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考教学研讨会资料(9月):语文高考考情分析

2019-2020年高考教学研讨会资料(9月):语文高考考情分析

2019-2020年高考教学研讨会资料(9月):语文高考考情分析
2019-2020年高考教学研讨会资料(9月):语文高考考情分析

2019-2020年高考教学研讨会资料(9月):语文高考

考情分析

一、今年高考的基本情况

1.高考成绩情况。全省语文96.88分(去年9

2.46分)。

2.试卷新变化。就形式而言,和去年相比,有四大变化:

(一)、舍弃了往年的选做题,全部变成必考题。

除去语言文字运用题的20分和作文的60分,剩下的70分由现代文阅读和古代部分平分,各占35分。现代部分为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古代部分为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默写。体现了古今的均衡性,也有利于选拔的公平性,更有利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二)、阅读文本更精简。

因为选做题变成了必做题,就比往年多出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势必会加重学生的做题负担,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完成。所以试卷中所选取的阅读文章,特别是现代文阅读篇幅明显缩减,以减轻学生阅读负担。

(三)、题型分值设置有变化。

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有部分变化:19题由近几年的连贯、关联词变成了表达得体;21题由原来的图文转换变成了语段纠错。增加客观题的比重,减少主观题的比重。客观题由去年的10道题变成今年的13道题,并增加了双选的比重,分值由32分变成43分;此长彼消,主观题不管在题量上还是在分值上的比重自然都会减少。这既节省了考生的做题时间,也增加了考试的区分度。

(四)、作文选择面更广,人人都有话说。

今年的作文依然设置了任务驱动: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形成有机关联。但试题提供了十二个关键词由考生挑选,面上很广,范围宽泛,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再者,这些关键词都是各大电视媒体、报刊杂志常常提及并深入解析评论的热词,甚至我们在饭后茶余也时常聊起,即便乡村孩子见识没城里孩子宽广,但只要稍关注时事,总能选出两三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并不存在很大的陌生感。

二、语文学科考情分析

(一)试题整体特点

1.落实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

试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如作文题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潮流,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讲好中国故事”。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再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述气候正义,引发考生对气候治理及其牵涉的国际国内、代际代内公平的思考,也激发他们的法治意识、国家意识、责任意识和未来意识。

2.聚焦优秀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试题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蕴含着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在选材上侧重于历代思想精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突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引导考生融通古今,以时代精神继承并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名篇默写中,曹操《观沧海》、杜牧《阿房宫赋》呈现出了乐观进取、责任担当等品质;文言阅读中,谢弘微具有热爱知识、清廉正直、笃于亲情等美好品德。为了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体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彰显时代精神,体现高考立场,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

3.完善试卷设计,考查关键能力

试题贯彻考试大纲修订精神,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题型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以期全面提升考试的选拔效果,正确引导中学语文教学。如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为必做题,扩大文本选取范围,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其中,论述类文本选用论文,着重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选用新闻报告,着重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选用小说,着重考查审美鉴赏能力。阅读选材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关键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

总之,2017年高考命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架起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学生有兴趣、感受深、易接受,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契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整体提升了考试的育人效果。

(二)试题具体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今年选用的是关于气候治理的自然科学类文章,材料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共864字。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难度也不大,中间两段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文本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晰,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

从考点覆盖看,依然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今年两点变化值得注意:1.第2题通过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考查了考纲中今年新增的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要求。2.第1题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去年均为选非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今年延续往年对小说类文本的考查,文本为当代作家赵长天的《天嚣》。小说通过一场灾难来反映军民和谐、民族团结,进而表现人性的美好,小说的情节、人物都不复杂,主题也很鲜明,切近高中学生的阅读经验和人文认知。

第4题:采用客观题型,改原来“五选二”的多选为“四选一”的单选。四个选项分别考了小说的环境、人物、细节、主题等,题型比较常规,难度适中。

第5题:考的是对文本“布局谋篇”的赏析说明,立足于作品整体鉴赏设题,侧重于对人物、结构、主题等的理解和考查。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1) 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2) 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

(1)条中,出现了关键词“情节简洁(简练、紧凑、集中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等,给2分;或出现与以上关键词意思相近的表述,如“结构严谨”等,亦给2分。

(2)条中,出现了“特定环境”“状态”“感受”或与以上关键词意思相近的表述,给1分;出现了“突出”“深化”“升华”“点明”“揭示”“烘托”“渲染”主题(“主旨”“中心思想”等),或与以上关键词意思相近的表述,给2分。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紧扣“谋篇布局”“艺术效果”思考和答题,缺乏题干意识和作品整体意识,方向不明,不得要领。

