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一)两种成本计算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1、完全成本法要求把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类。

2、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与业务量变动的关系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样也要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

(二)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2、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3、例(P32):MH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产品,为简化计算,假定不存在在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A产品产销量和成本表

项目金额元或数量件项目金额元或数量件本期生产量2000件直接人工4000元

本期销售量1500件变动性制造费用3000元

期初存货成本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元

销售单价20元/件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800元

直接材料8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500元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解:

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单位:元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直接材料80008000

直接人工40004000

变动性制造费用30003000

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

产品成本总额17000 15000

单位产品成本8.5 7.5

产品成本总额差额17000-15000=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差额8.5-7.5=1.0(元/件)=2000元/2000件=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三)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不同

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仅包含全部非生产成本。即: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在变动成本法下:

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

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单位:元

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

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800 18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500 1500

期间费用3300 5300 (四)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

1、理论上,无论是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都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得,即: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①

2、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中,既包括单位变动成本也包括单位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因而本期销售成本既与销售量有关又与生产量有关。所以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前后各期的生产量不相同时,其单位固定成本就会改变,所以本期销售成本应按照①式计算。

3、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①式可以改写成:

本期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存货量)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3、显然两种方法下,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计入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销售成本的金额产生差异。

4、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销售成本。

解:

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单位:元

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期初存货成本0 0

+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17000 15000

-期末存货成本(2000-1500)×8.5 (2000-1500)×7.5

=本期销售成本12750 11250

注:因期初没有存货,故差额为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2000元-1500元)×2000元/2000件=500元

(五)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不同

1、理论上,无论是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成本都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得,即: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2、在完全成本法下: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3、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在计算当期损益时全部扣除,因而期末存货中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即期末存货成本应按下式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单位变动成本×期末存货量

4、但是由于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当本期存在期末

存货时,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要在期末存货和本期销售存货之间分配,因此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因而两种方法下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公式看似相同,但其内涵是不同的,因而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5、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解:因期初没有存货

在完全成本法下: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8.5×(0+2000-1500)=4250(元) 在变动成本法下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期末存货量

=7.5×(0+2000-1500)=3750(元) 差额:为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金额。 500件×2000元/2000件=500元 (六)确定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区别不仅仅局限于成本方面,它们还会影响到营业利润的计量程序和计算结果。在完全成本法模式下则必须按传统式利润确定程序计量营业利润;而在变动成本法模式下,只能按贡献式利润确定程序计量营业利润。假定企业无其他业务,两种方法下计算经营损益的公式如下:

产成本

生的非生

本期发

-)生产成本固定性期末存货

+生产成本变动性期末存货

( +)生产成本

的固定性本期发生+生产成本的变动性本期发生(-)生产成本固定性期初存货+生产成本变动性期初存货-(价单量售销=产成本

生的非生本期发-成本存货期末+产成本生的生本期发-成本存货期初-价单量售销=费用

期间

成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营业营业(或税前)利润 销售毛利-期间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在完全成本法下:

××1

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损益表 金额单位:元

项 目

金 额 营业收入(1500×20) 30000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本期生产成本(2000×8.5) 17000 -期末存货成本(500×8.5) 4250 营业成本合计 12750 销售毛利

17250 减:期间费用(1800+1500) 3300 营业利润 13950

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损益表 金额单位:元

项 目

金 额 营业收入(1500×20) 30000 减:变动成本

变动性生产成本(1500×7.5) 11250 变动性非生产成本 1800 变动成本合计 13050 贡献毛益 16950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生产成本

2000 固定非性生产成本 1500 固定成本合计 3500 营业利润

13450 四、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差异、成因及变动规律 (一)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差异

生产成本

的非本期发生-生产成本的固定性本期发生)-生产成本变动性期末存货-生产成本的变动性本期发生+生产成本变动性期初存货-(价单量售销=生产成本

的非

本期发生

-生产成本的固定性本期发生-成 本生 产变动性-价单量售销=)生产成本

的固定性非本期发生+生产成本的固定性本期发生)-(成 本非生产变动性+成 本生 产变动性-(价单量售销=定成本

生的固本期发

-成本

变动

-收入营业=利润营业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

×××2

生产成本

存货固定性

期初单位

×存货量期初-生产成本存货固定性期末单位

×存货量

期末 =生产成本

固定性期初存货-生产成本固定性期末存货=业利润本法营变动成-业利润本法营完全成=差额利润营业

(二)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营业利润差异的成因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差异成因是存货成本是否包括固定性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存货成本)中不包括固定性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固定性生产成本都计入当期损益;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存货成本)中包括固定性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生产成本随销售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期初存货、期末存货数量或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存在差异,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必然存在差异。

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一是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在当期销售后释放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数额;二是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结转下期后从当期吸收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数额;三是二者兼而有之。

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析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差异。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项目

