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汇总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论语》是记录的书,

家经典着作之一。《论语》共篇,493章,家

和家。是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他首开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他的教学思想有。孔子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称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儒家另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提问后所做的记录。《论语》的体裁是:

2、孔子,名,字,国人,末期着名一位代表人物是孟子,被尊称为。后人把他和孔子合称为。

3、“论语”的意思是。

4、1)“四书”指的是:

2)“五经”指的是: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诲汝知之乎

是知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不患人之不己知

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理解性默写:

1、孔子要求我们学了新东西要及时复习的句子是:

2、表明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很快乐的句子是:

3、表明君子应具有的品质的句子是:

4、文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句子是:

5、曾子认为每天都在哪些方面“三省吾身”

6、文中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7、某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收获很大,他对文中“,”这句话体会得更深了。

8、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了孔子话“”,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9、《论语》中告诫人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且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10、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11、暗含取长补短意思的句子是:

12、从《孔子语录》中演化而来,表现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将他人的不足之处引以为戒的成语是:

1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联想到本文中的:

14、启发人们要加强自律,热爱学习的语句是:

15、曾子教育学生要以诚信为本,不断反省自己的语句是:

16、《论语》十则告诉人们,只要虚心好学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17、告诉我们无论对待任何事,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的句子是:

18、强调培养宽广胸襟的句子是:

19、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有:

20、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有:

21、关于修身做人的句子有:

22、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三、整体把握:

1、概括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阐述治学的方法和态度以及做人的品德与修养,告诉我们学习也是律己修身的过程,做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

2、写作借鉴:

1)通过多次使用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是语言精炼、生动。

2)思想深刻、丰富。

课文所选八则一方面阐述了治学的方法和态度,另一方面阐述了做人的品德和修养。有些还逐步发展成格言或成语,至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四、具体问题:

1、《论语》八则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各侧重些什么有什么关系

1)第一部分(前四则)主要写做学问,第二部分主要写修身做人。

2)这两部分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为学引申做人的道理,修

身落实为学的道理,为学也是律己修身的过程,做人和做学问是

统一的。

2、《论语》中阐明了什么样的态度是对待学习的最佳态度

真诚坦白。承认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或困难和表现在学习上

的付出与收获同样重要。不懂装懂是耍小聪明,不懂时马上提问

尽快弄懂才是大智慧,因真诚坦白而不断进步的好学者才是真正

的智者。

3、孔子说:“杰出的人是学习的对象,普通人也是学习的对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与贤者看齐,需要有勇气和胆识,也需要恒心和毅力,能像普通人学习,则需要有谦逊的美德。杰出者和普通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众人之长为自己所用,这才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4、文中的“有朋自远方来”的意思和我们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孔子所说的指的是“能与学问和思想上的知音相会”,“朋”特指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人们引用这句话,多用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尊敬和欢迎之意。词义已经扩大,在一些特殊场合,可感悟到主人对客人达成共识、愉快交流的美好期待。

5、“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指的是什么人可看出孔子是一

个怎样的人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1)“朋”指志同道合的人。2)孔子把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学问看作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可以看出孔子是热爱知识,愿意与切磋的人。3)在孔子看来,有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探讨学问是一种乐趣,更有利于完善并实现自己“仁”的学说更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表现了他虚心好学的思想。6、孔子推崇的做人之道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律己和爱人。严格要求自己温良恭俭,坚守孝悌,忠诚友善,

仁爱待人。

7、课文中含有孔子那些为学思想对你来说,最现实的是哪一方

文中含有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兴趣等为学思想。其现实意义因人而异,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不机械地接受老师与书本传授的知识,更多的体现自主学习,真诚坦白,不不懂装懂,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得到修正和补充是最重要的。

8、从曾子“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了怎样的成才之道

曾子“一日三省”,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尽力,这是很高的自身行为规范。曾子所以成才,应该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成才的因素有很多,自身实力是核心因素,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9、写出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择善而从。

