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_考试复习要点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_考试复习要点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_考试复习要点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_考试复习要点

组织行为学

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而且成功,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组织行为学研究容:它研究决定组织中行为的三类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

三类潜在的压力源:环境的、组织的和个体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惊醒学习的观点称为社会学习理论。

组织承诺包括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承诺。

对工作不满意的反应:

退出:直接离开组织。(寻找新的工作岗位或辞职)

建议:采取主动的、建设性的努力来改善工作条件。(提出改进建议、主动与上司以及其它类型的团体一起讨论面临的问题)忠诚:被动但乐观的等待环境有所改善。(面对外部批评时站出来为组织说话)

怠工:被动的听任事态越来越糟。(长期缺勤或迟到、降低努力程

度、增加失误率)

大五模型:约翰·比尔登

外倾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随和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责任心:对信誉的测量。

情绪稳定性: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经验的开放性:针对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一个人的核心自我评价主要由两个要素决定:自尊(个体对自己的喜好以及自身价值的认知)、控制点(个体对自己掌控命运程度的认知)

高马基雅维里者是好员工吗?答案取决于他们的工作类型,以及在评估绩效时师傅考虑其道德涵。对于需要谈判技能的工作和成功能带来实质效益的工作,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会十分出色。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米尔顿·罗克奇)

两种价值观类型:终极价值观(指理想的终极存在状态,这是个体愿意用生命去实现的目标)。工具价值观(指个体更偏好的行为模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归因理论:它认为,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把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这种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辨别晕轮效应和投射作用之比较:

当我们以个体的某一特征为基础,从而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时,我们就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如果我们假定别人与我们相似则很容易判断别人;我们把这种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称为投射,它会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

晕轮效应并不是随机发生的,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晕轮效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可时;当这些特质含有道德意义时;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时。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对方的真时情况进行知觉。

个体的创造性主要需要三个要素:

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技能、在的任务动机。

管理者可以做些什么来改进他们的决策呢?

第一,分析情景。调整你的决策风格以适应你所在的民族文化及组织的评估和奖励标准。

第二,关注偏见。试着减小偏见的影响。

第三,理性分析与直觉判断相结合。同时运用二者,将会切实的改善决策的有效性。

第四,努力提高你的创造性,包括对问题更多寻求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尝试以新方法看待老问题,使用类比手法。

区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克莱顿·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假设每个人心都有五种需要层次: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还把这五种需要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级别。生理和安全需要是较低级的需要,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成为较高级的需要。区分这两个层次基于这样的基础:较高层级的需要通过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级的需要则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克莱顿·奥尔德弗重新修改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存在三类核心需要: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与马斯洛的理论不同,ERG理论并不假定其中存在一个严格的等级。ERG理论认为,一个人甚至可以在存在需要和关系需要均未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为了成长需要而工作。或者三种需要可以对个体同时起作用。他还认为,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挫折时,就会退回到较低层次

的需要。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采取活动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该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某种结果的期望程度,以及这种结果对个体的吸引力。

期望理论关注三种关系:

(1)努力—绩效关系:个人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某种绩效水平的可能性。

(2)绩效—奖励关系:个人相信达到一定绩效水平后即可获得理想结果的程度。

(3)奖励—个人目标关系:组织奖励可以满足个人目标或个人需要的程度,以及这些潜在的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

情绪智力:指觉察和管理情绪线索和情绪信息的能力。

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

(1)自我意识:体味自我情感的能力。

(2)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3)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

(4)感同身受:体味他人情感的能力。

(5)社会技能: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和心境会影响工作绩效吗?

