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申论关注时事

公务员申论关注时事

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珍爱生命

2008-12-02 21:44:46| 分类:形势政策文字稿|字号订阅

一,毒品危害与禁毒斗争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毒品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联合国毒品监督机构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经常性和偶尔性的毒品使用者已达两亿之多;其中1.63亿人吸食大麻,3400万人食用安非它明,1400万人食用可卡因,1500万人服用鸦片制剂,800万人食用摇头丸。全球毒品每年销售总额8000亿至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这一数字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收入,与全球军火贸易额相差无几。

(一)认识毒品

毒品是指被非法滥用的、能使人形成瘾癖的物质。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中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属于中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其它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七类一百一十八种。

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中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属于中国精神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兴奋剂、抑制剂和致幻剂等,共一百一十九种。兴奋剂是加速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处于强烈兴奋具有成瘾性的精神药品。常见的有:苯丙胺类、苯丙胺类衍生物MDMA、MDA(摇头丸)、可卡因、咖啡因等。其中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又称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素),属于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其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吸食冰毒可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在人体内的作用快而强,一旦断药,会出现戒断症状。用药后精神兴奋,对食物和睡眠的要求降低,常导致激动不安和暴力行为。“摇头丸”则是苯丙胺类衍生物,是亚甲基二氧甲基安非他明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摇头丸”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嗜舞、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等。

从上述关于毒品的概念来看,关键词为“非法使用”、形成“瘾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其中,“非法使用”最为重要,起着毒品的法律界定作用,所有具有成瘾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只有在非法使用时才称为毒品,合法使用时为药品。后两个关键词反映了毒品的特点及范围。

从毒品的药理和所涉及法律的双重地位分析,毒品具有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三个主要特征:

1,具有依赖性。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药物依赖性”下了如下定义:“药物依赖性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

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药物引起的不舒适感。”

毒品的依赖性包括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它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该用药者具有一种周期性的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满足避免不适感。凡是能有效地改变精神或行为的任何药物,或者能引起令人愉快的意识状态的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精神依赖性。它是构成滥用毒品倾向的最基本的必要的药理特性,其作用十分顽固,一些人为了得到使人舒适的药物效应不得不使用它。戒毒者复发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依赖性,同时戒毒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也就是克服心理依赖性阶段。

身体依赖性是指反复吸人毒品使身体机能状态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生理变化,神经细胞适应了药物的存在而造成的一种身体适应性状态。这种状态使得中断用药后产生一种强烈的身体机能的紊乱和损害,即戒断症状,需要继续使用该药物方能维持身体机能状态的相对稳定,严重的戒断症状是身体依赖性的主要特征。

具有依赖性特性的毒品多数兼有精神依赖性与身体依赖性两种特性。往往是精神依赖性产生在先,这种对欣快作用的渴求使人不断使用毒品,最后变成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也就是说产生了身体依赖性。这时如果中断用药,就会使身体方面出现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即戒断症状。使人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而身体依赖性形成之后,更加重人们对毒品的渴求,使吸毒者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2,毒品具有危害性。

毒品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毒品对吸食者的神经系统的特殊毒性作用导致其对药物产生的依赖,若断药则会出现强烈的和难以控制的心理渴求和身体的戒断症状,同时机体还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导致机体对药物反应减弱,为此必须定时用药,并且要不断地增加剂量来维持原来的药效。若滥用的毒品剂量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能力,还会立即发生急性中毒反应,严重的易导致急性中毒死亡。同时,由于长期大量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使人的神经、呼吸、消化系统造成慢性中毒反应,并且会诱发肝炎、艾滋病等严重传染性疾病。吸毒者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毒品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分布到全身各重要脏器和组织,使这些器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据联合国禁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吸食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因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每年约1000万人。同时吸毒导致人的体质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由此而引起的死亡已成为吸毒者继过量吸毒猝死、长期吸毒导致重要脏器中毒破坏而死亡之后的第三个死亡原因。此外,毒品还导致了艾滋病、性病、肝炎和肺结核等严重传染病蔓延。据统计采用静脉、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形式吸毒的人,使用不洁注射器或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毒的血液直接传播,其艾滋病感染率约为50~60%。另外,毒品损害人的心理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许多毒品都能直接改变人脑中部分化学物质的结构,破坏、扰乱了人体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有的甚至毒害、损伤了神经组织,导致精神、心理异常、智力衰退、性情乖张、冷漠孤独、人格扭曲、甚至心理变态,唯有对毒品的依赖却越来越严重。

此外,毒品还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危害性。由于毒品具有精神依赖性潜力,会引起强迫觅药和反复无节制地用药。而强迫觅药必然会引起反社会行为,包括为获得药物而犯罪。较突出的会引起如下社会问题:⑴由于药物的滥用而导致的

经济损失,并由此引起家庭关系的恶化,最终影响整个社会;⑵吸毒者除了非法拥有供自己使用的药物外,还可能进行各种犯罪活动,包括为获得毒品而犯罪、为自己使用毒品而进行非法交易以及受某些药物影响而进行暴力犯罪等。如社会性的种植毒品、制造毒品、贩运毒品、销售毒品、走私毒品以及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一系列犯罪。此外,还有因贩毒而形成的集团犯罪、黑社会犯罪,由此引发的暴力、凶杀、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和“洗钱”等犯罪活动,成为最具威胁的社会公害。

3,毒品的非法性。

毒品的非法性表现在它是一种受国家管制的特殊药品;也是法律明文禁止滥用的药品;与它有关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毒品的上述三个特征互相联系,成瘾性是毒品的本质特征,毒害性是毒品的后果特征,违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成瘾性引起危害性,因而被法律加以规定。

(二)毒品危害与毒品犯罪

毒品以及由此引起的毒品犯罪所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直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危及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经济,甚至影响政局稳定,极大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毒品对社会风气产生严重危害。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破坏家庭幸福和社会道德,摧毁民族精神,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烟枪一支,不见枪声震地,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片,不见火光冲天,烧尽财产家园。”这是解放前对吸毒者危害家庭情况的写照。虽然原来的烟枪已换成了现在的注射器,但毒品对家庭的危害依旧,甚至更烈。由于吸毒耗费大量钱财,普通的工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吸毒的需要,而且相当多的吸毒者或是没有职业,或是有工作不做,连工资收入都没有。据昆明市的调查,这些人约占到70%,其它25%的吸毒者虽有正当收入但远不能维持其吸毒支出,只有5%的吸毒者尚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暂时还能支付庞大的毒品费用,但由于他们整天沉湎于毒品之中,无意于工作或经商,毒瘾却在不断增大,经济能力必然迅速萎缩,其结果只能是吸得一贫如洗、债台高筑。有的吸毒者还遗弃老人、出卖子女,甚至胁迫妻女卖淫以换取毒资,直到最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吸毒导致的性功能衰退甚至完全丧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夫妻生活。部分女性吸毒者虽已丧失了性要求,但其中的绝大多数仍不得不依靠出卖肉体维持生计,满足毒瘾。此外,吸毒者自私、冷漠,根本没有家庭观念,不关心其他家庭成员,不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家庭的破裂和崩溃是必然的结局。

吸毒者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道德观念、伦理准则和是非标准,自私、冷漠、人格低下、精神空虚,毫无自我约束能力,沉溺于毒品的感官刺激之中,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如果任其蔓延、泛滥,必然会使国家和民族丧失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此颓败和衰落下去,最后被历史所淘汰。

2,吸毒和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贩毒、卖淫、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据报道,美国的大城市中与毒品有关的犯罪逐年增加,首都华盛顿有2/3的罪犯被捕前都是吸毒者;旧金山市每年约70%的犯罪活动都与吸毒有关。美国政府的一份调查材料表明,吸毒者用于购买海洛因的钱款中约20%是抢劫获得的,45%来源于倒卖毒品,17%来自卖淫,12%来自偷盗等,即总计约94%的毒资来自于刑事犯罪活动。此外,吸毒后的精神亢奋甚至失常也诱发了部分殴打、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毒品严重地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

