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理工大学 高频实验报告指导书

武汉理工大学 高频实验报告指导书

武汉理工大学 高频实验报告指导书
武汉理工大学 高频实验报告指导书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常指各种收/发信机或电子设备中的高频电压放大器,其作用是将高频小信号或接收机中经变频后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以达到下级电路所需的激励电压幅度。为使放大信号不失真,放大器负载不是纯电阻而是用LC 谐振回路,且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即甲类状态,属窄带电压放大器。

实际工程中对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基本要求是:电压增益高,工作稳定性好,频率特性应满足通频带的要求,噪声低。

一、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高频谐振小信号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LC 并联谐振回路 单调谐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含义。

二、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

2.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研究回路参数对谐振曲线的影响。

3.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意义及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静态测量。

2.谐振频率o f 、放大器电压增益VO A 的测定与计算。 3.谐振放大器通频带w B 的测定。 4.谐振放大器矩形系数1.ro K 的测定。

四、实验设备与仪器

高频实验箱 WYGP-3、TEP-GP 或 GP-4 一台 双踪示波器 TDS-1002 一台 高频信号发生器 WY-1052 一台 万用表 一块

五、基本原理与实验电路说明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典型的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

图中,RB1、RB2、RE 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E 是RE 的旁路电容,C1、C2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 、C 是谐振回路,R 是集电极(交流)电阻(或称阻尼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 值、带宽。为了减轻负载对

回路Q 值的影响,输出端采用了部分接入方式。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图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组成: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组成如图1-2所示。

其基本部分与图1-1相同。图中,

选频回路由C、Ct、与L构成,Ct用来

调谐。R为谐振回路的阻尼电阻,回路

中K1、K2、K3(或用连接线实现)开关,

用以改变阻尼电阻R的阻值,以观察集

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

益、带宽、Q值)的影响。K4、K5、K6

(或用连接线实现)开关,用以改变谐

振放大器射极偏置电阻,以观察放大器

静态工作点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

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图1-2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六、实验任务与要求

实验准备

在实验箱体上插入实验板1。并用连接线将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上的+12V电源输入端口和实验箱体上提供的+12V与地线接通, 检查无误后,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实验板上电源指示灯点亮,即可开始实验。

1.6.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测量

测试条件:Vcc=12V,阻尼电阻R3=10kΩ(接通K1,断开K2、K3)。

按表1-1所列的条件与要求,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BG1各电极的静态工作电压。将结果记录于表1-1中。表1-1

1.6.2谐振频率、放大器电压增益

A的测定与计算

VO

1.6.

2.1谐振频率调测

测试条件1:Vcc=12V,阻尼电阻R=10kΩ,RE=1KΩ。

①用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f=10MHZ/幅度为50mV的CW(等幅波)信号作为输入信号Vi接实验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口“IN”处。

②用双踪示波器的“CH1”通道检测输入信号。再将示波器的“CH2”通道接实验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口“OUT”检测放大输出信号。

③微调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旋钮,使放大器输出的信号Vo最大,且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这时,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等于回路的谐振频率

f(用TDS-1002示波器

o

检测)。

④记录此时的回路谐振频率

f与输出信号幅度Vo。

o

⑤ 画出谐振时放大器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电波形。

测试条件2:Vcc=12V ,阻尼电阻R=10k Ω,RE=510Ω。

改变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E 后,按上述操作步骤①-⑤的要求,记录实验测量数据。

1.6.

2.2 放大器电压增益VO A 的测定与计算

放大器谐振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称为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记为

VO A ,表征放大器放大微弱信号的能力,数学表达式为:

i

O

VO V V A =

或 db V

V ig

A i

O

VO 20=

根据实验测量所得结果,计算出不同RE 时,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VO A ,并比较放大器的VO A 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1.6.3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通频带Bw (幅频特性)的测定

单调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图1-3所示: 由于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将下降,习惯上称电压放大倍数

VO A 下降到谐振电压放大倍数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偏

移范围,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简记为Bw ,其数学表达式为:

L

H L

W

f f Q fo f B -==

?=7.02 图1-3放大器频率选择特性曲线

式中,L Q 为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分析表明,放大器的谐振电压放大倍数VO A 与通频

带Bw 的关系为: ∑

=

?C

y

BW A fe

V

π20

上式说明,当晶体管选定即re y 确定,且回路总电容C Σ为定值时,谐振电压放大倍数VO

A 与通频带W

B 的乘积为一常数。这与低频放大器中的增益带宽积为一常数的概念是相同的。

一般说来,放大器通频带Bw 有两种方法进行测量:点测法和扫频法。本实验要求采用点测法。

测试条件1:Vcc=12V ,阻尼电阻R=10k Ω,RE=1K Ω。

① Vi =o f /50mV 。(采用逐点法)

② 分别用双踪示波器监测输入信号“IN ”/ 输出信号“OUT ”

③ 微调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使回路谐振(即使输出电压Vo 幅度最大)。 ④ 保持输入电压Vi 幅度不变,改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由回路的中心频率o

f 为参考,按100KHZ 为步进,分别向两边逐点偏离,测得在不同频率f 时对应的输出电压Vo

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1-2中。(频率偏离范围可根据VO A 707.0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表1-2

测试条件2:Vcc=12V ,RE=1K Ω,阻尼电阻R=470Ω。

① 改变放大器的阻尼电阻R3后,按上述操作步骤①-④的要求,记录实验测量数据于

表1-2中。

② 根据实验测量所得结果,用逐点法分别标绘出不同R3时,单调谐放大器的Bw 幅频特性曲线,并计算出增益、带宽及Q 值。再比较两种放大器的Bw 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1.6.4 谐振放大器矩形系数1.0Kr 的测定

调谐放大器的选择性可用谐振曲线的矩形系数1.0r K 来表示,如图1-3所示的谐振曲线,矩形系数1.0r K 通常规定为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0.1VO A 时所对应的频率偏移范围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0.707VO A 时所对应的频率偏移范围之比,即:

7

.01

.07

.01

.01

.022W r B Bw f f K =??=

上式表明,矩形系数 1.0r K 愈接近1,则实际曲线愈接近理想矩形,邻近波道选择性愈好,滤除邻近波道干扰信号的能力愈强。但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矩形系数远大于1,这是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缺点。故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采用多级谐振放大器。

测试条件1:Vcc=12V ,阻尼电阻R=10k Ω,RE=1K Ω。

① Vi =o f /50mV 。

② 分别用双踪示波器监测输入信号“IN ”/ 输出信号“OUT ”

③ 微调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使回路谐振(即使输出电压Vo 幅度最大)。 ④ 保持输入电压Vi 幅度不变,改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由回路的中心频率o

f 为参考,按100KHZ 为步进,分别向两边逐点偏离,测得在不同频率f 时对应的输出电压Vo ,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1-3中。(频率偏离范围可根据VO A 1.0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表1-3

⑤根据实验测量所得结果,用逐点法标绘出,单调谐放大器的

B幅频特性曲线,并

1.0

w

结合6.3的实验数据,计算出

K。

r

1.0

七、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1.7.1思考题

1.如何判断谐振放大器进入谐振状态,电路的谐振频率fo与哪些因数有关,如将示波器探头接入测量电路,对输出会产生何种影响,实验证明。

2.简述高频电压放大器的谐振电压放大倍数与通频带的关系?

3.简述高频电压放大器谐振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的关系?