是的,他们会降低工作绩效,尤其是消极情绪。但情绪和心境也会提高绩效,提高途径:首先,情绪和心境可以提高唤醒水平,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其次,情绪劳动认为,特定的情感也是工作要求的一部分。

角色认同:在一种角色当中,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一致。

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就是角色知觉。

角色期待: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角色冲突:当个体面对相互之间存在分歧的多种角色期待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社会惰化: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

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依赖于群体中所建立的绩效规。如果这些绩效规要求很高,高聚力群体的生产率就会高于低聚力群体;如果群体聚力低,绩效规要求很高,则群体生产率也会较高,但不如高聚力且高绩

效规的情境;如果群体聚力低,而且绩效围也低,则生产率更可能处于中低水平。

群体偏移:事实证明,群体决策与群体成员的个人决策之间存在差异。在有些情况下,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为保守。但更多情况下,群体决策倾向更为冒险。

在工作群体中,不存在一种积极的协同作用,从而使群体的总体绩效大于个体绩效之和。工作团队则不同,它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队员努力的结果导致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

团队规模与团队绩效的关系:

团队绩效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通常来说,最有效的团队规模不超过10人。而专家建议,在能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应该使用最少的人数。

随着团队成员的补充,人员合作方面的问题成几何倍数增长。当人数过多时,团队聚力和相互信任就会下降,社会惰化现象会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所做的工作越来越少。而且,大规模的团队在协调相互之间的工作时会有麻烦,尤其当有时间压力时。因此,在设计高效团队时,

管理者应该尽量使人数不超过10人。

在群体或组织中,沟通有四种主要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信息。

辨别三种常见的小群体网络:链式、轮式、全通道式。

链式严格遵循正式命令链。在严格的三级水平中,你会发现他们的沟通渠道与这种网络十分相似;轮式依赖于一个核心人物作为所有群体沟通的管道。当团队中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时,会激发这种沟通网络。在实践中,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通常以全通道式网络为特点,其中所有的群体成员各自做出贡献,没有一个人处于绝对领导的角色。

布莱克和莫顿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有时也称领导方格。

确定领导风格:影响领导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有关系取向型和任务取向型。

界定情境(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岗位权力),领导者与情境的匹配(第一,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第二,改变情境一适应领导者)

路径—目标理论的核心在于:为下属提供信息、支持或其他必要的资源,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是领导者的工作。路径—目标的概念来自这样的信念:有效的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道路来帮助下属实现工作目标,并未下属清理前进途中的各种障碍,从而使下属的工作更为顺利。

依赖性:权力的关键★

依赖性的一般假设:当你拥有他人需要的某种东西,而且你是唯一的控制者时,你就使他们依赖于你,也因此获得了对他们的权力。依赖与其他可替代性的供应资源成反比关系。如果某种资源充足,对它的拥有并不会增加你的权力。如果你能控制信息、尊严或其他别人渴望的东西并形成垄断,则别人就会依赖你。反过来说,你越是扩充你手中的特权,则别人手中的权力就越小。

依赖性是如何产生的:当你掌控的资源是重要的、稀缺的且不可取代的,那么人们对你的依赖性就会增加。(A)重要性:要想产生依

赖性,你所控制的资源必须被人们认为是重要的。(B)稀缺性:只有当人们觉得一种资源十分稀缺时,才能使他人依赖于你。(C)不可替代性:一种资源越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替代物,则拥有对该资源的控制而带来的权利就越来越大。

当人们把政治活动感知为一种威胁而不是一种机遇时,他们常常回应以自我防备的行为——反应性的和保护性的行为来回避行动、进行指责或做出变化。

回避活动(过度遵从、推诿责任、装聋作哑、耽搁时间、搪塞)回避责备(减震缓冲、明哲保身、合理化、替罪羊、虚报信息)回避变化(阻止变化、自我保护)

冲突观念的变迁:

冲突的早期观点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不良的、消极的,它常常与暴乱、破坏和非理性同时使用,以强化其消极意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传统观点与在群体行为方面占优势的态度相符合。人们认为冲突是功能失调的结果,导致冲突的原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沟通不良;人们之间缺乏坦诚和信任;管理者对员工的需要和抱负缺乏敏感性。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认为,对于所有群体的组织来说,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冲突无法避免,人际关系学派提倡接纳冲突。冲突不可

能被彻底消除,优势它还会对群体的工作效益有益。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叶,人际关系观点在冲突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