金额(元) 项目

金额(元) 营业收入 30000 营业收入 30000 减:营业成本 减:变动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变动性生产成本 11250 +本期生产成本 17000 变动性非生产成本 1800 -期末存货成本 4250 变动成本合计 13050 营业成本合计 12750 贡献毛益 16950 销售毛利 17250 减:固定成本

减:期间费用 3300 固定性生产成本 2000 固定非性生产成本 1500 固定成本合计 3500 营业利润 13950

营业利润

13450

营业利润差额

13950-13450=500

或,500×2000/2000-0=500

(三) 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差异的变动规律 1、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差异变动的一般规律

差异=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1)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转移(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带入(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两种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必然相等。即:营业利润的差额等于零;

(2)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转移(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带入(释放)的 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一定大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即: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大于零; (3)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转移(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带入(释

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一定小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即: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小于零。

2、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差异变动的特殊规律

生产成本

存货固定性

期初单位

×存货量

期初

-生产成本存货固定性期末单位

×)量销售本期

-量生产本期+存货量期初本期

 =(生产成本

存货固定性

期初单位

×存货量期初

-生产成本存货固定性期末单位×存货量

期末 =生产成本固定性期初存货-生产成本固定性期末存货=业利润本法营变动成-业利润本法营完全成=差额利润营业

从上计算式可见:差异受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期初单位存货固定性

生产成本和期末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五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1)当期末存货量与期初存货量均为零时,亦即产销绝对平衡,营业利润差异等于零,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异必然相等。

(2)当期初存货量为零,而期末存货量不为零时,即产量大于销量,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异为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结转下期后从当期吸收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数额,营业利润差异大于零,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必然大于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3)当期末存货量为零,而期初存货量不为零时,即产量小于销量,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异为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数额,营业利润差异小于零,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必然小于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4)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均不为零,当期与前期固定性生产成本和产量均不变,即前、后期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相等,则: 性生产成本

单位存货固定

×

销量) =(本期产量-本期生产成本固定性

单位存货

×]存货量

期初

)-量销售本期-量生产本期+存货量期初本期 =[(生产成本

固定性

单位存货

×)存货量

期初-存货量期末

 =(生产成本固定性期初存货-生产成本固定性期末存货=业利润本法营变动成-业利润本法营完全成=差额利润营业

可见,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均不为零,当期与前期固定性生产成本和产量均不变,即前、后期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相等时营业利润差额的性质取决于期末存货与期初存货量的数量关系(产销平衡关系),根据公式可得如下规律:①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相等(即产销相对平衡)时,营业利润差额为零,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异必然相等;②当期末存货量>期初存货量(即产>销)时,营业利润差额>零,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③当期末存货量<期初存货量(即产<销)时,营业利润差额<零,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例:营业利润差额综合分析表 金额单位:元

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合计

生产量(件)8000 8000 8000 240000

销售量(件)8000 7000 9000 240000

产销平衡关系绝对平衡产>销产<销绝对平衡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营业利润15000 11000 19000 45000

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营业利润15000 6000 24000 45000

营业利润差额0 5000 -5000 0

期末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0 5.00 0 ――

期初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0 0 5.00 ――

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生产成本0 5000 0 5000

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生产成本0 0 5000 5000

存货吸收-存货释放0 5000 -5000 0

注:本例假定[1]第1年期初无存货。

[2]各年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均相等。

(5)如果各年销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固定性非生产成本总额均保持不变。则有:①在变动成本计算法下,如果销量不变,无论产量发生如何变动,各期的营业利润相等;②在完全成本法计算下,即使各年销量相同,但因各年产量不同,使各年期末存货吸收或各年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同,最终导致各年营业利润不相等。

营业利润差额综合分析表(P36,例2-7整理)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合计期初存货量(件)200 100 100 200 400 200 生产量(件)400 500 600 700 300 2500 销售量(件)500 500 500 500 500 2500 产销平衡关系产<销产=销产>销产>销产<销产=销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营业利润3625 3995 4380 4600 4300 20900 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营业利润4100 4100 4100 4100 4100 20500 营业利润差额-475 -105 280 500 200 400 期末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 5.25 4.20 3.50 3.0 7.00 7.00 期初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 5.00 5.25 4.20 3.5 3.00 5.00 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生产成本525 420 700 1200 1400 1400 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生产成本1000 525 420 700 1200 1000 期末存货吸收-期末存货释放-475 -105 280 500 200 400 注:本例假定各年销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固定性非生产成本总额均保持不变。

结论:在变动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更能反映企业销售状况。

五、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及缺点(P30)

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能够提供各种有益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正确地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

(2)能够使管理当局更加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3)便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

(4)可以简化成本计算,避免固定成本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

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

(2)提供的成本信息不适应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决策的需要。 (3)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 (二)完全成本法的优点及缺点 1、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1)鼓励企业管理当局重视生产环节。 (2)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计价完整。 (3)便于直接编制对外报表。 2、完全成本法的缺点

(1)不能真实反映生产部门的业绩。

(2)该法确定的分期损益难被管理当局理解。 ★思考题:

1、当企业提供管理水平,实现准时生产(零库存)后,两种方法营业利润差异如何?