1.7.2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实验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二 LC 与晶体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在电子线路中,除了要有对各种电信号进行放大的电子线路外,还需要有能在没有激励信号的情况下产生周期信号的电子电路,这种在无需外加激励信号的情况下,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波形、一定频率和一定幅度的交变能量的电子电路称为振荡器。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根据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反馈型振荡器和负阻型振荡器。根据选频网络采用的器件可分为LC 振荡器、晶体振荡器、变压器耦合振荡器等。

振荡器的功能是产生标准的信号源,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为此,振荡器是电子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电子线路,也是从事电子技术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本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振荡器工作原理及其工作状态,起振条件,反馈量等对振荡器的影响。

2、研究外界条件和电源电压、电路品质因素及环境温度、负载变化时对振荡器的幅度、波形及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掌握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振荡性能的测量方法。

4、比较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对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高的原因理解。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高频实验箱 GP-4 或 XTGP-3 一台 双踪示波器 TDS-1002 一台 万用表 一块 调试工具 一套

三、实验任务与要求

1、反馈振荡器的振荡条件与工作原理分析

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有RC 、LC 和晶体振荡器三种形式,电路主要由放大网络、选频回路和反馈网络三个部分构成。本实验中,我们研究的主要是LC 三点式振荡器。所谓三点式振荡器,是晶体管的三个电极(B 、E 、C ),分别与三个电抗性元件相连接,形成三个接点,故称为三点式振荡器,其基本电路如图4-3-1所示:

图4-3-1 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电路

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图4-3-1 (a)中构成振荡电路的三个电抗元件,X 1、X 2必须为同性

1

1

(a )

(b )

(c )

质的电抗,X 3必须为异性质的电抗,若X 1和X 2均为容抗,X 3为感抗,则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如图4-3-1 (b));若X 2和X 1均为感抗,X 3为容抗,则为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图4-3-1 (c))。由此可见,为射同余异。

根据振幅条件,则必须适当选择电抗元件X1与X2的比值(即图4-3-1 (b))中C1/C2,图4-3-1 (c)中L1/L2.)。下面以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为例分析其原理。

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如图4-3-2所示。 由图可见:与发射极连接的两个电抗元件为同性质的容抗元件C1和C2;与基极和集电极连接的为异性质的电抗元件L ,根据前面所述的判别准则,该电路满足

相位条件。 图4-3-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其工作过程是:振荡器接通电源后,由于电路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变化,将产生脉动信号,因任一脉冲信号包含有许多不同频率的谐波,因振荡器电路中有一个LC 谐振回路,具有选频作用,当LC 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与某一谐波频率相等时,电路产生谐振。虽然脉动的信号很微小,通过电路放大及正反馈使振荡幅度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晶体管进入非线性区域,产生自给偏压,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减小,最后达到平衡,即AF=1,振荡幅度就不再增大了。于是使振荡器只有在某一频率时才能满足振荡条件, 于是得到单一频率的振荡信号输出。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o f 为:

反馈系数F 为: 2

1

C C F

若要它产生正弦波,必须满足F= 1/2-1/8,太小不容易起振,太大也不容易起振。一个实际的振荡电路,在F 确定之后,其振幅的增加主要是靠提高振荡管的静态电流值。但是如静态电流取得太大,振荡管工作范围容易进入饱和区,输出阻抗降低使振荡波形失真,严重时,甚至使振荡器停振。所以在实用中,静态电流值一般I CO =0.5mA-4mA 。

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优点是:1)振荡波形好。2)电路的频率稳定度较高。工作频率可以做得较高,可达到几十MHz 到几百MHz 的甚高频波段范围。

电路的缺点:振荡回路工作频率的改变,若用调C1或C2实现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不高。

为克服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缺点,可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电路有两种:

① 串联型改进电容三端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

电路组成如图4-3-3示:

电路特点是在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基础上,用一

2

12121C LC C C fo +=

π

电容C3,串联于电感L 支路。 图4-3-3克拉泼振荡电路

功用主要是以增加回路总电容和减小管子与回路间的耦合来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使振荡频率的稳定度得以提高。

因为C3远远小于C1或C2,所以电容串联后的等效电容约为C3。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与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相比,在电感L 支路上串联一个电容。但它有以下特点: 1、振荡频率改变可不影响反馈系数。2。振荡幅度比较稳定;但C3不能太小,否则导致停振,所以克拉泼振荡器频率覆盖率较小,仅达1.2-1.4; 为此,克拉泼振荡器适合与作固定频率的振荡器 。

② 并联型改进电容三端式振荡器(西勒电路)

电路组成如图4-3-4示:

电路特点是在克拉泼振荡器的基础上,用一电容C4,并联于电感L 两端。功用是保持了晶体管与振荡回路弱藕合,振荡频率的稳定度高,调整范围大。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特点:1.振荡幅度比较稳定; 图4-3-4西勒振荡电路

2.

振荡频率可以比较高,如可达千兆赫;频率覆盖率比较大,可达1.6-1.8;所以在一些短波、超短波通信机,电视接收机中用的比较多。

频率稳定度是振荡器的一项十分重要技术指标,它表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或一定的温度、湿度、电压、电源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量越小,则表明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越高。

改善振荡频率稳定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力求减小振荡频率受温度、负载、电源等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振荡回路是决定振荡频率的主要部件。因此改善振荡频率稳定度的最重要措施是提高振荡回路在外界因素变化时保持频率不变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

提高振荡回路标准性除了采用稳定性好和高Q 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还可以采用与正温度系数电感作相反变化的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电容,以实现温度补偿作用。

石英晶体具有十分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谐振频率附近,晶体的等效参量Lq 很大,Cq 很小,Rq 也不大,因此晶体Q 值可达到百万数量级,所以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比LC 振荡器高很多。

2、实验线路设计及说明

3

21LC fo π

=

4

321

C LC fo +=

π

实验电路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振荡频率 KHZ MHZ fo 506±= 频率稳定度 4101/-?≤?o f f 输出幅度 p Vp Uo -≥3.0

实验电路电采用的是并联改进三点电容反馈(西勒)振荡电路,当跳线开关SW1拨置“左”端时,可构成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其电路的电原理图如图4-3--5所示。

图4-3-5 LC 与晶体振荡器电原理图

图中,SW3为验证反馈系数,sw1为LC 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转换选择,SW2为验证负载(即回路Q 值)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

基本设计条件是:电源供电为12V ,振荡管BG1为9018(其主要参数I CM =50/A ,V CEQ =5V ,V CEQ ≤0.1/V,h FE 28-198,取β=100,f T >1100MHz ),LC 振工作频率为6MHz ,晶体为6 MHz 。

● 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

合理地选择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的起振,工作的稳定性,波形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般小功率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远离饱和区而靠近截止区的地方。根据上述原则,一般小功率振荡器集电极电流I CQ 大约在0.8-4mA 之间选取,故本实验电路中: 选I CQ =2mA V CEQ =6V β=100 则有Ω=-=-=

+K I U U R R CQ

CEQ

CC c e 32

612

为提高电路的稳定性R e 值适当增大,取Re=1K Ω则Rc =2K Ω 因:U EQ =I CQ ·R E 则: U EQ =2mA ×1K=2V 因: I BQ =I CQ /β 则: I BQ =2mA/100=0.02mA 一般取流过Rb2的电流为5-10I BQ , 若取10I BQ 因:BQ

