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10107-1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学时数:288 学分数:16

执笔者:蒙金含湛芬编写时间:2004年8月叶露汪泰陵

《先秦两汉文学》(蒙金含编写)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中文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先秦两汉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阐述了文学的起源、文体的诞生、作品的创作、各种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等,可以说,学好《先秦两汉文学》,是学好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我过上古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情况,熟悉上古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经典作品,培养他们学习、了解、和分析各种作家作品、各种文学现象的基本方法,为中文师范专业大学生奠定良好的古文功底,并训练师范专业大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绪论(2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理解早期文学的存在形态和演变特征,把握先秦两汉文学的总体线索。

(二)教学内容

重点:

先秦文学的存在形态;文学产生的条件和背景;文学和文字的关系;文学和文化的关系。

难点:

先秦文学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课堂教学;了解)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课堂教学;理解)

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演变(课堂教学;掌握)

第四节文字、文化和文学(讨论;了解)

第二章上古神话和传说(2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神话的起源、神话的特征和演变;理解与神话有关的历史典籍,掌握神话的分类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内容

重点:

神话的起源;神话的特征;神话的分类演化。

难点:

上古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神话的演变。

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课堂教学;了解)

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民族精神分析(课堂教学;理解)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自学;理解)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发展和演化(课堂教学;掌握)

第三章《诗经》(6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歌的产生,熟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成书和编定状况,把握分析诗歌作品的基本方法,并能背诵一些经典篇章。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艺术特征;《诗经》的成就和影响;《诗经》的内容和分类依据;《诗经》中的史诗。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理解)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和分类(课堂教学;掌握)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课堂教学;掌握)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课堂教学;理解)

第四章先秦叙事散文(6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早期散文的特点和发展演变过程,理解和掌握《春秋》、《左传》、《战国策》和《国语》等作品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先秦历史散文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散文的萌芽;《春秋》和《左传》的关系;甲骨卜辞的散文特征;《左传》、《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课堂教学;了解)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课堂教学;理解)

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课堂教学;理解)

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课堂教学;理解)

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掌握)

第五章先秦诸子散文(8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产生和特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演变脉络;在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著作时,能以古知今,能利用各种作品、各家思想启迪人生、陶冶性情。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脉络;《庄子》的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体制;文史哲合一的存在形态。

第一节先秦诸子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课堂教学;了解)

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课堂教学;理解)

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课堂教学;讨论;掌握)

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课堂教学;理解)

第五节先秦诸子散文的历史回响(课堂教学;理解)

第六章屈原和楚辞(8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方诗歌文学的代表——楚辞,在熟悉相关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学会阅读和欣赏楚辞;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把握楚辞的文化特征,以屈原的思想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教育。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楚辞的问题特征;屈原的生平和思想;《离骚》的情感和艺术;《九歌》和《九章》、《天问》;楚辞形成的文化背景;《天问》和《招魂》的创作真相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政治和文化背景(课堂教学;理解)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课堂教学;掌握)

第三节《离骚》(课堂教学;掌握)

第四节屈原的其它作品(课堂教学;了解)

第五节楚辞的演变和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课堂教学;理解)

第七章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2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况,理解并掌握秦汉文学的文体分布特点,掌握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并能独立的欣赏和分析各种文学现象和各种体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秦世不文”的含义;汉代文学和经学的关系;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动关系;汉代的文体嬗变

第一节“秦世不文”的历史含义(课堂教学;了解)

第二节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课堂教学;理解)

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课堂教学;掌握)

第四节汉代文体的嬗变和分期(课堂教学;理解)

第八章秦及两汉政论散文(8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及两汉散文创作的政治背景,理解文学与政治的密切联系和互动作用,把握秦及两汉政论散文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和寓言特征;贾谊的政论文和代表作《过秦论》;东汉政论文的新变。汉代政论文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吕氏春秋》(课堂教学;了解)

第二节李斯的散文(课堂教学;了解)

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课堂教学;理解)

第四节《淮南子》和其它西汉散文(课堂教学;了解)

第五节《论衡》《潜夫论》等东汉政论文(课堂教学;理解)

第九章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8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汉代史传文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司马迁和班固的生平经历,以及《史记》、《汉书》的创作过程,充分把握《史记》《汉书》的创作特点和文学色彩。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体例;《史记》《汉书》人物传记的艺术特征;《史记》《汉书》的异同;《史记》五种体例的相互关系和文化内涵;《汉书》对《史记》的继承和革新。

第一节司马迁和《史记》的成书过程(课堂教学;理解)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课堂教学;掌握)

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课堂教学;掌握)

第四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课堂教学;掌握)

第五节《汉书》的体例和思想(课堂教学;掌握)

第六节《史记》和《汉书》的异同(专题讨论;掌握)

第七节汉代其它史传文学(课堂教学;了解)

第十章汉赋(8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赋的问题特点,理解和掌握汉赋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汉赋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汉赋的文体特征和类型;汉赋的发展脉络;司马相如及其创作;杨雄对汉赋发展的贡献;汉赋和楚辞的区别;汉赋发展与汉代政治的关系

