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生物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保护生物学考试时间:120 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2)生物多样性;(3)野外灭绝;(4)关键种;(5)最小生存种群;

(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

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种之间。

2.动态种群一般有的种群和若干个的种群。

3.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等4项。

4.生物性公约又称为公约,是年在(国家)签

定的,中国在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列举出5条以上)

4.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列举出10类以上)

5.简述保护生物学的起源过程?

四、具体论述生物多样性价值?(本题10分)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本题20分)

六、叙述迁地保护实施原则及意义。(本题10分)

七、综合论述保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点。(本题10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

3.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4.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5.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140-170万种;1000-3000万种;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里约热内卢、1992、巴西、1992;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λ=∑[N i(N i-1) / N(N-1)] D=1-λ

D=1-∑[N i(N i-1) / N(N-1)]

当N很大时,λ=∑(N i / N)2=∑P

i

2

,其中:P i=N i / N

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N 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λ:

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 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列举出5条以上)

(1)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2)各国共同且又分别负责有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的原则;

(3)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

(4)不损害其他国家和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

(5)为保护人类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原则;

(6)兼顾各国利益和优先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

(7)共享共管全球共有资源的原则;

(8)禁止转移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原则;

(9)重视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则;

(10)各国对其所造成的国际环境损害承担责任的原则;

(11)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的原则。

4. 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列举出10类以上)

(1)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

(2)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

(3)种群规模小的物种;

(4)种群密度低的物种—即单位面积个体数目少的物种;

(5)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需要的生境、取食范围和分布区都较大的物种;

(6)个体较大的物种—需要多食物、大空间又容易被猎取;

(7)种群个体增长速率低的物种K型战略物种,需要稳定生境、繁殖晚、个体小、体积大;(8)不能有效扩散的物种;

(9)迁移性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依赖于两个或更多生境;

(10)遗传变异性很小的种类;

(11)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如需要湿地、土壤动物等;

(12)以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栖息地的物种;

(13)长期或暂时群集的物种;

(14)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种类。

5.简述保护生物学的起源过程?

(1)上世纪60年代以前,随着工业革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自然影响的加剧,产生了保护生物学的萌芽;

(2)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环境破坏加剧,特别是《寂静的春天》等一系列著作的诞生,人们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开始分析一系列现象;

①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许多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和伦理价值,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

②生物在迅速丧失;

③生物丧失的速度在逐渐加快;

④前5次生物丧失是由于物理或生物原因造成的,而今天的生物丧失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⑤是由于人口增加;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进步;人类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和发达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占有等加剧了生物的丧失;

⑥生物丧失不仅是直接猎取造成的,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破坏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而人类要求的生存环境与大多数生物要求的生存环境类似,这种环境灾难将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召开;

(4)1985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

(5)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

(6)Conservation Biology和Biological Conservation的创刊;

(7)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Conserva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8)1992年我国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9)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四、具体论述生物多样性价值?(本题10分)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

究价值等。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行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消耗行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第一次销售价—能买到此价的成本,而不是最后的零售价。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产品有薪炭材、木材、药用动植物、野生食物……

2.潜在应用价值

(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

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

3.生态价值

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流、能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论理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体现在(1)所有的物种都分别代表着面对生存难题,解决生存难题的独特的生物学答案。因此,每一种都是世界上真实存在的,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享有同人一样的生存权利。每一个物种都具有与人类需要无关的内在价值,高智慧的人类不仅没有损害任何物种的权利,而且具有采取行动来保护物种,使其免受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义务。(2)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物种是自然群落的一部分,各种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一个物种的灭绝或损失可能对这个群落中的其他个体成员具有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连锁灭绝。(3)人类必须向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内。世界上的所有物种的繁荣、发展都受到环境的负载能力所约束。物种要利用环境中的资源而生存。当资源受到损害时,物种的数量将受到影响。

5.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生物已经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并曾给予人类很大的启迪。而且将继续为科技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本题20分)

1.人口数量的集聚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1)人口的增加需要薪炭材、野生肉类、野生植物、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因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低效率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原因;

