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专题4函数的动点问题

2018年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专题4函数的动点问题

2018年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专题4函数的动点问题
2018年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专题4函数的动点问题

专题04 函数的动点问题

例1.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9cm,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A的

方向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A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y(单位:cm 2

)与点P移动的时间x(单位:

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图②中a与b的和为___________.

同类题型1.1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AE⊥EF,EF交DC于点F,设BE=x,FC=y,则当点E从点B运动到点C时,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A. B.C.D.

同类题型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点E是BC边上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动点P从点A 出发,沿路径A→D→C→E运动,则△APE的面积y与点P经过的路径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B.C.D.

同类题型1.3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一个以点B为顶点的60°角绕点B旋转,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与线段AD的延长线及CD的延长线交于点P、Q,设DP=x,DQ=y,则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例2.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2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点C 运动,到达点C 停

止;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BC 向点C 运动,到达点C 停止,设△APQ 的面积为y (cm 2

),运动时间为x (s ),则下列最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

A .

B .

C .

D . 同类题型2.1 如图1,

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的一点,点P 从点B 沿折线BE -ED -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点Q 从点B 沿B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2cm/s .若P 、Q 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s ),△BPQ 的面积为y (cm 2

),已知y 与t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E =12cm

B .sin ∠EB

C =

7

4

C .当0<t ≤8时,y =

72

t 2 D .当t =9s 时,△PBQ 是等腰三角形 同类题型2.2 矩形ABCD 中,AB =6,BC =8,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BA -AD -DCD 的方向运动到C 点停止,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 方向运动到C 点停止,假设P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是t 秒,y =S △PBQ ,则y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

A .

B .

C .

D .

同类题型2.3 如图,矩形ABCD 中,AB =8cm ,AD =12cm ,AC 与BD 交于点O ,M 是BC 的中点.P 、Q 两点沿着B →C →D 方向分别从点B 、点M 同时出发,并都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Q 到达D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在P 、Q 两点运动的过程中,与△OPQ 的面积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最接近的是( )

A.B.

C.D.

例3.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6cm,P是对角线BE上一动点,过点P作直线l与BE垂直,动点

P从B点出发且以1cm/s的速度匀速平移至E点.设直线l扫过正六边形ABCDEF区域的面积为S(cm2),点P的运动时间为t(s),下列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C. D.

同类题型3.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行于对角线BD的直线l 从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直线l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l扫过正方形OBCD的面积为S,直线l运动的时间为t(秒),下列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同类题型3.2(2015秋﹒荆州校级月考)如图,△ABC 中,∠ACB =90°,∠A =30°,AB =16.点P 是斜边AB 上一点.过点P 作PQ ⊥AB ,垂足为P ,交边AC (或边CB )于点Q .设AP =x ,当△APQ 的面积为14 3 时,则x 的值为 ( )

A .2 21

B .2 21 或14

C .2或2 21 或14

D .2或14

同类题型3.3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CD 放置在第一象限,且AB ∥x 轴.直线y =-x 从原点出发沿x 轴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被平行四边形截得的线段长度l 与直线在x 轴上平移的距离m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D 的长为____________.

例4.如图,△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BC =2cm ,∠A =30°,四边形DEFG 为矩形,DE =2 3 cm ,EF =6cm ,且点C 、B 、E 、F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B 与点E 重合.Rt △ABC 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矩形DEFG 的

边EF 向右平移,当点C 与点F 重合时停止.设Rt △ABC 与矩形DEFG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cm 2

,运动时

间xs .能反映y cm 2

与xs 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

A .

B .

C .

D .

同类题型4.1 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菱形EFGH 的边长为2,∠BAD =∠FEH =60°点C 与点E 重合,点A ,C (E ),G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菱形ABCD 沿C ?G 方向平移至点A 与点G 重合时停止,设点C 、E 之间的距离为x ,菱形ABCD 与菱形EFGH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

A. B.C.D.

同类题型4.2 如图,等边△ABC的边AB与正方形DEFG的边长均为2,且AB与DE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始时点B与点D重合,让△ABC沿这条直线向右平移,直到点B与点E重合为止,设BD的长为x,△ABC与正方形DEFG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

C.D.

同类题型4.3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EFGH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与点F重合,点B,D(F),H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正方形ABCD沿F?H方向平移至点B与点H重合时停止,设点D、F之间的距离为x,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B.

C.D.

参考答案

例1.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9cm,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A的

方向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A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y(单位:cm 2

)与点P移动的时间x(单位:

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图②中a与b的和为___________.

解:由图②可知点P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10s,

又因为P点运动的速度为1cm/s,

所以AB=10×1=10(cm),

由AD=9可知点P在边BC上的运动时间为9s,

所以a=10+9=19;

分别过B点、C两点作BE⊥AD于E,CF⊥AD于F.

