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下科学计划

六下科学计划

六下科学计划
六下科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组

2017年2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共由“人类祖先的足迹”、“绿色社区调查”、“养好小金鱼”和“雨具的改进”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

第一周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第二周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第三周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第四周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

第五周第一单元复习

第六周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第七周我们的调查研究计划

第八周调查小组在行动

第九周我们的绿色社区建议

第十周第二单元复习

第十一周小金鱼之死

第十二周制订侦破方案

第十三周做好侦破准备

第十四周揭开金鱼死亡之谜第十五周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第十六周第三单元复习

第十七周寻找雨具的缺点

第十八周我们的改进设计

第十九周智慧就在我们手中第二十周金点子行动

第二十一周检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

六 年 级 下 册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 月球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一一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评卷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帐.篷(zhàng) 制.造(zhì) 隔.绝(gé) 防御. (xiè) B .缘.故(yuán) 远眺.(tiào) 解.除(jiě) 境. 地(jìng) C .凄.凉(qī) 救援.(yuán) 仪.器(yí) 栅. 栏(shān) D .处.境(chù) 苦闷.(mēn) 缺乏.(fá) 寂. 寞(jì)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shū jí jù pà yàn huì xí jī cāo kònɡ dài kuǎn tiāo ti fù miè 三、用“\”画掉加点字的不恰当读音。(4分) 把分散.(sàn sǎn)的村庄合并可以解决村民散. (sàn sǎn)居的弊端。 学校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四、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航海荒岛流落朝水 B.水原野兽恐惧联想 C.宴会淡忘介意理智 D.面积日厉事实望远镜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9分) 天( )海角心平气( ) 得意( )( ) ( )头丧气( )( )不绝欣喜( )狂 1.他讲话时总是________,让人无法插话。 2.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尽量保持________,冷静地解决问题。 3.这次作文获得一等奖,他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只要我还有墨水,所以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 ....地讲了起来。(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啊。(分析加点部分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实验结论】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五年级科学三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4.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5.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6.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7.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8.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9.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2.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 3.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4.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5.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2. 认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观点。 三、单元教学材料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四、课时安排(10课时) 地球表面的地形1课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课时土壤中有什么1课时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课时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课 时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课时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考试1课时

【重磅】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身高体重仪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 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二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

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让学生在对搜集来的证据的交流中体会成长的过程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 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3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2.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知识与技能: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正常发育 ·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体验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时期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训练卷(附答案)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训练卷 主题百花园(40分) 一、主题达标。(14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鲁滨逊虽然流落荒岛,但他却毫不wèi jù( )。他自己搭起一座帐篷,并在周围围上zhàlɑn( ),这样可以 避免野兽的xíjī( )。生活虽然jìmò( ),但有了 两只猫、一条狗的陪伴,他在qīliáng( )中得到了一丝 安慰,即使他没有办法跟它们liáo tiān( )。他有时也翻 翻shūjí( )。他知道,只要不tiāo ti( ),目前的 状况还是令人满意的。 2.读一读,连一连。(6分) 《鲁滨逊漂流记》美国塞尔玛?拉格洛芙 《骑鹅旅行记》英国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瑞典丹尼尔?笛福 二、主题探究。(22分) 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作品内容给下面的情节排序。(填序号,9分) (1)《鲁滨逊漂流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畜牧种植②回到英国③建房安居 ④流落荒岛⑤救“星期五”

(2)《骑鹅旅行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骑鹅旅行②一路历险③变成“小人” ④回到家中⑤变回人形 (3)《汤姆?索亚历险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山洞迷路②鬼屋寻宝③墓地试胆 ④洞中寻宝⑤荒岛冒险 2.根据作品内容进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9分) (1)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为了解决粮食缺乏的问题,他开始 种植() A.玉米B.高粱C.水稻D.麦子 (2)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年左右。他的荒岛生活高度 浓缩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 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A.二十八B.十C.八D.二十一 (3)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了一个野人,给他起名叫() A.星期二B.星期四C.星期五D.星期六 (4)《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小的原因是() A.被他欺负的动物请求小狐仙把他变小了。 B.他得罪了小狐仙,小狐仙把他变小了。 C.他因为撒谎骗人,被小狐仙变小了。 D.他因为偷吃东西,被小狐仙变小了。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4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5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6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7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8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