2、因劳动力缺乏,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时,两种方法营业利润差异会如下变化。 六、两种成本计算法在实践中的结合运用

会计准则规定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部分企业成本管理采取变动成本法又更为有利,如何协调?

由于变动成本计算法主要是为满足工作量较大和经常性的内部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全成本计算法主要是满足企业期末定期编制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因此,日常的成本核算应以变动成本计算法为主,在期末编制财务报告时再调整为完全成本计算法。

(一)日常核算是变动成本计算法为基础

1、以成本性态为前提,将发生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

2、“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等账户分设“变动性制造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与“固定性销售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与“固定性管理费用”、“变动性财务费用”与“固定性财务费用”等账户,以分别核算所发生的变动性费用和固定性费用,同时增设“存货中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

3、企业“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账户均按变动成本核算,即中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期末转入的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性生产成本。

(二)期末调整为完全成本计算法以编制对外报表

1、期末,将本期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结转“生产成本”账户。

2、期末,将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结转“存货中固定性制造费用”。

3、期末,将本期已售产品应负担的固性制造费用由“存货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分配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约当产量

期末在产品

结存数量期末产成品+产品数量本期已售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

=分配率

性制造费用存货中固定

“存货中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为本期在产品、库存商品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与“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后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Stuaraw案例分析

Stuart Daw参考分析 Stuart标牌食品公司总裁--Stuart Daw,放下手中的书想:“Drucker说的是否正确呢?难道多数公司真的并不了解他们经营业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吗?”Stuart公司进入多伦多的食品服务业己经有两年了。现在,Stuart Daw很想知道在与大公司重新分割竞争市场时,他应当做些什么,同时,这又会产生多少必需的、适当的投资回报。 Stuart Daw在经营咖啡业务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从烘烤咖啡豆到批发或零售成品咖啡,他的工作涉及了咖啡业务的各个方面。几年来,他既在大企业任过职,也在小公司从事过工作。于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便投入资金与精力开办了他自己的公司--Stuart标牌食品公司,并把主要业务集中在烘烤和售卖包装咖啡方面,这项业务主要面向“送货上门”的咖啡市场。 一、主渠道之外的咖啡市场 “主渠道之外”(Away from Home)的咖啡市场主要是指所有零售市场以外的咖啡消费市场。这一市场的顾客一般集中在餐馆、医院、体育场或餐饮车前。出于咖啡购买数量方面的原因,这些顾客发现,直接从烘烤机上购买咖啡要比通过零售渠道满足需求更有优势。一般说来,烘烤机是按照每磅的价格出售咖啡给顾客的。 在一段时期内,由于这一部分市场的出现,产生了对咖啡服务的需求。最初,这部分市场只有在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的少量顾客,而遗憾的是,这部分顾客也只需频繁购买少量的咖啡。通常情况下,咖啡烘烤商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市场,因为只为少量顾客服务的成本要大于销售咖啡带来的总收益。如果烘烤商们提高单价以补偿边际亏损,这些顾客就会到普通批发商甚至零售店那里购买咖啡。

针对这一市场的需求,一些中间商们开展了一些业务。他们通常在车库外的家庭小货车上进行经营活动。这些咖啡经营者往往作为烘烤商与顾客的中间人。他们从烘烤商们那里购买相当数量的包装咖啡,然后,再把这些咖啡按桶分装,每桶相当于500杯咖啡。此外,这些经营者还为顾客提供以下服务: ●出租咖啡调制设备 ●免费维护设备 ●备好包装咖啡 ●为顾客送货上门 ●备有茶、热巧克力以及其他饮料 为了简化程序,咖啡经营者还按照“每杯”或“每桶”的标准为顾客提供包装服务。这样可以避免每磅咖啡价格的比较。同样,在报价单中还包括设备、过滤器以及咖啡等费用。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使用这种小而便捷的咖啡器,这一工业便开始走向专业化。顾客们需要罐装咖啡,过滤器以及更多的送货服务,因此,一些大烘烤商们开设了分支机构以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这些分支机构主要采用按“每杯”或“每桶”价格销售咖啡的方式。 (咖啡烘烤商——中间商——零售客户) 二、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 起初,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面临许多竞争者。在这些竞争者中,除了麦克斯维尔公司(Maxwell House)和加拿大食品社(Club Foods of Canada)等大型公司外,还有加拿大流动餐饮公司(Canteen of Canada)和Diplomat咖啡服务公司等国营咖啡公司。而其他竞争者则主要在特定区域内经营,如安大略。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经营者经营咖啡业务,分割这一市场。因此,Stuart标牌食品公司