第一节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课堂教学;理解)

第二节司马相如时代的作家(课堂教学;掌握)

第三节《子虚赋》和《上林赋》(课堂教学;掌握)

第四节西汉其它赋作家(自学;了解)

第五节东汉京都大赋的崛起(课堂教学;掌握)

第六节抒情小赋的勃兴(课堂教学;掌握)

第七节汉赋的发展脉络和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之关系(专题讨论;

理解)

第十一章汉代乐府诗(8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汉代乐府机构设立的政治背景和乐府诗的社会作用,理解并把握汉代民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特征。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乐府的含义;汉乐府诗的分类和保存;乐府诗歌的情感和艺术。汉乐府的政治文化背景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课堂教学;掌握)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专题讨论;理解)

第三节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课堂教学;掌握)

第四节异曲新声和诗体演变(课堂教学;理解)

第十二章汉代文人诗歌(6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汉代诗歌由民歌向文人创作的逐步转变,理解民歌和文人作品的异同及东汉文人诗歌的出现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把握汉代文人诗歌写作的突出特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文人诗歌和民歌的区别;文人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和艺术;《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和创作主体

第一节班固、张衡、秦嘉的诗(课堂教学;了解)

第二节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课堂教学;了解)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课堂教学;掌握)

三、课程教学形式及安排

《先秦两汉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不但作家、作品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而且在文学的存在形态上也极为复杂,要么文、史、哲不分,要么诗、乐、舞合一,和后世单纯的文人作品相比,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同时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活跃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学的热情,同时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专题讨论;自学;论文写作和评点等。作为一门文学基础课,本课程强调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识记能力,因此,背诵考查也该作为本课程必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作业:为了培养和锻炼中文专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本课程应根据各章节内

容,安排5-7次作业,可以是对作家、作品的赏析文章,也可以是阐述某一具体问题的学术论文。

考试:本课程为考试科目,但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两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期末“贝多芬”(背多分)现象,建议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房开江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

教学参考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卞孝萱黄清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湛芬编写)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魏晋南北朝唐五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从汉末建安时期至晚唐五代时期的文学,涵盖了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具体包括汉末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南北朝文学、隋代文学、唐代文学及五代文学等几个时期,其浩瀚的作家作品丰富了整个中国文学的宝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汉末至晚唐五代文学的发展情况,掌握此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及其创作风格等,了解五七言文人诗的成熟及发展状况,以及骈文、骈赋、律诗、词等新兴文体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面认识与把握。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魏晋南北朝部分

第一章建安文学(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建安文学的总体概况,建安风骨的具体特点,三曹、建安七子、女诗人蔡琰的创作及影响,同时,阅读并正确理解相关代表作,掌握建安文学的发展脉络及突出特色。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建安风骨,三曹对文学发展的突出贡献,王粲的创作及成就,蔡琰诗歌及其影响。建安文学的美学风貌、形成原因及影响。

第一节建安文学概述。建安文学的美学风貌。建安文学的具体特点及多种形式。

第二节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形成原因。建安风骨的具体体现。建安风骨的影响。

第三节三曹及其创作。曹操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曹丕的文学批评及创作。

曹植的才华与文学成就。

第四节建安七子与蔡琰。建安七子创作概述。王粲的创作及成就。蔡琰与五言《悲愤诗》。

第二章正始文学(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正始时期的思想政治状况,正始文学的特点,理解正始文学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建安文学的联系及区别,把握正始代表作家阮籍与嵇康的创作特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

正始文学的特点,与建安文学的联系及区别,正始之音。阮籍、嵇康的创作。

难点:

正始之音形成的原因。阮籍诗歌的突出特点及成就。

第一节正始时期的思想政治状况。正始之音。

第二节阮籍、嵇康的创作特点及成就。《咏怀诗》82首的成就及影响。嵇康的四言诗。

第三章西晋文学(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全面了解西晋文学概况及太康诗风的特点,理解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创作,以及郭璞的游仙诗,把握太康诗歌的独特风貌及左思诗歌特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

太康诗风。左思与左思风力。太康诗风的形成原因。

难点:

左思风力及其特点。

第一节西晋社会与太康诗风。太康诗风的特点。太康代表作家及其创作。

第二节左思与左思风力。左思创作概括。《咏史》8首、《三都赋》等作品。

左思风力的内涵。

第三节郭璞及其游仙诗

第四章东晋诗坛与陶渊明(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晋诗坛的状况,理解玄言诗的特点,掌握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对田园诗的开拓及贡献、以及创作的多种风貌与成就。

(二)教学内容

重点:

玄言诗。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陶渊明田园诗的风貌及突出贡献。

难点:

陶渊明诗风的形成及丰富多彩面貌。

第一节玄言诗的产生及其特点。玄言诗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第二节陶渊明的创作及成就。思想性格与人格理想。陶诗的题材与风格。

田园诗的平淡自然风貌。散文与辞赋。

第五章南北朝民歌(4学时)

(一)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较全面了解南北朝民歌的发展状况,理解南北朝民歌的特点,以及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区别。同时,把握南北朝民歌与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发展关系,以及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重点:

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及其区别。南北朝民歌与汉乐府的传承发展关系。

难点:

南北朝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第一节南朝民歌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北朝民歌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三节南北朝民歌的区别

第四节《西洲曲》、《木兰诗》等南北朝民歌代表作

第六章南朝文人诗歌(8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较清楚地了解南朝宋、齐、梁、陈几个时期文人诗歌的发展状况,理解谢灵运、鲍照、谢眺、庾信等大家的创作及贡献,把握永明体、宫体诗等诗风的特点、优劣及影响。

(二)教学内容

重点:

谢灵运、鲍照、庾信的创作。永明体、四声八病说、宫体诗。

难点:

永明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

第一节元嘉诗风与元嘉三大家。元嘉诗风的特点。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诗歌特点及对七言诗的贡献。

第二节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四声八病与永明体。永明体的含义。永明体对中国诗歌的影响。谢眺及其创作。

第三节梁、陈宫体诗。宫体诗产生的原因。宫体诗的特点。庾信、徐陵的宫体作品。

第四节庾信与南北朝文学的融合。庾信的生平及创作。前后期创作的明显区别。对南北朝文化与文学的融合。唐诗的先驱。

第七章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辞赋、传统散文的发展情况,理解并把握骈文、骈赋等新文体的基本特点、发展状况、对当时与后世文学的影响。并通过对一定文本的学习,使学生对上述文体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重点:

骈文、骈赋的基本特点及艺术风貌。

难点:

骈文与传统散文、骈赋与传统辞赋的联系及区别。

第一节南朝美文产生的基础。永明声律说、文笔之争等对南朝美文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传统辞赋、骈赋及诗体赋。骈赋及其特点。诗体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第三节骈文与传统散文。骈文的基本特点。骈文的代表作。北朝三大散文名著。庾信的骈文创作。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总体风貌,熟悉此时小说的代表作,理解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发展的影响,把握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的不同特点及美学特征。

(二)教学内容

重点:

志怪小说及其代表作。志人小说及代表作。

难点:

志人志怪小说的区别。

第一节小说的起源及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及重要作家作品。

第三节《搜神记》《世说新语》《西京杂记》《列异传》等代表作概述。

隋唐五代部分

第一章隋代文学概述、唐代文学分期及繁荣原因(2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隋代文学的总体发展概况,使学生对隋代文学的承上启下作用

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时,了解唐代文学的分期及繁荣的原因,把握隋代文学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

隋代文学的过渡性。隋代诗歌与散文。

难点:

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繁荣的原因。隋代诗文发展的总体风貌。唐诗繁荣的原因。

第一节隋代诗文的突出特点及代表作。

第二节唐代文学的分期概述。

第三节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第二章初唐诗歌(4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初唐诗歌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承前启后之功,准确阅读理解作品,把握初唐时期重要的作家及其创作特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

初唐诗坛的突出特点。初唐四杰及其创作。

难点:陈子昂的诗论与创作。上官体。沈宋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五七言律诗的成熟与定型。初唐四杰的创作特点及成就。

第一节初唐诗坛的突出特点。明显的过渡性及承上启下风貌。

第二节上官体与沈宋体。上官体的突出特点。沈宋体的特点及贡献。

第三节初唐四杰的创作及成就。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及诗歌创作风貌。盛唐气象的开启。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陈子昂的诗论与创作。《感遇》38首。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与唐诗的兴象。

第三章盛唐诗人群体(4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豪侠诗派、边塞诗派的创作,让学生了解各诗派的总体创作风貌及成就,同时重点理解并把握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代表诗人的创作及代表作。

(二)教学内容

重点:

各诗派的定义及形成原因。王孟的诗歌风貌及代表作。高、岑诗风之异同。

难点:王维诗歌的禅蕴。高、岑诗风之异同。

第一节山水田园诗派的定义、产生的原因。王维、孟浩然的创作及比较。

高岑边塞诗及其异同。

第二节豪侠诗人与豪侠诗风。豪侠诗派及创作概述。王昌龄及其创作。

第三节边塞诗派的定义及总体创作特色。高适及其《燕歌行》。岑参的边塞之作。高、参诗风之异同。

第四章李白与杜甫(6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讲解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及成就,通过大量代表作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盛唐双峰并峙的两位大家的总体创作风貌,认识理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的巨大成就,全面把握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创作特点及成就。

(二)教学内容

重点:

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李白乐府歌行体与绝句诗的突出特点及成就。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杜诗的集大成成就。

难点:李白乐府歌行体的突出特点。杜诗集大成的具体体现。

第一节李白生平与思想。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成就。乐府歌行体与绝句的突出特点。其想象的与众不同。名作分析。

第二节杜甫生平思想及创作。沉郁顿挫诗风及具体特点。《三吏三别》的创作背景、复杂情感与艺术风貌。集大成的成就及具体体现。名作分析。

第五章中唐文学(6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重在讲解中唐复杂的文学现象,包括大历诗风、韩孟诗派、新乐府运动、李贺长吉体、唐代古文运动等内容,同时重点介绍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贺、刘禹锡等人的创作及成就。要求学生了解中唐文学全貌,把握韩愈等重要作家的创作。

