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三月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

第二章城市规模 (4)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6)

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6)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7)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8)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0)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总体布局 (12)

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12)

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12)

第二节四区划定 (13)

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5)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15)

第二节城市发展轴带 (16)

第三节城市分区与组团 (17)

第九章城市更新 (19)

第十章城市建设密度分区 (21)

第十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2)

第十二章总体城市设计 (24)

第十三章五线划定与管制 (27)

第四部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支撑体系 (32)

第十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32)

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 (32)

第二节物流业发展与布局 (35)

第三节金融业发展与布局 (36)

第四节文化产业发展与布局 (37)

第五节旅游业发展与布局 (39)

第十五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布局 (41)

第十六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布局 (43)

第一节总体思路 (43)

第二节公共设施布局 (44)

第三节商业设施布局 (47)

第十七章城市特色与遗产保护 (48)

第一节文化特色塑造 (48)

第二节文化遗产保护 (49)

第十八章城市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50)

第二节绿地系统规划 (53)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 (56)

第一节地表水环境 (57)

第二节近岸海域环境 (59)

第三节空气环境 (61)

第四节声环境 (63)

第五节固体废弃物 (65)

第二十章海洋岸线保护与利用 (66)

第五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69)

第二十一章综合交通 (69)

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69)

第二节对外交通 (71)

第三节公共交通 (74)

第四节道路交通 (75)

第二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76)

第一节水资源和能源保障 (76)

第二节供、排水工程 (79)

第三节供电工程 (82)

第四节供气工程 (84)

第五节通信工程 (86)

第六节环境卫生工程 (87)

第二十三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 (90)

第六部分规划实施政策支撑体系 (95)

第二十四章特别政策地区 (95)

第二十五章分阶段实施指引 (98)

第二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99)

第二十七章分区发展指引 (105)

第二十八章规划实施配套保障政策 (108)

附则 (111)

附表 (112)

附表1: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12)

附表2: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113)

总则

第1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的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规范以及上层次规划,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在深圳经历了领先一步的发展后,率先遭遇内地其他城市尚未发生的资源瓶颈和发展困境的背景下制定的,致力于有效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难题:

(1)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

(2)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失衡;

(3)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

(4)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

第3条本规划在深入总结历次总体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应对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努力实现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1)工作重心由增量扩张为主向存量优化为主转变;

(2)工作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规划向综合性规划的转变。

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2.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3.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发挥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功能,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4.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第5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5.《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6.《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6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

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7条城市规划区

本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深圳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等6区,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

第8条本规划是深圳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的制定,均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9条本条文中黑体字部分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10条本规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11条城市性质

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

第12条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改革的经济特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地。

第13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1.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城市。

3.依托华南,立足珠三角,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

第14条城市发展分目标

1.区域协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和区域地位

提高深圳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产业、资本市场、资源能源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合作,联手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形成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2.经济转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知识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3.社会和谐——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

4.生态保护——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并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第15条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为有效落实城市发展分目标,制定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其中,控制性指标是规划期内刚性控制指标,引导性指标是弹性指引指标。具体指标见附表2。

第二章城市规模

第16条城市规模调控目标

1.立足城市资源环境容量,建立适应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调控与管理模式。

2.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严格控制新增用地规模,逐步增加改造用地规模,实现由增量用地扩张为主向存量用地改造优化为主的用地模式的转变。

3.实施严格的人口调控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保持城市人口总量的相对稳定。

第17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06年底全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29平方公里。

到2020年,全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00平方公里以内,比2006年新增171平方公里。

第18条城市增改用地规模

1.城市增改用地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和改造建设用地两部分。

2.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保证城市发展转型所必要的产业及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政策保障性住房等的建设需求,规模为171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利安全等条件下,适量审慎填海。

3.改造建设用地应优先保障产业升级和功能置换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政策保障性住房等的建设需求,以提高旧工业区、城中村、旧工商住混合区和旧居住区的土地利用效能为目标。全面改造建设用地规模约60平方公里。

第19条城市常住人口规模

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82平方米。

第20条城市管理服务人口

1.城市管理服务人口是城市在其辖区内需要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城市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半年以下暂住人口。

2.城市管理服务人口规模是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第21条提高深圳国际化水平

1.制定提高市场国际化和有利于企业跨国投资的鼓励政策,完善金融、技术研发、商务服务的市场化机制。

2.着重引进具有国际一流先进技术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重点培养把握全球产业趋势、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吸引富有国际文化背景的外籍人士和归国留学人员,建设国际化社区。

第22条加强深港合作

1.完善深港金融合作机制。建立共同的资本市场,积极探索深圳金融机构通过香港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继续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

2.积极建设深港创新圈。加强两地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间的合作,鼓励双方人员、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交流。加强双方在生产研发、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使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加强与香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合作。依托深圳对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对国际的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

4.改善通关环境和跨界交通。加强跨界交通方面的衔接和合作,促进深港交通合作与建设。加强口岸管理,缩短通关时间,为深港两地的要素流动提供更大的便捷。

5.促进边境地区合作开发。共同研究落马洲-河套和莲塘-香园围等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开发策略,适时稳步推进边境地区的开发。