第七章 管理会计基础习题

第七章管理会计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有关管理会计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 B.管理会计活动是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开展 C.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 D.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开展 2.关于成本和费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费用着重于按会计期间进行归集 B.产品成本一般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计算依据 C.产品成本着重于按产品进行归集 D.产品成本一般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等为计算依据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A.财务费用 B.燃料和动力 C.管理费用 D.税金 4.A、B两种产品共同消耗的燃料费用为8 000元,A、B两种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别为150千克和250千克。按燃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的A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为()元。 A.2 000 B.3 000 C.4 000 D.8 000 5.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12月份共发生生产工人工资70 000元,福利费10 000元。上述人工费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分配,其中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1 2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800小时。该企业生产甲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为()元。 A.28 000 B.32 000 C.42 000 D.48 000 6.下列各项中,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是()。 A.计划成本分配法 B.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D.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7.某厂本月从事辅助生产的发电车间待分配费用89 000元。本月发电车间为生产产品、各车间管理部门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362 000度电,其中提供给供水车间6 000度,基本生产车间350 200度,车间管理部门3 900度,行政管理部门1 900度。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发电车间费用时,费用分配率应是()。 A.0.250 B.0.246 C.0.268 D.0.188

云《管理会计》习题2变动成本法 答案

《管理会计》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B )。 A.营业毛利 B.贡献边际 C.营业利润 D.期间成本 2.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是( C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固定性制造费用 D.变动制造费用; 3.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4.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B )。 A.非生产成本 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5.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C )。 A.相同 B.大 C.小 D.无法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不会导致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分期损益不同的是( ABCD )。 A.直接材料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E.固定性制造费用 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 CDE )。 A.变动管理费用 B.变动销售费用 C.变动制造费用 D.直接材料 E.直接人工 3.在变动成本下,期间成本通常包括(CDE )。 A.间接人工费 B.间接材料费 C.固定性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E.销售费用 4.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应当包括( DE )。 A.制造费用 B.变动性制造费用 C.固定性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E.管理费用 5.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在于( ABCDE )。 A.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B.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C.对固定成本的认识与处理方法不同

管理会计成本差异分析

一、成本差异分析的意义 成本差异是指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偏离预定的标准成本而形成的差额,它表示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程度,反映成本控制的业绩。 标准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执行偏差、预测偏差、计量偏差、模型偏差和随机偏差。其中,执行偏差是指由于执行过程中某种措施的不当或失误,或机器接受了错误指令等原因而产生的偏差;预测偏差是指由于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中未能准确预测而产生的差异;计量偏差是由于执行过程中计量错误而产生的差异;模型偏差是由于为制定标准成本或编制预算而建立某种模型时,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估计错误而产生的差异;随机偏差是指由于执行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变过而产生的差异。 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差额为顺差,即有利差异;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差额为逆差,即不利差异。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差异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定调整和消除差异的措施,以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标准成本法中,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地分析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才能提出恰当的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其中数量差异是指由直接材料的用量、直接人工的工时和制造费用的分摊基础等数量性质的因素变化引起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是指由直接材料价格、直接人工工资率和制造费用分摊率等价格性质的因素变化引起的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的通用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标准成本差异可用通用模式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 价格差异 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成本差异 数量差异 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包括材料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部分。材料用量差异是指实际使用的直接材料和实际产量下按标准应使用的直接材料数量之差乘以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是指原材料实际价格和标准价格之差乘以实际采购的原材料数量。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如果计算结果为正,表示逆差,是超支,为不利差异,说明企业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如果计算结果为负,表示顺差,是节约,为有利差异,说明企业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

管理会计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经常在制定标准成本时被采用的是()。 A.理想标准成本 B.稳定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2.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差异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称为() A.效率差异 B.耗费差异 C.闲置差异 D.能量差异 3.在日常实施成本全面控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抓住那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作为控制重点,该项成本控制原则是指()。 A.全面控制原则 B.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C.讲求效益原则 D.例外管理原则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前提和关键的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 C.成本差异的分析 D.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5.根据一般应该发生的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能力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A.理想标准成本 B.稳定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6.与预算成本不同,标准成本是一种()。 A.总额的概念B.单位成本的概念 C.历史成本D.实际成本 7.无论是哪个成本项目,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都需要分别确定两个标准,两者相乘即为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这两个标准是()。 A.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 B.价格标准和质量标准 C.历史标准和用量标准 D.历史标准和质量标准 8.成本差异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 A.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B.纯差异和混合差异 C.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D.可控差异和不可控差异

