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2007

管理学2007

管理学2007
管理学2007

中央财经大学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社会保障

考试科目:管理学

一、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霍桑试验2.社会责任3.学习型组织

4.领导者5.激励因素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人员中,其所从事的管理性工作的量占全部工作量的比重最高的是( )。 A.教员B.教研组长

C.系主任D.校长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

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D.斯密

3.马克斯·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

A.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B.人际关系学说

C.X—Y理论D.管理方格论

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 )。

A.人际关系论B.双因素理论

C.组织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

5.明确提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办法的管理理论是( )。

A.古典组织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

C.权变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

6.制定计划时,首先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

A.确定目标B.制定方案

C.估量机会D.分配资源

7.对于风险型决策,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决策树法B.边际贡献法

C.量本利分析法D.最小后悔值法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体决策缺点的是( )。

A.时间的耗费B.群体的压力

C.议而不决D.更多的承诺

9.某啤酒厂兼并了一家制瓶厂,这属于( )。

A.后向一体化战略B.前向一体化战略

C.水平一体化战略D.横向一体化战略

10.如果员工训练有素,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则( )。

A.应减小管理幅度B.可加大管理幅度

C.可增加管理层次D.应增加管理人员

11.一个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的人员的数量叫做( )。

A.指挥权力B.管理能力

C.管理层次D.管理幅度

12.只适用于小型作业组织或应用于现场作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A.直线制B.职能制

C.矩阵制D.事业部制

13.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 )。

A.管理现代化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D.统一领导

14.促使人产生某一行为的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

A.人的需要B.外在刺激

C.群体的激励D.个人的动机

15.有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就是( )。

A.动机B.需要

C.行为D.激励

16.期望理论认为,对人能产生最大激励作用的情况是( )。

A.期望值高、效价也高B.期望值高、效价低

C.期望值低、效价高D.期望值低、效价也低

17.根据麦克利兰的后天需要理论,如果一个人希望影响或控制他人而不被他人控制,那就表明他是一个( )。

A.成就需要强的人B.社会交往需要强的人

C.权力需要强的人D.激励需要强的人

18.对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的最佳激励措施是( )。

A.加薪B.提升

C.解聘威胁D.挑战性工作

19.按照权变领导模式理论,当下属愿意承担任务并有足够的能力时,应采用的领导方式是( )。

A.高工作——低关系B.高工作——高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D.低工作——低关系

20.根据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理想的管理方式是( )。

A.(1,1)型B.(9,1)型

C.(1,9)型D.(9,9)型

21.按照勒温理论,把决策权定位于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领导作风是( )。

A.专制领导作风B.民主领导作风

C.放任自流领导作风D.团队式领导作风

22.控制的依据是( )。

A.目标和计划B.组织和协调

C.协调和领导D.领导和指挥

23.由于一个组织往往不可能控制工作或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必须遵循控制的( )。

A.重点原则B.及时原则

C.灵活原则D.经济原则

24.对公司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属于( )。

A.过程控制B.预防性控制

C.纠正性控制D.即时控制

25.企业在一个或几个小的细分市场上保持成本领先或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力求在较小的细分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一战略叫做( )。

A.成本领先战略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D.发展战略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它表现为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2.管理层次越低,越需要具有观念技能。

3.响应时间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的。

4.组织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5.“社会人”假设又称作Y理论。

6.内部选拔有利于缓和组织的内部矛盾。

7.程序化决策通常是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8.在职能制组织结构中,职能部门不能发号施令。

9.战略管理是针对外界环境的威胁和冲击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10.若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收益,则控制活动失去意义。

11.职务轮换制度有利于培养专业性的管理人才。

12.在管理过程中,只要工作绩效与工作标准有偏差,就必须进行纠正。

13.当今企业组织的经营环境可以用“风平浪静”来描述。

14.有效的激励必须首先认清个体的差异。

15.跨文化管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决策的定义?

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4.简要说明期望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5.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五、论述题(15分)

请结合我国企业改革的实际谈谈组织变革的动因、阻力以及排除阻力的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案例一,10分;案例二,15分,共25分)

案例一(每小题2分,共10分)

格雷丝·李从新加坡国立大学MBA毕业后,去为她父亲罗宾-李先生工作。罗宾·李拥有一家大型百货商店。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从一个小商店变成了一个规模颇大并且利润颇丰的百货商店,整个家庭都参与了公司的各种活动。

罗宾·李亲自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他频繁地与管理人员召开长时间的会议。他每周至少在商店走动一次,观察各层次的员工并与他们保持联系。

他最关心的是沟通和激励,虽然他觉得在开会时,所有的管理者及员工都认真地倾听自己,但他们后来的行为却使他疑惑他们到底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他的许多政策和指导都得不到实施。看了所收集的一些反馈及交流信息,他发现一些管理人员承认自己并不知道公司的目标,但是他们相信如果某些信息沟通得当,他们会做得更好。大多数办事人员和行政人员都缺乏想象力和驱动力。他还担心公司员工的流动性,其中有一些员工还在竞争对手那里任了职。

当女儿走进他的办公室,以特别助理身份开始工作时,罗宾·李说:“格雷丝,我的两个问题是沟通和激励。我知道你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并且我也听过你谈及沟通的重要性。我在考虑你是否学到了一些知识,帮助我改善沟通。”

然而,格雷丝开始工作后发现,一些中层管理者经常回避她,并不愿意主动与她进行沟通。甚至有些中层管理者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认为她不过是靠着父亲的关系来到公司。格雷丝觉得应该想办法来破开这层坚冰。于是,她给自己的指导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克里斯·汤打电话求教。请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罗宾·李与管理人员采取的沟通形式为:

A.会议B.文件C.非语言沟通D.电话

2.罗宾·李最关心的是沟通和激励,然而他却发现管理者并不理解他的意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以下分析中不符合案例信息的是:

A.会议时间过长而且过于频繁

B.沟通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C.管理人员不清楚公司的目标

D.罗宾·李的概括能力较强,导致管理人员无法理解

3.罗宾·李担心员工的流动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员工的流动对员工个人来说也许并不是坏事,但对于组织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B.员工流动无可厚非,不应该当作管理问题来重视

C.员工流动暴露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D.只要增加薪酬,员工的流动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4.管理人员对格雷丝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的根本原因是:

A.格雷丝是一个MBA毕业生,并不具备管理能力

B.格雷丝是一位女性管理者,所以受到冷落

C.格雷丝是罗宾·李的女儿,刚到公司就出任要职因此受到抵制

D.中层管理人员不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5.罗宾·李在了解格雷丝的遭遇后,首先应该要做的事是:

A.召集管理人员开会,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

B.为格雷丝安排更高的职位帮助她树立威信

C.增加管理人员薪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D.认识到这次事件绝非偶然,聘请专家为企业管理进行诊断

