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

浅谈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

浅谈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

——以清真寺建筑为例

0.摘要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国家,历史上诸多文化都对其产生过影响。当伊斯兰文化与马来西亚碰撞,就产生了诸多有名的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在马来西亚融合当地文化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特有的造型和风格。本文以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为例,解开了清真寺在东南亚神秘的面纱,并探讨了伊斯兰文化以及清真寺建筑在马来西亚的发展。

关键词:马来西亚伊斯兰文化清真寺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发展

Discussion on Islamic culture in Malaysia

——Taking Mosque as example

Abstract: Malaysia is one of the diversifie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its’history many different culture has influenced it a lot. When Islamic culture collies with Malaysia culture, it has produced plenty of famous mosque architecture in this country. Mosque has integrated of the local culture with its native culture and it has been developed continuously, forming its own unique style. In this paper, taking Malaysia National Mosque as an example, I’m trying to uncover the mystery of mosques in Southeast Asia, discussing the Islamic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sque in Malaysia.

Key word:Malaysia, Islamic culture, mosque, Malaysia National Mosque, development

目录

东南亚国家与伊斯兰 ...................................................................................................................................... 4-6东南亚国家地缘文化

伊斯兰的进驻

马来西亚与伊斯兰的纽带

清真寺建筑 ...................................................................................................................................................... 6-8清真寺的历史

清真寺建筑特色

清真寺建筑细节 ............................................................................................................................................ 8-11穹顶

伊万

建筑装饰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 .................................................................................................................................. 11-13马来西亚清真寺建筑发展 .......................................................................................................................... 13-15清真寺与国家经济

清真寺与国家文化

1.东南亚国家与伊斯兰

1.1东南亚国家地缘文化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地区,历史上,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对这一地区产生过影响。[7] 如果说早起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相对来说尚有较高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话,那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影响东南亚文化的内外因素越来越富在和多样,在地域上、空间上的差异性也日益发展。这种差异一是出现在海岛国家(以马来民族为主,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和半岛国家(大多数信封南传上座部佛教)之间:二是表现在海岛和半岛的各个国家之间(海岛国家中菲律宾主要宗教为基督教,受西班牙、美国文化影响);三是表现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

由于这些差异性,东南亚地区文化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不平衡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在世界各大地区中是最为突出的。

东南亚到底属于哪一种文明?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诸多政治实体受到不同文明作用,它们具有相同的地缘——自然环境和相似的历史命运。[2]

1.2伊斯兰的进驻

在东南亚,如果说印度文化中的印度教和佛教图解现实生活,那么中国文化中的礼制规范现实生活;如果说伊斯兰文化中的伊斯兰教干预世俗生活,那么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则引导世俗生活。

安拉(Allāh),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宇宙最高的独一实在、应受崇拜的主宰名称。

“无条件地服从于安拉意志”的伊斯兰构成世界历史上最显著的发展之一,是来自先知穆罕默德和神圣《古兰经》的伊斯兰观念和思想。也许基督教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伊斯兰则是一种包含了人类活动——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从神学领域到政治学领域——一切领域的“生活之道”。东南亚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异质化的区域,神秘且多变。当伊斯兰与东南亚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神奇的纽带。

伊斯兰是什么时候进入东南亚的呢?东西方贸易交往中,当新航路开通、欧洲人东来以前,南洋群岛

所产的香料,作为欧洲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是经由穆斯林商人之手搬运去的。穆斯林商人在给东南亚的岛屿地区带来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伊斯兰。著名的世界史、中东问题专家彭树智先生认为,人类文化本是多元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宗教与文化密切相连,使之成为文明交往的基本要素,离不开宗教的价值系统带来的强烈文化政治归属性。在东南亚大陆大部分国家由印度教和大乘佛教转向小乘佛教文化的几乎同时,海岛东南亚也开始了宗教和文化上的转型,即由原来的信奉印度教和佛教文化,转向伊斯兰教文化。[1]