9.由于特定成本项目的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导致的成本差异称为()。 A.价格差异 B.价格差 C.数量差异 D.用量差 10.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成本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 A.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 B.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差 C.预算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 D.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差 11.标准成本法下,采用直接处理法进行成本差异的期末结转时,本月发生的各成本差异,应转入()。 A.生产成本科目 B.产成品科目 C.产品销售成本科目 D.管理费用科目 12.某企业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其中A材料价格标准为3元/千克,数量标准为5元/件,B 材料价格标准为4元/千克,数量标准为10元/件,则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 A.15元 B.40元 C.55元 D.65元 13.下列变动成本差异,无法从生产过程中找到原因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D.直接人工耗费差异 14.固定制造费用的的能量差异应()。 A.质量控制部门 B.相关管理部门 C.生产部门 D.销售部门 15.材料价格差异一般由()负责。 A.生产部门 B.采购部门 C.财务部门 D.工程技术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原材料质量低劣,会造成()向不利方向转化。 A.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E.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2.下列各项中,能够造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是()。

最新管理会计-模拟一-及答案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 《管理会计》模拟一 2014—2015 年第二学期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实施某项具体方案而引起的成本称为() A.专属成本 B.增量成本 C.联合成本 D.机会成本 2.某企业本期产量1,000件,销售量800件,本期发生固定生产成本5,00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为() A.1,000元 B.3,000元 C.5,000元 D.20,000元 3.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分别按一系列可能达到的预计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能适应多种情况的预算,称为() A.滚动预算 B.零基预算 C.弹性预算 D.连续预算 4.在离散条件下,最优售价位置所处的地方是() A.边际利润等于零 B.边际利润小于零 C.边际利润大于零 D.边际利润最接近或等于零 5.某企业编制第四季度的直接材料预算,预计季度初材料存量为500千克,季度生产需用量为2,500千克,预计季度末材料存量为300千克。若材料采购货款有40%当期付清,另外60%在下季度付清,材料单位采购成本为10元,则该企业预计资产负债表年末“应付账款”项目为() A.10,800元 B.13,800元 C.16,200元 D.23,000元 6.成本中心业绩评价的重点是() A.产品成本 B.可控成本 C.责任成本 D.管理费用 7.作业成本计算法对于编外生产人员的工资,应计入的项目是() A.制造费用 B.期间费用 C.直接人工 D.产品成本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本量利分析前提假设的是() A.销售价格不变 B.产销平衡 C.成本是线性的 D.产销不平衡 9.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是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一)两种成本计算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1、完全成本法要求把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类。 2、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与业务量变动的关系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样也要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 (二)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2、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3、例(P32):MH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产品,为简化计算,假定不存在在产品。 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仅包含全部非生产成本。即: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在变动成本法下: 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

即: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① 2、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中,既包括单位变动成本也包括单位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因而本期销售成本既与销售量有关又与生产量有关。所以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前后各期的生产量不相同时,其单位固定成本就会改变,所以本期销售成本应按照①式计算。 3、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①式可以改写成: 本期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存货量)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3、显然两种方法下,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计入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销售成本的金额产生差异。 4、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销售成本。 1、理论上,无论是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成本都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得,即: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2、在完全成本法下: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3、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在计算当期损益时全部扣除,因而期末存货中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即期末存货成本应按下式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单位变动成本×期末存货量

管理会计标准成本习题

例1:某企业计划期的生产量标准为1000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工资总额为7000元,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3000元,其中变动费用预算总额为5000元。制造每件A产品的直接人工的定额工时为80小时,直接材料的消耗定额为30千克,每千克材料的标准单价为60元,计算A产品的标准成本. 例2:某企业购进甲种材料1000千克,每千克的实际价格为2.1元,标准价格2元;购进乙种材料500千克,每千克的实际价格为6.8元,标准价格为7元;甲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1000千克,标准用量950千克,乙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500千克,标准用量480千克.求两种材料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甲材料价格差异=1000*(2.10-2.00)=100(元)(U) 乙材料价格差异=500*(6.8-7)=-100(元)(F) 甲材料数量差异=2*(1000-950)=100(元)(U) 乙材料数量差异=7*(500-480)=140(元)(U) 例3: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卡: 甲产品本期的实际产量为1200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预算总额为5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

A材料的用量差异=2*(11400-1200*9.6)=-240(元)(F) B材料的用量差异=3.6*(3840-1200*3.0)=864(元)(U) 直接材料的用量差异=-240+864=624(元)(U) A材料的价格差异=11400*(1.9-2.0)=-1140(元)(F) B材料的价格差异=3840*(3.8-3.6)=768(元)(U)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1140+768=-372(元)(F)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624+(-372)=252(元)(U) 直接人工工时差异=4.0*(5760-1200*5)=-960(元)(F)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760*(4.1-4.0)=576(元)(U)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时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960+576=-384(元)(F) 变动性制造费用工时差异=1.0*(5760-6000)=-240(元)(F) 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5760*(1.1-1.0)=576(元)(U)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工时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 =-240+576=336 (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3168-3000=168(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3000-1200*3.0=0.6*(5000-6000)=-600(元)(F)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168+(-600)=-432(元)(F)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用量差异=纯用量差异 =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纯价格差异+混合差异