BQ b I V R =

2 7.0+=EQ BQ V V 则:Ω==

K V R b 5.132

.07.22 取标称电阻12K ?。

因:21b BQ

BQ

CC b R V V V R -=

:Ω=Ω-=

K K V

V

V R b 3.41127.27.2121

为调整振荡管静态集电极电流的方便,Rb1由27K ?电阻与27K 电位器串联构成。

● 确定主振回路元器件

回路中的各种电抗元件都可归结为总电容C 和总电感L 两部分。确定这些元件参量的方法,是根据经验先选定一种,而后按振荡器工作频率再计算出另一种电抗元件量。从原理来讲,先选定哪种元件都一样,但从提高回路标准性的观点出发,以保证回路电容Cp 远大于总的不稳定电容Cd 原则,先选定Cp 为宜。若从频率稳定性角度出发,回路电容应取大一些,这有利于减小并联在回路上的晶体管的极间电容等变化的影响。但C 不能过大,C 过大,L 就小,Q 值就会降低,使振荡幅度减小,为了解决频稳与幅度的矛盾,通常采用部分接入。反馈系数F=C1/C2,不能过大或过小,适宜1/8—1/2。 因振荡器的工作频率为: LC

f π

210=

当LC 振荡时,f 0=6MHz L =10μH

本电路中,则回路的谐振频率fo 主要由C 3、C4决定,即

)

(21

2143C C L LC

f +=

=

π

π

有 pf

L

f C C 176412

2

43≈=

。取C3 =120pf ,C4=51pf (用33Pf 与5-20Pf 的可调电容并

联),因要遵循C 1,C 2>>C3,C4,C 1/C 2=1/8—1/2的条件,故取C 1=200pf ,则C 2=510pf 。

对于晶体振荡,只需和晶体并联一可调电容进行微调即可。

为了尽可能地减小负载对振荡电路的影响,振荡信号应尽可能从电路的低阻抗端输出。例如发射极接地的振荡电路,输出宜取自基极;如为基级接地,则应从发射极输出。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得实际电路如图4-3--5所示。

3、实验内容与要求

● 振荡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 振荡器基本设置条件:sw3全开路(停振),sw1“右”(LC 振荡),RL=110K (SW2“左”)

测量时采用间接测量法:即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发射极对地电压EQ U ,调整1w R 使

EQ

U

为2V 即可)/(e EQ EQ CQ R U I I =≈。

当静态电流CQ I 调整完毕后,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BG1的各电极的静态工作电压。将结

果记录于表4-3-1中。

表4-3-1静态测量数据表

● 振荡器频率的调测

★ 振荡器基本设置条件:sw1“右”(LC 振荡),sw3短接“左”(C2=331P ),sw2“左”,(RL=110K )

① 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输出端“OUT ”,观察Vo 波形,若无振荡输出,则需检查电路,调整元件,直至电路振荡。

② 适当调整LC 回路微调电感或微调电容CT ,使振荡频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再适当调整RW1使V o 输出最大且出现不失真的正弦波。记录此时最佳状态下的V o 波形和幅度,振荡fo 与集电极电流I C 。

③ 保持以上基本设置不变,将跳线开关sw1拨置“左”,使之为晶体振荡器。记录此时最佳状态下的V o 波形和幅度,振荡fo 与集电极电流I C

● 研究工作点Ic 的变化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 振荡器基本设置条件:(同上)。

分别按表4-3-2所列数据要求,改变I CO ,将测试结果记录于表中。记录本实验电路停振时的最大I CO =? 表4-3-2

注:调整一项数据后,将sw1跳线开关切换至“左”,记录晶体振荡器的数据 ● 研究反馈系数F 的变化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 振荡器基本设置条件: sw3“左”短接(330P ),sw1“右”(LC 振荡),sw2“左:(RL=110K ),并调整Rw1,使Ic=最佳数值。

LC 振荡器

晶体振荡器

Ic )

V EQ F (MHZ) 振幅 (V )

波形 F (MHZ) 振幅 (V ) 波形 1 1V 2 2V 3 3V 4 4V 5

5V

最大Ic :

结论:

①分别按表4-3-3所列数据要求,拨动sw3跳线开关,改变F,将测试结果记录于表中。说明本实验电路停振时的F是多大?

表4-3-3

LC振荡器

反馈电容331pf 680P 5600P

反馈系数

振荡幅度

振荡频率

信号波形

晶体振荡器

振荡幅度

振荡频率

信号波形

注:调整一项数据后,切换SW3 跳线开关,记录晶体振荡器的数据

②根据实验数据绘制Vo-C曲线

●研究负载RL变化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振荡器基本设置条件SW3“中间”短接

(680P),sw1“右”(LC振荡),sw2:“左”

(RL=110K),,使振荡电路在最佳工作状态。

按表4-3-4所列数据,分别改变负载电阻。将测试结果记录于表4-3-4中。

注:调整一项数据后,切换sw1跳线开关,记录晶体振荡器的数据

●研究起振前后振荡器工作点的偏离情况

★ 振荡器基本设置条件::振荡电路调整在最佳工作状态。RL=10K 。

用短路线将振荡回路电感L 1短路,这时电路停振,测量此时的V EQ1。接着拆除短路线,电路起振,再次测量此时的V EQ1,看两者是否相等。说明变化的原因。

● 比较两类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1)LC 振荡器

★ 振荡器基本设置条件:sw3“中间”短接(680P ),sw1“左”(LC 振荡),sw2“左”(RL=110K ),并调整Rw1,使Ic=最佳数值。

① 用示波器在振荡器的输出端“OUT ”观察并记录振荡器输出信号的波形、幅度和频率。

2)晶体振荡器

★振荡器基本设置条件:sw3“中间”短接(680P ),sw1“右”(晶体振荡),sw2“左”(RL=110K ),并调整Rw1,使Ic=最佳数值。

① 用示波器在振荡器的输出端“OUT ”观察并记录振荡器输出信号的波形、幅度和频率。 根据以上的测量结果,试计算并比较两种振荡器频率的稳定度△f/ f 0 : LC 振荡器 %?%100/)(/1=*-=?o o o f f f f f 晶体振荡器 %?%100/)(/1=*-=?o o o f f f f f

六、思考题与实验报告 ① 思考题

1. 为什么振荡器起振后的直流工作点电流不同于起振前的静态工作点电流?对于一个实际的振荡器,用万用表检查它,能否判断它是否起振?

2. 为什么反馈系数要选取F=1/2-1/8,过大,过小有什么不好?

3. 对于LC 电路,为什么当静态电流发生变化时,其振荡频率会发生变化?