10、《论语》中是怎样讲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的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学而实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说明可以把自己的所学所惑与之交流、论辩和吸纳,体验到分享的乐趣,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人认可、不被人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静的心态,悠然自得,体会孤独的乐趣。

1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的人可称

为君子

君子指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知识、有涵养、有爱心、讲文明、胸怀宽阔的人可称为君子。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君子应该具

有怎样的风范

1)意在阐明我们应该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胸襟豁达的人。

2)宽容大度,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恼怒生气。

13、“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做人之本是什么

2)重视品德修养,避免学习与生活中的缺漏与失误。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历来被封为谦虚好学的格言,但在今天看来是否太虚伪了是否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太不自信了请联

系实际谈谈。

不是太虚伪,也不是不自信。我们学习的不是别人的全部,而是

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15、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见贤思齐”和“择善而从”的大意,并

总结这两章反应孔子怎样的学习态度。

1)向有知识、品行高的人看齐,虚心学习他的长处。

2)反应孔子谦虚好学、明辨优劣的学习态度。

16、从第五则中可看出曾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对待自己在做事、做人、做学问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述了学习上谦虚求实的必要性,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该句的理解。

学习一定要实事求是,绝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也不发问,

那疑难就得不到解答,就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18、“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的方法,讲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你认为学与思有必要联系起来吗

有必要。因为“学”是接纳知识的过程,不思考就是死学。不能运用知识。“思”是反思的过程,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使学习更有计划性。所以“学”与“思”的结合是必要的。

1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则语录使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启示

20、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对学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呢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1)因为他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2)有。我在读文学作品时,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物,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21、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可看出孔子对学习有怎样的的态度

热爱学习,把学习和按时复习当做人生的一大乐趣。

22、孔子教导子由时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说这话的意图是什么

告诫弟子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谦虚诚恳,来不得半点虚假。

25、孔子对弟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目的是什么

告诫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

五、中考在线:(2010年吉林省中考试题节选)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1分)

2、下列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4 )(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汝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7、请你选出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论语八则》练习题答案

期末复习卷之《论语》八则 姓名:班级:学号: 一、解释下划线的字:(每空2分,2*17=34)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习:实习,温习。说:通“悦”喜悦,高兴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怨恨、生气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不如:比不上乐:以(之)为快乐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从:跟从,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行走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尝:曾经终:整寝:睡 8、以思,无益 益:收益,益处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调:凋谢。 二、翻译句子:(4*6=24)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他们的缺点就(引以为鉴)改正它。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其中。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快乐(的事)吗?

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想要求快,就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以此)来(进行)思考,毫无收益,还不如去学习。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已学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这知识就是知道这知识,不知道(这知识)就是不知道(这知识),这(才)是聪明的。 三、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每空1分)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2分)言行的一本书,也是儒(1分)学派的经典。《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4、《论语》八则节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请任意列举三个:温故知新、择善而从、欲速则不达。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择其善者而从之”来表示; 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 10、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八则》及孔子;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诵读、引导、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孔子的伟大思想品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更进入初中,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很陌生,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翻译还是重点,此外,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课文中有许多学习方法、处事态度,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3、诵读背诵 难点: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 同学们开动一下你的大脑,说说你们学过或知道那些成语、名言警句?指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皆出自《论于》,介绍《论于》、孔子导入新课。 “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宣言中说,人类继续发展,需要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的确是这样一位神圣的智者。今天我们有幸翻开《论语》,聆听圣贤的教诲。 【讲授】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让教室在孔子的注视下,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活动】课文理解 1、要求学生利用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课文,有疑问的小组讨论。 2、教师提问检查。 3、ppt展示重点字词及语句。 【测试】课文背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比比看谁背的最快。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26《山市》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

