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

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

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

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

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

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

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

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

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

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

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的

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了解了天气预报

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常用时间用语如下:

白天:08时~20时;

夜间:20时~08时;

早晨:04时~08时;

上午:08时~11时;

中午:11时~13时;

午后:12时~14时

下午:13时~17时;

傍晚:17时~20时;

上半夜:20时~24时;

下半夜:24时~04时;

半夜:22时~02时;

凌晨:02时~04时;

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

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

在气象上,根据云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为低云(2500 m 以下)、中云(2500~5000 m)和高云(5000 m以上)。

天空状况是指气象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就是把整个天空划分成10等份,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空状况分为以下四种:

晴天:(1)天空无云;(2)只有2成以下的中、低云;(3)只有4成以下的高云。

少云:中、低云占1~3成,或高云占4~5成。

多云:中、低云占4~7成,或高云占6~10成。

阴天: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透过少量阳光,但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

随着天空中云量的变化,天气预报中也可使用“晴天间多云”、“多云转阴天”、“多云间阴天”等。

晴天晴天间多云多云阴

5、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降水现象:

①液态降水

雨:呈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落在水面上有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流下湿斑。

阵雨: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液态降水,时伴有雷暴。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毛毛雨:绸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

②固态降水

雪:一种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强度变化较缓慢。

阵雪: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降雪。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冰雹:坚硬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的固体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冰层。大小差异大,常伴有强雷暴。对农业

生产和社会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冰粒:透明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质地较硬。

霰: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成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2)视程障碍现象:

③雾霾

雾: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雾和云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接触地面。根据水平能见度大小分“轻雾”(能见度~10.0km)、“大雾”(能见度~1.0km)、“浓雾”(50~200m)和“强浓雾”(能见度至不足50m)。

霾: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致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④沙尘暴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沙尘暴天气等级》,沙尘天气共分5级,1级是浮尘,2级是扬沙,3级是沙尘暴,4级是强沙尘暴,5级是特强沙尘暴。

浮尘:指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0米/秒时,

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

扬沙:指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

见度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

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指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

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俗称“黑风”。

特强沙尘暴:指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

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浮尘扬沙强沙尘暴

(3)地面凝结现象

露: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霜: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

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

冻。

霜冻

(4)雷电现象

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闪电: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5)大风现象

大风:瞬间风速达或超过17米/秒的风。

飑:突发的持续时间短促的强风。出现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也有剧烈变化,常伴有雷暴出现。

6、降水量等级划分:

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积聚的深度,以毫米(mm)为计量单位。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体降水。气象上使用降水等级来描述降水强度,对应关系如下表:

降水量(降雨、降雪)等级表(单位:mm)雨量等级12小时24小时雪量等级12小时24小时小雨~~小雪~~小到中雨~~小到中雪~~中雨~~中雪~~中到大雨~~中到大雪~~

大雨 ~ ~ 大雪 ~ ~ 大到暴雨 ~ ~ 大到暴雪 ~ ~ 暴雨 ~ ~ 暴雪

暴雨到大暴雨

~ ~ 注:雪量等级中相应量值为雪融化为水

后的量值

大暴雨 ~ ~ 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 ~ 特大暴雨

降水天气现象符号

小雨

中雨

小雨-中雨

中雨-大雨

大雨

大雨-暴雨

暴雨

暴雨-大暴雨

大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

特大暴雨

小雪

小雪-中雪

中雪

中雪-大雪

大雪

大雪-暴雪

暴雪

7、风

(1)天气预报中所指的风是标准观测场内风塔上离地10米高处所测得的。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风从北方来称北风,气象上用16个方向表示,也有用度数表示,见下表:

(2)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距离,常用的单位为米/秒;风力等级采用蒲福风力等级,目前一般按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三个等级,由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

风力等级标准(蒲福风级表)

风力等级名称陆地物象相当风速(米/秒)0无风静,烟直上

软风烟示风向

轻风感觉有风

微风旌旗展开

和风吹起尘土

在天气预报中,常听到如“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是指瞬间风速忽大忽小,有时还伴有风向的改变,持续时间十分短促的现象,突发性和破坏性强。

8、气温

气温是表征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气象学中的气温是指标准观测场内百叶箱中距地面1.5 m 高处所测得的大气温度,它与露天或室内测得的温度是完全不同的。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手机天气预报系统毕业设计.pdf