由图②知S△ABD=36,

则1

2

×9×BE=36,

解得BE=8,

在直角△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AB 2

-BE

2

=6.

易证△BAE≌△CDF,

则BE=CF=8,AE=DF=6,AF=AD+DF=9+6=15.

在直角△ACF中,由勾股定理,得CA=AF 2

+CF

2

=17,

则点P在CA边上从C点运动到A点的时间为17s,

所以b=19+17=36,

a+b=19+36=55.

同类题型1.1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AE⊥EF,EF交DC于点F,设BE=x,FC=y,则当点E从点B运动到点C时,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A .

B .

C .

D .

解:∵AE ⊥EF ,∴∠AEB +∠FCE =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C =90° AB =BC =4, ∴∠BAE +∠AEB =90°,∴∠BAE =∠FCE , ∴△ABE ∽△ECF ,∴AB EC =

BE

FC

, ∵BE =x ,FC =y ,∴EC =4-x ,则有44-x =x

y

整理后得y =-14x 2 +x 配方后得到y =-14

(x -2)2

+1

从而得到图象为抛物线,开口朝下,顶点坐标为(2,1). 选C .

同类题型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AD =3,点E 是BC 边上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路径A →D →C →E 运动,则△APE 的面积y 与点P 经过的路径长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A .

B .

C .

D .

解:∵在矩形ABCD 中,AB =2,AD =3, ∴CD =AB =2,BC =AD =3,

∵点E 是BC 边上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

∴CE =2

3

×3=2,

①点P 在AD 上时,△APE 的面积y =1

2

x ﹒2=x (0≤x ≤3),

②点P 在CD 上时,S △APE =S _(梯形AECD )-S _(△ADP )-S _(△CEP ), =12(2+3)×2-12×3×(x -3)-1

2 ×2×(3+2-x ), =5-32x +9

2 -5+x ,

=-12x +92

∴y =-12x +9

2

(3<x ≤5),

③点P 在CE 上时,S △APE =1

2

×(3+2+2-x )×2=-x +7,

∴y =-x +7(5<x ≤7), 选A .

同类题型1.3 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A =60°,一个以点B 为顶点的60°角绕点B 旋转,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与线段AD 的延长线及CD 的延长线交于点P 、Q ,设DP =x ,DQ =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 =60°,

∴∠ABD =∠CBD =∠ADB =∠BDC =60°, ∴∠BDQ =∠BDP =120°, ∵∠QBP =60°, ∴∠QBD =∠PBC , ∵AP ∥BC , ∴∠P =∠PBC , ∴∠QBD =∠P , ∴△BDQ ∽△PDB , ∴DQ BD =BD PD ,即y 2=2x , ∴xy =4,

∴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双曲线, 选A .

例2.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2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点C 运动,到达点C 停

止;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BC 向点C 运动,到达点C 停止,设△APQ 的面积为y (cm 2

),运动时间为x (s ),则下列最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解:由题得,点Q 移动的路程为2x ,点P 移动的路程为x , ∠A =∠C =60°,AB =BC =2,

①如图,当点Q 在AB 上运动时,过点Q 作QD ⊥AC 于D ,则 AQ =2x ,DQ = 3 x ,AP =x ,

∴△APQ 的面积y =12×x ×3x =32

x 2

(0<x ≤1),

即当0<x ≤1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故A 、B 排除;

②如图,当点Q 在BC 上运动时,过点Q 作QE ⊥AC 于E ,则

CQ =4-2x ,EQ =23- 3 x ,AP =x ,

∴△APQ 的面积y =12×x ×(23-3x )=-32

x 2

+ 3 x (1<x ≤2),

即当1<x ≤2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故C 排除,而D 正确; 选D .

同类题型2.1 如图1,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的一点,点P 从点B 沿折线BE -ED -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点Q 从点B 沿B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2cm/s .若P 、Q 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s ),△BPQ 的面积为y (cm 2

),已知y 与t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E =12cm

B .sin ∠EB

C =

7

4

C .当0<t ≤8时,y =

72

t 2 D .当t =9s 时,△PBQ 是等腰三角形

解:A 、分析函数图象可知,当点Q 到达点C 时,点P 到达点E 处, ∴BC =BE =2×8=16cm ,ED =2×2=4cm ,

∴AE =AD -ED =BC -ED =16-4=12cm ,故A 正确; B 、作EF ⊥BC 于点F ,如图,

由函数图象可知,BC =BE =16cm ,BF =AE =12cm , 由勾股定理得,EF =47 cm ,

∴sin ∠EBC =EF BE =4716=7

4

,故B 正确;

C 、作PM ⊥BQ 于点M ,如图,

∵BQ =BP =2t ,

∴y =S △BPQ =12BQ ﹒PM =12BQ ﹒BP ﹒sin ∠EBC =12×2t ﹒2t ﹒74=72

t 2

.故C 正确;

D 、当t =9s 时,点Q 与点C 重合,点P 运动到ED 的中点,设为N ,如图所示,连接NB ,N C . 此时AN =14,ND =2,由勾股定理求得:NB =211 ,NC =229 , ∵BC =16,

∴△BCN 不是等腰三角形,即此时△PBQ 不是等腰三角形.故D 错误; 选D .

