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单元练习题1 新人教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单元练习题1 新人教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单元练习题1 新人教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单元练习题1 新人教必修2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单元练习题

1(潍坊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的三色猫不能产生aY的精子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C.基因型为Rr的豌豆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l

D.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是可遗传的

2(潍坊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 、B、C、D、

E五个基因,下图列出的该染色体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D

3(礼泉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右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

阶段的发病风险。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

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C.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选取图中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D.在调查时需要保证随机取样而且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4(哈尔滨市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如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

因的碱基比例图。两者体现的区别如下:基因1来源于具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2

来源于另一具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据此可知,翅异常最可能是由于 ( ) A.碱基对的增添 B.碱基对的替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

5(哈尔滨市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表示基因决定性状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 )

①Ⅰ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②Ⅲ过程可

以表示酪氨酸酶与人类肤色的关系③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

的蛋白质不同④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Ⅰ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⑥杂交育种一般从

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Ⅰ、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6(哈尔滨市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

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7(哈尔滨市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

病基因决定的一种

遗传病,这种病的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8(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

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与温度有关 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9(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先天性愚型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致病的原因

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营养不良

10(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

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A.三倍体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11(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4亿亩,杂交水稻育种的基本原理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基因分离定律

12(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

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

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发的突变是定向的

13(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种变异是()

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C.人工诱变D.自然突变

14(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如下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15(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B.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C.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人类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16(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

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

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

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17(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①一④的叙述是

()

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基因型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比例为1:1

④豌豆的灰种皮(G)与白种皮(g)植株相互授粉,它们的种子全部为灰种皮

A.都正确B.三种正确 C.二种正确D.一种正确

18(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一对夫妇,其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的得病率,则

得病可能性为a,正常的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c,

正常的可能性为d。则这对夫妇结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的表达式可表示为

()

①ad+bc ②1-ac-bd ③a+c-2ac ④b+d-bd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的家族遗传系谱图,从系谱图分析可得出

A.母亲的致病基因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B.男女均可患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C.致病基因最可能为显性并且在常染色体上

D.致病基因为隐性因家族中每代都有患者

20(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人类高胆固醇血症由一对等位基因H和h控制,

其中HH个体为正常人,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偏高,为正常人的2倍; hh个体血液胆固

醇含量高,为正常人的5倍,一般幼年时即死亡。在人群中,每500人中有一个Hh个体。一对夫妇曾生育过一个血液胆固醇含量高的孩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可能的表现型有2种

B.该夫妇再生一个血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4

C.在现有人群中,Hh基因型的频率为1/500

D.预测在人群中,h的基因频率将会逐渐降低

21(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染色体突变1处突变2处突变3处突变4处

正常细胞癌细胞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22(大庆铁人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内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数目加倍发生在A中的2时期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为:3→2→1→E→F→G→H

C.在H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出现C过程

D.细胞周期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G时期

23(大庆铁人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发病率”的实践活动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B.要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

C.尽量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查

24(大庆铁人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可产生三倍体,说明二者之间无生殖隔离

B.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涉及到了碱基互补配对

D.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后代

25(大庆铁人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表叙述中,甲与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26(大庆铁人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人类和果蝇都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人类和果蝇中性染色体和性别的关系如表所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男性的性别取决于染色体,该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一般

是。

(2)性指数是指X染色体的数量和常染色体组数的比,果蝇的性别取决于性指数,当性指数≥1时,果蝇为性;当性指数≤0.5时,果蝇为性。

(3)某人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属于病,该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蜜蜂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染色体组数有关,正常的雌蜂是二倍体,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蜂(蜂王、工蜂),则雄蜂是倍体。假设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 (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则该蜂王的子一代雄蜂的基因型有种。(1)Y 传男不传女(2)雌雄(3)染色体异常遗传 94 (4)单 4

27(吉林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期末)果蝇是做遗传实验很好的材料,在正常的培养温度

25 ℃时,经过12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每只雌果蝇能产生几百个后代。某一兴趣小组,在暑期饲养了一批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准备做遗传实验,因当时天气炎热气温高达

35 ℃以上,他们将果蝇幼虫放在有空调的实验室中,调节室温至25 ℃培养。不料培养的第七天停电,空调停用一天,也未采取别的降温措施。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残翅果蝇(有雌有雄)。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一些基因通过____________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另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来直接影响性状。果蝇细胞中基因的载体有____________。