② 实验报告要求

1. 用表格形式列出实验所测数据,绘出实验曲线,并用所学理论加以分析解释。

2. 分析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F 和负载对振荡器起振条件和输出波形振幅的影响。

实验三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在通信系统中,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是无线电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用是实现对高频已调波信号的功率放大, 然后经天线将其转化为电磁波辐射到空间,以实现用无线信道的方式完成信息的远距离传送。所以研究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怎样以高效率输出最大的高频功率。因此, 高频功放常采用效率较高的丙类工作状态, 即晶体管集电极电流导通时间小于输入信号半个周期的工作状态,导通角0

90≤θ。虽然功率增益比甲类和乙类小,但效率η却比甲类和乙类高。一般可达到80%。 同时, 为了滤除丙类工作时产生的众多高次谐波分量, 采用LC 谐振回路作为选频网络, 故称为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显然,谐振功放属于窄带功放电路。

一、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特点,电压、电流波形)。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功率、效率计算。 集电极电源电压 VCC 和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特点、基本功能与工作原理。

2.掌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方法和掌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负载特性以及激励电压、偏置电压、电源电压变化时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

3.了解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意义,掌握测试方法。学会电路设计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监测两级前置放大器的调谐。

2.观察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尤其是过压状态时的集电极电流凹陷脉冲。 3.观察并测量集电极电源电压 VCC 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4.观察并测量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四、实验设备与仪器

高频实验箱 TPG-GP 或GP-4 一台 双踪示波器 TDS-1002 一台 高频信号发生器 WY-1052 一台 万用表 一块 五、基本原理与实验电路说明

2.5.1.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 2-1 所示。

图中,L2、L3 是扼流圈,分别提供晶体管基极回路、集电极回路的直流通路。R10、C9 产生射极自偏压,并经由扼流圈 L2 加 到基极上,使基射极间形成负偏压,从而放大器工作于丙类。C10 是隔直流电容,C11 组成了放大器谐振回路负载,它们与其他参数一起对信号中心频率谐振。

L1、C8与其他参数一起,对信号中心频率构成串

联谐振,使输入信号能顺利加入,并滤除高次谐波。 图2-1 丙类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

C8 还起隔直流作用。R12是放大器集电极负载。

2.5.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组成

实验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如图 2-2 所示.

图2-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图中,其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BG3部分与图 2-1 相同。BG1、BG2 是两级甲类前置放大器,C2、C6 用以调谐,A 、B 端点用作为这两级的输出测试点。BG3 为末级丙类功率放大器,当 K4 断开时可在 C 、D 间串入万用表(直流电流档),以监测 I C0 值。同时,E 点可近似作为集电极电流 i C 波形的测试点(R10=10Ω,C9=100pF ,因而 C9 并未对 R10 构成充分的旁路)。K1~K3 用以改变集电极负载电阻。

六、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实验准备

在实验箱体上插入“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并用连接线将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上的+12V 电源输入端口和地与实验箱体上提供的+12V 输出端口与地端口接通, 检查无误后,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实验板上电源指示灯点亮,即可开始实验。

2.6.1 甲类放大器、丙类功率放大器静态直流工作点的测量与比较

(1) 把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上的“C 、D ”点连通.

(2) 负载电阻RL=120Ω,用连接线连通。

(3)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分别测量“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单元”中的V1、V2、V3晶体管的基极电压,将测试结果记录于表2.1中。

(4) 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结果,分析甲类高频电压放大器与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直流静态的区别。

静态测量 Vb(V) V e(V) Vc(V) Vce(V) 结论: BG1 BG2

BG3

动态测量

Vb(V) V e(V) Vc(V) Vce(V) BG3

2.6.2 两级甲类前置放大器的调整与测量

基本条件:Vcc=+12V RL =120Ω

载波信号:频率fo=6.5MHZ 幅度VI=80-100mV 等幅波

测试电路原理框图如图2-3所示:

图2-3高频功率放大器测试原理框图

①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6.5MHz、峰-峰值为80-100mV的等幅波,并连接到“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的输入(IN)端上,用示波器CH1探头检测。

②将“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上的“C、D”两点断开。然后把示波器CH2探头接A点,(监测第 1 级输出),调C2 (或微调高频信号发生器

频率旋钮)使输出正弦波幅度最大,从而相应的回路谐振。

③再把示波器探头移至B点,(监测第 2 级输出),调C6

(或微调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旋钮)使输出正弦波幅度最大,从

而相应的回路谐振。需要时,亦可把示波器探头接在B点上,再

反复调节C2、C6(或微调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旋钮),使输出幅

度最大。

④记录测试结果数据:

(1) 谐振频率fo=

(2) 输入/输出信号波形与幅度。

2.6.3 末级谐振功率放大器(丙类)调整与测量

2.6.

3.1 丙类功放的调谐

①连通“高频功率放大器”上的“C、D”端点。

②示波器“CH1”连接到“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的“B”

点上;

③示波器”CH2”探头连接到“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的

“OUT”点上。

④适当微调输入信号的频率(即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旋钮),

使输出电压波形(OUT 点)最大且不失真,即回路谐振。

⑤记录测试结果数据:

(1) 谐振频率fo=

(2) 分别记录谐振时的“B”点、“OUT”点与功放的“Ie”(集电极余弦脉冲)电流波形与幅度。

2.6.

3.2 丙类功放动态直流状态的测量

在功放谐振的状态下,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分别测量“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单元中的V3晶体管的各级电压,将测试结果记录于表2.1中。

2.6.

3.3 丙类功率放大器调谐特性测定

测试电路框图参见图2-3所示:

测试条件:Vcc=+12V RL =120Ω输入信号频率=谐振频率fo

①使高功放处于最佳谐振状态。

②按表2-2所列要求,以谐振频率作标准,并以0.2MHZ为步进,,改变高信器的输入信号的频率,保持输入信号幅度(V2的B点)不变,记录各频率点的输出电压值,得出结论。表2-2

③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的结果,说明什么是高功放的调谐特性?

2.6.

3.4 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测定

测试电路框图参见图2-3所示:

测试条件:Vcc=+12V RL =120Ω输入信号频率=谐振频率fo

①使高功放处于最佳谐振状态。

②用示波器“CH1”探头检测“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的“Ie”

波形;

③用示波器”CH2”探头检测“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的“OUT”

波形。

④适当调整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使放大器处于过

压工作状态,即使Ie出现双峰,并记录此时的电流波形。

⑤改变负载(用连接线),使负载电阻依次变为75Ω→50Ω。

观察并记录不同负载时的电流波形。

⑥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的结果,说明什么是高功放的负载特性?

2.6.

3.5丙类功率放大器放大特性测定

测试电路框图参见图2-3所示:

测试条件:Vcc=+12V RL =120Ω输入信号频率=谐振频率fo

①使高功放处于最佳谐振状态。

②用示波器“CH1”探头检测“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的“Ie”波形;

③用示波器”CH2”探头检测“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的“OUT”波形。

④适当调整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旋钮,使放大器处于欠压工作状态,即Ie出现尖顶余弦脉冲,注意观测此时输出信号幅度随输入信号幅度变化的特点(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变化成正比)。

⑤缓慢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使放大器处于令、临界工作状态,即Ie由尖顶余弦脉冲变化到即将出现双峰的时刻,注意观测此时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变化的特点(输出信号最大)。

⑥继续增大输入信号幅度。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器将由临界进入

到过压工作状态,即Ie由尖顶余弦脉冲变化到集电极电流脉冲则出现凹陷的双峰,注意观测此时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变化的特点(输出电压振幅增长缓慢)。

2.6.

3.6 丙类功率放大器主要性能测量

测试电路框图参见图2-3所示:

测试条件:Vcc=+12V RL =75Ω输入信号频率=谐振频率fo

①使高功放处于最佳谐振状态。

②按表2-3所列要求,测试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表2-3

Fo= 实测实测计算

RL=75ΩVb Ve Vce Vi Vo Io Ic P=Po Pc η

丙类放大器

③依据测试数据,计算出本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其中:Vi:输入电压峰-峰值 (BG3基极处)

Vo:输出电压峰-峰值(BG3的输出)

Io:发射极直流电压÷发射极电阻值(10Ω)

Ic: 集电极回路测量的电流

P=: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P= = Vcc*Io)

Pc:为管子损耗功率(Pc=IcVce)

Po:输出功率(po=1/2(Vo2/RL)

η:高功放效率(po/p=)

七、思考题与实验报告

2.7.1实验报告内容:

1、写明实验目的.