同类题型2.2 矩形ABCD 中,AB =6,BC =8,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BA -AD -DCD 的方向运动到C 点停止,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 方向运动到C 点停止,假设P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是t 秒,y=S △PBQ ,则y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解:①当0<t ≤3时,△PBQ 是Rt △,y =12

×t ×2t =t 2

②当3<t ≤7时,y =1

2 ×t ×6=3t ;

③当7<t ≤8时,y =12t (20-2t )=-t 2

+10t ;

④当8<t ≤10时,y =1

2

×8(20-2t )=80-8t ;

观察各选项可知,y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选项D . 选D .

同类题型2.3 如图,矩形ABCD 中,AB =8cm ,AD =12cm ,AC 与BD 交于点O ,M 是BC 的中点.P 、Q 两点沿着B →C →D 方向分别从点B 、点M 同时出发,并都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Q 到达D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在P 、Q 两点运动的过程中,与△OPQ 的面积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最接近的是( )

A .

B .

C .

D . 解:∵矩形ABCD 中,AB =8cm ,AD =12cm ,AC 与BD 交于点O ,

∴点O 到BC 的距离=12 AB =4,到CD 的距离=1

2

AD =6,

∵点M 是BC 的中点,

∴CM =1

2

BC =6,

∴点Q 到达点C 的时间为6÷1=6秒, 点P 到达点C 的时间为12÷1=12秒,

点Q 到达点D 的时间为(6+8)÷1=14秒, ①0≤t ≤6时,点P 、Q 都在BC 上,PQ =6,

△OPQ 的面积=1

2

×6×4=12;

②6<t ≤12时,点P 在BC 上,点Q 在CD 上, C P =12-t ,CQ =t -6,

S △OPQ =S △COP +S △COQ -S △PCQ , =12×(12-t )×4+12×(t -6)×6-1

2 ×(12-t )×(t -6), =12t 2

-8t +42, =12

(t -8)2

+10, ③12<t ≤14时,PQ =6,

△OPQ 的面积=1

2

×6×6=18;

纵观各选项,只有B 选项图形符合. 选B .

例3.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6cm ,P 是对角线BE 上一动点,过点P 作直线l 与BE 垂直,动点

P 从B 点出发且以1cm/s 的速度匀速平移至E 点.设直线l 扫过正六边形ABCD EF 区域的面积为S (cm 2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下列能反映S 与t 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

B .

C .

D . 解:由题意得:BP =t ,

如图1,连接AC ,交BE 于G ,

Rt △ABG 中,AB =6,∠ABG =60°, ∴∠BAG =30°,

∴BG =1

2 AB =3,

由勾股定理得:AG =62-32

=3 3 , ∴AC =2AG =6 3 ,

当0≤t ≤3时,PM = 3 t , ∴MN =2 3 t ,

S =S △BMN =12MN ﹒PB =12﹒3t 2

=32

t 2 ,

所以选项A 和B 不正确;

如图2,当9≤t ≤12时,PE =12-t ,

∵∠MEP =60°, ∴tan ∠MEP =PM PE

∴PM = 3 (12-t ), ∴MN =2PM =2 3 (12-t ),

∴S =S _(正六边形)-S _(△EMN ),

=2×12(AF +BE )×AG -1

2

MN ﹒PE ,

=(6+12)×33-1

2

×2 3 (12-t )(12-t ),

=543-3(144-24t +t 2

),

=-3t 2

+243t -90 3 , 此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下,

所以选项C 正确,选项D 不正确; 选C .

同类题型3.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行于对角线BD 的直线l 从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直线l 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l 扫过正方形OBCD 的面积为S ,直线l 运动的时间为t (秒),下列能反映S 与t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解:①当0≤t ≤4时,S =12×t ×t =12t 2 ,即S =12

t 2

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故B 、C 错误;

②当4<t ≤8时,S =16-12×(8-t )×(8-t )=-12

t 2

+8t -16.

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故A 错误. 选D .

