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牌号与硬度分析

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牌号与硬度分析

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牌号与硬度分析
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牌号与硬度分析

不锈钢的分类多是以室温下的金相组织而命名的。我们知道纯铁的金相组织是铁素体。但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铁碳合金钢。调整钢的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就行成了上千种不同性质和特点的钢材,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

奥氏体: 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那为什么在室温这种低温环境下也可得到奥氏体组织呢?原因就在于奥氏体不锈钢含有大量使奥氏体区扩大的合金元素Ni(镍),而镍抑制铁素体的产生,从而使得在室温下钢的金相组织成为奥氏体组织。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

奥氏体型钢

(1)1Cr17Mn6Ni15N;(2)1Cr18Mn8Ni5N;(3)1Cr18Ni9;(4)1Cr18Ni9Si3;(5)0Cr18Ni9;

(6)00Cr19Ni10;(7)0Cr19Ni9N;(8)0Cr19Ni10NbN;(9)00Cr18Ni10N;(10)1Cr18Ni12;

(11) 0Cr23Ni13;(12)0Cr25Ni20;(13) 0Cr17Ni12Mo2;(14) 00Cr17Ni14Mo2;(15)

0Cr17Ni12Mo2N;(16) 00Cr17Ni13Mo2N;(17) 1Cr18Ni12Mo2Ti;(18) 0Cr18Ni12Mo2Ti;

(19) 1Cr18Ni12Mo3Ti;(20) 0Cr18Ni12Mo3Ti;(21) 0Cr18Ni12Mo2Cu2;(22)

00Cr18Ni14Mo2Cu2;(23) 0Cr19Ni13Mo3;(24) 00Cr19Ni13Mo3;(25) 0Cr18Ni16Mo5;

(26) 1Cr18Ni9Ti;(27) 0Cr18Ni10Ti;(28) 0Cr18Ni11Nb;(29) 0Cr18Ni13Si4

1.概述

奥氏体不锈钢1913年在德国问世,在不锈钢中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其生产量和使用量约占不锈钢总产量及用量的70%。钢号也最多,当今我国常用奥氏体不锈钢的牌号就有40多个,最常见的就是18-8型。

定义: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

分类:Fe-Cr-Ni (主体)

Fe-Cr-Mn

国内外牌号对比:

GB(中国)ASTM(美国) JIS(日本) DIN(德国)

1Cr17Ni7 301 SUS301 X12CrNi177

1Cr18Ni9 302 SUS302 X12CrNi188

1Cr18Ni10 303 SUS303 X12CrNiS188

0Cr18Ni9 304 SUS304 X5CrNi189

00Cr19Ni10 304L SUS304L X2CrNi189

0Cr17Ni12Mo2 316 SUS316 X5CrNiMo1810

00Cr17Ni14Mo2 316L SUS316L X2CrNiMo1810

0Cr18Ni10Ti 321 SUS321 X10CrNiTi189

0Cr19Ni13Mo3 317 SUS317 X2CrNiMo1816

2. 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

在18-8型不锈钢的成分基础上演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发展:

1) 加Mo改善点蚀和耐缝隙腐蚀

2) 降C或加Ti、Nb,减少晶间腐蚀倾向

3) 加Ni和Cr改善高温抗氧化性和强度

4) 加Ni改善抗应力腐蚀性能.转自"我要不锈钢"

5) 加S、Se改善切削性和构件表面精度.

奥氏体不锈钢成分系统图

3. 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

3.1铁素体相的形成

3.1.1铁素体相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F相的出现一般都对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使热加工产生裂纹的倾向性增大;钢的耐点蚀性下降,在诸多腐蚀环境(如尿素生产)中耐蚀性劣化;在高温下加长时间加热时,F相会转变为σ相使钢变脆等等。

3.1.2铁素体相的形成与含量的粗略判定

含量的粗略判定:

Creq=%Cr+1.5×%Si+%Mo,Nieq=%Ni+30×(%C+%N)+0.5×%Mn

3.1.3铁素体相的消除

根本的办法是提高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的含量。Ni是首选的元素,但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Mn和N也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N,其抑制铁素体形成的能力为Ni的30倍,同时又有改善耐蚀性和提高强度的作用.

目前市场常见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常见不锈钢主要有:

302HQ (0Cr18Ni9Cu3)-主要用于自攻钉;

SUS304(0Cr18Ni9)-也就是常说的A2,主要用于普通不锈钢螺栓、螺钉、垫圈、螺母的制造,强度等级一般螺栓为70;

SUS 316(0Cr18Ni12Mo2)、SUS 316L(00Cr17Ni14Mo2)-也就是常说的A4主要用于高耐腐蚀性不锈钢螺栓、螺钉、垫圈、螺母的制造,强度等级一般螺栓为70,也可达到高强度等级80。