(二)教学内容

重点:

韩孟诗派。新乐府运动。长吉体。古文运动。韩愈的诗歌与散文。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李贺长吉体的独到风貌。对多个文学流派的准确把握。

难点:韩愈的古文理论及创作。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长吉体的独创性。

第一节大历诗歌。韦应物、刘长卿及其创作。大历十才子。李益的边塞诗。

第二节韩孟诗派及其创作。韩孟诗派的定义。韩愈诗歌的突出特点。

第三节李贺及其长吉体。李贺的人生经历及创作风格。长吉体的具体特点。

第四节柳宗元与刘禹锡的人生经历。诗风之异同。

第五节新乐府运动与元白诗歌。新乐府诗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及其创作。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艺术风貌。白居易的诗论。《长恨歌》与

《琵琶行》。

第六节韩柳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定义、基本理论及成就。韩愈的古文艺术及成就。柳宗元的古文创作及山水游记。

第六章晚唐文学(4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讲解晚唐诗歌的发展状况及晚唐小品文的创作及成就,使学生对晚唐文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把握李商隐与杜牧诗歌的创作特色及成就。

(二)教学内容

重点:

杜牧与李商隐的诗歌。晚唐小品文的特点及成就。

难点:杜牧的二十八字史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风貌。

第一节杜牧与李商隐。杜牧二十八字史论。李商隐的爱情诗及其美学风貌。

第二节晚唐小品文

第七章唐代传奇、变文与俗讲(2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介绍唐代通俗文学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传奇、变文、俗讲等通俗文学形式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文学史上的作用,理解传奇和变文的特点,把握其区别。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唐传奇。传奇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唐传奇。传奇的定义、分期及其代表作概述。唐传奇繁荣的原因。

传奇的分类、成就及影响。

第二节变文与俗讲。变文的定义及代表作。俗讲的特点。

第八章唐五代词(4学时)

(一)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初唐至五代时期词的起源、发展、变化情况,理解温庭筠、韦庄、李煜的词学成就及影响,把握花间词派、南唐词派的特点及创作风貌,以及对后世词的巨大影响。

(二)教学内容

重点:

词的起源及发展。温庭筠与李煜的创作。花间词派、南唐词派。

难点:

温庭筠对花间词派的开创。花间词与南唐词美学风貌之异同。

第一节词的起源、发展、变迁及总体特点概述。

第二节温庭筠与花间词派。温庭筠的词学风貌。花间词派的定义。花间词人的创作。《花间集》及其影响。

第三节李煜与南唐词派。李煜及南唐词人的创作。南唐词风的特点。词境的开拓。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

三、课程教学形式及安排

《魏晋南北朝唐五代文学》讲述的内容包括文学史与作家作品两大部分,其中文学史部分重在讲清此阶段文学的发展脉络、重要的风格流派、文学思潮等,而作家作品部分则是从比较感性的角度,深入了解具体作家的创作风貌及其作品的特色、成就等,一般而言,课时上对作家作品部分有所倾斜。此门课程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或以史引出作家作品,或以作家作品构成史的线索,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具体方法上,运用课堂讲解、课外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完成教学。总体而言,大纲中的重点难点部分以讲解为主,而大量的作品则主要通过自学完成,老师定期抽查自学情况。

每学期安排3——4次专题讨论,可在课堂完成,也可课外进行(课外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结果写成书面报告)。

每期布置2——3次作业,主要以专题论文或课堂问答形式完成。

作业、讨论、课堂提问均记入平时成绩,作为学期成绩的参考或一部分。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房开江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

教学参考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汴孝萱、黄清泉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1年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

《中国文学史》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宋金元文学》(叶露编写)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包括从宋代到元代的文学史和文学作品,跨越了大约四百年的历史。宋元时期是我国“正统文学”向“通俗文学”的过渡时期,留下了丰富、优秀的文学遗产,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宋元文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本科学生了解宋元时期文学的发展,文体的嬗变,各种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认识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历史,系统的掌握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鉴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宋元时期著名的作家、作品,以及这一时期的文学团体、作家流派都应熟悉、理解、掌握。代表作品要求能够记诵。这样,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方法,增加人文价值的体验,也是本课程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宋代文学部分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宋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有别于唐代文化的特点。理解宋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宋代文学各种文体的基本脉络。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宋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宋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宋代文学各种文体的基本脉络。宋代文化不同于它朝的特点和其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宋代文化的特点

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动荡的历史,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统一局面。北宋沦亡以后,南宋继续维持偏安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期。整个宋代,经济和文化均有很大发展,与前之汉唐一起光彪史册。宋朝任用文官,改革科举制度,知识分子活跃于政坛,使宋代文学出现重文尚理的特点。

第二节宋代各体文学的发展脉络

宋诗在宋朝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艺术风格呈现出“主理”的特色,有别于唐诗的“主情”,即所谓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宋仁宗时,欧阳修主持文坛,发起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把始于韩柳的古文运动推向高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都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能代表宋代文学,与唐诗并称的是宋词。