1.3马来西亚与伊斯兰的纽带

伊斯兰教传播到东南亚以后,融合了地方文化传统,创造了特色鲜明的东南亚伊斯兰教艺术。东南亚伊斯兰教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清真寺、伊斯兰装饰艺术和伊斯兰文学等。

马来西亚是一个有十三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体制国家。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之间有南中国海相隔: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岛上的北部。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国教)、印度教、佛教。

图表1-1 马来西亚地图

一般来说,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华人信仰佛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信仰基督教的是部分华人、欧亚混血人和部分原住民族中的一些人。

马哈蒂尔和其继任总理阿卜杜拉·百达威都强调马来人应该保持民族特色,坚定伊斯兰信仰。在一个原居民均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政府必须倾听伊斯兰人的呼声。将伊斯兰教融入政治生活是马来西亚政府工作重要成就之一,比如允许建立伊斯兰党,允许组织宗教社会活动。

“政府机构伊斯兰化”、“文明的伊斯兰”、“所有人的伊斯兰”等政府口号使得政府的伊斯兰化和对伊斯兰思潮的引导导致马来西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地区政府和人民对伊斯兰不再有消极的认识,伊斯兰不仅不是现代化和发展道路的威胁。而且马来西亚的实践证明伊斯兰是实现进步,解决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有效的政治手段,繁荣令马来西亚人意识到成就并非只是实施世俗的资本主义政策,而是也归功于有新颖的宗教感情,坚持伊斯兰的身份,认同伊斯兰身份使得马来西亚穆斯林更好地管理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体现伊斯兰精神和其文化价值。

2.清真寺建筑

2.1清真寺的历史

伊斯兰教在传入东南亚后,清真寺建筑也随之兴起。作为伊斯兰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东南亚清真寺的建造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风格上吸收了各种文化的元素,东南亚清真寺的发展可以分成 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2-15世纪,这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的阶段,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大量本土文化传统、印度教元素和中国文化的元素。但当时主要以木材为建筑材料,保存不善。

第二个阶段是从16-19世纪,东南亚清真寺的建造开始有西方设计师参与,来自欧洲、中东和印度的清真寺建造风格随着西方殖民征服迅速进入东南亚地区。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此前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末至今,随着东南亚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特别是各国相继独立,本土的文化元素和本民族的建筑师成为清真寺建设的主体,清真寺成为兼容宗教功能和民族主义的文化象征。[2]

2.2清真寺建筑特色

欧洲古典式建筑虽端庄方正但缺少变化的妙趣;哥特式建筑虽峻峭雄健,但韵味不足。而伊斯兰建筑则奇想纵横,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

清真寺是安拉的房屋。高洁的安拉说:“有些寺院,真主允许建立之,并允许在其中他的遵命。在那里朝夕赞颂真主超绝万物的。”因此,安拉制定清真寺的利益,以便于遵循。[6]

图表2-1 马来西亚水上清真寺

伊斯兰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既不是它们没有遮蔽的地点,也不是它们的建筑风格,而是其倾向于隐藏在高墙后面以及将注意力集中在室内的安排上。但是伊斯兰建筑在早期发展阶段表现出一种传统性。伊斯兰建筑不可避免地发展出地区性的差异,它们融和叙利亚、波斯和撒马尔罕的韵味,也融和了麦加和麦地那的风格。但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建筑可单独说明伊斯兰建筑的特色。伊斯兰建筑的发展,如同其宗教仪式一样,是直接从信徒的日常生活而来;它是一种绿洲建筑。

对于伊斯兰建筑的常见象征包括:通过反复使用万能的主题来表现安拉万能的概念。由于安拉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人和动物很少在装饰艺术中出现。叶子是常见的纹饰,但由于同样的原因样式都较典型或简单。

图表2-2 伊斯兰建筑

3.清真寺建筑细节

3.1穹顶(Dome)