管理会计标准成本法练习答案

标准成本法练习 练习一 某企业使用A材料生产甲产品,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本月实际耗用材料4600千克,材料实际成本19320千克。 2、本月实际用工6400小时,人工成本33600元。 3、本期购进的材料全部用于生产,共生产甲产品2000件。 4、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计算本月份的材料数量差异与材料价格差异。 2.计算本月份的人工工资率差异与人工效率差异 解:1、材料数量差异=(4600-2000×2)×4=600×4=2400(元)(不利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19320/4600-4)×4600=(4.2-4)×4600 =920(元)(不利差异) 2、人工工资率差异=(33600/6400-5)×6400 =(5.25-5)×6400=1600(元)(不利差异) 人工效率差异=(6400-2000×3)×5=400×5=2000(元)(不利差异) 练习二 某企业生产B产品,实际产量4000件,使用工时84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208元,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0.6元/小时。 要求: 1.计算B产品变动制造费用的总差异。 2.计算B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效率差异。 解:1、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5208-4000×2×0.6 =5208-4800=408(元)(不利差异) 2、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5208/8400-0.6)×8400 =(0.62-0.6)×8400=168(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400-4000×2)×0.6=240(元)(不利差异) 练习三 某企业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5000元。该企业正常生产应完成机器小时为10000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15500元,其他有关资料见练习二。 要求: 1.用二因素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差异与能量差异。 2.用三因素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 解:1、二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15500-15000=5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5×(10000-8000)=3000(元)(不利差异)

管理会计学作业

《管理会计学》作业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 1.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 答:1.预测职能、2.决策职能、3.规划职能、4.控制职能、5.评价职能 2.管理会计的内容核心是什么? 答:1.预测决策会计、2.规划控制会计、3.责任会计。管理会计中的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重要内容,贯穿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责任会计之中。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是么? 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两者目标一致;2.两者基本信息来源相同 同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具有如下特点: 1.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服务 2.管理会计不受公认的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严格限制和约束 3.管理会计侧重于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评价 4.管理会计无固定的核算程序,计算方法比较负责 5.管理会计的会计报告无固定的编报时间,内容不确定,可采用非货币计量单位。 6.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与财务会计不同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计算方法 思考题: 1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 固定成本概念、特性及及其进一步分类。 答: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性:(1)固定成本总额具有不变性。(2)单位固定成本(a / x)在

业务量变动时,具有反比例变动性 固定成本的分类:(1)约束性固定成本(生产经营能力成本)。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2)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3.变动成本概念、特性及其进一步分类。 答: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成本总额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的特性 (1)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2)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变动成本的分类,变动成本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技术性因素决定的那部分成本。 (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4. .混合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又不呈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混合成本的分类: (1)阶梯式混合成本(2)标准式混合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4)曲线式混合成本 5.什么是相关范围? 答: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 6.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什么是成本动因? 答: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专用名词,在这种方法下,间接成本要按其成本动因来进行分配。 成本动因是指那些产生间接成本的原因。 计算练习题:教材第50页1-9 参考答案见教材54-55页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如果说学习财务会计要从学习会计分录开始,那么,学习管理会计则要从学习成本概念开始。管理会计的成本概念可不是简单的定义和术语,它们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学习并理解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对掌握整个管理会计知识 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会计中主要有六对成本概念,它们分别是:(1)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承诺成本和酌量成本;(5)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6)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本文首先介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其他五对成本将分别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 管理会计首先将所有成本(总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 固定成本。一个混合成本(即有变动部分,也有固定部分)也可以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无独有偶,经济学也假设总成本由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组成。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和经济学都是“向前看”的思维模式。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针对某个“成本动因”而言的。如果一个成本随某个“成本动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变动成本。如果一个成本不随某个“成本动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固定成本。因此,一个成本对这个“成

本动因”而言是变动的,而对另一个“成本动因”而言则是固定的。例如,一般来说讲师课酬的成本动因是天数,也就是说对授课天数而言它是变动的,但对学生数量而言它则是固定的。 最常见的“成本动因”是销售量或生产量,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么一般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动因默认为销售量或生产量。例如,在“本量利分析”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动因”就是销售量(“本量利分析”假设销售量等于生产量)。如果以销售量或生产量为成本动因,那么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销售提成等;典型的固定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管理者费用等;典型的混合成本包括:运费、电费等。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成本习性”是这样描述的: (1)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总变动成本与成本动因成正比。 (2)在相关范围内,总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单位固定成本与成本动因成反比。相关范围指的是在某个范围内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习性保持不变。如果超出了相关范围,那么原来的假设就要发生变化。相关范围可以指成本动因范围,例如,如果一个教室最多可以容纳50人,那么在1至50人的范围内教室成本是固定的。如果人数超过了50人,那么就需要换一个更大的教室,这样教室成本也就发生了变化。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及其答案