同类题型3.2(2015秋﹒荆州校级月考)如图,△ABC 中,∠ACB =90°,∠A =30°,AB =16.点P 是斜边AB 上一点.过点P 作PQ ⊥AB ,垂足为P ,交边AC (或边CB )于点Q .设AP =x ,当△APQ 的面积为14 3 时,则x 的值为( ) A .2 21 B .2 21 或14 C .2或2 21 或14 D .2或14

解:当点Q 在AC 上时, ∵∠A =30°,AP =x ,

∴PQ =x tan30°=3

3

x ,

∴S =12×AP ×PQ =12×x ×33=36x 2

=14 3

解得:x =221 或x =-221 (舍去), 当点Q 在BC 上时,如下图所示:

∵AP =x ,AB =16,∠A =30°, ∴BP =16-x ,∠B =60°,

∴PQ =BP ﹒tan60°= 3 (16-x ).

∴S =12AP ×PQ =32

x 2

+83x =14 3 ,

解得:x =2(舍去)或x =14. 选B .

同类题型3.3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CD 放置在第一象限,且AB ∥x 轴.直线y =-x 从原点出发沿x 轴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被平行四边形截得的线段长度l 与直线在x 轴上平移的距离m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D 的长为____________.

解:①当AB >4时如图1,

由图可知:OE =4,OF =8,DG =3 2 , ∴EF =AG =OF -OE =4 ∵直线解析式为:y =-x ∴∠AGD =∠EFD =45° ∴△AG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H =GH =22DG =2

2

×3 2 =3,

∴AH =AG -GH =4-3=1,

∴AD =DH 2+AH 2=32+12

=10 ; ②当AB =4时,如图2,

由图可知:OI =4,OJ =8,KB =3 2 ,OM =9, ∴IJ =AB =4,IM =AN =5, ∵直线解析式为:y =-x , ∴△KL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KL =BL =2

2

KB =3,

∵AB =4,

∴AL =AB -BL =1, T 同①得,DM =MN , ∴过K 作KM ∥IM , ∴tan ∠DAN =KL AL

=3, ∴AM =

DM tan ∠DAN =DM

3

∴AN =AM +MN =4

3 DM =5,

∴DM =MN =15

4

∴AM =AN -MN =5-154=5

4 ,

∴AD =

AM 2+DM 2

510

4

故答案为10 或510

4

例4.如图,△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BC =2cm ,∠A =30°,四边形DEFG 为矩形,DE =2 3 cm ,EF =6cm ,且点C 、B 、E 、F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B 与点E 重合.Rt △ABC 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矩形DEFG 的

边EF 向右平移,当点C 与点F 重合时停止.设Rt △ABC 与矩形DEFG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cm 2

,运动时

间xs .能反映y cm 2

与xs 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

B .

C .

D .

解:已知∠C =90°,BC =2cm ,∠A =30°, ∴AB =4,

由勾股定理得:AC =2 3 ,

∵四边形DEFG 为矩形,∠C =90,

∴DE =GF =2 3 ,∠C =∠DEF =90°, ∴AC ∥DE ,

此题有三种情况:(1)当0<x <2时,AB 交DE 于H , 如图

∵DE ∥AC , ∴EH AC =BE BC , 即

EH 23

=x ﹒1

2 ,

解得:EH = 3 x , 所以y =12﹒3x ﹒x =32

x 2

∵x y 之间是二次函数,

所以所选答案C 错误,答案D 错误,

∵a =3

2

>0,开口向上;

(2)当2≤x ≤6时,如图,

此时y =1

2

×2×23=2 3 ,

(3)当6<x ≤8时,如图,设△ABC 的面积是s 1 ,△FNB 的面积是s 2 ,

BF =x -6,与(1)类同,同法可求FN =3X -6 3 , ∴y =s 1-s 2 , =12×2×23-1

2×(x -6)×(3X -6 3 ), =-32

x 2

+63x -16 3 , ∵-3

2

<0, ∴开口向下,

所以答案A 正确,答案B 错误, 选A .

同类题型4.1 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菱形EFGH 的边长为2,∠BAD =∠FEH =60°点C 与点E 重合,点A ,C (E ),G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菱形ABCD 沿C ?G 方向平移至点A 与点G 重合时停止,设点C 、E 之间的距离为x ,菱形ABCD 与菱形EFGH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解:由菱形ABCD 、EFGH 边长为1,2可得:AC =2AB ×sin30°= 3 ,EG =2 3

(1)当菱形ABCD 移动到点A 与点E 重合的过程,即0≤x ≤ 3 时,重合部分的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分

别为:x ,2×x 2×tan30°=3x

3

∴y =12﹒x ﹒3x 3=36

x 2

(2)当菱形ABCD 移动到点C 与点G 重合的过程,重合部分的菱形面积不变,即3<x ≤2 3 时,y =S 菱

形ABCD =12×1×3=

3

2; (3)当菱形ABCD 移动到点A 与点G 重合的过程,即23<x ≤33时,重合部分的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

分别为: 3 -x ,2×3-x 2×tan30°=3(3-x )

3

y =1

2×(3-x )×

3(3-x )3=36

(3-x )2

. 由(1)(2)(3)可以看出图象应该是y =36x 2 图上像0≤x ≤ 3 时的部分,y =3

2

图象上3<x ≤2 3 时的部分,y =

36

(3-x )2

图象上23<x ≤33时的部分组成. 选D .

