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民事诉讼法

日本民事诉讼法

日本民事诉讼法
日本民事诉讼法

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的新视野_评日本法学家兼子一的_民事诉讼法_新版_

书 评 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的新视野 评日本法学家兼子一的 民事诉讼法(新版) 白绿铉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正面临一场深刻的改革。在这场不可避免的改革中,我们不能不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从比较民事诉讼法学的角度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的共同规律,以指导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这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当务之急。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民事诉讼法的比较研究还相当薄弱,特别是缺少中译的外国民事诉讼法学论著。1995年3月由我国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日本法学家兼子一著,竹下守夫修订,拙译的 民事诉讼法(新版) (以下简称 民事诉讼法(新版) ),可以说,此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的新视野。 一 民事诉讼法(新版) 是日本民事诉讼法学家竹下守夫教授1993年在1954年兼子一教授所著 民事诉讼法 的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新版署名兼子一、竹下守夫。兼子一教授生于1906年,192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41年任该校教授,历任日本法制审议会委员等要职。竹下守夫教授为该书中文版所写的 中译文序言 中写道: 现在的日本民事诉讼法学,在所有方面几乎都是以兼子一先生的理论作为出发点的,从这个意义上,兼子一堪称现代日本民事诉讼法学之父 。兼子一教授的原著1954年由日本弘文堂出版社出版后,1972年即兼子一教授去世前一年进行过一次修改。该书从1954年到1992年先后再版37次。1993年弘文堂出版社邀请竹下守夫教授对该书进行补充、修订再次出版,即中译文的原稿 民事诉讼法(新版) 一书。竹下守夫教授生于1932年,195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现任日本一槁大学教授,兼任日本法制审议会民事诉讼法分会委员等职。他是上一届日本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长。 民事诉讼法(新版) 一书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理论水平很高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专著。为便于我国读者进行研究,译者在 译者前言 中概述了4个问题:(一)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制度;(二)日本民事诉讼法典的概况;(三)关于兼子一先生的解决纠纷说及与之有关的观点;(四)关于日本修改民事诉讼法的情况。该书分六编: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民事诉讼、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第二编诉讼主体:第一章法院、第二章当事人;第三编第一审程序:第一章诉讼开 本文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拙译 民事诉讼法(新版) 前言第25页(法律出版社,1995年3月)。

(完整版)日本民事诉讼法与规则正式版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 (平成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法律第一百零九号) 最终改正年月日:平成一六年一二月三日法律第一五二号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通则 第二章法院 第一节管辖 第二节法院职员得除斥及忌避 第三章当事人 第一节当事人能力及诉讼能力 第二节共同诉讼 第三节诉讼参加 第四节诉讼代理人及辅佐人 第四章诉讼费用 第一节诉讼费用的负担 第二节诉讼费用的担保 第三节诉讼救助 第五章诉讼程序 第一节诉讼的审理等 第二节专门委员 第三节期日及期间 第四节送达 第五节裁判 第六节诉讼程序的中断及中止 第六章起诉前证据收集的处分等 第二编第一审的诉讼程序 第一章起诉 第二章审理计划 第三章口头辩论及其准备 第一节口头辩论

第二节准备书状

第三节争点及证据的整理程序 第一款准备性口头辩论 第二款书面准备程序 第四章证据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询问证人 第三节询问当事人 第四节鉴定 第五节书证 AW 、 ,一弟 勘验 八节 第七节证据保全 第五章判决 第八章不经裁判终了诉讼 第七章大规模诉讼特则 第八章简易法院诉讼程序的特则 第三编上诉 第一章控诉 第二章上告 第三章抗告 第四编再审 第五编票据及支票诉讼的特则 第八编小额诉讼的特则 第七编督促程序 第八遍执行程序 附则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宗旨) 民事诉讼相关程序适用本法规定,其他法律另有规定除外。第二条(法院的职责与当事人的义务)

