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池莉《立》有感

读池莉《立》有感

读池莉《立》有感

“母爱”都被称为天下最伟大的爱,但爱与爱却有着千差万别,当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宽容、溺爱、隐忍、委曲、退让、争抢、命令、主宰、控制就是爱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下面是风林网络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池莉《立》有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风林网络查看。

读池莉《立》有感1

如果不是老师布置的命题信,我全然忘记今年是女儿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过了这个节日,她将正式告别童年走向少年。

说实话,在女儿这么重要的人生过渡阶段,尽管我百感交集,甚至平时交流中不乏侃侃而谈,但依然害怕以这么正规、庄重的形式致女儿一封信,我害怕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观在现实的碰撞下,已摇摆不定缺乏足够的底气,我没法以坚定的语气引导女儿。

感谢老天眷顾,在母亲节之后儿童节之前,让我欣喜地看到池莉的新书《立》。细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睿智、平和的母亲在聊天,透过她自在从容的文字,你能深切体会到一个母亲的觉醒与成长。

池莉的书,我看得并不多,印象最深的应当是小说《太阳出世》,这书名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女儿的出生。她第一声沉闷的啼哭到肺叶完全张开时嘹亮的“高歌”,那过程让当时尚在麻醉迷糊中的我猛然清醒地想起太阳,一轮从海底喷薄而出的旭日,亮堂堂明晃晃地照进我生命的窗口!

每位新生命之于母亲的感受无疑都是刻骨铭心。爱,可以说是每位母亲与生俱来的天性,但爱得睿智、爱得得法、爱得坚定,却不是每位母亲天生的本事。

《立》——从女儿蹒跚学步时颤巍巍地站立,到负笈英伦学有成就的自立,池莉用细腻而又犀利的笔触,讲述自己与女儿24年来共同的成长经历,传递“爱本身就是教育,最有效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教育理念,她强调教育的第一位是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并扛住各种压力,坚持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她的女儿亦池。

这本书是龙应台的《目送》、《孩子你慢慢走》之后,又一本让我为之感慨的书,我是在边读边反思自己的言行。

关爱孩子性格中的弱点。孩子本身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每一个孩子在学能发展上各有优势和劣势,但许多父母却不愿面对这一事实,喜欢用比较的心态来评判自己孩子的表现是否理想。

面对孩子性格中的弱点,池莉却采取“溺爱”的态度,她认为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溺爱”是必须的,但这种溺爱不是娇宠而是“任何时候都维护她、信任她,尽可能为她营造更多快乐轻松的气氛。”

“我必须溺爱我孩子虚弱的地方,我必须以溺爱增强我孩子的软肋。好让她逐渐适应这个专横跋扈的社会,适应竞争社会弱肉强食的环境,也许她性格中有天生难以改变的部分,但我可以尝试促进她的心理素质更加强健和强大。”

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稳定的培养是良好性格形成的前提。亦池15岁就自己决定去英国留学,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和胆识,令人叹服!

读这本书时,你也许会感觉亦池太有天赋了,可池莉觉得自己的女儿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没有发现她特别聪明,特别有天赋,但是“只要有快乐轻松的心情和氛围,亦池的表现就会令人刮目相看。”

她悉心观察和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注重培养孩子快乐而稳定的情绪,积极分享她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亦池的缺乏热情让我非常警惕。

池莉

池莉 池莉简介 池莉(1957~),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年生于湖北仙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4年高中毕业,为下放知青;1976年就读于冶金医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79年毕业后在武钢职业卫生防预站工作三年,担任流行病医生。 池莉现在是国内知名的作家,她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此作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池莉现为武汉市专业作家,她因不久前的一部中篇小说《来来往往》被改编为电视剧而红遍国内,并紧接着创作了另一部中篇《小姐,你早》。 池莉的许多作品在当今的文坛已获得了巨大成功,别的不说了,说一个影响较大的《生活秀》,无论从它的现实意义还是文学表现手法上,都可以说是一种成功,即使从商业价值上,这部作品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小说月报》,《大家》,《中篇小说选刊》等各种文学奖50余项。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 1974年高中毕业后成为下放知青;1976年就读于冶金医专;1979年毕业,任职于武钢卫生处流行病医生并在该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3年参加成人高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人班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任武汉市文联《芳草》编辑部文学编辑;199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成为专业作家;1995年,任武汉文学院院长;2000年,任武汉市文联主席。2012年9月25日,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湖北省作协副主席。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她的城》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