不锈钢种类Grade化学成分in % Chemical Composition

C max Si max Mn max P max S max Cr max Mo max Ni max

SUSXM7(302HQ) 0,08 1,00 2,00 0,045 0,030 17,0-19,0

8,5-10,5

SUS 304 A2 0,08 1,00 2,00 0,050 0,030 17,0-20,0 -

8,0-13,0

SUS 316 A4 0,08 1,00 2,00 0,050 0,030 16,0-18,5 2,0-3,0

10,0-14,0

SUS 316L A4 0,03 1,00 2,00 0,050 0,030 16,0-18,5 2,0-3,0

10,0-14,0

奥氏体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的机械性能

类别特性组别性能等级螺纹直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

(min N/mm2) (min N/mm2)

奥氏体软A1 A2 50

高强度A4 80

类别/组别/性能等级/螺纹直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

HV HB HRC

马氏体C1 50 < M24 500 250 0,2d 147-209 - 155-220

70 700 410 0,2d 209-314 20-34 220-330

110 4) 1100 820 0,2d - 36-45 350-440 C3 80/td> < M24 800 640 0.2d 228-322 21-35 240-340 C4 50

70 < M24 800 640 0,2d 147-209 - 155-220

700 410 0,2d 209-314 20-34 220-330 铁素体F1 3) 45 450 250 0,2d 128-209 - 135-220

60 < M24 600 410 0,2d 171-271 - 180-285 奥氏体不锈钢螺栓、螺钉的破坏扭矩M1.6-M16(粗牙螺纹)

按照欧洲国际工业标准ISO 3506

螺纹破坏扭矩Nm

性能等级

50 70 80

M1.6 0.15 0.20 0.24

M 2 0.30 0.40 0.48

M 2.5 0.60 0.90 0.96

M 3 1.10 1.60 1.80

M 4 2.70 3.80 4.30

M 5 5.50 7.80 8.80

M 6 9.30 13.00 15.00

M 8 23.00 32.00 37.00

M 10 46.00 65.00 74.00

M 12 80.00 110.00 130.00

M 16 210.00 290.00 330.00

不锈钢牌号分类及对照表

不锈钢牌号分组: 200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 300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型号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型号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型号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号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型号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型号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型号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 型号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型号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型号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型号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型号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型号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型号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3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型号630——最常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通常也叫17-4;17%Cr,4%Ni。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 1.1 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 一些主要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表1中给出。其中AL-6X和254 SMO为典型的6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而654 SMO为典型的7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金相组织为典型的,百分之百的奥氏体。但由于铬和钼的含量均较高,很有可能会出现些金属中间相,如chi和σ相。这些金属中间相常常会出现在板材的中心部位。但是如果热处理正确,就会避免这些金属中间相的生成,从而得到近百分之百的奥氏体。254 SMO 的金相组织没有任何其它金属中间相。该组织是经在1150~1200C温度下热处理之后得到的。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少量的金属中间相,它们也不会对机械性能和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要尽量避免温度范围600~1000C,尤其是在焊接和热加工时。 1.2 机械性能 奥氏体结构一般具有中等的强度和较高的可锻性。在加入一定量的氮之后,除提高了防腐能力外,在保持奥氏体不锈钢可锻性和韧性的同时,高氮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还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其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要高出50~100%。在室温和较高温度下氮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分别在 表2和表3有所显示。 如表2和表3所示,在所有温度下机械强度均随氮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尽管强度增加了许多,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延伸率仍然很高。甚至高于许多低合金钢的延伸率。这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含氮量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特点——高加工硬化率,见图2和图3。因此经冷加工成型的部件就可获得很高的强度。可利用这一特性的用途包括较深井中的管道及螺栓等。和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一样,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性能也是很好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撞击及抗断裂能力是很高的,并 且只有在低达-196℃时才会略有下降。 1.3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奥氏体结构,同时也部分地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就是说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较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如304或316型,在物理性能方面是没有很大区别的。表4列出不同合 金的一些典型物理性能值。

元素含量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元素含量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奥氏体不锈钢含有较多的Cr、Ni、Mn、N等元素。与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相比,奥氏体不锈钢除了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外,还有许多优点。它具有很高的塑性,容易加工变形成各种型材,如薄板、管材等;加热时没有同素异构转变,即没有γ和α之间的相变,焊接性好;低温韧性好,一般情况下没有冷脆倾向;奥氏体不锈钢不具有磁性。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再结晶度比铁素体不锈钢的高,所以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以用于550℃以上工作的热强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广的不锈钢,约占不锈钢总产量的2/3。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不锈钢酸性、抗氧化性、高温和低温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所以在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航天、航空、航海、能源以及轻工、纺织、医学、食品等工业上广泛应用。 1.高钼(Mo>4%)奥氏体不锈钢 高钼奥氏体不锈钢的典型代表是:00Cr18Ni16Mo5和00Cr18Ni16Mo5N。因为含钼量高,所以在耐还原性酸和耐局部腐蚀方面性能有很大提高,可用于更加苛刻的腐蚀环境中。含氮00Cr18Ni16Mo5N钢,由于氮的加入,奥氏体更加稳定,由于铁素体的生成,σ(χ)等脆性相的析出受到一定抑制。 00Cr20Ni25Mo4.5Cu由于此钢含有更高的Cr、Ni、Mo等元素,加之Mo与Cu的复合作用,使00Cr20Ni25Mo4.5Cu既在含Cl离子的水介质中耐点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图1~图4系在不同温度H2SO4、H3P O4和含F-50%H3P O4中