2.思维不清晰,答题组织凌乱(一个观点分多条),缺乏条理性,眉毛胡子一把抓,

3.脱离文本,套用术语,强贴标签。

第6题:对小说文本结尾的艺术效果的分析,立足于作品局部鉴赏设题,侧重于对作品的叙述要求、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等的考查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

...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2)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3) 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

(1)强调有限视角,突出写得真实(叙述者角度)。

分析作品,且有“真实”或意义相近词语,如“不知送瓜人信息,更具真实性”,给2分。

未分析作品,仅有“真实”或意义相近词语,给1分。

(2)强调故事戛然而止,突出神秘氛围(文本角度)。

分析作品,且有“神秘”或意义相近词语,如“不知道人物来历,让故事充满悬念”“没有谜底的结尾使作品具有神秘色彩”等,给2分。未分析作品,仅有“神秘”或意义相近词语,如“好奇”“悬念”等,给1分。

(3)强调打破心理预期,突出想象回味空间(读者角度)。

分析作品,且有“想象”“回味”“想象空间”或意义相近词语,如“谜一样的结尾给读者想象”“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读者带来意味无穷之感”等,给2分。未分析作品,仅有“想象”

“回味”“想象空间”或意义相近词语,如“耐人寻味”“引人遐想”“意蕴深长”等,给1分。

说明:

涉及艺术效果且有作品分析,但未涉及上述三点者,如“情节更生动”“使情节合理”“使结构紧凑”“趣味”“升华主题”“使文章富有内涵”“使印象深刻”等,给1分。只分析作品,完全未涉及艺术效果的不给分。

得分点集中在第三点: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从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失分最严重的多在第一点(真实性)上,其次在第二点(神秘氛围)上。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学生答题出现方向性失误,主要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旨、表现方法等角度分析,没有注意从叙述角度和艺术效果方面来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今年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形式骤变,选用了三个非连续性的新闻材料,其中材料二为图表形式。此次新闻材料围绕中国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制作、观众构成,以及美国电视频道的模式和发展进行讨论。

第7题第8题都是客观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信息的梳理、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分别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和正确的两项,要点分散在全文,需要有较强的筛选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

第9题为主观题,在比较中归纳整合文本的信息内容,需要找到问题的区间,分析归纳后有条理的概括,这道题要求考生养成条分缕析的思考和答题习惯。

9.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

制作基地;

(2)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补充细则:

(1)条中,答出“频道化运营模式”,给2分;

大意为“由央视自己制作、自己播出节目”,给2分;

大意为“央视自己制作节目”,给1分;

大意为“央视自己播出节目”,给1分。

(2)条中,答出“制播分离模式”,给2分;

围绕“多元、分工、协作、合作”等关键词组织答案,给2分;

从制作和播出两方面来谈其运营模式,给2分;

只谈了制作运营模式,给1分;

只谈了播出模式,给1分。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没有看清题干要求,没有抓住“制播运营模式”进行比较,如从制作基地、产品设计、融资渠道、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比较;

2.没有比较,只谈一方,如只谈中央电视台,没有提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今年取材于《宋书·谢弘微传》,文本讲述了谢弘微的生平经历及品质,包括贫穷节俭、芝兰玉树、乌衣之游等,文本600字左右,与2016年《曾公亮传》586字基本持平。

第10题是文言断句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言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第11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涉及到古代生活中的几个方面。

第12题对文本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考查。

第13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所选取的两个句子难度适中,大部分考生能通其大意,但每个句子中又有相关难点,能很好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

参考答案:

(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译出大意给3分;“循”“党”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细则:

(a)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该句大意为:弘微本性严肃正直,行为举止遵从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人(谢峻一家人),恭敬谨慎超过常礼。译出句意3分,其中:“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1分,“严正”即严肃正直、公正。

“事继亲之党”1分,即:侍奉过继家的家人(亲戚);侍奉继嗣家的亲戚;侍奉谢峻一家人。

“恭谨过常”1分,即:恭敬谨慎超过常礼;恭敬谨慎超过一般。

(b)“循”“党”两处翻译的说明:

“循”是“遵循、遵守、遵照、遵守、依循”的意思。“党”是“亲族、亲人、族人、家人、亲属”的意思。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分)

参考答案:

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译出大意给3分;“臧否”“乱”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细则:

(a)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该句大意为:然而谢曜喜欢评论别人的好坏,谢曜每次发表评论,弘微常常用别的话来打乱他。译出句意3分,其中:

“而曜好臧否人物”1分,即“然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然而谢曜喜欢评论别人的好坏”。

“曜每言论”1分,即“谢曜每每发表议论”,里面的“言论”要翻译出动词的性质,意思为“发表议论”“发表评论”“发表言论”。

“弘微常以它语乱之”1分,即“弘微常常用别的话打断他的话”“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来打乱他”“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b)“臧否”“乱”两处翻译的说明:

“臧否”是“褒贬”“评论短长”“评论人物好坏”“评价是非”“谈论是非”的意思。

“乱”是“扰乱”“打乱”“岔开话头”的意思,“乱之”译成“打断他的话”“扰乱他”“使他乱”也给分。

本题得分率62%。

关键词的得分情况:

“循”字绝大部分考生能解释到位,其它三个关键词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解,特别是许多考生不能理解“臧否”。对句意的理解情况:第1句中“事继亲之党”,第2句中“以它语乱之”分别是两句中的难点,失分比较严重。在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方面,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古今汉语单双音节词的区别,“严正”“恭谨”等没有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今年考查了一首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试题要求考生赏析“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第14题改为客观题,是今年考题的另外一大变化。“五选二”,需要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都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第15题主观题为炼句题,是考生熟悉的题型,回答时需有条理。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2)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3)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就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

(1)条中,运用“比”(比喻、比拟等)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写出生动贴切、形象生动,或写明声音细密等,给2分。

(2)条中,写明用衬托、反衬、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等手法,写出考场庄严、寂静、肃穆等状态者,给2分。

(3)条中,从作者的角度写出其赞赏、希望、期待,或者高兴、喜悦等情感者,给2分。

本题学生得分情况,平均分3.7分,得分率60%,满分人数3600人。

考生答题时基本上能意识到比喻手法的运用,能往“下笔春蚕食叶声”所体现的情感方面思考,但得分点多在第1点和第2点上,第3点失分比较多。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写手法,没有对相关手法进行阐述。

2.将“以动衬静”的手法误解为“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对“以动衬静”手法运用效果理解不到位。

3.此句反映的是作者欧阳修看到人才济济时内心的喜悦,部分考生误读为反映的是考生内心的喜悦。

4.部分考生读题不仔细,审题不精准,将对第四句的理解,误读为第二联的妙处的分析,误答为对仗、对比、动静结合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今年仍为语境中的理解默写,主要考曹操《观沧海》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的相关语句。从默写内容看,采用“2+3”的新模式,与去年“初中两句,高中四句”略有不同;从考查时代看,分别涉及三国、唐代;从文体看,考查的是文和诗,且“文”的比重大。

从考生作答情况看,第(2)小题出错的比率较大,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完整地把句子写出来。部分同学因写错字失分,如“何”写成“河”,“澹澹”写成“荡荡”“旦旦”,“竦峙”写成“耸寺”,“族”写成“卒”“足”等。

本题学生得分情况,平均分略低于去年,得分率为42.4%,满分人数为3555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今年加强了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在题型的设计上,沿用成语使用、语病判别和语意连贯等题型之外,又增加了表达得体和逻辑推断等内容的测试。

第17题依然是6个包含成语的句子,只不过题干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第18题病句题,涉及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逻辑错误和结构杂糅。

第19题表达得体题,考查“敬请”“献丑”等敬辞谦辞在交际语境中的得体使用。

第20题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解读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瞻前顾后,理通句意。第一句考生基本上能填出,第二、三句有一定的困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参考答案:

(1)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2)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3)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

(1)条中,应重点关注“对身体产生损害”的含义,“产生损害”可以答成“起副作用(毒副作用、反作用)”;也可答成“危害身体”“加重病情”“造成后果”等,都给2分。

(2)条中,应重点关注“药物浓度升高”的含义,也可以答成“药物浓度不断增加”“药物在血液中浓度逐渐升高”等,都给2分。

(3)条中,应重点关注“药物浓度不能超标”的含义,“不能超标”可以答成“不能过高(过量、超限)”;也可答成“须控制在限度内”“须在正常范围内”等,都给2分。

本题学生得分情况,平均分5分,得分率8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从上下文思考,语意不连贯;

2.语言表述不规范。

第21题是新出现的题型,是对考生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参考答案:

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写出一处给2分,写出两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补充细则:

1.文中“必将”“一定”过于绝对,表述为“不是”“不一定”“未必”等,明确或然关系;同时具有对应逻辑关系的完整、准确表述(兴趣——成绩,成绩——适应社会),给5分。

2.一处正确,另一处能用“不一定”“未必”等表达或然关系,但有结论无前提的,给4分。如答为:

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或:有了浓厚兴趣不一定取得好成绩)。

③毕业后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3.表明了或然(非绝对)关系,但逻辑关系不对应,给3分。如答为:

②不是学了工科,就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学了工科,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4.表明或然关系,但只有结论,逻辑不完整,即直接将“必将”“一定”改为“不一定”“未必”等,给2分。如答为:

②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成绩。

③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5.包含或然之意,但从肯定角度强调“可能”“有更大机会”等,且有相应逻辑关系表述,给1分,如答为:

②有兴趣就可能取得好成绩。

③成绩好可能更适应社会需要。

本题学生得分情况,平均分近4分,得分率76%。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考生没有仔细地审题(题目中有请参照①的方式),没有按提供的示例要求来答题。

2.逻辑推理能力欠缺。

四、写作(60分)

今年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材料提供的“中国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每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这些来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关键词”,也是我们解读时代、解读中国的钥匙。材料引导考生站在“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高度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审视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以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等言说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展示考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在自由灵活的搭配组合中可呈现丰富的意蕴,给考生提供多元选择角度和极为广阔的立意空间。可以进行二元选择与发掘,如长城+京剧,讲述古老文明的中国;可以进行多元组合与创造,如大熊猫+空气污染+美丽乡村,谈中国的环境保护。既可以展示中国文化的悠久厚重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优势,写成以“歌颂”为主题的文章,又可以运用批评思维,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体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从“传统

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继承与创新”“发展与隐患”等关系视角,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多样、立体的中国。

今年写作题的限制性或者说任务驱动更明显:“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整体上看,大多数考生能够按照任务要求自由组合词语,找出主线,采用合适的文体进行作文,多数作文在二类卷(42分)以上,一类卷(50分)作文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涌现出一批拔尖的优秀作文。

本题相关数据:评均分44分余;0-35分,约占总人数的3.4%; 50-60分,约4%。

主要问题:

1.不根据题目要求作文,套作、宿构,甚至抄袭试卷材料。有的考生从关键词中概括出一个主题词(创新、共享、科技、责任等),然后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写作,重点论述该主题词的价值意义,而没有呈现对中国的认识,有明显的套作、宿构之嫌。

2.部分考生没有看清题目要求,选择了一个关键词写作。如只写“长城”或“共享单车”。

3.很多考生对关键词之间的“有机联系”理解不准,把握不透,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不密切,写作内容结合松散。

4.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读者意识在相当一部分考生的写作中表现得不明显。

关于评分标准

(一)内容部分:根据作文命题和考生答题实际,以“题意”“中心”和“内容”为重点,全面衡量,综合入等记分。“题意”“中心”“内容”中有两项在上等,与此同时,“感情”亦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思想健康”项,暂不作比较判断,若出现政治法律观点或道德意识明显超出底线等“问题卷”,需报核心组仲裁。)

(二)表达部分:以“结构”“语言”为重点,全面衡量。“结构”“语言”中有一项在上等,与此同时,“文体”或“字迹”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三)记分应综合考察内容与表达两部分,一般情况下不跨等记分。

(四)“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表达项最多在一等下限记分,发展等级不能超过15分(总分不超过45分)。

(五)偏离题意的文章,内容项和表达项均不超过三等记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总分不超过20分)。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卷权威解析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卷权威解析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了,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重点考察了哪些内容?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们对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小编带您一起来看↓↓ 壹 语文试卷整体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本及试题,突出对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引导与激发,深化考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理解。 坚持对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注重学科情境设计,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考生观察生活,积极思考,注重应用。 一、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注重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深化考生对民族品格与精神、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语文学习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能力,也包含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力凸显对考生思想品格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涵养,引发他们对生活深入思考,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是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自觉的价值追求。 1、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例题分析 大作文第①题“文明的韧性”,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关键时刻的回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

与精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题目提示考生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思考。 考生可以调动语文知识储备,联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联想到“水滴石穿”“百炼成钢”“磨杵成针”等成语,联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诗句,从中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之文化魂魄; 考生还可以调动思想文化积累,体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新时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从中领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韧”之文化基因; 考生亦可以联系生活中诸多角度的观察,从普通人的生存智慧里,从绵延不绝的家族血脉里,从维系文化认同的方块字里,领悟无处不在的中华文明之“韧”。 66.jpg 题目引导考生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深入思考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从而升华对中华文明的深层认知与深刻认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不同水平的考生能有话可说,为考生在展示其知识积累和思想认识方面搭建开放的平台。 例题分析 大作文第②题“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形象地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