第三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和历史地位

第二章宋初文学(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柳开、王禹偁是宋初面临晚唐五代种种文弊而倡导文学革新的先驱人物。理解宋初诗坛另一重要派别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而反西昆体的斗争也成为北宋初期诗坛的另一特色。把握代表作家穆修、石介、尹洙、范仲淹等的创作情况。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柳开、王禹偁的创作,西昆体,范仲淹等人的成就。西昆体的盛衰

第一节宋初散文和复古思潮

第二节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第三节宋初晚唐体

第四节西昆体

第三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词的创作基本上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前期词人的代表是晏殊父子和柳永。而他们也分别代表了词的两个源头和体系:民间的和文人的。理解并掌握晏殊词作主要受到五代词人冯延巳的影响,含蓄典雅,珠圆玉润,文人气很浓。而柳永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在内容提材上多有开拓,对长调颇多创制,善于写市民生活和羁旅行役。是专以词名的词人。并掌握他们在词史上的地位和他们作品的风格、艺术成就。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北宋词对晚唐五代词风的沿袭,晏殊、欧阳修等人的创作,柳永的创作;柳永对词的贡献

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袭

第二节晏殊、欧阳修的创作

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

第四章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中期的散文经过欧、苏等人的革新运动,走上了古文的道路,诗歌的创作也形成了宋人自己的风格。认识欧阳修是仁宗时期的文坛领袖。他发展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思想,既强调先道后文,又不因此而重道轻文。主张“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脱前人“道统”观念的束缚,更注重文章反映现实,使之为政治改革服务。在《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答高司谏书》中都体现了他“道”的观点。除了对文道观加以发展而外,他还注重文学的感情因素,提出了诗歌“穷而后工”说。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又继承了韩愈“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了一种平易自然、明朗流畅的文风,被称为“六一风神”。而他的诗歌能以平实坦易之风矫变西昆体的流靡组丽之弊,奠定了新的宋诗风格。欧阳修还凭借当时的政治地位,团结和培养了大批作家。石介、尹洙、梅尧臣、苏舜钦是其党羽;王安石、苏轼、曾巩等是其后劲,从而使诗文革新运动得以持续发展,奠定了质实平易的一代文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把握代表作家欧阳修与王安石等人的创作特点与成就。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欧阳修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创作,梅尧臣和苏舜钦开创了宋代诗风及他们的诗歌创作,王安石的文论主张和他的创作;欧阳修散文的特点和六一风神,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成功的原因。

第一节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二节欧阳修的文论主张和其诗文创作

第三节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第四节王安石的文论主张和他的创作

第五章苏轼(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苏轼是北宋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也是以欧阳修为首的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诗风和古文运动中的新的流弊,而且又提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新的文学观点,把宋代文学推上了美学的最高峰。苏轼生平大约分为四个时期。政治上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心系朝政而难伸抱负。反对剧变和法治,强调渐变和人治。思想上呈现出十分复杂和矛盾的特点。他的散文能在前人成就之上加以发展,平淡自然中又有雄浑气势,行云流水中又有错综变化,真率坦荡中又有风趣诙谐。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触处生春,才情满面。他的诗歌创作堪称宋诗的典型代表,北宋诗歌的最高成就。思想内容上无事不可入,艺术方面讲究才学,讲究议论,讲究用事用典。定下宋诗之基调。他的词作更为词的发展开拓了全新的领域。既提高了对词的认识和评价,又在内容上进行全面拓展,风格上进行多方创新。甚至开创了新的宋词流派:豪放派。全面理解并把握苏轼诗文词的创作。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苏轼的生平、创作;苏轼诗歌的特点、苏轼词对词坛的贡献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

第二节苏轼的文

第三节苏轼的诗

第四节苏轼的词

第五节苏轼的意义及影响

第六章江西诗派及两宋之际的诗歌(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江西诗派的得名由来,黄庭坚以“以故为新”为核心,要求诗文能够“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一系列主张,认识他的诗歌追求生新瘦硬的意境,词较清旷豪放,不愧为宋一大家,被尊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之首。理解山谷诗歌的题材、内容和他对江西诗派的影响。另外,陈师道、陈与义、张耒、晁补之也是北宋后期著名的文人,他们的文学创作多与黄庭坚相仿。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认识黄庭坚的生平和文学见解,陈师道、陈与义的创作特点,江西诗派的由来,一祖三宗之说;黄山谷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第二节江西诗派的形成

第三节江西诗派的演变和陈师道、陈与义的创作

第七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中后期的词作主要有两条线:继承苏轼的豪放风格的作家,如贺铸;继承婉约风格的作家,如秦观。理解并把握周邦彦词作富丽精工,注重音律、善于铺叙而又结构严谨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北宋中后期的词作的两条线索,贺铸、秦观的创作,周邦彦词作的风格;周邦彦对词坛的贡献

第一节晏几道

第二节贺铸

第三节秦观

第四节周邦彦

第八章南渡词坛(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渡前后词坛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北宋的灭亡导致的山河破败、民族屈辱,使文人更多关注现实,抒发家国身世之悲。其中李清照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著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由南渡之后明显分为两期。前期词作多闺怨词,思想感情较为单纯澄净;