耐全面腐蚀和在氯化物水介质中耐应力腐蚀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00Cr20Ni25Mo4.5Cu 比18-12-2型不锈钢的耐蚀范围有所扩大。 图1 00Cr20Ni25Mo4.5Cu 在H 2SO 4中的腐蚀 图2 00Cr20Ni25Mo4.5Cu 在H 3PO 4 中的腐蚀(≤0.1mm/a) 图3 00Cr20Ni25Mo4.5Cu 在50℃含HF 的50%P 2O 5溶液中的腐蚀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之比较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之比较 所谓双相不锈钢是在其固淬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各 占一半,一般最少相的含量也许要达到30%。 由于两相组织的特点,通过正确控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使DSS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高一倍多,且具有成型 需要的足够的塑韧性。采用双相不锈钢制造储罐或压力容器的壁厚要比常用的奥氏体减少30-50%,有利于降低成本。(2)具有优异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即使是含合金量 最低的双相不锈钢也有比奥氏体不锈钢更高的耐应力腐蚀 破裂的能力,尤其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应力腐蚀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3)在许多介质中应用最普遍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优于普通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而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 极高的耐腐蚀性,再一些介质中,如醋酸,甲酸等甚至可以取代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乃至耐蚀合金。. (4)具有良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与合金含量相当的奥氏 体不锈钢相比,它的耐磨损腐蚀和疲劳腐蚀性能都优于奥氏体不锈钢。 (5)比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低,和碳钢接近,适合

与碳钢连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如生产复合板或衬里等。(6)不论在动载或静载条件下,比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能力,这对结构件应付突发事故如冲撞,爆炸等,双相不锈钢优势明显,有实际应用价值。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弱势如下: (1)应用的普遍性与多面性不如奥氏体不锈钢,例如其使用温度必须控制在250摄氏度以下。 (2)其塑韧性较奥氏体不锈钢低,冷,热加工工艺和成型性能不如奥氏体不锈钢。 (3)存在中温脆性区,需要严格控制热处理和焊接的工艺制度,以避免有害相的出现,损害性能。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综合力学性能比铁素体不锈钢好,尤其是塑韧性,不象铁素体不锈钢那样对脆性敏感。 (2)除耐应力腐蚀性能外,其他耐局部腐蚀性能都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3)冷加工工艺性能和冷成型性能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4)焊接性能也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一般焊前不需预热,焊后不需热处理。 (5)应用范围较铁素体不锈钢宽。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弱势如下: 合金元素含量高,价格相对高,一般铁素体不含镍。

不锈钢材料牌号对照表

0Cr18Ni9作为不锈钢耐热钢使用最广泛,用于食品用设备,一般化工设备,原子能用工业设备。通俗的讲0Cr18Ni9就是304不锈钢板,0Cr18Ni9Ti就是321,一个是国标,一个是美标。321是因为原来冶炼技术不好,无法降低碳含量才研制的,现在因冶炼技术的提高,超低碳钢冶炼已经很平常,所以321有被淘汰的趋势。目前321的产量已经很少了。只有一些军工还在使用。0Cr18Ni9钢(AISI304)是奥氏体不锈钢,是在最初发明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钢种,该钢是不锈钢的主体钢种,其产量约占不锈钢总产量曲30%以上。由于此钢具有奥氏体结构,它不可能通过热处理手段予以强化,只能采用冷变形方式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钢的奥氏体结构赋予了它的良好冷、热加工性能、无磁性和好的低温性能。0Cr18Ni9钢薄截面尺寸的焊接件具有足够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在氧化性酸(HNO3)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在碱溶液和大部分有机酸和无机酸中以及大气、水、蒸汽中耐蚀性亦佳。 0Cr18Ni9钢的良好性能,使其成为应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不锈钢牌号,此钢适于制造深冲成型的部件以及输送腐蚀介质管道、容器,结构件等,0Cr18Ni9亦可用子制造无磁、低温设备和部件。 0Cr19Ni10(AISI304L)是在0Cr18Ni9基础上,通过降低碳和稍许提高含镍量的超低碳型奥氏体不锈钢。此钢是为了解决因Cr23C6析出致使0Cr18Ni9钢在一些条件下存在严重的晶间腐蚀倾向而发展的。在开发初期,因冶金生产降碳较难,一度曾妨碍了它的广泛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新的二次精炼方法AOD和VOD工艺成功用于生产后,此钢才真正得到广泛应用。与0Cr18Ni9比较,此钢强度稍低,但其敏化态耐晶间腐蚀能力显著优于0Cr18Ni9。除强度外,此钢的其他性能同于0Cr18Ni9。它主要用于需焊接且焊后又不能进行面溶处理的耐蚀设备和部件。上述两个钢种,在易产生应力腐蚀环境和产生点蚀和缝隙腐蚀的条件下,在选用时应慎重。[1] 特性 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性能,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无热处理硬化现象,无磁性。 用途 家庭用品、橱柜、室内管线、热水器、锅炉、浴缸、汽车配件、医疗器具、建材、化学、食品工业、农业、船舶部件。 化学成份

