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他)沿着溪水前行,忘记了路程德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往前走,想走完这片林子。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这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声可以处处听到。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都像桃源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用说魏晋了。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向他们一一详细地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村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没有再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的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2、核舟记

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他)能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刻的小舟,刻的大概是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情形。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船从船头到船尾长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个黄米粒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

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然而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24、大道之行也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孩子,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因此(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第六单元

26、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毫无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在夏天水涨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挡隔绝,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便到达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春季和冬季的时候,就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的清波,倒影着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其中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当到了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寒和寂静,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呼啸,(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在空旷的山谷中传播回响,悲哀婉转久久才消失。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里的月光如同积水一般空灵澄澈,水中有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8、观潮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水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

3、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只有“敌船”,被火烧毁,随着波涛流走了。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

5、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他们)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打湿,凭借这种表演来夸耀自己的能耐。

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饮食百货都比加倍的高,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29、湖心亭看雪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全变白了。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你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文言文翻译

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但在参加进士及特殊才学的考测中,都没有如愿以偿,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达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地。至和、嘉..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他们父子三人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朝廷将这些文章刊印出来之后,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一时间,学者们写文章都仿效苏氏文风。 长生猪 据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最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掉。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崔光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以致连国库的走廊、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清点也困难。一天,太后突发奇想,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也可减少库存压力。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太后认定他俩违规,责令其空手回去,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太后见了问道:“侍中啊,你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说:“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语文文言文译文及答案

文言文主题复习译文及答案 《中考指南》P170—P174 ·《后汉书.班超列传》 ①.原文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 永平五年(63),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他家里很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因此长时间工作劳苦,曾放下工作投笔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壮志大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同事们都取笑他。班超说:“小子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气呢?”后来,他到看相的那里去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对显宗说:“他在给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永平十六年,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国,国王广接待他们礼节非常恭敬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忽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已明摆著呢?!”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诳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侍者吓不过,就吐露了全部情况。班超便把侍者关起来,把他的部属三十六人都召集起来一同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班超便用语言激怒他们说“:你们和我都处在极偏远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王广便取消礼敬,如果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那我们的骸骨就会永远喂豺狼了。你们看怎么办呢?”部属都说“:现在处在危急存亡的地方,死活都听从司马的吩咐。”班超说“:不到老虎洞里,就抓不到小老虎。现在的上策,只有趁夜晚天黑,用火攻击匈奴人,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会大为惊恐,我们便可全部消灭他们。消灭了匈奴人,鄯善王会因此吓破了胆,我们便大功告成,事情办好。”部属们说:“应当跟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怒曰:“是吉是凶,决定在于今日。从事是庸俗的文官,听了我们的计划必定会因害怕而泄露机密。死了不为人所称道,不是一个豪壮而勇敢的人。”大家说:“好!”初更时分,班超便率领部属奔向匈奴使者营地。这时,正刮着大风。班超叫十个人拿着鼓躲在匈奴使者驻地后边,约定说:“你们看到火攻起来了,就都击鼓大声呐喊。”其余的人都拿着弓箭武器,埋伏在匈奴使者驻地的门前两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译文 22 古代神话三则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lan)焱(ya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an)民,鸷(zhi)鸟攫(jue)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a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饥民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面对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

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复习 一、课内例句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赵国曾经 ..,李牧接连使...与秦国五次交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攻打赵国两次 秦国退兵 ..。 (注意实词:尝;古今异义:再;词类活用:却;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等到 ....李牧因为 ..小人的坏话被诛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运用武力却不能坚持 到底 ..。 (注意实词:洎;虚词:以;词类活用:终;特殊句式:被动句。)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尽之际,可谓智力 况且燕国和赵国处在秦国(把其他诸侯国)消灭 ...完了的时候,可以说是智力 ..穷竭, ..得差不多 国力 ..是不得已的。 ..危弱,战败而被灭亡,确实 (注意实词:革灭、殆、诚;古今异义:智力。) 4、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以前 ..(刺秦 ..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 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 ..与秦国相比较,也许 ..,存亡的道理,假若 还不容易判断 ..(出高低来)呢。 (注意实词:向、使、附、数、理、量;古今异义:不行;通假字:当。) 5、苟以 ..,是.又在六国下矣 ..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如果 ..,这.又是在六国之下了! ....去跟随六国灭亡的旧事 ..凭着 ..这样大的国家,自取下策 (注意实词:苟、是;虚词:以;词类活用:下;古今异义:故事;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戍守边关的士兵们大喊一声,函谷关被攻 ..阿房宫变成了焦 .... ......,可惜 ..占,楚国人的放了一把大火 土.。 (注意实词:举;词类活用:炬、焦土;古今异义:可怜;特殊句式:被动句。)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心 ..喝地下的泉水,因为 ..吃尘土,向下 .....,强健的筋骨,却能够向上 思专一啊。 (注意实词:用;古今异义:爪牙;词类活用:上、下;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8、圣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为圣,愚人之所以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 ..是由于这个吧? ...,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 ...,大概 (注意实词:所以;虚词:其。) 9、以为凡是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 三峡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 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野望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

文言文翻译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周昌是沛县人,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就追随沛公。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前203),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祖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祖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理由何在,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祖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你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你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去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相国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于是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姓戚的小贱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派使者召赵王,不久,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毒药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太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范仲淹传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日:“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 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篇一:《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篇二:《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人教版2020年最全--语文文言文翻译

①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④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⑤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⑥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⑦孔子说:“多人行走,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⑧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⑨孔子说:"一年到了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⑩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童趣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云端鸣叫,我为这景观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安闲地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 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口技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帷幕,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帷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听到深巷中有一阵狗叫声,就有一妇女惊醒后打着呵欠和伸着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梦话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乳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默默地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声)也慢慢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帷幕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文言文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断句参考: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参考: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做的事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2.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 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断句参考: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子猷子重多说俗事/ 子敬寒温/ 既出/ 坐客问谢公/ 向三贤孰愈/ 谢公曰/ 小者最胜/ 客曰/ 何以知之/ 谢公曰/ 吉人之辞寡/ 躁人之辞多/ 推此知之 翻译参考: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琐事,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呢?”谢安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刘向新序·节士第七》) 断句参考:宋人有得玉者/ 献诸司城子罕/ 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 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 若与我者/ 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 子罕非无宝也/ 所宝者异也 翻译参考:有个得了一块玉石的宋国人,把玉石献给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每人保留自己的宝。”所以宋国的长者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贝,而是他的宝贝与众不同啊。”

八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篇目翻译整理(最详细)

桃花源记(东晋诗人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中:年间。捕鱼为业:以捕鱼作为职业。为:以…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 句意: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逢:遇到,碰到。夹岸:两岸。中:其中,中间。杂:其它的。杂树:其它的树。 句意: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花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句意: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错杂。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非常。异:对……感到惊异。复:再,又。前:向前。 欲:想要。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其林:这片桃花林。 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尽:尽头。便:于是,就。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 句意: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舍:舍弃,丢弃。初:起初,刚开始。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只。 句意: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句意: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平旷:平坦宽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句意: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到处可以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往来:来来往往。种作:耕种劳作。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句意: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着跟桃花源以外的人完全一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自乐:自得其乐。 句意:老人小孩个个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竟然。从来:从……地方来。具:通“俱”,详细。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句意: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 句意:村里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全,都。问讯:打听消息。 句意:村里人听说有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焉:从这里。遂:就。间隔:隔绝。 句意: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