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课堂笔记之三

哲学课堂笔记之三

哲学课堂笔记之三
哲学课堂笔记之三

哲学课堂笔记之三:中国哲学思想发展过程

中国哲学的重点在人,故称为“道德哲学”。

西方哲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故注重做事,这也促成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达。中国哲学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故注重做人。为什么中国的科技会落后呢?因为中国人探讨问题的着重点不同。

中国哲学的几个阶段:

一、先秦子学:中国哲学思想最繁荣的时期,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

1、儒家:在孔子之前就有“儒”这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社会职业,一般来说是司仪、管家、教书的人称为“儒”。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就是“二人”,指两个人的关系。

“学而时习之”的“习”是指做、行。

孔子之后,因为其弟子解释、理解的分歧,儒家一分为八。性善、性恶之争就是很明显的一例。

2、道家:儒道有多处对立:儒家注重有为,道家则重无为;儒家注重个人对国家的责任,道家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3、法家:先驱人物有管仲和郑国的子产。之后是商鞅、申不害,集大成者是韩非。政治上主张严刑峻法,文化上主张专制主义。

4、墨家:多是从事直接劳动的下层劳动者。主张尚力(重视社会实践、辛勤劳作)、节用、兼爱。

墨家在战国时期是门显学,但秦汉后消失。

墨翟的一大贡献:提出了形式逻辑。

5、兵家

6、纵横家鬼谷子

7、阴阳家、医、农等家

二、两汉经学

董仲舒的儒学与孔子的儒学是有区别的:1、天人感应;2、天不变道亦不变。

经学的两大传统:一曰故经学:寻找原著;一曰今文经学:到民间搜集传说来整理。这也就是经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经学注我和我注经学。

三、魏晋玄学:中国哲学的新气象

玄学:道儒交融。推崇的经典:《老子》、《庄子》、《周易》。

玄学的哲学议题:1、无为而治,讲究超脱。2、名教与自然。名教即三纲五常。

四、隋唐佛学

佛学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有相通之处:讲究自我修炼。

觉悟了真理的智者就是佛。

佛法有小乘教法与大乘教法之分。小乘教法产生的较早,是早期的佛家思想,重视自我超脱;大乘教法是后期的佛法,重视普渡众生。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浙江舟山普陀山。

五、宋明理学

以儒学为主干,兼容道释,属形而上学体系。

讨论的重点由五经转为四书。以书院为依托,把精英文化世俗化。四大书院:湖南长沙的岳簏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并行。

朱熹,江西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二程理学,还吸收张载关于气的学说(唯物主义),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朱熹是自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此人一生不愿做官,自中进士50年,当朝不过40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的王就是王阳明,本来是学习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在格物致知失败之后,认为格物得不到真理,只有内省才能追求到真理,于是开始学习陆九渊,发展了主观唯心主义。

六、明清实学

在儒学占主导的情况下,出现了实学,表现之一就是批判理学。代表人物是王夫之,他继承张载,属唯物主义。

实学认为,自汉以降对尧舜之道的理解都是曲解,历代思想家都只清谈却不讲实用,他们认为,真正的儒学是实用之学,倡导学以致用,批判空谈。

七、近代西学东渐

2015年北京大学哲学辅修、双学位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新)(1)

哲学系哲学辅修、双学位专业 1.培养目标: 通过二至三年的系统教育,使修读哲学辅修、双学位的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理论和较丰富的哲学史、哲学分支学科知识,具备较高的哲学思维能力和人生价值识别能力,促使他们人生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招生对象 在校本科学生(专科起点本科除外)修满第一年全部课程,没有不及格课程且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学有余力,思想品德好,在原系未受任何处分,对哲学专业有特别兴趣并有一定基础者,可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专业。2015年接受2013级和2014级在校学生报名。 3.学分 双学位:50学分 辅修:30学分 4.学历与学位 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 5.课程设置 不单独开班,采取自由选课方式。 基础必修课(12学分,双学位和辅修均必修): 哲学导论(2学分) 宗教学导论(2学分) 中国哲学史(上)(下)(4学分) 西方哲学史(上)(下)(4学分) 类型必修课(18学分,双学位和辅修均必修): 哲学基础类课程(2学分) 中国哲学类课程(4学分) 西方哲学类课程(4学分) 伦理学类课程(2学分) 美学类课程(2学分)