AL-6XN等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

254SMO、AL-6XN等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 1.1 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 一些主要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表1中给出。其中AL-6XN 和254 SMO为典型的6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而654 SMO为典型的7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金相组织为典型的,百分之百的奥氏体。但由于铬和钼的含量均较高,很有可能会出现些金属中间相,如chi和σ相。这些金属中间相常常会出现在板材的中心部位。但是如果热处理正确,就会避免这些金属中间相的生成,从而得到近百分之百的奥氏体。254 SMO 的金相组织没有任何其它金属中间相。该组织是经在1150~12000C温度下热处理之后得到的。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少量的金属中间相,它们也不会对机械性能和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要尽量避免温度范围600~10000C,尤其是在焊接和热加工时。 1.2 机械性能 奥氏体结构一般具有中等的强度和较高的可锻性。在加入一定量的氮之后,除提高了防腐能力外,在保持奥氏体不锈钢可锻性和韧性的同时,高氮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还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其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要高出50~100%。在室温和较高温度下氮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分别在表2和表3有所显示。

如表2和表3所示,在所有温度下机械强度均随氮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尽管强度增加了许多,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延伸率仍然很高。甚至高于许多低合金钢的延伸率。这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含氮量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特点——高加工硬化率,见图2和图3。因此经冷加工成型的部件就可获得很高的强度。可利用这一特性的用途包括较深井中的管道及螺栓等。和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一样,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性能也是很好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撞击及抗断裂能力是很高的,并且只有在低达-196℃时才会略有下降。 1.3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奥氏体结构,同时也部分地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就是说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较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如304或316型,在物理性能方面是没有很大区别的。表4列出不同合金的一些典型物理性能值。 在结合部位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形。虽然镍基合金的热膨胀度一般较低,但其较差的导热性正好将其这一优点抵消。这些物理性能在设计用不锈钢制作部件或不锈钢与其它合金连接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在很大程度上,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各种环境中对防腐性能的要求。许多合金曾是被设计用于一种特定环境的,随后其应用范围发展得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选用,其耐腐蚀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这里主要介绍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破裂。 3.1 均匀腐蚀 提高不锈钢稳定性的最重要合金元素为铬和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中这些成分的含量均较高,因此在各种溶液中都显出很好的耐腐蚀性。在有些环境中,硅、铜和钨等元素的添加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图1所示是一些奥氏体不锈钢在纯硫酸中的等腐蚀速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合金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如904L,254 SMO和654 SMO等,在较大浓度和温度范围内比普通型奥氏体不锈钢,如304和316等,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该图同时也显示了高硅不锈钢SX具有非常强的,抵抗浓硫酸的能力。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之比较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之比较 所谓双相不锈钢是在其固淬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各占一半,一般最少相的含量也许要达到30%。 由于两相组织的特点,通过正确控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使DSS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高一倍多,且具有成型需要的足够的塑韧性。采用双相不锈钢制造储罐或压力容器的壁厚要比常用的奥氏体减少30-50%,有利于降低成本。 (2)具有优异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即使是含合金量最低的双相不锈钢也有比奥氏体不锈钢更高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尤其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应力腐蚀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3)在许多介质中应用最普遍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优于普通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而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再一些介质中,如醋酸,甲酸等甚至可以取代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乃至耐蚀合金。 (4)具有良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与合金含量相当的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它的耐磨损腐蚀和疲劳腐蚀性能都优于奥氏体不锈钢。 (5)比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低,和碳钢接近,适合与碳钢连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如生产复合板或衬里等。 (6)不论在动载或静载条件下,比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能力,这对结构件应付突发事故如冲撞,爆炸等,双相不锈钢优势明显,有实际应用价值。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弱势如下: (1)应用的普遍性与多面性不如奥氏体不锈钢,例如其使用温度必须控制在250摄氏度以下。 (2)其塑韧性较奥氏体不锈钢低,冷,热加工工艺和成型性能不如奥氏体不锈钢。 (3)存在中温脆性区,需要严格控制热处理和焊接的工艺制度,以避免有害相的出现,损害性能。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综合力学性能比铁素体不锈钢好,尤其是塑韧性,不象铁素体不锈钢那样对脆性敏感。 (2)除耐应力腐蚀性能外,其他耐局部腐蚀性能都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3)冷加工工艺性能和冷成型性能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常用硬度对照表