2、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说明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

3、写明实验所用仪器。

4、写明实验项目并整理实验数据。

2.7.2实验思考题:

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输入信号振幅Vbm、集电极电源电压VCC、集电极负载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工作状态,电压、电流波形,功率、效率)。

2、说明功放电路欠压、过压与临界工作状态的特点?

3.倘若实验结果与理论学习时的结论不一,请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

4.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 网上作业习题答案100分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网上作业习题答案100分 单选题 1. 绩效考核的最后一步,是员工和管理人员一起(D) (A) 缓解矛盾 (B) 增进感情? (C) 进行改选???? (D) 回顾和讨论考评的结果 难度:较易分值:2.0 2. 关于企业薪酬分配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分配结果均等??? (B) 对外有竞争力 (C) 对内分配公平? (D) 适当拉开薪酬差距 难度:较易分值:2.0 3. 市场经济的主体不包括(C) (A) 国家 (B) 市场 (C) 管理 (D) 企业和个人 难度:较易分值:2.0 4. 期前激励就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公布任务指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这种激励主要适用于 (B) (A) 工作周期长,任务不易明确的项目 (B) 工作周期长,任务比较明确的项目 (C) 工作周期短,任务很明确的项目?? (D) 工作周期短,任务不明确的项目

难度:较易分值:2.0 5. 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内部获取的方式具有许多的优点,下面哪一项不包括在内(D ) (A) 能够对组织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B) 所获得人员的素质比较可靠 (C) 可节约费用 (D) 可为组织增强活力,弥补组织的不足 难度:较易分值:2.0 6.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应考虑的最基础因素是(B) (A) 组织策略与开发项目 (B) 经营宗旨与企业战略 (C) 项目计划与安排 (D) 监督与控制 难度:较易分值:2.0 7. 关于薪酬的级差和薪酬结构,表述错误的是(B) (A) 高级别岗位之间的薪酬级差应大一些 (B) 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中薪酬级差要大一些 (C) 宽泛式薪酬等级类型中每等级的薪酬浮动幅度要大一些 (D) 高薪酬等级的薪酬浮动幅度要大于低薪酬等级的薪酬浮动程度 难度:较易分值:2.0 8. 仲裁的后置程序是(C ) (A) 协调 (B) 调解 (C) 诉讼 (D) 审查 难度:较易分值:2.0 9. 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人的主动精神,使其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发

武汉理工大学微机原理接口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22实验课成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何业兰 学生姓名高胜洋 学生专业班级计算机1404 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第一部分:实验准备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1.熟悉接口试验箱的使用环境。 2.体会接口电路通过外部总线与处理器连接原理。 3.掌握可编程芯片8253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环境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将 8254 的计数器 0 和计数器 1 都设为方式 3,用信号源 1MHz 作为 CLK0时钟,OUT0 为波形输出 1ms 方波,再通过 CLK1 输入,OUT1 输出 1s 方波。 2、编写程序,将 8254 的计数器 0 设为方式 3,计数值为十进制数 4,用单次脉冲 KK1+作为 CLK0 时钟,OUT0 连接 MIR7,每当 KK1+按动 5 次后产生中断请求,在Wmd86程序运行结果栏上显示字符M 。改变计数值,验证 8254 的计数功能。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PITE 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 (1)8254的功能 ?8253具有三个独立的16位计数器(0#~2#通道); ?每个通道有6种工作方式; ?可以进行二进制或十进制计数,计数方式为减1计数。 (最高计数频率2.6MHZ) (2)8254 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 图1.1 8254内部结构图1.2 8254外部引脚 (3)8254 的工作方式 ●方式0:计数到0 结束输出正跃变信号方式。 ●方式1:硬件可重触发单稳方式。 ●方式2:频率发生器方式。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子电工实习报告] 车辆1104班 吴昊宇 2019年7月11日

目录 1.0实验目的 (3) 1.1实验原理 (4)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4) 1.1.2电路装配图 (7) 1.1.3连线图 (7) 1.2实验内容 (8) 1.2.1实训过程 (8) 1.2.2元件清单 (8) 1.2.3作品展示 (22) 1.2.4实验数据分析 (23) 1.3总结 (23)

1.0实验目的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军事设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种类繁多的设备中都用到了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的未处理系统都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单元,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工科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制作、检查和维修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如下: ●强化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用电操作方式。 ●基本掌握公共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和焊接、拆卸过程,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维修维修方法。 ●基本掌握电路原理图、装配图的绘制,能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能够正确识别常用电子元件,并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了解其相关参数。 ●熟练的掌握万用表等仪表,并能够独立的检测电路的各种参数,且能检测出简单的电路问题。

1.1实验原理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图18 彩灯音乐盒电原理图 本电路以555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与瓷介电容、音乐芯片、喇叭为其核心元件,LED交替发光产生明暗变化,伴随着喇叭发出事先录制的音乐。 工作原理综述:电源开关K1闭合,发光二极管LED3亮,开始由于电容C1短路,所以555芯片的2和6脚为低电平0,又4脚恒为高电位1,由555芯片的输出特性知输出端3为高电平1,LED1亮,三极管VT2截止,LED2灭,7 C1通过电阻R1,R3充电,2和6脚电位升高,最终达到高电平1、3脚输出低电平0,LED1灭,三极管VT2导通,LED2亮,7为低阻态,通过电源负开始放电致使2和6脚电位降低至0,3脚又输出高电位1,LED1亮LED2灭,循环往复。而LED3绿灯和喇叭都一直接

武汉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操 作 系 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软件工程 2014 —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Linux键盘命令和vi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年月日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掌握Linux系统键盘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实验步骤,实验过程等) Vi编辑器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UNIX下的编辑器有ex,sed和vi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vi。 1.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例如:$ vi myfile 有一点要注意,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要切换到“插入模式”才能够输入文字。 2. 切换至插入模式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这时候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3. Insert 的切换 处于“插入模式”,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能够删除文字。 4.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myfilename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不存盘强制退出vi) 三、主要实验工具、仪器设备及耗材 安装Linux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第二部分:实验结果分析(可加页)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在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记忆整个Vi命令。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实验结果描述 1.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图1 vi主界面 2.切换至插入模式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 3.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输入w filename 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三、实验小结、建议及体会 这次实验让对Linux操作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掌握了一些Linux系统常用的命令。

大学英语(2)武汉理工大学 在线作业

大学英语(2)在线作业 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 1、I know Jonathan quite well and never doubt B he can do a good job of it. A. whether B. what C. when D. what 2、Winning or losing is temporary, but friendship D . A. expects B. lives C. Remains D. Lasts 3、He didn’t B and so he failed the examination. A. work enough hard B. work hard enough C. hard work enough D. hard enough work 4、With everything she needed A ,she went out of the shop,with her hands full of shopping bags. A. bought B. to buy C. buying

D. buy 5、—This is the worst film ever produced. Do you think so? — B . A. You’re wrong B. I don’t think so, I’m afraid C. Not at all D. No, that’s not real 6、You can, A the sky is clear, see as far as the old temple on top of the mountain, but not today. A. when B. where C. though D. because 7、The self-important manager didn’t seem to B much importance to my advice. A. apply B. attach C. judge D. consider 8、The buildings and the landscape are well D . A. combined B. alternated

