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7电气)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7电气)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7电气)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7电气)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号:26031007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学分:3.5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配合实验训练,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字电路相关的应用问题,并为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

3.具有较强的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

4.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为《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有关晶体管以及晶体管电路的分析方法等。本课程的后续课为一些专业课程,如《电器控制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EDA技术》、《电子技术综合设计》等。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3.5学分,共开设60学时。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主要参考书: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李承,徐安静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数字电子技术》,(美)弗洛伊德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六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进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具体应用案例的分析、设计与实验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并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典型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笔试,闭卷)。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数制与码制(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数及其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2)掌握8421编码,了解其他常用编码。

二、教学内容

1)常用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2)常用码制(二进制代码、8421BCD码、余三码、循环码)。

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8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2)掌握逻辑关系的描述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3)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和复合逻辑运算;

2)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最小项的定义与性质;

3)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基本定律和规则;

4)逻辑代数的公式化简法、化简的意义和最简的概念、公式法化简举例;

5)逻辑代数卡诺图化简法、最小项与卡诺图、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具有无关项逻辑函数化简。

第三章逻辑门电路(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

2)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典型TTL、CMOS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

4)了解ECL等其它逻辑门电路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1)晶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分立元件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和与或非门);

3)TTL集成逻辑门电路(OC门、三态门);

4)TTL集成门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1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组合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掌握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据选择器和数值比较器等常用组合电路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了解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分析和设计方法;

2)半加器、全加器的功能、原理,多位加法器的进位方式;

3)编码器、二进制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

4)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的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5)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电路。

第五章半导体存储电路(8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

2)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动态特性。

3)了解典型时钟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及触发方式。

二、教学内容

1)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逻辑功能及描述。

2)同步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逻辑功能及描述。

3)主从触发器的电路结构,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描述。

4)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维持阻塞D触发器、边沿JK触发器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描述。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1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时序电路的特点、描述方法和分析方法。

2)掌握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掌握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4)了解顺序脉冲发生器、三态逻辑和微型计算机总线接口

5)理解半导体存储器ROM、RAM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扩展存储容量的方法。

6)了解用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时序电路的特点;同步和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工作波形;

3)异步计数器和同步计数器:二进制计数器(异步、同步、加、减、可逆)、十进制计数器(同步、异步)、N进制计数器的构成方法。

第七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脉冲信号参数的定义。

2)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特点、电压传输特性等;

2)555集成定时器及其应用举例。

第八章数模和模数转换(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D/A、A/D转换器的功能及主要参数。

2)了解常见的D/A和A/D转换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A/D转换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D/A转换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验(12学时)

一、本课程实践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稳压电源等。

2)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技术,如脉冲信号主要参数的测试;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3)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4)能够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和在网上查询电子器件有关资料。

5)初步学会分析、寻找和排除实验电路中故障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数字电子实验仪器的功能,学习其使用方法;

2)熟悉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3)熟悉并掌握TTL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和测试方法。

2、教学内容

1)学习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2)测试基本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3)验证TTL集成逻辑门电路-与非门的逻辑功能。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并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功能的基本测试方法。

2、教学内容

1)用与非门、异或门和与门设计半加器电路,并测试电路逻辑功能。

2)用异或门、与门、或门设计全加器电路,并测试电路逻辑功能。实验三译码器及其应用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集成译码器的应用。

2、教学内容

1)3线-8线译码器74LS138的逻辑功能测试;

2)用两片74LS138组成4线-16线译码器,并进行试验。

实验四触发器及其应用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基本R-S、J-K、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测试方法;

2)掌握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教学内容

1)测试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测试双JK触发器74LS112逻辑功能;

3)测试双D触发器74LS74的逻辑功能。

实验五计数器及其应用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使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

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法;

2、教学内容

1)用集成触发器构成4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

2)测试中规模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CC40192/74LS192逻辑功能;

3)用CC40192组成十进制加法/减法计数器。

制定/修订人:

审定人:

批准人:

制定/修订时间:2019年01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课程代号: 学分:2.5 总学时:40H 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 基本面向:机械、材料、车辆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对测试过程和测试系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学会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 2、了解常用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掌握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 4、掌握信号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概念,掌握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了解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了解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原理; 6、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掌握典型非电量参数的测试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大学物理学》、《电工电子技术》,还要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另外要学习某些相关的专业课知识。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绪论 介绍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测试系统基本组成及功