(3)发达国家居民的过度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2.生境的破坏

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物的生境。生境破坏主要表现如:1)随着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大量生产木材和薪炭材,热带雨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7%,但拥有世界上50%的物种,因此随着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而且热带雨林仍然继续受到人类的威胁。2)位于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砍伐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干旱林;3)由于污染、排水、造田、修渠道、引水、筑坝、发电等原因,使各国湿润地和水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4)由于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也使东南亚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5)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等活动造成质量下降、面积减少。6)由于开发农业、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草地、灌丛和森林退

化,造成世界上大面积的土地(900万km2)沙漠化。

3.生境片段化

大面积的生境被道路、农田、城镇及其他的人类活动场所分割成小块称为生境片段化。片段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陆地“岛屿”。生境岛屿与原生生境有较大区别如:片段化的生境具有面积更大的边缘;片段化后生境中心距生境边缘的距离更接近;片段化后的生境阻止了物种在生境间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物种在片段化的生境中扩散和建立新种群的机会减少,使动物搜寻食物和栖息地的能力下降,并影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最终导致加速种群数量下降和灭绝;片段化后的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表现为光照加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降低,湿度降低,温差加大,喜光动植物入侵占据优势,原生物种组成破坏。片段化后小生境中风力加大带来:植物直接受到损害,林内和土壤的湿度降低,火灾更加频繁、加剧、外来种的入侵、捕食者的竞争者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

4.生境的退化和污染

即使一个生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片段化影响,人类的干扰还可能带来生境的退化和污染,使生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生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其中农药污染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许多有益生物;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造成残留、改变环境的性质和生境的适宜性;稳定的杀虫剂有富集作用、间接地杀死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家畜和人类;杀虫剂使许多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是河流和湖泊成了工业废水和居民排污的场所,常见的污染物有:杀虫剂、杀草剂、原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等。水体污染的结果是直接杀死水生生物;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富集,从而杀死取食水生生物的动物;造成“营养富集培养”的现象。大气污染是由于煤、油燃烧,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是形成酸雨、臭氧层破坏、低空臭氧浓度增加、有毒金属泛滥,最终导致植物、动物等直接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改变土壤和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间接杀死动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垃圾燃烧、有机燃料燃烧等生产许多CO2和CH4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预计在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6℃。温度升高将导致温带地区北移、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热带地区飓风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使处于沿海、温带地区和

热带地区的一些动植物和

一些浅水生物死亡。

5.外来物种的引入、病害和资源过度开发

外来种的引入如殖民引入、园艺和农业引种以及偶然输入等,在世界各地引入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新品系,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引入一方面占据了原有生物的生态位,与本地植物发生竞争,成为本地原有生物的捕食者或天敌,加上新引入的种类没有

有效的天敌与其竞争,造成新引进的种类大量繁衍,占据生态系统,使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病原微生物是另一类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他们被带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的动物、植物对它们几乎没有抗性,于是便引起了病害流行。

疫病流行的原因还有:高频率的人类交流和接触;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无意识地增加了致病生物的密度;高敏感性的寄主种群或处于不良生理条件下的寄主;高密度的寄主种群。

过度开发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人类获取资源的工具和手段更加现代化,发达国家高生活水准带来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交通运输、包藏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类从环境中收获、猎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六、叙述迁地保护实施原则及意义。(本题10分)

(一)实施原则

1.原有生境破碎成斑块或原有生境不复存在条件下;

2.物种数目下降到极低的水平,个体难以寻找配偶(Iucn假设当一个物种野外生存种群降到1000头以下时,有必要迁地保护);

3.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变化。

(二)实施意义

1.在动物学、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中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

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

3.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备基因库;

4.为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

5.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

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

七、综合论述保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点。(本题10分)

1.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生物学热点地区的划分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生物种类、分布、进化等生物多样性基础资料了解还很不够。因此有必要在一些重点的、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的生物区系调查,以使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现状的了解更加接近真实。在此基础上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如世界上物种最多的地区是热带雨林、珊瑚礁、热带湖泊和赤道地区等。