HRA HRC HRA HRC HRA HRC HRA HRC 186.670.0 10373178.555.0599*******.540.0377*******.0274286.669.5 10173278.254.55896236570.339.53728626627.5271386.669.0 9973377.954.0579*******.039.03678726327.0268486.668.5 9783477.753.55706435538.53628826026.5264586.668.0 9593577.453.0561*******.0351*******.0261686.667.5 9413677.152.55516634537.53529025425.5258786.667.0 9233776.952.05436734137.03479125125.0255886.666.5 9063876.651.55346833636.53429224824.5252986.666.0 8893950176.351.05256933236.03389324524.02491086.665.5 8724049476.150.55177032735.53339424223.52461186.665.0 8564148875.850.05097132335.03299524023.02431286.664.5 8404248175.549.55017231834.53249623722.52401386.664.0 8254347475.349.04937331434.03209723422.02371486.663.5 8104446875.048.54857431033.53169823221.52341586.663.0 7954546174.748.0478*******.0312*******.02311686.662.5 7804645574.547.54707630232.530810022720.52291786.662.0 7664744974.247.04637729832.030410122520.02261886.661.5 7524844273.946.54567829431.530010222219.52231986.661.0 7394943673.746.04497929131.029*********.02212086.660.5 7265043073.445.54438028730.529210421818.52182186.660.0 7135142473.245.0436*******.028*********.02162286.659.5 7005241872.944.54298228029.528510621417.52142386.659.0 6885341372.644.04238327629.028*********.02112486.658.5 6765440772.443.54178427328.52782586.658.0 6645540172.143.04112686.657.5 6535639671.842.54052786.657.0 6425739171.642.03992886.656.5 6315838571.341.53932986.656.0 6205938071.141.03883086.655.56096037570.840.5382 黑色金属材料 硬度值换算表 序号洛氏硬度 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 洛氏硬度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 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 HB 序号注: 1.布氏硬度:主要用来测定铸件、锻件、有色金属制件、热轧坯料及退火件的硬度,测定范围≯HB450。 2.洛氏硬度:HRA 主要用于高硬度试件,测定硬度高于HRC67以上的材料和表面硬度,如硬质合金、氮化钢等,测定范围HRA>70。HRC 主要用于钢制件(如碳钢、工具钢、合金钢等)淬火或回火后的硬度测定,测定范围HRC20~67。 3.维氏硬度:用来测定薄件和钢板制件的硬度,也可用来测定渗碳、氰化、氮化等表面硬化制件的硬度。序号序号洛氏硬度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 洛氏硬度

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不论不锈钢板还是耐热钢板,奥氏体型的钢板的综合性能最好,既有足够的强度,又有极好的塑性同时硬度也不高,这也是它们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奥氏体型不锈钢同绝大多数的其它金属材料相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塑性则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其抗拉强度在温度 15~80℃范围内增长是较为均匀的。更重要的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冲击韧度减少缓慢,并不存在脆性转变温度。所以不锈钢在低温时能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性能 1. 焊接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与其它各类不锈钢相比,有着较好的焊接性能,对氢脆也不敏感,可用各种焊接方法顺利地对工件进行焊接或补焊。工件在焊前无需预热,若无特殊要求,焊后也可不进行热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工艺上应注意焊缝金属的热裂纹。在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界上析出铬的碳化物以及焊接残余应力。对于热裂纹,可采用含适量铁素体的不锈钢焊条焊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要接触易产生局部腐蚀的介质的工件,焊后应尽可能地进行热处理,以防发生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和其它局部腐蚀。 2. 铸造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的铸造性能比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好。这类钢中的1828 型钢的铸造收缩率一般为2 %~2. 5 %;18212Mo 型钢的铸造收缩率一般约为2.8 %左右。在这类钢中,含钛的奥氏体不锈钢,其铸造性能比不含钛者要差,易使铸件产生夹杂,冷隔等铸造缺陷。含氮的奥氏体不锈钢(如 ZGCr18Mn8Ni4N)铸造时气孔敏感性较大,在冶炼、铸造工艺上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严格烘烤炉料,采用干型,并严格控制出钢温度和浇注温度等。 合金元素(如铬、镍、钼、铜等)含量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如 ZG1Cr24Ni20Mo2Cu3)在铸造时,铸件(特别是形状较复杂的厚大铸件,以及长管

国内外常用不锈钢牌号对照表资料

国内外常用不锈钢牌号对照表 序号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 1Cr18Mn8Ni5N SUS20 2 202, S20200 284S16 X12CrNi177 Z12CN17.07 2 1Cr17Ni7 SUS301 301, S30100 301S21 X12CrNi188 Z10CN18.09 3 1Cr18Ni9 SUS302 302, S30200 302S25 X5CrNi189 Z6CN18.09 4 0Cr18Ni9 SUS304 304, S30300 304S1 5 X2CrNi189 Z2CN18.09 5 00Cr19Ni10 SUS304L 304L, S30403 304S12 Z5CN18.09A2 6 0Cr19Ni9N SUS304N1 304N S30451 X2CrNiN1810 Z2CN18.10N 7 00Cr18Ni10N SUS304LN X5CrNi1911 Z8CN18.12 8 1Cr18Ni12 SUS305 305, S30500 305S19 9 0Cr23Ni13 SUS309S 309S, S30908 10 0Cr25Ni20 SUS310S 310S, S31008 X5CrNiMo1812 Z6CND17.12 11 0Cr17Ni12Mo2 SUS316 316, S3160 316S16 X2CrNiMo1812 Z2CND17.12 12 00Cr17Ni14Mo2 SUS316L 316L, S31603 316S12 13 0Cr17Ni12Mo2N SUS316N 316N, S31651 14 00Cr18Ni14Mo2Cu2 SUS316JlL 15 0Cr19Ni13Mo3 SUS317 317, S31700 317S16 X2CrNiMo1816 Z2CN19.15 16 00Cr19Ni13Mo3 SUS317L 317L, S31703 317S12 X10CrNiTi189 17 1Cr18Ni9Ti 18 0Cr19Ni10Ti SUS321 321, S32100 321S12 321S20 X10CrTi189 Z6NT18.10 19 0Cr18Ni11Nb SUS347 347, S34700 347S17 X10CrNiNb189 Z6NNb18.10 20 0Cr13Al SUS405 405, S40500 405S17 X71CrAl13 Z6CA13 21 1Cr17 SUS430 430, S43000 430S15 X8Cr17 Z8C17 22 00Cr27Mo SUSXM27 XM27 S44625 Z01CD26.1 23 1Cr12 SUS403 403, S40300 403S17 24 1Cr13 SUS410 410, S41000 410S21 X10Cr13 Z12C13 25 0Cr13 SUS410S 410S 403S17 X7Cr13 Z6C13 26 1Cr13Mo SUS410J1 27 2Cr13 SUS420J1 420, S42000 420S37 X20Cr13 Z20C13 28 3Cr13 SUS420J2 420 S45 Z15CN16.02 29 1Cr17Ni2 SUS431 431, S43100 431S29 X22CrNi17 30 7Cr17 SUS440A 440, S44002 31 8Cr17 SUS440B 440, S44003 Z100CD17 32 9Cr18 SUS440C 440C X105CrMo17 Z6CNU17.04 33 0Cr17Ni4Cu4Nb SUS630 603, S17400 Z8CNA17.7 34 0Cr17Ni7Al SUS631 631, S17700 X7CrNiAl177