语文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由区教研室组织出卷的这次五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内容涵盖到语文文字训练的多个层面,有拼音、汉字、词语、句型训练、课内外阅读及习作练习,题型多,检测范围广,难度适中。卷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能比较准确地检测五年级下学期其中阶段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次考测,成绩不够理想,人均84.1分,及格率93%,低分1人。 通过这次测试,发现学生在如下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卷面前面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部分涉及字、词、句、拼音,从卷面上看,学生二极分化,部分优生掌握好,基本无扣分,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扣分较重。反映出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基础知识的漏洞。其中,掌握不好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处:看拼音写词语题“胸膛”的“胸”字有误,全班共有16人出错;“高粱”的“粱”组词许多同学组成了“粱米”,而句型改写时学生对缩句把握得不准。这些集中的具有共性的错误说明平时的教学训练不够扎实,力度不够。对失分较重的学生分析,主要原因是学差生态度较差,不能按时去完成作业,课后补习的力度不够深,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今后老师要多在基础知识上花功夫,多抓后进生的作业辅导工作。 二、课外阅读方面:在涉及到课外阅读的内容中,学生普遍掌握不够好,学生理解能力偏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学生平时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是很难答出来的。 三、积累与运用。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充,有9位同学失分超过一半,这反映出学生在文本重点内容上的读背花的时间不够,教师在此方面花的功夫不深,同时,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少数学生回家无人管,根本不读书,甚至不做书面作业,只有天天放学留下补做,失分较多。 四、作文方面:此次习作写一件事,平时经常写。因此没有写离题的现象。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此次习作,好的作文不多,多数学生能做到内容不离题,但大多平铺直叙,缺乏生动的人物描写,因此内容不够生动,没有写出感人的内容。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写出事件中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今后的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善观察,多思考,勤动笔,亲身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以上四点不足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应引起重视,今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将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抓学生态度转变,扎实进行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促基础知识巩固提升。 二、在课外阅读方面,应加大课外阅读量,尤其应加大对一些文学名著的阅读,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阅读书目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目标。

2016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考试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答案】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以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为中心,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

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2.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考点: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和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3.B 4.A 5.D 考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2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2 语文 考前须知: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旳、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旳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旳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旳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旳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旳经验;小说家那么通常记录见闻传奇,虚构故事,通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旳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旳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旳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旳过去,作为远行者旳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旳角色,故事旳丰富程度与远行者旳游历成比。受此阻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旳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差不多上描述某种专门旳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旳故事是唐吉可德旳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旳流浪汉小说也表达游历见闻旳连缀。在中国民间传奇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旳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旳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旳亲热关系。 虚构旳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旳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旳故事能够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旳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旳离群索居旳时候,小说家能够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旳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旳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旳历险故事,然而,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旳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许多旳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小孩们讲述这一切旳时候,他本人确实是故事旳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领旳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旳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旳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旳讲述目旳。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旳繁荣对应旳故事不同程度旳减损或逐渐消逝,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旳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专门旳叙事目旳。小说家呈现人一辈子,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旳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旳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旳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旳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旳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旳好坏并不看它旳“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旳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行好讲故事旳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旳人”,但这种花招旳大量出现也有其在旳合理性—他们要摆脱旧旳故事模式,摆脱虚假旳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旳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旳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旳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旳故事模式差不多成为制约想象力旳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旳歌声》〕 1.以下关于原文容旳表述,不正确旳一项为哪一项 A.讲故事旳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旳时候,不像传统旳故事讲述者那么依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

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 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个中

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知识侧重点考查差异: 2016年地理高考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知识考查,不居于教材,命题灵活,材料多来源于生活,试题难度较大。2015年四川卷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但侧重于地理原理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

近五年高考考情研究分析

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

————————————————————————————————作者:————————————————————————————————日期:

近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值(《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1、2010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辩证否定观(5分;主观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7分;主观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合计12分。 2、2011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矛盾(6分;主观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合计14分。 3、201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主观题——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合计11分。 4、2013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矛盾(8分;主观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合计12分。 5、2014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9分;主观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合计13分。 近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考查知识点、分值(《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1、2010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主观题);事物的价值、价值的转换与创造——合计11分。 2、2011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多样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2分,主观题)——合计20分。 3、201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观(12分,主观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合计20分。 4、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人民群众的地位、劳动的重要性——合计12分。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的知识点:群众路线;事物的价值、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立统一观点(14分,主观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合计22分。 5、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的知识点:辩证否定观,对立统一观点;联系、发展;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合计12分。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的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价值观、人生观(6分,主观题,人生价值观)——合计14分。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答案及解析