案例二(15分)

日本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在《Made in Japan》中谈到:

目前,对日本式经营的探讨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美国,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没有任何秘诀可言。促使事业成功的既不是理论,也不是战略规划,更不是政府的政策。如果说日本式经营存在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把人当作事业的基础。

在日本,企业经营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与员工建立健全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家庭般的气氛,让员工感受到与经营者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日本,成功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让全体员工具有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这一点上,与美国那种将与企业相关人员划分成股东、管理者和劳动者三个群体的做法大相径庭。

如果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尽管我们坚信日本的企业经营者用事实证明这种理念为他们带来了成功。然而,外国企业引进日本式经营的方式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不敢轻易尝试改变传统。“人本主义”这一提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在某些时候又会伴随着极大的风险。

然而,如果从长远的观点上看,不管高层管理者有着多么优秀的手腕,也不管他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企业的命运归根到底掌握在员工的手中。因此,我几乎每年都参加新员工的欢迎仪式,直接与员工对话,这一习惯已经持续了40多年。比如,在1986年的仪式上,我是这样讲的:

“首先,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公司与大学的区别。在大学里,你们向学校缴纳学费;可是,从今天开始公司要向各位发放薪水。在胜任工作岗位之前,各位对于老员工来说是一个包袱。第二点,在大学只要考得好,就可以得到一个好成绩甚至满分,你们可以心安理得。而在公司每一天都是考试。如果兢兢业业,得到的不是100分,甚至可能得到几千分:也可

能只有50分。不仅如此,如果出现关键性的错误,可不是得个零分就能解脱的,而是负分,而且这个负分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所以,进入索尼公司并不是进了保险箱,而是时刻面临风险。”

讲到这里的时候,新员工开始困惑地思考商务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于是,我接着讲:

“我们把各位招入公司不同于征兵,企业也不是军队。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了索尼,所以责任在你们自己。大家进入公司后,通常会在此度过二十乃至三十年的时光,而人生却只有一次。对于你们来说,今后的二三十年应该成为人生和事业的巅峰时期,然而这也同样只会光顾一次。我希望在三十年后大家退休或者走完人生旅程时,不要懊悔在索尼度过的时光。后悔就是悲剧。我再次强调,选择本公司的责任在大家。我想说的是,大家在进入公司后的两三个月时间里,要好好想一想在索尼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不是一种幸福,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将大家招聘到了索尼,但是我们作为经营者或者说作为管理者,不可能给他人提供幸福。因为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请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日本和美国企业对劳动者认识的不同?(2分)

2.结合案例说明人力资源的特性。(10分)

3.谈一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3分)

中央财经大学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答案

一、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霍桑试验

答:1924年,美国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一项研究,探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这项研究被称为“霍桑实验”,领导并完成这项实验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

通过霍桑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对霍桑实验结果所作的分析,梅奥在的“社会人”、“士气”、“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开创了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2.社会责任

答:社会责任是指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3.学习型组织

答:学习型组织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其所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倡的一个概念,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4.领导者

答:领导者是领导行为的主体,领导者通过权力去影响他人,达成组织的目标。领导者的权力既可以是法定的权力,也可以是个人的魅力和影响力。所以,领导者既存在于组织中,也存在于一定的群体中;既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也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中。

5.激励因素

答:激励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提出来,双因素指保健因素

和激励因素,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激励因素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人员中,其所从事的管理性工作的量占全部工作量的比重最高的是( D )。

A.教员B.教研组长

C.系主任D.校长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

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D.斯密

3.马克斯·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A )。

A.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B.人际关系学说

C.X—Y理论D.管理方格论

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 D )。

A.人际关系论B.双因素理论

C.组织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

5.明确提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办法的管理理论是( C )。

A.古典组织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

C.权变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

6.制定计划时,首先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A )。

A.确定目标B.制定方案

C.估量机会D.分配资源

7.对于风险型决策,最常用的方法是( A )。

A.决策树法B.边际贡献法

C.量本利分析法D.最小后悔值法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体决策缺点的是( D )。

A.时间的耗费B.群体的压力

C.议而不决D.更多的承诺

9.某啤酒厂兼并了一家制瓶厂,这属于( A )。

A.后向一体化战略B.前向一体化战略

C.水平一体化战略D.横向一体化战略

10.如果员工训练有素,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则( B )。

A.应减小管理幅度B.可加大管理幅度

C.可增加管理层次D.应增加管理人员

11.一个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的人员的数量叫做( D )。

A.指挥权力B.管理能力

C.管理层次D.管理幅度

12.只适用于小型作业组织或应用于现场作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 )。

A.直线制B.职能制

C.矩阵制D.事业部制

13.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 B )。

A.管理现代化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D.统一领导

14.促使人产生某一行为的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D )。

A.人的需要B.外在刺激

C.群体的激励D.个人的动机

15.有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就是( B )。

A.动机B.需要

C.行为D.激励

16.期望理论认为,对人能产生最大激励作用的情况是( A )。

A.期望值高、效价也高B.期望值高、效价低

C.期望值低、效价高D.期望值低、效价也低

17.根据麦克利兰的后天需要理论,如果一个人希望影响或控制他人而不被他人控制,那就表明他是一个( C )。

A.成就需要强的人B.社会交往需要强的人

C.权力需要强的人D.激励需要强的人

18.对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的最佳激励措施是( B )。

A.加薪B.提升

C.解聘威胁D.挑战性工作

19.按照权变领导模式理论,当下属愿意承担任务并有足够的能力时,应采用的领导方式是( D )。

A.高工作——低关系B.高工作——高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D.低工作——低关系

20.根据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理想的管理方式是( D )。

A.(1,1)型B.(9,1)型

C.(1,9)型D.(9,9)型

21.按照勒温理论,把决策权定位于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领导作风是( C )。

A.专制领导作风B.民主领导作风

C.放任自流领导作风D.团队式领导作风

22.控制的依据是( A )。

A.目标和计划B.组织和协调

C.协调和领导D.领导和指挥

23.由于一个组织往往不可能控制工作或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必须遵循控制的( A )。

A.重点原则B.及时原则

C.灵活原则D.经济原则

24.对公司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属于( B )。

A.过程控制B.预防性控制

C.纠正性控制D.即时控制

25.企业在一个或几个小的细分市场上保持成本领先或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力求在较小的细分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一战略叫做( C )。

A.成本领先战略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D.发展战略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它表现为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错)2.管理层次越低,越需要具有观念技能。(错)

3.响应时间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的。(错)

4.组织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

5.“社会人”假设又称作Y理论。(对)

6.内部选拔有利于缓和组织的内部矛盾。(错)

7.程序化决策通常是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对)

8.在职能制组织结构中,职能部门不能发号施令。(错)

9.战略管理是针对外界环境的威胁和冲击而采取的行动方案。(错)

10.若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收益,则控制活动失去意义。(对)

11.职务轮换制度有利于培养专业性的管理人才。(错)

12.在管理过程中,只要工作绩效与工作标准有偏差,就必须进行纠正。(错)

13.当今企业组织的经营环境可以用“风平浪静”来描述。(错)

14.有效的激励必须首先认清个体的差异。(对)

15.跨文化管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对)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①工作定额管理。通过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制订合理的工作定额。

②要为每一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对工人进行培训。

③标准化管理。要求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及作业环境标准化。

④差别计件工资管理。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于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定额内完成工作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否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算工资。

⑤把计划职能和作业职能分开,明确划分两种职能。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对操作者进行指导,逐步发展管理专业队伍。

⑥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要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的利益,以便共同协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采用了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现代分析科学方法,开创了管理科学的先河,奠定了管理科学的坚实基础。

2.如何理解决策的定义?