后期由于饱尝了家国之痛,人世辛酸,感情越来越沉挚、悲凉、凄切。[声声慢]是其代表作。她还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独到的词学批评。她的散文创作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成就。另外,张元干、张孝祥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词人,他们以词为武器,一抒自己的愤世疾邪、怀恋故国的爱国热情。特别是张孝祥,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理解李清照词前后期的不同,把握“易安体”的突出特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南渡词坛变化的原因,李清照的创作和文学主张,张元干、张孝祥的创作;李清照前后词风的改变

第一节李清照

第二节张元干

第三节张孝祥

第九章南宋中兴四大诗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宋中期出现了所谓的“中兴四大诗人”,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最为出名。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诗人,初从江西派诗人曾幾学诗,后在继承发展江西诗派的好的传统的基础上又能彻底突破江西,彻悟诗在于生活之中。另外,他针对北宋末年以来某些严重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给予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批评。又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到晚年,就已达到将生活、主张、创作完全协为一体的境地。他的诗歌创作数量之丰是空前绝后的,内容的广博也是历代罕见。他的成就与他自身具备的古今之集大成者必备的素质不无关系;他的爱国诗具有高度的抒情性,取得了极高的成绩;农村诗有自家特色,总之,各体皆工,尤在古体。他的散文和词的创作也有一定的成绩。杨万里的创作同样经历了尊奉江西、学习晚唐、师法自然的过程。他的诗歌敢于跳出前人窠臼、自成一家,形成“诚斋体”。机智细腻,提炼诗情,富有情趣;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层次深婉,变化无穷是他的“诚斋体”的特色。范成大是诗、文、词兼擅的作家,尤以诗名。他的诗能从多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生活,最有成就的是对“田园诗”的发展和改造。艺术特点是精工稳健,规矩适度。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的诗歌和词作的艺术风格,杨万里的诗歌创作,范成大的田园诗;陆游诗、词中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诚斋体”

第一节陆游的诗歌及其特色

第二节陆游的词作及其特色

第三节杨万里和“诚斋体”

第四节范成大的田园诗

第十章辛弃疾及辛派词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词人,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后来的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最具特色的就是他的爱国思想,能够从词作中反映出重大的社会内容,相较苏轼,辛弃疾的词更

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更是“以文入词”,更能表达出他的爱国思想。在此之上,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而充实、巩固了其内容,在南宋词坛上,形成了鲜明的一个词作流派。并理解“苏词旷,辛词豪”,苏轼、辛弃疾各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词风也应相应的对待。另外,陈亮、刘过同是辛弃疾时代的词人,其风格学辛之豪放,创作特点比较相似,算是辛派词人中的佼佼者。理解辛弃疾词与苏诗词的区别,把握辛词的特点与开拓贡献。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弃疾词的创作和成就,辛派词人的创作;辛弃疾词作“以文为词”的特点

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

第二节辛词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第三节辛派词人

第十一章宋末文坛(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宋末期,文学的发展趋于衰落,但南宋文学的主流------爱国文学依然坚持到最后。词坛上,稍后于辛弃疾的姜夔以及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开创了词的新一派------骚雅派。既不同于传统的婉约派,也有别于豪放派。他们在宋末之时,用明确自觉的对词创作的追求来寄托自己对宋王朝的留念。提出了词要发挥“骚雅”的正统。张炎更倡“清空说”,是对宋词的一个总结。而宋季诗坛主要活跃的是一批“江湖诗人”。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刘克庄。“四灵”诗派也是宋末影响较大的一个流派。宋亡之际还出现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爱国诗人,他们可以说为整个宋代文学作了一个光辉的总结。理解四灵诗派和江湖诗派的创作,把握骚雅派的创作及影响。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姜夔以及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的创作,“骚雅派”,“江湖诗人”,“永嘉四灵”,文天祥等人的创作;“骚雅派”的艺术风格及疏、密两派的不同第一节姜夔

第二节吴文英和“骚雅派”的其他作家

第三节江湖诗派

第四节“永嘉四灵”

第五节文天祥和宋末诗人

辽金元文学部分

第一章辽金文学(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辽代的文学不是很发达,但它呈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汉文化和契丹文化的紧密结合。金代的文化和辽文化很相似,但文学成就高过辽代。特别是出现了元好问这样的大作家。他论诗以“诚”为本,以“正”为宗。现存诗1300余首,内容详实,文质相兼,晚期风格更加沉郁苍键。他的

词取法苏、辛,文继承欧、曾,加上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时代赋予的责任感,整理收集了金代唯一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州集》,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家。另外,金代还发展了宋以来的说唱文学样式,现存较早的《西厢记诸宫调》就是金代的作品。重点理解和把握元好问的创作。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辽金文学的特点,元好问的诗歌理论和诗、文、词的创作,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对后世的影响。元好问对金代文学的贡献,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辽代诗歌

