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年代的尺度解读

地质年代的尺度解读

地质年代的尺度解读

14. 地质年代的尺度

这是费歇(1952)所引证的一个例子,用来说明地质学中一个最伟大的发现里面所隐含的统计思想。不少人已经熟悉地质年代的尺度以及地质层的名字,如鲜新世(Pliocene)、中新世(Miocene)、渐新世(Oligocene),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是如何得到的。这是由出生于1797年的著名《地质学原理》一书的作者、地质学家莱尔(C.Lyell)发明的。在1833年出版的这本书的第三卷中,他给出了这些时间尺度的详细计算。这些时间尺度的详细计算基于一个完全新颖的思想并利用了很复杂的统计过程。

在杰出的贝类学家德夏斯(M.Deshayes)的协助下,莱尔把一个或多个地质层中鉴定了的化石列成表,并查明目前还生存的占多大比例,就像一个统计学家拥有一个没有记录年龄的近期的人口统计纪录,以及一系列未标明时间的过去人口调查的纪录,从中可以辨认某些个人与现在的记载是同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由生命表的知识分析可以估计未标明的数据。即使没有生命表,仅仅由比较每个纪录中现在仍生存的人的比率,也可以按年代顺序排成序列。也就是说,现存的生物在化石中所占的比率越小,可以推断其在地层中形成的年代越久远。莱尔的思想以及他飘亮的统计论证给地质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他所命名的地质层和其他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层。遗憾的事,许多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中,从来没有强调莱尔方法中隐含的度量思想。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 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1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5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6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它们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17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18软弱夹层:在坚硬岩层中夹有的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和厚度岩层。 19泥化夹层:指受风化或构造破坏,原状结构发生显著变异并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形成含水量在塑限和流限之间的泥状软弱夹层。根据泥化机制的不同,泥化夹层可划分为泥化型和蚀变—泥化型。 20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质特性(承载能力,变形,抗风化能力,渗透性等) 21土: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22土的结构: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和颗粒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特征。 23土的触变性:当粘性土结构受扰动时,土的强度降低。但静置一段时间,土的强度又逐渐增长,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24土的构造:是指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特征的总合。 25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26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涮,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 27洪积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土体。 28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而成的土体。29风积土:风积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杨,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一类土。 30填土:是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而堆积的土。 31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3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33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 34岩融水:埋藏于溶隙中的重力水。

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 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1、含矿建造:将以富含某些有用元素为特征的特定岩石(变质岩)组合称之为含矿建造或含矿组合。如;硅铁质建造(组合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富铝的片麻岩建造。 2、安山岩:成分同闪长岩,深灰、浅玫瑰、褐色,一般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喷出岩) 3、英安岩: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一般呈灰红色、浅紫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一般为浅色矿物),基质常具有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根据暗色矿物可进一步分类。 4、斜长石:通常看着是由端员矿物钠长石(Ab)和钙长石(An)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总称斜长石。分为:(以钙长石组分的含量) 酸性斜长石(An0-30);——花岗岩中 中性斜长石(An30-60);——闪长岩中 基性斜长石(An60-100)。——辉长岩中 5、钾钠长石(碱性长石)系列:是钾长石(Or)和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完全的类质同象。随温度变化,在钾长石成分的端员区,出现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在钠端员区,高钠长石——低钠长石——中钠长石。 6、勘探线剖面图:是反映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也可用作储量计算,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储量计算剖面图)。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是二者可以合并。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方位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孔深,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等。用于储量计算的剖面图,还应有各级储量的分界线,各块段面积的编号及其面积,矿体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用于推定矿体边界和确定矿体厚度的测井成果,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7、角岩结构:均匀等粒细粒或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因这种结构常在接触热变质——角岩类岩石中见到,故又名角岩结构。 角岩:具角岩结构,不具定向,块状构造。一般较致密、坚硬。原岩可以是各类岩石,进一步命名可按矿物组合划分,如:长英质角岩、黑云母堇青石角岩、钙硅角岩等。 8、中段地质平面图:是根据通过同一标高的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它是用以反映在不同标高各水平面上矿体及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分布规律、勘探工程分布等。 当矿床主要利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段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一般比例尺为1:500——1:1000。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平原、高原、山地B南方地区——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C西北地区——山地、丘陵D青藏地区——高原、山地 3.北方地区中,各地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A均在地势第三阶梯上B河流均有较大的含沙量 C农作物均为一年两熟D1月份平均气温均在0摄氏度以下 4.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A四季有花常见雨B旱地麦浪泛金黄C大漠黄沙驼铃响D青稞美酒锅庄舞 5.黄河干流流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1)北方地方(2)南方地区(3)西北地区(4)青藏地区 A(1)(3)B(1)(3)(4)C(2)(3)D(2)(3)(4) 6.某中学初一(3)最近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说他们那寒假长达40天,滑雪是他喜爱的运动。他可能来自() A杭州B深圳C哈尔滨D珠海 7.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 A阴山——黄河—线B巫山——长江一线C南岭——珠江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 9.四川盆地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10.我国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存在差异B耕作制度存在差异C光热条件存在差异D降水量存在差异 11.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B气候C海拔D气压带和风带 6.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C.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 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7.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藏地区海拔最高,气候严寒,冰川广布