相互作用观点鼓励冲突。它认为,融洽、和平、安宁、合作的组织容易变得静止、冷漠并对变革与革新的反应迟钝。

相互作用观点:鼓励冲突。它认为,融洽、和平、安宁、合作的组织容易变得静止、冷漠并对变革与革新的反应迟钝。

这一观点的主要贡献在于,他鼓励管理者要维持一种冲突的最低水平,从而使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善于自我批评和不断推出新。

相互作用观点并不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好的,而是认为一些冲突支持了群体的目标,并能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它们是功能正常的、具有建设性的冲突。但也有一些冲突阻碍了群体的工作绩效,它们是功能失调的、具有破坏性的冲突。

任务冲突与工作的容和目标有关,关系冲突着重于人际间的关系,过程冲突指向工作如何完成。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关系冲突是功能失调的。低水平的过程冲突和中低水平的任务冲突是积极的、功能正常的。要使过程冲突具有建设性,必须使它保持在最低水平上。中低水平的任务冲突会对群体的工作业绩有积极影响,因为它激发了人们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而这一点有助于使群体的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种冲突处理的行为意向:竞争、协作、回避、迁就、折衷竞争:当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冲突对另一方的影响时,他就是采取竞争的做法。

协作:当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各方利益时,我们就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并寻求相互收益的结果。在协作中,双方的意图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做法是坦率的澄清差异与分歧。

回避:个体可能意识到了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迁就:如果一方为了安抚对方,则可能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迁就指的是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做出自我牺牲。

折衷:当冲突各方都寻求放弃某些东西,从而共同分享利益时,则会带来折衷的结果。这种的明显特点是,双方都倾向于放弃一些东西。

工作专门化是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

20世纪50年代,管理者把工作专门化看作是生产率的不竭之源。或许他们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的工作专门化尚未广泛运用,无论在哪里,只要推行这种做法,几乎总能提高生产效率。但到了60年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物极必反的道理。在某些工作领域,已经出现了

这样一种状况:由于工作专门化而造成的“不经济”因素——表现为员工的厌烦情绪、疲劳感、压力感、低生产率、低质量、高缺勤率和高流动率等,超过了它带来的经济优势。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而不是缩小工作活动的围,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许多公司发现,通过让员工从事不同的工作,以及让他们加入到需要相互交换工作技能的团队中,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产出和工作满意度。

部门化的主要方法:(1)根据职能来进行;(2)根据组织生产的产品类型进行工作任务的部门化;(3)根据地域进行划分;(4)针对过程进行部门化;(5)根据顾客的类型进行划分。

组织文化的源头:组织的创始人

文化形成的三种途径:首先,创始人仅仅聘用和留住那些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直的人员;其次,他们对于员工的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进行灌输和社会化;最后,创始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角色榜样,鼓励员工人认同这些信念、价值观和假设,并进一步化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社会化可以概括为一个包括三个阶段的过程:原有状态、碰撞阶段和调整阶段。

组织文化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给员工,最常用的方式有故事、仪式、物质象征和语言。

管理层可以做些什么来创建更合乎道德的组织文化?(1)成为一个有形的角色榜样;(2)表达道德期望;(3)进行道德培训;(4)明确的奖励道德行为和惩罚不道德行为;(5)提供保护性机制。

卢因的三步模型:库尔特·卢因认为,成功的组织变革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解冻现状,移动到新状态,重新解冻新变革使之持久。

科特的八步计划模型:

通过创造组织需要迫切变革的理由,建立紧迫感;

形成具有领导变革所需足够权力的联盟;

建立新的愿景来指导变革,并制实现该愿景的战略;

在整个组织中进行愿景沟通;

通过扫除变革障碍、鼓励冒险、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向员工授权,让他们为愿景采取行动;

有计划的创造和奖励近期成果,这些成果会推动组织向新的愿景迈

进;

巩固成果,重新评估变革,在新的计划中作必要的调整;

通过证明新行为与组织成功之间的联系,强化变革。

学习型组织的特性:

有一个大家认同的共同愿景;