答:所谓决策是为实现一定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正确把握和理解决策的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关键词:

第一,目标。决策前必须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将局部的目标置于组织的总体目标体系中,如果目标模糊或整个目标体系杂乱无章,那就无从谈起合理的决策了。

第二,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如果只有一个方案,那就不用选择,也不存在决策。

第三,分析判断。每个备择方案都有其优缺点,管理者必须掌握充分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才能在多个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合理方案。不过在拍板决定的关键时刻,由创造力或直觉产生的判断也十分重要。

第四,过程。不能把决策理解为决定采用哪个方案的一刹那的行动,而应理解为从诊断活动到设计活动到选择活动到执行活动的整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很难有合理的决策。实际上,经过执行活动的反馈又进入下一轮的决策。因此,决策是一个循环过程,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终。

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群体凝聚力就是指把群体成员固定在群体内的全部力量。这种凝聚力既指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程度,又包括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

群体的凝聚力是维持群体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群体丧失了凝聚力,对其成员没有

吸引力,那么这个群体就难以维持,或名存实亡。因此,群体凝聚力是实现群体功能,达到群体目标的重要条件。凝聚力越高的群体,就越能发挥其功能。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①成员的共同性。群体的成员若具有相同的背景、共同的爱好、兴趣、利益和目标等,凝聚力就越大。其中,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一个好的群体需要有一个一致共识的目标与利害关系。

②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之所以能存在,其必要条件之一是群体成员要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小群体的凝聚力高,大群体的凝聚力低,因为大群体成员之间交往和互动比较困难。

③群体与外部的关系。一个与外界相对比较隔离的群体,它的凝聚力较好;群体存在外部压力时其凝聚力增强。

④成员对群体的依赖。个人参加一个群体是因为群体有助于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心理需求的集体。一个群体对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对个体的吸引力越大。

⑤群体的地位。在一个组织中各个群体往往可排列出等级地位。一般来说,群体在诸群体间所处的等级地位越高,其凝聚性越强。

⑥目标的达成。达成群体目标的情况会对其成员产生影响。达成目标会增强凝聚力,而有高凝聚力的群体又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但当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凝聚力会产生有害的作用。

⑦信息沟通。一个凝聚力高的群体,信息一定相互畅通。

⑧领导的要求与压力。领导对群体的凝聚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当领导强制群体成员遵守组织规定时,群体成员会加强团结。一个很松散的群体原来凝聚力不高,但是如果公司领导的一项规定被职工看作是对他们的威胁时,这个群体就会增强凝聚力。

另外,群体凝聚力还与加入群体的程度、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和从前的成功经验等方面有关。

4.简要说明期望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期望值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弗罗姆(V.Vroom)首先提出的。弗罗姆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所以能够积极地从事某项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或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所以,弗罗姆认为某项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取决于该活动结果给此人带来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公式可以表示为:

M=V·E

其中:

M一激励力,表示个人对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程度,希望达到活动目标的欲望程度;

V一效价,即活动的结果对个人的价值大小;

E一期望值,即个人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

期望理论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明确地提出职工的激励水平与企业设置的目标效价和可实现的概率有关,这对企业采取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首先,企业应重视目标的结果和奖酬对职工的激励作用,既充分考虑设置目标的合理性,增强大多数职工对实现目标的信心,又设立适当的奖金定额,使目标对职工有真正的吸引力。

其次,要重视目标效价与个人需要的联系,将满足低层次需要(如发奖金、提高福利待遇等)与满足高层次需要(如加强工作的挑战性、给予某些称号等)结合运用;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职工认识安全生产与其切身利益的一致性,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目标及其奖酬效价的认识水平。

最后,企业应通过各种方式为职工提高个人能力创造条件,以增加职工对目标的期望值。

5.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企业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面向顾客满意度的业务流程,而核心思想是要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

企业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有:

(1)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

(2)让使用流程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

(3)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

(4)对于地理上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

(5)将并行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将任务集成;

(6)在工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

(7)在信息源及时掌握信息。

五、论述题(15分)

请结合我国企业改革的实际谈谈组织变革的动因、阻力以及排除阻力的方法。

答:1.组织变革的动因

(1)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因

以系统的观点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通过与其所在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生存与发展。因此,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组织变革的重要动因。近年来,由于跨国企业的进入和民营力量的崛起,国有企业的外部所拥有的市场、资源、技术和社会环境的都已经完全改变,要适应这种变化,唯有变革才是国有企业的出路。

(2)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因

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因主要是指组织中人员思想和行为的变化、组织运行和成长过程中的矛盾。组织中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积极向上、创新开拓的,这些思想和行为是促进组织变革的源动力。国有企业在运行和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如组织结构庞大臃肿、运行机制僵化缺乏弹性,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决策缓慢或决策失误;组织内部不协调、指挥失灵等。伴随着这些矛盾的解决,组织的结构也将被调整。

2.组织变革的阻力

(1)历史的惯性和惰性。人们总习惯于处于“惯例”或“他们自己的方式”之中,总有安于现状的习性,对变革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国有企业相当一部分员工已习惯于原有的一切管理制度、一切作业方式、一切行为规范,任何变革都将会使他们感到不习惯、不舒服、不自然,都将会威胁到原有的安全与内心的平衡,因而有恐慌感。

(2)威胁到既得的地位和利益。人们在口头上都是拥护变革的,生怕被人扣上一顶守旧派的帽子,当变革不仅不触及他的切身利益,甚至有可能增加他的利益时,他会由衷地拥护和支持变革。但一旦变革将有可能损害他的既得利益时,他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自卫,就会极力反对变革。比如,国有企业变革之后,有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的权力缩小,在组织中的地位降低,或他的劳动强度加大,工作的自由度减弱,或要求他重新学习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或甚至有可能导致他失业时,他们会不愿变革。这些是变革中发生正面冲突的主要原因。