6.加强两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协作,改善深圳湾和大鹏湾水质,提高两地大气环境质量。

第23条加强与珠三角及内地城市的联系

1.建立与内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联系,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其它城市的多边合作和规划衔接,

制定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和激励区域体制创新政策,加快形成上下游功能互补的区域产业链。2.共同促进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的统筹安排,协调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和建设,共同推进跨地区的重大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3.建立区域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资金要素市场和土地市场,促进要素按照市场机制自由流动。

第24条合作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加强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与合作,协调解决跨地区、跨流域重大环境问题。共同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2.加强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协调,共同编制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推进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跨界河流流域和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共同海域环境的联防联治。

3.建立区域大气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共同采取措施削减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逐步降低区域内酸雨频率、降水酸度和霾的天数。4.建立生态系统基本数据平台,合作开展生态调查,建立区域环境监测网,协调区域环境管理。

5.推动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参与东江流域生态保护,加强东江水源区的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提高城市水资源保障能力。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第25条继续强化支柱产业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提高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定鼓励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用地政策,保障支柱产业用地需求。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产业联盟,建设总部基地、保税区、专业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地,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2.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鼓励自主创新研发,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

3.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深化地方金融要素创新,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发展。4.引进国内外一流物流企业,形成产业高效供应链。

5.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

第26条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1.制定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政策,扶持传统产业高新化,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2.以提高地均税收和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为目标,提高产业准入标准,整合优化传统工业区,合理引导和控制工业用地功能置换,促进产业平稳转型升级。

第27条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

1.建立包括节能减排等内容的“绿色GDP”指标核算体系,将其作为城市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

2.有效运用价格、税收、许可证等多种手段,推广万元GDP水耗和能耗的政府考核机制。设立节能评估机制与环境准入门槛,完善产业退出机制。

3.淘汰和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

生态、环保、海洋等未来优势产业。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第28条加强城市公共安全

1.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保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和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2.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围绕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和环境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监测预报网络和设施。

3.建立资源供应与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加强食品、供水以及能源供应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建设。

第29条保持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

实行按居住地进行管理服务人口登记的制度,建立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在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为管理服务人口提供服务。

第30条加强社会公共服务

优先建立面向基层、级配合理的教育、卫生、文体、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公共财政新增部分在教育、卫生、文体、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支出比例。大力发展社会民间组织和社工组织。

第31条保障基本居住条件

1.建立以低收入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并与人口政策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发展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多渠道改善外来工居住条件。

2.挖掘城中村住房存量的潜在供应能力,通过政府收回或回购等政策手段,将部分城中村住房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第32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1.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需求及道路空间的公交优先使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建设和经营,全面提升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继续实行城市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补贴、补偿机制和公共交通票价管理机制。

第33条保障社会民生

完善与人口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暂住人口的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推进社会和谐。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就业和再就业激励机制。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推进社会养老、残疾福利等社会慈善事业的社会化和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第34条保护生态绿地

1.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严格维护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保证城市的生态空间,对已遭受破坏的环境进行生态恢复。

2.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以及居住区公园,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建立和维护城市绿色生态廊道,保护野生生物栖息环境。保留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立体绿化带。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逐步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

第35条合理利用海洋岸线

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海岸资源管理政策,保证海洋资源在各海洋行业内合理配置,使海洋空间和海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第36条高效利用能源、水资源和再生资源

1.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针对能源使用的时间差异性,合理安排使用。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严格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行业的准入标准。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的体制改革。加快推出鼓励生产、使用节能产品的财税政策。

2.加强节能减排,建立“绿色GDP”的政绩评估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制定鼓励推广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与综合利用的有关政策。

3.加强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交通节能。施行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大对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力度,开展能源合同管理服务体系;开展交通节能的技术和政策研究,治理交通污染。

第37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1.加强战略性空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实现土地利用模式的根本转型。

2.实施建设密度分区,适度提高适宜地区的开发强度,制定集约利用土地评估标准,积极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力。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文本 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 I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 (3) 第二章城市规模............................................................................. . (4)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7) 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 (7)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 (9)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10)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1)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14) 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 (14) 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 (14) 第二节四区划定............................................................................. . (15) 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项目地点: 深圳 完成情况: 2006.06~2010.08编制完成 获奖情况: 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08-2009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深圳市第十四届优秀规划设计金牛奖; 主要设计人员: 许重光、尹强、邹兵、范钟铭、薛峰、秦元、王佳文、傅晓东、张健、杜建华、石爱华、李江、吕晓蓓、陈贞、陆佳、罗彦、李卫峰、黄卫东、杜雁、周铭 项目简介: 2006年6月,深圳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工作目标为:一是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二是为有效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约束、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指明路径。