法院应为民事诉讼公正、迅速进行而努力;当事人应诚实信用地进行民事诉讼。 第三条(最高法院规则) 除本法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必要事项应依最高法院规则规定。 第二章法院 第一节管辖 第四条(普通审判籍的管辖) 诉讼由被告普通审判籍所在地法院管辖。 2人的普通审判籍依其住所确定;在日本国内没有住所或不知其住所,依其居所确定;在日本国内没有居所或不知其居所依其最后住所确定。 3大使、公使及其他在国外享有司法豁免权的日本人,如果没有本条前款规定的普通审判籍,该人的普通审判籍依最高法院规则确定。 4法人或其他社团或财团的普通审判籍,依其在日本主要的事务所或营业所确定,不受前款约束;如果在日本国内没有事务所或营业所,依其在日本的代表人或主要业务担任者的住 所确定。 5外国社团或财团的普通审判籍,依其在日本的主要事务所或营业所确定,不受前款约束;如果在日本国内没有事务所或营业所,依其在日本的代表人或主要业务担任者的住所确定。 6国家的普通审判籍,依代表国家进行诉讼的官厅所在地确定。 第五条(财产权上的诉讼管辖) 以下各项所列的诉讼,可以向管辖各项规定场所的法院提起: 一财产权上的诉讼:义务履行地; 二依票据或支票请求支付金钱为标的的诉讼:票据或支票支付地; 三对船员的财产权上的诉讼:船舶船籍所在地; 四对在日本国内没有住所(法人是指事务所或营业所,以下各项亦同)的人或不知其住所 的人财产权上的诉讼:财产所在地; 五对有事务所或营业所的人提起与其事务所或营业所的业务有关的诉讼:该事务所或营业所所在地; 六对于船舶所有人或使用人提起关于船舶或航海的诉讼:船舶船籍所在地; 七基于船舶债权或船舶担保债权所生诉讼:船舶所在地; 八下列与公司及其他社团有关的诉讼:社团或财团的普通审判籍所在地; 1基于股东的资格,由公司或社团对股东或曾是股东的人的诉讼,由股东对股东或曾是股东的人的诉讼,或者由曾是股东的人对股东提起的诉讼。

国际民事诉讼法(十五)

第十五章国际民事诉讼 第一节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 一、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国际民事诉讼,或称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一国法 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法院、 (一)含义 在民事诉讼中,介入了国际因素,或者从某一国家的角度来看,涉及了领域外的因素,就称之为国际民事诉讼。 (二)涉外(或者国际)因素 在涉外民事诉讼中,涉及或者介入国际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形: 1、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涉及域外因素而发生争议,需要适用国外法律解决该争议; 2、诉讼程序介入了国际因素,需要适用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解决该争议。 具体来说,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国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诉讼主体为外国人;诉讼客体处在国外或者发生在国外;引用的证据来自国外;适用的实体法律为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条约;民商事判决需要得到外国的承认与执行等。 二、国际民事诉讼法的对象和范围 (一)国际民诉程序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国际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即调整和规范司法机关,当事人以及诉讼参加人所进行国际民事诉讼法律活动。 (二)国际民事诉讼法调整的范围

范围是指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哪些问题应由国际民诉法来调整,哪些问题仍然应由一般国内民事诉讼法调整。国际民诉法的范围是指在进行国际民事诉讼中所要适用的专用特别程序。 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特殊方面,必须依据国际民事诉讼法律规范进行活动。国际民事诉讼法一般要解决下列各方面的诉讼程序问题: 1 内国法院管辖国际民事案件的原则,哪些案件属于专属管辖或协议管辖或平行管辖等。 2、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问题 如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力的确定;诉讼费用担保或免除;法律救助;诉讼代理等;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内国的民事诉讼地位。 3、国际民事诉讼中的文书送达和取证问题 如送达文件的依据和途径;取证的依据和途径等。 4、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在内国的效力,即承认和执行问题 5、外国法的查明问题 6、司法协助中的程序应依何国法的问题等等 解决上述问题,既有冲突法的间接规范,也有实体法律的直接规范。 三、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 (一)概念 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是指一国根据内国法或国际条约的规定,赋予外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Civil Procedure Law 冯莉莉编辑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概念和特点 所谓民事纠纷(civil dispute),又称民事争议或民事冲突,它是就私法关系发生的纠纷,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或民事责任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它有下列特点: 1、民事纠纷主体的平等性。 2、民事纠纷内容是民事权利义务之争。 3、民事冲突的可处分性。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指缓解、消除民事纠纷的方法,就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法。 在我国,解决民事冲突的方式有下列三类: 1、自力救济——自决、和解 2、社会救济——调解、仲裁 3、公力救济——诉讼 ADR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替代性(替代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称。 例题:1、村民甲乙发生借款纠纷,经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了调解书并送交二人,后乙未如约履行义务,甲应怎办?() A、直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B、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C、到法院提起诉讼 D、到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具调解证明后方可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节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civil action) 主流的观点是“活动加关系说”,认为所谓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据民事诉讼法和适用民事实体法来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二)民事诉讼特点 1、具有公权性质。 2、具有强制性。 3、严格的程序性(依法进行)。 4、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性。 5、法院的审判活动在诉讼中起重要作用。 6、民事诉讼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民事诉讼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差异 1、从参加者上看。 2、从程序上看。 3、从解决争议的方法上看。 4、从解决争议的效力上看。