奥氏体不锈钢系列及其加工性能

200 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 300 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削加工。 304—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316—继304之後,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型号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奥氏体型不锈钢,无磁不锈钢0Cr21Ni6Mn9N 钢材标准:AISI、ASTM 型号:Nitronic40(21-6-9)(XM-10) UNS编号:S21900 特性及应用: 铬-镍-锰-氮奥氏体不锈钢0Cr21Ni6Mn9N(Nitronic40)的奥氏体非常稳定,即使经过60%的冷加工,仍然能够保持无磁的特性。它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室温强度是一般奥氏体不锈钢304、321、347等的2倍。该钢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工艺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能力,在253℃低温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高温性能。此钢种广泛的应用在航空和低温领域。虽然强度高,但是仍然可以用生产普通奥氏体不锈钢的方法生产。

化学成分:碳C:≤0.08锰Mn:8.0~10.0硅Si:≤1.00铬Cr:18.0~20.0镍Ni:5.0~7.0磷P:≤0.06硫S:≤0.03氮N:0.15~0.40 0Cr21Ni6Mn9N(Nitronic40)的耐腐蚀性能:此钢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在医药,化工,海洋环境中耐蚀性在304和316中间,其抗高温氧化能力大于304。由于只含有0.04%的碳,对晶间腐蚀不敏感,焊接材料可不经过热处理直接使用。不过,与304L一样,当长时间在538~871℃温度区间内加热时,有晶间腐蚀倾向。在热的氯化盐溶液中,此钢耐晶间腐蚀能力与304和304L相当。固溶态和敏化态试样在海洋大气环境下暴露3年半也无应力腐蚀倾向。 0Cr21Ni6Mn9N(Nitronic40)的工艺性能: 0Cr21Ni6Mn9N(Nitronic40)很容易锻造成型,对于尺寸大于10cm的坯子要求在871℃以下装炉,然后加热到1204℃,最终热加工温度不低于927℃。除了由于变形抗力较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大之外,其他加工与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一样。a焊接此钢种的各种型材都很容易焊接,为了得到与基体材料相匹配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可以选用0Cr21Ni6Mn9NW焊丝。如果要求不是特别的严格,也可以选用其他焊丝来代替。对于低温用途,小于0.64cm的材料可以用0Cr21Ni6Mn9NW焊接,对于大于0.64cm的材料,要求选用镍基合金来做焊丝。b热处理在1066~1211℃温度区间内保温,然后快冷。 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不论不锈钢板还是耐热钢板,奥氏体型的钢板的综合性能最好,既有足够的强度,又有极好的塑性同时硬度也不高,这也是它们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奥氏体型不锈钢同绝大多数的其它金属材料相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塑性则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其抗拉强度在温度 15~80℃范围内增长是较为均匀的。更重要的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冲击韧度减少缓慢,并不存在脆性转变温度。所以不锈钢在低温时能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性能 1. 焊接性能

不锈钢管的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等硬度对照表和换算方法

不锈钢管的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等硬度对照表和换算方法 以下资料由:武进不锈钢制品销售提供 一、硬度简介: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1. 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2. 洛氏硬度(HR)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 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文案

3. 维氏硬度(HV) 以120kg以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HV值 (kgf/mm2)。 注:洛氏硬度中HRA、HRB、HRC等中的A、B、C为三种不同的标准,称为标尺A、标尺B、标尺C。洛氏硬度试验是现今所使用的几种普通压痕硬度试验之一,三种标尺的初始压力均为98.07N(合10kgf),最后根据压痕深度计算硬度值。标尺A使用的是球锥菱形压头,然后加压至588.4N(合60kgf);标尺B使用的是直径为1.588mm(1/16英寸)的钢球作为压头,然后加压至980.7N(合100kgf);而标尺C使用与标尺A相同的球锥菱形作为压头,但加压后的力是1471N(合150kgf)。因此标尺B适用相对较软的材料,而标尺C适用较硬的材料。实践证明,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的相应关系。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定的,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但各种材料的换算关系并不一致。 二、硬度对照表: 文案