(2)关于本实验中残翅变异的形成有两种观点:①残翅是单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②残翅的形成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关于残翅形成的原因,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残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现让纯合的长翅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的残翅红眼雌果蝇杂交,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残翅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

(4)你认为基因、环境因素、性状三者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酶的合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染色体、线粒体

(2)用这些残翅果蝇自由交配繁殖的幼虫在25 °C下培养,如果后代全部是长翅,说明残翅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后代全部是残翅或出现部分残翅,说明残翅是由于温度变化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3)2∶1 (4)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8(哈尔滨市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B、b,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D、d。请据图回答。

(1)甲病最可能属于染色体上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Ⅱ4的基因型为,Ⅲ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3)若Ⅲ4与Ⅲ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4)已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d的频率为99%,Ⅲ6和该地区表现型与其相同的一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1)X显(2)ddX b Y 1/2 (3)1/2 (4)33/99

29(潍坊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刺毛鼠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其体细胞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在早期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巴氏小体的组成成分可分别用和染色来鉴定。巴氏小体通常能用来区分正常刺毛鼠的性别,理由是。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性刺毛鼠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过程受阻通常不能表达。

(3)控制刺毛鼠毛色的基因B(黑色)、b(白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 B y鼠的表现型是。若巴氏小体上的B、b基因可以表达,现观察到一只自白色的雄性刺毛鼠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鼠的基因型应为。

(4)控制有刺无刺的基因依次为A、a,则无刺黑毛雄鼠的基因型是,如果它与图示的雌鼠交配,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1)双缩脲试剂二苯胺或甲基绿

正常雄性刺毛鼠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性刺毛鼠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

(2)2 转录(3)黑色 X b X b Y (4)aaX B Y 无刺白毛:有刺白毛:无刺黑毛:有刺黑毛,比例为1:1:1:1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1.教材依据: 青岛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1 节。 2.设计思想 教学活动围绕着对基因突变的实例展开,理解基因突变的内涵,把握基因突变的外延、特点以及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强化核心概念的教学,注重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的联系。 3.目标聚焦 1.阐明基因突变的机理、特点和应用 2.关爱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学法指导 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镰刀型贫血症)到微观(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机理)来归纳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利用图示、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等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结果以及与性状的关系。最后将所学内容进行整合。 5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PPT 上的两个实例,引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PPT 并分析讨论。 提问:实例一: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 左右。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实例二: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遨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 将太空椒的种子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 实例一、二描述的变异类型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异?若不是,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不是,前者不可以遗传,后者可以遗传。 教师总结并展示PPT:变异分为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和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学习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 板书: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1 节基因突变 教师通过PPT 展示教材P69 基因突变的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提高同学们学习《基因突变》的兴趣。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类型: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发生时期:主要是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时。 2、原因: 外因 物理因素:X 射线、紫外线、r 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内因: DNA 复制过程中,基因中碱基对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的结构。 3、特点:a 、普遍性 b 、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 分子上或同一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 、低频性 d 、多数有害性 e 、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c 、人为导致基因重组(DNA 重组)如目的基因导入质粒 3、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基因突变既能产生新的基因,又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有性生殖后代性状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的,但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 人工控制下的基因重组 (1)分子水平的基因重组,如通过对DNA 的剪切、拼接而实施的基因工程。 (2)细胞水平的基因重组,如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的大规模的基因重组。再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 某一片段确实;增加某一片段;非同源染色体;位置颠倒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测试题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A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很低 B.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害的 C.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 2.基因突变按其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①体细胞突变和②生殖细胞突变两种,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均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①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 ①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3.使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正常血红蛋白变成了异常血红蛋白 B.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 C.信使RNA中的GAA变成了GUA D.DNA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4.人的基因突变不包括DNA分子双链中() A.碱基对G—C变成T—A B.因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对碱基G—C C.因某种原因缺失了一对碱基G—C D.因某种原因缺失了大量的基因 5.一种果蝇的突变个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其生活能力则大大提高了,这说明() A.生物的突变常常是有利的 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利的 C.突变后使个体的体质增强 D.突变的有利或有害与环境环境条件有关 6. Bu(5—溴尿嘧啶)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与原大肠杆菌相比,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基因突变的机制是()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C.诱发DNA发生碱基种类替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 7.下列各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是() A. 果蝇的体细胞 B. 人的卵细胞 C. 单倍体普通小麦的体细胞 D. 普通小麦的体细胞 8.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几种改变情况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改变的是() 9.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导入: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论是基 因型还是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表现型改变,这就是生物的变异。 问题情境:投影显示资料 资料一: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千克,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千克左右。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千克。 资料二:用抗病易倒的小麦和易病抗倒的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培育出了既抗病又抗倒的高产小麦品种。 提出问题: 1.变异的类型有哪几种? 2.不同变异类型分别由何种原因引起?结果如何?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 (-)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概念 血红蛋白是由四条多肽链,共含有574个氨基酸中,病者与正常人大部分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在第6位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因而引起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异常的血红蛋白在氧气分压较低的情况下呈棒状或卷绳样晶体结构,会使红细胞由正常圆饼状变成镰刀状。镰刀型红细胞膜易受损伤而被网状内皮细胞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 讨论问题:产生蛋白质结构变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演示软件:该软件开始可从上→下顺次演示,比较符合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当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次演示可变为从下→上次序播放。而此种安排则有助于学生明确因果关系,进一步加深知识理解。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DNA 碱基序列中有一对发生了改变(变成)遗传信息改变,mRNA上相应密码子改变,多肽链上相应的氨基酸改变,血红蛋白异常红 细胞异常(镰刀型) 教师点拨:除了碱基替换外,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碱基序列有时也会发生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血红蛋白病的产生,引导学生最终得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2.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书P49。