用。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 介绍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几种常用典型信号的频谱,随机信号及其特征参数。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征 介绍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系统不失真测试的条件,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 介绍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介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第四章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 介绍电桥、滤波器、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 介绍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信号的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第六章典型非电量参数的测量方法 介绍机械振动、应变、力、转矩的测量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 五、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应重点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是: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等。 六、学时分配 章次授课内容理论学时 绪论绪论2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6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征6

维修电工教学计划及大纲

维修电工教学大纲 一、制订的依据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二、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的新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规定的职业资格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 维修电工技术的培训对象为在校生及社会人员。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培训内容分应知(知识)和应会(技能)两部分,其比例为3 :7 。知识要求包括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包括电工工具、材料与仪表、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文明生产。通过培训,提高学员技术素质、职业技能和应聘能力。 初级维修电工的培训内容和考核要求见表1-1、表1-2。 中级维修电工的培训内容和考核要求见表2-1、表2-2。 维修电工职业各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表1-1 初级维修电工技术的知识要求

表1-1 初级维修电工技术的知识要求(续)

表1-2 初级维修电工技术的技能要求

表1-2 初级维修电工技术的技能要求(续)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动力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大纲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Thermal energies & Power mechanisms Measurement and Experiment Technology 学时/学分:40/2.5(其中含实验4学时) 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A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汽车工程学院、车用动力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和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测量仪器的基础知识、误差分析理论和传感器原理等;第二部分分别叙述了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和功率、流速和流量、液位、气体成分分析、振动和噪声等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所用仪表原理、测试结果分析,以及一些现代测试技术和相应的测试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掌握测量设计的基本知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技术。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 概述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展概况、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分类、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仪器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测量仪器的动态标定和工程中的测量系统简述。 2. 误差理论及应用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误差的来源与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手段、可疑测量数据的剔除、随机误差的计算、传递误差。 3. 试验设计与数据整理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有效数字及其计算方法、试验数据的图示法、回归分析与经验公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简述。 4. 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霍耳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 温度测量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性质:必修课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课总学时:256总学分:16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学时:3周课程设计学分:3 7.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 8.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CB电路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 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是着眼于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毕业设计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几门课程构成的课程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群中所学到的理论学以致用,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的论证、方案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板电路(即PCB)设计、元器件的选型、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安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实践内容。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讨论和研究相结合为辅的方式进行,着重就设计题目的要求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形成、电路调试和参数测量等展开讨论。 由指导教师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自选题目需要通过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共同审核批准),讲解示范的案例,指导学生各自对自己考虑到的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

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并进行论证,制作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电子产品,撰写设计报告。需要注意是,设计方案的原理图须经Proteus软件仿真确信无误后,才能进行印刷电路图的制作,硬件电路的制作,以避免造成覆铜板、元器件等材料的浪费。电路系统经反复调试,完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后,再完善设计报告。设计的整个过程在创新实验室或电子工艺实验室中完成。 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升从事工程设计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思路、内容、步骤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设计、安装、焊接、调试等实践过程,使电子产品达到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性能指标的能力。 3、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转向实际运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程序和实施方法;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给毕业设计提供坚实的铺垫。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工作能力。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文件打下基础。 5、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综合运用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的工程设计能力。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等有关文献资料。能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分析问韪、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工艺教学大纲

《电子工艺》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320017 总课时:3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实践22学时)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工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限定选修课。讲授电子产品的基本装配工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电子工艺的一般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为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电子技术安全知识,科学的认识元器件及焊接技术,以及印制电路的设计与制造工艺,对国内外电子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以信号技术为支撑的制造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注:上表中,前一部分为理论学时,后一部分为实践学时。 四、主要仪器及设备 计算机、打印机、焊接机、制版机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附后) 1、元件测试10% 2、焊接练习(造型焊接10%,万能板焊接10%) 3、印制线路板的制作及电子小产品制作40% 4、FM收音机装配及调试30% 六、教学参考书目

焦辎厚电子工艺实习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4 张立鼎周志春先进电子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会2001.4 王卫平电子工艺基础电子工业2000