周国平的《安静》读后感

周国平的《安静》读后感 智者的沉默——《安静》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安静似乎来得更为纯碎和彻底。我喜欢《安静》,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 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 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 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也在其代表 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 半。”“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 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 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 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 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 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动乱的十年文 革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

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 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 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 心与心的对晤。他甚至纯碎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对自己逝去的女儿 哭歉:“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你短促而美丽的生命是我最真实的宿命。而我在人世苟 活只是一个幻影。我抱着你小小的尸体,拒绝接受任何哲学的安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智者,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多么 的真实和贴切啊!智者是人,不是神,哲学也并不是无所不能。 搞哲学研究的周国平能写出如此丰富深刻的散文,集哲学与 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 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 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时光如梭,岁月荏苒, 从童年到青年,从意气风发渐渐步入人生的暮年,一路走来,生 命如同一曲终将谢幕的长歌,在击节处倾听周国平六十载人生回首,一个向死而生的人站在上帝面前的心灵独白:岁月改变了曾 经的脸,性情在岁月中宁静致远。 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再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生的境界..,希望能帮助到您! 邓浩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

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蜀道难》读后感1000字作文

《蜀道难》读后感 1000 字作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 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 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 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 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 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 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 :《蜀道难 》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历史传说的神奇与壮美, 山川景物的伟大和强悍, 诗人李白的豪放与旷达,久久回荡在脑海。再读《蜀道难》,别有一番风味。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 通过描写“蜀道”之“难”, 来表达 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 在。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 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 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 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 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 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 4999 米严 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 们冒着生命危险, 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 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 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 们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的人民军队。
1/5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池莉的小说创作,从早期到现在都表现了当下的世俗生活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意义,表现了日常的现实生活怎样塑造了他们的感受、爱情和命运,表现了掩盖在那些平凡、琐碎的欲望之下的,平民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但她的创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顺应时代的变迁,将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环境巧妙地融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87年前后的新写实时期 此时池莉的题材选取及关注层面主要集中在作为核心家庭的人的世俗生活,并力图表现凡人在琐碎困窘的俗世中个体与外在环境的冲突。这一时期作品中人物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丢掉幻想,面对现实,乐天知命的活下去。如《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 (二)九十年代以后 近几年,池莉将笔下的人物置身于商品大潮和市场经济所构造的特定环境中。近作中的人物都充满着饱胀的人生欲望,如《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陆武桥,《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等。 (三)近两年 此时池莉的作品已转到写两性,从性别开始思考生活。 总结 池莉在对市民社会中“现在时”的关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就是关注和表现普通民众的艰难人生。而中国的许多作家也正是在朝着这一方面努力,他们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充满同情、充满怜悯、充满关爱,也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不平,甚至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呐喊。池莉就是这样一位描写平民百姓生活的作家。但平民百姓的故事在她的笔下已不再是一个关于“他者”的叙事,因为池莉不是同情而是认同这种平凡、普通的人生。她坚信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就存在于当下的现实生活之中。从早期作品《烦恼人生》到后来的《来来往往》再到她的近作《有了快感你就喊》,池莉执着地表现着当下的世俗生活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意义,表现日常生活怎样塑造了他们的感受、爱情和命运,表现掩盖在那些平凡的、琐碎的欲望之下的,平民百姓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作品是一成不变的。确切来说,对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关注与表达只是她作品中的一个主干,主干虽然不变,它的枝枝杈杈却各有各的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世界文学潮流也从经济的窗口挤了进来,使中国的当代文学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作家们有了新的想法,新的观念,新的认识和新的追求,在整个大的走向上加强了对人本身的关怀,对人内心生活的体贴,对于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凝视和思考,而池莉就属于这批作家中的一个佼佼者。她将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环境巧妙的融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 87年前后的新写实时期,在池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普普通通,干不出什么大事,他们都庸庸碌碌地活着,随波逐流地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当然,他们也不是每天都无忧无虑地活着,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有满腹的牢骚,有很实际的生活追求和理想,尽管追求和理想未必能如愿,但是他们都很想得开,都很有自知之明,很会安慰自己,很会积极的去适应外在环境,因而总是能从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能按部就班的活下去,而无论怎样活着,他们都不会痛心疾首,当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当今世界,用酒池肉林描绘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并不为过。 人们追求的是速度、效益和规模;谈论的是票子、房子和车子;爱读的也大多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和利益的诸如《制胜之道》、《攻心为上》《处世经典》之类的书籍。 笔者早已步入不惑之年,在懒散中也读了一些书,但能给自己带来深深触动的则是近期所读的一本哲学书,书名叫《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读哲学书籍自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提起哲学,总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读哲学书不会为自己增强处世技巧和本领。 但自从读了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后,原来哲学并不深奥,也不神秘。 李瑞环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由事入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加上本人仍然喜欢思考一些人生问题,于是在我院今年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就选择了一本人生哲学书籍。 朋友,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您是否真正静下来去思考过关于精神和灵魂的问题呢?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就是藏于喧闹生活之下的哲学。 我们的情绪会随着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不断变化。