(3)未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时人们之所以反对变革,是因为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对环境给组织造成的压力认识不足,总觉得组织目前所处的环境还相当不错,足以应付任何挑战,因此,人们对未来的看法普遍有一种盲目的乐观。很显然,在这个时候提出组织变革的问题似乎是多此一举,不合时宜。

(4)对发起变革的人怀有成见。有时人们之所以反对变革,并不表示他们反对变革本身,而是因为对发起这场变革的人心怀成见,看不顺眼,推人及物,由反对变革者而导致反

对变革。

(5)心理上的障碍。有些人之所以反对变革,主要是由于对变革存在心理上的种种障碍,最主要的表现有:懒的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改不变最省事;稳的心理,生怕变革中出乱子,以致会丢乌纱帽;怕的心理,怕担风险,怕变革失败,怕受人指责;等的心理,想等上面推着改,想等人家搞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后再改。

3.排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组织的变革往往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还是要注意组织变革中的艺术性,积极地创造条件,采取措施,消除阻力,保证组织的变革顺利进行。排除组织变革中阻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保持公开性,增加透明度。对于组织目前所处的运行环境、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等,要坦诚布公,从而使组织上下形成共识,增强变革的紧迫感,扩大对变革的支持力量,使组织变革有广泛而牢固的群众基础,这是保证组织变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2)相互尊敬,增进信任。有的变革者总认为人们都会抗拒变革,个个都因循守旧。实际上,几乎每个人都急切地希望生活和环境中发生某种类型的变革。只要我们对变革的力量合理地加以因势利导,及时增进相互的沟通与尊重,变革的阻力就会减小。

(3)加强培训,提高适应性。国有企业变革中要通过自上而下的培训教育,使大家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学会用新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新问题,从而增强对组织变革的适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增进他们对组织变革的理性认识,使他们自觉成为改革的生力军。

(4)启用人才,排除阻力。国有企业在变革过程中,要大胆启用那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目光远大且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把他们充实到组织的重要领导岗位,为顺利地实施变革提供组织保障。。

(5)注意策略,相机而动。变革要选准好时机,把握好分寸,循序渐进,配套进行。变革是革命,但不等于蛮干,要特别注意策略和艺术。成功的变革不仅在于增进组织的效率,维持组织的成长,同时也在于提高成员的工作士气,满足成员的合理欲望。

因此,在变革前,应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从而为组织创造最佳的变革环境与变革气氛。当组织变革的大政方针决定以后,策略和艺术就成为保证变革成功的生命所在。

六、案例分析题(案例一,10分;案例二,15分,共25分)

案例一(每小题2分,共10分)

格雷丝·李从新加坡国立大学MBA毕业后,去为她父亲罗宾-李先生工作。罗宾·李拥有一家大型百货商店。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从一个小商店变成了一个规模颇大并且利润颇丰的百货商店,整个家庭都参与了公司的各种活动。

罗宾·李亲自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他频繁地与管理人员召开长时间的会议。他每周至少在商店走动一次,观察各层次的员工并与他们保持联系。

他最关心的是沟通和激励,虽然他觉得在开会时,所有的管理者及员工都认真地倾听自己,但他们后来的行为却使他疑惑他们到底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他的许多政策和指导都得不到实施。看了所收集的一些反馈及交流信息,他发现一些管理人员承认自己并不知道公司的目标,但是他们相信如果某些信息沟通得当,他们会做得更好。大多数办事人员和行政人员都缺乏想象力和驱动力。他还担心公司员工的流动性,其中有一些员工还在竞争对手那里任了职。

当女儿走进他的办公室,以特别助理身份开始工作时,罗宾·李说:“格雷丝,我的两个问题是沟通和激励。我知道你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并且我也听过你谈及沟通的重要性。我

在考虑你是否学到了一些知识,帮助我改善沟通。”

然而,格雷丝开始工作后发现,一些中层管理者经常回避她,并不愿意主动与她进行沟通。甚至有些中层管理者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认为她不过是靠着父亲的关系来到公司。格雷丝觉得应该想办法来破开这层坚冰。于是,她给自己的指导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克里斯·汤打电话求教。请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罗宾·李与管理人员采取的沟通形式为:(A)

A.会议B.文件C.非语言沟通D.电话

2.罗宾·李最关心的是沟通和激励,然而他却发现管理者并不理解他的意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以下分析中不符合案例信息的是:(D)A.会议时间过长而且过于频繁

B.沟通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C.管理人员不清楚公司的目标

D.罗宾·李的概括能力较强,导致管理人员无法理解

3.罗宾·李担心员工的流动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C) A.员工的流动对员工个人来说也许并不是坏事,但对于组织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B.员工流动无可厚非,不应该当作管理问题来重视

C.员工流动暴露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D.只要增加薪酬,员工的流动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4.管理人员对格雷丝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的根本原因是:(C)A.格雷丝是一个MBA毕业生,并不具备管理能力

B.格雷丝是一位女性管理者,所以受到冷落

C.格雷丝是罗宾·李的女儿,刚到公司就出任要职因此受到抵制

D.中层管理人员不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5.罗宾·李在了解格雷丝的遭遇后,首先应该要做的事是:(D)A.召集管理人员开会,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

B.为格雷丝安排更高的职位帮助她树立威信

C.增加管理人员薪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D.认识到这次事件绝非偶然,聘请专家为企业管理进行诊断

案例二(15分)

日本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在《Made in Japan》中谈到:

目前,对日本式经营的探讨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美国,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没有任何秘诀可言。促使事业成功的既不是理论,也不是战略规划,更不是政府的政策。如果说日本式经营存在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把人当作事业的基础。

在日本,企业经营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与员工建立健全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家庭般的气氛,让员工感受到与经营者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日本,成功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让全体员工具有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这一点上,与美国那种将与企业相关人员划分成股东、管理者和劳动者三个群体的做法大相径庭。

如果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尽管我们坚信日本的企业经营者用事实证明这种理念为他们带来了成功。然而,外国企业引进日本式经营的方式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不敢轻易尝试改变传统。“人本主义”这一提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在某些时候又会伴随着极大的风险。

然而,如果从长远的观点上看,不管高层管理者有着多么优秀的手腕,也不管他取得了

多么大的成功,企业的命运归根到底掌握在员工的手中。因此,我几乎每年都参加新员工的欢迎仪式,直接与员工对话,这一习惯已经持续了40多年。比如,在1986年的仪式上,我是这样讲的:

“首先,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公司与大学的区别。在大学里,你们向学校缴纳学费;可是,从今天开始公司要向各位发放薪水。在胜任工作岗位之前,各位对于老员工来说是一个包袱。第二点,在大学只要考得好,就可以得到一个好成绩甚至满分,你们可以心安理得。而在公司每一天都是考试。如果兢兢业业,得到的不是100分,甚至可能得到几千分:也可能只有50分。不仅如此,如果出现关键性的错误,可不是得个零分就能解脱的,而是负分,而且这个负分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所以,进入索尼公司并不是进了保险箱,而是时刻面临风险。”