在解决问题和从事工作时,摒弃旧有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

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成员们对组织的整个过程、活动、功能及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

人们之间坦率的相互沟通(跨越纵向和水平界限),不必担心受到批评或惩罚。

人们摒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一起工作。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 I 导论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它们做决策,分配资源,知道别人的行为已达到工作的目标 2、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工作,已达到一系列 目标 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管理角色:人际的角色、信息的角色、决策的角色 5、管理技能:观念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骑着重要作用(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7、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遗迹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 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8、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是做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系统研究可以代替直觉或 本能的感觉 9、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改善质量与生产率(全面质量管理TQM)、改善人际技能、管理劳动力多元化:(组 织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正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授权:(管理者分类教练、导师、发起人、支持者)、革新与变革处理临时性、员工忠诚性减弱、改善道德行为:(道德困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行动) 10、权变的观点:几乎没有简单的和万能的原理能够解释组织行为 11、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概览(对抽象现实的概括,对某些真是就是贱的简化特征)、因变量【生产率(效 果和效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群体,组织) 第2章:回应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1、多元化的普遍性(国内、国际) 2、地球村:(跨国公司、区域合作协定) 3、民族文化:某一具体国家所特有的主要价值观和实践活动 4、狭隘主义:单纯以自己的眼光和观点看世界。 种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优于其他文化 5、评估国家之间的差异: 克拉克洪斯托特伯克构架:6个维度: (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空间概念) 霍夫斯塔德的构架:4个维度: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松散和紧密的社会结构 权力距离: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公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不确定性规避:对风险的态度 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物质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文化冲击: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不适应性和情绪波动 文化冲击周期(U型曲线模式) 7、组织内部:人人相同承认异同求同存异 8、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灵活的工作安排,托儿与托老福利、多元化培训 II 个体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1、传记特点(人口统计学因素)(从员工的人事档案中能够直接获得的因素)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任职时间 2、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A-B卷及答案要点

A卷 一、名词解释:(4*8=32分) 1、组织 2、正式组织 3、激励 4、团队情商 二、简答题;(4*12=48分) 1、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2、简述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 3、晕轮效应及启示 4、简述组织文化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优势动机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B卷 一、名词解释 非正式组织 第一印象效应 从众 组织文化 二、简答题 组织存在的条件 设计有效激励机制的原则 高效团队的特征 公平理论的启示 三、论述题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组织行为学考试A卷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4*8=32分) 1、组织 一群人的集合、有机系统、共同的明确的目标、整合资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这三个要素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组织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们经

常将“正式”与“不变”、“稳定”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正式组织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发现和使用人才,并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调整正式组织的结构。 3、激励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 4、团队情商 团队情商是指一个团体的综合情绪控制调节能力。团队是由个体结合而成的,但它不是简单的人群组合,它是由一群心理上相互认知;行为上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利益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目标上有共同向往的人们结合在一起的人群集合体。由此,我们可以将团队情商理解为团队的共同价值观、荣誉感和使命感。现代组织中的许多工作都是由各种团队去完成的。为此,团队的工作气氛以及凝聚力对工作绩效有着深刻的影响。团队能否和谐,不仅取决于其中每个成员的情商,更取决于团队整体的情商。高情商的团队,成员之间往往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团队显示出高涨的士气;低情商的团队,士气低落,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因而所在单位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二、简答题;(4*12=48分) 1、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就构成通常所说的组织环境。 组织和环境的关系:不同组织对环境要素的依赖程度各不相同。组织(系统)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的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与组织直接作用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称为利益相关者。组织必须正视环境存在,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改革,才能获得发展。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准确的感知环境变化,同时要始终保持结构的灵活性。组织也会影响环境,组织的存在本身就为了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组织活动的结果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组织要为优化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 2、简述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马斯洛指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连续性。五个层次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即物质需求,这是直接与生存有关的需要。它具有自我保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在人类各种基本需要中占有最强的优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正是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人们才会不断的寻求更舒适的物质享受,物质社会的发展才会日新月异。只有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安全需要,如果生理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出现安全需要。安全需求是人们对于周围环境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途径”理论是( )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莫顿 2.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C、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3.一个人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不灵活,情绪受抑制,行为的内倾向明显,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 第一印象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效应 5、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 A 冷漠 B 理解 C 思维 D 意向 6.管理者能直接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下属人员的人数或者部门数,称为:()。 A. 管理幅度; B. 管理层次; C. 管理能力; D. 权力距离。