目录 摘要 (1) 需求分析 (2) 一、开发背景 (2) 二、项目需求分析 (2) 总体设计 (2) 一、系统规划 (2) 二、系统功能界面 (3) 1. 设置预报城市界面: (3) 2.天气显示界面: (4) 3.Widget 桌面小部件界面: (5) 三.设计目标 (6) 系统设计 (6) 一、开发及运行环境 (6) 二、数据库设计 (6) 三、主要方法及步骤 (7) 四、主要方法及技术 (7) 主要模块 (7) 一、项目框架 (7) 二、主要功能实现 (8) 1.获取城市码 db_weather.db 数据库文件 (8) 2.实现可伸缩性列表的的构建与过滤 (12) 3.GPS 定位功能的实现 (15) 4.Widget 窗体小部件的更新 (18) 功能测试 (19) 结论 (23)

摘要 Window 操作系统的诞生成就了微软帝国,同时也造就了 PC 时代的繁荣,然而如今,以Android和iPhone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设备的发明与互联网云技术的兴起却敲响了PC时代的丧钟!这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时代(3G)已经来临。 在这个互联网繁荣的时代,有一颗超新星,以它独特性能优势与人性化的UI 设计使它在短短的几年迅速的占领了智能移动设备的市场份额,它就是Google 的 Android!这也意味着 Google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抢跑并领跑。 Android 是基于Linux 平台完全开源的手机操作系统,同时开发语言为Java,这对于Java 开发的我们是何等的诱人,程序员的技术要与时代同行,因此我选择了以Android为平台的手机天气预报系统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选择手机天气预报系统不仅可以提升技术,同时也很实用,为人们时刻了解天气状况和出行带来了方便。

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课程

课程简介
作为全国气象部门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课程之一, 《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是为 地市级和县级气象局预报员提供预报业务培训课程, 也可作为其他预报员的业务参考和大学 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我们假定学习者是气象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或者经过天气预报 专门培训的非气象专业毕业的预报员, 也就是说学习者学习过天气学, 对天气预报的原理和 方法已经有较好的基础。
课程特色
本课程尽量简化概念性、原理性描述,尽量介绍新的技术方法、研究成果和规范标准, 尽量使用新的天气个例和资料图表,特别是直接针对预报员工作平台——MICAPS 系统制作 图表、调阅资料、描述流程,以帮助读者建立预报思路、提高业务技能,是本课程的一个特 色。根据目前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体系的业务分工,地市级和县级气象局主要负责短期、短时 和临近预报业务,因此,本课程不涉及中期以上时效的预报问题。
课程目标
《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课程介绍了有关天气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要素预报以及暴雨、 强对流、雾霾、沙尘暴、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热带气旋、海洋天气预报等方面的技术和 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加深对天气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预报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天气预报的基 本方法和思路,为从事实际预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学要求
1.了解、掌握常用的天气分析预报的资料、图表、分析方法、预报方法和预报思路; 2.了解要素预报的方法、熟悉各种气象要素的预报思路和预报着眼点; 3.掌握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能灵活运用预报方法制作预报; 4.掌握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并能灵活运用预报方法制作预报; 5.掌握雾和霾的基本概念、时空分布特征、发生和消亡的天气学形势、预报; 6.掌握暴雪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并能灵活运用暴雪预报方法制作预报; 7.掌握寒潮发生发展全过程中天气形势演变的主要特征,以及寒潮预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能够较好预报寒潮; 8.了解并熟悉掌握我国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机制、环流背景、天气系统及物理 量特征,掌握沙尘暴预报方法建立沙尘暴天气的预报思路; 9.掌握热带气旋及其预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了解定位、定强基本方法和熟悉预报方法和 思路; 10.了解、熟悉我国沿海海域的天气气候特征,了解、熟悉海雾、风暴潮、海上大风的发生 发展规律以及海雾、风暴潮、海上大风的分析预报方法和预报思路。