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

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摘自西南政法大学精品课程网站) 原告甲在某商亭购买了一箱啤酒,在开启啤酒时,啤酒瓶突然爆炸,将甲的手炸伤。为此,甲起诉到法院,要求该商亭和生产啤酒的厂家赔偿损失。 问:(1)甲应以谁为被告起诉?(2)甲应向何地法院起诉?(3)甲应向法院提供哪些证据来证明其主张? 答:甲应以生产啤酒的厂家和销售啤酒的商亭为被告提起诉讼;本案属于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甲可以选择啤酒制造地、啤酒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和被告住所地中的一个法院起诉;甲应向法院提供下列证据来证明其主张:发生爆炸的啤酒是在该商亭购买的事实;啤酒瓶发生爆炸,炸伤了甲的手的事实;甲因手被炸伤而花去医疗费、误工费等事实。 夏某与周某合同纠纷一案,王某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一审法院于2001年8月4日作出判决,并同日送达。判决宣判时,夏某当场表示不上诉,但8月18日又向一审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周某当场口头表示上诉,但始终未向法院递交上诉状;王某当场口头表示上诉,但在上诉期内未直接到一审法院递交上诉状,而是在8月18日通过邮局向一审法院递交了上诉状,法院于8月24日收到王某的上诉状。请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分析夏某、周某和王某行为的法律后果。 答:夏某提出了上诉。虽然夏某在判决宣判时表示不上诉,但他在法定上诉期间内通过一审法院提交了上诉状,因此,夏某提出了上诉。 周某未提出上诉。周某在判决宣判时口头表示上诉,但未在法定上诉期间内递交上诉状,根据《适用意见》第178条,视为周某未提出上诉。 王某提出了上诉。民事诉讼法第75条第4款规定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王某在法定上诉期间内通过邮局向一审法院递交了上诉状,虽然法院在超过法定上诉期后才收到其上诉状,不影响其提出上诉行为的成立。 甲和乙是邻居。2000年5月,甲和乙因门前排水沟的走向问题产生了争议,在双方打架的过程中,甲将乙的脸部打伤,经鉴定乙的伤为轻伤。乙住院治疗20天才出院。乙出院后要求甲赔偿。经甲和乙所在地的法律服务所的司法助理员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甲一次性赔偿乙5000元,乙今后不得再提出其他要求。乙出院后发现创伤影响其容貌且无法恢复,乙因此觉得甲的赔偿数额少,又去找甲交涉。甲认为双方就此事已处理完毕,拒绝再给乙任何赔偿。乙欲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提供的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一审法院受理后,查明甲与乙已达成协议,并已经履行,遂裁定驳回乙的起诉。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确?为什么?乙可以采取何种措施? 2.假设一审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理查明,乙与甲的纠纷曾经司法助理员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且乙表示不再提出其他请求,法院认为该调解协议合法有效,不予支持乙的诉讼请求,判决驳回乙的诉讼请求。乙能否再次起诉? 3.假设一审法院受理案件后主持调解,乙与甲达成协议,由甲再赔偿乙2000元。人民法院向乙送达调解书时,乙未在家,于是将调解书留在了甲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假设一审法院受理案件后主持调解,乙与甲达成协议,由甲再赔偿乙2000元,并当庭支付。上述事实由书记员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在笔录上签字。3日后,乙反悔,认为甲赔偿的数额少,并声称法院的审判人员在调解之前并未征得其同意,在调解过程中对其施加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乙能否上诉?为什么? 5.如果二审法院决定提审,应如何进行?可否继续主持调解? 答: 1.不正确;法律服务所的司法助理员的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虽然甲和乙经调解达成协议,乙仍可向法院起诉,只要乙的起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法院就应当受理。

