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

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

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
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

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现发布2014年《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庄稼汉

2015年5月

目录

综述 (4)

水环境 (5)

大气环境 (10)

声环境 (13)

固体废物 (15)

辐射环境 (17)

生态环境 (20)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23)

专栏 (27)

综述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省环保系统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环保领域改革,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严格监管与优质服务的关系,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加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较优水平。12条主要水系水质保持优良,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城市声环境基本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仍较突出,面临着保持现有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污染减排、防范环境风险的三大压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任务艰巨。

水环境

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主要水系水质保持优良,城市内河水质有所改善,个别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下降,主要湖泊水库水质变差,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保持稳定。

十二条主要水系

全省12条主要水系共设置135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其中行政区间交界断面49个。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水质状况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8.1%,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4.7%,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见图1、表1)。

图1 全省12条主要水系各类水质比例

表1 全省12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

I 类3.2%

II 类36.2%

III 类55.3%IV 类2.2%V 类2.3%劣V 类0.7%

闽江

闽江水质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和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分别为99.7%和98.8%,前者与上年持平,后者较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闽江各河段中,建溪、富屯溪、干流南平段、干流福州段的水域功能达标率均为100%,沙溪为98.9%。与上年水域功能达标率相比,建溪、富屯溪、干流南平段持平,干流福州段提高了1.4个百分点,沙溪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九龙江

九龙江水质良好,水域功能达标率和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分别为90.8%和86.7%,分别较上年下降了0.9和2.5个百分点。九龙江各河段中,北溪龙岩段、北溪漳州段和西溪的水域功能达标率分别为88.9%、85.7%和97.6%。与上年水域功能达标率相比,北溪龙岩段、北溪漳州段持平,西溪下降了2.4个百分点。

其他水系

木兰溪、萩芦溪、交溪、霍童溪、敖江、晋江、漳江和东溪水域功能达标率均为100%,汀江为96.3%、龙江为95.8%。与上年水域功能达标率相比,龙江提高了4.1个百分点,汀江下降了3.7个百分

点,木兰溪、萩芦溪、交溪、霍童溪、敖江、晋江、漳江和东溪持平。城市内河

全省城市内河水域功能达标率为87.9%,较上年提高了8.0个百分点。长乐、泉州、龙海、龙岩和福安等5个城市内河水域功能达标率均为100%。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9个设区市的30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4.5%,较上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持平。14个县级市的25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8%,较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44个县城的6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持平。

主要湖泊水库

全省11个主要湖泊水库水域功能达标率为56.5%,较上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

福州西湖水质为Ⅴ类,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厦门筼筜湖水质为海水劣四类,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

莆田东圳水库、三明泰宁金湖、三明安砂水库和宁德古田水库水质均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泉州惠女水库和龙岩棉花滩水库部分水质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福州东张水库、福州山仔水库和泉州山美水库水质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

以湖泊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福州西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湖泊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

近岸海域海水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按站位比例评价,全省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质占57.6%,较上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三类水质占12.1%,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占30.3%。按面积比例评价,符合第一类及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全省近岸海域面积的比例为65.1%,较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第三类、第四类和劣四类比例分别占9.6%、9.3%和16.0%。

根据2011年省政府批准实施的《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按近期(2011年~2015年)水质保护目标评价,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达标率为46.8%,与上年持平;按功能区类别评价,环境功能达标率为64.5%,较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6个沿海设区市中,按水质保护目标评价,漳州海域功能达标率最高,为90.9%;宁德和厦门海域最低,为16.7%。按功能区类别评价,漳州海域功能达标率最高,为100%;厦门海域达标率最低,为16.7%。

10个主要港湾中,按水质保护目标评价,围头湾、东山湾和诏安湾功能达标率为100%,其它港湾不同程度低于水质保护目标要求;按功能区类别评价,湄洲湾、围头湾、东山湾和诏安湾功能达标率为100%,其它港湾不同程度低于功能区划要求。

措施与行动

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14〕27号)和《福建省河长制实施方案》(闽政办〔2014〕120 号),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

制定《福建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与取消工作规

则》,规范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出台《福建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启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进一步加强水源环境保护的9条措施。开展全省71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饮用水源环境执法后督查,督促福州西北区水厂水源地、龙岩黄岗水库等一批市级水源地开展环境整改。