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 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8. 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 A.遵从行为 B.服从行为 C.从众行为 D.响应行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C、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D、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10.这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赢得了你的尊重,在一些事情上你会服从他的判断,说明他具有()。 A、强制权力 B、奖赏权力 C、法定权力 D、专家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得0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2 0分) 1、人的价值观体系来源有() A、遗传 B、民族文化 C、家庭教育 D、社会舆论 E、大众传播 2、权力的来源有() A、职位权B、专长权C、分权D、模范权E、集权 3、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将领导作风分为()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 卷及答案】 0152 全国2016年1月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b) a.系统性 b.可控性 c.静态性 d.单样性 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c)a.莱维特 b.梅奥 c.维 卡d.泰勒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a) a.知觉 b.态度 c.观 念d.价值观 5.“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c )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 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

a.主动性 b.适应性 c.有用性 d.独特性 7.把性格划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其分类的依据是(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 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 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c)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 段 d.最后阶段 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d)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同质群 体d.异质群体 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 a.通道 b.工具 c.情 境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 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 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d) a.伦林 b.扎琼克 c.费斯廷 格 d.奥斯卡普 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组织行为学测试题

《组织行为学》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 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 5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 A自我B本我C超我 6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 7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 C天才D才能 8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中间型 9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10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 A梅奥B马斯洛C赫兹伯格D泰罗 11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洛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D波特 12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D生理需要 13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1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者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者打“X”,每小题1 分,共15 分)(√)1、认知是指个体对感觉器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判断、抽象的过程。(X )2、根据相互作用的观点,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冲突是弊大于利。 (√)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 )4、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X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内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基础之上的。 (X )6、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揭示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动机总是一致的。(√)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8、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称为组织认同感。 (X )9、“内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内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 (√)10、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雇员责任的减少。与离职率成正相关,与信任、工作满意和留职意愿呈负相关。严重破坏时,雇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具有交易性。 (X )11、所有的任务型群体都是命令型群体。 (X )12、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的群体将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为有效。 (√)13、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技能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是一种操作技术,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14、社会惰化效应说明了群体规模的增大是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的,代表的是一种协同效应。 (√)15、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伦理学 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B、按人的行为模型 C、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D、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第一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5、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6、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组织行为学 测试题

组织行为学测试题

组织行为学测试题

《组织行为学》测试题 (4月15日10:20-12:00考试) 第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组织行为学宏观理论内容的是(C 、组织单元) 2、职业经理阶层的形成,也形成了专业管理研究队伍,从而形成了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即(C 、管理运动) 3、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是(D、泰勒) 4、企业文化理论把企业中的人看作(D、观念人) 5、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B、实验法) 1、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了解其心理活动,这是社会知觉类型中的(A、对人知觉) 2、个性包括(D、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部分 3、一个人心理和行为反应灵活、活泼开朗、善于交际,那么我们可以说他的气质类型偏向(B、多血质)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D、能力) 5、特妮?休斯顿的嗓音、刘易斯的奔跑、马拉多纳