当遇到难题和挫折,情绪低落甚至沮丧;遇到幸运的事,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 那么我们怎样去调控自己的情绪呢?又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情绪呢?也许《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能帮你找到答案。 周国平关怀的是当前世界中人的境遇和人的精神状况。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生,《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就是带你去感悟人生、体会人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作者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他的文笔随意、简单,却连贯得像是面对面的交谈。 他的文字像是清凉的薄荷叶,抚慰我们的心灵。 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你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包括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部分。 这本书作者用他的经历,他的思索,他的沉淀,表达出他自己对人生各种问题的看法,而其中总会有某些问题是你曾经遇到过而困惑不解的,或没有再继续往下探究的,你会突然在他的解读下豁然开朗。 比如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涵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现,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1、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池莉小说既有对慈爱、无私的母爱的歌颂,同时也存在着“审母意识”。她笔下的母亲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她们既有无与伦比的母爱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有着无法掩饰的缺憾和局限,从而撕裂了传统作品中所虚构的“母亲完美无缺”的神话。2、爱情婚姻的现实图景。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为之动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而池莉却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剥下了爱情的“玫瑰色光环”,还原了爱情的真相;她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婚恋世界,它世俗、平庸却又温馨,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3、逐渐鲜明的女性意识。池莉从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就开始了对女性的持久关注。从“大胆地对男人说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对“男权神话”的彻底否定——女性主体意识的浮现,再到“姐妹情谊”的书写——女性群体意识的显现,体现了池莉女性意识的逐渐成熟。4、消解激烈的两性对立——渐次完善的女性主义意识。女性文学的价值目标应是寻求两性文化的和谐

与完善,寻求男性文化对女性亚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可与接纳,最终实现共同人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趋美好,这才是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之所在。池莉小说前期的文化对立情绪显而易见,而近期小说则走出了以“性别差异和独特性”为核心的女性文学阶段,开始追求双性和谐、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表明了她女性意识的逐渐完善。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对文坛的价值和意义。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作为新时期多元化女性意识之一脉,是现代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真实反映,人类意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期待着,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日渐融合并最终走向和谐。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读《好教育好人生》有感 靖城镇柏木小学陈晓庆 有幸拜读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仿佛作者在平静的心湖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一个培养人的人。我们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应做到“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会分享,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师,又怎么会听到到学生的心声?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老师真心的话语?所以说重要的是以心换心,彼此倾听。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也许有时候学生会误解你、不理解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打起精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一切。 学会合作,作为教师,需要很好的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特别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而是“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也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会选择。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学则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该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拿什么拯救你——从池莉作品看当代女性生存困境