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第4卷 第4期 1999年12月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4, No.4Dec . 1999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蔡其发 张立凤 张 铭 (空军气象学院,南京 211101) 摘 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T42L9谱模式,在中期数值预报领域中引 入集合预报的概念和方法,初始扰动场取为T42L9谱模式24小时预报误差的平均均方差乘 随机数,再综合利用蒙特卡洛预报(MCF)和落后平均预报(LAF)两种方法作集合预报试 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成员预报的等权平均或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明显优于单一的控制预 报;不等权平均与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结果相比较,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优势较明显;在 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中,区域性不等权平均又比全球性不等权平均的预报稍好。 关键词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集合预报 试验 1 引言 数值预报是以某个初始场为基础,通过逐日积分来做预报的,因而初始场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但是初始场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误差,即有某种不确定性,因此数值预报就有一定的随机性,特别是对短期气侯预测而言。为了克服这个问题,Leith [1]提出了一种随机动力预报方法,建议用多个预报的集合来计算统计平均。集合预报方法从提出至今,主要是用于短期气侯预测领域,如:Miyakoda 等[2] 首先用大气环流模式做了30天平均的有意义的动力预报。Murphy 等[3]也证实了用大气环流模式能较好的制作经过时间或空间滤波的具有使用价值的预报。胡增臻等[4]利用动力、统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带随机初值和随机强迫的简单动力模式作集合预报试验,获得了比单纯的动力模式或随机模式更好的结果。Baumhefner [5]利用低分辨率的气候模式,应用集合预报技巧制作10~30天的动力延伸预报,获得了与高分辨率气候模式预报质量相当的预报结果。1992年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中期数值业务预报中引进了集合预报方法[6],但目前的中国尚未见到将集合预报方法引入中期数值预报领域的报道。 集合预报的常用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某个时刻的观测初始状态(初始场)上叠加或扣除不同的随机扰动场,从而得到多个带有不同的随机扰动的初始场,再由这些不同的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把这些不同的预报结果求平均,这种方法称为蒙特卡洛预报(Monte Carlo Forecast ,简写为M CF),也有人称做随机扰动预报(Random Perturbation Prediction);另一种集合预报方法是Hoffman 和Kalnay [7]提出来的,这种方法是用相距6小时或12小时的不同时刻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把相同时刻的预报结果求平均,称为落后平均预报(Lagged Average Forecast ,简写为LAF )。具体做法又可分为两种,即不加权(L F)和加权(L F),加权时权重系数根据预报误差 35收到,56收到修改稿 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的资助a A t A 1998-0-21998-0-2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教案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天气预报网站综述

天气预报网站综述

07计科(2)班柳志鹏200710510210 关于天气预报发布系统的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天气预报系统网站服务的现状分析建立指导预报网站的必要性,同时介绍网站的色及开发流程及主要功能在天气预报服务领域的应用,突出网站的提点,充分体现现代网站技术给气象工作带来的便利。 关键字:天气预报JSP 网站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繁,且呈多灾并发、点多面广的特点,并有多项局部地区灾害强度超过历史纪录。其中包括南方暴雨洪涝,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北方多省局地强降雨;川渝地区继去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今年又最强降雨;北方和南方同时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干旱;今年雷击致人死亡为历年之最。为了应对这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中国政府已经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置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极端重要位置。今后几年政府在气象、环境、海洋领域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而做为国内高性能计算机领头羊的曙光服务器凭借在气象领域的大力投入和气象领域众多的成功案例,在灾害气候天气的减灾预警上必大有可为。 1、国内外天气预报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和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长期天气预报网站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80年代后期,开展了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研制,将气候研究和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的方法,使用BASIC计算机语言编制了程序,包括: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的检验、

全国共有2340个县级以上站点,先将各站点的代码和对应的站点中文名字,利用fso组件的objFSO.OpenTextFile(FilePath1, 1)属性读到相应的数组里,站点代码和站点中文名字一一对应,翻译时对截出的站点代码进行for语句循环,找到对应的数组,取站点电码数组下标值赋给站点名字数组,翻译就完成了,同 时将各字段翻译好的中文保存在相应的数组里,等待写入数据库。 对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最高温对低温的翻译,是利用 split(tqxxString,",")函数把相应的数据写到定义数组里,与上面同样的方法进行翻译。 D. 写入SQL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连接,打开数据库,天津天气,建立记录集,将保存在数组的3天预报数据利用Rs.addnew和Rs update语句写入数据库相应的字段里。国家局转发下来的文件里每个站点都存在重复文件,数据库写入信息时要判断该站点 的记录集是否为空,如果该站点的记录集是为空,则写入记录,否则就不写入数 据库。因每天的数据量太大,设置不保存历史记录,数据库里只保存一天的记录,在处理报文开始就删去数据库里所有记录。 加快建设新的预报业务技术体系 天气预报网站采用服务器技术,配置主机及客户终端,提高网络的访问能力,页面的清晰度。其中内容包括 网站设计开发流程 (1)架设一个局域网内的WEB服务器,并给服务器分配网络IP地址,配置主机及客户终端,并通过前台中的各个连接按钮,实现对后台数据的读取操作。 (2)通过Deamwearve MX2004构建页面的总体框架结构,创建站点,并合理设计站点的内容用Photoshop制作标题栏及导航栏背景图片,并对图片和文本进行合理的排版布局,通过Deamwearve MX2004提供的超连接功能设计与后台数据的连接。 (3)JSP网页设计。通过Deamwearve MX 2004中文件域控件,编写JSP程序代码,实现文件上传功能。 (4)后台服务器的配置。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和SMTP服务器,他们提供信息服务。 4、努力提高天气预报技术水平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那怎么知道我明天出门是否需要带伞呢?(预设:看看天气预报。) 2.是的,天气预报就在预测未来的天气。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很热衷于研究如何预测未来的天气。 ①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会在乌龟壳上面写一些天气,然后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烧,烧着烧着龟壳会裂开,裂缝指着哪种天气,比如雨,古人就预测明天要下雨了。如果裂缝指着晴,那就预测明天晴。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准吗?为什么?(预设:不准。) ②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③西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它可以随着风转动,风吹来时,鸟头也会转过来,迎着风,展开翅膀,它好像要飞翔的样子。这简直就是风向标了。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说课设计 井陉县天长镇河东学校蔡红霞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第一课时。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了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基础上,对数的又一次扩展。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内容安排3个例题,从不同的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负数。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在温度和收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为第二课时学习直线上的负数作准备。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之前,学生在知识上已经建立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负数”概念虽然陌生,但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有关“负数”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负数表示的不同含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分析,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负数的历史,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丰富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具体情境中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是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课堂活动记录表等。学生观看一次天气预报栏目,并记录最感兴趣的三个城市温度。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搜集生活中的负数。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由一则天气预报的小视频引入课题《负数的认识》。“你记录了哪些最感兴趣的城市的气温情况呢?”在谈话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为下一个活动“播报气温”作准备。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情境一:气温中的负数 1、课件展示我国北部、中部、南部六个著名城市在同一天的气温情况。在充分读图的基础上, 你来报一报当天各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在集体评价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再来看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2、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 预设一:我知道了每个城市具体的温度。指导学生正确读出不同的温度。如“—27℃”和“20℃”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气温带来的冷暖不同的身体感受。接下来,通过对零下温度的质疑,并适时提出问题:“0℃表示什么意思呢?”借助于直观的温度计,点明:人们把淡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叫做0℃。理解零下温度表示比0℃还低的温度,比0℃高的温度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__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__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 6、 5、5位__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 9、 1 5、12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11月10日到20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 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 __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 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严重是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这些天气短期和短时