宗教学类(2学分) 科技哲学类课程(2学分) 学位论文4学分(双学位大四上,大三下选导师) 任选课16学分(双学位) 6.收费标准 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本年级为每学分100元,在每学期注册时按选课学分数,开条统一到学校财务部办理。选退课时间同主修专业时间一致,学期中途无法退课,所交学费一律不退。 7.报名方法时间、地点 在学校规定的报名时间内所在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修读辅修/双学位专业申请表》,经院长/系主任审核批准后,连同下载空表填写的《北京大学辅修双学位学籍表》交哲学系审批。 8. 招生人数:50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 2015年4月8日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乐趣,学会了许多看待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技巧等。总之,受益匪浅! 记得起初老师讲什么是哲学的时候,我是迷惑的,同时内心也是好奇的。老师说哲学词源学解释是Philosophy,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显然和我以前的理解是大相庭径的。 老师又问中国人爱智慧吗? 这个问题相信我们的同学的回答都是一致并且肯定的,但是老师给我们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想从古至今,中国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怎么会不爱智慧呢?于是大家便纷纷列举爱智慧的人物,像老子,孔子,诸葛亮等。实际我在心里比较佩服书里描写的诸葛亮,他是那么的绝顶聪明,举世无双,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精通各种兵法等。但老师却说他那不是爱智慧,最多算是个匠工,这我就纳闷了。难道就连诸葛亮也不爱智慧,没智慧?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所恍悟,哲学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从此便更喜欢哲学这门课了。 哲学脱胎于宗教与神话,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与神话,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哲学的三大起源民族是中国,印度,希腊。印度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是对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希腊哲学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中国哲学与宗教处

于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的关系。 哲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基于有限的经验世界,导向无限的超验世界。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哲学有他的分支学科,有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等。 本体论即关于“being” 的理论,又译为“存在论”、“是论”、“有论”。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方知梦也,不知其梦也”,觉得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太美妙了。 认识论即关于知识的理论,什么是知识?知识与见解有何不同?知识需要确定性吗?或者,如果某物并非被确定无疑,它是否可知?知识实际上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必须仅满足于见解?如果知识存在的话,我们如何获得它?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逻辑学是一门有效推理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创立了这门学说,它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研究。研究什么样的论证“形式”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本身与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真是假没有关系,与论证所采用的论据也没有关系。其中“白马非马”令我印象深刻,即这是一个概念大小的问题,白马特指白色毛的马,而马是一个物种的宽泛概念,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有种涣然冰释的感觉。 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道德责任或义务这类的东西在束缚我们?也就是说,有些事是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有些道德观点要比其他道德观点“好”吗?还是说,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一样正确,或者,都一样不正确?价值观是绝对的吗?或者,价值观是否与时间和地点有关?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非

中南大学全校性选修课选课小贴士

中南大学全校性选修课选课小贴士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南大学选修课小贴士 新生到了第九周,自然要面对选修课的选择。根据历年的经验,选修课的高分率一直是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下面的一些具体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济管理类 1-01 现代管理基础 石英老师的课比较麻烦,交手写论文,老师还是挺不错的,她的课上能有挺大的收获。 1-02 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 课比较水,老师讲诸子百家,最后考试百度一篇相关文章交上去就过了老师讲得很好而且从不点名只是画勾签到,不下课提前很早就放学。上过的同学说考试架势很足,分2个教室考,三个老师监考,不过考的内容文科生很好答,与传统文化相关,都是上课讲的东西,比如“中庸”是什么之类的,分数不定.1-03 西方经济学概论考试就是解释一些名词概念,挺简单的,带一本经济学的书或者偷着用手机就搞定了。但是上课要查人、写作业、签到。内容相当丰富(12周),微观宏观都有,偶尔点名,就是钟美瑞老师口音过重,很难听懂,非本地人建议不选。成绩89 1-04 宏观经济学据说考题十年没变过了。1-05 微观经济学老师上课有激情,考试交论文。1-06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交论文,其他的不清楚了。1-07 基础经济学上课满满四节课,每次点名。考试的内容,我当时的老师在考试前一节课有提及。最后是一个很客观的分数。

1-08 技术经济学每次课都要交作业,会点名,期末考试都是平时讲过的内容,考试时要检查学生卡,分两教室排座位。不建议选,点名,交作业,最后考试,分数普遍不高 1-09 金融学 老师很认真,考试很严。 老师好认真,每次都点名。不过最后考试很水,都要带电脑过去的。题目都是上课ppt里有的 1-10 市场营销 至少要来上三节课:第一节课观察行情,倒数第二节课听取考试要求,最后一节课考试。老师讲的很好。有课堂作业,分给得高。 1-11 经贸谈判 【缺】 1-12 创业学 平时不点名,不用考试的,老师讲课不怎么样。 1-13 人力资源管理 老师对最后交上去的论文要求比较高,为了学分不是一心向学的话选了绝对后悔。老师讲的很好。