巨额的毒品利润使世界上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毒品犯罪集团或是直接参与政治活动,影响政府决策,或用重金支持反政府组织,发动政变,制造恐怖活动,由此造成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在一些国家,毒品犯罪集团甚至还建立了国中之国,占据了国家的大片土地与政府分庭抗礼。此外,他们还用大量金钱贿赂、腐蚀政府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使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3,毒品泛滥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力极大,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吸毒者大都无意从事生产劳动,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即使还在劳动、工作,也极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据报道,美国吸毒者的生产事故要比常人高出3—10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有260亿美元。我省吸毒严重的边境地区曾出现过农田荒芜、工厂停工的情况。严酷的事实表明,凡是吸毒严重的地区,劳动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经济状况因此而急剧衰退。

吸毒的巨额费用是绝大多数的吸毒者个人和家庭所无法承受的,以每个吸毒者每天吸食0.3克海洛因计算,仅全国登计在册的海洛因滥用者每年就至少消耗270亿元。此外由吸毒引起的疾病丛生还要额外支出相当数额的医疗费用,这一切都将导致家庭经济破产。吸毒不仅不会创造任何财富,而且会严重消耗社会财富,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破坏。1996年4月广东公安机关破获了建国以来

个案最大的一起走私贩毒案,缴获毒品海洛因598.85千克,价值达上亿人民币。表面上购毒费用是毒贩王世鉴支付的,但如果他这次贩毒得逞的话,这笔巨额的钱款只能取自于众多的吸毒者。在毒品泛滥严重的国家这个数额则更大,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费国——美国平均每天用于吸毒的费用据称已近3亿美元。由此可见,毒品的泛滥单就吸毒一项就每天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毒品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毒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各种化学配剂,同时也排放出有毒的“三废”物质,破坏了自然资源,污染了生态环境,有的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玻利维亚环保部门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该国每年由于生产、制造可卡因而倾入河中的有毒废渣、废水已达3.8万吨,使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农田被污染,农作物受到毒害,最终将影响人的健康。该报告还预计数年之后该国肥沃的查帕瑞平原将变为有毒的荒漠。

(三),深入开展禁毒斗争

毒品祸国殃民,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公害,开展禁毒斗争,扫除毒品祸害,是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为了与毒品作斗争,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产生高额的禁毒费用。以美国为例,自1981年以来政府每年平均投人3亿美元用于禁毒教育。治疗和研究项目,1989年布什总统又提出320亿美

元的扫毒计划,此外还每年另拨10多亿美元援助拉美国家的禁毒、扫毒。在东南亚,缅甸政府近年来仅用于戒毒的费用就已高达数千万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中国西南边境毗邻世界最主要的毒源地“金三角”。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国际毒潮不断侵袭中国,过境贩毒引发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死灰复燃:吸毒人数持续上升,毒品案件不断增多,危害日益严重,禁毒形势严峻。全国登记在册的毒品滥用者(以海洛因为主)由1990年的7万人增至2000年的86万人,10年中增加了11.3倍。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105万人。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和流动人口已成为中国吸毒的高危人群。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72.2%。如果全国人口按13亿计算,则2003年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占全国人口的0.81‰; 2003年共强制戒毒22.25万人次,其中

新收劳教戒毒人员6.15万多人次,比上一年有较大升高。应该承认,实际吸毒人员远高于登记在册的人数,如果按吸毒人员显隐比例1∶4至1∶7推算,估计中国目前的吸毒者数量可能在420万至735万之间,占全国人口的3.2‰至5.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因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占72.4%。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涉及全国2148个县市,占全国近80%的县市。吸毒人员每年吸毒耗资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经济损失,政府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亿元用于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中国已由毒品过境受害国转变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受害国。

我国在挽救、治疗吸毒者、开展禁毒教育和科研、加大缉毒力度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先后开设的600多个戒毒所,年戒毒能力已达10万多人次的事实就是一个证明。面对毒品问题,我国政府以对国家、民族、人民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多年来,以“禁绝毒品”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禁毒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把禁毒作为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来抓。将禁毒作为一项基本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规定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逐级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禁毒工作责任制,保障禁毒工作常抓不懈。

——实行综合治理的禁毒战略。把禁毒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等多种手段,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禁毒斗争。

——坚持依法禁毒。按照依法治国的方略,不断建立健全禁毒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管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防范、惩治毒品犯罪,坚决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戒毒治疗和康复工作,矫治挽救吸毒人员,确保禁毒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确定“‘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坚持禁吸、禁贩、禁种、禁制,控制非法供应和防止滥用并重,禁止和打击一切从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把预防青少年吸毒作为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对青少年立足于教育和保护,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组织、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种社会组织做好预防工作,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合作。中国政府支持开展国际禁毒合作,并在国际禁毒领域认真履行三项主张:坚持广泛参与、责任共担的原则;全面实施综合、均衡的国际禁毒战略;高度重视替代发展,促进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但是毒品形势仍然还是发展蔓延的趋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毒潮对中国危害加剧的状况,不可能短期内彻底消除,禁毒任重道远。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凤瑞2005年5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突出的问题就是境外毒品对中国多头渗透的情况没有改变,尤其是“金三角”地区毒品入境对中国的危害很大,另外在“金新月”地区、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都有境外的毒品渗透中国。吸毒人员还在不断增加,虽然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人数有所下降,但在有些个别地区还是有上升,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冰毒、摇头丸、大麻等的人有所增加,吸毒的种类多元化,吸毒行为的社会危害仍然十分严重。在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危害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新型毒品的危害来势迅猛。尤其是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问题比较严重。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整治。当前在各级各类学校,禁毒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学到防毒、禁毒的知识。广大青少年应自觉远离毒品,积极抵制毒品,努力参与禁毒。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停,为彻底消除毒害,必须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为建设一个健康、文明、幸福、美好的“无毒世界”而不懈努力。

二、新世纪的警钟:艾滋病威胁我国安全

(一)艾滋病及其传播

艾滋病是美国在1981年首先报道的一个新的性传播疾病。它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HIV病毒呈球形,直径100~120 纳米。外周有壳,主要由糖蛋白组成,衣壳之外有包膜。感染HIV 病毒后,有3个月左右的“窗口期”,这时因体内病毒复制的数量较少还难以查验,;此后有长达8~10年的无症状期,称为HIV感染者,他们在外表上与健康者没有区别,甚至自己也没有感觉,但已经可以传播HIV病毒。发作期的患者

称为AIDS,其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容易发生条件性感染和少见的恶性肿瘤,病变扩展蔓延全身,引起死亡。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感染、性交、母婴传播等。从目前的研究看,血液感染主要是通过不洁净输血、打针、注射吸毒以及其他所有因皮肤破裂而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接触等途径而产生。所有能够产生体液并把体液传播给他人的性行为包括异性性交、同性恋、肛交、口交等都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则是指带有艾滋病病毒或已经成为艾滋病患者的母亲通过生育而把艾滋病病毒

传播给婴儿。从全球的传播情况看,每个国家的传播途径因国而异,因人而别。艾滋病在一个地区的传播流行一般都由高危人群开始,然后传播到一般人群,这种流行规律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验证。所谓高危险人群就是指静脉注射吸毒者、卖淫妇女、同性恋等人群。由于这些高危人群不属于社会主流,当艾滋病开始在这些人群流行时,往往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艾滋病仅局限在所谓的高危人群,不会影响一般人群。而等到艾滋病在一般人群中流行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控制艾滋病的良机已经失去。艾滋病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其他任何一种疾病都无法相比的。艾滋病主要感染20-49岁年龄段人口,他们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劳动人口,同时也是家庭结构的支柱。