拿什么拯救你——从池莉作品女性婚恋状态看 当代女性生存困境 引言 在经历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压抑了许久的中国文坛开始复苏、走上正常的轨道。八十年代风潮渐起的女性主义文学便是思想解放大潮中重要的一支。而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依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五四时期现代性意识的传承,一是西方女权运动所带来的女权主义思想。同时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社会群体结构,也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契机。 池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名的女性作家,以新写实创作而蜚声文坛的她展示了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场景、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并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感以及对女性的关怀为女性文学的衍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新写实主义”先驱到女性文学的重要作家,池莉在不断地成长,她将作为一个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和内心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塑造着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并怀着对女性深切的同情与悲悯,将她们的处境向世人诉说。不可否认,池莉在她最初的新写实主义作品中并没有明显的性别意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她的性别意识逐渐凸显出来,并一度引发当代文坛上的“池莉热”。 在献给女儿的长篇散文《怎么爱你也不够》中,池莉写到:“身为女人真的是太苦,不漂亮是一大不幸,漂亮又是一大凶险,一想到自己将来的女儿也要来月经、结婚、生孩子,心里就万分的难受,身为男人就幸福多了,漂亮可以潇洒,丑也可以潇洒。永远不知道血与疼痛是什么滋味,多好!女人的一生,没有爱是不幸的,无情心寂寞,多情心更寂寞;太强了人疏远,太弱了人欺负。可男人多情和爱是风流,无情和不爱是冷峻。 [1]”在九十年代的绝大多数作品,如《你是一条河》《一去永不回》《你以为你是谁》《云破处》《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中更是自觉地寻找女性的独立人格,歌颂女性自主意识和反抗精神。由此可见她清醒地意识到女性的边缘身份和依附地位,以及这一切将带给女性的不幸命运。 一、“围城”的困惑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千方百计想进入,里面的人想方设法要逃离。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围城》中所说的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现代人对婚姻的屡试不爽的预言。婚姻的确是一座神秘的殿堂,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果实,因为它是情侣们历尽艰辛修成的正果;但也有人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因为一旦步入婚姻,其中的烦恼必将相恋时的浪漫扼杀。且不说这两种观点是乐观者的美好想象还是悲观者的无奈论调,婚姻这座充满诱惑与困惑的城堡让无数男女向往、彷徨或者绝望。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第一次接触冯友兰先生,就是从他的这篇文章开始的。记得高一的时候有一个语文读本,在阅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当时对冯友兰及其儒家传统思想都很模糊,只知道冯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关于人生的四个境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这四个境界具体是什么都忘了。 说来也巧,大学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由于这篇文章是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中附录的,当时这本书已经看了两个多月了,心情比较急躁,也就没怎么注意,草草了之,又一次与之错过。 最近又重温《中国哲学简史》,在翻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冯先生把人生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个境界,关于具体的解释,作者说的很清楚:“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境界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逐次递进的,由最低的自然境界到最高的天地境界,就涵盖了世间所有形形色色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包含进这个体系中。 这本是一个哲学家所提出来的哲学命题,但为什么我说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呢?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冯先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命题,并且他想通过这个命题表达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很好理解,这是儒家的传统,从孔子那里就已经开始了。孔子就有小人、君子、贤人、圣人的划分吗,最典型的就是宋明理学的创始者周敦颐提出的“三希”教育理念。 说起“三希”,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三希堂”或者《三希堂法帖》。清朝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古玩书画,当年,乾隆获得晋代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乐不可支,藏于一室,命名为“三希堂”,从此,“三希堂”就成了乾隆皇帝的书房,之后把收藏的历代书法作品选择其中精良的令人镌刻成碑,镶嵌在北海公园的墙间,就成了后来的《三希堂法帖》,而乾隆皇帝为什么称为“三希”呢?