第二节元好问和金代文学

第三节董解元和《西厢记诸宫调》

第二章元代文学概述(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灭宋之后,逐渐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短暂又充满民族、阶级矛盾的朝代。一方面,蒙古的统治者在征服的过程中学习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迅速汉化,另一方面,为了加强统治,他们把人民按民族划分为四等,进行残酷的剥削。文人的处境尤恶劣:科举的任意废举;地位及其低下;人格尊严被任意践踏,使得他们“志不获展”,而转为与民众为伍的“书会才子”。因此,元代的文学出现了俗文学的空前繁荣,而正统文学成就不高的现象。同时理解元代的戏曲包括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而一般所指的元曲,包含散曲和杂剧。元杂剧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它的黄金时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等人;后期是元杂剧由兴盛到逐步衰微的时期,代表作家主要是郑光祖。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的韵文体裁,与唐诗、宋词一脉相承又有变革、创新,同时又吸收了多种说唱文学样式,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把握元代文学全貌。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元代社会背景,元曲兴盛之因,元杂剧的分类、分期和体制,元曲四大家,散曲的分类和分期;元代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一本四折一楔子

第一节元代社会和文学

第二节元杂剧

第三节元散曲

第三章关汉卿及其戏剧(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位享誉中外的戏剧家。创作了多种戏剧,对我国的戏剧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掌握其作品主要分为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三种。《窦娥冤》是其社会剧的代表名篇。由四折一楔子组成。剧中刻画了窦娥这一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另外,关汉卿其他的作品也十分著名。如:《单刀会》、《救风尘》等。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特点和地位,本色派,《窦娥冤》的剧情和主要人物性格;《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窦娥的意义

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特点、地位

第二节《窦娥冤》

第三节《单刀会》等历史剧

第四节《救风尘》等社会剧

第四章王实甫和《西厢记》(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也代表了中国戏剧创作的典范。并理解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演变流传。《西厢记》经历了多次艺术加工,最后,莺莺被塑造为一个敢于冲破封建伦理道德,追求真爱的形象。掌握《西厢记》以它生动的人物形象、严谨的结构安排、典雅的语言特点,两条戏剧冲突交错展开的戏剧性构成了为人称道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演变流传,《西厢记》的剧情和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发展;《西厢记》的语言,《西厢记》的社会影响;《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对元杂剧体制的突破

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和由来

第二节《西厢记》的剧情和人物塑造

第三节《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和地位

第五章元代其他的杂剧创作(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也是元代著名的作家,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梧桐雨》。郑光祖是元杂剧后期的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另外,元代还产生了高文秀、纪君祥、乔吉等戏剧家。

(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马致远和他的创作,白朴和他的创作,郑光祖和他的创作,其他杂剧作家的创作;后期杂剧创作中心南移之因

第一节马致远和《汉宫秋》

第二节白朴和《梧桐雨》

第三节郑光祖和《倩女离魂》

第四节其他杂剧作家

第六章元代散曲(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代前期散曲的作家主要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后期主要有张可久、乔吉、贯云石、雎景臣等人。前期主要以小令为多,艺术成就较高;后期语言愈加典丽,丧失了前期较结合现实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习题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习题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 、和 5篇。 四.简答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二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好学上进、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设置说明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开僻了另一片天地,由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具有服务性工业企业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就越需要企业管理,毕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此,在有关汽车维修专业开设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这门课,目的是为了在培养更多“懂管理的技术维修人员”的同时也培养更多“懂维修技术的管理人员。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了解、掌握维修企业管理知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3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 1.1企业管理基本概念 1.2工业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 1.3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厂长/经理负责制 1.4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正确认识将来工作后自己的工作性质。 第二章企业经营管理 2.1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

2.2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 2.3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为将来步入社会作充分准备。 第三章生产技术管理 3.1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 3.2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 3.3汽车预防维修制度 3.4汽车的维护和修理 3.5汽车检测与诊断 3.6汽车维修企业的科技管理 3.7技术责任事故及处理 了解汽车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重点掌握汽车的维修和修理及检测与诊断等。 第四章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 4.1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概述 4.2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4.3汽车维修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4.4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检验 4.5汽车修竣出厂规定与验收标准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企业的质保体系有一定的理解。 第五章维修物资及设备管理 5.1汽车维修物资管理 5.2汽车维修设备管理 都作为简单掌握内容 第六章企业财务管理 6.1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管理 6.2汽车维修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3汽车维修企业的营业收入 6.4汽车维修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费用管理 6.5汽车维修企业的利润和分配 6.6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报告 6.7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2.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3.太康文学:“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其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四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挚虞等。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4.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5.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6.徐庾体: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闻名。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化,显得苍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相似之处。唐代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曾概括“徐庾”的特色为“流丽”,这是就诗来说的。就骈文而论,则专指徐陵和庾信两人。他们比前辈沈约、任昉等,更讲究用典,写得更丽逸,但由于过份拘泥于典故,有时个别文句欠通顺,影响了文章的流畅。 7.宫体诗: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8.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特点:体察细致、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10.俗讲:又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是宣扬佛教教义,用来解释佛教经典,将艰深不为俗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 作品选诗词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 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目录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1)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纲 (10)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16) 《电机变压器》教学大纲 (28)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4) 《数控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40) 《安全用电》教学大纲 (45) 《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教学大纲 (51)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59) 《》实验教学大纲 (64)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72) 《钳工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79)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86)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91) 《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97) 《变频与直流调速》教学大纲 (100)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 (103) 《管路拆装》教学大纲 (106) 《可编程序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110) 《触摸屏应用技术》教学纲 (112) 《自动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115) 《焊接技术》教学大纲 (119) 《机电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124) 《公共礼仪》教学大纲 (129)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135)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142)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行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