人类迄今尚未找到有效治愈艾滋病的药品。从艾滋病面世的 20余年时间里,全世界的仁人志士无不上下求索,希望研究一种能够杀死艾滋病病毒的特效药物,更希望发现艾滋病疫苗,使人们永远摆脱艾滋病的折磨和痛苦,但他们失败了。据处于艾滋病研究前沿的科学家预言,艾滋病疫苗可能会在 7~10年后问世,但这只是一种预测,但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以及人类是否真的能够找到治愈艾滋病的灵丹妙药或疫苗尚是个未知数。尽管全球的科学家通过艰辛努力研究出数十种医治艾滋病的药物,但多数没有太多的效果,且副作用非常大。目前最有效的“鸡尾酒疗法”联合使用的三种药物可以使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极大减少,甚至可以把病毒降低到目前的相关检测法都难以检测到的最低水平,使感染者发病的平均期限从通常的5-8年延缓到10-15年甚至更长。但这些方法只能起到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命的作用,而无法根治艾滋病。况且即使人们知道了延长生命的药物,但由于价格昂贵,绝大多数感染者和患者只能望药兴叹,全球目前平均只有不到10%的患者可以得到治疗。

截至20世纪末,人类对病毒感染类的疾病仍然束手无策。由于艾滋病目前仍属不治之症,惟一能够有效减少其对人类生命摧残的办法就是预防,从而减少

感染人数,使更多的人不再落入艾滋病的魔爪。艾滋病这个魔鬼来到人世时,人类先是漠不关心,对感染者歧视、嘲弄和拒绝他们融入社会。而当更多的人包括亲戚、朋友以及自身成为受害者,整个社会都卷入其中,人们在经过激烈的思想、道义、文化等各方面的斗争后,许多感染者和患者勇敢地站出来,现身说法,告诫人们洁身自好、采取行动防治。而越来越多的未被感染者则组织起来,大举宣传、传播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感染者。

(二)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的摧毁力以及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同14世纪肆虐亚洲和欧洲的黑死病(曾导致4000万人丧命)相比要高出无数倍,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安全挑战,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国际问题。截止2002年底,全球已经有约50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3800万人发病,1500万人死亡,1200万儿童沦为孤儿。目前,全球每天有16000人感染。遭受艾滋病打击最为严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光是2002年就有350万人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使得该区感染者和患者的总数超过了2850万人,全球因艾滋病而失去双亲的1200万孤儿中,有1100万在黑非洲。令人极为担忧的是近年来亚太地区艾滋病的感染率呈直线上升,包括印度、印尼和我国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的年均感染率已经超过部分非洲国家,艾滋病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我国国家性灾难!

自1986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正在以极快速度在中华大地传播、扩散。根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正式公告,截止当年末,除港、澳、台外;全国临床血检共计发现6万人感染艾滋病,已有8000余人死亡,估计当年全国感染人数为60万。2002年,我国卫生部相继两次调整了我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6月份宣布是80万人,而几个月后卫生部又将此数改写为100万。有国内外专家认为,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中国将无法避免出现“艾滋病大爆炸”的危险和悲惨局面。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也可能因艾滋病的全面爆发而被耗尽,整个民族的千古悲剧将无法避免。中国科学院曾毅院士曾向国人急呼,如果我们不勇敢、客观地正视艾滋病问题,数年后,其将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我国经济增长率也将因此而下降数个百分点。联合国艾滋病组织的专家则警告,如中国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治艾滋病,保守地估计,到 2010年,中国至少将有 1000万人感染。由于我国高危人群庞大,流动人口众多(2002年估计全国有1.2亿),且人口基数巨大,近年来通过性渠道感染艾滋病呈明显增长态势。再加上国民性观念趋于自由、宽容等原因,目前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病毒从高危人群向普通民众传播和扩散的警戒期,一旦突破警戒线,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将比目前高出几倍,甚至数十倍。也就是说,将有数千万人甚至上亿的无辜民众成为艾滋病的牺牲品,那时整个中华大地将被笼罩在艾滋病的黑色阴影中。到20世纪末,艾滋病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千亿美元。据专家估计,我国一个艾滋病人的医疗费用年均为5000-11000元,相当于我国家庭平均年收入的一半至一倍,其总费用是人均年收入的18.3-24.4倍。这笔医疗费用将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个人和家庭来讲,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家庭其他成员为了照料病人,不得不减少工作、学习时间,以至整个家庭经济受到损失。此外,青壮年大多承担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义务,他们因患艾滋病而早逝,会严重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正常生活和成长,遗留下一群无依无靠的孤儿和老人,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按照中科院院士曾毅的测算,当艾滋病感染人数达到60至100万的时候,随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可达人民币4600

到7700亿元。这个数字令所有的中国人担心:艾滋病一旦流行就会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实际上,艾滋病的蔓延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更为严峻的是,艾滋病的蔓延可能引发空前的国内安全危机,经济安全首当其冲,而其对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

(三),加强防范,珍爱生命

今天,全球已经形成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私营企业、志愿者等在内的庞大宣传、研究以及防治网络,艾滋病“威胁人类存亡”的神话坚冰

必将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被融化。在同艾滋病做斗争的2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在艾滋病的流行早期,我们不能采取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力,或控制措施不正确,艾滋病从高危人群传播到一般人群将不可避免。在非洲的很多国家,由于在流行早期没有能及时采取措施,艾滋病流行已经成为灾难。一些地区一般成人的艾滋病感染已经达到20%~

50%。这使得一些国家的平均期望寿命大大缩短,如津巴布韦,平均期望寿命由艾滋病流行前的64.9岁下降到目前的39.2岁。在亚洲,艾滋病蔓延非常迅速。在最早出现的泰国北部农村,很多家庭消失,村庄萎缩,人口已经连续8年呈负增长。相反,如果在艾滋病流行早期,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控制措施,从高危人群传播到一般人群的流行是可以避免的。在澳大利亚,由于全国范围内在流行早期就采取了强有力的针对性控制艾滋病措施,不仅艾滋病没有传播到一般人群,即使是在吸毒和妓女这些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率也非常低。目前,澳大利亚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在5%以下,妓女的感染率在0.1%以下,而在

最早出现流行的同性恋人群中,感染率也在下降。

事实说明,即使是错过了预防的最佳时期,艾滋病已经从高危人群传播到一般人群,但如果采取强有力的预防宣传措施,全民动员,也可以收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的效果。在这方面,有的国家走在了前列,成为各国学习的榜样和

楷模。乌干达就是其中一个。该国1983年首次发现艾滋病,因当时国家陷于连年战乱,错过了进行预防的最佳时期,酿成艾滋病病毒泛滥成灾。1992年感染

达到顶峰时期,全国34%的民众感染,结果其后的数年内200多万人被艾滋病

夺去生命。但乌干达政府全力采取补救措施,从总统及其他高级官员开始在全国发动了一场持续的大规模宣传活动,特别是准许社会各界全面参与预防宣传工作,成立以社区为主的预防、宣传、治疗、求助,特别是对艾滋病人的关爱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1995年开始,艾滋病感染率全面下降,2002年已经降到不足6%。

有人把防治艾滋病视为中国的另一场革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艾滋病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预防工作的法规和文献,由中央领导亲自抓预防工作,并采取了诸多预防措施,包括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蔓延,保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努力实现抗艾药品的国产化并加强相关药品和疫苗的研究工作;建立普及艾滋病、性病检测体系、信息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然而,我国的艾滋病预防工作仍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对艾滋病可能给我国造成的灾难的严重性认识仍然不足。表现为在许多地区艾滋病防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措施。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途径首当其冲是血液感染特别是注射性吸毒,其次是性交,母婴传播在我国还不突出。在与性有关的问题上,我国民众主要表现出两个极端。一

