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标志性事件总结与考试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标志性事件总结与考试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标志性事件总结与考试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标志性事件总结与考试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标志性事件总结与考试设计

标志性事件诠释

一、鸦片战争的有关标志:

①1840年6月,英军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标志着鸦片战争的开始。

②1842年8月,英军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标志着鸦片战争结束。

③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标志:

①1856年10月,英法联军悍然出动军队袭击广州城,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②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城,成立联军委员会,原广东巡抚柏贵留任原职,替外国侵略者维持殖民统治秩序。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的建立。

③1860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

三、中国海关管理权丧失的有关标志: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有关关税的规定,标志着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开始丧失。

②总理衙门建立(1861年)以后,清政府任命英国人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标志着中国海关管理权完全被外国人攫取。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六个有关标志:

①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②1851年的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

③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④西征和东征的胜利,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⑤天京变乱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军事上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五、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有关标志:

①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的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因为它有利于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②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总理衙门改名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标志着清朝的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六、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标志:

①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标志着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大大程度加深了。

七、戊戌变法的有关标志:

①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从1895年到1897年间,国内设立的学会、学堂、报馆共50多所,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③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

④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八、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标志:

1898年秋,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举起“扶清灭洋”的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标志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序幕。

九、《辛丑条约》的有关标志: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

十、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有关标志:

①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始。

②1895年的广州起义,标志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已经同清政府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③20世纪初,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这就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

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袖、统一的纲领和统一的组织领导。

⑤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同时也标志着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同时又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十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有关标志:

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②1919年6月,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标志着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标志: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十三、国民大革命的有关标志:

①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始兴起。

②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十四、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有关标志:

①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②1928年底,张学良顶住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毅然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也标志着统治中国16年之久的北洋军阀统治最终覆灭。

③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了与国民党相对峙的政权。

④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十五、长征的有关标志:

①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十六、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关标志:

①1935年12月,“一二·九运动”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④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消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标志着国共和谈的大门被国民党当局关闭,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十七、抗日战争的有关标志: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大举侵华。

②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又称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③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④1939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发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

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十八、解放战争的有关标志:

①1946年夏,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中原、华东等解放区大举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②1947年,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推进中原,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③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十九、建国初历史的有关标志:

①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以外,中国领土基本解放。

②1953年夏,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军民的胜利、美军的失败而告结束。

③到1952年底,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

④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二十、全面探索社会主义时期历史的有关标志:

①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②到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③庐山会议及其后开展的“反右倾”斗争,标志着我们党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升级,把它从党外引申到党内,并把他引申到党内高层的政治生活中。

二十一、“文化大革命”的三个标志:

①1966年夏,在毛泽东的发动和领导下,中共中央先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②1971年9月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

③1976年10月,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结束。

二十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关标志:

①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的拨乱反正,新时期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②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胜利完成。

③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以江1泽23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④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圆满地解决了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

⑤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十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有关标志: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也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②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十四、新中国外交的有关标志:

①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标志着中国终于打破了自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试题设计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

A.关税协定权的确定

B.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

C.中日马关条约的订立

D.英德借款合同的签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据此回答3~7题。

3.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开始的标志是

A.兴中会建立

B.1895年广州起义

C.中国同盟会建立

D.光复会的建立

5.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6.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新青年》在上海创办发行

B.《新青年》迁到北京

C.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D.《狂人日记》的发表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据此回答8~13题。

8.最能突出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理论依据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9.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事件是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0.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1.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A.日A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B.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

C.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D.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努力探索。据此回答14~17题。

14.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15.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文献是

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B.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6.从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7.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非选择题

18.现代化是一项涉及价值取向、社会秩序、政治规范、制度运作、伦理认同等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确实也始终伴随着多方位的努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演变历程来看,效法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观念三个依序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

(1)“器物”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

(2)“制度”变革是指哪些重大事件?它们在建立国家政治制度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3)“观念”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认为,当陈独秀一派思想家在此时得到“伦理的觉悟才是根本觉悟”的反省时,才算达到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完整境地。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4)在近代中国,晚清政府为适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也进行了几次政策调整或改革。试列举这几次政策调整或改革的名称,谈谈你对晚清政府现代化的认识。

19.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2)三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概括指出三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的突出贡献。

(4)三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三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6.B

7.A

8.D

9.D 10.A 11.B 12.B 13.A 14.A 15.C 16.B 17.B

18.(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实业方面,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兴办近代工业风气;军事方面,创办了新式陆军和海军,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方面,创立了同文馆、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外国书报等,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方面,创立外交机构,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因此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新文化运动。理解:①器物层面技术资源的现代化必须与制度和观念层面非技术资源的现代化配套,没有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同步变革,器物的变革只能落于浅尝辄止的表面文章,最终归于失败。②“伦理觉悟”的反省,其目的不在观念变革的形式本身,而是求社会整体的现代化协调。这是对“体用”关系认识的突破和深化,它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不只是需要移植西学的“用”,还必须在“体”上实现社会结构性的转换。

(4)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和预备立宪。坚持“中体西用”,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是这些调整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些调整是清政府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整体上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19.(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这个时期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得到史学家的确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国家政权性质、架构和功能性的转换。“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3)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帝制,积极投身实业救国。毛泽东: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订社会主义宪法。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

(4)孙中山仿效欧美“走美国的路”,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