2205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性能规范.doc

编制:韩振猛 审核: 2205、2507双相不锈钢性能规范 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 ,简称DSS ),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50%,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达到30%的不锈钢。在含C 较低的情况下,Cr 含量在18%~28%,Ni 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 、Cu 、Nb 、Ti 、N 等合金元素。 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一、SAF2205、SAF2507双相不锈钢各国牌号对照表及常用标准 表1.0 二、化学成分 表2.0 化学成分 钢号 C ≤ Mn ≤ Si ≤ S ≤ P ≤ Cr Ni Mo Cu ≤ N SAF2507 0.03 1.2 0.80 0.02 0.035 24.0/26.0 6.0/8.0 3.0/5.0 0.5 0.24/ 0.32 SAF2205 0.03 2.0 1.0 0.02 0.03 21.0/23.0 4.5/6.5 2.5/ 3.5 0.08/0.2 三、力学性能 SAF2507、SAF2205的力学性能,低温冲击性能,高温拉伸性能见表3.0、表4.0、表5.0。 类别 国家 材料牌号 材料标准 国标 美标 SAF2507 超级 双相钢 中国 00Cr25Ni7Mo4N 管材:GB 13296-91、 GB/T 14976-2002、 GB/T 14975-2002 棒材:GB 1220-2007 板材:GB/T 3280-2007 管材:ASTM A789、ASTM A790、 ASTM A1016、ASTM A999、 ASTM A928 棒材:ASTM A276、ASTM A479、 ASTM A484 板材:ASTM A240/A240M-05 美国 UNS S32750 瑞典 SAF2507 德国 W.Nr.1.4410 SAF2205 双相钢 中国 00Cr22Ni5Mo3N 美国 UNS 31803/S32205 瑞典 SAF2205 德国 W.Nr.1.4462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性能与应用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概念是与超级铁素体不锈钢及超级双相不锈钢一起出现的。典型的例子为含6%钼和7%钼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这些钢种都是针对一些工况条件苛刻的工业,如石化,化工,造纸和海上系统等等而开发出来的。十几年的实际应用经验充分地证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本文主要介绍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过程,其主要性能以及应用范围。 1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自从第一种奥氏体不锈钢于二十世纪初期于德国被开发出来以后,奥氏体不锈钢一直是根据各种技术要求和当时的生产能力按不同道路不断地发展起来的。促进奥氏体不锈钢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用户对可抵抗日益恶劣环境材 料的需求。 1.1 第一种先进的奥氏体不锈钢 早期,人们曾通过加入钼和硅来增加不锈钢抵抗各种酸腐蚀的能力。造成高合金化不锈钢三十年代就得以发展的一个特殊介质是硫酸。在法国和瑞典,人们曾开发了含20%铬、25%镍、4.5%钼和1.5%铜的合金,并被命名为 Uranus B6或904L。而在美国则按相似的方法研制出了含20%铬、30%镍、2.5%钼和3.5%铜的20号合金。八十年代末国内研制出了00Cr20Ni25Mo4.5Cu(相当于ASTM N08904 EN1.4539 )。自七十年代以来,B6号合金一般称之为904L,在纸浆及造纸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方面被广泛使用。并很快地被推广到其它工业领域。其用途增加的一个原因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比如七十年代初的氩-氧脱碳精炼(AOD)技术,使得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这些革新技术使合金元素的添加过程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清除有害微量元素的过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些均为制造更高合金化的不锈钢打下了基础。 20号和904L 号合金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瑞典于五十年代首次生产出了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含6%钼不锈钢。其主要合金含量为:16.5%铬,30%镍和6%钼。这也就是后来254 SMO的雏形。美国也于七十年代初期研制出了AL-6X。其主要合金含量为: 20%铬,25%镍和6%钼。这一钢种的主要用途是电厂中用海水冷却的薄壁冷凝管道。高的合金含量使这种不锈钢容易产生金属中间相的析出,因此妨碍了厚壁型材或管材的制造。 1.2 将氮作为一种合金成分 氮作为奥氏体不锈钢中一个很重要的合金元素,这个概念已被研究和使用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氮合金化已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不锈钢中的含氮量已高达1%。比如,Armco公司生产的Nitronic系列产品,因为它们具较高的机械强度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也是在完全正确地使用了氩-氧脱碳精炼法之后,这些产品才有了显著的商业性突破。 六十年代末,人们还发现添加氮可以阻止奥氏体不锈钢中金属中间相的析出。最低钼含量为4%和含0.15%氮的德国,如烟气脱硫装置和纸浆及造纸漂白设 备等。 早在1942年Uhlig就已指出了氮对不锈钢抵抗点腐蚀的积极影响。然而,其效果,尤其是与钼结合所产生的叠加效果,直到八十年初才获得充分的证明。 1.3 含6%钼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1976年,瑞典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含6%钼不锈钢,即254 SMO。八十年代末