“希”,有两方面的解释,一个是同“稀”,即稀少的意思,《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都是稀世珍宝,自然要称为“三希”,这是一个原因,但这其中更包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这就是周敦颐提出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人生目标。这里的“希”就是希望的意思,“士希贤”即读书人都希望成为有道德的贤德之人,“贤希圣”即贤德之人都希望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之人,“圣希天”即圣贤之人都希望成为通晓天、地、人的知天之人。 和冯先生的人生四境界一样,周敦颐所说的“三希”亦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那么,这种传统是基于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中西文化比较》这本书,其中在谈论中西文化差异的时候,就引用了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把中国文化总结为两点:“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当时在看的时候,对于“相与之情厚”,马上就理解了,因为之前看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边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说的很清楚,但对于“向上之心强”,一直没有理解,直到近来看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以及由此而联想到的“三希”命题,才豁然开朗,冯友兰和周敦颐的这种对于人生境界的架构不正是对“向上之心强”的具体体现吗?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将其书房名改为“三希堂”,就是以此来勉励自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小说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小说 这两天读完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颇有一些感想。 书里写了康伟业在戴晓蕾---段莉娜----林珠----时雨篷四个女性之间的情感更迭,来来往往。首先,戴晓蕾是康伟业年少时的暗恋对象,她第一次给了懵懂的康伟业异性的接触的经验感知,并且一直以来都深深潜藏在康伟业的内心深处,也一直扮演着他内心中理想化的异性。段莉娜是康伟业在7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的合法妻子,段莉娜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军队高级军官,家里社会地位高,而康伟业当时只是一个工厂里扛冷冻猪肉的工人,还不是党员,可以说,他们二人的条件差距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不小,但是段丽娜偏偏还是看上了康伟业,康伟业也借助了段莉娜的力量从一个工人走上了干部,但是,这种身份、社会地位的差别反映为了他们二人在婚姻地位中的差别,这种由于社会家庭地位所造成的夫妻婚姻家庭生活上的强弱对比其实是不稳定的,一旦这个家庭解体,或者说是男性有了改变这种权力关系的能力,一切就随之改变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变,段莉娜父亲从领导岗位的退休,康伟业在朋友帮助下下海经商的大获成功,康伟业不再是以前那个事事任她摆布的男人,变得有了自己的底气,而相比之下的段莉娜则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从着装到言谈举止都显得不合时宜,并且仍然按照70年代的标准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要求康伟业,但此时的段莉娜已经不是曾经的段莉娜了,康伟业也不是曾经的康伟业了,以金钱为标尺的权力置换,让他们陷入了尴尬的感情危机,而当林珠出现在康伟业的视线中后,这种危机进一步加剧。情人一林珠,康伟业终于从不幸婚姻中暂时逃离,但是好景不长,当康伟业满心自信的实施他的离婚计划时,段丽娜再一次强势的击垮了他可怜的自信,但更加让他绝望的是,当他和林珠的爱情一旦从浪漫的理想走向现实时,一切都不一样了,他发现林珠和他的许多的格格不入,他们的观念思维变得那么的不同了,而这,竟是他以前从未发觉过的。和林珠的分手将康伟业最后的希望打碎了,他的梦,醒了。时雨蓬的出现偶然、转瞬即逝,她一度重燃了康伟业的希望,但是很快的他们就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康伟业的希望已经破了,在和林珠分手之时。在经历了同段莉娜在一起的无爱婚姻的乏味人生到无法自主地与林珠投入婚外恋的激情人生,后来又不可救药地与年轻女孩时雨蓬在一起只求“放松身体” 的消费和游戏人生,在内心中他经历了从无望到希望,继而又从希望堕入失望乃至绝望的曲折历程。这之后,康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和段莉娜的婚姻结束了,但是对于康伟业来说,未来会怎样,他自己也不知道。在经历了人生的无奈、激情、消沉之后,他无法断言他将来究竟会如何发展,只能用也许、或者为前提,来估计他可能或者一定怎样。“在不知不觉中,江水亮起来了,东方也亮起来了,几只早起的江鸥愉快的尖叫着划破了康伟业的思想。康伟业站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驾上他的车,回到了他日常的忙碌的生活中。”一切,就这样结束了,也这样开始了。 康伟业的生活历程具有他的特殊性,但同时也深受有其时代、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他和段的感情及家庭生活走向巨变的背后原因。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出现的,不管它的内容多的多变,形象多么的怪诞,即便它距离我们的现实多么的遥远,但是其背后的原型总是源于现实的,正如作者在描述康伟业的感情、生活经历,这个社会现实的小切口却反映了整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社会现实的巨变,在这其中康伟业这个虚构的人物,其实表现了作者对整个社会关系的认知把握,作者通过了对康伟业感情生活的经历改变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究竟康伟业对于他的爱情的追求是对是错,感情之于家庭的影响,对于康的无感情的婚姻和他的婚外恋我们做何感想,一个人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的浮浮沉沉给予我们的思考等等等等。文学,小说不只是用来讲一个故事的,一个文学形象是有血有肉有意蕴的形象,他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个没有“生气”的文学形象是失败的。真正的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她是现实生活的浓缩,集中和超越,我们看《来来往往》,现实生活中,从来不乏所谓靠吃软饭起家的男人,