全年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8座,新增日处理能力44.6万吨,新建改建污水管道约1000公里。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32座,日处理能力461.5万吨,其中城市94座,日处理能力416.7万吨,乡镇污水处理厂38座,日处理能力44.8万吨。“六江两溪”1公里范围内新增51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省新增23个省级试点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开展海洋环保责任制考核,严格审核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修编。

大气环境

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酸雨污染仍较普遍。

城市空气质量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武夷山和福鼎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见图2)。

根据全省9个设区市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日报结果统计,全省设区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9.0%,较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各设区市优、良天数比例均大于96.0%。

福州、厦门和泉州作为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评价,2014年福州、厦门和泉州达标天数比例分别为92.0%、95.3%和95.3%,在全国74个城市中,福州、厦门空气质量排名分别为第7、第8。泉州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但福州和厦门环境空气质量均超过二级标准,主要原因是厦门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福州、厦门二氧化氮日均值的第98百分位数超标。

图2 2014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

酸雨

全省降水pH年均值为5.11,较上年上升0.08个pH单位;酸雨出现频率为46.7%,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全年降水pH最低值为3.37,出现在长乐市。

措施与行动

贯彻落实《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建立责任分工、考核办法、日常调度、台帐管理、预警通报、空气质量排名等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强化调度督查,完成国家下达的2014年燃煤小锅炉淘汰任务。全面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督促各地划定并不断扩大“非绿标车”限行范围,制定《福建省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方案》,

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淘汰任务。建设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制定发布《福建省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建立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预警预报中心以及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及预警联动制度,开展全省区域24小时的空气质量预报,及时研究分析污染天气成因,采取相应对策措施。2014年度,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并有所改善,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7.58%。

出台《关于实施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工作的通知》,从严进行考核。实行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绩效评估制度,倒逼水泥企业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声环境

城市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

道路交通噪声

全省23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A 声级为68.0分贝。其中,9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13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较好”,1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一般”(见图3)。

图3 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A 声级均值

区域环境噪声

全省23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A 声级为56.2分贝。其中,13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属于“较好”,10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属于“一般”(见图4)。

62

63

64

65

66676869

70

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福清长乐永安石狮晋江南安龙海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漳平福安福鼎全

省等效A 声级d B (A )

图4 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A 声级均值

措施与行动

2014年中、高考期间,全省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现场执法检查6127人次,受理噪声扰民投诉案件1443起,查处率100%,立案处罚44件,下达整改通知书52份。

5051

52

53

54

5556575859

60

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福清长乐永安石狮晋江南安龙海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漳平福安福鼎全

省等效A 声级d B (A )

固体废物

全省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为4840.29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8.58%。

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28.23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10.47万吨,处置量14.10万吨,贮存量5.00万吨。

全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35家,其中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单位24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5家,同时处置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单位2家,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单位3家,工业危险废物收集单位1家。

措施与行动

出台《福建省危险废物监管工作指南》,明确工作目标、监管职责和任务,为实施危险废物环境日常监管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制定《福建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对全省177家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存在问题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督查,抽查危险废物产生、经营企业91家;对检查督查中存在突出问题的18家企业进行省级挂牌督办,并对其中10家企业进行媒体曝光,对3家存在严重问题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处罚金额48万元。

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危险废物处置工程项目调度制度,定期通报29个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召开调度会,并就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约谈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现已建成13个项目。

加强机构建设,省废物管理中心更名为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增加了化学品环境监管职能;莆田市环保局等设立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中心。

强化培训工作,举办两期专题培训班,培训环保系统人员和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人员406人;督查考核期间举办11场培训班,培训基层环保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1300多人。

加强信息化建设,福建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1月起试运行,共有3236家企业注册固废信息系统。厦门、泉州、漳州等3个地市率先开展危险废物转移电子申报工作,全年共170家危险废物产生源单位开展危险废物的电子转移联单。

全年新扩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座,日处理能力1000吨。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70座,日处理规模2.6万吨,其中焚烧发电厂17座,日处理规模1.4万吨,占处理能力53.8%。加快城乡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建设,验收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18座,配套垃圾运输车110辆。厦门后坑垃圾分拣中心通过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验收。