同类题型4.2 如图,等边△ABC 的边AB 与正方形DEFG 的边长均为2,且AB 与DE 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始时点B 与点D 重合,让△ABC 沿这条直线向右平移,直到点B 与点E 重合为止,设BD 的长为x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解:设BD 的长为x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合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

当B 从D 点运动到DE 的中点时,即0≤x ≤1时,y =12×x ×3x =32

x 2

当B 从DE 中点运动到E 点时,即1<x ≤2时,y =3-12(2-x )×3(2-x )=-32

x 2

+23x - 3

由函数关系式可看出D 中的函数图象与所求的分段函数对应. 选D .

同类题型4.3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EFGH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 与点F 重合,点B ,D (F ),H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正方形ABCD 沿F ?H 方向平移至点B 与点H 重合时停止,设点D 、F 之间的距离为x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解:DF =x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y =12DF 2=12

x 2

(0≤x < 2 );

②y =1(2≤x <2 2 );

③∵BH =3 2 -x ∴y =12BH 2=12

x 2

-32x +9(22≤x <3 2 ).

综上可知,图象是

选B .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 点问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运动变化型问题专题复习 【考点导航】 运动变化题是指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动态变化,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信息量大,题目灵活多变,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答题锦囊】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例2如图2,直角梯形CD ,AD=4,DC=3,动点P从点 A出发,沿A→D→C→B方向移动,动点P移动的路程为x,点Q移动的路程为y,线段 PQ平分梯形ABCD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y ,的取值范围;(2)当PQ∥AC时,求 x y ,的值; (3)当P不在BC边上时,线段PQ能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例3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 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的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 (1)点P在运动时,线段AB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在⊙O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Q、O、A、P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7①,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 纸片剪成 11 AC D ?和 22 BC D ? 11 AC D沿直线 2 D B(AB)方向平 移(点 12 ,,, A D D 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在平移过程中,11 C D与 2 BC交于点E, 1 AC与222 C D BC 、分别交于点F、P. ⑴当 11 AC D ?平移到如图7③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 1 D E与 2 D 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⑵设平移距离 21 D D为x, 11 AC D ?与 22 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⑶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面积的 1 4 .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预 测】 ⒈如图8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8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Q B M 图1 AC D Q P B 图2 1 2 2 D ① 2 1 ②

2018年度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AC=4x,BC=3x,在Rt△ABC中,AC2+BC2=AB2, 即:(4x)2+(3x)2=102,解得:x=2,∴AC=8cm,BC=6cm; (2)①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

∵AP=x ,∴BP=10﹣x ,BQ=2x ,∵△QHB ∽△ACB , ∴ QH QB AC AB = ,∴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P ?QH=1 2 (10﹣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4 5 x 2+8x (0<x ≤3), ②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过点Q 作QH ′⊥AB 于H ′, ∵AP=x , ∴BP=10﹣x ,AQ=14﹣2x ,∵△AQH ′∽△ABC , ∴'AQ QH AB BC =,即:' 14106 x 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x ), ∴y= 12PB ?QH ′=12(10﹣x )?35(14﹣x )=310x 2﹣36 5 x+42(3<x <7);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 248(03)5 33642(37)10 5x x x x x x ?-+<≤????-+<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2016·湖北鄂州)如图,O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cm/s. 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像可以是() 【考点】动点函数的图像问题. 【分析】分别判断点P在AB、在BM上分别运动时,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的变化情况进行求解即可. 2.(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A.6 B.2+1 C.9 D. 【考点】切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设⊙O与AC相切于点E,连接OE,作OP1⊥BC垂足为P1交⊙O于Q1,此时垂线段OP1最短,P1Q1最小值为OP1﹣OQ1,求出OP1,如图当Q2在AB边上时,P2与B重合时,P2Q2最大值 故选C. 3.(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PD=x,AB边上的高为h,想办法求出AD、h,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4.(2016.山东省泰安市,3分)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 D. 【分析】由△ABC是正三角形,∠APD=60°,可证得△BPD∽△CAP,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3.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图中 题型一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类型一判断函数图像 (2014.8) ︵ 1.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A→AB→BO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到点O 的距离为s,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与t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1题图 2.如图,在△Rt ABC中,AC=BC=4cm,点D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动点E从点C出发,沿CD→DA以1cm/s的速度运动至点A,设点E运动的时间为x△s,EFC的面积为y cm2(当E,F,C 三点共线时,设y=0),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第2题图 k x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先在线段OA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到B运动,最后在线段BO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设POM的面积为S,点P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3题图 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第4题图 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5题图 6.(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