我们经常可发现,热情的伊斯兰人总是十分喜爱用装潢突出他们的大穹顶,清真寺建筑的穹顶非常突出及宏伟。为什么穹顶在清真寺建筑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其一:穹顶空间的视听效果与空间氛围,适合于宗教仪式。空间本身,也是一种形式。而每一种空间形式,都有它所需要的功能意义与之匹配或结合。从穹顶空间本身的听觉效果上讲,当然有为在清真寺中诵读古兰经时声音传的更响亮、唤起大家内心强烈共鸣的作用。从穹顶所营造的空间氛围上看,如上面我们所看到的,穹顶空间往往崇高、开阔、内敛、集中,主从分明,这与宗教仪式所需的神圣感、静谧感、内向感,是非常统一协调的。

其二:基于古代伊斯兰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伊斯兰风格建筑,与其他大部分亚洲建筑一样,具有比较典型造型特征的,往往都是宗教与宫廷建筑。而这两大类建筑,都需要或完整严谨、或宏伟庄严、或稳定健硕、或独一无二的外观,而在构图上具有强烈集中性与内向感的穹顶与拱券形式,是可以良好地表达出上述精神气质的。

其三:得益于伊斯兰自成一派的建筑与结构技术。伊斯兰人非常喜爱把他们的建筑、他们的拱券和穹顶都装饰起来,图案化效果很强烈。由于伊斯兰反对偶像崇拜,以至于后来的装饰图案里,几何纹样基本上排斥了写实的形象,连最初还可以见到的动植物形象都没有了。正因为对建筑物外立面和建筑细部都倾向于图案化,伊斯兰人也不断总结、发明出各式各样的拱券形式,诸如火焰券、马蹄券、双圆心尖券、海

扇券、花瓣券、重叠花瓣券等,不同的拱券形式注定了要有与之相应的穹顶形式。所以,伊斯兰建筑的券和穹,大多都是风格统一的。这种形式上的处理,即让拱券不仅配合装饰而发生诸多变异,其拱券形式本身,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和建筑细节,同时反过来又影响建筑上占据最大体量的穹顶。

图表3-1 马来西亚蓝色清真寺图表3-2 马来西亚粉色清真寺图表3-3阿布扎比大清真寺图表3-4西关十字清真寺

3.2伊万(Ivan)

伊斯兰建筑,大量地采用砖筑拱券结构,以穹顶为基础修建各类纪念性建筑。君王的强大和伟岸需要更进一步的表露,于是,穹顶的集中式在外形上地位愈加突出,甚至流于形式,和内部空间脱节,穹顶外部的装饰也身为繁琐。这些大都是皇权的意愿。穹顶的形式还广泛运用到了陵墓上,如沙赫辛德墓。简单说,即穹顶下面又多出了一大截造型事物,把穹顶抬高,形成高耸雄伟的纪念感初期伊斯兰的陵墓,不过是方形体量上扣一个穹顶,四个外立面基本相似。11世纪后慢慢强调一个主要外观立面,正面中段檐口升高,正中设一个通高大凹龛(这种形制称为伊万),其上还有一截基座,其上才是拱顶,这种形制广为流传。

伊万是指圆顶的大厅或场所,三面墙,另外一面完全开放。伊万是波斯萨珊王朝建筑的一个标志,后

来才被引入到伊斯兰建筑中。在塞尔柱帝国时期,这种引入达到顶峰同时伊万也成了伊斯兰建筑中的一个基本元素。典型的伊万对着中间的庭院,并被广泛用于公共建筑和住宅。

对于伊斯兰人们来说,伊万是神圣的,象征着伊斯兰的标志和门面,人们被眼前雄伟瑰丽的异国特色所震撼,惊异于伊万中层层拱券工艺是如此复杂!

