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已从概念探讨走向案例研究的阶段。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从大量的实践中去总结、探索,才能丰富其理论。日前生态旅游开发的具体案例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广泛展开如:巴西、加拿大、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等,但其研究范围仅限于自然保护区或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地带。在我国,各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圈保护区也正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如何开展生态旅游业,但至今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仅仅停留在可行性研究之中,理论和实践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生态旅游要拥有一套科学的“范式”理论,任务是艰巨的,历程更是艰难的。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生态旅游应包括旅游环境敏感度和承载力的合理确定,开展区域生态旅游的潜力分析和限制因子的探讨,如何进行环境监测和对游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旅游分区的合理规划,生态旅游区产业的适宜布局,各区管理措施和各项配套的生态治理工程的确定,旅游产品的生态化设计和生态旅游的经济学研究等等。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应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问投人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充实生态旅游的理论体系。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我国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还未很好地结合起来,开发后的效果还未显现出来。因此应注意国际学术和实践的动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第三,在研究方式上,应积极提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生态旅游是一门集生态学、旅游学、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环保学等各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因素多。因而它要求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

4.2生态旅游的辉煌前程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越性。在追求目标上,前者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以牺牲环境资源的价值来获取短期经济效益,受益者只是开发商和游客,而后者则追求适宜的利润与持续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实现开发商、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利益【1…。同时,后者倡导采用生态管理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但我们

罢妻塑至警高芝璧搴识。,j::!蔓妻!苎嘎望兰孝冀恐№。嚣:嚣=:釜三=盏一酬刊砌“但因我国人口压力大,文化素养不高t资源又十分短[7];=:.i!:!;一。EhM。一N二i。N“。m呲。,M蝻.

曼兰竺氅矍凹竺警箜堂譬銎苎璺苎:2警车翌竺至[10]1嚣山.生态旅游与生态旅坼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螂,断提高,环境治理的技术必将获得新的突破,人类环境…。::,:_■’:~‘~一~一…。…。

会、经济、生态效益乜“。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苎曼【14]茹妊耋基旅游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惫学报.

…石砸英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肋他理学与国土研究。旧竺爹:雹;专型0£慧翟=:乏Ⅲ.。.,,1竺t.!州竺:芝兰:…。一………。……口h岫刊h晡M删n.1992,14(3.4).31

【23苎詈冀:鼍曼!t苎量娄:垩耋妻,竺山竺警,旅冀蚕发的初步[19]磊毒;:;新军我国自然≤护二的釜态≤游研究[J]地理学,、苎篓!’,!‘查专羔篓:冀}坚!:翟:竺“h竺竺:。…。。。。写苫至磊菇:。菇I:;jj:i:船.。‘。

b1竺妻寰:!!!塞?!!三耋:苎j鼍登警兰展一中匿旅游业的挟[∞]毒主嘉:菜釜宝.;磊莓釜法基础[M].山西科学教育出版杜,

一。”一…。…一”‘‘择【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4:87—90.

THE0RH;Ⅱ吼VⅡ0NANDRESEARCHDEVELOPⅣⅡeNT0FEC<yH)lfRISM

C眦NG丑m—h0“g,ZHANGJin—hln

(111s6hne0fLD嘲Plat船u,Sh删iu11iversi‘y,惭yuan030006,SII蚰xj,Clli蛆)

A1)st瑚ct:1kspape。prob鹊intot}Iehi咖dchackg咖d,丽舀nation锄ddev却呻m0feo。td面锄,iulls妇嘧.协n枷『lg,pnsfoI艄.Ida唧letedefiIliti叩ofe嘣。血锄,desc曲es沁矗vefeatu瞄;。colo盯,Ili曲qIlaliIy,two8spect,s雌tairlahilityandnat。IIrdinterest锄da士1雒tmlalvsesdle{htuI;e0fecot叫dsm.

K斜words:e∞Iou五锄;hi砒oIlrichack乒口【111d;me蚵“g;f毫atures;fm叭

作者简介:程占红(1974一),男,山西省新绛县人.山西大学区域地理硕士研究生。

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

作者:程占红, 张金屯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刊名:

经济地理

英文刊名:ECONOMIC GEOGRAPHY

年,卷(期):2001,21(1)

被引用次数:53次

参考文献(16条)

1.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 1998

2.钦佩;张晟途生态工程及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自然杂志 1998(01)

3.徐德成;余海涛;倪玉乐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业的抉择 1996

4.袁兴中;刘红;高天刚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1995(04)

5.张家治;朱庚宝自然辩证法基础 1991

6.雷明德;李骊明;雷羡梅西安市秦岭山地绿色旅游开发的初步建议 1997(04)

7.张林源;杨新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研究[期刊论文]-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6(01)