民事诉讼法必读书单

民事诉讼法必读书单 一、《民事诉讼法》(第四版)张卫平 一句话推荐:富有理论含量的独著教材。 内容简介:独著精品教材,作者之深刻思考与精辟见解皆载其中。本书尤为注重民事诉讼法原理的阐释,其阐述更加深入、成熟和系统。《民事诉讼法(第五版)》也关注了近些年来民事诉讼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和新的动向,并给予了理论上的解读,试图在指导实践方面有所作为。同时,本书还进一步强化了对民事诉讼法文本和理论的认识,进而丰富和提升了本教材的内容与层次。 二、《新民事诉讼法》[日]新堂幸司 一句话推荐:国内学者引证率很高的外国民事诉讼法学作品。 内容简介:《新民事诉讼法》是一本关于日本民事诉讼法的经典教科书,此次出版的是该书的最新版。作者新堂幸司是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的第三代领军人 新堂说被认为是对日本战后民事诉讼理论体系提出全面修正的学说。 三、《转换的逻辑一一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张卫平 一句话推荐:以辩论主义为支点的比较民事讼理论经典。

内容简介:本书从比较的视角对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结构进行深入的剖析。立体地刻画了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结构,并进而阐明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体制生成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由于现行民事诉讼体制是原有社会体制的产物。有悖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民事纠纷解决的基本特性和规律,已经不再适应我国民事诉讼现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实现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通过转换体制,建构一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民事纠纷解决的诉讼体制,这种转换后的新体制是以当事人主导为其基本结构的体制。本书还进一步从技术层面详细地论述了诉讼体制转换的。 四、《程序的正义与诉讼》[日]谷口安平 一句话推荐:在中国民事审判改革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力。 内容简介:本书尽管是由作者在不同时期就不同问题写作的多篇论文而组成的,由于作者思的体系性和译编者的目的意识,本书的主题却具有明显的一贯性。贯串全书的主题可以说就是以下三个:程序与之前体法的关系、程序保障、以及诉讼制度各个领域中程序的技术构成。 五、《证明责任论》(第五版)[德]罗森贝克 一句话推荐:法律要件说鼻祖的经典作品,因文字的可读性较差而落入拓展读物。

德国民事诉讼法典(节选)

【法规名称】德国民事诉讼法典(节选) 【颁布部门】 【效力属性】有效 【正文】 德国民事诉讼法典(节选) 第十编仲裁程序 第1025条 1.如当事人有权解决争议事项,则约定将争议提交一名或数名仲裁员解决的协议合法有效。 2.如一方当事人利用其拥有的任何经济或社会地位迫使另一方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或接受其中的条件,导致仲裁程序有利于一方当事人,特别在指定仲裁员或仲裁员不接受指定方面,则该仲裁协议无效。 第1025条 有关房屋租赁合同争议的仲裁协议无效。但德国民法典第8章第556条a规定的情况不在此限。 第1026条 一项有关未来争议的仲裁协议在法律上无效,除非该协议系指一项特定的法律义务以及其中所产生的争议。 第1027 1.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示作成;仲裁协议不得约定除提交仲裁程序之外的其它事项。参与仲裁案件实质问题的讨论即弥补了仲裁协议形式上的任何缺陷。 2.如仲裁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的一件业务事项,并双方当事人均非商事法典第四项所述的贸易职业者,则上条规定不适用。 3.如果根据第二条仲裁协议无需书面作成,每一方当事人均可要求书面形式作成协议。 第1027条 在当事人已达成仲裁协议而争议已诉至法院时,法院应于一方当事人依仲裁协议请求时撤销诉讼案件。