谈人生的境界有感1500字

谈人生的境界有感1500字 冯友兰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河南唐河人,算起来,我们也是邻乡了。 据我所知,冯友兰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现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他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富有思辨性的独特思想体系,是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人,也是较早地把中国哲学介绍到西方的中国人之一。他一生著述甚丰,中、英文著作近500万言。 冯友兰先生从事教育六十多年,辛勤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同时,冯友兰先生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不论在什么环境,他始终如一地热爱自己的祖国,拒绝国外奢华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自己的国家,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母亲――祖国。 冯友兰先生在学术界的造诣在国内没几人能及的,其学识自不用说。我现在想说的是,冯先生的人品和人格。近日重读先生的《谈人生的境界》,感悟颇深。反复体会先生的这篇经典之作,我才对先生生前曾写下一幅对联,有了一番领悟了。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原来,先生的上联说的是自道平生志事,下联说的是所求理想境界,我想,这副对联也许最能充分表达了先生的为人为学。也使我真正领悟先生之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的境界了,唉,原来先生就是一位传播人类智慧真火的人啊!。 先生在《谈人生的境界》中开宗明义:哲学的任务,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按照先生的说法,人人都有境界,只是由于自己的阅历、经验及所处的地位等因素影响,人的境界有相当大的差异。可以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这点就不难理解了。 我在想,所谓自然境界,无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这种境界是本能的,与习惯、习俗相关联,我理解就是一种原始的力量,勿需教化、勿需觉解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你可以想象,连初生的小孩都具备这种境界的。 那么,功利境界呢?那就是人开始考虑得与失了。他会思前想后,会利益取舍。他的动机是利已的,后果也是利人的,也就是说动机、行为对已有利,对人也有利,但从出发点来看,当初他行动前,他就考虑了这些因素了,人毕竟要患得患失了呢! 道德境界当然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了。具备这种境界的人,考虑的是社会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而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所谓取义不取利也,为社会利益做事,符合道德规范,满足人们的需求,是一个纯粹的利人不利已的人。 再来看天地境界。关乎天地之上,其思其想超乎凡人,大多远见卓识,考虑的是一个团体、集体及社会之利益,是所谓的大境界。这种人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目标奋斗、努力,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生哲思 录》读后感 当今世界,用酒池肉林描绘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并不为过。人们追求的是速度、效益和规模;谈论的是票子、房子和车子;爱读的也大多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和利益的诸如《制胜之道》、《攻心为上》《处世经典》之类的书籍。笔者早已步入不惑之年,在懒散中也读了一些书,但能给自己带来深深触动的则是近期所读的一本哲学书,书名叫《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读哲学书籍自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提起哲学,总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读哲学书不会为自己增强处世技

巧和本领。但自从读了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后,原来哲学并不深奥,也不神秘。李瑞环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由事入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加上本人仍然喜欢思考一些人生问题,于是在我院今年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就选择了一本人生哲学书籍。 朋友,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您是否真正静下来去思考过关于精神和灵魂的问题呢?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就是藏于喧闹生活之下的哲学。我们的情绪会随着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不断变化。当遇到难题和挫折,情绪低落甚至沮丧;遇到幸运的事,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那么我们怎样去调控自己的情绪呢?又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情绪呢?也许《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能帮你找到答案。周国平关怀的是当前世界中人的境遇和人的精神状况。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生,《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就是带你去感悟人生、体会人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作者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他的文笔随意、简单,却连贯得像是面对面的交谈。他的文字像是清凉的薄荷叶,抚慰我们的心灵。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你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包括“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部分。这本书作者用他的经历,他的思索,他的沉淀,表达出他自己对人生各种问题的看法,而其中总会有某些问题是你曾经遇到过而困惑不解的,或没有再继续往下探究的,你会突然在他的解读下豁然开朗。比如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偶尔我们会想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是成功?是占有?有钱地位?

池莉经典作品_池莉经典散文

池莉经典作品_池莉经典散文 池莉经典散文一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池莉经典散文二 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我对话语的警觉是在十几年前产生的。那是在我从医的第三年,也就是我医生生涯的最后一年,那个夏天伤寒病大流行。为了追踪传染源,我在整整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里,与所有的伤寒病人谈话,可是我仍然没有寻找到传染源。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发现找不到传染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病人的主诉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撒谎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人们不用撒谎,他们的话语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真实,在这个不真实的话语疑团中,所有的语锋都指向多重岔路,结果是搜寻者必然误入陷阱。我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更喜欢文学,但是也不排除我对口头语言的厌烦和对书面语言的信赖。 更深的醒悟姗姗来迟,那已经是90年代中期。我在德国见到了