的球技等等,我们称这些人具有(、特殊能力B ) 1、在群体中,如果成员扮演维护角色的多,任务角色少,那么这是一个(A ) A、人际群体 2、心理学家詹姆斯通过研究,认为小群体的最佳人数是(D ) D、7-2 3、当个体感到群体压力比较大时,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这种现象叫做(B )B、从众行为 4、(A )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 A、德尔菲法 5、头脑风暴法最早是由(C )提出的。 C、奥斯本 1、设置超级目标,是为了(C ) C、减少冲突 2、平行沟通方式,是对应于法约尔的组织管理中的(A )。 A、跳板原则 3、非正式沟通是围绕组织成员间的(B )而建立起来的。 B、社会关系 4、小道消息最典型的传播方式是(D ) D、葡萄藤型 5、非正式沟通方式中,某些人将消息有选择地告诉其他人(通常是和消息内容有关的人,这种传播方式为(D ) D、葡萄藤型 1、双因素理论在实践中最重要的应用是(C ) C、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个体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系统分析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准实验___ _。 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个性心理特征___两大部分所组成。 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心理与行为状态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组织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指令___型领导。 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主客观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 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合群需要___。 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精神状态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B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D)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4.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C )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5.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C )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6.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B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7.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D ) A.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B.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 C.主管领导的关心 D.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 8.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 (A )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070 课程代码:01880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工商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项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2.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如果职工A认为自己同职工B相比,所得报酬偏低了,觉得很不合理,因为自己与B 作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4.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菲德勒B.豪斯 C.布莱克 D.弗洛姆和耶顿 6.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C)。 A.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组织设计没有考虑例外原则 C.组织设计忽视了对干部的特点与能力予以要求 D.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利对应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7.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8.按占优势的心理机制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何种(ACDE)。 A.理智型 B.内倾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E.中间型 9.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还有(ADE)。 A.成就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权力需要 E.社交需要 10.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BCD)。 A.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 C.尊重和认同需要 D.完成任务的需要 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11.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ABC)。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上下级的关系 D.个性结构 E.环境结构 12.中华商务中心是一家合资企业,以物业经营为主要业务。目前写字楼租户272家,公寓租户426家,商场租户106家。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物业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公交部、业务发展部等部门。物业部门设置了写字楼管理部、公寓管理部、商场管理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试问,其整个公司和物业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别采取了哪种部门化或部门划分形式?(AB) A.职能部门化 B.顾客部门化 C.均为职能部门化 D.均为顾客部门化 E.地域部门化 三、判断对错题 13.现代社会里遍地都有组织。(对) 14.态度是天生的。(错) 15.根据期望激励理论,唯有增加职工的工资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错) 16.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多少与群体绩效之间成反比关系。(错)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一、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1.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Y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X 3.根据波特——劳勒模型,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吸引力。Y 4.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X 5.领导连续流理论认为:很难判断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某种领导行为。Y 6.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X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7.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B ) A. 观察法 B.调查法 C. 实验法 D.测验法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C) A. 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 天才 D.才能 9.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B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华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lo.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C)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 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11.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B )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12.某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国六大地区设立经销办事处(营业所),所有办事处都用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联网。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 B) 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矩阵化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BD ) 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 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14.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C. 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15.以下做法中,属于自然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DE )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 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拒之门外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16.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组织行为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前世界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通行方法是()这种研究方法已经历了趣味性、科学性、普及化三个阶段。 A、实验法 B、民意测验法 C、理论法 D、数量统计法 2、通常人们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作为()。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对比效应 D、相似效应 3、在群体决策中,让人敝开思想,畅所欲言的方法是()。 A、德尔菲法 B、提喻法 C、头脑振荡法 D、前提分析法 4、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奖励与惩罚都有激励作用,但应以()为主。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正负同时强化 D、反强化 5、在沟通网络中,正确性高,速度快,有确定的领导人,但士气低,适应工作慢的沟通方式,属于()。 A、链式沟通方式 B、轮式沟通方式 C、圆形结构沟通方式 D、星式沟通方式 6、企业面貌、产品外观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和标志属于组织文化结构中的()。 A、精神层 B、制度行为层 C、物质层 D、管理生产层 7、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价值的一种资本形式属于()。 A、企业文化 B、经济文化 C、政治文化 D、核心价值观 8、管理方格理论中,表示对工作为关心,但忽略对人的关心,这种领导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常被称“权威型管理”属于()。 A、1.1型方式 B、9.1型方式 C、5.5型方式 D、1.9型方式 9、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下,通常人们把承诺认为是()。 A、人性 B、良心 C、道德 D、情感 10、个体认知能力和自信心通常与从众行为()。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88237doc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88237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途径”理论是( )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莫顿 2.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C、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3.一个人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不灵活,情绪受抑制,行为的内倾向明显,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 第一印象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效应 5、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 A 冷漠 B 理解 C 思维 D 意向 6.管理者能直接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下属人员的人数或者部门数,称为:()。 A. 管理幅度; B. 管理层次; C. 管理能力; D. 权力距离。