辐射环境

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环境电离辐射

福州晋安、连江、厦门和三明4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测值范围为79.7~184.0纳戈瑞/小时,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见图5)。全省陆地瞬时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福州市气溶胶和沉降物的总α、总β活度浓度与历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均为正常环境水平。全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与1983~1990年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处于同一水平。6个饮用水源地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总α、总β活度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限值。近岸海域海水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活度浓度均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限值。土壤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1983~1990年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处于同一水平。省放射性废物库和4家辐照中心均运行良好。

图5 2014年福建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宁德核电厂周围环境电离辐射

2014年宁德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实时连续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值范围为70.9~175.9纳戈瑞/小时,均在当地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见图6)。核电厂外围环境空气、气溶胶、沉降物、降水、饮用水、地下水、海水等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核电厂运行前本底值及对照点相比,处于同一水平。

图6 2014年宁德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环境电磁辐射水平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n G y /h ) (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 小时最大年平均值 小时最小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n G y /h ) (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 小时最大年平均值 小时最小值

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与历年相比未见异常,远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中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开展监测的广播电视设施天线周围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开展监测的高压输变电设施周围敏感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的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和全天候辐射时的工频磁场限值。

措施与行动

全面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全省放射源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排查辐射安全隐患,确保环境安全。各级环保部门共出动2630余人次,对位于宁德核电、福清核电等工作现场的26家移动γ射线探伤单位以及省内354家固定放射源使用单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72家单位落实整改要求,及时收贮23家单位的60枚闲置放射源。全年共举办3期辐射安全与防护初级培训班和1期中级培训班,培训企业、医院等单位的辐射从业人员570人次。

配合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加强对宁德、福清核电厂的监督检查。开展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定期发布辐射环境监测旬报、月报、季报和年报。2014年5月,福清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前沿监测站和8个监测子站投入试运行。2014年12月,宁德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通过总体验收并投入运行。

全年共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294份,审批放射性同位素转让申请170份,办理放射源异地使用备案44份、放射源回收(收贮)备案77份和豁免备案17份。省放射性废物库全年共收贮废旧放射源116枚。

生态环境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优良水平,森林覆盖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土地利用

全省耕地面积133.84万公顷。全年耕地补充面积超过批准占用面积613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14.00万公顷,保护率为85.18%。

水土流失治理

全省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6万亩,占年度下达任务200万亩的128%,“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41万亩,提前超额完成900万亩规划治理任务。

森林

全省森林面积801.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95%,活立木总蓄积6.6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6.08亿立方米。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286.13万公顷。

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130起,受害面积1145.10公顷,受害率和发生率分别为0.13‰和1.46次/10万公顷。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23.12万公顷,成灾面积0.74万公顷,成灾率0.97‰。

海洋

全省近岸海域布设89个监测站位,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监测站位海洋沉积物质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4个监测站位粪大肠菌群含量、6个监测站位铜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

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

郴州环境质量公报

2013年郴州市环境质量公报 2013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个别断面出境水质超标现象得到控制,没有发生大的污染事故,空气、水质和噪音控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郴州作出了贡献。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监管能力亟待加强。历史遗留问题、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减排工作压力较大,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1.0 水环境 2013年,通过对分布在耒水、舂陵江、永乐江、武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47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的断面为43个,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1.5%,与2012年持平。总的来看,郴州市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劣Ⅴ类水质仅限于舂陵江等局部水域。

我市地表水主要表现为氨氮和有机物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废水为其主要来源,矿业开发利用较频繁的局部水域则重金属污染突出。 1.1 水环境状况 1.1.1 城镇生活饮用水源 2013年,郴州市城区和各县(市)(黄岑水库除外)生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黄岑水库总磷超标二次,年均值监测结果没有达到饮用水标准要求。全市11个饮用水源地中小东江、龙虎洞水库、长河水库水质年均值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山河水库、肖家山水库、方元水库、盘江水库、大源水库、城关松山村、永兴大坝水质年均值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黄岑水库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1.1.2 主要水系地表水 1、耒水干流及其支流 耒水干流:11个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2个,占18.2%;Ⅱ类水质断面5个,占45.4%;Ⅲ类水质断面4个,占36.4%。