图表3-5 清真寺的伊万

伊万清真寺以圆顶的房间和伊万而闻名,在伊万清真寺,有一个或多个伊万对着作为礼拜厅的庭院。这种风格是从伊斯兰教前的蒙昧时期波斯建筑中所借用来的。一些伊万建筑被用到琐罗亚斯德教的火神庙中,而庭院往往用来存放圣火。

3.3建筑装饰(Decoration)

谈及伊斯兰建筑的细节之处,除了在外观造型乃至内部空间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穹顶以及独特的立面——伊万,始终还是要提及他们独一无二的建筑装饰。伊斯兰建筑的装饰,在全世界堪称奇妙而独道。

图表3-6 清真寺的窗

伊斯兰人们偏爱浓烈色彩,室内多用华丽的壁毯和地毯,而反映在建筑上,也就偏爱大面积的彩色装

饰。波斯曾喜爱用琉璃砖作为建筑材料,后来,伊斯兰世界里,琉璃砖的花样也愈发地多,甚至一度形成外墙独有的镶嵌工艺。既然色彩和光泽成了伊斯兰建筑主要装饰成分,凹凸不平的建筑外墙面当然不太适合琉璃砖贴面——所以片状块状的贴面材料终于还是不可取的,人们发现墙面粉饰比较适合伊斯兰建筑上大量的曲面和弧形,这进一步地影响伊斯兰建筑的造型,为了利于装饰,伊斯兰建筑的造型和体量逐渐化于简洁、平滑,建筑体形逐渐倾向于纯几何形态,总之,建筑物也更为重视整体的协调性。[4]

图表3-7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装饰纹样

4.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TheNational Mosque)

马来西亚的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不论是在马六甲,吉隆坡,还是槟城,都能见到一条街上既有清真寺,又有佛教寺庙,还有基督教堂的景象。而这其中,最吸引的我是伊斯兰教的文化。随处可见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还有耳旁不断地从召唤塔传来的声音。

马来西亚从妇女的装扮-五彩缤纷的头巾与长袍,飘逸中见严谨,华丽中见戒律,便可嗅到浓郁的伊斯兰色彩。清真寺是不容忽视的文化印记。

有人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这是因为建筑与音乐之间有很多的艺术相同点、具有音乐美的特性。建

筑的外在形态、内部结构、组合、比例,与音乐变幻的旋律有着类似的特征。不同的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尤如乐曲中的独唱、对唱、重唱和多声部的大合唱。马来西亚清真寺就是这样一座似凝固的音乐一般大胆新颖的建筑,它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清真寺特征建造起来的。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位于首都吉隆坡市中心地段,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同时也是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东南亚的杰出代表之作。

图表4-1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外观

跟以往见过的许多传统寺庙所不同的是,这个清真寺建筑外观更具有现代感,建筑外围的喷泉水池设计很漂亮,让人感觉宁静干净的氛围,不是因为围栏上的星月标记,真让人觉得这里更象是一处大型会议场所。

这座清真寺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将伊斯兰教传统、装饰、文字和设计特质,透过现代建筑语汇加以表

现——大殿的屋顶像包含天地的大伞,又似拥有18个尖角的星状盖子。这18个尖角的意义代表马来西亚13个州和回教5大戒律。据说这个大伞能庇佑8000人在此祈祷。大家祈祷着:“安拉啊!求你让我的心里充满光亮,求你让我的口舌伶俐、听觉灵敏、眼睛明亮、让我的上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及周身的光亮。”除了大殿主体外,周边还配备有水池、喷泉、画廊、图书馆以及一座73公尺高的尖塔,各种功能的形体形象各异,折版式屋面,典型的西亚洋葱头,东方园林式的游廊,各种空间互相穿插,杂而不乱,最终形成一组完整的清真寺建筑群。

来清真寺中礼拜的人众多,他们很虔诚的唱诵着真主的赞美诗,双手合拢胸前,在这座偌大的礼拜堂里显得格外的震撼。

图表4-2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内部

历来宗教建筑为了体现出宗教的庄严、肃穆,造型都较为厚实,而马来西亚的国家清真寺却不同——出挑的勾栏,镂空的外墙,通幽的庭院,轻飘的屋顶,典型的东方雨林木构建筑。东西合壁,砖石和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脱俗的感觉。天蓝色的明丽外观,它轻盈、纯净,和周围的厚实的古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像雨后流淌着露珠的荷叶,又如不沾人间烟火的飘逸的仙女,安详地诉说着马来西亚各民族融合的过程。