主要内容: 1.确立了“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都会、打造世界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制订了引导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和路径。在城市发展总目标下提出区域协作、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生态保护四个方面的分目标。以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为支撑,结合深圳市已出台的各类城市发展指标并突出空间属性,制定了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3.延续已有的轴带组团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联系,构筑了“三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空间结构。提出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区域空间策略。 4.实施四区五线的空间管制,划定密度分区,构筑包括产业、住房、公共服务、生态与绿地系统在内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支撑体系,以及由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构成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5.强化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与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相协同的人口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城市更新政策、生态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摘要) 2010-09-29 07:44:00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o [提要](1)深圳湾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南山和西部滨海地区、东莞西部地区以及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以货运功能为主;(2)皇岗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福田、罗湖和中部分区以及往东莞、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兼有客、货运交通功能;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摘要) 总则 第1条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第2条深圳在经历了领先一步的快速发展后,率先遭遇空间发展困境和资源瓶颈制约。本规划致力于有效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难题: 1.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 2.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3.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 4.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第4条本规划在深入总结历次总体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1.工作重点由增量空间建设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变; 2.工作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规划向综合性规划转变。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5条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第6条城市职能 深圳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深圳城市规划

深圳的发展与城市规划 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润、阳光充沛,盛产水果。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6.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8.07万人。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同时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第四大旅游城市。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在国内率先运用“绿色GDP”指数来评价城市发展的整体运行质量。目前,深圳的经济发展呈现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局面。深圳为中国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总额稳居中国内地大中城市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财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七分之一,连续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国际机场为大陆四大机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是深圳三大支柱产业。 特区成立二十八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发展,始终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持续高投入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 划 1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五、城市发展目标 (一)城市发展的总目标: 1.继续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标题 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 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 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

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 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这将大大提高东南部城镇向南面的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从屏安路至光侨路之间路段全长只不过10公里左右,投入成本低。 《光侨路-屏安路地图位置》 《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 光侨路 屏安路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外协遴选文件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背景介绍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2019年3月15日,我局下发了《深圳市规划

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落实国家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环评法的要求,需针对《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是引领我市2020 年至2035 年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资源利用和环境生态视角对总体规划成果的科学评估,对我市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新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拟委托专业机构协助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二、项目基本要求 (一)技术要求 1. 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规划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等多个方面。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特点及资源禀赋,重点对深圳市国土空间开发总体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诸多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论证规划的环境目标可达性和合理性,并提出生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规划分析介绍规划不同阶段目标、发展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等内容,梳理规划的环境目标、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内容。分析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区域“三线

2020年(城市规划)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深圳市城市总 体规划(—)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文本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I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 第二章城市规模 (4)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7) 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7)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9)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10)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1)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14) 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14) 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14) 第二节四区划定 (15) 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17) 第二节城市发展轴带 (18) 第三节城市分区与功能组团 (19)

第四节城市中心体系 (21) 第九章城市更新 (22) 第十章城市建设密度分区 (24) 第十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5) 第十二章总体城市设计 (27) 第十三章五线划定与管制 (30) 第四部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支撑体系 (34) 第十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34) 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 (34) 第二节物流业发展与布局 (36) 第三节金融业发展与布局 (37) 第四节文化产业发展与布局 (38) 第五节旅游业发展与布局 (40) 第十五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布局 (42) 第十六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布局 (44)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 (44) 第二节各类公共设施布局 (46) 第三节各类商业设施布局 (48) 第十七章城市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50) 第一节文化特色塑造 (50) 第二节文化遗产保护 (50) 第十八章城市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52)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草案 总则 日期: 2007-11-20 第1条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国际化城市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根本性转变。 2.提升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区域联系与合作,促进深圳与珠三角地区其它城市协调发展。 3.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进一步服务香港,支持香港发展。在经贸、服务业、环保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功能互补。 4.适应全球化和城市价值链重组的世界经济格局,推动深圳的产业结构向自主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两个方向发展转型。 5.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培育和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和环境质量,建设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7.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和宏观调控职能,统一规划、综合协调。 第3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6.《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 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5条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深圳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6区,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 第6条本规划是深圳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7条本规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日期: 2007-11-20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文本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 I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 (3) 第二章城市规模............................................................................. . (4)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7) 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 (7)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 (9)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10)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1)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14) 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 (14) 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 (14) 第二节四区划定............................................................................. . (15) 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 二、城市职能 1.国家经济特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深港共建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地。 三、城市发展总目标 1.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城市。 3.依托华南,立足珠三角,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 四、城市发展分目标 1.区域协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和区域地位 提高深圳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合作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经济转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社会和谐——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 4.生态保护——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并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经济转型政策: 一、继续强化支柱产业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提高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定鼓励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支柱产业用地需求。建设总部基地、专业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地,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2.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鼓励自主创新研发,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3.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深化地方金融体系创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 4.引进国内外一流物流企业,形成产业高效供应链。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摘要)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20)》<摘要) 总则 第1条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第2条深圳在经历了领先一步的快速发展后,率先遭遇空间发展困境和资源瓶颈制约。本规划致力于有效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难题: 1.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 2.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3.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 4.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第4条本规划在深入总结历次总体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1.工作重点由增量空间建设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变; 2.工作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规划向综合性规划转变。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5条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第6条城市职能 深圳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第7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 1.继续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