小学六年级语文《吕氏春秋两则》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吕氏春秋两则》教案模板三篇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吕氏春秋两则》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释说理、以小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 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 领悟两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文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家长依仗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逻辑,强迫幼小的生命“游泳” 差点溺杀小生命,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 ★楚人乘船渡江,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记好等船停下再去寻找。船已行驶,而剑却沉入江底,此时去找有什么用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能不变,否则会失败。 2、作者(编者)对这两则事是什么态度? 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3、对学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4、分别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5、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两则故事的比较分析。 同; 1、作者对两则故事的态度相同 2、都告诉人们事情本身发生变化时,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应该随之改变。 不同; 1、故事内容相异 2、说明对象不同 3、一个强调说明“对象”一个强调发生地点。 五、延伸阅读 1、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

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翻译全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了解本文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大意,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朗读正音学习《论语》前两则 一、导入: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帮助宋太祖治理天下,可谓功不可没,在他死后,人们在他宅子里,发现了半本书,原来他就是靠这半本书治理天下的,大家知道是哪本书吗? 明确:论语,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事实上论语里很多说法我们都很熟悉,比如“人无远虑……”比如“小不忍……”比如……论语对中国文化影响相当大,有人的名字就出自论语,比如台湾的任贤齐,出自“见贤思齐”,苏有朋,出自“有朋自远方来”等。 或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二、解题 1、《论语》其书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四书》之一。 2、孔子其人 学生说了解的情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孔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所谓"仁" 就是" 爱人"。 三、朗读正音 亦奚以为(xī)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 yuè) 是人之所恶也(wù)恶乎成名(wū) 四、疏通分析背诵一二则 1、第一则 学生齐读试译 重难点字词疏通:尝:曾经终日:整天 翻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分析含义: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试背: 2、第二则 学生齐读试译 重难点字词疏通:就:靠近接近有道: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纠正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2、结合本文的学习理解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 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 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能够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 “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①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明确:表顺 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学而不厌。 ③重要句子的翻译 ④全文的翻译

论语八则课堂教案,《论语八则》教学实录

论语八则课堂教案,《论语八则》教学实录 篇一:论语八则教学设计《论语八则》【教材分析】《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本文节选的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一课中所蕴含的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思想,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而又很生动的一堂教育课。【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大致意思。【教学难点】:每条语录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1、理解重点词语:⑴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⑵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

论语八则赏析

论语八则赏析 关于论语八则赏析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八则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八则赏析:文学常识《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与《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学说的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作品《春秋》,鲁国人。 论语八则赏析:课文分析1、翻译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聪明智慧。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2、理解默写: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有朋远方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 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4、从“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答: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 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 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论语八则》解读

论语八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雍也》) 曾子曰:“我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赏析评点】 第一则:“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学而时习”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体验分享的乐趣。“人不知而不愠”体验孤独的乐趣。 第二则: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两者是生命开发中相辅相成的事,结合起来才是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则:言行要谨慎,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第四则:论述学习的三种境界。“乐之”是高级境界,把学习视为人生的享受,心灵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两忘,是陶醉的学习。第五则:自知者明。告诫人们要从做事、交友、学习等多方面不断地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品德。

第六则:知人者智。及时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恶,才能和谐相处。所以,不必去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随时提醒自己去主动了解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高尚的人生态度。 第七、八则:学人者强。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整体感知】 课文所选八则,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则侧重于“为学”,后四则侧重于“修身”,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为学的道理可以引申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可以落实为为学的道理。做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 【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第二则: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第三则: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标签:标题]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三则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论语八则

为圣人。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开私立学校的先河,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它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汉以来,儒学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又是先秦文学语言的总集。 3.《论语》八则内容,以“学习”为中心,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内容。 《论语》八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2、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按时”。但朱熹在《论语集。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3、说:同“悦”,高兴,愉悦。 4、朋:志同道合的人。