(完整版)武汉理工大学《电路分析(上)》课后简答题

1-1 实际电路器件与理想电路元件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是什么? 答: (1)联系:理想电路元件是对实际电路器件进行理想化处理、忽略次要性质、只表征其主要电磁性质的所得出的模型。 (2)差别: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模型,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一种理想电路元件可作为多种实际电路器件的模型,如电炉、白炽灯的模型都是“电阻”。 1-2 (1)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是怎样规定的?(2)有了实际方向这个概念,为什么还要引入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3)参考方向的意思是什么?(4)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电路,是否可以任意指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答: (1)电流的实际方向就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电压的实际方向(极性)就是电位降低的方向。 (2)对于一个复杂电路,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事先难以确定,而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随时间变化,这两种情况下都无法准确标识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因此需要引入参考方向的概念。 (3)电流(或电压)参考方向是人为任意假定的。按电流(或电压)参考方向列有关方程,可解出电流(或电压)结果。若电流(或电压)结果数值为正,则说明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若电流(或电压)结果数值为负,则说明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4)可以任意指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1)功率的定义是什么?(2)元件在什么情况下是吸收功率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发出功率的?(3)元件实际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有何关系? 答: (1)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即 ()dW p t dt = 由此可推得,某二端电路的功率为该二端电路电压、电流的乘积,即 ()()()p t u t i t = (2)某二端电路的实际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需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由()()()p t u t i t =所得结果的正负来综合判断,见下表 (3)元件实际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无关。

基础工程武汉理工大学作业答案

P22. 已知板桩下端为自由支承,土的性质如图2-18所示。基坑开挖深度h =10m ,锚杆位置在地面下d =2m ,锚杆设置间距a =。计算锚碇式板桩墙的入土深度t 、拉杆拉力T 以及板桩的最大弯矩值。 The bottom of sheet pile wall is free supporting and soil property is shown as figure . The cutting depth of excavation pit is 10m, and the position of anchor arm is 2m under the ground and its space is . Calculate embedded depth t of anchored sheet piling, tensile force T of the arm and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of sheet pile wall. 解:朗金主、被动土压力系数分别为(active and Passive soil pressure coefficients of Rankine are as following:) 22 tan (4534/2)0.283tan (4534/2) 3.537 a p K K ??? ? =-==+= 设板桩墙入土深度为t (Assume embedded depth of sheet pile wall t) 则 (Then) 22 22 11 ()190.283(10)22 111 / 3.53719224 a a p p E h t K t E K K t t γγ=+?=???+=????=??? 根据锚定点O 的力矩平衡0o M =∑得 (according to 0o M =∑ of anchored point ) 22 [()2]()33 P A E E h t h d t K =+-=-+ 解得(So) t=(或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0121210680117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周兰采 学生姓名柏扬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1201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名称获取网卡的MAC地址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实验内容:编程获取以太网适配器的MAC地址。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 者算法描述) 实验原理: 在系统的cmd命令提示符中,我们输入ipconfig/all就可以看到本机上所有的适配器的具体内容如媒体状态、连接特定的DNS后缀、描述、物理地址、DHCP 已启用、自动配置已启用信息。本实验是运用匹配的思想,先通过,在寻找匹配字符串物理地址,找到了就将:后面位置的内容赋值给mac,作为MAC地址,然后再主函数中输出即可。

实验代码如下: package socket;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public class SystemTool { /** *@return mac地址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WindowsMACAddress() { String mac = null;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 null; Process process = null; try { process = Runtime.getRuntime().exec("ipconfig /all");// windows 下的命令,显示信息中包含有mac地址信息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process.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 null;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上作业习题答案

单选题 1.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 (A) 生成逻辑模型 (B) 调查分析 (C) 将逻辑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 (D) 系统实施 难度:较易分值:1.0 2. 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的依据。 (A) 系统规划 (B) 系统分析 (C) 系统实施 (D) 系统评价 难度:较易分值:1.0 3. 为数据仓库提供最底层数据操作的数据库系统及外部数据的是( ) (A) 数据元 (B) 纪录 (C) 数据源 (D) 原始文件 难度:较易分值:1.0 4. 那些检查网络系统完整性和完全性的人是() (A) 黑客

(B) 管理员

(C) 用户 (D) 系统分析员 难度:较易分值:1.0 5. E—R模型属于( ) (A) 信息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网状模型 难度:较易分值:2.0 6. 不属于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的实现方法是() (A) 直接地址法 (B) 相对键法 (C) 杂凑法 (D) 分块法 难度:较易分值:1.0 7. 一个组织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其方向和目标是由()确定的 (A) 项目负责人的观点 (B) 外部的环境 (C) 经理的长处与抱负 (D) 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难度:较易分值:1.0 8. ()不是MRP依据的关键信息

(A) MPS

(B) 金融信息 (C) BOM (D) 库存信息 难度:较易分值:1.0 9.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面向( ) (A) 主题 (B) 应用 (C) 决策 (D) 管理 难度:较易分值:1.0 10. 管理组织按其层次与幅度的关系可分为金字塔结构和() (A) 直式结构 (B) 矩阵结构 (C) 扁型结构 (D) H型结构 难度:较易分值:1.0 11. 常用的保密技术不包括( ) (A) 防侦收 (B) 信息加密 (C) 防火墙 (D) 物理保密 难度:较易分值:1.0

武汉理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DOC)

学生学号0121110680125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刘军 学生姓名李帅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1101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Linux键盘命令和vi实验成绩 实验者李帅专业班级软件工1101 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Linux键盘命令和vi 1.要求:掌握Linux系统键盘命令的使用方法 1. 使用mkdir命令建立一个子目录subdir 2. 使用cat或more命令查看file1文件的内容。 3. 将date命令的用法附加到文件file1的后面: 4. 利用ls -l file1命令列出文件file1的较详细的信息。 5. 利用rm fa命令将文件fa删除。再利用ls -l命令查看工作目录内容。 6. 运行mv file1 file_a命令,然后用ls命令查看这两个文件是否都还在工作目录中 2.vi操作 1.了解vi编辑器的作用和功能 2.熟悉vi的操作环境和切换方法 3.掌握vi操作的方式(几个常用键) 4.了解常用的快捷键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 者算法描述) VI编辑器的常见命令: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vi +n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 vi +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 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 vi -r filename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 vi filename....filename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 键盘命令: 1. cat,more,less命令 2. Is命令 3. cp命令 4. rm命令 5. mv命令 VI命令: 1.vi进入vi缓冲区 2.vi file1:进入文件file1 3.退出vi

武汉理工大学 统计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报告

3,在对话框中选择描述统计、选择确定 4,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31,在输出区域输入 D3,选择汇总统计,选择确定。 (三)动态数列长期趋势预测 1,进入Excel系统,输入实验项目的有关数据 2、建立直线趋势方程:Yc=a+bt,利用最小平方法计算a和b的参数 3、将参数代入直线趋势方程,Yc=a+bt,预测所需年份的产量 (四)抽样调查区间估计(从一批灯泡中随即抽取40只进行检查,并对该批全部 灯泡的平均使用时间的可能范围) 1、进去Excel系统,输入实验项目的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指标、计算公式 2、利用各公式计算相应的指标 3、利用区间估计的方法计算区间估计 五、原始数据记录 (一)制作次数分布图表(直方图) 某班40名学生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成绩:66 45 99 56 88 99 84 81 76 94 79 77 99 82 65 73 74 77 98 65 60 79 67 66 82 97 59 83 60 78 72 63 89 95 84 79 86 78 98 87 答: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41),在【接收区域】输入分组的范围(B2:B6),在【输出区域】输入D2,并勾选【累计百分比】和【输出图表】,点击确定。最后得到次数分布图表如下图所示: 图1 在Excel中制作次数分配图表 由上述图表可知,该班学生考试成绩在50分及以下的有1人,50分(不包含50分)到60分(包含60分)之间的有4人,60分(不包含60分)到70分(包含70分)之间的有6人,70分(不包含70分)到80分(包含80分)之间的有11人,80分(不包含80分)到90(包含90分)分之间的有10人,90分以上的有8人。 (二)计算描述统计量(某煤矿6月份的燃煤产量,单位:万吨) 30个产量的原始数据如下: 产量:2010 2200 2400 1965 2010 2025 2042 2050 2080 2101 2103 2130 2152 2193 1100 2230 2280 2282 2300 2338 2342 2345 2361 2382 2390 2424 2450 1560 1980 1900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需求工程大作业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课程设计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软件需求工程》 论文题目 《XXX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 告及项目开发计划书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岑丽