管理会计前三讲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费用中不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 A.广告宣传费 B.技术研发费 C.职工培训费 D.不动产税金 2.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A.单位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 C.变动成本率 D.边际贡献率 3. 关于固定成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定成本总是不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 B. 随着产量的上升,单位固定成本下降 C. 固定成本总是针对某一特定范围内而言的 D. 酌量性固定成本可以有管理人员自由控制 4.机会成本概念应用的理财原则是()-2011注会真题 A.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B.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C.比较优势原则 D.自利行为原则 5.下列成本估计方法中,可以用于研究各种成本性态的方法是()。-2011注会真题 A.历史成本分析法 B.工业工程法 C.契约检查法 D.账户分析法 6.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 A. 账户分析法 B. 高低点法 C. 散点图法 D.回归直线法 7.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计算范围是()-2011注会真题 A.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B.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 C.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D.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管理及销售费用 8.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A. 0元 B. 1 000元 C. 5 000元 D. 6 000元 9.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 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 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 000元000元 C. 28 000元 D. 20 000元 10.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11.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400件B.222件C.143件D.500件 13.已知企业某产品的单价为2 000元,目标销售量为3 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 000元,目标利润为600 000元,则企业应将单位变动成本的水平控制在( )。

《管理会计学》第八章答案

《管理会计学》第8章 标准成本法 练习题答案 简(选择、计算、综合)1 第八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DDAC 6----10 BACCA 11----15 CCBC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CDE 3.ABDE 4.ABC 5.ABCE 6.ABC 7.ABC 8.AB 9.BCD 10.AD 11.ABC 12.ABCDE 13.ABCE 14.ABCE 15.BD (三)判断题 1. √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 1.解:依题意得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20×5+32×9=388(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7.5×13=97.5(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8 00010 000 ×13=49.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61 00010 000 ×13=79.3(元/件) A 产品标准成本=388+97.5+49.4+79.3=614.2(元/件) 2.解:依题意得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9 000-450×20=0(元)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 000900 -9)×900=+90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9×(900-50×20)=-900(元)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3 325-180×20=-275(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 325950 -4)×950=-475 (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950-45×20)=+200(元) (3)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 375-135×20=-32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375950 -3)×950= -47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950-45×20)=150(元) (4)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 850-90×20=+1 05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850-2×1 000=+85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950-45×20)=+1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差异=2×(1 000-950)=+100(元) 3.解:(1)单位标准成本=3×10+5×8+12×3+8×3+12×3=30+40+36+24+36=166(元/件) (2)∵实际工资-12×3×1300=-800 ∴实际工资=12×3×1 300-800=46 000(元) (3)效率差异=12×(4 100-3×1 300)=+2 400(元) 工资率差异=46 000- 12×4 100=46 000-49 200=-3 200(元) 4.解:(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23 700-22 000=+1 700(元) (2)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0×(1 200-1 000)+6×(2 100-2 000)=+2 600(元)

管理会计自测

《管理会计》自测卷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管理会计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A. 降低成本 B. 降低保本点 C. 增加销售量 D. 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2.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不包括()。 A责任人B.个别产品C.总经理D.个别部门3.侧重于对未来预测.决策和规划以及对现在控制、考核和评价,是经营管理型会计,并向企业内部提供信息的是()。 A. 财务管理 B. 全面预算 C. 管理会计 D. 财务会计 4.在变动成本法下,当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时,营业净利润额直接与( )的相关。 A.生产量B.销售量C.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 5.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5 000元、16 000元和13 500元。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6.某产品单位变动成本20元,贡献毛益率为80%,则该产品单价为()。 A. 100 B. 160 C. 10 D. 40 7.贡献毛益,又称边际贡献.边际利润等。它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后的余额。 A. 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

C.期间成本D.全部成本 8.某服装生产企业,2006年实际销售收入20万元,2007年度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0%,预计销售利润率为8%,预测2007年的目标利润()万元。 A.1.86 B.2.06 C. 2.16 D.1.76 9.适用于全部经营预测分析的方法是()。 A. 因果预测法 B. 趋势预测法 C. 调查分析法 D. 产品生命周期法 10.在需求导向的定价策略中,对于弹性较小的产品,可以()。 A. 制定较低的价格 B. 以成本为基础定价 C. 制定较高的价格 D. 根据汇率差异定价 11.边际贡献分析法的原则是:在各方案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方案应是()。 A. 变动成本最小 B. 单位边际贡献最大 C. 固定成本最小 D. 边际贡献总额最大 12.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项目评价指标是()。 A. 净现值 B. 内含报酬率 C. 获利指数 D. 平均报酬率 13.某人每年末将5000元资金存入银行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假定期限为10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2.594,年金终值系数为15.937。到第10年末,可用于孩子教育资金额为()元。 A.12970 B.50000 C.50000 D.79685 14.下列各项中,其预算期可以不与会计年度挂钩的预算方法是()。 A. 弹性预算 B. 滚动预算 C. 零基预算 D. 定期预算 15.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预算授权控制 B.预算审核控制