2019 年高考语文全国I 卷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 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 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 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 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 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 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 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 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 未来的认同,是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词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 : “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

语文试卷分析范文_心得体会

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语文试卷分析范文,感谢您的阅读! 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寨子小学荆诚财 一、成绩统计 本次测试,二年级应参考人数为30人,及格人数为29人,及格率95.8%,优秀人数为25人,优秀率81%。 二、试卷的特点 注重基础,测试的题型坚持依据于课本,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试卷的难易度适中。 三、学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 学生卷面书写工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比较扎实、灵活。学生能够严格按照要求答题,无错答题和漏题的情况。 1、看拼音写词语。 学生对词语掌握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全对,只有少数学生马虎出现了错别字。 2、词语组词 其中包括形近字组词和多音字组词。 学生掌握很好,能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多音字。 3、补充词语。 出现的词语都是平时常用的,反复练习的,学生都能正确完成。 4、查字典。 一共4个字,其中包括音序、部首、画数,词语组词。 大多同学做的很好,也有的学生对于音序掌握不好。 5、选词填空。 这个题做的很差,激动感动不能正确区分。 6、标点符号。 3个题很简单学生没有错误。 7、完成句子。

一共3个题,学生做的很好,都能按要求完成。 8、完成填空。 共3题,学生掌握很好,基本上没有错别字。 9、短文。 短文做的不好,有1个题有难度,学生不能很好地分析短文。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短文的练习。 10、古诗文连线。 平时练得较多,学生背得很熟,全班没有出错的。 11、作文。 学生对于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有的学生分析图片意思,组成对话还有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让学生练习对话。 四、改进措施 1、平时注重学生多读、多练、多写、多背,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教学工作。 2、关注学困生,组成帮扶小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尽快把成绩搞上来。 3、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多扩展一些课外知识,多样形式激发学生的上课激情,引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012.11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辰溪二中谭盛祥花了一个晚上,仔细地分析了今年我省高考语文试题,总的来讲,这次语文考试,题目“灵活而不刁钻,新颖却未脱离考纲”。在这里首先 要给出题的老师们无数个赞,同时也坚信同学们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成绩。下面就顺便参照 前两年高考试题,具体来分析这套试题。基础题部分 不难看出,这次的基础题部分,分值跟前两年一样,有十二分,四个选择题,不同点 在于,过去两年四个题目之间并未有多大联系,而这次却不是这样,用了两个材料,就考 了字音、字形、病句、常见诗词的理解,变化可谓不小。从难易程度来讲,基础题部分比 前两年持平,甚至可以说,较前两年容易一些。当然三四题形式比较新颖,对选项的理解 很重要,如第三题可以联想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有利于题目的作答。第四题,要想 做对,则需在四个选项中找出有思念故土内涵的诗句即可。一二题,从做题方法来讲,主 要还是采用排除的方法。 文言文部分 不可否认,今年的文言文相比前两年容易一些,不管是文章的长度还是文章句式、内 容的难度,都体现了这点。在设置题目的方式上,相比较往年题目,这次虚词的考查方式 为学生根据前后文,选出合适的虚词,这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的文言文运用水平,题目不错,难度相当,基本功好的同学应该可以做得出来。第八题,对原文的分析理解, 这道题目仔细看来,其实是文字游戏题,考的是你对那句话的理解,假如一下子没反 应过来的话,也可以采用排除法做出来。文言文翻译难度适中,但是考的文言知识还是很 到位,既考到了词类活用,也考了常见诗词的意义,还考了定语后置句式,但因为文章句 子易懂再加上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所以这个题目要得高分 其实并不难。 诗歌默写及鉴赏 默写部分相比去年简单很多,第一,没有难写的字,第二,没有长句,第三,除了第 一句“ 为刎颈之交。(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较难想起之外,剩下的都 是常考以及耳熟能详的诗歌。 鉴赏部分,第一空与往年类似,要么就是考相对应诗歌体裁或者章法等,要么就是以 初中所学诗歌名句来填空,今年考的是章法结构的形式,题目对于相关术语没记住的同学 来说,比较难。第二问其实很简单,只要记得什么是比兴,以及对这首古诗基本内容了解 个大概,就能容易做出该题,当然,注释对于初次看到此诗的同学作用非常大。相关的诗 歌如《关雎》、《孔雀东南飞》可作为该题比兴手法的一种联想。 社科类文章阅读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试卷分析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差,学生空间思维灵活性差。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差。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后进生比较多。特殊家庭的影响,我班有十几个学生或是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不但学习马虎,成绩不理想,而且脾气往往都比较另类。个别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 二、试题难易程度,及所占百分比。 三、成绩统计。(人数、平均分,及格率,成绩分段表格:(10分 为一段)