5、乐(lè):快乐。 6、人不知: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7、愠(yùn):恼怒,生气,怨恨。 8、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9、知:通“智”,聪明。 10、好(hao):喜爱,爱好。 11、乐(le):以(之)为快乐。 12、调(diao):凋谢。 13、尝:曾经。 14、寝:睡。 三、课文译文 1、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这不是一种乐趣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是君子的风格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3、(对于知识)“知道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4、几个人同行,必定有我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跟从他们学习,看到自己有像他们那样的缺点就改正它。”(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5、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6、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7、不要想要速成,不要贪图小的利益。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做不成大事。” 8、“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没有好处,不如学习。 四、课文分析 (一)、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个人修养。“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二)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吕氏春秋两则》教案【三篇】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吕氏春秋两则》教案【三篇】 【导语】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释说理、以小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

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 领悟两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文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家长依仗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逻辑,强迫幼小的生命“游泳” 差点溺杀小生命,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 ★楚人乘船渡江,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记好等船停下再去寻找。船已行驶,而剑却沉入江底,此时去找有什么用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能不变,否则会失败。 2、作者(编者)对这两则事是什么态度?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3、对学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初中语文 文言文《论语八则》原文及译文(通用)

《论语八则》原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这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这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则也是讲的学习方法。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这则讲的学习态度。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这则讲的是教导方法。

论语八则读后感

论语八则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八则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论语》八则。这让我深有感触,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吧! 《论语》是儒学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摘选自《论语》中的八则。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则讲述的是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要时常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才行,以及为人的胸怀要宽广,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恨别人。第二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的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品质,不能不懂装懂。第三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由深到浅的境界,学习有知之、好知和乐知三个过程,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好知和知之的基础上的。第四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的是几个人同行肯定有值得自己学习和改正的地方,学习好的,看到坏的,改正它。还有的四则则是讲做人要坚强,学习上要经常温习,有自己的见解才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做事不能求速成,不能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不能光思考,不做,要学习。

我以后也要按照这样做才行。 论语八则读后感(二)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论语八则读后感(三) 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出处或作者:《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全文翻译: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对照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设计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诵读欣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课上交流。 2.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 3.《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学法指导: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引入《论语》。 (二)、教师简介《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播放朗读磁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三)、诵读欣赏。 1.学生齐读。 2.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 3.听朗读磁带,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教师指导美读,指名学生朗读。 (四)、指名学生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扼要分析,最后归纳总结。 (五)、巩固。进行背诵默写比赛。 语八则教学设计2 设计思考: 苏教版的《论语》八则,在教学之前,学生大都耳熟能详,若仅是为了背诵默写,那十分钟就可以解决。果真如此,岂不是糟蹋了《论语》?基于这个思考,本教案力求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因这八则而走近孔子,喜欢《论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为友。 教学环节:

①猜谜导入;②说说你所知道的孔子;③文本阅读;④谈谈对八则语录的理解;⑤你还知道哪些孔子语录;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形象;⑦教者总结《论语》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猜一个人。他的身高有二米二一,只比姚明矮五厘米;他是美食家,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是司马迁的精神偶像,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离开这个世界后的十年,西方的苏格拉底才呱呱坠地……(初中学生,首先是兴趣) 2、由孔子过渡,请学生说“你所知道的孔子”。 生: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生:他属于国家级“特级教师”,有弟子三千,可谓桃李满天下。 生:他学问渊博,但却谦虚谨慎,学而不厌。 生: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想起来,就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生:前后十四年,颠沛流离,无怨无悔。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是的,公元前484年,当疲惫不堪的孔子回到家乡时,他已经六十八岁。六十八岁本该是个颐养天年的数字,可是伟大而睿智的他,生命的烈火仍在熊熊燃烧。返回鲁国的孔子,继续整理文化典籍,同时大规模开展教育事业。今天,当我们翻看《论语》,我们找不到孔子的满腹牢骚,自怨自艾。这也正是他让无数后人景仰的原因。 3、回归文本。 ①先朗读,后正音。(让学生摇头晃脑起来) 请两同学比较阅读,然后小结注意点:若句中有语气词,读时要稍带拖腔,语调厚重,不能轻而飘,否则就没有了回味的余地;若句中没有语气词,读时则要坚决果断。 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②请同学说八则语录的主要内容。 ③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八则语录的理解,或者就你最有体会的一句话说说你的见解。(本课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