目录 项目开发计划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项目概述 (4) 2.1工作内容 (4) 2.2主要参加人员 (4) 2.3产品 (5) 2.3.1程序 (5) 2.3.2文件 (5) 2.3.3服务 (5) 2.3.4非移交的产品 (5) 2.4验收标准 (5) 2.5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5) 2.6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5) 3.实施计划 (6) 3.1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 (6) 3.2接口人员 (6) 3.3进度 (6) 3.4预算 (7) 3.5关键问题 (7) 4.支持条件 (7) 4.1计算机系统支持 (7) 4.2需由用户承担的工作 (8) 4.3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8) 5.专题计划要点 (8) 6.交付期限 (8)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9) 1.1编写目的 (9) 1.2文档约定 (9) 1.3预期的读者和阅读建议 (9) 1.4产品的范围 (10) 1.5参考资料 (10) 2.总体描述 (10)

2.1产品的前景 (10) 2.2产品的功能 (10) 2.3用户类和特征 (11) 2.4运行环境 (11) 2.5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11) 2.6假设和依赖 (11) 3.系统特性 (11) 3.1描述和优先级 (11) 3.2功能性需求 (12) 4.外部接口需求 (12) 4.1用户界面 (12) 4.2硬件接口 (13) 4.3软件接口 (13) 4.4通信接口 (13) 5.其它非功能需求 (13) 5.1性能需求 (13) 5.2安全设施需求 (14) 5.3安全性需求 (14) 5.4软件质量问题 (14) 5.5业务规则 (14) 5.6用户文档 (14) 6其它需求 (14) 附录 附录A:数据字典 (15) 附录B:分析模型 (16) 附录C:待确定问题的列表 (18) 感受和体会 感受和体会 (19)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大作业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大作业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教师姓名佘名高 学生姓名杨峻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102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一、命题计划 题目:C语言图形编程 (以下题目文档要求:①基本论述②算法③程序源代码④界面图) 二、内容与要求 (1)撰写内容 1.根据Bresenham直线绘制算法,实现直线的绘制。 2.用C语言编写:画y=sin(x)的图形(要求画出[-2π,2π]的图形及笛卡尔坐标)3.用C语言编写一个小圆沿着大圆运动的程序。 4.对图1中的零件图形,如何根据它所标注的尺 寸,按照适当的顺序有步聚地画出该图形。 提示:首先要分析此零件图形的几何关系,了解 构成这个图形各线段的性质,才能顺利地绘出此图形。 线段(直线或圆弧)在零件图形中分为三类,即已知线 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以圆弧为例,按几何原理, 已知圆心的两个位置尺寸与半径尺寸便可画出圆。因 此图形中,已知这三个尺寸的圆弧称为已知圆弧,画 图时应该最先画出。凡已知其中二个尺寸的圆弧称为 中间圆弧。凡只已知一个尺寸(一般是圆弧半径)的圆 弧称为连接圆弧。中间圆弧和连接圆弧都缺省圆心的位置尺寸,它的几何位置是根据相切的条件来确定的。因此画圆弧的顺序为:先画已知圆弧,再画中间圆弧,最后画连接圆弧。 本零件图形是对称图形,三个小圆均匀分布在圆周中心线上,φ10,φ25,φ50和R10都是已知圆弧,R8为连接圆弧,φ50是已知圆弧的端点和R10已知圆弧的端点与连接圆弧的端点相切,从而构成整个图形。 (2)撰写要求 1.基本论述 2.算法 3.程序源代码 4.程序运行截图 5.小结

武汉理工大学算法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李晓红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zy1302班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 同组者实验日期2015年10月20日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1、利用分治法,写一个快速排序的递归算法,并利用任何一种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同时 进行时间复杂性分析; 2、要求用递归的方法实现。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者算法描述) 本次的解法使用的是“三向切分的快速排序”,它是快速排序的一种优化版本。不仅利用了分治法和递归实现,而且对于存在大量重复元素的数组,它的效率比快速排序基本版高得多。 它从左到右遍历数组一次,维护一个指针lt使得a[lo..lt-1]中的元素都小于v,一个指针gt 使得a[gt+1..hi]中的元素都大于v,一个指针i使得a[lt..i-1]中的元素都等于v,a[i..gt]中的元素都还未确定,如下图所示: public class Quick3way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int lo, int hi) { if (lo >= hi) return; int lt = lo, i = lo + 1, gt = hi; Comparable pivot = a[lo];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1、调试方法描述: 对程序入口进行断点,随着程序的运行,一步一步的调试,得到运行轨迹; 2、实验数据: "R", "B", "W", "W", "R", "W", "B", "R", "R", "W", "B", "R"; 3、实验现象: 4、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边界问题: 在设计快速排序的代码时要非常小心,因为其中包含非常关键的边界问题,例如: 什么时候跳出while循环,递归什么时候结束,是对指针的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 排序等等; (2)程序的调试跳转: 在调试过程中要时刻记住程序是对那一部分进行排序,当完成了这部分的排序后, 会跳到哪里又去对另外的那一部分进行排序,这些都是要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准 确的定位程序。 二、实验结果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1、实验结果:

武汉理工大学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编译原理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老师姓名饶文碧 学生姓名徐强国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 1602 2018 —2019 学年第1 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依次输入关键字,自定义标识符 BBBJKJL KJKJ4234,整数 3432,特 殊符号和其他符号:. {} []。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输出为:

三、实验小结、建议及体会 通过这次的词法分析实验,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对于输入字符串的直接处理,首先是分类情况的不完整(起初忽略了对关键字的判断),造成输出结果与预想有很大偏差。总结下:作为编译的第一步,词法分析将高级语言一步步分解,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严谨有十分有趣的过程。

核心代码: struct word //存储关键字,特殊符号 { int code; char T[max]; }; word important[5]; //结构体变量存储关键字 word num; //结构体变量存储数字 word identifier; //结构体变量存储标识符 word special_symbol[7]; //结构体变量存储特殊符号 int function(word* a, word b, word c, word* d, char* input, int k) { char getword[max]; int j = 0; if (input[j] == ' ') // 判断空格 { k = k + j + 1; function(a, b, c, d, input + j + 1, k); } else if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判断特殊符号 { if (input[j] == '*') { getword[j] = input[j]; j = j + 1; if (input[j] == '*') { } else { } else { } getword[j] = input[j]; cout << '(' << d[3].code << ',' << d[3].T << ')' << endl; j = j - 1; cout << '(' << d[2].code << ',' << d[2].T << ')' << endl; getword[j] = input[j]; for (int i = 0; i < 7; i++) { if (i == 3) continue;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生产计划与控制(2)作业2 及对应答案