方面,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男女授受不亲”等使得人们谈性色变,对男女之事更是羞于启齿,造成人们对性病、艾滋病等疾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艾滋病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据许多性学家称:我国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商业性行为等十分严重,成为艾滋病急速扩散的根源,而全国80%以上的民众对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一无所知。⑵对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大众宣传严重不足。在娱乐场所推广“100%使用安全套”以及在吸毒人群中启用洁净针具等干预计划尚处于试点阶段,全面推

广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艾滋病的宣传工作存在时冷时热,重城市、轻农村等特点,全民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低得可怜,仅为约20%。⑶与艾滋病相关的法律还

不健全。例如,艾滋病人犯罪如何处置;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能否结婚、生育;如何保护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生活、工作、就业,享受各种社会保险等权利;如何以立法的形式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及其家人的社会歧视和人身攻击;可否把关于艾滋病的检查、咨询、治疗、药品的获得等制度化、法律化等等。许多法律不能适应目前艾滋病迅速扩散和传播的形势。⑷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相互协调和配合的预防局面。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有效避免艾滋病病毒向普通人群扩散,把感染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就必须发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形成有序.协作和一致的预防“统一战线”。但这种“统一战线”目前在

我国仍处于雏型状态,条块分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过多强调政府在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而相对忽视了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民营部门、社区以及个体的作用。

为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我国政府先后下发了《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1~2005年)》等一系列法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6月15日主

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这次会议指出,我国艾滋病防治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思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把预防放在第一位;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形成防治艾滋病的合力和工作机制;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会议提出了防治艾滋病的九项措施:一是制定行动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

务和政策措施;把艾滋病防治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制定专项计划,防治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知道怎样预防艾滋病。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全面掌握艾滋病流行态势。四是对重点人群实施干预措施,继续依法严厉打击贩毒吸毒、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五是进一步加强采供血管理,加强血站建设,严格血液管理责任制,坚决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六是认真落实对艾滋病患者的救治关怀措施。继续落实好“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向艾滋病感染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免费匿名检测、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免费上学,对艾滋病患者家庭实施关怀救助。保障艾滋病感染者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歧视。同时要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七是加强农村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工作,加大对重点农村地区防治工作的支持,制定适应农村和流动人口特点的防治措施。八是加强艾滋病防治的科研攻关,加快艾滋病疫苗、治疗药物研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加强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搞好防治人员的培训。九

是加强艾滋病防治的法制建设,依法规范和指导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序进行。认真落实这些措施,可望尽快解决我国在预防艾滋病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形成高效、强大、持续的预防合力,避免民族悲剧的出现。

防治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立即行动起来同艾滋病斗争。我国著名科学家何祚庥、曾毅、钟南山等22位两院院士,曾联名呼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和宣传教育,倡导社会各界奉献爱心,营造一个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宽松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迎战艾滋病。

在联名信上,院士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艾滋病是可怕的,因为它不可治愈,100%的死亡率令人绝望。但更可怕

的是感染者无法向周围的人坦白病情,包括亲人和朋友。他们常常被认为是由于自己所犯的错误而咎由自取,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在忍受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的同时,也在同类的如寒剑般的冷漠和歧视中遭受精神的煎熬。否则,他们即会失去正常的生活,丢掉工作,被迫远离朋友、亲人和家庭。因为冷漠和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迫不得已隐瞒病史,长期处于地下状态(事实上,在我国

被查出来的病毒感染者许多很快就失踪了),从而可能威胁更多正常的人;因为

冷漠和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既不可能把国内的近百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都隔离起来,也不可能杜绝国外的艾滋病感染者进入国门。这样,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毒感染者,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数据表明,世界上有9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宽容、关怀与帮助能促使更多的人去咨询去检测,并能积极配合社会、家人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三,云南省禁毒斗争与防治艾滋病工作

云南在地理位置上紧靠世界三大毒品产地之一的“金三角”,处在禁毒斗争的前沿。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禁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创造了多个禁毒工作全国第一:第一个成立禁毒委员会,第一个成立禁毒专业队伍,第一个制定地方性禁毒法规,第一个制定易制毒化学物品管理法规,查缉毒品数量连续20年居全国第一。从1982年至2004年5月的20余年间,云南省总计破获贩毒案件13.3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7.8万名,缴获毒品121.1吨,全省吸毒人数已从1990年的5.8万人下降到现在的4.7万人。

在全国禁毒斗争依然严峻的环境下,目前云南省境内毒情形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⑴、国内毒贩大量聚集在云南省边境地区,与境外贩毒势力相互勾结,跨国、跨省贩毒活动日趋严重。2004年云南省共抓获外省籍毒贩5900多名,同比增加24.5%。⑵、持续“严打”并未制止毒品犯罪的不断升级,贩毒手法更加诡秘,武装贩毒活动不断增多,武力对抗明显加剧。2004年,云南省查破武装贩

毒案件28起,缴获毒品446.9千克,缴获各种军用枪支22支,同比分别上升21.7%、108.5%和15.8%。在查破的贩毒案件中,液体藏毒、牲畜藏毒等贩毒手段花样翻新,查缉难度不断加大。⑶、外国籍人员入境贩毒明显增多。去年云南省共抓获外国籍毒品犯罪嫌疑人585名,比上年增加18%,人员涉及缅、老、越、韩等

10多个国家。⑷、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不断流入云南省,境外毒品与国内

毒品“双向”渗透。今年一季度,云南省缴获冰毒同比上升了157%。毒品问题

与艾滋病问题、民族问题和贫困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影响了云南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

针对当前毒品犯罪的规律特点,云南省抓住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的三个重点,坚持“四禁并举”,做到“打头、断脊、砍腿”,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针对传统禁吸戒毒工作中对吸毒人员收戒周期短,吸毒人员屡戒屡吸,在社会上长时间失控流散的“外循环”收戒方式,近年来,云南省在深入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戒毒康复劳动新模式,通过扩建和新建戒毒劳动康复基地,将吸毒人员“外循环”转变为在戒毒所内实行生理脱毒、心理治疗、康复劳动三个阶段的“内循环”,努力减少社会面上的失控吸毒人员,巩固禁吸戒毒成果。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外转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云南省已创建无毒县市20个,无毒乡镇办事处736个,分别占全省县市和乡镇办事处总数的15.5%和45.1%,“无毒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6月,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深入滇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专题调研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他的调查报告呈送中央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先后作出重要批示。云南省鼓励群众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重大举报的奖励金额达30万元。

在国家禁毒委的推动下,我国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分别签署了《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与“金三角”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2003年,国家禁毒委投资30万元人民币在缅北地区开展替代发展项目,2004年又在位于“金三角”中心地带的缅甸万宏地区以及老挝北部地区分别投资50万元开展替代发展项目。云南省在缅甸万宏、果敢地区建立了替代种植农业示范区。据统计,截至2005年初,云南省有关部门和企业共投资5亿多元,帮助缅北、老北开展罂粟替代种植,面积达60余万亩。在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缅北传统的罂粟重灾区果敢地区已在2002年底基本实现了罂粟禁种,结束了该地区100多年的罂粟种植历史,开创了边境禁毒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云南省是全国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云南省卫生厅2004年11月26日通报,云南省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已从边境局部地区蔓延到全省16个州市的121个县市区。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仅有8个县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4年,云南省针对吸毒者、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孕产妇、感染者配偶和子女、性病就诊者、劳教所劳教人员、看守所犯罪嫌疑人、卖淫嫖娼人员、监狱服刑人员和既往有偿献血人员等九类重点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筛查。截至去年12月31日,完成41万人的筛查任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3万余例,为摸清全省艾滋病流行状况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截至2004年底,云南省已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28391例,艾滋病病人1223例,死亡744 例。专家估计,全省实际感染者总数已经超过8万人,成为全国艾滋病病情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居全国之首、艾滋病病例数居全国第二位、死亡人数居全国第三位。感染者中,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占68%,由性传播途径感染的占14.7%,由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占0.3%;共报告艾滋病人1118例,死亡665例。感染者以20~29岁年龄段最多,占总数的60%以上。感染者总数中农村人占39.5%,无业人员占34.8%。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以来,云南省各级政府一直重视,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做到认识、责任到位,搞好保障,系统开展工作,加大防治力度,力争在几年内遏制住艾滋病蔓延的势头。2005年6月8日