2018中考数学模拟试题

东营市2017年三轮复习模拟试题演练(第一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的相反数是() A.﹣B.C.﹣5 D.5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1=﹣3 B.=±3 C.(ab2)3=a3b6D.a6÷a2=a3 3.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德州市常驻人口约为556.82万人,此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556.82×104B.5.5682×102C.5.5682×106D.5.5682×105 5.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有两个相同,而另一个不同的几何体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 A.45°B.54°C.40°D.50° 7.如图,港口A在观测站O的正东方向,OA=4km,某船从港口A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B处,此时从观测站O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则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的长)

为()

A.4km B.2km C.2km D.(+1)km 8.如图,△ABC中,AB=4,BC=6,∠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得到△A′B′C′,再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平移的距离和旋转角的度数分别为() A.4,30°B.2,60°C.1,30°D.3,60° 9.对参加某次野外训练的中学生的年龄(单位:岁)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年龄14 15 16 17 18 人数 5 6 6 7 2 则这些学生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7,15.5 B.17,16 C.15,15.5 D.16,16 10.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F是DC上一点,AE平分∠BAF交BC于点E,且DE⊥AF,垂足为点M,BE=3,AE=2,则MF的长是() A.B.C.1 D. 11.函数y=mx+n与y=,其中m≠0,n≠0,那么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中考数学压轴题(对称问题、双动点对称问题)

(2014?济宁,第22题11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直线y=2x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首先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本 问关键在于求出A′的坐标.如答图所示,作辅助线,构造一对相似三角形Rt△A′EA∽Rt△OAC,利用相似关系、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 (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解题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出代数关系式求解.如答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因此PM=AC=10;利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PM的长度,然后列方程求解. 解 答: 解:(1)∵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 ∴,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如答图所示,过点A′作A′E⊥x轴于E,AA′与OC交于点D, ∵点C在直线y=2x上,∴C(5,10) ∵点A和A′关于直线y=2x对称,∴OC⊥AA′,A′D=AD. ∵OA =5,AC =10, ∴OC ===.∵S△OAC=OC ?AD=OA?AC,∴AD=.∴AA′=,

在Rt△A′EA和Rt△OAC中,∵∠A′AE+∠A′AC=90°,∠ACD+∠A′AC=90°,∴∠A′AE=∠ACD.又∵∠A′EA=∠OAC=90°, ∴Rt △A′EA∽Rt△OAC.∴,即. ∴A′E=4,AE=8.∴OE=AE﹣OA=3.∴点A′的坐标为(﹣3,4), 当x =﹣3时,y=×(﹣3)2+3﹣=4.所以,点A ′在该抛物线上. (3)存在.理由:设直线CA′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直线CA′的解析式为y =x +…(9分)设点P 的坐标为(x,x2﹣x﹣),则点M为(x,x+). ∵PM∥AC, ∴要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只需PM= AC.又点M在点P的上方,∴(x+)﹣(x2﹣x﹣)=10. 解得x1=2,x2=5(不合题意,舍去) 当x=2时,y=﹣. ∴当点P运动到(2,﹣)时,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待定系数法、相似、平行四边形、 勾股定理、对称等知识点,涉及考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第(2)问的要点是求对称点A′的坐标,第(3)问的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方程求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 点B停止.点P在AD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 3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 3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2018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

2018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2的绝对值是 ( ) A .±2 B .2 C .一2 D . 12 2.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主视图是( ) A . B . C . D .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222()x y x y +=+ B .235()x x = C x = D .623x x x ÷= 4.如今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购物方式,2016年11月11日当天某电商平台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107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单位:元) ( ) A ,101.10710? B .111.10710? C .120.110710? D .12 1.10710? 5.如图,BE 平分∠DBC ,点A 是BD 上一点,过点A 作AE ∥BC 交BE 于点E ,∠DAE=56°, 则∠E 的度数为( ) A .56° B .36° C .26° D .28° 6.一组数据5,2,6,9,5,3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 ) A .5,5,6 B .9,5,5 C .5,5,5 D .2,6,5 7.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4,BC=3,将Rt △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AD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 1312π B .34π C .43π D .2512 π 8.若一次函数y=mx+n (m ≠0)中的m ,n 是使等式12m n =+成立的整数,则一次函数y=mx+n (m ≠0)的图象一定经过的象限是 ( ) A .一、三 B .三、四 C .一、二 D .二、四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AD=E 是CD 的中点,连接AE , 将△ADE 沿直线AE 折叠,使点D 落在点F 处,则线段CF 的长度是 ( ) A .1 B C .23 D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目前,初三学生正在紧张备考,对于数学这一科来说,最难的就是压轴题,想要在压轴题上拿高分,就要下功夫了。下面给大家带来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 九种题型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