《电工技能实训》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修订时间:2006年4月 课程名称:电工技能实训 课程分类:实践教学 适用专业:机械、电气、机电专业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总学时:30学时课程总学分: 开课单位: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气、机电专业的一门独立实践课,学生在学习电路、电工技术、低压电器、电机等技术课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着重于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后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达到的熟练程度,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实践,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术;能独立完成一般的室内照明配线安装;能看懂电动机的一般基本控制线路,并能独立安装与检修。 另外,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文明生产习惯,克服困难,勤学苦练。 二、教学条件 1.教学条件符合电工作业条件(如场地、绝缘鞋、绝缘胶垫等); 2.有专用的电工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电力拖动实验室; 3.有各种电工仪表和工具及材料。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电工技能实训〉〉总学时为两周,实训项目为十一项,具体分配如下:实训项目内容学时 实训一电工基本操作 6 实训二照明电路的安装 6 实训三双重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12 实训四参观电机厂 6 总学时30 实训一:电工基本技术及电工常用仪表的使用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单股导线、多股导线的连接方法 2.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安全教育及考试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故障诊断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执行学时:24学时 一、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研究的内容为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及以上内容在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分析与识别。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与判断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诊断知识的更新及发展动向。 (二)基本要求 1 、从进行机械故障诊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 (2)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3)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4)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5)红外检测技术。 (6)润滑油样分析。 2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所以实验课是达到本课程教学要求和使学生经受工程技术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开设实验应不少于6学时,重点为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振动信号的测试与分析,典型故障信号的分析与故障判断。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 讲课学时的分配: 概述 1 学时 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3 学时 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2学时 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学时

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红外检测技术 2学时 润滑油样分析 2 学时 实验 6学时 总讲课学时 22学时 考试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的重点、先进性、实用性和特点 本课程属专业课,与前设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衔接紧密,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及状态判断中。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机械故障诊断基础》课程从理论、方法到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求本课程的讲授要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结合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使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 三、授课大纲 概述 课程的内容、方法。诊断信息的来源、获取,典型故障示例,学习方法。 第一章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1、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2、时域与频域的转换。 3、时、频域信号中蕴涵的信息分析。 第二章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1、故障诊断的绝对判断标准 2、故障诊断的相对判断标准 3、故障诊断的类比判断标准 4、几种判断标准的选用及判断实例。 第三章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1、转轴组件的振动机理 2、转轴组件的振动原因识别 3、现场平衡技术 第四章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1、滚动轴承失效的基本形式 2、滚动轴承的振动机理 3、滚动轴承的振动监测及故障判别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阐述的通信电路已广泛用于各种频段的信号传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对主要功能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具备根据生产实践要求、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电子电路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较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电路、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它的目的主要向学生介绍无线通信系统中功能电路的原理,注重加强基础,对电子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指出每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通过纳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 本章要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系统的非线性及本课程的特点。 重点: 建立起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难点: 电路系统的非线性。 第一章LC谐振回路(4学时) 1. 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 2.集中选频滤波器 3.电噪声 4.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集中选频滤波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电噪声的概念和来源,了解噪声温度的概念,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概念。 重点: 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难点: LC谐振回路中谐振电导(电阻)、品质因数的计算,接入系数的计算。 第二章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5学时) 1.谐振放大器 单管单调谐放大器、多级单凋谐放大器、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2.宽频带放大器 展宽放大器频带的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调谐放大器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重点: 高频单调谐放大器的等效电路、性能指标要求及分析。 难点: 高频单调谐放大器的的指标分析。 第三章高频功率放大电路(6学时) 1.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分忻,直流馈电线路与匹配网络 2.宽带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与功率合成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中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掌握丙类调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传输线变压器的特性和应用;了解功率合成技术。 重点: 掌握丙类调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传输线变压器的特点;了解功率合成技术。 难点: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分忻。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4学时)