上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昆明举行颁奖仪式,向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及云南省红十字会等个人和机构颁发防治艾滋病贡献奖。

云南决心打赢禁毒和艾滋病防治这场人民战争。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指出:“毒品是艾滋病的罪魁祸首,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有效解决毒品和艾滋病问题,我们就会愧对全国和全省各族人民,就会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因此,必须以坚定的决心,踏实的作风,过硬的措施,力争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有效控制毒品危害和艾滋病在云南的蔓延。”

思考题:

1,在青少年中怎样抵御新型毒品的诱惑?

2,在生活中应该从哪几方面防止受到HIV病毒感染?

3,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对云南的禁毒防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9月19日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和研讨班,是在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形势下举行的,这对于我们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好形势,推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强调,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在世情、国情、

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胡锦涛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加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当前,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我们对这些事件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对其中的惨痛教训必须牢牢记取。这些事件再一次告诫我们,只有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党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强调,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不懈努力。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认真总结和学习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同时,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着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全党同志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带领人民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

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胡锦涛指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

胡锦涛指出,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胡锦涛强调,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能否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领导干部带头,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做起。希望大家带头学习、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精辟阐述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全面部署了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了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基本要求,为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l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l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l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l 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中就指导思想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l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举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l 2006年7月28日至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长远、整体规划,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狠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背景

l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背景

(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l两个100年

l 1840-1949,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l 1949-2050,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l两个50年

l 1949-2000,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l 2001-2050,基本实现现代化

l新世纪头20年

l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二)中国进入在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推进发展的阶段

l 按照世界银行对不同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升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l 以人均GNP为标准划分的三类国家(2000)

l 低收入国家:755美元及其以下

l 中等收入国家:756-9265美元;并以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分界线

l 高收入国家:9266美元及以上

l 中国:825美元(1999年780美元),GDP856美元

(三)中国进入人均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

l 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

l 2003年我国GDP达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4万亿美元,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227亿人,人均GDP1083美元。

l 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达到人均3000美元

l 2020年,实现GDP总量翻两番为4.3万亿美元左右,人口大约为14亿多,人均约3000美元。

结论

l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长为整个世界发展中的增长大国、总量大国、贸易大国。

增长大国

l 1978-2000年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

l “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48%。

总量大国

l 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l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测算,中国2005年GDP达到了2.263825万亿美元,比英国多9400万美元,高0.004%。

l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9.9%,总量达2.2257万亿美元,人均1700美元。而英国2005年全年GDP的增长率只有1.8%,总量为2.03

万亿美元。

贸易大国

l2006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出口大于进口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

结论

l 正是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进入在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推进发展的阶段、进入人均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以后,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发展中的增长大国、总量大国和贸易大国。

l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依据

(一)对以往发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

l 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温家宝)

(一)对以往发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

l 高投入:经济增长相当程度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支撑

l “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l.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一)对以往发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

l 高消耗:经济增长相当程度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

l 从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看,我国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和4.4倍。

(一)对以往发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

l 高投入:经济增长相当程度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支撑

l “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l.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一)对以往发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

l 高排放: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伴随着高排放和高污染

l 近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l 我国由二氧化硫等导致的酸雨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损失超过1100亿元,整个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约占我国GDP的2%至3%。

(一)对以往发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

l 低效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当低

l 我国全社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46、日本的1/41、法国的1/34、德国的1/32

l 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

结论

l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要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对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的借鉴

l 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温家宝)

“拉美现象” :从高速增长到衰退与动荡

l “拉美现象” :概况

l 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全部和北美洲南部,约207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4%,几乎等于两个欧洲。

l 拉丁美洲有33个国家(2003),其中12个在南美洲,8个在中美地峡及墨西哥地区,13

个在西印度群岛。有13国为二战后陆续独立。另还有十几个地区分别为英、法、荷、美的殖民地。

“拉美现象” :高速增长

l 拉美主要国家有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巴西等,这些国家占拉丁美洲地区人口、面积和经济实力的绝大部分。20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化进程,50-70年代利用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先后出现一定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

“拉美现象” :高速增长

l 巴西,1968-1974年GDP年均增长率10.1%,被称为继西德、日本之后的“巴西经济奇迹”。

l 委内瑞拉,被称为“拉美的瑞士”,1945-1978年GDP增长了11倍多,人均GDP增长3倍多。

l 拉美制造业1950-1975年年均增长率为6.9%,产量增长5倍;1975年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总产值中,拉丁美洲约占56%,居于领先地位。

l 拉美地区人均GDP1980年为2512美元。

“拉美现象” :衰退与动荡

l 拉美国家在加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忽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适度控制外债,背上巨额债务,片面发展制造业,长期赤字财政,过分追求高投资和高速度,不注意经济稳定和改善分配状况等。从80年代初开始,拉美许多国家几乎同时陷入空前的经济衰退与社会动荡之中。

“拉美现象” :衰退与动荡

l “失去的10年”:1981年出现停滞和衰退,1982年爆发债务危机,后出现超高通货膨胀,陷入持续10年的发展危机。拉美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1981-1989年为1.1%,期间通货膨胀率平均高达994.2%。

“拉美现象” :衰退与动荡

l 90年代的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暴。

l 新世纪初的经济倒退:拉美国家在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后,纷纷止步不前甚至大幅倒退。

l 例如,阿根廷人均GDP从1998年的8030美元下降到2002年的4060美元,巴西从4600美元下降到3000美元左右,智利从4890美元下降到4260美元。

结论

l新世纪中国的发展要避免“拉美现象”的重演,防止从高速增长到衰退与动荡的情况发生,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对新阶段推进发展面临矛盾的深刻把握

l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来看,树立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

-温家宝

兢慎与三思

l温总理2006年3月14日上午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了一些古语,其中有

l兢慎━━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

l “兢慎” 一词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兢慎与三思

l温总理2006年3月14日上午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了一些古语,其中有

l三思━━温家宝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l 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魏徵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不测之忧

l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谈到中国经济问题时,说“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他说,“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至于成绩,“都不必评功摆好”。

l 出自苏东坡《晁错论》的开篇第一句,原文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l 意思是: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果任其发展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恐怕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三)对新阶段推进发展面临矛盾的深刻把握

l 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来看,树立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温家宝)