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是保护生物学需要探讨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保护生物学需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到底要保护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到底对环境、对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有多大作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还直接涉及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虽然一些学者通过一些调查、

试验获得了一些假说,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得到普遍承认的结论,因此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3.种群生存力分析和小种群生存概率

由于生境的异质性和个体扩散,形成了许多小种群。一个物种的命运最终能够取决于构成该物种的所有小种群的命运。随着小种群内近交系数的逐代上升,遗传杂合性逐代降低,导致种群的适合度下降,最终导致小种群的灭绝。尽管许多学者对一些物种的生存力进行了初步分析,但由于种群生存能力涉及物种本身的一些内在因素,如种群数量、种群大小、性比、生殖能力、遗传多样性水平、健康状况等,还涉及到环境状况、自然选择压力、食物条件、竞争、寄生、捕食、疾病等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因此,科学的确定某一物种的生存能力和小种群生存概率比较困难。但是,在濒危物种确定、保护对象确定都涉及到种群生存力问题。特别是迁地保护物种时,保存的种群大小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保护的效果,因此确定物种的最小可生存种群是当务之急。

4.珍稀濒危物种遗传多样性水平

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现存的珍稀濒危物种加以有效的保护。采取保护措施之前,有必要全面了解这些物种的分布区、生物生态学习性、种群生存能力等,但其中和重要的一项便是要详细了解现存野外种群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水平。只有在全面地了解了该物种所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一个科学的保护繁育方案。

5.关键种的确立和功能群划分

保护生物学面对的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学工作者一直期望能够通过抓住主要矛盾或简化矛盾来解决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复杂问题。因此试图寻找到生态系统内的关键种,或将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种划分成功能群。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是否存在关键种,关键种的含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功能群应如何划定,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指导保护生物学的实践。

6.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虽然一些学者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并对直接经济价值,其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释放O2、固定CO2等间接经济价值等进行了估算和评价,但由于生物多样性价值涉及多种直接经济价值、多样的间接经济价值、潜在价值和伦理价值等诸多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体系。为了使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得到应有的支持和补偿,为了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做出科学决策,应尽快建立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体系。

7.物种濒危和灭绝的机制

目前有关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中关于生境破坏、生境破碎、生境退化和污染、外来种的入侵、疾病流行等因素的作用多限于定性化水平,或以局部研究成果推断整体,缺乏更

具有科学依据的深入探讨。如在生境破碎方面应对: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破碎与生境异质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种群生灭动态,生境斑块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在破碎生境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等开展深入研究。

8.关键物种的保护

当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着眼点是减缓现有物种的灭绝速率,特别是减缓那些单种科、单种属的灭绝。其次是研究防止那些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种Flagship species、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灭绝的措施。并从物种生存的生物学机制和外部生态环境着手探讨物种灭绝的可预防性。

9.恢复生态学

仅靠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等措施,不可能有效的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也不可能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有必要对保护区以外的区域进行科学经营管理,对已经破坏和退化的生境采取恢复生态学措施加以恢复或重建。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生态系统,根据其地理位置、退化状况等因素加以详细研究,提出科学的恢复技术措施。

10.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学中应用

开展生物工程、生物化学和计算机专家在生物分类、描述,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生物技术在小种群基因多样性恢复、阻止基因的有害转变、外来物种控制、物种和群落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11.自然保护区理论

国内外现存的自然保护区多存在面积偏小、互相之间联系不紧密等诸多问题。有必要针对保护区性质、功能、保护对象等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估。研究保护区的位置、大小、形状,保护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怎样减少自然保护区内的边缘效应和破碎效应,怎样建设自然保护区间的生境走廊,怎样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等问题。