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 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8. 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 A.遵从行为 B.服从行为 C.从众行为 D.响应行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C、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D、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10.这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赢得了你的尊重,在一些事情上你会服从他的判断,说明他具有()。 A、强制权力 B、奖赏权力 C、法定权力 D、专家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得0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2 0分) 1、人的价值观体系来源有() A、遗传 B、民族文化 C、家庭教育 D、社会舆论 E、大众传播 2、权力的来源有() A、职位权B、专长权C、分权D、模范权E、集权 3、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将领导作风分为()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套

组织行为学往届测试试题 全国2012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把组织看作是一个( ) A.封闭的社会组织 B.无机的社会组织 C.静态的社会组织 D.开放的、有机的社会组织 2.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或说明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案例研究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所谓的“态度对象”是指态度的( ) A.社会性 B.针对性 C.稳定性 D.间接性 4.创造性行为是指人的创造性能力、创造性需要和动机和所处的物质、社会环境的函数,这是创造性行为的( ) A.有用性 B.自创性 C适应性 D.主动性 5.根据霍兰德的观点,适合于从事涉及人际间的活动的职业的人,其个性定向是( )

A.现实操作型 B.管理型 C.常规型 D.社会型 6.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是( ) A.利益型群体 B.任务型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友谊型群体 7.群体规范能起到界定群体成员行为范围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是( ) A.角色期待 B.角色知觉 C.心理契约 D.角色定式 9.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是( ) A.社会惰化效应 B.责任分摊效应 C.群体促进效应 D.群体转移效应 10.希望和他人来往、结交,和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这种需求是( ) A.包容需求 B.控制需求 C.感情需求 D.交往需求 11.人际关系学派认为冲突( ) A.有害无益 B.有利无害 C.保持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D.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12.以下不属于领导的功能的是( )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问题详解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组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是适应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动机: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具有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活动性的特征。 群体:群体是两个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特征:1.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2.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领导: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必须有以下3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观念形态文化、制度一行为形态文化和符号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组织环境调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影响组织的有效性。组织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 团队: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习题含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 1、什么是组织 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1、是由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2、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面各包括哪些内容 答:第一:把组织看成是个人的集合: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是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的。对诸如价值观、知觉、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这些因素也予以考虑,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第二:把重点放在组织成员的小组、群体上,研究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们在一起工作的常规方式是小组、部门、委员会这些组织形式。因此,在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可选择的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分析工作群体的功能,如规范、凝聚力、士气、沟通、人际、合作与竞争等。第三:把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力求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如何影响组织效率和气氛,如何影响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认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认识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尽可能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改进组织气氛。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组织行为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主要学说受到哪些学科发展的影响 答: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一)古典理论时期(1900—1930年),受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二)人力资源理论,受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三)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受哲学思想发展与社会学发展的影响;(四)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行为科学发展的影响。 2、21世纪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答:一、经济全球化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二、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三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行为研究中的原则 答:1949年,行为科学命名大会上的四项决定: 1、理论的肯定和证明必须靠公众都能够观察了解的客观事实,不能单凭学者个人的经验; 2、尽量使用数理化的方式来说明假设,以便精密地测试和修正; 3、尽量使各种论述精确,以便能用严密的试验予以肯定或否定; 4、使用自然科学所惯用的“厘米—克—秒”制作为度量工具。 2、实验法中的变量有哪些 答: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个案研究中的例与弊。 答: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复习摘要