清华大学哲学专业美学考博历年真题考试内容复习内部资料真题解析-育明考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美学方向考博备考指导-育明考博 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美学方向考博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010100 哲学美学约2人①101英语、103日语、104德语、105法语②293美学理论501综合考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美学方向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两位导师:肖鹰、刘东 3、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合格后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自然辩证法。 4、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5、清华大学考博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6、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清华大学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人文学院哲学专业共有7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根据最新的信息,学院将会逐步增加硕博连读的名额,减少在职定向读博的名额。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年份 录取成绩要求复试人数/招生人数2014年外语47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 19人/16人2015年 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15人/10人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000 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 (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426-428(毕达哥拉斯)。(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 (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 82左,缺11.26] (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 (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 (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 (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

中南大学选修课选课篇

中南大学选修课小贴士 新生到了第九周,自然要面对选修课的选择。根据历年的经验,选修课的高分率一直是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下面的一些具体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济管理类 1-01 现代管理基础 石英老师的课比较麻烦,交手写论文,老师还是挺不错的,她的课上能有挺大的收获。 1-02 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 课比较水,老师讲诸子百家,最后考试百度一篇相关文章交上去就过了老师讲得很好而且从不点名只是画勾签到,不下课提前很早就放学。上过的同学说考试架势很足,分2个教室考,三个老师监考,不过考的内容文科生很好答,与传统文化相关,都是上课讲的东西,比如“中庸”是什么之类的,分数不定. 1-03 西方经济学概论 考试就是解释一些名词概念,挺简单的,带一本经济学的书或者偷着用手机就搞定了。但是上课要查人、写作业、签到。 内容相当丰富(12周),微观宏观都有,偶尔点名,就是钟美瑞老师口音过重,很难听懂,非本地人建议不选。成绩89 1-04 宏观经济学 据说考题十年没变过了。 1-05 微观经济学 老师上课有激情,考试交论文。

1-06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交论文,其他的不清楚了。 1-07 基础经济学 上课满满四节课,每次点名。考试的内容,我当时的老师在考试前一节课有提及。最后是一个很客观的分数。 1-08 技术经济学 每次课都要交作业,会点名,期末考试都是平时讲过的内容,考试时要检查学生卡,分两教室排座位。 不建议选,点名,交作业,最后考试,分数普遍不高 1-09 金融学 老师很认真,考试很严。 老师好认真,每次都点名。不过最后考试很水,都要带电脑过去的。题目都是上课ppt里有的 1-10 市场营销 至少要来上三节课:第一节课观察行情,倒数第二节课听取考试要求,最后一节课考试。老师讲的很好。有课堂作业,分给得高。 1-11 经贸谈判 【缺】 1-12 创业学 平时不点名,不用考试的,老师讲课不怎么样。 1-13 人力资源管理

2018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人生中处处充满选择,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面对着看不到一丝光亮的两扇门,心里边都会产生恐惧,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卞润华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却说:“如果是我面对这里两扇门,我会拿把很大的手电筒照一照,看一看哪扇门的风景更好,我更想去。”卞润华是复旦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是他放弃了继续深造统计学,选择了哲学和宗教作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选择无所谓对错,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认定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2016考研小伙伴,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遵从内心,方有动力 卞润华在高中时代就是同学们眼中的“数学天才”,高考之后顺利去了复旦大学的数学系,但就在本科毕业选择出国留学统计学的时候,他突然想了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随大流选统计学,以后必须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与数据打交道,还有精力写出好剧本吗?”因此他选择放弃统计学,转而研究人文学科。这个选择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卞润华却觉得认识自我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如果一直不去寻找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则是一种遗憾。只有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够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况且考研选择的专业很可能是自己以后将要为之奋斗的事业,需要兴趣的支撑才会有动力前行。 勇敢选择,负责到底 卞润华的跨专业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申请国外的学校时,他接连收到了9封来自美国各个院校的拒绝信,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直到一个月后,第10封信给他带来了希望。考研这条路也是一样,如果你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了选择就要心无旁骛地为之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遭遇困境,陷入迷茫,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阻挡自己前进的理由。既然决定要开始,就要有一种内在的强大,能够抗衡这样一个艰难的自我选择,能够抵抗可能遭遇