蜀道难的读后感

蜀道难的读后感 蜀道难的读后感(一):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传说的神奇与壮美,山川景物的伟大和强悍,诗人李白的豪放与旷达,久久回荡在脑海。再读《蜀道难》,别有一番风味。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通过描写“蜀道”之

“难”,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严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的人民军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有“蜀道难”的境遇。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文学家王国维曾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何时何地,王国维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有那份别样的豁达、顽强和坚持不懈。而刘墉先生则把这三种境界分别比作骆驼、狮子、婴儿。现在的我们就像骆驼一样为了走出沙漠,就算再苦,也必

池莉作品简介 池莉小说精选

池莉作品简介池莉小说精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池莉小说精选。池莉小说精选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家池莉全集。 书名,池莉小说精选。作者,池莉。ISBN,9787535419378。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图书信息。ISBN:9787535419378出版时间:2000-01-01版次:1页数:558装帧:平装开本:32开。池莉作品简介在读者中备受欢迎。极具人气的池莉。除一套文集和几部长篇单行本外。此前没有授权任何一部“精品文集”。而一段时间以来。池莉作品简介市面上假冒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社名义出版的“池莉精品文集”却堂而皇之地登上各地的书摊。这些图书编选印制粗陋。错误满纸。可以说。是不法书商的海盗行径催生了这部正版的

《池莉小说精选》。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池莉近年小说创作的精华。 全部为获奖小说。均在文坛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和好评。为了读者阅读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在每部小说开头都附有一则简短而权威的资料。愿喜爱池莉的读者。不花大价钱去购买一套“池莉文集”的时候能真正拥有一本权威的。正版的“小说精选”。对海盗版的拒绝。也是你们对中国文学。中国出版业所作的一份贡献。 图书目录。给读者的话让梦穿越你的心烦恼人生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绿水长流你以为你是谁来来往往小姐你早致无尽岁月。 这是一部被盗版逼出来的“小说精选”。在读者中备受欢迎、极具人气的池莉,除一套文集和几部长篇单行本外,此前没有授权任何一部“精品文集”,而一段时间以来,市面上假冒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社名义出

版的“池莉精品文集”却堂而皇之地登上各地的书摊,这些图书编选印制粗陋,错误满纸。可以说,是不法书商的海盗行径催生了这部正版的《池莉小说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池莉近年小说创作的精华,全部为获奖小说,均在文坛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和好评,为了读者阅读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在每部小说开头都附有一则简短而权威的资料。愿喜爱池莉的读者,不花大价钱去购买一套“池莉文集”的时候能真正拥有一本权威的、正版的“小说精选”。对海盗版的拒绝,也是你们对中国文学、中国出版业所作的一份贡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1

教育追求的新境界 一一读《教师的境界与教育》有感 人生有境界之别,做教师也有境界之分。作者从人生的境界入手开始探讨教师的境界的;并进而探讨了教师的境界与教育的关系。那么,教师的.境界又在何处?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在学生面前,我们是“师”更是“友”。只有真正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让老师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呢?我认为: 第一、要多一份人格魅力 亲其道,信其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营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受动者。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即人格魅力。教师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标准的普通话,飞扬的文采,妙语连珠的课堂语言,优美的书法字体,能给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加分,勾起学生的景仰,让学生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教师,产生亲近教师的渴望。教师粗暴和对学生挖苦、讽刺、训斥的教育教学行为,易让学生疏远教师,甚至连已有的好感也顷刻间消散。另外,要给学生一个公正廉明的教师形象,抑制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外貌上,应该打造端庄、稳重、文雅的形象,不着奇装异服,也不邋里邋遢。试想,一个说话咬牙切齿,开口恶语相加的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亲睐吗?人格魅力是教师的内驱力,能让学生不畏惧,自己向你走来。 第二、要多一层了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说过:“要公正处事,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我为什么把未来的教育看作是对每个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缘故!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单凭某些专门的手段是学不到这种本领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养才能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在接手新班级时,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尽快记住班级学生的名字!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把他所有的荣誉、成绩都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及时而又全面地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象现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把自己的QQ、电子信箱都告诉学生,以期通过各种途径与个别学生交流,从而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了解学生就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第三、要多一点尊重 大家都需要掌声与鲜花。爱学生,就要学会尊重学生。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教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应该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说话、思考、做事的权利。当学生犯错误时,允许他们有解释的权利;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