不锈钢牌号对照表大全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所用不锈钢牌号对照表大全 201(1Cr17Mn6Ni5N)、202(1Cr18Mn8Ni5N)、301(1Cr17Ni7)、302(1Cr18Ni9)、302B(1Cr18Ni9Si3)、309(2Cr23Ni13) 302HQ(0Cr18Ni9Cu3)、304(06Cr19Ni10)、304L(022Cr1 9Ni10)、304N(06Cr19Ni10N)、308(1Cr18Ni12)、304H(12Cr18Ni9) 309S(06Cr23Ni13)、310S(06Cr25Ni20)、314(1Cr25Ni2 0Si2)、316(022Cr17Ni12Mo2)、2205(022Cr22Ni5Mo3N) 316L(022Cr17Ni14Mo2) 316Lmod(022Cr18Ni14Mo3)、3 16F(06Cr18Ni14Mo3)、317(06Cr19Ni13Mo3)、 317L(022Cr19Ni13Mo3)、321(06Cr19Ni10Ti)、330(1Cr 16Ni35)、347(06Cr18Ni11Nb)、384(0Cr16Ni8).

904L(015Cr20Ni26Mo.Cu2)、254SMO(00Cr20Ni18Mo6Cu N)、654SMO(00Cr24Ni22Mo7Mn3CuN). 如何辨别不锈钢的优劣? (1)不锈钢的“不锈”,并不是绝对地不生锈,而是相对地在一定条件下的不生锈。如果用户使用不当,将其用在超出其耐蚀能力的环境或条件下,自然也会生锈。 (2)产品所用不锈钢出现腐蚀生锈的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厂家选材不合理,即厂家针对其产品用途而选用了不合适的不锈钢牌号做原材料,也可能是厂家的生产加工技术不过关。此外,那就是厂家确实选用了市场上不符合有关国家或行业权威标准的伪劣不锈钢做原材料。 不管怎样,这些都是厂家在采购和加工时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针对当前市场上确实还存在的生产、销售劣质不锈钢的情况,以及以次充好,伪造质量证明书等市场欺骗行为,我们在采购不锈钢时怎样才能掌握主动,快速地识破这些欺骗行为,免遭伪劣不锈钢的危害呢?对于这些可能同样亮丽的不锈钢,要从外观上区分其真假优劣,即使作为专家也恐难做到,那究竟还有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办法呢?有人说了:这很简单,用磁铁吸呀!吸不住的就是好的,是“不锈钢”,吸住的就是差的,是“不锈铁”!目前这种说法、做法似乎很流行,甚至有科技刊物、电视节目都推行过此法。对于这种说法、做法,行业专家给予了否定,是不科学和极其错误的。 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应用的五大类不锈钢中,只有奥氏体不锈钢(众多300系列牌号、200系列牌号)往往无磁性(加工后或有弱磁性),而铁素体不锈钢(众多400系列牌号)、双相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都带有磁性。无论有无磁性,每种不锈钢都有其特点和适用的范围。 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应用最为广泛,而带磁性的现代铁素体等类型的不锈钢的使用比例也越来越高,在餐厨具制品、家电器具、装饰、汽车排气系统、石化等民用、工业领域可以部分替代300系奥氏体不锈钢。 对于200系这种磁铁“吸不住”的奥氏体不锈钢,以锰、氮代镍,比相应的300系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强度,但因为其耐腐蚀性下降,使得其应用领域较窄,往往是那些要求强度高、无磁性且耐蚀性要求不高的领域,如弹簧、电子设备等。而对于目前盛行于中国市场上的所谓的“200系不锈钢”,其耐腐蚀性和使用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1.什么叫做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高镍、高钼,含有铜、氮,且基体金属显微组织为典型的百分百奥氏体组成的不锈钢称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由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高镍高钼而且含有铜、氮,故比较难熔炼;易偏析、开裂等,因此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中生产工艺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品种,它是钢厂工艺技术的集中体现。

2.特性 与其他常用的Cr-Ni奥氏体钢一样,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1)热锻时最高加热温度可达1180摄氏度,最低停锻温度不小于900摄氏度; (2)热成型可在1000—1150摄氏度进行; (3)热处理工艺为1100—1150摄氏度,加热后快冷; (4)虽可采用通用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但是最恰当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 3.分类及特性 (1)6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含钼量为6%或略高,以AL-6XN和254 SMO为代表;6钼系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家族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具有非常高的抗点蚀和抗缝隙腐蚀能力。 (2)7钼系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含钼量为7%或略高,以654 SMO为代表;防腐能力与最好的镍基合金相当。 表1.防湿腐蚀用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

表2.不同化学制品中导致0.1mm/年腐蚀速度的临界温度℃ 由表看出:在所有溶液中,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如254 SMO和654 SMO的临界温度是最高的,充分显示了其优异的耐均匀腐蚀性能。 表3.在80℃的模拟脱硫塔环境中,可导致缝隙腐蚀的临界氯含量 由此可见,在如此苛刻的环境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与镍基合金是在同一水平上的。 表4.蒸发情况下,导致应力腐蚀破裂的临界应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