第1028条 如仲裁协议对指定仲裁员未作规定,每一当事人得指定一名仲裁员。 第1029条 1.如双方当事人均有权指定仲裁员,首先指定的一方应书面告知另一方当事人其所指定的仲裁员,并要求该另一方当事人在一周内指定仲裁员。 2.如在上述期限内未指定仲裁员,应有关当事人的请求,有管辖权的法院得作出指定。 第1030条 一方当事人对仲裁员的指定在另一方当事人得到该指定的通知时即对其有约束力。 第1031条 如仲裁协议未规定仲裁员人选,由当事人指定仲裁员时,该仲裁员死亡、因其它原因回避或拒绝接受指定或拒绝履行仲裁员的职责,指定该仲裁员的当事人经另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得在一个星期内另指定一名仲裁员。上述期限过后,有管辖权的法院应有关当事人的请求得指定仲裁员。 第1032条 1.对一名仲裁员可以以对一名法官同样的理由并以同样的条件提出回避申请。 2.对未在仲裁协议中规定的仲裁员也可以以其不适当拖延履行职责为由提出回避申请。 3.对未成年人、聋哑人和法官认定已丧失担任公职能力的人可提出回避。 第1033条 除非当事人协议约定有关仲裁协议的最终结果,否则仲裁协议在下列情况下无效: 1)仲裁协议中指定某些人为仲裁员,而其中一人死亡、因某些其它原因退职、拒绝接受指定、回避与其有关的协议或不适当拖延履行职责; 2)仲裁员通知当事人未就裁决产生多数意见。 第1034条 1.仲裁员在作出裁决之前应听审当事人,并查明他们认为与争议有关的必要的事实。有申诉权的律师不得被排除在听审之外,任何与此相反的协议无效。根据第157条被排除

国际民事诉讼法一般问题

国际民事诉讼法一般问题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国际民事诉讼,或称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一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所必须遵守的专用程序。 所谓涉外民事案件,就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同国内民事案件相比,涉外性是其显著特点。其表现一般为:诉讼当事人中必须至少有一方为外国人(或当事人的住所、居所或者惯常居所位于外国);诉讼客体是位于外国的物或导致涉外民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亡的法律事实发生于国外;援用的证据具有涉外因素;法院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需援引某一外国法作为案件的准据法;诉讼过程中会涉及国际司法协助问题等。 正因为此,在法院从受理到审结各类涉外民事案件的整个诉讼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于一般国内民事案件的各种特殊程序问题。它们分别为:(1)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以及享有豁免权的外国国家和外交代表的诉讼地位问题;(2)一国法院对各类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问题;(3)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诉讼保全及时效问题;(4)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司法协助问题。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法就是专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序性规范的总称。 二、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渊源 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渊源也具有双重性,即有国内渊源和国际渊源两大类。国内渊源表现为国内立法与判例;国际渊源则表现为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一)国内渊源 国家主权原则要求,一国法院行使司法裁判权时必须是独立的。因而,诉讼程序适用法院地法即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内司法领域所派生出的一条具体原则。所以,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的主要渊源是国内立法与判例。 国内立法作为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在国内民事诉讼法典或国内民法典中以专编或专章形式,较系统地就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作出规定。如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一卷第十七编第三章、第二十编第二章、第四卷第六编,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一、二、六、七、八、十编;《秘鲁民法典》第十编第四章等,都专门就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有关问题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2.在国际私法典中以专编(或专章)或分散形式就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作出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前者如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国际私法及国际民事诉讼法》第二部分,1979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团关于国际私法的第13号法令》第九、十、十一章,1982年《土尔其国际私法和国际诉讼程序法》第二章;后者如1988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除在第一

日本民事诉讼法典(节选)

【法规名称】日本民事诉讼法典(节选) 【颁布部门】 【效力属性】有效 【正文】 日本民事诉讼法典(节选) 第八编仲裁程序 第786条 规定将争议提交仲裁员一人或若干人决定的协议是有效的,但是以当事人对争议标的有权达成和解的为限。 第787条 如果同一定的权利关系和由这个关系而发生争议无关,关于未来的争议的仲裁协议,应属无效。 第788条 如仲裁协议中未指定仲裁员,当事人均应各指定仲裁员一人。 第789条 (1.如双方当事人均有指定仲裁员一人的权利,提起仲裁一方应将其指定的仲裁员书面通知对方,并要求对方在七日期限内同样地将指定的仲裁员书面通知他。 2.如在上述的期限终止时未指定仲裁员,则有管辖权的法院将根据提起仲裁一方的请求指定仲裁员一人。) 第790条 一方当事人在对方收到他指定仲裁员的通知后,即受该项指定的约束。 第791条 如遇根据仲裁协议指定的仲裁员死亡,或由于其他原因出缺,或他拒绝接受或拒绝履行任务的情况,指定其为仲裁员的当事人应根据对方的要求在七日期限内另行指定仲裁员一人。如上述期限终止时仍未指定,则有管辖权的法院应当根据对方的要求指定仲裁员一人。 第792条