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roduction 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授课老师:唐世平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周一晚,18.30-21.00 对社会科学哲学有基本的了解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本课程为那些需要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和准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硕士生提供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训练(即,本体论和认知论)。学生将不仅将了解到目前社会科学哲学的前沿理解,还会有机会理解目前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的科学哲学原因。 课程的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读完150页左右的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一次课,老师都会事先给出几个问题。每一节课开始,老师会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之后是学生回答问题(每一位学生15-20分钟)。然后是讨论。 “Adopt a shallow philosophy and you’ll engage in superfi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基于肤浅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你就只会从事肤浅的科学研究。”】 (Mario Bunge 1997, p. 425) 必读书目(如果你想做好的研究,请购买这些书的中译本,先翻一翻) 1.Karl Popper. 1959.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London: Routledge, 200 2. (卡尔·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2.Thomas Kuhn,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Imre Lakatos. 1978.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https://www.doczj.com/doc/e92017455.html,rry Laudan, 1977. Progress and its Proble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拉里·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 5.Paul Feyerabend, 2010. Against Method. 4th edition, London: Verso.(保罗·法伊 尔阿本德,《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周忠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6.Paul Feyerabend, 1979. Science in a Free Societ y. London: Routledge(保罗·法 伊尔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 兰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7.Peter L. Berger and Thomas Luckmann, 1966.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Penguin. (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汪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哲学”概念的一些看法;了解柏拉图、孟子、阿奎那、朱熹的简单生平,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引导下的政治观点。 2.通过对科学、哲学、宗教等学科特点的比较,理解哲学在人类精神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了解四位哲学家所处历史背景,理解其哲学思想的特性以及由此引导的政治思想的必然性,深切地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特质。 3.课文所列四位哲学家,不但有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也有相当的政治思想与抱负,他们心怀对于人类的人文与终极关怀,悲天悯人,应该让学生感悟这种精神,进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人生、社会,关怀人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位中外哲学家的主要理论,特别注重其治国方略。 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说明: 1.在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政治氛围下,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哲学家们将自己的哲学观点移植于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可见,哲学并非超脱于文明史之外的人类臆想,其落脚点与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相同,即关怀人类,关怀文明,故为本课重点。 2.历代哲学家对于人类与人类社会命运的思考,对于社会理想的憧憬美好,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人类理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人类智慧的力量源泉,这就是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古希腊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理念世界”这一概念,这些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给学生列出一些关于“哲学”一词的概念,请他们谈“哲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的概念:“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

哲学导论 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1、在世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世界的含义 3、人的在世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4、人体悟自己存在的渺小和短暂 5、只有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6、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追求伟大与不朽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1、神话 2、宗教 3、常识 4、艺术 5、科学三,哲学的诞生 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惊讶的两个条件(1)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自由探索(2)必须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惊讶第二讲哲学史现世的智慧一,哲学史对智慧的追求 1、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1)智慧是对知识的态度(2)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把握世界的方法。(3)智慧更侧重于对世界质的把握,更有恒久的魅力(4)智慧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2、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还是追求智慧的行动(1)“爱智慧”中“爱”的含义(2)哲学不等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永远的追求(3)哲学最为核心的行动是获得真理二,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 1、哲学和其他学科在追求智慧上的差别在于: 2、哲学智慧之“大”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广和深 3、哲学智慧之大体现在功能上(1)哲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人(2)生活中大智若愚三,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激情 1、哲学的“刻板”印象 2、激情驱动人们追求智慧 3、哲学对于智慧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建基于爱,体现为关怀与牵挂的激情 4、激情是哲学事业一以贯之的保障 5、哲学的激情是冷静的激情四,哲学是智慧的生存境界 1、何为境界? 2、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世界的贯通 3、智慧的境界需要实践的磨砺 4、领悟智慧的生存的境界也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 5、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回归第三讲思想的功夫一,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 1、哲学专门从事思想的工作 2、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现实