Z893-作业与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第十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2、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采(),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3、《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4、《三国志演义》用(“”)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5、在虚、实关系上,清代章学诚评价《三国志演义》(“”)。 6、余邵鱼编写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7、《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1、四大奇书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叙事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 1、《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2、《三国志演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塑造手法。 3、《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悲剧内涵。 第十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的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甚至就叫《忠义传》。 3、《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进行的。 4、《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成的。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无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 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3、《水浒传》的语言特征。 4、《水浒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管理学通论》与《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一起,是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管理、经济与法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而面向全校所有非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管理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管理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环境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本章重点、难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理论的演变。 本章参考文献: 1、《科学管理原理》,[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管理数学入门》,萨公强,198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2、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管理的性质如何? 4、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何特点? 5、管理者有哪些类型? 6、管理者的技能及其结构如何? 7、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有何区别? 8、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9、管理环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研究管理环境? 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11、管理学有何特征? 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3、管理的对象 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 1、管理的性质 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②具体职能 3、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管理者 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 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②技能结构 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②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四、管理环境 1、管理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2、管理环境分析 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 1、管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3、管理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着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学师资教育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小学师资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崐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同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使学员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增进古代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8学分。 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一)了解本大纲在各编概述中所提及的文学史知识;精读作品(凡在篇名旁标有△号者)的作者、创作时代、所属文体及其主要特征;泛读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 (二)理解精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艺术特点。 (三)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四)背诵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内容要点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概述 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四言句式、创作方法。 2.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4.哲理散文《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的主要特点。 (二)作品 诗歌 《静女》(《诗经·邶风》):青年男女纯真炽热的爱情;铺陈直叙和心理描写。 △《氓》(《诗经·卫风》):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无衣》(《诗经·秦风》):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豪迈气概;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采薇》(《诗经·小雅》):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湘夫人》(屈原):借用神话故事写对爱情的忠贞;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 △《橘颂》(屈原):用拟人手法表现人生理想;托物写志。 散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统治阶级中为争君位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楚归晋知莹》(《左传·成公三年》):维护尊严,忠于国家;不卑不亢、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 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 先秦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 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 词 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戏曲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 1 识记繁体字 2 断句与标点 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 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1 熟读多背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 2 掌握线索 第一讲唐诗概论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 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 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 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 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 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 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 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 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 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 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 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 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 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 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 后期(咸通——唐亡) 四《全唐诗》 第二讲初唐诗歌 一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二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勃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代表作为《从军行》。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隐逸文化 1 隐逸的文化根源 2 盛唐时期隐逸的表现:中国古代隐逸方式的多元化 由隐而仕 由仕而隐 边仕边隐 二王维的《渭川田家》与《山居秋瞑》 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 画意: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 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 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 三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 第四讲盛唐边塞诗 一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时期的边塞战争 1 唐代的对外用兵政策 2 文人们的从军风尚 二高适的《燕歌行》 《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11、“三吏,三别”?:??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现代企业管理》教 学大纲.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具体研究,如何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理念,来满足经济发展,对企业管理要求的一门学科,它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来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今后从事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总述 明确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理和管理的两重性;熟悉管理的职能,掌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了解管理的发展过程及现代管理的理念。

重点:管理的职能,现代管理的理念。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掌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企业管理及其组织结构 明确企业管理概念;熟悉企业类型及其特征;掌握企业结构形式及特点;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管理工作。 重点:企业管理概念;企业结构形式和特点。 难点: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第三章现代企业制度 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含义;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难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内容和分类;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序和步骤。 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开发程序及具体步骤。 难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序。 第五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概念、目标、内容;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了解生产运作管理战略的概念、目标、内容;明确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和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的影响因素。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大题

2011年7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宋玉新 37.游仙诗新 38.《永州八记》新 39.《枕中记》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枚乘的《七发》开创了大赋体式,简述其创作特点。新

41.简述《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表现方面的艺术特色。新42.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旧 43.简述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试述《庄子》寓言的特色,并举例说明。新 45.试论大历十才子诗的艺术特色。旧

2011年4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天问》新 37.骈文旧 38.讽刺小品文新 39.《虬髯客传》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新 4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旧

42.简述嵇康诗歌的特色。新 43.简述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风格。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举例说明《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新 45.试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旧

2011年4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国语》旧 37.宫体诗新 38.初唐四杰新 39.元和体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诗经》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的特点。新 41.简述《孟子》文章的特点。旧

42.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新 43.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迢迢牵牛星》为例,论析《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旧45.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