l 高速增长的代价资源供给的约束

l 分配差距的扩大社会发展的失调

l 社会矛盾的加剧体制障碍的突出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冲刺攻略.doc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脚步越来越近,如何有序、有效率、有质量的复习是在临考前每个考生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距离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预计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0(给广大考生一个针对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备考复习计划,以期能够帮助正在为申论复习发愁的广大考生。 需要将剩下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打基础,第二个阶段真题演练,第三个阶段全真模拟,第四个阶段心态调整。 第一阶段 目标: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时间:20天 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有: 第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是应对申论的取本之道。历年来申论考试的命题围 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而且与中央基础性政策文件有密切的关系。或是对政策进行前瞻,或是考查对已发布文件的深入领会。选对资料,培养语感。公务员考试吧:gwyksb微信每天将推送一个热点供大家积累,《半月谈》是一个不错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其中的"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要想在语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简单的浏览是不够的,需要花费时间和气力。如果能够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人民日报社论或半月评论,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二,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理论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对社会热点进行分类,总结,这些积累很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三,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时段,或者在我们做题之后闲暇时间,随手拿一本半月谈,认真阅读里面的评论性文章,分析里面的结构,观点,语言表达,写作思路和文风,还可适当摘抄。同时要关注新闻网站及公考资讯类网站,浏览近期的新闻热点,这些案例可以成为省考大作文写申论的举例论证的素材。对看过的新闻和热点评论进行整理,可以反思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总结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恒定心。 第二阶段 目标:突破难题,练习套题。时间:15天 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有:第一,真题是通向申论《考试大纲》的门径。应考申论考试,最根本的前提是了解《考试大纲》要求,了解测查目 标、试卷结构、试题内容、考查规律、评分规则和标准,知道申论为什么而考、考什么、怎样考、怎样答,由过去的考试实践推知未来的考试情况,使备考复习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第二,把近几年省考真题按题型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演练,并注意控制时间,用方格纸练习,改善卷面质量,做完 后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修改。同时要留心在自己再概括,对策,综合分析,大作文这几个模块中的困难之处,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反复研究真题答案。目标是要寻找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区别,并能够从标准答案中反推做题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甚至可以去借鉴语言表达。第三,借鉴评论员文章和省考范文。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把平时看过的真题范文拿出来学里面的结构,语言风格,甚 至于文章观点选取的角度。评论员文章来源很广,网站,人民时评、半月评论、报刊杂志都可以。 第三阶段目标:巩固已掌握的知识点和作答要领。时间:20天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有:第一,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全真模考,标准表述,强化语言规范,记住评分标准,在演练中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 写作风格。对我们的范文进行分类,总结,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这才是申论的万能模板。 第二,在这一阶段,考生一定要真正动笔去写,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只是在心里去想这道题的思路和真正动笔写是不一样的,因为也许在大脑里想的写作思路比较明晰,但是,真正动笔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了。所以,千万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不要把复习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一定要通过列提纲和勤练笔来训练才能保证实效 。第三,进行热点的练笔,自己给自己一个写作的主题和角度,写几篇申论大作文,可以适当融入评论员的观点,也 可以完全是自己的观点。注重结构、语言、观点、主线。 第四阶段 目标:调整心态,画龙点睛,回顾总结,以最好状态自信迎接考试。时间:5天第一,建议考试前运用多种方式舒缓压力,消除紧张,可做自己习惯而喜欢的事,把注意力从考试上移开。避免瞻 前顾后,思虑过多,摒绝杂念,专注于心灵的内视,以平和、开阔的心态配合充沛的体力迎接考试。第二,临考前三天,不再做解题练习,可对以往参加培训期间和近期冲刺复习阶段掌握的申论知识和方法要点进行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词汇机关公文用词积累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词汇机关公文用词积累

机关公文用词积累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事、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心、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审判工作有新水平、队伍建设有新境界、廉政建设有新举措、自身建设有新发展、法院管理有新突破; 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红色旅游的特点 学习性 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它完全可以归类于修学的大类,定位于朝觐“革命圣地”的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 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现在到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大众愿意自费购买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妥善处理红色教育与常规旅游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历史典故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让英雄走下圣坛,贴近群众和生活,产生亲和力。因此,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参与性 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色旅游本质特色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要求,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使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避免过度开发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造成损坏,做到朴素实用、功能完善。

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五大题型作答要点点拨

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五大题型作答要点点拨 申论的题型可以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题、文章写作题。那么,这些题型的作答要点在哪里呢?考生应该如何下手才能得高分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这些问题分题型一一为广大考生解答。 (一)归纳概括题 (1)概括全部内容题型。包括两类:一类是全部材料的内容,一类是概括一则或者数则材料的全部内容。考生要遵循材料内在逻辑,按照“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逻辑顺序,详略得当地安排各部分。 (2)概括部分内容。主要表现就是概括问题、原因等等。对于概括部分内容的试题,考生要注意在概括题干的主要要求时,要注意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不要乱添铺垫,要视字数而定。这种题型的答案内容,主要主要是并列的,因此,考生要全面概括出来,不要落掉任何一点。 (二)综合分析题 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把材料所反映的要点合理地组织起来,一步一步地阐述清楚。 (1)启示型分析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问题和现象蕴含的经验和教训逐条阐述出来。 (2)解释型分析题。首先要直接点明材料的本质含义,引领全篇;然后运用理论阐述本质含义,并结合材料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刻阐述;最后作出权威的结论,重申本质含义,突出重点。 (3)评论型分析题。针对某一个观点评论,考生要直接表明观点,破题表态;然后结合材料,从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考生首先要分别概括评论对象,作为评论观点正误的依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4)判断型分析题。先对题目给定的备选项与给定材料的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看是否和符合材料的主旨,然后概述理由,对错误的选项要阐述错误的理由,并提出简洁的修改对策。 (三)提出对策题

申论素材积累看哪些书

申论素材积累看哪些书 20天行测81分申论75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2020年国考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国考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 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 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1.近些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各地纷纷拔地而起,宽阔的场地、一流的设施、标志性的外观,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景观。但许 多设施的效能不高,也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江西、宁夏、安徽、云南等地,走进一些地方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缺少人气和吸引力。尤其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尽管达到国家标准的馆舍不少,设备也大多完善,但远远不能吸引 当地的老百姓,多数老百姓似乎更喜欢涌向街头巷尾和公园、广场 跳舞、唱歌,自娱自乐。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曾委托专业机构调查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场馆的知晓度和使用率

不高是重点问题。在被调查者中,有1/4不知道社区周边的公共文 化服务场所在哪里。 从乡下的文化大院到城镇的展馆、剧院,有些设施建成后,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设施布局不合理、缺少对公众的吸引力而少人问津,造成了资源闲置和浪费。例如,有些文化设施建在城市新区, 不便于老百姓使用;有的文化中心简陋单一,缺少活动器材或有设备 而没人会用,不适应当地群众多样化的需要;有些乡镇文化站建在政 府大院内,老百姓不方便进入,以致成为政府的“配套设施”。此外,一些地方也存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象,如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和陈列馆的展陈内容老套等,最终导致 文化场馆缺少对公众的吸引力。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这是文化管理部门、专家和广大群众的共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图书馆、博物馆, 还是文化馆,对群众的需要、观众的结构,大多还十分模糊,因此 提供的文化用品和展品往往“一厢情愿”,与实际需求脱节。 成都市已经建立了公共文化发布和按需定制配送的机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发布公益广告、搭建公共文化短信平台、设立文化 官方微博、印发《成都公共文化阵地分布地图》《成都市博物馆导 览地图》等,让市民知晓并熟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分布和用途;在 全市,以农民工、老人、少年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专门推出订单 式的服务,为各个群体提供文艺演出、数字电影、艺术培训、公益 讲座、图书借阅等服务;而公共图书总、分馆流转运行机制的推行, 在部队、机关、学校和监狱等地设立的72处分馆,及时反馈了各方 的需求信息,提高了公共图书的利用率。 2.宁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不过,常年与政府合作、承担各类文化赛事和演出的宁夏天籁八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总经理袁廷逵,仍感觉有诸多困难,“体制和我们的实际工作还是 很难接轨。政府一般是通过下发红头文件发起活动,无法形成正式 协议,这对我们来说就不敢连续投人。政府机关有时候办事效率较低,往往一个红头文件下来需要一个到一个半月时间。”