北大西方哲学笔记修改稿

北大赵敦华教授《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 古希腊—中世纪 赵敦华主讲 第一讲前言 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希腊哲学概论 一、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 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 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印度教经典为主。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有了比较明确地划分,以神为理性的化 身,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自觉地与宗教划清界 线,有明显的非宗教性。 中国哲学:介于印度与希腊之间,对宗教敬而远之。 ②从表达方式上讲: 印度:以说教为主,但其中充满了思辩的论证思想,代表学 说是因明学,以因明学认证教义。 古希腊:以说理为主,以论辩、讨论为主来说明哲学道路。(理性精神) 中国哲学:在说教中说明道理,介乎二者中国,名家亦有论辩成就。 二、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1, Physis = nature =自然指的是运动变化的原因 表达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辩性,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哲学起源于诧异。希腊人由于航海原因,对天相变化十分敏感,由此引发了对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这一派哲学爱就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一派进而引发了后世的物理学的诞生。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都是早期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等。代表人物为泰勒斯(Thales)。 2, Arche =beginning =本原指的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名称和代表古希腊人认为事物的本原决定了其发展与归宿,即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寻找到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本原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要。这种对本原的探索又可分成两类:①对自然本原的探索:②对社会本原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神话,如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 但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惊诧。①则体现了理性的光芒;②则看来较为荒诞,原因何在? 3,Cosmos =cosmos=宇宙指的是天地之间所有的事物的总体以及这引起事物之间的秩序。 4, philosophia= 哲学。指“爱智慧”。智慧指对于世界本原的思辩,“爱”即是沉思和静观之态度。是理性光芒的体现。 5,schale = spare = 闲暇由于希腊思辩要求静观性思维,故需要一种在闲暇条件下的思考。一方面哲学家在当时都属于贵族,但为什么希腊贵族要以闲暇去思考呢?亚里士多德提出贵族的特征是高尚,而贵族的高尚生活恰恰体现于(1)战争(2)狩猎(3)哲学思考中。希腊人的文明恰恰表现在诸如几何学、天文学等方面构成了当时而言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以学院、学园为中心的理论中心。 第二讲早期自然哲学家 一、四派十家学说的本原学说 伊奥尼亚派:变化的一 爱利亚派:不变的一 毕达哥拉斯派:不变的多 元素派:变化的多 在古代希腊人那里,科学、知识、哲学是不分的。Espisteme(知识)= knowledge =science。早期希腊哲学就是知识的总汇,自然哲学家在当时又代表了早期科学家,如物理学和数学的角度来看待本原问题。数学:毕达哥拉斯学派 物理学:宏观宇宙学:伊奥尼亚派微观结构学:元素派 逻辑学:爱利亚派 二、伊奥尼亚派: 伊奥尼来是一地名,是东西文明的交融点,这一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哲学家。1.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突破了神话的世界观。探讨自然的本原问题,强调观察思考,为早期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铺垫。泰勒斯对他自己的本原说进行了经验上的和理论上的论证。“水是万物的灵魂“,这里的灵魂就是万物能动的力量,他依据古动脉人的宇宙世界观的图式进行了宇宙世界观上的思辩式的论证。泰勒斯同时承认水的运动和变化转化。 泰勒斯以水为本原,主要强调万物之本来面目和运动变化的原因与力量就是水。 2.阿那克西曼德:以“无定”(Indefinite)为本原。“无定”类似于中国《易经》中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也类似于印度“五大”(地、水、火、风、空)中的“空”。他为了保证万物性质转化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故提出“无定”本原说。“无定”中包含了无尽的彼此对立的属性,经过分化才形成各自的特性,而万物之灭亡也就化归于“无定”。 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本原必有一定的形象和属性,认为“无定”的分化转化理论不圆满,同时也认为本原也不能像水那样具有有限性。故而他认为本原应当有一定属性同时又兼具无限性,提出了“气”本原说。 这一时期哲学传统中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在探索趔问题上表现了极大的执着精神。 4,赫拉克利特: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伊奥尼来派的资料,尚有不少残篇传世。