讲到这里的时候,新员工开始困惑地思考商务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于是,我接着讲:

“我们把各位招入公司不同于征兵,企业也不是军队。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了索尼,所以责任在你们自己。大家进入公司后,通常会在此度过二十乃至三十年的时光,而人生却只有一次。对于你们来说,今后的二三十年应该成为人生和事业的巅峰时期,然而这也同样只会光顾一次。我希望在三十年后大家退休或者走完人生旅程时,不要懊悔在索尼度过的时光。后悔就是悲剧。我再次强调,选择本公司的责任在大家。我想说的是,大家在进入公司后的两三个月时间里,要好好想一想在索尼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不是一种幸福,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将大家招聘到了索尼,但是我们作为经营者或者说作为管理者,不可能给他人提供幸福。因为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请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日本和美国企业对劳动者认识的不同?(2分)

2.结合案例说明人力资源的特性。(10分)

3.谈一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3分)

答:1.日本企业认为,劳动者是组织大家庭中的一员,员工需要与企业经营者结成命运共同体,员工就是组织的主人。而在美国企业中,劳动者是雇员,雇主向其支付薪水,劳动者付出自己的劳动,二者是等价交换的关系,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

2.人力资源作为人类各种资源中的一个特殊种类,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人力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这是它的生物性。但由于人力资源都处于特定的社会和时代之中,它既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也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因此它又具有社会性特征。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社会,由于发展程度的差异,人力资源的素质是不一样的。

(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其它资源,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质世界。案例中索尼就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希望员工能为企业奉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再生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不会象不可再生性资源如矿物资源那样因为使用而减少,而相反,还可能会因为使用而提高水平,增强活力。人力资源的再生性,除了遵守一般的生物学规律之外,它还受人类意识的支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为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特征,所以对人力资源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乃至多次开发。

(4)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使用都具有时间方面的限制,对人力资源储而不用,才能就会荒废、退化。从个体的角度看,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人,有其生命的周期;而作为人力资源的人,能从事劳动的自然时间又被限定在生命周期的中间一段。

(5)人力资源具有核心性

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的核心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这是因为,一切生产活动都是由人的活动引起和控制的过程。如案例中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认为,日本公司成功的关键就是把人当作事业的基础。

(6)人力资源具有消耗性

人力资源是由一定数量的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的。劳动者既是生产者,但同时也是消费者,为了维持其本身的存在,它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其它自然资源,比如粮食、织物、水、能源等。而且在消耗方面得到体现和关心的程度,会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积极性的发挥。

3.“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圣才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ed3009252.html,开设了各门专业课的论坛及专栏,并提供各专业试题库、笔记、讲义及大量专业课复习资料,特别提供北大、人大等著名高校的最新考研真题及其参考答案。考研真题由专业老师、博士或研究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科目取得

自学考试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全

自考“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1) 1、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 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 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 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 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 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 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 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 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 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标准( 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 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 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管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领导 学习目的 ◆理解领导的概念和实质 ◆理解管理和领导的区别 ◆理解领导的作用 ◆理解领导者素质 ◆理解领导者权威的来源和构成 ◆掌握主要的领导理论:领导作风理论、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 权变理论 知识结构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 第二节领导者素质 第三节领导理论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 一、领导的概念 哈罗德·孔茨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领导的实质是一种追随关系,人们往往追随那些他们认为是可以为其提供实现愿望、要求和手段的人,也正是这种追随关系,使得领导者从群体中产生。 周三多的定义为: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根据这个定义,领导的三要素包括: ◆领导者必须有部下和追随者 ◆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和力量。 ◆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二、领导者的概念 领导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同时拥有管理权力的人。 三、领导与管理 领导与管理两个概念具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理论上进行区分,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管理 四、领导的作用 领导活动直接影响着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而领导的作用就是引导部下以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领导者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挥作用

一个组织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还需要选择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所以对组织来说一致性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大家的目标不一致,或者说虽然大家的目标一致,但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式、方法都互相冲突,这样的组织就没法存在和发展。所以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有人能够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组织指明方向。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也就在于此。不过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企业关于目标和道路的决策,经常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领导者自己是居于这个智慧群体的核心位置的。当有多个方案可以选择、有各种声音争论的时候,领导者就要出面决定到底该选哪一个,并且为这个决定负全责。 2、协调作用 在组织的各个部门开始运转、广大员工都开始行动以后,领导者要对这些行为进行主动的追踪和监控。首先,就是实施协调。所谓协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互相配合,以便组织运转能够顺利进行。协调的工作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投入的比例,这个需要进行协调;二是作业进行的先后,哪项工作首先做,哪项工作紧跟着做,哪项工作同时做,哪项工作最后做,必须通过协调加以解决;三是职责权限的主次,也就是说哪项工作由谁来负责,以谁为主,谁是主要受益者,谁是次要受益者,谁是主要付出者,谁是次要付出者,这也是协调的主要内容。 3、激励作用 使用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奖励或是惩罚的手段来引导、鼓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做出贡献。 领导者的领导过程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表述来概括的话,就是在权力支撑的基础上实施指引、激励、沟通和营造氛围的工作以便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第二节领导者素质 一、领导者素质 1、思想素质 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工作作风、艰苦朴素、品行端正、联系群众 2、业务素质:知识、技能 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包括: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生产、技术、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计算机运用能力、外语能力。 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业务技能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用人能力。 3、身体素质 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提出的新要求 建立远景 信息决策 配置资源 有效沟通 激励他人 人才培养 承担责任 诚实守信 事业导向

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12.头脑风暴法属于(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3.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6.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 ) A.管理培训 B.管理实践 C.劳动竞赛 D.心理革命 17.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 ) 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 18.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 ) A.越小 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管理学原理(1)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直线职权 27.许诺原理 28.扁平结构 29.组织适宜性原理 30.管理审核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管理学的特点。 32.简要说明部门划分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33.简要说明影响管理宽度的主要因素。 34.简要说明沟通及其基本含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试述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36.市化工集团年终对其下属各公司的主要领导进行综合考评。在化工机械公司征求职工意见时,职工们纷纷称赞该公司总经理有较好领导艺术,尤其是用人艺术。请你结合实际论述管理中如何体现管理者的用人艺术。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7. 上月底的公司办公会议上,总经理宣布:由于销售部经理遇车祸受伤,由原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新华接任销售部经理。 公司销售部有24位员工,其中有10位销售员,公司在全国的销售工作主要由他们负责,所以,抓好销售员是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抓? 以前,销售员的奖金与完成的销售量是挂钩的,但差距不大,而且浮动工资也是平均分配的。据此,王经理推出了奖金、浮动工资与完成的销售量挂钩的试行方案,实施奖金向销售员倾斜的政策,销售员的奖金是一般员工的200%。方案的要点有三:第一,销售定额为38台/月;第二,完成指标得全奖,少卖一台扣奖金的20%,达不到34台/月扣全奖;第三,连续半年完成指标,向上浮动一级工资,连续半年完不成指标,下浮一级工资。 方案一经宣布引起一片哗然,但王经理坚持实施这一方案。他向销售员们解释说是试行,