最新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2015年最新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 一、教学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4、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5、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6、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1、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2、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谈谈自己家乡的建筑物。 B、谈谈自己所见所闻——建筑物情况。 2、学习新课: 活动一、房屋的变化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

教师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能够遮风避雨的山洞作为自己的房屋.你知道从天然山洞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吗?引起房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或上网来获取资料。再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独立获取信息。教师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看法。d) 适时渗透给学生树立保护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意识,并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建筑美,为创设美丽环境做出努力。 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方法和过程。 揭示课题,复习青春期知识(健康课学过的) 1、复习看图方法并看图将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内。 2、对照男女生第二性征表看青春期都有什么变化,哪些现象已经出现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心里上的变化 4、小结青春期有哪些变化 (三)学会健康生活 1、会议所学,说说青春期应注意什么? 2、阅读45页的第一段文字,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判断的失误”“不健康的心态” 3、阅读45页的后半部分内容,明确什么是健康的心态,并加以理解。 知道如何同异性交往。 4、答问卷:我所欣赏的品质与气质;小组内统计结果;全班统计结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做本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做本答案 语文课堂作业 1、文言文两则 一、看拼音,写词语。h óng hú jiào huì xué yì pán yú cāng liáng tàn tāng biàn lùn zhuān xīn zhì zhì gōng zhuó fú ruò zhī 二、比一比,再组词。 孟沧唯辫悔盂抢惟辨晦盆枪淮辩诲 三、在括号里填同音字。 慧指恩 朝发夕声教专心致考开 之不理装描 2、匆匆 一、看拼音,写词语。n uó yí pái huái kōng xū líng lì máng rán zhēng fā bó wù chì lu? lu? hén jì zhē w?n lèi shān shān níng rán duàn liàn bó bó shēng jī k?o yàn yuó sī chā yāng yōu y? zài bú què dìng zhōng shēng huó de rén , néng b? jiào jīng de q? shēng huó de k?o yàn、

二、比一比,再组词。 段赖汲番难锻懒吸翻雅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其中的两个词写一句话。 名其妙从容不语心无无生机风雨自在 4、*顶碗少年 一、给下面的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萦绕陶醉的少年歉疚地悟出的乐曲努力地舒展的表演专心地捂住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不不知目不睛座无各各想不到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碗一节目一表演一观众一掌声一少年一赞歌一绿荫 五、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听众、观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3、形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4、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四、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种树的人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桃花心木苗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2、我每天都来为树苗浇水。 树苗会养成依赖的心,根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47652

《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1)“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2)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3)“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4)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1单元生物的进化 1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 科学知识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的科普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课前可制作专题网页)化石形成过程短片。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阅读思考: 学生阅读单元页中的诗,师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发现了哪些科学问题?” 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借助本课教材引入部分揭示要研究的问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仲,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 1.教师讲述:在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辽阔的天空中有 众多的生命形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生命