2014公务员申论热点: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 2014公务员申论热点: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作为重中之重的三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三农所有问题中,食物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安全、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是最需要迫切解决好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一、应实行“口粮安全战略”,而不是“泛粮食安全战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更多的人口变成中产阶层,我国食物供给不仅面临数量安全,而且还面临质量安全,如何满足这种数量与质量的双安全,对我国这种人均资源极为稀缺的国度的确是一大难题与挑战。 我国粮食已实现十连增,但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一直在屡创新高,以去年为例,谷物和谷物粉进口1398万吨,大豆进口5838万吨,棉花进口580多万吨,糖进口370多万吨,肉进口220万吨,奶制品进口110万吨。 更重要的,从质量上来看,目前我国食物供应面临更大的问题。城市一大半已满足温饱水平的消费者不再是仅关心吃饱,他们还迫切希望吃得安全健康。而目前不断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丑闻,让大部分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 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重点强调的,他说:“柴米油盐的安全就是人民的突出愿望。”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让百姓能够“吃好”,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农民工市民化,建设用地指标是个好工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如何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享受平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也是一大难题。 农民工市民化最大的障碍在哪儿?成本是关键。有专家测算,我国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一般大城市福利50万元以上,中小城市为十几万元。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为此至少需要40万亿~ 5 0万亿元的成本。谁来承担这些成本?什么样的政策激励最为有效?

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100题

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100题 1.(单选题)新年前夕,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上下同欲者胜,大家(),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A.踏石有印抓铁有痕 B.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C.撸起袖子加油干 D.稳中求进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强调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3年来,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工作取 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总体上实现了 初衷。 A.广东自贸试验区 B.天津自贸试验区 C.福建自贸试验区 D.上海自贸试验区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十三五”时期,教育进入了()新阶段。一是进一步扩大全民终身学习机会。二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三是教育发展成 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四是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五 是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A.提高质量 B.优化结构

C.促进公平 D.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促进公平 参考答案:D 4.(单选题)我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600亿美元,为使我国继续保持世界前三位吸引外资的地位。()是此次国家发布新的政策措施 重点。 A.差别对待 B.简政放权 C.公平竞争 D.全面放开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分期分批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及制品活动。我国现有()定点加工企业34家、()定点销售场所143处。 A.鳄鱼皮 B.象牙 C.鱼翅 D.燕窝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广州市政府与台湾鸿海集团宣布年产值近千亿元的()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项目落子增城。项目计划投资610亿元,2017年开工,2019年量产。 A.第7代 B.第8代

202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练习题

202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练习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能够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 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 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文化产业,这个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 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 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即使对文化产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定义,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所以,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 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文化产业囊括了很多子行业,它的触角延伸至我们生活中的各个 角落。我国的文化产业最主要的包括有图书出版业、新闻传媒产业、 广播影视业、动漫产业、网络文化产业、表演艺术业、广告产业、休 闲产业(体育赛事、休闲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以及会展产业等。 我国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而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发 端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20年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目标。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支持文化产 业大力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我国的文化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相关人才也将获得广阔的发挥平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 类产业发展都属罕见。 人们习惯于把文化产业称作“内容产业”。从文化的特性看,内 容是文化产业的内核。内容缺乏特色,或者过于特色缺乏国际视角仍 是主要问题。文化是靠人去塑造的,是要靠有创新水平的人去推动的。但文化是无形的,其传承和传播需要载体,需要渠道和终端,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 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需要把文化传播渠道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要打破地区封锁,建成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各地能够合 理设置“收费站”,但不能再“画地为牢”,人为地阻隔文化传播。 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 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 的供给水平明显不足。造成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既有生产水平不足 的总量矛盾,也有布局不合理的结构矛盾。 2.文化产业结构是指文化经济资源的存量构成和比例关系,决定 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文化产业即使刚刚起步,但受到的注重水准非 常高,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推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对“薪酬倒挂”现象不妨多些坦然

https://www.doczj.com/doc/e82923026.html,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对“薪酬倒挂”现 象不妨多些坦然 “最近单位招人,招聘公告上直接写了一年工资数,发现招的新人比在单位工作了三四 年同岗位的老员工工资还高”,近日,一位在杭州工作的网友“吐槽”自己的遭遇,让他想 不明白的是:“新来的员工工资比我还要高,凭什么?”(4月19日,中工网) “凭什么?”当这样的问题问多了之后,很多人的心态也就慢慢变了。凭什么过去要论 资排辈,今天却会“薪酬倒挂”?凭什么作为新人的他,工资却比我高?实际上,对于用人单 位而言,管理者都是量才给钱。为什么用人单位宁愿高薪请新人,也不给老员工加工资?老 员工有没有尽心尽力工作?自己是否不可替代?对“薪酬倒挂”现象,老员工们不妨多些坦然 和反思。 新入员工的薪酬明显高过老员工,就是一种“薪酬倒挂”现象。对于企业而言,之所以 愿意发高薪给新员工,并不是任性而为。一方面,薪资水平是由市场决定的,每一年都会有 变化,同时员工对薪资的期望值每年也都会上升。用人单位为吸引人才,提高竞争力,必然 要提高薪资水平;另一方面,薪资并不只是工龄的体现,还包括员工个人能力、经验,如果 老员工的工资比不上新员工,说明老员工应该反思自己的竞争力了。 如今,“薪酬倒挂”现象不只是出现在企业内,一些政府部门同样出现了这些新变化。 在人们印象中,体制内都是论资排辈的,大家已经习惯了老员工工资高,新员工工资低的状 况,纷纷“熬资历”。正因如此,才让体制内缺乏应有的活力。而今在干部人事改革过程中, 各地纷纷推出了聘任制公务员,引进高精尖人才、紧缺人才,他们奋战在经济主战场,而这 些聘任制公务员不仅能够与编制内员工同工同酬同待遇,甚至还出现了年薪高过编制内人员 的状况。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应该明白,自己能够问“凭什么”,用 人单位也一定能够答出“为什么”。对于“薪酬倒挂”现象,不妨多些坦然,多回答一些怎 么办,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来源:荆楚网 作者:梅子缙 原标题:对“薪酬倒挂”现象不妨多些坦然 浙江中公教育

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冲刺指南

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一方面能够考察应试者共性的机关工作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能够考察应试者的个性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在备考中,广大考生既要应对共性问题的考察,也要应对个性方面的考察。 一、共性方面 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A、B、C三类试卷考察的核心内容与形式不变,具体表现为: 1、考察的基本能力不变 2、考试载体不变——材料 3、题型不变 因此,报考B类职位的广大考生在备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升基本能力。平时多读一些新闻报道、时评文章,甚至是各地历年的真题材料,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大家可以登录人民时评网,多看看里面的时评文章。时评文章一般都会以最新的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影响,摆出最客观中肯的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时评文章读得多了,对于广大考生热点知识的积累、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学习借鉴优秀时评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字表达能力offcn版权。 2、扩展素材积累。由于申论材料多源于各大门户网站,比如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所以,广大考生在备考时要多浏览这些网站,尤其是门户网站对政策、热点的报道与解读,一方面可以积累政策、热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化对政策与热点的认知。 3、多做山东历年真题。常考题型有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与申发论述等,几乎每年都会考到,所以考生务必要多做历年真题,清晰把握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命题规律、熟练掌握基本题型的作答方法。 二、个性方面 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分类后,材料的题材选择与题目设置相应地体现了各类试卷不同方向的倾斜,比如2013年作文题,A类给定题目是《谈执法》,B类题目是《谈算账》,C类题目是《谈发展》,有很强的区分度。因此,报考B类的广大考生也要注意根据报考职位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知一些经济常识与经济方面的理论政策。经济常识比如价值规律、供需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政策比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经济发展方面的论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词汇机关公文用词积累解析