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大连、营口、铁岭和朝阳4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10城市达到三级标准。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单位:天 1.可吸入颗粒物 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大连、朝阳、葫芦岛、营口、铁岭5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9城市超标0.1倍~0.3倍。 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排序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月变化 2.二氧化硫 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全省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比较全省城市二氧化硫浓度月变化 3.二氧化氮 14个城市二氧化氮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交通区二氧化氮浓度是其它功能区的1.3倍,冬季是其它季节的1.5倍。 4.一氧化碳 14个城市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1.5倍。 5.降尘 抚顺、本溪、鞍山、阜新市降尘量较大,均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为24.6吨/平方千米·月,是8月份的2.5倍。 与2004年相比,除锦州、阜新降尘量略有上升外,其它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6.降水酸度

全省城市降水pH值为4.54至7.63,酸性降水频率为7.2%。丹东、大连、铁岭、阜新、锦州、抚顺、葫芦岛、沈阳等8个城市出现酸性降水。其中,丹东、大连、铁岭、抚顺4 个城市降水酸度年均值小于5.6。丹东市酸性降水频率为64.9%,pH最低值为3.53。全省城市降水pH年均值排序部分城市酸性降水频率比较

2001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1年,我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与经济“双赢”原则,与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突出重点,增加投入,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地区有所改善。 据对我省环境监测和统计数据分析,我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生活污染有所上升,农村环境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近80%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流经城市及工业区江段的地表水污染严重。 1.0 环境质量状况 1.1 水环境质量 全省地表水水质省控监测断面75个。其中,有16个符合Ⅰ类或Ⅱ类水质标准,占21.33%;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17个,占22.67%;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42个,占56.0%。 我省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突出,污染类型多样。 湘江和资水干流及长江岳阳段污染较重;资水、沅江、湘江的部分支流水质较差;沅江干流和澧水水质较好;洞庭湖有机污染有上升趋势,个别静水期长的水域存在轻微富营养化现象。各水域源头及各大型水库水质良好。 污染源结构中,大、中城市工业性污染比重继续有所下降,但生活性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上升趋势明显。流经城镇及工业区江段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岸边污染带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威胁部分城市饮用水源安全。 1.1.1 城市饮用水源 我省主要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永州、郴州和张家界三市达标率超过98%;湘潭市达标率最低,为92.5%,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汞、总镉、氨氮和粪大肠菌群。 长沙、株洲、岳阳三市达标率分别为93.7%、94.5%和95.2%,主要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邵阳、怀化、常德、吉首和益阳五城市达标率较去年略有提高。 1.1.2 主要水系 湘江污染较为严重。33个监测断面中,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有17个,占51.51%;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有16个,占48.49%。 干流在衡阳憩山以上及黄茶岭至株洲渌水入口处江段水质良好。常宁松柏及株洲、湘潭、长沙城市江段水质较差。污染最严重的是株洲霞湾断面,其余依次为松柏、五星、暮云市、易家湾、三叉矶等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汞、石油类、总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及粪大肠菌群。与上年相比,石油类、氨氮、总磷、总镉及挥发酚污染略有减轻,重金属污染水平基本持平。 浏阳河中下游、涟水、郴江、蒸水等湘江支流污染仍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总磷、亚硝酸盐氮、总汞、高锰酸盐指数及粪大肠菌群等。 资水污染严重。在12个监测断面中,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有3个,占25.0%;属Ⅳ类及Ⅴ类水质的断面有9个,占75%。 资水干流田江渡断面以上水质较好;田江渡至郭家桥江段普遍受到污染。 支流邵水有机污染严重。夫夷水上游水质尚可,下游污染较重。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粪大肠菌群、总磷和亚硝酸盐氮,以石油类污染最为突出。 沅江干流水质较好,支流污染普遍。11个监测断面中,有9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占81.8%;超过Ⅲ类水质断面有2个,占18.2%。污染断面为武水汇合口和候加齐,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支流所设4个断面均超过Ⅲ类水质。巫水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和石油类,万溶江氨氮污染突出,峒河部分河段总镉和氨氮超标严重。 澧水水质良好。所设4个断面全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生态环境部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 质量公报 200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6年3月

