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北京师范大学八年级历史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历史学科刘春邮编225700手机158********

一、教案背景:

1、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感受国家实力的增强与周恩来的外交魅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是中考的重点、热点。

3、训练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

不同意见的能力。

二、教学课题:《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三、教材分析: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在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是承上启下的内容,由于新中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稳定了政权才有了这一时期内政与外交方面的成就,进而又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一个很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情景再现,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

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互联网搜索教学,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信息化探究教学

2、情境教学法,采用情景再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3、问题教学法,根据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前准备:1、搜索相关资料、视频音频文件,制作课件

2、做好学生课前指导,尤其是情景再现的指导

(一)复习式导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新中国通过稳定物价、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国家政权。政权的巩固就为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第一个子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颁布的时间?

B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回顾近代历史,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以及《周恩来传》中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让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总结近代史的外交特征: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然后出示《共同纲领》中有关中国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原则的规定,由此引出新中国的外交特征:独立、自主、和平。通过比较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对比意识。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此目可用问题教学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本目,了解本目有关内容。

思考: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

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

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

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确立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百度搜索周恩来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ee1956861.html,/i?engine=baidu_image&ct=201326592&cl=2&lm=-1&tn=bai duimage&ie=utf-8&word=%E5%91%A8%E6%81%A9%E6%9D%A5

让学生大致介绍下周恩来总理以及有关周恩来外交智慧的小故事。

了解完周恩来之后,出示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

https://www.doczj.com/doc/ee1956861.html,/view/33419.htm

通过课前学生根据相关资料,重现万隆会议的场景,由学生扮演印度尼西亚总统、泰国代表、伊拉克代表、巴基斯坦代表发言,让学生融入万隆会议的历史情境,感受部分参加国代表攻击共产主义攻击中国的氛围。

情境再现完后,根据学生的表演及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从参加国看这次会议有什么特点?

2、会议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3、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以上问题非常简单,由情景再现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而面对部分国家代表对中国的敌视与猜忌中国代表该如果做?教师设计一个历史假设:

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两种做法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讨论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我们的周恩来外交部长是如何面对的呢,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后请学生概括周恩来发言的精髓,并详细讲解“求同存异”方针以及其重大作用。(5)、学以致用: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以及“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包含什么道理?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确定,为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也说明了我国已从人治走向法制,从专制走向法制的具体过程。从万隆会议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打开了国际封锁的外交局面。

六、教学反思: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课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而难点是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重点问题的解决在教材处理上,选择将新中国成立后与中国近代外交做比较,从而更加鲜明地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及作用,在万隆会议方面通过情景再现,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体验有感而发,通过问题假设讨论中发现矛盾,学生在解决问题矛盾中轻松愉快地把难点突破。

在学习本课时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兴趣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但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学生的回答,评议和总结比较单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