12.立法与公众教育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总结少数民族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的经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宣传教育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A.“……更重要”分析不当,原文是“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没有比较二者中谁更重要。C.“个体在通达时,不应关注个人心态”理解错误,原文是“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D.“对儒学价值的创新”不合文意,原文是“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故选B。 2.C.“论证了王阳明在诗歌中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可知,论证的应是家国情怀与济世情感的各自特点。 故选C。 3.C.“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就是济世,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也是济世”曲解文意,原文是“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故选C。 4.D.“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可知,保护关键种不一定比发现它更难。故选D。 5.B A.“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理解错误,根据第一段中“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应该是形象生动地引出啄木鸟对森林的作用。C.“文章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中“描写”分析错误。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没有运用描写。D.“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错误。文本最后一段说“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说明海星只是用来举例子进行说明,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种。 故选B。 6.(1)关键种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①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②像啄木鸟之类的物种,有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环境的作用。(2)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认识到关键种的重要性,有利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 7.C“可以淡化悲剧意义”错,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可以使悲剧更显其悲。 8.不能。①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合理。没有娘家妈,媳妇送不到医院,后面的情节也无法展开。 ②衬托主要人物。用妈妈对女儿的真心疼爱衬托了主要人物王老太太的冷漠自私。③反映了普遍的社会环境。两位母亲都固执己见,思想保守,不信任医院,构成人物群像,共同构建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社会环境。 9.①体现在矛盾冲突的情节上。如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医院挂号排队、男大夫接生等情节,使其与王老太太产生冲突,引人发笑;以及爱之反害之的矛盾,构成喜剧性。②体现在人物的行为、语言、观念上。王老太太、娘家妈,包括媳妇在内的荒诞言行、愚昧思想,观念与事实的悖逆,都充满喜剧性。③体现在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作者用夸张、比拟、比喻、双关、联想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反讽的写作技巧,诙谐的俗语,构成了幽默的语言风格,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 10.GKL句意:吝惜璧玉而借道给晋国,晋国攻取虢国以后,回来的时候,反过来灭了虞国。“晋已取虢”中,“晋”是主语,“已取”是谓语,“虢”是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在本句前后断开,即“晋”前和“虢”后;“还”的主语应为“晋”,二者组成主谓句,作状语;“反”作“灭”的状语,“虞”是“反”的宾语,应在“反”前断开。故三处句读为GKL处。 11.B A.正确的。B.错误的。“还”通“旋”,回转、调转。句意:扁鹊远远看见桓侯掉头就跑。/秦王绕着柱子跑。(“还”通“环”)C.正确。经过;探望。意思不同。句意:经过郑国/祖母来探望我说。D.正确。借的意思。句意:(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借助船只的人。 12.C“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错误,文章中说二位臣子在小处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君王不听,才导致灭国。 13.(1)我很愚昧为您这样的想法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是眼睛一样,能看见百里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采分点:“患”意动用法;“智如目也”判断句;“其”代词,自己。) (2)事情的福祸也在小处,所以说,圣人处理事务要趁早。(采分点:“腠理之地”需意译“小的地方”意思对即可;“蚤”通“早”;“从事”处理事务)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说:“大王为什么讨伐越国呢?”楚王说:“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军事实力衰弱。”杜子说:“我很愚昧为您这样的想法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是眼睛,能看见百里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在与秦晋战争中被打败,丢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军事实力衰弱的表现。庄蹻在国境内做盗贼,官吏们不能禁止他,这是政治混乱的表现。我们国家的政治混乱、军事衰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就像眼睛的体现。”楚王就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想法。所以,了解人的难处不在于看清别人,在于自我认知。所以说:“能自知的人是明智的。”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所以好的医生治病注重于在表面解决问题,这就是在小