中考专题——动点问题详细分层解析(一)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 GH=32NH=2132?OP=2.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①GP=PH 时,x x =+23363 1,解得6=x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 12=+x ,解得0=x .经检验,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 ③PH=GH 时,2=x .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 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历年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x A O Q P B y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图(3) A B C O E F A B C O D 图(1) A B O E F C 图(2) y M C D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ABC=60o. (1)求⊙O 的直径; (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 (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

2018年河北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A C D B 图2 2018年河北中考模拟 数 学 试 卷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6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3,-1,0,-2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 .0 B .-1 C .-2 D .3 2.如图1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 . B . C . D . 3.一元一次不等式x +1<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 B . C . D . 4.如图2,AB ∥CD ,AD 平分∠BAC ,若∠BAD =70°, 那么∠ACD 的度数为( ) A .40° B .35° C .50° D .45° 5.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3个红球,2个黄球和1个绿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 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恰好是黄球的概率为( ) A . 3 1 B . 2 1 -1 0 -1 0 1 正面 图1 0 1

C . 3 2 D . 6 1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a B .a 2·a 3=a 6 C .()2 1 21 - =-- D .(3)0=0 7.如图3,小聪在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 分别以A 和B 为圆心,大于 AB 2 1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 于C 、D 两点,直线CD 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 形ADBC 一定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无法确定 8.已知n 20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 为( ) A .2 B .3 C .4 D .5 9.如图4,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若∠BOD =88°, 则∠BCD 的度数是( ) A .88° B .92° C .106° D .136° 10.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m 2+n 2=(m +n )(m -n ) B .x 2+2x -1=(x -1)2 C .a 2-a =a (a -1) D .a 2+2a +1=a (a +2)+1 11.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若两个角都是45°,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若关于x 的方程x 2﹣4x +m =0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4 B .m >﹣4 C .m <4 D .m >4 13.如图5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 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 若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32 B .62 C .3 D .6 14.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A 与x 轴平行的直线交抛 图3 C B A D 图4 A B 图

广东中考数学压轴题的9种出题形式

初中数学知识当中,学生掌握情况比较欠缺的主要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四边形以及相似,还有圆。这些知识点如果分块学习学生还易接受,关键在于知识的综合。 中考知识的综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所以在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6)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

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提升训练动点与函数图象含解析

动点与函数图象 【例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8,AD =4,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BE ,点M 从点A 出发沿 AE 方向向E 匀速运动,同时点N 从点E 出发沿EB 方向向点B 匀速运动,点M 、N 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长度,运动时间为t ,连接MN ,设△EMN 的面积为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D . 【解析】解:由题意知,AD =DE =CE =BC =4,AE , ∴∠AED =∠BEC =45°, ∴∠MEN =90°, 又∵EN =t ,EM -t , ∴S =1 2 EM EN ?? = () 1 2 t t ?? =(21 42 t -?-+,(0≤t ≤) 图象为抛物线,开口朝下,当x 时,S 取最大值, 故答案为D . 【变式1-1】如图,点 P 是边长为 2 cm 的正方形 ABCD 的边上一动点,O 是对角线的交点,当点 P 由 A →D →C 运动时,设 DP =x cm ,则△POD 的面积 y (cm 2) 随 x (cm )变化的关系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当P点在AD上运动时,0

2018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的相反数是() A.7 B.﹣7 C.D.﹣ 2.数据3,2,4,2,5,3,2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2,3 B.4,2 C.3,2 D.2,2 3.如图是一个空心圆柱体,它的左视图是() A.B.C.D. 4.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B.C.D.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a2+a=3a3B.2a3?(﹣a2)=2a5C.4a6+2a2=2a3D.(﹣3a)2﹣a2=8a2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3,4﹣2m)不可能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7.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正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B.位似图形必定相似 C.样本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小 D.方程x2+x+1=0无实数根 8.从长为3,5,7,10的四条线段中任意选取三条作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A.B.C.D.1 9.如图,A,B,C,D是⊙O上的四个点,B是的中点,M是半径OD上任意一点.若∠BDC=40°,则∠AMB的度数不可能是() A.45°B.60°C.75°D.85°