Homeworks 1. A food store has an average of 220 customers arriving per hour during peak shopping hours . During these peak periods all eight checkout counters will be open and operating with a capacity of serving an average of 35 customers per hour per counter . All checkout counters are identical . a. What proportion of the time would all of the checkout counters and waiting lines be empty of customers? b. How long would customers wait in line on the average? c. How many customers would be waiting in each line on the average? Solution: From the question, we know: λ=220,μ=35, N=8, a. compute 0P , probability that the system would be empty: n=0, ()()01 n 01 P //!!1n N N n N N λμλμλμ-== ??+????????- ? ??∑= ()() 881n 01 220/35220/35220!8!135*8n n -=??+????????- ? ?? ∑ = ()() () 87n 01 44/744/7!8!3/14n n =??+??????∑= 10.0015377.831685208282.048=+ b. Compute 1t : ()()80122 2200.0015352203588!1!1358N P t N N N λμλμμ???? ???? ????????== ? ????????????????--?? ? ??????????? ? 8 2200.0015 0.007135518469??=? = ??? c. compute 1n : ()()()()()81022 /22035220/350.0015 1.55131!7!835220N n P N N λμλμμλ??????==?=????--?-???????? There are about 1.5513 customers would be waiting in each line on the average. Use POM softwar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solution is as follows: MODEL: Multiple Channels Arrival Rate (lambda) = 220

武汉理工大学----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理学院 班级:电信科0901 姓名:王伟 学号:0120914420118 1、计算球体积要使相对误差限为1,问度量半径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是多少? 解:球体体积为34 3 V R π= 则何种函数的条件数为 2 3'4343 p R V R R C V R ππ=== (*)(*)3(*)r p r r V C R R εεε∴≈= 又(*)1r V ε= 故度量半径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为1 (*)10.333 r R ε=?≈ 2、求方程2 5610x x -+=的两个根,使它至少具有4 27.982=)。 解:25610x x -+=, 故方程的根应为1,228x =故 1282827.98255.982x =≈+= 1x ∴具有5位有效数字 211 280.0178632827.98255.982 x =-= ≈ =≈+ 2x 具有5位有效数字 3、当1,1,2x =-时,()0,3,4f x =-,求()f x 的二次插值多项式。 解:

0120121200102021101201220211,1,2, ()0,()3,()4;()()1 ()(1)(2)()()2()()1 ()(1)(2) ()()6 ()()1 ()(1)(1) ()()3 x x x f x f x f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 =-+-- 则二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2 20 ()()k k k L x y l x ==∑ 0223()4() 14 (1)(2)(1)(1)23 537623 l x l x x x x x x x =-+=---+ -+= +- 4、给出()ln f x x =的数值表 用线性插值及二次插值计算的近似值。 解:由表格知, 01234012340.4,0.5,0.6,0.7,0.8;()0.916291,()0.693147()0.510826,()0.356675()0.223144 x x x x x f x f x f x f x f x ======-=-=-=-=- 若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ln 0.54即(0.54)f , 则0.50.540.6<< 2 112 1 221 11122()10(0.6)()10(0.5)()()()()() x x l x x x x x x l x x x x L x f x l x f x l x -==----= =---=+ 6.93147( 0.6) 5.10826 (x x =--- 1(0.54)0.62021860.620219L ∴=-≈-

武汉理工大学 高等数学(上)网上机考作业一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 高等数学(上)网上机考作业一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 答案:A 2、下列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答案:C 3、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间断点 B. 只有一个间断点 C. 只有2个间断点 D. 只有3个间断点 答案:B

4、设,则 ( ) 答案:B 5、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函数的导数不存在的点,一定不是的极值点 B. 若为的驻点,则必为的极值点 C. 若在处有极值,且存在,则必有 =0 D. 若在处连续,则一定存在 答案:B 答案:C 7、函数及其图形在区间上( ) A. 单调减少上凹 B. 单调增加上凹 C. 单调减少上凸

D. 单调增加上凸 答案:A 8、若的一个原函数是,则() 答案:B 9、曲线的垂直渐近线方程() A. 仅为 x=-3 B. 仅为 x=1 C. 为x=3 和 x=1 D. 不存在 答案:D 10、设,则() 答案:C 11、设 =1,则在处,当时与相比较为( ) A. 低阶无穷小量 B. 高阶无穷小量

C. 同阶但不等价 D. 等价无穷小量 答案:D 答案:D 13、设,则k= () 答案:A 14、曲线的拐点是() A. (2,0) B. (1,-1 ) C. (0 ,-2 ) D. 不存在的 答案:B

15、下列积分中,积分值为零的是() 答案:B 16、用区间表示满足不等式所有x的集合是( ) 答案:B 17、曲线的凸区间是() 答案:A 答案:B

19、下列函数中,哪个函数是在x=1 处没有导数的连续函数() 答案:B 20、函数的定义域为( ) 答案:D 21、广义积分当p 满足下列哪个条件时收敛() 答案:A 22、设,则() 答案:B

高频电子线路简答题—武汉理工大学

1. 试画出超外差式接收机方框图,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答: 从天线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经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放大,然后送至混频器与本地振荡器所产生的等幅振荡电压相混合,得到中频电压。中频电压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检波器,解调出低频信号。最后再经低频放大器放大后送扬声器,转变为声音信号。 2. 高频功率放大器欠压、临界、过压状态是如何区分的?当Vcc (集电极电源电压),Vbb (基极电源电压),Vbm (输入电压振幅)和负载电阻R L 只变化其中一个时,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将如何变化? 答:当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电流都在临界线的右方时,称为欠压工作状态; 当集电极电流的最大值正好落在临界线上时,称为临界工作状态; 当集电极电流的最大值穿过了临界线到达左方饱和区时,称为过压工作状态; 随着谐振电阻R L 的增大,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欠压到临界再到过压。 随着V cc 的增大,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过压到临界再到欠压。 随着V bb 增大,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欠压到临界再到过压。 随着V bm 增大,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欠压到临界再到过压。 3. 为什么基极调幅电路必须工作于欠压状态? 答:基极调幅是利用调制信号电压来改变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极偏压,以实现调幅的(3分)。在欠压状态下,集电极电流的基波分量随基极电压成正比变化。因此,集电极回路的输出高频电压的振幅将随调制信号的波形而变化,得到调幅波。地振荡器所产生的等幅振荡电压相混合,得到中频电压。中频电压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检波器,解调出低频信号。最后再经低频放大器放大后送扬声器,转变为声音信号。 4. 无线电通信为什么要进行调制?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有哪些? 答: 1) 信号不调制进行发射天线太长,无法架设。2) 信号不调制进行传播会相互干扰,无法接收。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及调相 5. 谐振功率放大器效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其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原因是什么? 答:谐振功放效率高是因为它的工作频率很高 ,高频谐振功放实质是将直流功率转变为高频功率,为了输出功率足够大,常选在丙类状态下工作,而丙类状态的转换率大于甲,乙类,所以其效率高。输出不失真是因为它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使用谐振负载进行选频输出,故输出仍为正弦波,波形不会失真。 6.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与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作用是选频和放大,它必须工作在甲类工作状态;而谐振功率放大器为了提高效率,一般工作在丙类状态。 2)两种放大器的分析方法不同:前者输入信号小采用线性高频等效电路分析法,而后者输入信号大采用折线分析法。 7. 解释为什么理想丁类高频功率放大效率可达00100? 答: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中,由于功率管工作在开关状态,理想状态下,集电极损耗为0,故理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