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与式导学案

数与式导学案

数与式导学案
数与式导学案

数学一轮复习数与式

一、学习目标

1、写出一个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平方根。

2、写出一个近似数,指出它精确到哪一位和有效数字的个数。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或较小的数。

4、用估算法比较实数的大小。

5、总结平方、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几种非负数之和为0 的规律。

6、运用实数运算法则进行实数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实数的概念、科学计数法与有效数字

难点:非负数的性质

三、学习过程、学习策略

(一)、导入:本章知识是河南中考的必考内容,我们利用本节课对本章内容作以复习,使本章知识系统化,请大家回忆一下,本章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自主学习

内容:《河南中考》的5-7 页目标:(1)梳理近似数、有效数

字、数的乘方与开方、实数运算法则等相关概念及知识点. (2)分析对应的例题和真题,并完成相应的拓展题。方法:独立完成自学内容,并对相关内容整理在书上,有疑惑的问题做上标记,先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仍不能解决的作为问题提

出来。

时间:10分钟

(三)、知识梳理

1、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

2、近似数的精确位数,有效数字及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及规律。

3、数的乘方与开方。

4、实数的运算法则。

5、实数大小的比较。

(四)检测题

(1)河南省的面积约为102 600km2,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km2 .

( 2)据生物学统计,一个健康的成年女子体内每毫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为420万个,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 个;一种细菌的半径约为0.000045 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米

(3) 近似数0.0572 精确到___位,有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

(4) 近似数72.3 万精确到___位,有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

(五)、合作交流

1. 分解因式和整式乘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 am—an二am-n贝卩am-n+z=

3. 对预习中还有什么疑问?

(六)练习达标

1、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按要求取近似数

(1) 64.8精确到个位为_____ ;

(2) 1.595 精确到0.01 为 ____ ;

(3) 0.0692保留2个有效数字为______ ;

⑷—30540保留3个有效数字_____ ;

(5) 45200精确到千位 _____ ;

2、计算

1

(1)( 1)3 20 1 ,9

(2)24 (4、2)2 6cos60

(七八学习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练习题进行归纳

四:作业布置

A类学生做《河南中考》8页全做

B类学生做《河南中考》8页基础巩固和探究提咼C类学生做《河南中考》8页基础巩固

平均分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与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2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各小组动手操作,并汇报情况.你们是怎么分的?

汇报: 我是每次拿3块,再拿3块放一堆。 一堆一个个地分,每堆分3块糖。 师:那你们是怎么想得呢? 生:我想口诀二三得六,我就知道每堆是3块。 生:我还会用除法,6除以2等于3,就知道一堆是3块了。 生:我想到乘法算式2×3=6,就知道一堆是3块。 生:我想到乘法算式2×3=6,就知道一堆是3块。 师:那你们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这样分,两堆一样多,比较合理。 生:这样分很公平,两堆就同样多了。 师:如果把这6块糖,按你们刚才说的公平的分发,分成3堆,每堆是几块呢?指名回答: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 师: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从观察中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 师:分成二堆和分成三堆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名回答:每堆分得一样多。 师:像这样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加深印象 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 均分? (4)联系生活,感知概念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2.动手操作,探讨品均分方法 (1)读懂题意,实际操作 出示课件: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讨论分配方案,各小组合作试着分一分,并讨论结果。 (2)交流分法,提高认识 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把18个橘子分6份,每份分3个。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课件展示: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扩充方法,巩固概念 (1)出示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平均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促使生成多样化的分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本设计引入具体生活情境,通过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在已有“数的组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分一分,促使学生生成多样化的分法,为下一步学习平均分奠定基础。 2.加强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设计在学生进行动手分配以后,设计了展示不同的分配结果的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哪种方法更公平,说一说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通过从“形”到“数”等多方面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糖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6=( )+( ) 6=( )+( )+( ) 6=( )+( )+( )+( )+( )+( )

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6的组合。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8页例1,体会平均分。 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4.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分) 5.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8页2题,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6.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9页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7.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8.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 1.说一说6能分成几和几,并完成学情检测卡。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糖果,然后汇报分法。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3.观察、比较,引发思考:第三种分法每份都是2颗,都一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和意图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和意图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容。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认识平均分,是为后面认识除法打下铺垫。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含义,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乘法的计算。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和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先要让学生进行操作、交流;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一些分法找出来,告诉学生这叫做“平均分”。 2. 让学生自己独立分一分,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在班级里交流。 3. 通过多种平均分的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教具准备] 桃子图片,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课件出示图形,请学生看图回答: △△△△△△ △△△△△△ 说说图中表示的分别是( )个( )。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动手摆一摆:

平均分导学案

课题:平均分(新授) 主备教师:刘放之复备教师:审核人: 一、内容分析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二、课标要求 1.除法意义的教学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首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其次,除法运算的教学宜采用有意义接受的方式。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 (本课时所采用的方式) 三、评价方式 如习题检测、口头交流、书面练笔等 四、评价样题 1. 课件出示:“平均分”梨 2. 课本16页练习三1、2、3题 要求呈现步骤,可根据课型灵活安排) 三环是:整体感知——局部探究——综合运用。 五步是: 一、以情激学,明确目标,在兴趣引领中追寻快乐;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兔妈妈要大家给帮一个忙,什么忙呢?兔妈妈给兔宝宝分胡萝卜,可怎样分才能公平、公正两个兔宝宝一样多呢?大家愿意帮忙吗? 生:学生观看课件 但是,你们要学会了下面这些知识,才能帮兔妈妈的忙。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师:咱们先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问题启学,自主研习,在独立思考中受快乐; 1出示问题:怎样分萝卜更合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平均分》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课题:平均分(2)课型: 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0页例3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学习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10页例3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e116817946.html, 4×2=4×3=5×2=8×2=2×3= 8×4= 9×2=2×4=9×9=6×3=(三)引入课题: 1、根据要求圈一圈。 (1)把所有平均分成5份 (2)把所有平均分成2份

1、根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1) 把()个梨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2) 把()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3、(强调“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果冻吗?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要分果冻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能分成4份。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

【强烈推荐】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学校:高埗低涌宝文学校姓名: 一、设计理念: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原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根据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制定了“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方案,在前期分析(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者、教学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科书P8例1,是关于平均分的内容,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属于重点知识之一,所以也把它编排在比较前面的位置,这节课的内容也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有了对平均分一定的了解,对以后除法就有较好的教学。而且平均分在实际的运用中有比较大的用处,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比如发奖品,分物品等都能用到平均分。学生在学习平均分的时候,要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份要一样多的才是平均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多举例子告诉学生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也是人人平等的意思,要让学生树立起人人平等的思想。 所需课时1课时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习此课时的学生正是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 七、八岁,还是属于儿童阶段,他们的天性就是爱玩,对于学习这件事还是比较不重视。我可以根据他们爱玩的这种特性,来实行玩中教学,让他们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不过这个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前面的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牢固,大多数同学思维活跃,脑筋转动的快,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后进生的反应能力。2.学习风格分析 根据卡波等人研究发现,学习风格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听觉型——逻辑性、视觉——善于整体思维,如果没有看到所学内容整体框架,他们的思维就会缺乏逻辑性,分机型、肢体动觉型,考虑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1)导学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约10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7)有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 (8)有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9)、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 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 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平均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促使生成多样化的分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本设计引入具体生活情境,通过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在已有“数的组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分一分,促使学生生成多样化的分法,为下一步学习平均分奠定基础。 2.加强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设计在学生进行动手分配以后,设计了展示不同的分配结果的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哪种方法更公平,说一说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通过从“形”到“数”等多方面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页 1 第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糖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6=( )+( ) 6=( )+( )+( )