高中生物 必修二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测试题及答案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一、选择题 1.人类发生镰刀型贫血症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A.碱基发生替换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C.增添一小段DNA D.缺少一小段DNA 2.若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性状上差异甚多,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 3.现有三种玉米籽粒,第一种是红的,第二种是白的,第三种也是白的,但如果在成熟时期暴露于阳光下籽粒变成红的。第三种玉米的颜色是由哪种因素决定的()A.基因B.环境 C.基因和环境D.既不是基因也不是环境 4.下列不属于多倍体特点的是() A.茎秆、叶、果实、种子都较大B.发育迟缓 C.营养物质含量增多D.高度不育 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 A.杂交实验B.射线或激光照射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花药离体培养 6.遗传病是指() A.具有家族史的疾病 B.生下来就呈现的疾病 C.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D.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 7.21三体综合征属于() A.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B.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遗传病D.性染色体遗传病 8.无子西瓜之所以无子,是因为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A.数目增加,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B.数目减少,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C.联会紊乱,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D.结构改变,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9.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类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人类基因的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科学家应对多少条染色体进行分析() A.46条B.23条C.24条D.22条 1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②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碱基排列发生差错,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产生基因突变 ③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但也有有利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1.下列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外祖父色盲,母亲正常,儿子色盲B.杂种红果番茄的后代出现黄果番茄 C.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性状D.用花粉直接培育的玉米植株变得弱小1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会导致生物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在下列叙述中与遗传物质重组无关的是() A.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发生局部的互换 B.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时DNA复制 C.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自由组合 D.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遗传物质相互融合 13.如果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患者血液,输给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正常人() 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14.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段 C.染色体中DNA增加了碱基对 D.染色体中DNA缺少了一个碱基 15.用基因型DdTt的个体产生的花粉粒,分别进行离体培育成幼苗,再用一定浓度的

一轮复习: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一轮复习:必修二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60分) 1.(2013·深圳调研)科学家发现一种AGTN3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能提升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其另一等位基因E能提升运动员的长跑成绩。现有一家庭,父母都具有E基因,擅长跑;一个儿子也具有E基因,擅长跑;但另一个儿子因不具有E基因而不擅长跑。请据此信息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准确的是 ( ) A.不擅长跑的一个儿子肯定善短跑 B.E基因对AGTN3基因具有显性作用 C.AGTN3变成R或E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突变 D.一个儿子擅长跑,另一个儿子不擅长跑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2.(2013·南京调研)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的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均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由此可推断,该雌鼠突变型基因为( )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基因 D.X染色体基因 4.秋水仙素和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分别是( ) A.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都能抑制中心体的形成 5.(2012·嘉兴模考)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6.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A表示)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15 kb和0.2 kb的两个片段(其中0.2 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S表示)因为突变恰好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后只能形成一个1.35 kb 的DNA片段,如图1;现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编号1、2、3的三份样品实行处理,并实行DNA电泳(电泳时分子量越小扩散越快),结果如图2,则1、2、3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同步练习(含答案)培训资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 解析:A项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本质,B项阐明了基因突变的原因,C项说明了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都是有害的,但不全是有害的,有一些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还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且突变的有利、有害是相对于生物所处的环境而言的。 答案: D 2.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种群中偶尔出现了白色猕猴 D.小麦经减数分裂产生花粉 解析:选项A是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选项B属于基因重组;选项D是减数分裂;选项C是基因突变。 答案: C 3.基因A,它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a3……一系列等位基因,如图不能说明的是( )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正常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图中表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或等位基因),此等位基因对生物体有可能是有害的,也有可能是有利的;这些基因的转化既不符合分离定律,也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D 4.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 下面由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第一节一、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可遗传的变异(一)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1)普遍性(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3)低频性(4)多数有害性(5)不定向性【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第二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