目 录 前 言 (3) 一、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5) 二、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状况 (15) 三、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3) 四、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状况 (27) 五、海上重大污染事故 (29)

前 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第十五条有关编制及发布环境质量公报的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农业部、交通部共同编写了《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2005》,现予以发布。 2005年,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中确定的299个环境质量监测站位,网络成员单位依据不同情况和监测条件,进行了二至三期的监测,共监测站位293个,其中渤海47个测点、黄海54个测点、东海93个测点、南海99个测点,监测近岸海域面积为271851平方千米。监测项目为:水温、悬浮物、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碱性锰法)、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非离子氨等16项。 海水质量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中:一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二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三类海水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四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海水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即某一测点海水中任一评

【环保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 2014-06-05 状况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生态环境质量 2012年2,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一般”。2461个县域中,“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的县域分别有346个、1155个、846个、112个和2个。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和“一般”为主,约占国土面积的67.2%。 生态环境质量“优”和“良”的县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一般”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中部和青藏高原,“较差”和“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因遥感解译工作量大,且受数据收集时间所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较其他环境要素滞后一年。) 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中国具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其中森林类型212类、竹林36类、灌丛类型113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中国淡水水域生态系统复杂,湿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5类,近海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近岸海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底古森林、海蚀与海积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在人工生态系统方面,主要有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792种,其中苔藓植物2572种、蕨类2273种、裸子植物244种、被子植物29703种。此外,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中国约有脊椎动物7516种,其中哺乳类562种、鸟类1269种、爬行类403种、两栖类346种、鱼类493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420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动物为中国所特有。已查明真菌种类10000多种。 在遗传资源多样性方面,中国有栽培作物528类1339个栽培种,经济树种达1000种以上,中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种类达7000种,家养动物576个品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97个,总面积约1463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4175万公顷,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7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7个,面积约9404万公顷。 2013年全国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情况 类型数量面积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征求意见稿)湖南省环保厅环境执法文书格式(201561)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 行政执法常用文书格式 目录 一、调查取证类文书 1、污染源现场监察记录 (3) 2、调查询问笔录 (4) 3、现场检查(勘察)笔录 (6) 4、现场拍照、录像记录 (7) 5、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8) 6、解除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9) 二、行政处罚类文书 1、环境违法行为立案审批表 (10) 2、环境违法案件调查报告 (11) 3、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 (12) 4、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13) 5、行政处罚事先(听证)告知书 (14) 6、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15) 7、听证笔录 (16) 8、行政处罚决定书 (17) 9、按日连续行政处罚事先(听证)告知书 (18) 10、按日连续行政处罚决定书 (19) 11、送达回证 (21) 12、同意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 (22) 13、罚没物品处理记录 (23) 14、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催告书 (24) 15、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25)

16、案件移送函 (26) 17、结案审批表 (27) 18、环境违法案件销案审批表 (28) 三、行政强制类文书 1、环境保护查封、扣押审批表 (29) 2、环境保护查封、扣押延期审批表 (30) 3、环境保护查封、扣押决定书 (31) 4、环境保护查封、扣押延期通知书 (33) 5、解除环境保护查封、扣押决定书 (34) 四、限产、停产类文书 1、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事先(听证)告知书 (35) 2、责令限制生产决定书 (36) 3、责令停产整治决定书 (37) 五、移送行政拘留类文书 1、移送涉嫌环境违法适用行政拘留处罚案件审批表 (38) 2、移送涉嫌环境违法适用行政拘留处罚案件移送书 (39) 3、移送涉嫌环境违法适用行政拘留处罚案件移送材料清单 (40)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九年六月四日

目 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2) 大气环境 (30)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1) 自然生态 (45)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 林 (54) 草 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环境保护部成立 (66)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 化学品管理 (76)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 地方病防治 (78)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 环境宣传教育 (80)

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严格把关。三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五是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淮河、海河等七项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3