工程地质地质名词解释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地质年代:地球(壳)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年代。 矿物:天然形成的单中化合物,为均质固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重力水。 流砂:是地下水自下而上渗流时砂土产生流动的现象。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岩溶 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或其它碎屑堆积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稳定,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急骤水流,挟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松散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山前地带的现象。 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膨胀土: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于湿热变化非常敏感,易于发生膨胀和收缩,产生膨胀压力的土。 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背斜: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的褶皱。向斜: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 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无间断。 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洪积土:大雨或融雪水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 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以角度相交,且地层时代不连续。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的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砂土液化:疏松且含水量高(或饱和)的砂性土在受到地震的情况下,砂体达到液化状态,丧失地基承载力。 膨胀土: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于湿热变化非常敏感,易于发生膨胀和收缩,产生膨胀压力的土。 结构面:岩体中各种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二维地质界面均称为结构面。 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地震烈度:地震对某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平行不整合: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接受沉积,故其间缺失部分地层。 残积土:岩石经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为残积物或残积土,因其覆盖在地表,又常称为残积层。 风化作用:出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并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接触,发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平推断层:断层两盘基本无上下相对运动,而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以走向断距为主的断层,叫平推断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2.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3.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温度带)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年等降水量线。 (4)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等温线,该线以北河流会结冰,以南则不会。(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气候和气候的分界线。 (6)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地区和地区的分界线。 (7)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和(植被)分界线。(8)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和(耕地类型)分界线。(9)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河流有无冰期的分界线。 注:秦岭为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而秦岭-淮河线

3.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和(河流)一致。 4.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5.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与第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6.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用代表以下地理事物的字母填图。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其中跨经度最宽的地区是,气候最温暖湿润的。(填名称)(2)①是(山脉)②是(河流) 7.连线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 北京西北地区 上海青藏地区 8.绘制四大地理区域简图

地震解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震波地质信息综合解释 摘要:地震解释质量决定了一个区块勘探开发的方向和进程,地震解释的发展对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解释人员通晓地质知识,同时具有物探知识。本文主要从现今已经在应用的解释技术和方法以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展开论述。分别包括三维可视化技术、构造解释、构造解释和利用振幅属性预测含烃概率、利用波峰瞬时频率计算薄层厚度、多子波地震道分解和重构等。 关键字:地震解释、构造解释、振幅属性、波峰瞬时频率 引言:地震资料解释是勘探和开发地震的最后环节,其功能是将地震信息翻译成地质语言或符号;其目的是直接服务于勘探和开发。因此解释质量决定了一个区块勘探开发的方向和进程。地震勘探开发技术发展的目标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易于解释的具更高可信度的地震资料。地震解释现在更多地强调综合性和在地质规律控制下的地震解释。这对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解释人员通晓地质知识,同时具有物探知识。地震解释从来就不是从事物探方法研究人员单纯可以从事的工作。地震解释已经开始从注重地震解释方法向注重多学科综合性的转变,现在更为明显!地震解释的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强调在地质规律认识下的地震解释,即地震和地质的紧密结合。 一、地震综合解释的现今技术及方法 在地震综合解释方面,主要是以地震反演技术、多种属性分析技术及三维解释为主体的地震综合储层预测技术,通过与层序地层学、测井和地质等其他测量解释成果的结合给出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应用实例。例如AmoutColpaert应用神经网络将地震解释数据和井中岩石物理特性分析联合实现多属性分析,从而进行岩相预测。靶区的目标地层是岩溶发育的斜坡形向陆架坡过渡的碳酸盐岩地层,探区内井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作者综合应用了基于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和多属性地震分析,对无井控制区的岩相进行了预测。其基本流程见图1。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绪论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 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 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方法为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3.建筑物的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 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 4.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 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 盾或问题。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 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 1.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2.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 作用、地震)和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和 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4.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和条痕、光泽、硬度、解理与断口、 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 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 其破裂面称作断口。 7.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成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岩浆作用)、沉积岩(外力地质作用)和变质岩(变质作用)等三大类。 8.通常用结构和构造来描述岩石的形貌特征。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 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填充方式。 火成岩具有块状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 9.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是三大类岩石中在 地表分布最广的。最基本、最显著地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 10.沉积岩的形成途径: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种方式形成 的沉积岩称碎屑岩。二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一、专题讲解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上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②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③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