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例: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②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例: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1)Aa ______(2)AaBb _______(3)AAa _______(4)AaaBbb _______(5)AAAaBBbb _______(6)ABCD ______答案:2 2 3 3 4 1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几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杂交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粉)离体培养原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重组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类型: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发生时期:主要是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 2、原因: 外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内因: DNA复制过程中,基因中碱基对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的结构。 3、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c、人为导致基因重组(DNA重组)如目的基因导入质粒 3、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基因突变既能产生新的基因,又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有性生殖后代性状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的,但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 人工控制下的基因重组 (1)分子水平的基因重组,如通过对DNA的剪切、拼接而实施的基因工程。 (2)细胞水平的基因重组,如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的大规模的基因重组。再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 某一片段确实;增加某一片段;非同源染色体;位置颠倒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练习题

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其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殖,因而部分改变了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子果实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变异来源分别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A.①②和②B.①和①③C.②③和①②③D.①和①②③ 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5.用X射线照射某植物幼苗,诱发了基因突变,X射线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起作用()A.有丝分裂间期B.有丝分裂全过程C.受精作用过程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6.2003年1月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遨游了太空,经太空实验的牡丹种子将发生()A.花朵会更大更艳B.花朵会变小C.变成另类牡丹D.均有可能 7.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A.显性突变B.隐性突变C.Y染色体基因突变D.X染色体基因突变 8.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极体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 A.①③⑤B.①②③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9.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A)”。如果箭头所指碱基对A—T缺失,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GU*四种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 A.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B.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C.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高中生物_必修二_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测试题及答案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一、选择题 1.人类发生镰刀型贫血症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A.碱基发生替换 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C.增添一小段DNA D.缺少一小段DNA 2.若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性状上差异甚多,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 D.染色体变异 3.现有三种玉米籽粒,第一种是红的,第二种是白的,第三种也是白的,但如果在成熟时期暴露于阳光下籽粒变成红的。第三种玉米的颜色是由哪种因素决定的()A.基因 B.环境 C.基因和环境 D.既不是基因也不是环境 4.下列不属于多倍体特点的是() A.茎秆、叶、果实、种子都较大 B.发育迟缓 C.营养物质含量增多 D.高度不育 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 A.杂交实验 B.射线或激光照射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花药离体培养 6.遗传病是指() A.具有家族史的疾病 B.生下来就呈现的疾病 C.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D.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 7.21三体综合征属于() A.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 B.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遗传病 D.性染色体遗传病 8.无子西瓜之所以无子,是因为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A.数目增加,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B.数目减少,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C.联会紊乱,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D.结构改变,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9.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类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人类基因的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科学家应对多少条染色体进行分析() A.46条 B.23条 C.24条 D.22条 1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②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碱基排列发生差错,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产生基因突变 ③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但也有有利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1.下列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外祖父色盲,母亲正常,儿子色盲 B.杂种红果番茄的后代出现黄果番茄 C.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性状 D.用花粉直接培育的玉米植株变得弱小 1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会导致生物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在下列叙述中与遗传物质重组无关的是() A.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发生局部的互换 B.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时DNA复制 C.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自由组合 D.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遗传物质相互融合 13.如果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患者血液,输给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正常人() 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 14.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段 C.染色体中DNA增加了碱基对 D.染色体中DNA缺少了一个碱基 15.用基因型DdTt的个体产生的花粉粒,分别进行离体培育成幼苗,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二倍体。这些幼苗成熟后的自交后代是()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习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⑴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低频性 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 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基因重组的类型 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 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 4.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 1、概念 缺失 2、变异类型重复 倒位 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 2.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 ⑴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 (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 ⑵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 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⑶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练习