提出了“火”本原说,以火的剧烈性来论证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他提出“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这种“一定分寸”即“逻各斯”(Logos)可以说开创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源流。Logos相当于“道”,本义是话语。Logos : ①word ;②reason理性③规律(客观的)。他以理性的客观规律来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始终。Logos体现了变化事物背后的规定性与不变性,还因为这种logos使事物处于变化中,使万物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即是他物又不是他物,这样万物处在无尽的运动变化过程中。 三、爱利亚派 1,克塞诺芬尼:划清了哲学所探计的最根本的原则,与宗教崇拜的神的区别,开创了西方哲学学风传统。 2,巴门尼德:提出了本原“是者”(being)必须参照becoming。Being和becoming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巴门尼德从语言中指示的对象为Being,表征了一个最宽泛的指示一个最宽泛的对象范畴,有人把being译为“存在”,但存在只是being的一个属性方面。作为逻辑抽象的being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存在。Being代表了形式逻辑的成果,becoming则代表了辩证逻辑的成果。 巴门尼德还强调being是一种不变的一:①不生不来;②静止不动;③唯一性:是者的逻辑意义是不会有改变的。如A is B,C is D,尽管A不同于C,B也不同于D,但是这二句中的“is”反映的是者状态是唯一的,表述功能是一样的,表达了逻辑状态与逻辑原则的普遍性唯一性规范性。 巴门尼德是从逻辑和语言的角度推理这种“是者”,巴门尼德的观点与科学实 证的思想相去甚远。逻辑与科学的关系是必然性与可能性、应然与实然的关 系。特别是在科学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逻辑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必然 性就是一切可能性的总和,是对一切可能性的穷尽)。而这种逻辑诞生就为成 就一套科学的体系提供了可能性。巴门尼德就是最先将逻辑与物理相联系, 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比巴门尼德和德谟克利特,在本源表达上是being和becoming的区别 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区别,而西方哲学则是主要沿着being的道路前进宾。而 相反地,中国哲学则比较强调“生”(becoming),同时,巴门尼德那里本原 是being,是逻辑的考虑而这种“是者”是一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现实性 与可能性尚未分化明显时;being也作为一切现实性存在的。而对于nonbeing 是代表了一切不可能性,是无法被思想的、无法被表达的。但是由于巴门尼 德混同了物理与逻辑、现实与可能,也就在其学说的内部产生了混淆与矛盾。 如:being到底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时空内的,还是时空之外的?巴 门尼德用逻辑的角度分析推理世界的本原,却不得不以物理学的观点来描述 being作为本原的特征。这样就容易造成不一致的地方,总之,巴门尼德就 是以逻辑的观点看待物理世界。 3,芝诺悖论:论证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以归谬法来制造运动的悖论。 多的悖论。这种归谬法即:A→非A 悖论之(一):运动必须达到目的地→永远无法达到目的地(二):运动的 快慢,快大于慢→快者追不上慢者 (三):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动者非静→动者实静(四):1→1/2 四、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理由:1,数学的规定性要比物理规定性更加普遍 2,几何与数字的对应性,一切几何体都可以还原为数字。社会的现 象与数学的数字相对应,可以归结为数字。 毕达哥拉斯之所以提出数本原说,也与其哲学观(哲学是追求和谐的学 问)有关,而这种和谐主要是数字的和谐,这样音乐与哲学的作用是净化人 的心灵。发现和谐,使毕达哥拉斯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派别出现,同时也可以 作为宗教的派别的身份的出现。 五、元素派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从微观角度解释世界本原 1,“根”四根说(恩培多克勒)爱、恨 2,“种”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可感性质的最小单元。 提出了心灵(nous)的概念(mind,心灵,intellect,理智)与万物相分离 的纯粹的不可见的能动的东西。在他之前有灵魂(psycho-soul-灵魂)的概 念,而这种灵魂并非是单纯精神世界的,而是泛指一切组成世界的能动力量。 灵魂存在于万物的内部,与万物不可分割。 3,原子论原子(atome)是充实而不可分割的,是通过推理得到的结论, 更加看重常识经验。以空隙来理解运动,空隙就是虚空,他们又回归到了赫 拉克利特的学问主题。遵循了科学的简单性原则,不到必要时不作过多的假 设的。原子的性质取决于:①形状不同;②位置不同;③顺序不同。以原子 在虚空中的无序的旋涡运动,以偶然的运动结果解释万物生成消亡的必然性。 第三讲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的兴趣与学术风气的转变 由自然转向人事。苏格拉底在研究自然之后,对自然哲学进行了批评、 认为以研究自然来解决本原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他也认为一切自然哲 学家目的亦不明确。他认为智慧都是人事处理中所表现出的技能,而非为了 智慧而智慧,走出了思辩哲学的范围。 智者指的是最早的一批教师,他们把智慧当作一种说话的艺术,智者表 现为话语的风度优雅、举止有态,特别表现为雄辩,这也与雅典政治体制的 需要有关系。故而在那个时期,修辞学、论辩术尤为风行。在这批老师中, 苏格拉底传授知识时,从不像智者那样去收费。