10.将如图所示的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A.y=(x﹣1)2+1 B.y=(x+1)2+1 C.y=2(x﹣1)2+1 D.y=2(x+1)2+1 11.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绕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M是BC的中点,P是A'B'的中点,连接PM.若BC=2,∠BAC=30°,则线段PM 的最大值是() A.4 B.3 C.2 D.1 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M是BC边上的动点(点M不与B,C重合),CN⊥DM,CN与AB交于点N,连接OM,ON,MN.下列五个结论:①△CNB≌△DMC;②△CON≌△DOM;③△OMN∽△OAD;④AN2+CM2=MN2; 的最小值是,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⑤若AB=2,则S △OMN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18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计算:﹣3﹣5= . 14.中国的领水面积约为370 000km2,将数37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如图,AB∥CD,点E在AB上,点F在CD上,如果∠CFE:∠EFB=3:4,∠ABF=40°,那么∠BEF的度数为. 16.如图,点P在等边△ABC的内部,且PC=6,PA=8,PB=10,将线段PC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P'C,连接AP',则sin∠PAP'的值为. 17.如图,在扇形OAB中,C是OA的中点,CD⊥OA,CD与交于点D,以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作交OB于点E,若OA=4,∠AOB=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

2018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含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1.1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例1 2014 年衡阳市中考第 28 题 例2 2014 年益阳市中考第 21 题 例3 2015 年湘西州中考第 26 题 例4 2015 年张家界市中考第 25 题 例5 2016 年常德市中考第 26 题 例6 2016 年岳阳市中考第 24 题 例 7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模拟第25 题 例 8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6 题 §1.2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例9 2014 年长沙市中考第 26 题 例10 2014 年张家界市第 25 题 例11 2014 年邵阳市中考第 26 题 例12 2014 年娄底市中考第 27 题 例13 2015 年怀化市中考第 22 题 例14 2015 年长沙市中考第 26 题 例15 2016 年娄底市中考第 26 题 例 162016年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中考模拟第25 题例 172016年河南省中考第 23 题

§1.3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19 2015 年益阳市中考第 21 题 例20 2015 年湘潭市中考第 26 题 例21 2016 年郴州市中考第 26 题 例22 2016 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 25 题 例23 2016 年义乌市绍兴市中考第 24 题 §1.4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例24 2014 年岳阳市中考第 24 题 例25 2014 年益阳市中考第 20 题 例26 2014 年邵阳市中考第 25 题 例27 2015 年郴州市中考第 25 题 例28 2015 年黄冈市中考第 24 题 例29 2016 年衡阳市中考第 26 题 例 30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中考模拟中考第24 题例 31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 24 题 §1.5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32 2014 年常德市中考第 25 题 例33 2014 年永州市中考第 25 题

中考数学动点与函数题

《中考压轴题全揭秘》第二辑原创模拟预测题 专题23:动态几何之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 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 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 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 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 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 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单动点形成的函数 关系和图彖问题,双(多)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彖问题,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彖问题,面动形成的函数 关系和图彖问题。本专题原创编写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模拟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命题形式主要有选择题和解答题。 动点变化的载体可以是三角形、特殊四边形或圆等平面图形,也可以是直线、双曲线或抛物线等函数图象。 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原创模拟预测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cm,动点M从A出发,以lcm/s的速度沿折线AB-BC运动,同时动点N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AD - DC - CB运动,M, N第一次相曲寸同时停止运 设AAMN的而积为y,运动时间为x,则下列图彖中能大致反) 动f 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2018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机密★启用前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模拟试卷 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卷Ⅰ必须使用2B铅笔,卷Ⅱ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本试题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相应的答题卡上) 1.下列各数中,无理数为() A. 0.2 B. C. D. 2 2.2017年毕节市参加中考的学生约为115000人,将115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6 5. 11? D. 5 15 .1? 10 10 .0? B.4 10 15 .1? B. 6 115 10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933a a a =? B. 2 22)(b a b a +=+ C. 022=÷a a D.6 32)(a a = 4.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摆成的,其主视图和俯视图 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最少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第4题图) 5.对一组数据:-2,1,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1 B. 众数是1 C. 中位数是1 D. 极差是4 6.如图,AB ∥CD ,AE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若∠C=70°,则∠AED=( ) A. 55° B. 125° C. 135° D. 140° 7.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想4,则m 的值为( ) A. 14 B. 7 C. -2 D. 2 8.为估计鱼塘中的鱼的数量,可以先从鱼塘中随机打捞5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上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等这些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从鱼塘中随机打捞50条鱼,只有2条鱼是前面做好记号的,那么可以估计这个鱼塘鱼的的数量约为( ) A. 1250条 B. 1750条 C. 2500条 D.5000条 9.关于x 的分式方程721511 x 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1 B. 3 C. 4 D.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