6=( )+( )+( )+( )+( )+( ) 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 页 2 第 1.引导学生回忆6的组合。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8页例1,体会平均分。 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4.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分) 5.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8页2题,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6.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9页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7.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8.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 1.说一说6能分成几和几,并完成学情检测卡。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糖果,然后汇报分法。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出示例3】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2、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2、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 (4)、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一)》导学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约10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课题:平均分(一)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练习二第1—4题。 2、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1、填一填。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面包。(3)把1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e116817946.html, (4)把15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瓶。 (5)有14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根小棒。 (6)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圆卡片。 (7)有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 (8)有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9)、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平均分(1)导学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分配: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1)1课时 (2)平均分(2)1课时 (3)平均分(3)1课时 (4)除法(1)1课时 (5)除法(2)1课时 (6)练习课1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课1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平均分(1) 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糖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 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从中 发现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 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 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 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个人分得 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8个▲可以怎样分才合 理?填一填。 8=(1)+(1)+(1)+(1) +(1)+(1)+(1)+(1) 8=(2)+(2)+(2)+(2) 8=(4)+(4) 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 1.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把6 颗糖果分成3份,你会怎样分 呢? (2)你有哪几种方法?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 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 适,最公平呢? (4)引导小结:像这样每 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 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2.根据素材,辨析巩固。 (1)回到第7页情景图, 观察分析:你找到平均分了 1.(1)学生自己思考后,独立操作 分一分。 (2)全班交流分法:1,2,3;2,1, 3;2,2,2,;1,1,4;3,1,2;3,2, 1…… (3)观察、比较,发现:每份分2 颗,每份都是一样多,最合理,最公平。 (4)结合例子,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 2.(1)先观察分析图意。找出糖果 和果冻是不是平均分的,并说明理由。 (2)说说生活中的事,讨论辨别是 不是平均分。 2.下面哪种是平均分?在平 均分的()里打√。 () () 每个花瓶插得同样多,每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 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请同学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了有两只熊猫还有十个竹笋。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拿出圆片代替竹笋,说说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两只熊猫,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结果汇报给大家。 生1:给大熊猫7个,小熊猫3个,因为大熊猫吃的比较多。 生2:两只熊猫个5个,因为这样一样多,最公平。 生3:给小熊猫8个,大熊猫2个,因为大熊猫希望小熊猫多吃长得快。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同学们分的都很好,现在仔细观察,有一种很特殊的分法。最公平的分法,其他 的都是一边多、一边少,揭示平均分。 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课件出示主题图,5只小猴子分20个桃子,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看看怎样分。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20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分组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组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5份,每份4个。 组2:两个两个的分。 组3:先三个三个的分,剩下的三个一份一个 生4:我是每次拿4个放在一起,再拿4个,拿5次。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桃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只小猴4个桃子,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小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小编寄语】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2课时平均分(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2课时平均分〔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课题;平均分〔二〕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0页例3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学习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10页例3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4×2=4×3=5×2=8×2=2×3= 8×4= 9×2=2×4=9×9=6×3=〔三〕引入课题; 1、根据要求圈一圈. 〔1〕把所有平均分成5份 〔2〕把所有平均分成2份

1、根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1〕 把〔〕个梨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2〕 把〔〕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3、〔强调“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果冻吗?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要分果冻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能分成4份.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

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通过世界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经过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的过程,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教学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从今天起,我们又要揭开一位新朋友的神秘面纱哦。它和乘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来猜猜是什么呢? 生:除法。 师:要学除法,首先呢,就要先学学平均分。今天就来认识平均分。 二、认识平均分 (一)游戏导入 1. 师:现在看哪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老师有糖奖励给他哦。选出两位小朋友。 2. 师:老师现在有10颗糖,要分给他们两个,要怎么分呢?你们来分一分。 3. 学生交流得出几种方法,汇报。教师记录。 2和8 4和6 3和7 1和9 4. 师追问两位同学:那你们分到的糖不一样多,你们干嘛?要让他们分到的一样多,怎么分呢? 5. 学生讨论得出:每人分5颗。 6. 用小棒摆一摆,把10根小棒,分成2份,每份要一样多,怎么分? 7. 学生活动,后交流分法。教师记录。 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 (二)平均分 1. 师介绍: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 把12根小棒平均分,你怎么分?你知道每份是多少吗? 3. 学生活动,交流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得?每份分得多少? 三、练习巩固 (一)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1. 出示图:@@ @@ @@@ %%% %%%% ***** ***** ***** 2. 观察图,说一说: 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是平均分的,是把几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呢?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 (二)看图说话 1. 出示图:&&&& &&&& ### ### ### 2. 说一说,是把几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3.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 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把9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 学生齐读。 (三)摆一摆 1. 把8把椅子,摆成两行,每行一样多,每行摆几把? 2. 师提问:每行要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8平均分成2份。 3. 用小棒表示椅子,你来分一分。 4.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分的?每份分得几把? 5. 说一说,要怎么才能一眼就知道每份是几呢? 6.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想8里面有2个几呢?因为二四得八,8里面有2个4,所以每行摆4把。 (四)想一想,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或10份,每份是多少? 1. 说一说怎么想?想哪句口诀? 2.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 四、课后练习 教材第63页的“练一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