Ⅰ豌豆雄蕊←────────→豌豆雌蕊Ⅰ↓│↓ Ⅱ精原细胞合子Ⅳ卵原细胞Ⅱ↓↓↓ Ⅲ精子────────────卵细胞Ⅲ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分离发生在Ⅱ→Ⅲ ③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 ④Ⅳ为个体发育的起点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单元练习 1. 番茄果实红色(H)对黄色(h)为显性。某隐性纯合黄色植株(hh)自交,结出了半边红半边黄的变异果,这种变化原因可能是() A.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2.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 3.下列为豌豆的生活史,对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4.马(2N=62)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是高度不育的,其原因是() A.骡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B.骡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骡的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异 D.马和驴的染色体相互排斥 5.如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植物的基因型是AaBB ②若该植株由花粉发育而来,则其亲本是一个四倍体 ③该植株不可能产生Ab型配子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 减数分裂的哪一异常变化将可能出现先天愚型的后代()A.第5对染色体部分缺失B.第21号染色体着丝点分开但不分离C.第3号染色体的着丝点不分开D.第21号染色体部分颠倒 7.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A.显性突变(d→D)B.隐性突变(D→d)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D.人工诱变 8.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 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未突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习题)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⑵病因 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 有内因和外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 ⑴诱发突变(外因)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低频性 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 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基因重组的类型 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 3.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 4.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 1、概念 缺失 2、变异类型重复 倒位 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 2.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 ⑴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 (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 ⑵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 法对吗?为什么? (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染

色体数目减半。) ⑶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对,尽管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是正常的体细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种,因此,只能称为单倍体。) (4)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对吗?(答:对,如果本物种是二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本物种是四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3.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问:图一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本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 问:图二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形态数为4(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染色体组数目为2。人类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共23对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形态数是23,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 生物的变异 (2013福建卷)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 号和一条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 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 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 色体变异练习题. 教师寄语:扎实巩固基础,及时落实错题 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叙述中,其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殖, 因而部分改变了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子果实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变异来源分别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A.①②和② B.①和①③ C.②③和①②③ D.①和①②③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 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页 16 共页 2 第 教师寄语:扎实巩固基础,及时落实错题 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B.生

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5.用X射线照射某植物幼苗,诱发了基因突变,X射线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起作用()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全过程C.受精作用过程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6.2003年1月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遨游)(了太空,经太空实验的牡丹种子将发生变. C ..A 花朵会更大更艳 B花朵会变小 .均有可能D 成另类牡丹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7F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染色体C.Y B .显性突变A .隐性突变 基因突变 XD .染色体基因突变页 16 共页 3 第教师寄语:扎实巩固基础,及时落实错题

人教版必修二基因突变练习

第五章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的是 ( ) 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tRNA携带的氨基酸 https://www.doczj.com/doc/e08439260.html,(红色)的大丽花植株上盛开红花,仅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由于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造成的 ( ) A.生殖细胞 B.花芽分化时 C.早期的叶芽细胞 D.幼苗的众多体细胞 3.赖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 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A.一定是有害的 B.一定是有利的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 D.既无利也无害 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该细胞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 B.该细胞可能发生过染色体的部分互换 C.该细胞必然会产生两个具有生殖能力的子细胞 D.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 6、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D.“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7.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模式图。此植物的胚细胞、叶肉细胞的

高一生物 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

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判断题 1.精子和卵细胞在受精时的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2.DNA复制时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3.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4.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 5.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6.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该过程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两者都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库并改变基因频率。(×) 8.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患者血红蛋白mRNA的碱基序列与正常人不同。(√) 9.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定向的。(×) 10.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11.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 12.若某基因原有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对碱基,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13.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14.基因重组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15.基因突变属可遗传变异,必将传递给子代个体。(×) 1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17.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1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20.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填空题

必修二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分析 (1)症状: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患者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易发生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病因图解 (3)病因分析 ①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氨基酸被另一种氨基酸替换。 ②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对碱 基(A-T)替换。 (4)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的一个碱基对改变而产生的一种遗传病。 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时,所以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基因突变的遗传特点

(1)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2)若发生在体细胞汇总,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3)人体正常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细胞,但不会遗传。 基因突变产生的影响 (1)外因:由于某些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骤变、射线、污染等)或生物因素的作用。 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作用机理:损伤细胞内的DNA。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作用机理:改变生物体内核酸的碱基。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作用机理: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2)内因:DNA分子复制发生错误;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以及人,都会由于基 因突变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随机性 ①时间上的随机:它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甚至在趋于衰老的个体中也很容易发生,如老年人易得皮肤癌等。 ②部位上的随机:基因突变既可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若为前者,一般不传递给后代,若为后者,则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