管理学第07章在线测试

《管理学》第07章在线测试 《管理学》第07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1.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职能制 B、矩阵制 C、事业部制 D、直线-职能制 2、2.按“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形式设置的组织结构属于() A、职能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3、3.格拉丘纳斯指出,管理幅度呈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和下属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将以( ) A、几何级数增加 B、算术级数增加 C、等比级数增加 D、没有增加 4、4.分权是() A、职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上的分配 B、职权在同一组织层次上的分配 C、职权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分配 D、职权在横向与纵向上的分配 5、5.未来管理组织中层次将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模糊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1.矩阵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A、灵活性 B、适应性强 C、临时性 D、集权性

E、民主性 2、2.在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 A、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大 B、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小 C、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小 D、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大 E、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也逐渐变大 3、3.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 A、面对问题的种类 B、组织沟通的类型和方法 C、计划的完善程度 D、组织中的授权 E、主管人员与其下属人员的能力 4、4.扁平结构的特点是() A、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 B、上下级关系易于协调 C、同级层次的沟通联络困难 D、有利于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E、管理费用低 5、5.权力的委任过程包括() A、确立责任 B、分派职责 C、委任权力 D、明确任务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如果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 ),也难以( )。 2.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 3.经营计划的重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是( ),范围是( )。 4.组织机构设计是在管理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 )和( )。 5.不论哪一个层次的领导都应具备四方面的能力,它们是人际关系技能、( )、( )和技术技能。 6.激励的“公平理论”中“贡献律”的公式是(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A.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2.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 A.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 A.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任免权 4.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 A.管理信息系统 B.预算控制 C.政策程序控制 D.个人观察 5.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A.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形成、动荡、规范、表现 C.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6.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A.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7.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8.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9.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 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 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 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 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 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 ②依存性 ③知识性 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 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 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功能性职能:领导 协调 控制 沟通 创新 【 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 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 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 资金 物资 时间 信息(纽带) 环境(空间) 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③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任务:①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与使命。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③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9、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角色:人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 决策角色—决策者 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吧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0、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质量管理学_尤建新_试卷2 --人造板质量控制--课件 ppt 期末考试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试卷(B卷) 2006 - 2007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010378 课程名:质量管理学考试考查: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得分 1.质量的好坏由谁来评判?() A、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B、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 C、质量管理机构 D、质量认证机构 2.判断商品质量的优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品牌 B、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 C、价格 D、性价比 3.“Juran质量螺旋曲线”包含()个环节 A.13 B. 12 C. 10 D. 9 4.下列关于2000版ISO 9000族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A. 通用性加强 B. 增加了程序文件的数量 C. 与环境、安全等管理体系难以兼容 D. 是对20世纪90年代的ISO 9000族标准进行局部修改而形成 5.将企业在废次品上发生的成本比作“矿中黄金”的质量管理专家是()A.Feigenbaum B. 石川馨 C. Juran D. Crosby 6.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企业应确立一名()A.质量管理专职人员 B. 质量管理经理 C. 内审员 D. 管理者代表 7.排列图又被称为() A.帕累托图 B. 分类法 C. 石川图 D. 相关图 8.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是以过程质量特性值服从()为假设前提的。 A.F分布 B. 指数分布 C. 正态分布 D. 威布尔分布 9.在制作直方图时,如果分组过多,容易出现() A.偏态型 B. 平顶型 C. 双峰型 D. 锯齿型

10.可靠性指标和技术性能指标的主要区别在于() A.复杂性 B. 时间性 C. 可行性 D. 客观性 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得分 1.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主要解决了质量检验阶段的那些不足?() A.操作与检验职能没有分化 B. 事后检验 C. 全数检验 D. 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 E. 缺乏管理分工 2.下列属于质量保证成本的费用项目是() A.质量奖励费 B. 专职检验和计量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基金 C. 事故分析处理费D. 诉讼费 E. 产品降级损失 3.下列属于质量策划的输入的因素有() A. 组织的战略 B. 对法律法规要求的评估 C. 对产品性能数据的评估 D. 过去的经验教训 E. 已识别的改进机会 4.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包括()。 A计划 B.执行 C.控制 D.检查 E.改进 5.在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时,需要考虑()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及以后的活动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E.外部审核方要求 三是非题:10分(每小题2分)得分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目的是形成一套体系文件。()2.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不属于工作环境范畴。()3.计量抽样方案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费用节省,且无需预先假定分布律。()4.当产品进入偶然失效期时,产品寿命分布服从指数分布。()5. 若点子全部处于控制界限内,但出现7个点子连续上升,则判断过程不稳定。() 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得分 1.ISO 9000族标准提出那些质量管理原则?这些原则以哪一条原则为核心,为什么?

管理学-习题-第7章

第七章 (一)判断题 1.人员配备是现代组织进行人才建设的基础,关系到组织的长远发展。( ) 2.人员配备,一般是指组织中基于组织岗位要求对人员的配备,既包括组织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配备,也包括非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配备。( ) 3.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成员的选拔标准和聘任程序是组织聘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办事,才能选聘到真正愿为组织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 4.外部选聘的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组织选聘的效益。 ( ) 5.内部选聘主要通过职务选聘海报、口头传播、从组织的人员记录中选择、以业绩为基础的晋升表等方法进行,其中常用的是职务选聘海报。( ) 6.公开选聘适合急于填补某一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聘需要。( ) 7.传统人事管理中,主要凭直觉、印象以及简单的成绩记录来对员工工作情况做出判断。( ) 8.员工培训有不同的类型,既可以有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也可以有员工的素质修养培训。( ) (二)填空题 1.内部人员介绍推荐,即组织内部人员以口头方式传播选聘信息,推荐和介绍职位申请人到组织中来。此方法的优点是:引进的员工相对________和________。 2.外部招聘的优点体现在,它能给组织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指一些专门为组织选聘高级人才或特殊人才的职业选聘机构。 决定着组织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织绩效和目标的重要保证。 5.人员录用流程包括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的战略重点不同,不断地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做好准备是______的首要任务。 7.人员培训的方法有三种分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8.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不同,所以考核要素的设定也应该分门别类,只有这样,考核才具有_______。