雅思热带雨林答案

雅思热带雨林答案 【篇一:雅思口语范文之热带雨林】 txt>雅思口语范文之热带雨林 您当前的位置 ? 智课教育官网 ? 雅思 ? 雅思口语 ? 文章正文 出国英语考试有哪些雅思6.5是什么水平雅思阅读评分标准托福 阅读评分标准雅思和托福的区别 adults and children are frequently confronted with statements about the alarming rate of loss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for example, one graphic illustration to which children might readily relate is the estimate that rainforests are being destroyed at a rate equivalent to one thousand football fields every forty minutes-about the duration of a normal classroom period. in the face of the frequent and often vivid media coverage, it is likely that children will have formed ideas about rainforests-what and where they are, why they are important, what endangers them-independent of any formal tuition.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some of these ideas will be mistaken . 首句引入主题: rainforest 。 for example 后不用看。看到末句,出现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观点句型,且伴有also ,说明最后两句是并列的观点句 : 1. children hold ideas about rainforests 2. they are mistaken. 固本文主题或问题就是儿童关于热带雨林看法的对错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ldren harbour misconceptions about ‘pure’, curriculum science. these misconceptions do not remain isolated but become incorporated into a multifaceted, but organized, conceptual framework, making it and the component ideas, some of which are erroneous, more robust but also accessible to modification. these ideas may be developed by children absorbing ideas through the popular media. sometimes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erroneous. it seems schools may not be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to re-express their ideas and so have them tested and refined by teachers and their peers. despite the extensive coverage in the popular media of the destruction of rainforests, little formal information is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的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6.创始者效应:一个大的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从原物种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种群。建立新种群的几个个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成为新种群的遗传瓶颈,这种现象叫做创始者效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不远的将来;灭绝;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1992、巴西; 三、简答下列问题(共25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5分) λ=∑[Ni(Ni-1) / N(N-1)] D=1-λ D=1-∑[Ni(Ni-1) / N(N-1)] 当N很大时,λ=∑(Ni / N)2=∑Pi2,其中:Pi=Ni / N

式中:N:为总体中个体总数;Ni:为总体中底i个种个体总数;λ: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7分)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是同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6分)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 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性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消耗性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第一次销售价-能买到此价的成本,而不是最后的零售价。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产品有薪炭材、木材、药用动植物、野生食物…… Ⅱ.潜在应用价值 (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 Ⅲ.生态价值 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

保护生物学 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 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 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 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 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容 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 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 (1).遗传变异 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 (2).自然选择 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光及其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 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 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 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 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 素的形成。 (2).温度 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温度超过一定限值,各种代谢活动又趋于下降。决定某个特定区域气温的要素主要有:季节;纬度;昼夜;海拔 (3).水 水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有水分就有生命,这是由于水具有独特的生态学作用决定的。 1)高沸点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其它们变化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 (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0)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也指种群为了保持长期生存力和适应力应具有的最小种群数量。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15).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其它们变化的多样化。 (16)异质种群:异质种群又被翻译成复合种群、集合种群、Meta种群、动态种群等,是由几个斑块种群或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或组间个体迁移小于亚种群内个体迁移的一组亚种群。 (17)物种多样性:指一定区域内物种多样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18)物种:最早出现的物种定义是形态学物种概念,又被称为本质先于存在论者的物种概念,即每一个物种由它的不变的本质essence 或者eidos 形成特征,并通过一个明显的非连续性与其他物种分开。因此物种简单地被定义为:与属于其他物种的个体不同的相似个体的类群。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集群,在生殖上与其他物种相隔离。显然这个概念被叫做生物学物种概念, (19)迁地保护:就是把物种及其种群迁移到其栖息生境以外的适当地方,例如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水族馆、野生生物繁殖或驯养中心等,主要保护物种资源。 (20)自然保护区:所谓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填空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伦理价值。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1992 年加入该公约。 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不久的将来具有高度的灭绝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种群和若干个附属的种群。 5、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等4项。 6、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1000-3000万种之间。 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 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1980 年加入该公约。 9.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1984 年颁布1984 年实施的。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 答:(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2分)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3分)2.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 答:(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1分)(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种内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内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1分) (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 ①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②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③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 ④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⑤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⑥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1分)(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1分)(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1分) (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2分)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四)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 1、动态植物化学:是指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量和质是动态的,并遵循时间层次 和空间层次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与物种有关,不同物种有不同种质、不同化学成分,且这些不同与植物的个体发育、生物系统发育地位、环境条件、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调控有关 2、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分布特点:(论述) (1)在植物科属中分布特点:有些植物次生代谢禅位于的分布具有专属性,如白头翁属植物中仅有白头翁一种含有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科属亲缘干系相近的植物,尤其是同属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五加科人参属中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皂苷;同种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科属植物中,如小檗碱在毛茛科黄连、小檗科三棵针中 (2)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不同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如辣椒素只在辣椒生育生长的后期才在果皮中合成并积累;同一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此生代谢产物也不同,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含量随着植物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3)不同采收时期的分布特点:植物的同一药用部分在不同采收期,所含化学成分不完全一样,如胡荽子党果实未成熟时,其挥发油主含桂皮醛和异桂皮醛,成熟时主含芳樟醇、杨梅叶烯;植物不同药用植物部位的采收期不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不同,如根及根茎药用部位,多在秋末春初或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采收 (4)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其含量差别较大,如相思树树干基部皮的鞣质含量最高,向上含量渐少 第五章资源的评价 论述 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内在品质评价。 药用植物资源的内在品质是利用价值的基础,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系统进行综合性评价。