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曾经有两种观点: “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 你们认为呢?(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讨论 那么你们看待古时候人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还知道哪些有关神创造生物的神话故事?(约3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并认识到,人类自古就关注自己的来历,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 3.思考: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 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可以凭空得出吗?(需要证据) 4.我们怎样查找? 5.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 6.交流小结 三.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网络或其它资料继续查找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2课时 一.组织交流:又查到了哪些生物进化的证据? 二.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师:前面的证据让我们零碎的了解了一些动物由某一种进化到某一种,那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是怎样变化过程?我们无法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那么人们靠什么去研究去认识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拼写乐园。(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处.所用处.住处.到处. B.圈.养圆圈.羊圈.圈.套 C.停泊.湖泊.泊.车漂泊. D.牲畜.畜.牧畜.养畜.力 2.根据语境写词语。(5分) (1)luòmò( )的我听到这样qīměi( )的乐曲后,禁不住泪流满面。 (2)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严禁横穿马路,翻越zhàlán()。 (3)我们要学会kòng zhì( )自己的情绪,防止不良情绪的qīn xí()。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1.荒.无人烟() A.不合情理。 B.荒歉。 C.荒凉。 2.天涯海角.() A.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B.形状像角的东西。 C.古时军中吹的乐器。 3.无济.于事() A.过河,渡。 B.救,救济。 C.帮助,使获得益处。 4.聚精会.神() A.聚合,合在一起。 B.理解,懂得。 C.有一定目的的集会。 三、将下列词语与其对应的意思连一连。(5分) 前所未闻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荒无人烟指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已临近死亡。 奄奄待毙从来没有听说过。 重见天日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焉知非福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四、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4分)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最近,我()看了几场足球赛。 4.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但是还要( )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五、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心理描写) B.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动作描写) C.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细节描写) D.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心理描写) 六、鲁滨逊流落荒岛经历的事可以用小标题概括如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畜牧种植②海上遇险③建房定居④回到英国⑤救“星期五”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④②③⑤① D.③④②⑤①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变句子的语调,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部编版 小学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学习检测 (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二单元学习检测 一、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畏.惧(wèi)混.乱(hùn)妻凉缺乏 B.畜.养(chù)犬.牙(quǎn)航海水源 C.木筏.(fá)黑莓.(méi)贷方剔除 D.叛.乱(pàn)瞟.见(piāo)救媛联想 二、读句子,写词语。(10分) 1.在国际yàn huì()上,微笑是一种国际礼仪,是唯一一种不分ɡuó jí()的通用语言。 2.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为了避免受到yě shòu()的xí jī( ),必须采取一定的fánɡ yù()措施。 3.当身处危险的jìnɡ dì()时,我们要认清shì shí(),努力kònɡ zhì()自己的情绪,克服kǒnɡ jù()心理,沉着lǐ zhì()应对。 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事情没有办成,几个人________________(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地回来了。 2.两千多年前,秦兵马俑就达到了那么高的艺术水平,真让人感到 ________________(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3.李老师________________(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地对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在法律面前,一切头衔都________________(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四、用画线词语的反义词填空。(5分) 鲁滨逊远离文明世界,流落到()的荒岛;远离了()的城市,居住在这寂寞的荒野;豪华的卧室入梦,()的帐篷成真。城市中司空见惯的灯红酒绿不见了,开始了一段世界上()的忧郁生活,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下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佛山市同济小学 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案(下) 教科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新闻纸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

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 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 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 2 3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同步精练(含答案)

圆锥 一、填空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2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 4.圆锥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米。 5.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 6.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我是小法官。 1. 直角三角形绕任意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的立体图形都是圆锥。() 2.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3 。() 3. 圆锥的底面积越大,体积越大。() 4. 如果一个圆柱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3 倍,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5.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6.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半圆,也可能是整个圆。() 7. 将一个圆锥平行于底面切割,切面是圆;从顶点垂直于底面切割,切面是等腰三角形。() 8. 一个圆锥的高不变,底面周长扩大到原来的4 倍,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16 倍。() 三、计算下列圆锥的体积。 1. 底面半径是6 厘米,高是10 厘米。 2. 底面直径是18 厘米,高是5 厘米。

3.底面周长是31.4 分米,高是6 分米。 四、计算下列图形的体积。(单位:cm) 五、我是生活好帮手。 1. 城市交管部门要制作一批塑料圆锥形的安全墩,其底面半径是20 厘米,高是60 厘米。请问,这个安全墩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是10厘米和15 厘米,分别以两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两个圆锥。请问,最大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 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