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领导组织沟通创新企业xx 团队建设激励 计划管理理论 管理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领班属于下列哪一类管理人员() A.基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高层管理人员 D.以上都不是 2.沟通、了解、激励下属的管理技能是( ) A.技术技能 B.诊断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 D.分析技能 3.xx提出了管理的()条原则 A.六 B.十四 C.十三 D.五 4.以下组织文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B.变化较快,随时补充新的内容 C.变化较慢,但每年都会抛弃一些过时的内容 D.变化较快,特别是企 业管理人员变更时 5.近年来,由于国务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一批政府官员卸任离开政府部门。消息刚传开,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成了企业争聘的对象。一般说来,企业聘请他们是为了()

A.改善企业的组织文化 B.改善企业的组织环境 C.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D.改善企业的技术水平 6.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确定目标 B.发现问题 C.收集信息 D.调查研究、分析情报资料、 找出问题 7.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制 B.矩阵制 C.分部制 D.职能制 8.工作轮换一般用于提高哪些人的技能?() A.工程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学徒 D.普通职工 9.以追随者对领导的认同感为基础的影响力是属于() A.专家权力 B.表率权力 C.奖励权力 D.强制权力 E.法定权力 10.“大棒”是最为传统的激励手段之一。以下现象中不属于由“大棒”产生的消极效应的是() A.消极怠工 B.一切xx C.生产劣质产品 D.对工作漠不关心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卡茨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至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有 ()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二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期末小测(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____。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______。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田口方法是一种_____的方法。 A一次性设计 B.稳健性设计 C.容差设计 D.参数设计 4.采购的质量职能就是为产品提供一种_____的保证。 A.“早期报警”B.“中期报警” C.“晚期报警”D.“警钟常鸣” 5.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就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所进行的正式评价就是_____。 A.过程审核 B.管理评审 C.质量审核 D.计划审核 6.在PDCA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____。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7.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技术是_____。 A.树图 B.因果图 C.亲和图 D.矩阵图 8.将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比较,以识别自身质量改进机会的方法,称为_____。 A.标杆法 B.分层法 C.调整法 D.统计法 9.质量监督是对产品进行宏观管理的_____。

A.非常措施 B.重要手段 C.一般要求 D.重要原则 10.质量法制是_____。 A.关于产品质量和权利、义务、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关于质量检查评审的一系列的方法的制度 C.关于《产品质量法》的简称 D.关于质量监督的重要法律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质量环 2.质量改进 3.产品质量 4.质量职能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质量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2.简述质量改进的程序。 3.设置质量控制点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在采购阶段进行质量管理。 2.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 A D B A B D C A B A 二.名词解释。 1.质量环是指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财务管理学---第7章-例题答案

第7章投资决策原理 【例1·单选题】将企业投资区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等类型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D)。 A.投入行为的介入程度 B.投入的领域 C.投资的方向 D.投资的内容 『答案解析』根据投资的内容,投资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信托投资和保险投资等。 【例2·判断题】直接投资是指通过购买被投资对象发行的金融工具而将资金间接转移交付给被投资对象使用的投资(错) 『答案解析』间接投资是指通过购买被投资对象发行的金融工具而将资金间接转移交付给被投资对象使用的投资,如企业购买特定投资对象发行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例3·计算题】某企业拟投资新建一个项目,在建设起点开始投资,历经两年后投产,试产期为1年,主要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据此,可以估算出该项目的如下指标:(1)建设期;(2)运营期;(3)达产期;(4)项目计算期。 『正确答案』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达产期=10-1=9(年)项目计算期=2+10=12(年)【例4·计算题】B企业拟新建一条生产线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20年。全部建设投资分别安排在建设起点、建设期第2年年初和建设期末分三次投入,投资额分别为100万元、300万元和68万元;全部流动资金投资安排在投产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年末分两次投入,投资额分别为15万元和5万元。根据项目筹资方案的安排,建设期资本化利息22万元。要求:计算下列指标(1)建设投资;(2)流动资金投资;(3)原始投资;(4)项目总投资。『正确答案』(1)建设投资合计=100+300+68=468(万元) (2)流动资金投资合计=15+5=20(万元) (3)原始投资=468+20=488(万元) (4)项目总投资=488+22=510(万元) 【例5·判断题】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净现金流量是指经营期内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 『答案解析』净现金流量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例6·单选题】已知某项目每年税前利润均为100万元,所得税率为30%。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的净现金流量为200万元,则所得税前的净现金流量为(D)。 A.100 B.70 C.130 D.230 『答案解析』所得税=100×30%=30(万元)。税前净现金流量=税后净现金流量+所得税=200+30=230(万元)【例7·计算题】企业拟购建一项固定资产,需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全部资金1100万元(均为自有资金),建设期为一年。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10年,期末有100万元净残值,按直线法折旧。预计投产后每年可使企业新增100万元息税前利润。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计算:(1)项目计算期;(2)固定资产原值;(3)投产后每年折旧额;(4)建设期净现金流量;(5)运营期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6)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正确答案』项目计算期=1+10=11(年) 固定资产原值为1100万元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如果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 ( 2. 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 3. 经营计划的重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是 ( ),范围是( 4. 组织机构设计是在管理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 ( )和( )° 5. 不论哪一个层次的领导都应具备四方面的能力,它们是人际关系技能、 ( ( )和技术技能。 6. 激励的“公平理论”中“贡献律”的公式是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A. 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 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2. 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 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 文化网络因素外,还 包括 A. 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 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 A. 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 .任免权 4. 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 A. 管理信息系统 B.预算控制 C.政策程序控制 D. 个人观察 5. 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A. 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形成、动荡、规范、表 现 C.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6. 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A. 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 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 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 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7. 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8. 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9. 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A.制定工作规范,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B.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C. 确定人员结构、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也难以( ) °

管理学原理

一、单选(54分)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正确答案:C学生答案:× 2、管理的主体是()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 3、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x 4、管理的核心是()A、决策B、领导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 6、头脑风暴法属于()A、外推法B、直观法C、因果法 D、德尔菲法正确答案:B学生答案:× 7、控制活动应该()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 8、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 9、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A、越小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正确答案:B学生答案:× 10、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A、指导与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计划工作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 11、成功地履行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要求是()A、德才兼备 B、具有管理能力 C、强烈的管理愿望 D、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 正确答案:C学生答案:× 12、从某种意上说,既是计划工作的基础,又是控制的基本标准的是()A、实物标准B、费用标准C、收入标准D、成本标准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 13、在实际工作中,实际上不存在纯粹的()A、职能型组织结构 B、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D、直线型组织结构 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 14、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A、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B、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C、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D、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正确答案:C学生答案:× 15、根据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管理宽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与其下属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A、算术级数增加B、算术级数减少C、几何级数增加D、几何级数减少 正确答案:C学生答案:× 16、在市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某种商品大幅度降价时,人们对其反应冷淡,市场需求量少有增长;而一旦该商品再度开始涨价时,人们却又开始抢购,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在作出商品购买决策时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A、盲从心理B、习惯心理C、逆反心理D、预期心理正确答案:D学