2、建筑装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设计基础》 计划学时:48计划学分:3 理论课时:20 实践课时:2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系(部):艺术系教研室:艺术设计 制订人:冯泽制订时间:2010.2 审核人:覃林毅批准人: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教学大纲的适用于艺术设计学科本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讲述20学时,设计辅导10学时,综合实践项目18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装饰设计的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建筑装饰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能独立设计出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空间环境,为以后的实践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2.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原则、要素、依据与方法。 3.掌握室内空间的色彩、绿化、家具、陈设、照明及室内、外界面设计知识。 4.掌握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知识。 5.了解室外装饰设计内容、特点、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创造性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 2.具有室内空间、室内色彩、材料和照明设计的能力。 3.具有室内家具和陈设、室内绿化与庭院设计的能力。 4.具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分析与设计能力。 5. 具有室外空间构图和室外界面装饰设计的能力。 (三)思想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有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能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概述 1.主要内容 建筑装饰的概念与发展;建筑装饰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建筑装饰设计的内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 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01 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实验大纲见附录。 4、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内容尽可能利用Matlab进行演示。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涉及数学中的“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知识;涉及物理中的电、磁、声及振动内容;涉及电工学中的“谐振”、“相敏检波”等典型电路。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理解测试技术的作用、任务、内容和特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

电子线路CAD教学大纲

《电子线路CAD》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12102502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CAD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开课教研室: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电子线路CAD是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专业课。 2.课程任务:通过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AltiumDe-signer环境设置、原理图绘制、优化原理图方案、PCB的基础知识、布局、布线规则、报表文件和光绘文件的输出、电路仿真、可编程电路和嵌入式开发等内容,掌握利用Altium Designer操作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Altium Designer 10为电子线路CAD的实践教学平台,使电子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熟悉和掌握电子线路CAD发展的最新趋势,掌握业内主流电子设计工具的应用,综合运用最新的电子设计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学生能灵活地将原先不同学科的电子设计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对课本知识感性认识的机会。 本课程理论课时32学时,2学分;成绩考核采取期末成绩、期中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及课堂提问等。总成绩=期末成绩×70%+期中成绩×20%+平时成绩×1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Altium Designer10概述 第2章原理图设计 第3章原理图的后续处理 第4章层次化原理图的设计 第5章印制电路板设计 第6章电路板的后期处理 第7章创建元件库及元件封装

第8章信号完整性分析 第9章电路仿真系统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Altium Designer 10电路设计标准教程》主编:王渊峰,戴旭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12年第1版参考书:《Altium Designer 10从入门到精通》主编:高海宾辛文胡仁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年4月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easure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机械制造领域,无论是在机械系统研究过程分析还是机械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中,工程测试技术应用及其普遍,所以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测试目的选用合适的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位移、振动、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测量系统、虚拟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了解掌握新时期测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物理学上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电工学的电路分析理论。 2.要求掌握电工实验独立动手能力和仪器的操作能力。 3.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检测技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应对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对象为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机械参数,主要讲授有关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与使用。为后续专业课、选修课有关动态量的实验研究打基础,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中。 1.从进行动态测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重点阐述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掌握信号强度的表达式、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功率谱密度函数及应用和数字信号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部分:掌握系统传递函数、频响函数以及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的描述及测试方法,掌握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条件,并能正确运用于测试装置分析和选择。

照明与灯具设计 教学大纲

《照明与灯具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7125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OF LIGHTING & ILLUMINATION ·授课对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分/学时:2 /36 ·先修课程: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室内设计入门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课题讨论及方案设计 ·考核方式:作业及其讲评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技术及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生的专业课程。这是室内设计课程的第二阶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照明的基本知识及室内照明设计基本原则和程序。要求学生清楚室内照明的种类正确选择相应的灯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设计综合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掌握照明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电气图的绘制)以及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照明设计的目的、意义,了解照明设计与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关系,掌握一般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知识,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不同功能的室内外空间设计出合理的系统照明设计和宜人的光环境。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建筑装饰照明艺术概论(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装饰与艺术照明的作用 第二节光与颜色 第三节色彩效应 第四节色彩的物理效应 第五节色彩的心理和生理效果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让学生了解建筑装饰照明的作用、光的颜色与色彩的效应。 第二章照明的光学知识(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照明光学基本知识 第二节照明电光源 第三节运用照明理论指导设计实践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明确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标准,照明的种类,灯具的正确选择与布置。 第三章室内照明设计及灯具的选择与布置(教学时数:8学时)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 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 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

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 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对机电产品装配工、机电产品维修工、机电设备操作工、机电产品现场安装工等工种的岗位能力、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设计出五个教学情境。 课程组到生产一线进行企业调研与访谈,与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课程标准,提炼出既能满足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任务,设计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