因为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所教 授的并非智慧,他自己只是教青年人以同样的态度去追求智慧。而智者则以 教授智慧为职业来挣钱,而学生也是以能胜讼为目的,这些人都是以智慧为 炫耀的。这种态度与苏格拉底的态度大相径庭。普罗泰戈拉提出:①一切事 物都有其相反的一面;②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个人感觉为尺度)。体现了智者 学术特点:①怀疑主义;②相对主义。这一时期的思想一方面针对于自然哲 学家,另一方面针对于一切旧的习俗,动摇了旧思想,旧习俗,同时帮助了 新思想的形成。但他们的这些思想对于哲学的发展而言却是有害的,失去了 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的动力。 苏格拉底厌弃智者的诡辩和用来炫耀的智慧。在《柏拉图对话集》中的 《申辩篇》中强调了哲学的精髓:①热爱智慧;②言行一致。苏格拉底坚信 一个原则:“德行就是知识”,他坚信存在着确定的知识,而原则也不能怀疑。 在这方面苏格拉底走出了智者的怀疑主义,这样,苏格拉底就在倡导一种知 行一致的风气。一个人一旦认识到某一知识的好,就会必然地身体力行去实 行的,这即是德行。苏格拉底又从另一方面提供论据,即:“无人有意做恶”。 因此苏格拉底不太关心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关心道德问题,而且苏格拉底一 生都没有著述留世,这与孔子十分相似。但他毕竟把知识与德行联系起来强 调用理性却把握善。在方法上,苏格拉底认为有效的研究方法即交谈对话, 苏格拉底把之比喻为“助产术”:①交谈:探计智慧的人恰恰是自己认为没有 智慧,就如助产人自己不生产一样,只是帮助真理出现;②对话中的提问者 必须有高超的判断力、帮助人进一步接近真理,就如助产人对于胎儿状况的 判断一样;③对话中的回答者,不得不一再修订自己的学说,这是一件十分 痛苦的,如同临产之苦痛。这样在对话中,可以使真理在人的心灵中逐渐地 展现出来。因此,真理是无法传授的。苏格拉底的教学可贵之处在于:①教 育人以一种方法,给人一种研究思路。②强调主体自己去认识真理,真理 (aletheia)原意是“解蔽”,这与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真理之真理 观有关。只要强调解蔽就可以了,这也是苏格科底反对自然哲学家向外部世 界去寻求趔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真理就在于人的心灵之中,也正是由苏 格拉底开始使哲学研究得以转向研究人的内心世界。 第四讲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品格力量,以思想指导政治,以哲学反对智者 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追求真理的确定性,希望以之扭转和改变被智者带 坏的国家政治,柏拉图借助神话、对话表现哲学思想,使哲学思想形象化。 苏格拉底摆出“认识你自己”的原则,但却未能明确地解说:为什么真 理会存在于心灵当中呢?为什么在心灵中会存在普遍的真理呢?柏拉图则为 真理寻找到了一个外在的存在依据,众多的心灵对应于同一现实或事物,这 是一种理念的存在,理念即Idea或Form,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伟大成果。柏 拉图对于理念世界的论证,源于“同类相知”理论,即“相似的能力认识相 似的对象”,如以理智(intellect)去认识理念对象(intelligible);感觉 (sensation)认识感性对象(sensible)。柏拉图承认感性世界正如赫拉克 利特所看到的那样,是充满了运动变化,在可感对象中充满了becoming的状 态,而对这引起可感对象的见解即是意见。而在理智世界中所看到的真理与 理性是确定不变、永恒存在的,这些可知对象充满了being的状态,对于这 引起可知对象的见解即是知识。但柏拉图并不完全否定意见的价值,在传统 的是、非的“两分法”的基础上,柏拉图则发展出了是、非各半的中间状态, 即产生了“三分法”。 洞穴的比喻 苏格拉底提出讨论的“谈话”的方法,但没有说明这种方法能够生效的 原因,即缺少方法论的依据,柏拉图则为这种方法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以 灵魂的学说来支持这种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善就是知识”,而柏拉图则采用了德性三分法:智慧、勇 敢、欲望,以三种德行对应于三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智慧、勇敢后来成为西 方社会中“四主德”的两个。 第五讲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的体系包括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和艺术。理论体系包括第一哲学、数 学、物理学。实践体系包括政治与伦理学。艺术节,主要是语言艺术,包括 修辞学和诗学。柏拉图以数学几何的方法、文学的气质去构建自己的体系, 而亚则以逻辑学的方法、思辩的气质构建自己的体系。 一、物理学 “自然”万物运动的原因,结合了运动与本原的两个方面,以质料、形式、 缺乏为本原构造运动,“以一种已有的形式问一种应该有但尚未实现(缺乏) 的转化,涵盖了数量、形式、移动等运动方式,表达了“现实”与“潜能” 的关系,因此“现实”与“潜能”是物质运动的两大本质。而在运动因素与 原因上,亚又提出“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目的因 是亚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即“缺乏”是实现潜在的趋势,强调了万物内在 本质上的特征,是与“必然性”联系在一起的。在讨论位移问题时,亚提出 了“位置”的概念(万物的界限),这样空间要领在亚那里就没有关系了,将 “空间”特征的“位置”概念溶入了万物本身是万物的一部分属性,这样“虚 空”的概念在亚那里就没有意义了。位移反映了万物之间位置的侵占性,而 且也就必然地走出圆周运动的概念,才可以填补万物原来的位置。同时又以 “自然位置”来解释万物位置上下、轻重特征,同时以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 分别为完善的运动和完善的运动。 二、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本义是“物理学之后”。其含义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由讲课先后 顺序,二是按照深浅程度。亚提出了世界本原的“是者”概念,对这一概念 的理解可以由逻辑学与物理学两种途径来理解。