Chapter1 导论 一、什么是组织? 条件:人、目标、分工和协调 二、组织行为学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绩组织效。 研究目的:描述、预测、解释、控制 三、组织行为学的性质 四、学习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五、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变量 生产率(效率和效果)、流动率、缺勤率(永久离开某一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场所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性为)、组织公民行为(OCB) 六、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 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七、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回应经济压力回应经济全球化改善客户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与变革应对临时性 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八、权变的组织行为模型 Chapter 2 组织的多元化 1、多元化的分层: 人口统计因素——表面层次的多元化 人格、价值观……——深层次的多元化 2、歧视(歧视性的政策或做法、性骚扰、恐吓、嘲弄和侮辱、排斥、非礼) 3、人口统计特征(考虑各特征对离职率、缺勤率、生产率、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年龄、性别、种族和族群、残疾、任职时间、宗教、性取向、性别认同、地域背景、婚姻状况、是否育有子女 4、能力——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

智力能力:从事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工作,与工作满意度零相关 also:社会智力、文化智力、情绪智力 智力能力与体质能力的对比 5、多元化的管理策略 吸引、选择、开发、留住多元化员工 群体中的多元化 有效的多元化项目 6、小结及对管理者的意义: 个人特征:制定管理决策时不应考虑员工的这些个人特征,他们是潜在的偏见来源。 能力:直接影响员工的绩效水平;管理者需要在员工选拔、晋升和换岗等方面强调能力因素;使得任职者的能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 多元化管理:多元化管理必须是所有组织成员的永久性承诺 8、新生代就业群体:Y世代 CHAPTER3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1、态度 概念:关于物体、人物和时间的评价性描述 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密切相关 态度不总是决定行为——认知失调 2、态度的类型 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心理授权) 工作参与 组织承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感知到的组织支持 员工敬业度——个体对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和工作的热情 3、工作满意度 测量——单一整体评估法和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薪酬、核心自我评价 工作满意度的应对方式——退出、建议、忠诚、怠工(建设性/破坏性,积极性/消极性)后果: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顾客满意度、缺勤率、离职率、工作场所的偏常行为工作满意度在全球化层面的意义:西方文化中的员工比东方。。。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管理者:关心员工的态度、关注工作的内在部分;创造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具有心理挑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安徽工业大学MBA研究生考试试题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组织行为学班级2012级MBA 姓名学号 一、问答题(40分): 1、请你回顾一下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该组织采取了哪些激励措施?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20分) 激励就是指管理者创设各种既能朝向组织目标又能满足职工合理需要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条件,持续激发职工的动机,以调动职工行为积极性的过程。 2、试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是否需要改进,如何改进?(20分)

二、案例分析题(任选2题,共60分,每题30分) (一)用人的艺术 某家电子计算机集团公司,几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两名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张某和李某,人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工作。从工作申报表和面试等人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工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而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人说话,喜欢独处。一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工作,得心应手,成绩出色,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人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干了,准备辞职。人事经理让他说出理由,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一点,人事经理已经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对销售工作已经不感兴趣了。私下里,人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据说,他在中学时代,还获得过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意识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人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里,吃完饭后与他谈了一次,最后决定调李某到研究开发部。在李某调动到调研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两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十几万元。 思考题: 1、为什么张某能适应销售性工作,而李某则不能适应?这如何解释? 2、假如你是管理者,你如何解决李某辞职的问题? 3、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你如何评价该公司的人事经理? (二)在大城市医院(Metropolitan Hospital)中,压力管理巳实施2年多了。这项工程最初动力来自中层管理者由于感到压力,工作过度,遭受政策和程序上不可预料的变化而产生的广泛抱怨。高层行政管理者寻求外部组织发展咨询师的帮助处理这些问题,咨询师有着压力管理的技能和经验。 工程最初阶段是诊断在医院里体验到的压力的原因和结果。了解压力源被看作发展合适地处理压力计划所必须的前奏。咨询师制定了一个问卷来收集数据,调查对象是45名中层管理者。他们几乎对医院里所有方面负责。问卷的设计是以压力的概念模型为指导的。这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