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篇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第一章总论 【本章结构图】 【学习目标】 ●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掌握管理会计定义。 ●掌握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 ●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掌握管理会计的特点。 ●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重点难点提示】 ●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 ●管理会计的特点。 【案例引导】 朱俊为是德国大众合资汽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面对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日系轿车的竞争,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确保并稳定大众汽车在国内原有的市场地位。为此,他组织企业的管理层就大众汽车的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生产系列、成本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会议纪要表明,与日系汽车相比,大众汽车的生产成本、内部设计以及市场定价等处于竞争劣势地位。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大众汽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问世以来,同其他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及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一、管理会计的形成 管理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的有机结合,它将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应用于会计学科,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大分支,其产生时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产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和自由竞争日益激烈,原来那种单凭经验和主观臆断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罗提出一套科学学说。他把秒表带进车间,研究车间工人的操作,通过对动作与时间的研究,他认为可以在动作和时间方面求得高度的标准化,以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企业利润。他把每一个动作尽可能分解为许多基本动作,然后通过观察最熟练工人的操作,从中找出最快与最好的操作方法,再加上一些额外时间(必要的休息和耽搁),作为额定时间,在此基础上定出一天的额定工作量,并根据每天完成的好坏,给予高低不同的工资,这种做法被称为“高工资低人工成本”,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人工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与此同时,与泰罗同时代的埃默森,改革了劳动工资制度,在会计业务中增加了“标准人工成本”和“成本差异”,从而出现了标准人工成本法。后来,另一位管理学家甘特把标准人工成本法引进到材料和制造费用的成本管理中去,形成了“标准材料成本、标准制造费用成本”等标准成本体系。最后由哈特菲尔德等将标准成本计算与期间损益计算结合起来,并运用账簿进行核算,形成标准成本制度。1919年,随着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的成立,标准成本制度得以迅速推广。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为管理会计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标准成本制度产生的同时,美国一些企业和政府机关开始对各项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制度。预算控制与标准成本制度一样,是把科学管理原理引进到了会计工作中。1907年,卡彭特最先系统地阐述了预算控制思想。预算控制起先只限于单向预算,如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后来才逐步发展为多项预算及企业的全面预算,即预算控制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行,标志着管理会计雏形的形成。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基础,被公认为是管理会计的两大支柱。 正是由于众多学者的努力,从1920年以后,管理会计才开始慢慢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成本管理会计案例一

案例一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分别计算利润 某电视机厂连续两年亏损,厂长召集销售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扭亏为盈的办法,会议要点如下: 厂长:我厂去年亏损500万元,比前年还糟,金融机构对于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将停止贷款,如果今年不扭亏为盈,企业将被迫停产。 销售经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以每台电视机1600元的价格出售,而每台电视机的成本是1700元。如果提高售价,面临竞争,电视机就卖不出去,只有降低成本这条路,否则,销售越多,亏损越大。 生产经理:我不同意。每台电视机的制造成本只有1450元,我厂的设备和工艺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强,熟练工人多,控制物耗成本的经验得到同行业人士的肯定。问题在于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年产10万台,而销路打不开,去年只生产4 万台,所销售的5万台中,还有一万台是前年生产的。由于开工不足,内部矛盾增加,人心涣散。 厂长:成本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销售经理和生产经理的分歧,厂长请财务经理做出具体意见,财务经理对厂长解释到:每台电视机的变动成本是1050元,全厂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是1600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总额是1250万元。并建议生产部门满负荷生产,通过扩大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这样,即使不提价和扩大销售也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度过危机。为了减少将来的风险,今年应追加50万元来改进产品质量,这笔费用计入固定制造费用;再追加50万元做广告宣传,追加100万元作职工销售奖励。厂长会采纳财务经理的建议吗? 1)请说明去年亏损的500万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2)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4)请你分析厂长若采纳财务经理的意见,今年能够盈利多少?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用以指导单位管理会计实践。 第三条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第四条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战略导向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持续创造价值为核心,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 (二)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三)适应性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与单位应用环境和自身特征相适应。单位自身特征包括单位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治理水平等。 (四)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权衡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合理、有效地推进管理会计应用。 第五条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视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部的责任中心。 第六条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等四要素。 第二章应用环境 第七条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应用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包括内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与管理会计建设和实施相关的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资源保障、信息系统等因素。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 第八条单位应准确分析和把握价值创造模式,推动财务与业务等的有机融合。 第九条单位应根据组织架构特点,建立健全能够满足管理会计活动所需的由财务、业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管理会计机构,组织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第十条单位应根据管理模式确定责任主体,明确各层级以及各层级内的部门、岗位之间的管理会计责任权限,制定管理会计实施方案,以落实管理会计责任。 第十一条单位应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做好资源保障工作,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效果,确保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单位应注重管理会计理念、知识培训,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第十二条单位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系统规划,通过信息系统整合、改造或新建等途径,及时、高效地提供和管理相关信息,推进管理会计实施。 第三章管理会计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