5.马来西亚清真寺建筑发展

清真寺与国家经济

以清真寺为代表的寺院经济是伊斯兰教最稳定、最具前景的经济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清真寺在商

业上的职能也会凸现出来。作为隐性的经济实体,清真寺无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表现手法上都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经济制度,并借助清真寺的符号与实践性等文化场域优势,将伊斯兰精神贯彻到具体的经济实践中,遵循本土文化理念和外来文化相融合,将互惠互利视为真主的意志。穆圣说:主顾双方皆大满意后,才得各干各事。

清真寺与国家文化

传统建筑的先验部分是保证这些房子好用的前提,也是这些房子得以流传的最根本原因,而非仅仅的经济制约或宗教约束。建筑是民族和文明个性的体现,千百年来,由于历史和政治因素,建筑文明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宗教建筑,是伴随着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孕育和发展的。无论是佛教建筑中的塔、窟、寺、殿还是基督教建筑中的拜占庭风格、罗马风格都是凝固的艺术精品,人类文明的精华。同样,建筑艺术也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种风格独特而强烈的建筑,其形成往往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在沿袭、传承、汲取及本土化的过程中,由很多建筑造型因素相互影响而导致的。这其中,又有宗教、皇权的力量对其加以影响与强化。最终,才形成建筑史上一页独特而瑰丽的篇章。

伊斯兰宗教文化史开启神秘的东南亚历史文明的一把钥匙,只有熟悉并掌握伊斯兰宗教文化及其与东南亚的纽带关系才能对这个群体做出更好的解读。清真寺反应时代、本土、民族特色的变化因民族特色变化因地因民族而各不相同,伊斯兰体现了极强的包容性和变化性。[5]

伊斯兰建筑艺术和特征自成体系,和谐是伊斯兰建筑的理念。这一理念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是伊斯兰社会共融的关键因素。伊斯兰建筑与周围的人、环境共处在一个的社会背景之下,相互包容相互联系起来。伊斯兰建筑并没有严格的形制规定,世界各地众多的清真寺建筑,各自使用地方性的几何模式、建筑材料、建筑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伊斯兰的和谐,马来西亚的清真寺建筑也不例外。在马来西亚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不计其数,而且都是当地最好的建筑,前来清真寺礼拜的人也极其虔诚。

如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到处都是似曾相识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组成的水泥森林,而富有个性的建筑却少之又少。用国际风格的千篇一律的形制进行造城运动并无法得到人们使用上的满意和肯定,我认

为最终拯救建筑文化的必然是社会文化,要充分挖掘在这个多元化的变革之中当地的特色和文化底蕴,既不能把传统的伊斯兰建筑视为“没落文化”或者“落后文化”,也不能停滞不前,需借鉴传统的特色融合新的元素将建筑的造型、实用性、舒适感、体验性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来。

可以说,清真寺不仅标志着伊斯兰的辉煌和荣耀,伊斯兰文明也在这个特殊的国家萌芽发展兴旺起来,而且作为马来伊斯兰文化的载体,也向世界展现着更加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文森特·郝本.郝本:东南亚与伊斯兰[M].德国:王立秋译,1994

[2]魏达志.东盟十国经济发展史[M].深圳大学:国际经济,2010

[3]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昆明:文化史研究,1995

[4]吴杰伟.东南亚清真寺建筑中的多元文化元素研究[J].北京外国语学校,

[5]陈永根.清真寺建筑形制中的功能性因素探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

[6]张程岑.伊斯兰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J].人文社科,2011

[7]巫凌琦.东南亚十国的景观特色辨析[J].昆明理工大学,2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