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2)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

学院(系、中心)水产学院

专业年级海洋资源与环境

学生姓名

学号

教务处制表

二Ο一七年九月十三日

填写说明

一、此报告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或打印。

二、此报告中内容请在实习结束后如实填写。

三、实习教学基本概况中的实习类型指教学实习、专业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等;修课要求指必修、限选、任选;实习总结形式指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等。

四、实习总结字数根据形式作如下要求:论文、设计不少于3000字;调查报告不少于5000字。

五、此报告填写完毕(一式两份),经实习指导教师和院(系、中心)有关领导审阅后,一份作为学生成绩由院(系、中心)保存,一份由学生本人保存。

一、实习教学基本概况

二、实习教学内容

(二).实习主要内容:

一、游泳动物室内样品处理与分析

1、数据来源

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7日在山东近海海域(120°35′875″—123°50′620″E,37°0′408″—38°8′715″N)共布设了55个站位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每站拖网33-80min,平均拖速约3 kn。每站起网后,投放CTD仪,记录当前的起网水深、底层水温和盐度等环境因子数据。渔获物带回实验室分析处理,鱼类鉴定到种,并对每种鱼类进行称量和尾数统计。根据个人实习安排,本组样品分析只处理其中5个站。

时间站位放网位置起网位置

2016.12.30 B11 121°0′229″E

38°0′321″N 121°0′348″E 38°2′440″N

2016.12.30 B12 121°0′747″E

37°50′837″N 121°0′181″E 37°53′360″N

2016.12.30 B14 121°1′788″E

37°50′426″N 121°6′500″E 37°50′740″N

2016.12.30 B16 121°20′155″E

37°50′694″N 121°16′320″E 37°51′127″N

2017.01.01 B24 121°40′775″E

37°36′788″N 121°45′510″E 37°36′791″N

站位图如下:

图1

B12#渔获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物共21种,其中鱼类8种、虾类5种、蟹类1种、头足类1种、腹足类3种、棘皮动物2种、多毛类1种(见图3)。该站拖网渔获物总量为58.60kg,3190ind。鱼类中,数量占比最大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占该站鱼类数量的55%,该站没有平均重量较大的鱼类;虾类中仍是日本鼓虾占据绝对优势,日本鼓虾占以该站虾类数量的91%,重量的96%;除此之外,虾类中较多的种类为鲜明鼓虾和口虾蛄,均占该站虾类重量总数的4%;其余种类中数量相对较多的有:腹足类中的扁玉螺。从渔获物平均体重来看,不同种类之间个体差异不大。

B14#渔获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物共21种,其中鱼类10种、虾类4种、蟹类1种、头足类2种、腹足类2种、棘皮动物2种(见表4)。该站拖网渔获物总量为51.97kg,1092ind。鱼类中,数量占比最大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占该站鱼类数量的68%;单个个体重量较大的狮子鱼是该站重量占比最大的,3尾狮子鱼即占该站鱼类重量的48%;虾类中以日本鼓虾数量占总个数的95%,重量也最大,占虾类重量的92%;其余种类中数量相对较多的有:棘皮类中的罗氏海盘车,头足类中的短蛸。本站渔获物中仅有隆线强蟹一种蟹类。从渔获物平均体重来看,不同种类之间个体差异比较大。

B16#渔获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物共23种,其中鱼类8种、虾类6种、蟹类1种、头足类2种、腹足类3种、多毛类2种、棘皮动物2种(见表5)。该站拖网渔获物总量为56.06kg,749ind。鱼类中,数量占比最大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占该站鱼类数量的79%;单个个体重量较大的黄鮟鱇是该站重量占比最大的,6尾狮子鱼占该站鱼类重量62%;虾类中日本鼓虾数量上占据优势,占该站虾类总个数的62%;口虾蛄在重量上占据优势,占该站虾类重量的49%;其余种类中数量相对较多的有头足类中的枪乌贼。从渔获物平均体重来看,不同种类之间个体差异比较大。

B24#渔获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物共21种,其中鱼类8种、虾类7种、蟹类1种、头足类2种、腹足类2种、棘皮动物1种(见表6)。该站拖网渔获物总量为75.37kg,1920ind。从数量上简单来看,鱼类中,数量占比最大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占该站鱼类数量的85%;单个个体重量较大的黄鮟鱇是该站重量占比最大的,7尾黄鮟鱇占该站鱼类重量的57%;虾类中以日本鼓虾数量占虾类总个数的92%,重量也最大,占虾类重量的89%;其余种类数量较少。从渔获物平均体重来看,不同种类之间个体差异比较大。

2)整体分析

①各站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

对于5个站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计算如下:

表1

站位R H' J'

B11# 2.5327 1.5802 0.5275

B12# 2.4790 1.3626 0.4476

B14# 2.8589 1.8841 0.6189

B16# 3.3236 1.8205 0.5806

B24# 2.7922 1.6553 0.5437

通过3个指数可以看出,5个站中B16#的种类丰富度最高,多样性较高;B14#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

②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评估5个站总体渔获物的优势度

总体渔获物的IRI指数如下表(表2):

表4. 胶州湾站位信息

站位经度纬度

T1 120°17'43.6758" 36°6'49.083696"

T2 120°15'38.60964" 36°6'9.881244"

T3 120°13'9.09948" 36°5'21.635808"

T4 120°12'42.23916" 36°7'5.216988"

T5 120°15'24.06204" 36°8'9.012768"

T6 120°18'26.83692" 36°8'47.57442"

图7. 胶州湾站位分布图

3.调查时间:2017年8月30日——8月31日

4.出海用具

调查船(退休渔政船)、抓斗式采泥器、CTD仪、大型浮游生物网、GPS定位仪、样本瓶、马克笔、筛绢、甲醛固定液、水桶、记录表等。

5.技术要求

共设置有6个站位,调查顺序为T1-T6-T5-T4-T3-T2,遵循安全、经济原则。每站拖网约十分钟,平均拖速约1.5kn。每站起网后,投放CTD、采泥器及大型浮游生物网。样品用甲醛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分析处理,底栖生物鉴定到种,鱼卵、仔稚鱼进行显微观察。6.调查要素

水温、水深、盐度、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7.调查流程

图8 渔获种类

4、分析讨论

此次出海采样只采了6个站,站位数太少。且采样地区的底质多为淤泥底,在该底质上生活的渔业生物比较少,因此并没有采到到很多底栖生物。

B.鱼类浮游生物样品

1.实验器材

大烧杯(500ml)、纱布、大培养皿、镊子、胶头滴管、载玻片、显微镜等。

2.实验流程

①将T1样品倒入烧杯,烧杯口罩上纱布后倾斜,将水倒出;

②倒入清水(不掀开纱布)冲洗,再倒出,重复3~4次,最后一次保留部分清水;

③将清洗后的样品倒入大培养皿,借助镊子寻找鱼卵、仔稚鱼;

④将找出的疑似的鱼卵、仔稚鱼吸出,置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记录表格;

⑤重复①~④步骤,清洗观察其他5个站位的样品。

3.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次实验6个站位均未发现鱼卵及仔稚鱼。鱼类的繁殖产卵期为5月至7月,本次出海采样时间为9月1日,该时间点产卵鱼类较少,因而大型浮游生物网采到的样品中并没有观察到鱼卵和仔稚鱼。

三、实习总结

四、实习鉴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