生态环境部于6月2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从2019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看,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用三个“越来越”概括表述:一是蓝天越来越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减少了40%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减少了约45%,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减少了约90%。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总体上升,2019年达82%。二是水质越来越清。“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累计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国海水水质稳中向好,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累计提高6.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体比例累计下降6.6个百分点。三是生态越来越美。全国生态状况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其中12.5%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好转。 柏仇勇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改善程度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距离国家二级标准还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左右,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全国仍有65个国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仍为轻度污染;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地下水水质总体上并不乐观;全国近岸海域仍有13个海

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一) 2011-06-07 | 作者:| 来源:国家海洋局| 【大中小】【打印】【关闭】 1 概述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项监测工作。2010年,各级海洋环境监测业务机构完成了全海域约9 800个监测站位的现场监测工作,共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50余万个。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但尚有4.8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1%以上。 我国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90%监控区域的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较大,生态服务功能受损。 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娱乐用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倾倒区基本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油气开发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造成影响。 受入海径流量增大的影响,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46%,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均有所提高;但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差。 全海域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与2009年基本持平,但累计面积减少3 208平方公里,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近岸海域。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重灾区主要

198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89年

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 一、环境污染状况 (一)大气环境 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人中城市。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力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力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日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 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力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 亿吨,下降6%。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力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力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力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力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河流的城市段污染,小河流重于大河流,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六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尚好,但不如上年,各监测断面悬浮物年均值均超标,氨氮污染加重,个别江段挥发酚、汞、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黄河干流水质较上年略有改善,砷污染减轻,但氨氮和耗氧有机物污染加重,所有监测断面悬浮物均超标。珠江水系大部分江段水质良好,重金属污染有所减轻,但部分江段氨氮、耗氧有机物、亚硝酸盐氮污染有所加重。淮河水系水质恶化,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以及铅、铜污染加重,但耗氧有机物污染有所减轻。松花江水系污染加重,耗氧有机物、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污染呈上升趋势,个别江段仍有汞和石油污染。大辽河水系在六大水系中污染最重,水质较上年恶化,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耗氧有机物年均值均超标,挥发酚、耗氧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均加重。 1989年,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海域水质尚好。沿岸海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油类、有机物、营养盐类和重金属。锦州湾海域水质污染有所减轻。胶州湾水质污染面积达海湾面积的10%,东岸河口、滩涂和港区的底质污染严重,生物种类减少。长江口、珠江口水质良好,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时有赤潮发生。本年度是我国

2006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06年,全省环保工作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污染防治,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努力提升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部分区域性环境问题得以解决,实现了“十一五”环保工作的良好开局。 与2005年相比,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略有改善,大多数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基本稳定,江河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的比例略有上升,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流经部分城市及工业区江段的地表水污染仍较严重,尤其在枯水期,氨氮和耗氧物污染在部分水域有所加重。全省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5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未达标。酸雨污染范围和程度略有加重,重酸雨频率有所减轻。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大部分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 二、水环境 (一) 废水污染物排放状况 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4.41亿吨,比上年减少4.5%。其中,工业废水10.00亿吨,比上年减少18.3%,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1.0%;生活污水14.41亿吨,比上年增加8.2%,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9.0%。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92.25万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COD为29.2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COD为63.04万吨,比上年有所增加。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氰化物、汞、六价铬等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减少,汞和六价铬

排放量显著降低。全省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6%,比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二) 水环境质量 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水污染仍较为普遍,特别是流经城镇和工业区江段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岸边污染带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少数城市存在饮用水源安全隐患。 全省9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1个,占1.0%;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30个,占31.0%;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42个,占43.3%;属于Ⅳ类水质的断面8个,占8.2%;属于Ⅴ类水质的断面12个,占12.4%;属于劣Ⅴ类水质的断面4个,占4.1%。见图1。97个断面中,达到所属水环境功能区功能要求的有73个,断面功能达标率为75.2%。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5-03-13) 2014年我国管辖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本网讯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根据《公报》,2014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5.2万平方公里、4.1万平方公里和5.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夏季重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重点监测的44个海湾中,20个海湾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出现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 《公报》显示,2014年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自然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但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部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