保护生物学2005-2006学年考试试题B答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教研室(学科)主任:詹亚光 考试科目: 保护生物学(B )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70分 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1.保护生物学;2. 生态系统多样性; 3.功能群;4.有效种群数量;5.最小生存种群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5.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总计10分)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 140-170万 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1000-3000万 种之间。 2.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又称为 里约热内卢 公约,是 1992 年在 巴西 国家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 3.IUCN 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 不远的将来 具有高度的 灭绝 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 一个或几个核心 的种群和若干个 附属 的种群。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20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λ=∑[N i(N i-1) / N(N-1)] D=1-λ D=1-∑[N i(N i-1) / N(N-1)] 当N很大时,λ=∑(N i / N)2=∑P i2,其中:P i=N i / N(3分) 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N 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λ: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2分) 2.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建设目标: (1)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在科学的管理下保持自然的本来面目,一方面维持有利于人类的良性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创造最佳人工群落模式和进行区域开发的自然参考系统。(2分) (2)保存生物的多样性,即保存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物种的天然基因库;(1分) (3)维持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物种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和持续利用,使其不但成为物质资源基地,也成为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1分) (4)保护特殊的有价值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考证,历史、评估现状?预测未来提供研究基地。(1分) 3. 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其中潜在应用价值包括那些方面?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2分) 潜在应用价值包括: (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 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研室(学科)主任:詹亚光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 3S技术概论 1.《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遥感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游先祥主编,林业出版社 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科学出版社 3S技术原理 《3S技术及其应用》(冯仲科编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729专业理论 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4.《世界现代设计史》-李昌菊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817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史》林德宏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包装材料学 《包装材料学》,王建清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第一版 《纸包装材料与制品》,谭国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保护生物学 Richard B. Primack、马克平 2009. 保护生物学简明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俊清等 2002. 保护生物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Richard B. Primack. 2006. Essential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Fourth Edition).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2002 草地生态学 1.《草地生态学》, 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 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草地学 1.《草地学》(第三版),韩建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草地培育学》,孙吉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许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024届北京市密云区市级名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密云区市级名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 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且让我们这样稍稍窥.(kuī)视一下彼岸彼土。那里白鹤在飞翔。你看那玉羽红顶,踯躅徘徊,一飞千里。还有乐园鸟飞翔,有鸾凤和.(hè)鸣,缠绵,娟丽,仪态万芳。B.看原画真是不同。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些名家的辉煌作品!还有那些神奇的教堂里的壁画、塑像和美仑美奂的建筑,我们的画家都看到了。许多杰作他都维妙维肖.(xiào)地临摹.(mó)了下来。 C.他们真是生活在美丽的风景中。风景排闼.(tà)而入。从窗口看,看不尽的那些锯齿形的山峰。那些峰嶂云烟,变幻莫测。青青的漓江,萦.(yíng)绕其间。好一座精致的风景城市! D.重庆美术院那时正被一批国民党分子霸占着。他们把一些优秀的画家排挤之后,自己又互相倾轧.(yà)排挤,闹得乌烟瘴.(zhāng)气,如在恶梦之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历来讲求诚信,许下承诺就要兑现,言行相顾 ....,表里如一,才是恪守诚信的典范,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B.自从初中毕业后,李明和同学张翔已分别二十多年。现在,他们俩在同学会上相遇, 依然有一见如故 ....的感觉。 C.恪尽职守,乐于助人,危言危行 ....,克己奉公,这些优秀的品质让他深受百姓爱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当之无愧。 D.初次登台讲话,他显得非常紧张,说话吞吞吐吐,逻辑非常混乱,讲的到底是什么, 连他自己都不知所云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这有助于我们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积极地争取乐观的前景。