1.当事人可以根据诉讼当事人有权请求法官回避的同样的理由和条件,请求仲裁员回避。 2.此外,如遇根据仲裁协议中指定的仲裁员不正当地拖延履行职务时,也可以请求其回避。 3.如遇仲裁员为无能力人,或聋哑人,或被剥夺或停止政治权利的人时,当事人可以请求其回避。) 第793条 (如在当事人之间未以协议对下列意外事件作出规定,仲裁协议应即无效: (1)仲裁协议中指定特定的人为仲裁员而其中一人死亡,或由于其他原因出缺,或拒绝接受职务,或仲裁员解除其委托的,或不正当地拖延、履行职务时; (2)仲裁员通知当事人说明仲裁的意见不一致,票数相等。) 第794条 (1.仲裁员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审问当事人并如有必要应调查造成争议的事实关系。 2.当事人之间未有在仲裁程序方面的协议,应由仲裁员根据自由的意见决定。) 第795条 (1.仲裁员可以审问自愿应讯的证人和专家。 2.仲裁员无权命令任何证人和专家宣誓。) 第796条 (1.仲裁员认为作出裁决所必需而不能办理的任何行为,有管辖权的法院如认为适当可以根据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办理。 2.命令证人或专家作证或说明的法院,在该证人或专家拒绝作证或说明时,有权作出必要的决定。) 第797条 在一方当事人抗辩仲裁程序是不许可的,特别是主张未订立法律上有效的仲裁协议和仲裁协议与待定的争议无关或仲裁员无权履行职务时,仲裁员仍可进行仲裁程序并作出仲裁裁决。 第798条 除仲裁协议另有约定以外,仲裁员二人以上作出裁决,应取决于多数。

最新民事诉讼法(日文版)

中国民事訴訟法改正のポイント 2013年2月14日 河野特許事務所 弁理士 河野英仁 1.概要 中華人民共和国民事訴訟法(以下、中国民事訴訟法)は、2012年8月31日第11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8回会議にて改正案が可決され、2013年1月1日より施行された。日本企業が知的財産権訴訟に関与する場合、中国民事訴訟法に則って各種手続を進めていく必要がある。改正点は多岐にわたるが、以下では知的財産権訴訟に直接関係する点について解説を行う。 2.管轄異議の申し立て 訴訟を提起された場合、答弁書提出期間内であれば管轄異議の申し立て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る。管轄異議の申し立てがあった場合、人民法院は異議が成立するか否かの判断を行う。人民法院は、異議が成立する場合には管轄権を有する人民法院に事件を移送する旨を裁定し、異議が成立しない場合には却下する旨を裁定する。 法改正により、当事者が管轄異議を提出せず、かつ、応訴答弁した場合には、管轄が誤っていようとも訴状を受理した人民法院が管轄権を有すると規定された。従って、管轄が誤っていても被告にとって有利といえる地域の人民法院であれば、当該人民法院において応訴することもできる。 ただし級別管轄に違反する場合は、この限りではない。例えば、特許権侵害事件の第一審案件は原則として、中級人民法院が管轄する(司法解釈[2001]第21号第2条)。これに反し、高級人民法院に訴訟を提起した場合、中級人民法院に移送されることとなる。また、専属管轄規定に反する場合も、応訴することはできず、移送される。 改正前 改正後 第38条(管轄権に関する異議申し立て) 人民法院が事件を受理した後に、当事者が、管轄権について異議を有する場合には、答弁書を提出する期間内に異議を提出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人民法院は、当事者が提出した異議について、審査しなければ第127条(管轄権に関する異議申し立て) 人民法院が事件を受理した後に、当事者が、管轄権について異議を有する場合には、答弁書を提出する期間内に異議を提出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人民法院は、当事者が提出した異議について、審査しなけれ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