不合理开发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 2014年,主要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较差,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五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均超过50%。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60万吨,较2013年增加5%。但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仍然较低,44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次数仅占监测总次数的52%。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91%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根据《公报》,2014年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油气区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2014年全海域发现赤潮56次,累计面积7290平方公里,赤潮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黄海沿岸海域浒苔绿潮影响范围为近5年来最大。 2014年,国家海洋局继续对2011年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油污染事件实施跟踪监测。监测数据表明,事发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其生态环境影响依然存在。 来源:中国海洋报

湖南省资源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2019年统计年报)20

○K资源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19年统计年报) 湖南省统计局制定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湖南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 一、总说明 (1) 二、报表目录 (2) 三、调查表式 (一)省生态环境厅 (4) (二)省水利厅 (9) (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1) (四)省自然资源厅 (14) (五)省农业农村厅 (19) (六)省应急管理厅 (20) (七)省交通运输厅 (21) (八)省林业局 (23) (九)省地震局 (27) (十)省气象局 (28) (十一)省工业与信息化厅 (29) 四、主要指标解释 (30)

一、总说明 (一)为全面反映湖南省环境的整体状况,搜集环境领域的综合统计资料,满足湖南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制定环境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特制定本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制度是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一部分,是湖南省统计局对各市、州统计局和省政府及中央驻湘有关部门的综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全省统一规定的计算方法、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填报目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本制度包括由省政府及中央驻湘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州统计局报送的报表。 (四)本制度中有关生态环境、水利、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管理、交通运输、林业、地震、气象、有色金属统计的业务报表,由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报送。 (五)本制度为年报,各有关部门按制度要求填好Excel电子表,并以邮寄和电子邮件方式向湖南省统计局报送。电子表报送至hnstjjnyc_2009@https://www.doczj.com/doc/e011601129.html,;纸质统计报表需加盖公章。 (六)本制度由湖南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作者:————————————————————————————————日期: 2

状况 2012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总体为轻度污染。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长江流域水质良好。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6.2%、9.4%和4.4%。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4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7.6%和2.4%。 长江支流水质良好。1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2.2%、11.9%和5.9%。长江主要支流中,螳螂川、乌江、涢水、府河和釜溪河为重度污染,外秦淮河和黄浦江为中度污染,普渡河、岷江、沱江、滁河、白河、唐河和唐白河为轻度污染,其他河流水质均为优良。 省界断面水质良好。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2.1%、14.3%和3.6%。黔-渝交界的乌江万木断面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从水资源分区来看,长江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9.0%和8.6%。

黄河流域轻度污染。6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0.7%、21.3%和18.0%。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为优。2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6.2%和3.8%。 黄河支流为中度污染。3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4.3%、34.3%和31.4%。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省界断面为轻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1%、21.1%和15.8%。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从水资源分区来看,黄河区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2.7%和33.3%。 珠江流域水质为优。5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0.7%、5.6%和3.7%。

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

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责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13〕13号)、《湖南环境保护条例》、《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湘发〔2014〕5号)等有关法律 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依照相关法律法 规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按照本规定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指 导思想,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决策、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污染、谁 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体系及问责制度。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负全面责任,各级人民 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环境保护相关职责。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 态损害等环境违法行为负责。 公民依法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享有环境保护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 第五条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一岗双责”制,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在抓 好分管领域业务工作的同时,按有关要求落实政策环境保护措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 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 全面领导责任;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相 关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企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 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负责人是本单位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相关人员对职责范围内 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二章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 了2003年度全国海洋环境调查、监测和监视工作,在开展我国管辖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趋势性监测的基础上,加强了近岸排污口、近岸海洋功能区、典型河口生态系统和赤潮灾害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现予以发布。 200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对 加快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调整,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该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希望通过《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发布,使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关心和爱护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概述 (1) 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 2 2.1 海水环境质量 .. (2) 2.2 沉积物环境质 量 (7) 2.3 海洋生物质 量 (8) 2.4 重点海域浮游和底栖生物种类变 化 (9) 2.5 主要河口污染物入海总 量 (9) 2.6 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 况 (10) 重点河口生态环境状况 (11) 4 海洋赤潮 (13)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 155.1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15) 5.2 海水浴场环境状 况 (17) 5.3 海洋保护区环境状 况 (18) 5.4 海洋倾倒区环境状 况 (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