2020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小题。 万物生长 胡宝林 从城里医院回到老屋,母亲躺在了炕上。 屋内阴凉,母亲盖上了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天花板。一片岑寂。墙上的年画,柜上的杯子,箱子上的衣物,角落里的鞋子,以原来的姿势站卧,安安静静。唯有柜上的时钟的声音,异常清晰,冷峻如往。老屋,就这样容留了从医院归来的母亲。医生说,躺过春天和夏天,她的身体才有望恢复,不再疼痛。 无法行走的母亲躺在老家的土炕上,而屋外,春天正在发生。 地里,大片大片的青麦正在生长。这是青色的海,麦子的海。这海,从小河边漫上山坡,跃上一层一层的梯田,奔涌着,直上山梁而去,与蓝蓝的天空相互激荡。那绿色的海,是一年中,这个山沟最博大的色彩,含蓄着一种似要溢出的情。麦穗还未出头,日光在一片片叶子弯腰的节点上反射,像无数的星点。一颗叶片上的露珠,亮晶晶的,耀眼成一颗太阳。细看,一片片长长的韭叶似的绿叶,在拽着细细的麦秆拔节。一节,两节,那叶子仿佛等不及麦秆迟钝的成长,把自己高高长长伸展开来,比麦秆还高。谷雨前的这个晌午,山沟里亿万株麦苗,就这样被数亿片叶子拽着,拔开骨节,朝天生长,仿佛要把这片绿色的海拽向天空。 河道里,一片静谧。野草们得了水的滋润、阳光的关照,一株株,伸长脖子,张开双手,在进行绿的无声的合唱。河边的老杨树,笔直地刺向天空,叶片像梦幻的精灵一般,挂在老树枝上。老杨树,又抽出了新尖,拔节向天。远远看去,像笼了淡淡的黄纱。雍峪河,流淌在树荫、草丛簇拥的谷道。水头,将一节节的水流从山里拽出,越长越长,无声地向北逶迤而去,像白练。几只鸟儿,仿佛是为了衬托这晌午的寂静,在枝头鸣叫。偶尔,幼鸟跳起,振翅平飞,幼鸟脚上与翅上的骨节,也在这个春天拔节。 春天在身外发生,万物拔节生长,生机勃勃向高处向远处行走。而母亲躺在一片寂静之中,被疼痛软禁在土炕之上,只能任思绪的天眼在庭院、村野漫漫游走视观迷迷糊糊中,所有的一切都恍恍惚惚、迷迷离离。忽然,她看见,一株枣树开着小花儿,向天直长,长,长,挺拔的身躯越过山梁,直向天上的云朵长去,周身的骨节嘎嘎作响。母亲平躺的身躯,也在长,越长越长,从秦岭根,一直长到渭河边,又越过渭河,向北原长去,她的骨节也在簌簌作响。母亲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自己。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融为一体,将济世情感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是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又以“道”“心”表明他内心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实际上是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 他在《南浦道中》一诗中写道:“已喜间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征。迂疏何有甘棠惠,渐愧香灯父老迎。”这首诗体现了阳明再次到南浦时的心境,以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关切,类似诗句还有《还赣》一诗中的“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可以说,仁民、亲民贯穿阳明的思想世界。这样的情感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个人济世情感的抒发方式,又是一种特有的思想阐发方式。阳明的诗歌特别凸显对百姓的关注,例如《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一诗中写道:“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阳明不仅表达深切的同情,而且期盼能解决问题。阳明的诗歌既“缘情”,又“言志”,两者相得益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测试试题卷(彩色版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测试试题卷(彩色版附答案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人B.青蛙C.扬子鳄D.河蚌 2.下列动物中均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水螅、血吸虫、螃蟹B.蛔虫、缢蛏、鸟 C.海马、青蛙、猴D.蚯蚓、蝾螈、蛇 3.下列动物中,体温能保持恒定的是() A.B. C.D. 4.某同学对几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一类是蜜蜂、蚯蚓、蜘蛛、虾、蝗虫,另一类是兔子、青蛙、燕子、鱼、野马,他这样分的主要依据是() A.水生还是陆生B.卵生还是胎生C.是否有脊椎骨D.体温是否恒定5.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其所属动物类群不正确的是() A.水螅——腔肠动物B.鲸鱼——哺乳动物 C.海马——鱼D.家蚕——环节动物 6.某同学将小麦、水稻、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肾蕨和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种子的有无B.输导组织的有无C.水生或陆生D.有无叶绿素7.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所提及的两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指鹿为马B.鸡犬不宁C.虎头蛇尾D.沉鱼落雁8.生物等级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B.界、门、属、目、纲、科、种C.种、属、科、目、纲、门、界D.属、种、科、目、纲、门、界 9.在植物类群中,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原因不包括() A.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B.种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C.种子的寿命比孢子长D.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10.生物学家对水稻、玉米等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 A.根、茎和果实B.花、果实和种子 C.花、根和种子D.茎、叶和果实 11.某生物兴趣社的学生调查小区植物时,发现了一棵有花有果的高大植物,他们想采集标本回家进行分类,采集的标本可以不包括() A.根B.花C.果实D.种子 12.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A.甲为蝙蝠,乙为鸟类B.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 C.甲为鱼类,乙为水生动物D.甲为爬行动物,乙为脊椎动物13.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为了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叙述错误 ..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C.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纲、门、目、科、种、属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14.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15.下列关于动、植物类群的认识正确的是() A.孢子植物中只有蕨类植物体内广泛分布有输导组织 B.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多了果皮包被