亚反对辩证法,提倡是者的 逻辑学意义,特别是直接判断的作用。以一个实体和九种属性构成了十个范 畴,而“是者”的核心属性就是“实体”,指代的是万物本身,这是万物本身 最源初的状态,也可以说“实体”就是“个体”,是一种“实指概念”。是者 的表达方法:①S是P(属性)②S is S。 There is S.③S是df(定义) df是S。这不同于“S是P”,因为不可 以将P与S互换位置。P(属性)是依附于主词S,因此实体又是形式。 在物理学角度,以质料与形式的角度去理解运动的实体,运动的物体即 是实体,而实体亦有等级,质料成份越少,形式成份越多,实体层次越高; 反之,实体层次越低。低级实体的形式是上一级实体的质料,实体大致分为: ①运动的可朽的;②运动的不朽的(天界);③不运动的不朽的(第一推动者), 在终点是纯形式的实体,即第一推动,它是以精神的力量(思想的思想)推 动世界的运动,这也是神的概念(①纯形式;②思想的思想;③第一推动者), 这也是最高的统摄原则。 形而上学是对两条路线的延续,一条是物理学,一条是逻辑学。如对“是 者”的探讨,“是者”并非是一种纯粹的逻辑的概念,但以逻辑、语言的角度 对“是者”的理解是较易为人所接受的,“是”(being)代表了印欧语系的语 言逻辑,而赫拉克利特的逻辑反映了“becoming”式的辩证性思维,而巴门 尼德则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探讨的,但他并非自学地从逻辑角度探讨的。他作 了一个大前提:每个词都与一个具体的意义相对应的,或者说,词必是有意 义的。而柏拉图则总结赫、巴二人学说,以分有说,使万物包含了两个对立 的矛盾一对理念,调节了二人的冲突。而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逻辑学的构架, 总结了“是”be的三种含义:①判断之联词;②指称主词自身;③定义的联 系与对应。由此出发,亚里士多德则总结实体的三大概念属性,特别是“是” 的第②种含义是体现了“存在”的概念;而第③种含义中则体现了“本质” 的概念。由此,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与“本质”的概念就出现了。而“是” (be)之有意义在于它与万物相对应。这样,亚之功绩在于开创了一个哲学 的新时代,指明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即“是者”(存在与本质),同时也限定 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哲学研究的方法――逻辑学,这样,在形而上学体系 中,直到黑格尔之前,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形式逻辑为主,而至黑格尔才把辩 证法引入形而上学的体系,在划分了知识体系的等级中,也造成了本质探究 中的等级,至高者为“神”,与之对应的最高知识即“神学”。 三、灵魂学说 该学说包括了两大分支:①作为自然哲学(物理学)的一大分支;②作 为认识论。 在物理学中,亚作了等级的分类:无机物→植物→动物→人。而无机物 与。。。。。。(少一页) 的德性”,也排斥“不德性的快乐” 当然亚更强调“德性”,认为快乐主要还是与外部条件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而德性所代表的是以实践的理性去达到至善的幸福,这里涉及到了人的思想 与选择的层面,这样德性又与理性观联系在一起了。 而中道观,这里讲的另一种理性的标准,以“过”为主动的恶,以“不及” 为被动的恶,而只有中道才代表了“至善”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实践理性的 标准。 五、政治学 “人在本质上是政治的动物”。认为人追求至善必须是在一个团体当中实现, 故必须有政治。对政体的评价也应用了中道思想,把政治学视为伦理学的延 伸。 第六讲伦理化的哲学向伦理化的宗教之转变 一,伊壁鸠鲁派,快乐主义 人生的三大障碍:①命运;②对神的畏惧;③对死亡的恐惧。 对命运的理解:以原子论作规定性的解说,原子的偏移与碰撞。 对神的理解:把神作为原子的运动 对死亡的理解:未死亡时死未来,死若至时自己岂能知 二、斯多亚派, 强化了命运观,以“LOGOS”解释命定论。 强调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命运及一切义务。 不动心。 三、怀疑派 强调不动心而获得幸福,以怀疑的理性对待独断的理性,从思辩的角度谁了 感性、理性都不能理解和掌握真理。 四、新柏拉图主义 太一→(流溢)→理智→(流溢)→灵魂→(流溢)→肉体(灵魂的质料) 善←(上升)←理智←(上升)←自我←(上升)←肉体(恶) 五、总结 以理性构造了伦理学的体系和框架。但以上四派混淆了人的理论理性与 实践理性。但以上四派对于少数人而方是清淡之资,但对于多数人而言是虚 伪之说教。 六、基督教哲学:强调实践、实践哲学以及实践结果。在长期的碰撞冲突中, 基督教哲学取代了古希腊哲学。尽管从外部条件与内容差别上看,两种文化 之成败系于基频教之尚于伦理,恰可满足时人的道德追求和实践需要,基督 之“爱”的戒律,爱人爱神之真,这种爱超脱了血缘关系。爱是爱那些弱小 者,以最慈于弱者之法去理解人与人的伦理实践。 第七讲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神学连结了古希腊哲学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两大时期,中世纪 神学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1

清华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清华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中哲题目: 一、名词解释(7*10) 1.三生万物。 2.复性说。 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4.黄宗羲。 5.缘起性空。 6.还有一道明代以后的题。 7. 太久远了,不好意思,欢迎补充。 二、论述(2*10) 1.易经。 2.中庸的“诚”的论述。 三、标注标点。 四、论述题(1*40)

程朱陆王的格物致知说。 西哲(5*30)。 一、柏拉图的知识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三、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之间观点的异同(大致这个意思吧)。 四、休谟的因果论貌似(总之是休谟)。 五、康德的道德论。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