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 1.B 2.B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所以B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3~4题。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七

地质学名词解释七 一、名词解释(30个)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其中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海啸是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所引起的巨大波浪。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选择题 1、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北方地区 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3、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4、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5、“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北京市位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8、下列区域中,属于不同级别并且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森林 B、温带、热带、亚热带、寒带 C、省、市、县、乡 D、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吉林省、华北地区 9、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是:() A、第一、二位 B、第三、四位 C、第五、六位 D、第七、八位 10、北方地区的著名温带水果是:() A、香蕉 B、菠萝 C、柑橘 D、苹果 非选择题 一、连线题 请把下列地区与相应的民居连接起来: 北方地区四合院 南方地区竹楼 西北地区碉房 青藏地区蒙古包 二、探究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其中在不同的区域之间界线都突出了哪些主导因素? 2、尝试说出秦岭与淮河的主要地理意义。 3、举例说明我国不同类型的区域以及划分这些区域的标准。 4、说明我国居民身份证数字编码的含义。 三、综合题: 1.根据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填出图中四个区域的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①②两个区域的界线A其东段是________,西段是________。 3.联系所学过的农业地理知识回答: ①、②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两个地区内有哪些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A 3.D 4.A 5.C 6.A 7.A 8.C 9.A10.D 非选择题 一、 北方地区――四合院南方地区――竹楼西北地区――蒙古包青藏地区――碉房二、 略 三、 1.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2.淮河秦岭 3.①为旱田②为水田 区域③内有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区域④内有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矿物:存在岩石圈内,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固 体。 2.硬度:鉴定矿物物理性质的标准: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 3.岩浆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岩浆内部压力很大,在侵入或喷出的过程中 冷凝形成的。 4.变质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母岩经过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等变质作 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 5.沉积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母岩经过风化破碎后经搬运—沉积—固结成 岩。 6.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指在岩石中构造运动留下的痕迹。 7.走向:地质界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用方位角表示,两个方向角相差 180°。 8.倾向:地质界面的法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指向是唯一的。 9.倾角:地质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0.褶皱:组成地壳的岩层,收到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 11.背斜:从褶皱核部向两翼逐渐变新。 12.向斜:从褶皱核部向两翼逐渐变老。 13.节理:断裂构造的一种,其表示断裂面两侧岩土无明显相对位移。 14.断层:断裂构造的一种,其表示断裂面两侧岩土有明显相对位移。 15.正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有垂直方向位移分量,且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 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逆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无垂直方向位移分量,且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 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17.平推(移)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无垂直方向位移分量,相对位移沿断 面走向。 18.整合接触:沉积岩岩层上下接触的地层,沉积地质年代是连续的。 19.界限含水量:土的性状发生改变时所对应的含水量。 20.塑限含水量:土具有可塑性时所含最小的含水量。 21.液限含水量:土进入可流动状态时的最小含水量。 22.塑性指数:Ip=Wl-Wp 其中:Wl:液限:Wp:塑限。 23.液性指数:B=(W-Wp)/(Wl-Wp)其中:W:土的天然含水量。 24.坡积土:在山脚下,由于斜坡岩石风化滑落下的土。 25.残积土:出现在山坡或平地,岩石风化没经过搬运的土。 26.洪积土:岩石强烈风化,由洪水搬运且沉积在山前地带的土。 27.冲击土:河流搬运,且沉积在河谷坡降平缓地段。 28.含水层:被水饱含且具有一定的导水能力的储水介质层,具有外来补给。 29.隔水层:不导水的介质层。 30.潜水:地下饱和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31.承压水:地下饱和带中,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32.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33.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水等外部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或矿物成分发生改 变。 34.滑坡: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滑动。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主讲:黄冈优秀地理教师詹魁春 一、内容概述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二、重难点讲解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上图通过四个人物分别描述自己生活地理区域的显著特征,形象直观地说明地理区域的差异性。 第一位身着维吾尔族服装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一级行政区划中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山地上有大面积的草场”描述出自然环境情况;而高山牧场成为“我国有名的牧区”,表现出畜牧业是本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 第二位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该地位于云南省,属二级行政区划单位;傣家少女服饰表明这里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位于热带,气候湿热”,点出那里具有的热带气候特征;“美丽、旖旎的风光”、典型的热带景观和独特的傣家风情,不难得出结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大大促进本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位家住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很快”说明本区位于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特区”是根据本区对外开放的需要再划分的特殊经济区。 第四位来自长江三角洲,是个自然地理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在良好的农业基础上,又形成实力雄厚的工业区。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