南京大学英语学术写作中国大学MOOC课后习题答案英语题目(含翻译)(1)

Zoos have existed in some form since at least 2500 BC in Egypt and Mesopotamia, where records indicate giraffes, bears, dolphins, and other animals were kept by aristocrats. The oldest still operating zoo in the world, Tiergarten Schönbrunn in Vienna, opened in 1752. Although controversy has historically surrounded zoos, from debates over displaying "exotic" humans in exhibits to zookeepers not knowing what animals from extinction. First of all, zoos produce helpful scientific research. Since so many diseases can be transmitted from animals to humans, such as Ebola and the bird flu, zoos frequently conduct disease surveillance research in wildlife populations and their own captive populations that can lead to a direct impact on human health. Take the zoos in the United Stated as an example. In 2017, 173 accredited US zoos spent $25 million on research, studied 485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animals, worked on 1,280 research projects, and published 170 research manuscripts. ②Zoos can als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animals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According to a study of 26 zoos worldwide published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visitors to zoos increased their knowledge of biodiversity and specific individual actions to protect biodiversity. Robin Ganzert, PhD, President and CEO of American Humane, once stated, "Zoos provide people, especially impressionable children,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see these remarkable animals up close. People won't protect what they don't love, and they can't love what they don't know.”③It is zoos that give people the chance to appreciate the animals from different corners of the world in real life. In addition, zoos help save species from extinction and other dangers. According to records, there were only nine California condors in the wild in 1985. ④However, a joint conservation effort between the San Diego and Los Angeles Zoos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resulted in a population of 276 California condors in the wild and another 170 in captivity by 2016. The truth is that zoos are working to save polar bears, tigers, and wild African elephants from habitat loss, apes and rhinos from poachers, dolphins and whales from hunters, and bees and butterflies from population declines, among many other efforts to help many other animals. In conclusion, zoos do bring a lot of benefits to mankind and thus have a reason to exist. No matter in the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or in the save of animals from extinction, they have indeed made a huge differen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