四、答题情况分析。 本套试题共有五道大题,分别写字、识字、背诵、阅读、写作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第一大题:写字。今年语文新增加了规范书写这一道题,本题5分,全年组共109人,32人满分,这个成绩还是不理想的。这类题型的出现,再次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了一个醒,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写字教学永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大题:积累与运用第1题是看拼音写词语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拼读和生字的书写掌握情况。虽然在期末这多时间我每天都听写,但考试成绩并不像我预想中的那样好,45人全对,正确率42%,学生基本上都是“弄懂”、“奋勇”二词不会,说明我们平时的词语积累方面的掌握还不够全面,这都是我在练习中只注重了书上的词语表里的词,并没有让学生拓展到课外,所以学生那两个词不会写责任在我,是我限定了学生的学习范围。第2题选择正确读音。 55人全对,正确率为51%。错的最多的是“衣裳”的“裳”,在平时教学中有强调过对读轻音的字及训练,但期末复习却忽视了。临考试前学生还问我“打量”一词中的“量”是否读轻声,我要是当时强调一下就好了,还是是期末复习有漏洞,不够全面。第3题:比一比,组词是对形近字组词及两个相同部件组成字组词的考查,正确率为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 高三语文于亚妮2019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对于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借鉴一些专家的评价及个人的理解对全国二卷做一点粗浅的分析,并对本学年高考备考得失做以反思。 一、高考命题分析: (一)选材内容及思路分析: 2019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这些特点在全国二卷中体现的也很突出。 1.厚植家国情怀 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试题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2.加强品德修养 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诗歌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激励接棒青年 营造奋斗情境,激励奋斗精神。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体会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

语文试卷分析及考情分析

语文试卷分析及考情分析 此次的xx二模考试是对最新的XX年高考考试大纲的预测。与XX年的新课标全国I卷及XXxx一模考试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呈现如下几大特点和亮点: 二模特点 一、试卷整体难度加大。 语言基础与运用题难度较大,对于学生语言基础要求更高。成语积累出现了学生较为生疏的成语;连贯较之高考也更具有迷惑性;宣传文字题阅读量较大;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偏难,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题偏难。 二、试卷内容稳中见新。 文学类文本阅读打破全国一卷出题小说常态,向散文进行靠拢;实用类文本阅读向新闻采访靠拢;名句名篇默写文本理解更加细致;语言文字运用题补写宣传文字有创新;作文题目更加贴近实际。 学生考情 1、选择题42分,最高分31分(一摸没有出现30分以上的学生),20分—30分有13人(一模12人)人,10—20

分有5人(一模6人),选择题分数适中。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较好,3题中一般错一个甚至不错;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较好一些;文言文的阅读题错得较多;语言表达题选择题是薄弱环节。 2、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答题效果较好。 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答题分点有欠规范;(2)答题得分点抓得不很准确; (3)结合实例不够充分。 3、文言文默写成绩不好,主要原因: (1)学生很多不能理解默写理解的方法; (2)学生不愿在这上面花费功夫。 针对措施: (1)继续每天检查背诵,并注意默写效果; (2)每天练习背诵的训练10分钟。 4、语言表达类题型主观题做题效果较好,现在正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作文审题不是很难,但是想得高分不容易,作文的写作思路难以铺展。 针对措施: 分析到位;加强训练;尤其注重审题,写作思路的训练。 考试成绩 共18人参加考试。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教案 【学情分析】 3.25日,校模拟考反馈,论语题得分率偏低,7分的问答题,平均得分 2.6分,失分较大,且基础分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 2011新高考样卷提示,论语题分值由4分提升至7分,分成甲、乙两小题的设置。其中,甲题偏重文本的理解、解读,而乙题偏重问题探究以及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 根据考纲变化,本阶段开始《论语》的强化复习,尽量做到甲题得分。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明晰文本大意,并完成相关篇目的背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课文和习题演练,解决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适当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每一章节背后的思想支撑,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思 想在当今社会的批判继承。 【教学方法】 逐一讲授,课后看书巩固,练习强化 【课时安排】 复习计划总纲(1课时) 文言知识点落实及观点解读(13课时) 习题讲解(4课时) 共1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习计划总纲及策略提要 呈现方式:ppt