机关公文用词积累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心、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审判工作有新水平、队伍建设有新境界、廉政建设有新举措、自身建设有新发展、法院管理有新突破; 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指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正在此路上漫漫求索的各位考生准备好了吗?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气吞山河的勇气和决心,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有效有质的冲刺策略。 策略一:认清申论命题趋势,轻松上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部分大家需要认清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方面。2014年山东省考仍然采用分岗分类的形式进行考察,不过根据2013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情况看,试卷分类并未影响到考生答题,太多专业性信息不会出现,所以各位考生勿要焦虑。 二是内容方面。AB两类试卷主题都会有各自的岗位倾向性,而C类则少了这些岗位色彩,以反映社会重大而普遍的社会问题为主,所涉及的主题方向比较多,所以中公教育对近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及近期各类申论考试主题做了梳理,以便考生把握今年新趋势: 纵观近年各类申论主题,C类申论试卷对社会、文化领域考察的比较多,所以考生应多关注这方面的热点内容: 文化领域:传统文化传承(家风与国风)、中西方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领域:社会治理、城市交通建设、教育公平、促进就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策略二:增加自身应考能力,充实装备

好基础才有高分数。申论考试拼的不是力气,不是运气,而是能力。现阶段各位考生要着重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山东公务员考试往往会根据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政策方向设定主题、命制材料,比如2011年考到“人口普查”;2012年乡镇考到“中央一号文件”;2012年省直考到“陕南移民搬迁安置规划”,所以各位考生需要多看当前的理论政策,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同时要多看理论政策的相关解读。 2、综合写作能力 很多考生都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关键是没有做到脚踏实地,因此,考生要能够沉得下身,写得下去。提升写作水平,一靠多练,要认真研究2010年至2013 年的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通过做真题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做完真题后,考生可以选择几套模拟题进一步巩固;二靠多写,客观题要写出感觉,比如归纳概括题要求语言凝练,考生们要在组织语言方面多加练习,逐步获得提升。 策略三:掌握科学作答方法,精准射击 好方法才有高效率。纵观历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每年都会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有新变化,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在题型上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1、贯彻执行灵活化 历年来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以考察政务性公文为主:2009年环保目标责任 书;2010年回应稿件;2011年指导意见;2013年工作情况汇报。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贯彻执行题将逐渐趋于灵活化,可能会出现写作方式更灵活的应用文,比如演讲稿、宣传稿、发言稿、网站短文等。 做好贯彻执行题最核心的是确定行文逻辑结构,然而随着灵活化的发展趋势,考生要通过题干要求和材料内容,领会目标意图,确定行文结构。 2、文章写作深度化 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紧随国考步伐,将申论的时间长度延长为3小时,这也 透漏出一个信号:考官需要高效、高质的答卷。如何写出高效、高质的答卷呢?第一要写得准,即要精准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既要符合题目要求,又不能够脱离材料;第二要写得美,即要通过遣词造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尝试多用些短句,以并列形式加以组合使得文章有节奏感,例如:刹住浪费之风就要依靠群众,完善制度,以更有力的举措、更严格的监督刹住浪费歪风,营造清正党风、带动清简正风、培育清新民风。

公务员考试申论议论文事例素材积累一

议论文事例素材积累(一) 湖北华图夏青青 100分的申论考试中议论文通常占35分—40分,很多同学谈作文色变,在写作文的过程没话说尤其是脑海中没有事例可举来论证观点。我们都知道,举例论证离不开事例,甚至在开头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事例来引出中心论点,所以事例在议论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总结一些常用的事例。 一、诚信篇 1、立木为信 秦国时,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老百姓议论纷纷,但无人行动。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后有一人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铜),一分也没少。 2、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 3、海尔砸冰箱 创业伊始,海尔提出“真诚到永远”的理念,以高质量、高品质实现企业对用户的诚信承诺。1985年,海尔总裁张瑞敏的一位朋友在厂里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朋友走后,张瑞敏把400多台冰箱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缺陷。当时冰箱的价格是

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欺瞒消费者。”他亲自抡起大锤子砸下了第一锤!很多职工流着眼泪砸了冰箱。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4、孙氏兄弟信守承诺,按时发放农民工工钱 2010年2月10日,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不顾风雪,提前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5、青岛大虾事件 2015年10月4日,南京的朱先生和四川的肖先生,在青岛一家名为善德烧烤用餐时,各自都点了一份虾,点餐时菜单上标价38元,结账时,店老板却按每只虾38元的价格收费,经过多方协商后,最后两人分别给了烧烤店老板2000元和800元的餐费后离开。 6、毒疫苗事件 2016年3月11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查获了一起毒疫苗案件,在社会上引起悍然大波。2010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问题疫苗”事件在舆论场中引发较大的恐慌情绪。北大教授称这种疫苗或致人死亡。很多婴幼儿接种此类疫苗后出现不良症状。 7、电信诈骗—徐玉玉事件 山东省临沂市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该名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

公务员考试热点分析与时政

前言 公务员考试内容庞杂,提型都变,使得考试铺到用书种类繁杂。许多应试者看见厚厚的铺到书就头疼,因为考查的内容实在太多,要全部掌握着实不易。一本的铺到书要做能够话繁为简,化难为易,本书就力求做到只一点。 近一年的公务员考试,我们不难发现,事实热点是公务员考试考查的重点之一,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公共基础知识都与时事热点息息相关。与笔试科目相同,面试同样注重利用时政热点设问,以进一步考查应试这能力。如外交部面试考查了当今大学生择业首选外企,其次为公务员的问题,就是时下的热点话题,所以,掌握时政热点及其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使应试者有条不的备考,信息百倍地应考公务员考试。 正因为此,《公务员考试热点分析与时政》一书系统总结了当下时政热点,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2011年“两会”等热点问题,全面诠释2012年公务员考试命题热点。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用性。全书共分公务员考试命题热点专,题分析,实事名词解释三部分,适用于申论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面试等。现将本书的主要特色介绍如下: 一热点选取力求全面 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多的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既多又杂,要将所有问题简单的几个热点是结对不可能的。经过分析研究,我们精心选取了十个专题,这十个专题不可能包罗万象,但却结合了当前处于社会关注焦点的民生,文化,生态等话题,许多微观问题均可涵盖其中,因此,此书力求做到大而全,为应试者提供可以直接运用的理论柜架。 二命提切入点实践分析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我们通常要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申论考试中,申论题目设问也于此类似,即我们所说的三段式:归纳问题,提出对象,分析论证,遵循这一点,我们在分析考试命题切入点时,从问题表现,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三方面入手,对每个切入点进行理性概后和分析,部分分析内容应试者可以直接运用到考试中。 三真题连接,推存阅读一脉相城。 真题连接部分给应试者列举了相关专题是咧,让应试者不仅可以认识到考题的难度,也可以了解出题的方式和角度。推存阅读给应试者推存了3篇文章,这些文章均来自《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及新华网等权威媒体,以助应试者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在公务员考试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四时事资料汇编,时事名词解释查漏不缺

申论素材积累:23个精选“特色名词”

1.“两个一百年” 说明: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双引擎 说明: 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短板”,助力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双引擎”还如“做好XXX这篇大文章”,可以成为解决问题、写文章的思路——论述中注意介绍清楚“双引擎”是什么。 3.双创 说明: 近年省考申论中常常会出现的名词,与乡村振兴、青年的人生选择和价值等结合较为紧密。 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两个倍增” 说明: 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 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概述来讲就是“国富民强”。 5.两免一补 说明: 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对象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 6.“三去一降一补” 说明: 针对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个方面,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7.“三严三实” 说明: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8.“三共”原则 说明: 是“一带一路”的建设思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说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0.四大考验 说明: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1.四大危险 说明: 关注的是领导干部面临的“危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