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即1月0℃等温线和800mm 等降水量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气候因素)。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2.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3.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及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桌整体下滑的现象。 4.泥流:斜坡上的碎屑物质,被水浸湿饱和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碎屑流状顺斜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5.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6.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7.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8.风口: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的局部河段,因断绝了水源,成为新的分水高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河谷形态,称为风口。 9.岩溶地貌: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10.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11.风化壳:在地壳表层的不同深度,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等)、方式(物理的、化学的)及强度的不同,导致风化物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残积物。 12.石窝: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称为石窝。 13.黄土梁: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可分为平顶黄土梁和斜梁两种。 14.山麓面: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15.逆向河:岩层倾向相反而汇入次成河的叫逆向河。 16.断层线崖:由断层活动造成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 17.猪背脊:如果岩层倾角较大,倾角通常>40°,则山岭形成两坡大致对称的猪背脊,也称“猪背山”。 18.水系: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水系的形式就是这种组合的形式,受一定地质构造和自然环境的控制,在平面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排列 19.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0.雪线:山区积雪随着季节而变化,冬季积雪区扩大,积雪高度也下降,夏季积雪区缩小,积雪高度也上升。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

地质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绪论 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莫霍面:从地表向下,大洋地区(5-12)km、大陆平原地区(30-40)km、大陆高山地区(50-75)km的深度上,地震波波速有了明显变化,P波由7.0km/s突然升高到8.0km/s,S波从3.8km/s升高到4.6km/s。这个一级地震界面称为莫霍面。 古登堡面:到2900km的深度上,波速发生间断性的变化,S波不能通过,这是一个一级地震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重力异常:在具体地区实际测量时,由于地形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局部岩石密度差异,都使实测重力值偏离正常理论值(标准值),形成区域或局部的重力异常 剩磁:地壳的岩石是在地磁场中形成的,所以一开始都具有磁性,但其受到高温会消磁,在冷却过程中受到地磁场影响又具磁性,完全冷却后这种磁性就保留下来,以后地磁场变化了,这个磁性仍然保留,叫剩磁。 软流圈:软流圈是上地幔中的一个层圈,其深度大约为60—400公里左右,地震波在穿过莫霍面后波速突然增高,但到60—400公里深度区间又有下降,然后逐渐上升至正常。这一低速带即软流圈。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的叫纵波(Primary wave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Secondary wave) 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A层),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密度9.7-13g/cm3,占地球质量的31.5%。温度3000~5000多度。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地内能促使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简称内力作用或内生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地球以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所产生的动力(如风、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湖泊和海洋等),在地壳表部引起的各种地质作用叫做外动力地质作用(简称外力作用或表生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动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 地质年代: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组、段)。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 相对地质年代:根据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生物演化和岩层形成的顺序,将地球历史划分力若千自然阶段,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第二章:矿物 矿物:是指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晶体: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结晶质。 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 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类质同象:在一定结晶条件下,矿物晶体中部质点的位置被另一种化学性质相似的质点所代替,但不破坏本身的结晶格架,这种现象被称为类质同象 矿物集合体:同种矿物多个单体聚集在一起的整体。 透明度:矿物的透光能力称为透明度。 光泽: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颜色:矿物对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后,所呈现的色调称为颜色。 条痕: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德国矿物学家摩氏(Friedrich Mohs)选择硬度不同的10种常见矿物作标准,组成相对硬度系列,即摩氏硬度计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作者: ————————————————————————————————日期: ?

名词解释 绪论-1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包括静力地质学、动力 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地 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 3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 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 理环境。 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 等特点。 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 绪论-2 1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 度或海拔。 3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的重力值,的差异。 3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4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章:矿物 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矿 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 3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4同质多象:外界条件(温度、压力、浓度、pH值)影响组成矿物的质点之间的排列方式,因此化学成分相同的矿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 的矿物现象。 5类质同象:针对晶体矿物而言,矿物晶体质点被类似其它质点(半径和电价接近)代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7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填空题 1.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和三大自然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5.西北地区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地形多为和,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由于降水少,屋顶一般建的比较。 6.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北的,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杂粮的主要产区。 7.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的主要产区。 8.青藏地区主要分布于上,地形多为和,地势高,以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二、选择题 9.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10.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1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划分与下列地理要求有关的是()

A.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10℃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 000米有关 D.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800毫米有关 1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它们是我国1月平均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它们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它们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13.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几组自然事项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由于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大多结冰 B.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这里的气候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D.由于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充沛 14.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D.三年两熟 15.下列不是我国南方地区水果的是() A.山楂B.柑橘C.菠萝D.荔枝 三、综合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