8.李绪荫话说生态旅游 1995

9.高晔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地球 1995

10.郭锦超;郭凤辉;刘濂在生物圈保护区中开发生态旅游的探讨 1997(01)

11.刘家明生态旅游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 1998(03)

12.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1998(01)

13.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1996(01)

14.吴必虎旅游生态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1996(02)

15.黄羊山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区[期刊论文]-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5(03)

16.石风英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94(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关于生态旅游的认识与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5(10)

2.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1998(1)

3.刘德谦中国生态旅游的面临选择[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3,18(2)

4.叶文.薛熙明.YE Wen.XUE Xi-ming生态旅游本土化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

5.杨桂华.王跃华.YANG Gui-hua.WANG Yue-hua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0,20(1)

6.王潇.WANG Xiao生态旅游承载力的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9(10)

7.蒋明康.吴小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农村生态环境2000,16(3)

8.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谭益民生态旅游定义辨析[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

9.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2,17(2)

10.鲁小波.李悦铮.LU Xiao-bo.LI Yue-zheng从内部矛盾的角度探讨生态旅游的定义、条件和发展阶段[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8,28(3)

引证文献(54条)

1.朱洋论可持续性生态旅游市场开发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11(6)

2.周嘉.常琳娜.高丹农业大市生态旅游建设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以绥化市绿色农业示范市为例[期刊论文]-中

国农学通报 2011(6)

3.杨少华.杨利.侯平.郑国全旅游干扰对西径山植被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1(9)

4.马向青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鹤壁淇河生态旅游为例[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11(7)

5.国珈生态旅游应遵循的原则[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 2010(5)

6.宋宇浅析生态旅游的价值[期刊论文]-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2)

7.丁丽英平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3)

8.李加林.杨晓平.童亿勤.王益澄江苏海岸带景观及其生态旅游的开发[期刊论文]-海洋学研究 2010(1)

9.张留占试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5)

10.李小飞.陈丽明.张和钰.宋克耀.陈传明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探讨[期刊论文]-高师理科学刊 2009(5)

11.闫维.李洪远.孟伟庆.莫训强.郝翠.蔡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天津湿地生态旅游研究[期刊论文]-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2)

12.张完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德州学院学报 2008(2)

13.刘超群云南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探究[期刊论文]-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8(4)

14.殷亚杰.聂春雨.袁改霞.徐长君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5)

15.罗清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期刊论文]-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8(21)

16.牛莉芹.程占红山西发展生态旅游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

17.刘超群云南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探究[期刊论文]-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8(6)

18.杨俊琦仙居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12)

19.李文实泉州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林业经济 2007(6)

20.罗正霞关于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战略研究[期刊论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

21.钟永德.王怀采.黄家兰游憩活动对活地被物层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5)

22.张完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6)

23.李海军.杨阿莉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

24.耿庆汇.王晖实现生态旅游价值的几个问题探讨[期刊论文]-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6(1)

25.张瑞泉.李孝鉴.丁永祯乐东黎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期刊论文]-热带地理 2006(2)

26.王景燕四川“大青城”生态旅游区景观安全格局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7.阳柏苏.欧阳志云.何平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6)

28.王娟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与可持续发展保障模式研究[期刊论文]-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5(5)

29.程占红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石[期刊论文]-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2)

30.高峻生态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5(6)

31.于洪贤.覃雪波.何卓.朱井丽.蒋超保护生物学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4)

32.吴云霞皖西地区生态旅游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3.李秋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以旅顺口区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4.张昕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学位论文]博士 2005

36.王红国咸宁市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7.何晓芳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8.于蓉.张忍顺连云港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开发对策[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

39.邹君.杨玉蓉新世纪初中国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4(8)

40.张荣京.邢福武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期刊论文]-江西林业科技 2004(6)

41.梁立军.王贻谷.刘方对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初探[期刊论文]-浙江林业科技 2004(1)

42.钭晓东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之一--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四川环境 2003(3)

43.张凤.武友德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思考[期刊论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z1)

44.王晓峰.马耀峰GIS在生态旅游区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以宜君县福地湖旅游度假区为例[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

45.毛勇试论生态旅游的误区[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03(3)

46.朱斌生态旅游浅议[期刊论文]-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

47.程占红.张金屯生态旅游区不同距离带上植物群落的结构对比[期刊论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1)

48.郭舒生态旅游概念泛化思考[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2(1)

49.许雄奇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2(9)

50.许信旺.殷鹏飞皖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池州师专学报 2002(3)

51.李晶.王秀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科考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52.杨丽萍营造绿色饭店[期刊论文]-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1(z1)

53.雷鸣.方至.廖柏寒.陈小兵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

54.陈忠晓.王仰麟.刘忠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1(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a19075520.html,/Periodical_jjdl200101025.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