一、考点解说 1.试题取材范围 10课自读课文: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2.课标《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 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1)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2)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3)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其中,高考复习以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化传统的评析”这两个知识 点为主要目标。 3、《〈论语〉》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克己复礼》:以礼治国 《知其不可而为之》:出仕入世的奋斗观 《仁者爱人》:仁爱观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教育观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哲理意味(坚守原则之下的变通)(这是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的哲学基础)。 ——一般而言,可帮助学生厘清思想主线,即孔子崇古尚贤,主张恢复周礼,而“礼” 的核心思想为“仁”,“仁”的根本是“孝悌”。可以说,“礼——仁——孝悌”,这是孔子一切行为的思想支撑,凡是符合这三者的,都是孔子所提倡的,他所有的行为及主张都是以此为 出发点,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孔子的政治主张都不是突兀的,都是与这三者是相一致的。 二、复习策略 1、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如 此才有可能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2、加强背诵,辅以笔答,全力消灭错别字; 3、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认真解读课后的“文本解读”和“知识链接”,在精要处进行圈画或摘录,直至弄通弄懂透弄熟,只有了然于胸,才有现场应用的可能。

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3年临夏州初中毕业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张有芝 本次考试由临夏州教育局统一命题。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一、试题简析 1.试题结构和知识点分布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7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关联词的运用、名著的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古诗默写。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两篇是课内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和《过零丁洋》,另一篇是课外文言文,考察了朗读的停顿、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的翻译以及对诗句的理解。 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学习,共10分。考察了学生对对联知识掌握以及对联意思的理解。 第五部分是作文,共60分。文题是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2.试题特点 本次测试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试题包括五个部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30分)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23分)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学习(10)40分第五部分是作文(60) 二、试卷分析 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80%。对古诗词的默写错字较多,导致丢分较为严重。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6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用说明性语言介绍某设计图的画面内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2019-2020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 1、2 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 一是“常见实词” ,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 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 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 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 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 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 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 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 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 偏旁写作王 ) ,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 璞而得宝焉”( 《韩非子》 ) 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 pū) ”与敲击有关;

2019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分析

2019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分析 高考语文:稳中有变,难易适中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立足时代特征,弘扬主旋律;稳中有变,难易适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弘扬正能量,彰显家国情怀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一文中,阐述的核心观点就是“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2019年《考试大纲》又新增了“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因此,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如: 1.论述类文本阅读摘选的是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阐述了文艺创作者首先要解决“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个根本问题,并指出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认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同频共振”。 2.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的是鲁迅的《理水》,塑造的大禹及其随从人员正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奋斗者的真实写照,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3.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贾谊部分,贾谊不但才华过人,而且满怀赤诚、热心政事。 4.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隐含的是传说中“五丁开山”的奋斗故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5.作文是有关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的材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直接体现。 二、关注传统文化,联系现实生活 1.实用类文本阅读用三则材料论述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及修复的问题。第三则材料摘选的是《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第6题要求“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这些内容不仅引导考生思考,现代社会的我们该如何保护并修复文化遗产这一问题,而且还说明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及修复的问题,不仅仅中国需要关注,世界各国都需要关注。 2.文学类文本阅读“大禹治水”,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五丁开山”等传说故事, 作文材料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等名言,文言文阅读第11题考查的“诸子百家”“礼乐”,语言文字运用重点介绍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遵产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这些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感染并影响着中华民族,到了今天,需要青年一代传承发扬下去。

(完整版)小学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年级习作水平总体不错。下面就各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试题分析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 背,忽略写 ;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缩句、拟人句、比喻句、反问句的,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修改病句,学生对病句类型掌握不全(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颠倒、 句子不完整等)。以上内容,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 ;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语文阅读重在过程,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 ;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课外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题目、画中心句、加标点符号、解释词语这几道题答的还算可以。而对句子的理解虽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贴切 ; 有的学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自拟题目,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分也不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整改意见 1、建议语文教师要严格执行本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三维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按照语文教材的使用说明,不仅要抓好主体课文教学,更要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好导读和预习提示。平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和习作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深入钻研、开发、使用教材; 要有灵性、悟性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