最新质量管理学期末考试1

《质量管理学》模拟样卷二 一、选择题(16%) 1、质量的好坏由谁来评判?…………………………………………………………() A、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B、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 C、质量管理机构 D、质量认证机构 2、判断商品质量的优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品牌 B、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 C、价格 D、性价比 3、如果产品存在瑕疵,担保人应承担…………………………………………………() A、产品质量民事责任 B、产品质量刑事责任 C、产品质量审核责任 D、产品质量行政责任 4、工序检验费用属于………………………………………………………………………() A、预防成本 B、内部损失成本 C、鉴定成本 D、外部损失成本 5、兴趣点质量可以导致……………………………………………………………………() A、没有时,顾客产生不满 B、没有时顾客产生强烈不满 C、具有时顾客满意度增长 D、具有时顾客满意度大幅度增长 6、按认证内容要求来划分,质量认证可以分为…………………………………………() A、国家认证、区域性认证和国际认证 B、强制性认证和自愿申请认证 C、安全认证、合格认证、环境认证、卫生和健康认证 D、企业自我认证、第二方认证和第三方认证 7、控制图中表明生产过程质量失控是……………………………………………………() A、所有样本点都在控制界限内 B、位于中心点两侧的样本点数相近 C、接近中心线的样本点较多 D、样本点程周期性变化 8、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划分,检验方式可以分为………………………………………() A、记数检验和计量检验 B、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C、理化检验和感官检验 D、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二、是非题(7%) 1、ISO9000是质量保证标准……………………………………………………………() 2、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不包含质量检验………………………………………() 3、质量成本的概念最早由J.M.Juran提出……………………………………………() 4、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综合反映………………………………………………………() 5、QC小组最早起源于日本………………………………………………………………() 6、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质量波动属于系统性波动…………………………………() 7、“6σ管理”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本质是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三、简单题(40%) 1、简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进步和存在问题。 2、简述质量管理的八条原则?并以第一条原则为例说明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收益。 3、什么是审核?什么是第二方审核?质量审核应遵循哪些原则?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7章 管理信息

第七章管理信息 一、教学要点 1、信息的概念。 2、有用信息的特征。 3、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 4、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5、信息系统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6、关键名词:信息、数据、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在管理学科中,通常把信息定义为_______________。 2、信息评估的关键是对信息进行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是信息的最重要特征。 4、例外报告是在_______________时产生的。 5、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信息的系统方法。 6、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信息系统中的处理是把_________的过程。 8、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来说,除了五个要素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系统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 10、_________是考察系统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11、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形成了_________。 12、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为日常决策提供服务,还提供有关_________的信息。 13、由于结构化和系统化性质,管理信息系统通常不能提供_________。 14、用户以一种_________的方式与决策支持系统对话。 15、决策支持系统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16、对任何形式的信息来说,只要是以光或电的方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它所利用的传送技术就称作_________。 17、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有形成本的是_________。 A.购买计算机 B.厂房 C.系统维护和升级 D.公司信誉的降低 2、下列不属于无形成本的是_________。 A.员工士气不振 B.工作程序变动造成的工作瘫痪 C.员工工资 D.公司信誉的降低 3、有形收益包括_________ A.销售额的上升 B.成本的下降 C.旷工率的降低 D.新产品的开发 4、无形收益包括_________ A.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 B.士气大振 C.更好的顾客服务 D.生产率的提高 5、信息的完全性要求_________。 A.尽可能详细 B.尽可能简洁 C.在详细和简洁间找到一种平衡 D.信息提供越多越好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 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如果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 ),也难以 ( )。 2.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 3.经营计划的重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是( ),范围是( )。 4.组织机构设计是在管理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 )和( )。 5.不论哪一个层次的领导都应具备四方面的能力,它们是人际关系技能、( )、( )和技术技能。 6.激励的“公平理论”中“贡献律”的公式是(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A.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2.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 A.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 A.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任免权 4.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 A.管理信息系统 B.预算控制 C.政策程序控制 D.个人观察 5.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A.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形成、动荡、规范、表现 C.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6.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A.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一、判断题: 1、管理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2、相对而言,基层管理者需要较高的技术技能,而高层管理者则只需对技术有些了解即可。() 3、人际技能是指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人共事的能力。() 4、管理者层次越低,其面临的问题越简单,因此就越需要管理的概念技能。() 5、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 6、儒家管理的本质是“治人”。() 7、泰罗的科学管理不仅重视技术性因素,也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8、由于泰罗的经历所限,科学管理只解决了个别的、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并未涉及企业全局的解决管理问题。() 9、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地履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的连续循环过程。() 10、法约尔认为,凡进行集体经济活动的企业组织都执行着六种基本活动(经营活动)。() 11、管理理论与方式的发展总是同当时当地生产力的水平联系在一起,即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12、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应把纳入标准的例行公事授权下级处理,高级管理人员则仅仅控制重大决策、例外事件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13、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14、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15、霍桑实验表明工人是“经纪人”。() 16、非正式组织是通过不成文的规范左右着成员的感情倾向和行为。() 17团体之间的冲突都是破坏性冲突,要坚决阻止这类冲突的发生。() 18、组织环境是指组织的一般环境。() 19、每一项新技术都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因素。() 20、文化水平对人们的需求层次没有影响。() 21、地理位置是对组织的活动不产生制约的一个因素。() 22、当供应商所处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购买者数量多且力量分散,则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较强。() 23、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很大,则购买时其价格谈判能力较弱。() 24、组织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25、管理组织的媒介是企业信息。() 26、组织文化是由企业家提出并倡导,被组织成员所接受认可,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 27、只要企业家已提出一套崇高的企业文化观念,就表明企业已经完成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28、中国各企业面临相同的经营环境,因此企业文化应该是相同的,可以把各企业的优秀文化组合形成本企业的先进文化,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9、估量机会实质上就是分析环境和企业的优劣势。() 30、目标是管理的始点,是各项管理活动的依据;目标又是管理活动的终点,它是衡量各项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和尺度。() 31、组织职能就是为建立起一种结构。() 32、管理就是领导。() 33、控制的媒介是信息。() 34、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因此这两类工作应由截然不同的两批人分别去作。() 35、管理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目标。() 36、儒家管理的关键是“择人”。() 37、泰罗提出8大工长制的做法,成为管理学界推崇的做法。() 38、泰罗认为工人是“社会人”。() 39、权利和责任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凡行驶权利的地方,就有责任,二者必须相等。() 40、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只应该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