天气预报设计思路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江苏省气象台

系统设计背景 ?9210工程的全面实施,推动了我国气象现代化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气象通信水平和通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各种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的快速采集处理、分析加工制作产品及其高速传输成为现实,上级台各种指导产品不断增加,对下指导能力进一步加强,为天气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而与此同时,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传统的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和操作水平与此却远不相适应,预报员迫切期待着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的技术革新。 ?江苏省气象台于1995年开始“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及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 经过2年的努力,项目于1997年完成第一版,并投入业务应用,此后在大量征求预报员的意见的同时,边开发边应用,于1998年底完成了系统的第二版。 ?1999年底江苏省气象台向中国气象局申请了该课题的推广项目,得到了中国气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改进意见,建议向全国省市气象台站介绍,以进一步加快全国气象台站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的建设步伐,为此江苏省气象台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并于2000年10月完成了第三版。

在新流程中,我们力图贯穿三个能力的提高 ?提高预报员科学而有序地应用气象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预报员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能力 ?提高预报员数值预报产品的修正能力 一条主线 贯彻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技术路线一个目的 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

流程总体框架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工作流程制作流程会商流程业务流程监控管理系统维护 和帮助

网络结构图

第五届全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试题+答案(江苏)

第五届全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 ——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120分钟,满分100分) 项目 填空题 单选题 多选题 简答题 合计 满分 30.5 17 25.5 27 100 得分 一、填空题(共24小题61个空,每个空0.5分,计30.5分) 1.锋面温度和风场沿(垂直锋面)方向的变化比沿(锋面)方向要大得多。 2.建立以(专业化)为主体的业务体系,完善国家级专业预报中心和省级专业化预报岗位设置,强化国家级和省级的预报业务和指导能力,形成(集约化)的业务布局。 3.理查森数Ri 表示(静力稳定度)与(风垂直切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反映了(有效位能)和(有效动能)之间的关系。 4.可见光云图上,水体因反照率低,表现为(深黑色);在红外云图上的水面色调取决于其(温度的高低)。 5.大气中的动能一部分消耗于(摩擦),另一部分用来维持或改变(大气运动的状况)。释放或转换为动能的那一部分位能称为有效位能。其中能够转化为动能的部分约占总位能的(0.5%)。 6.大气内部角动量的水平输送主要是靠(平均经向风)角动量的水平输送,(定常扰动)和(非定常扰动)对u 角动量的水平输送。其中(定常扰动)和(平均经向环流)引起的角动量的水平输送比(非定常扰动)引起角动量的水平输送的总垂直积分值小得多,尤其是在北半球夏季,角动量的水平输送主要是靠(非定常扰动)来完成。 7.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压)和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的百分比。 考号 : 单位 : 姓 名 :

8.就整个北半球而言,气旋活动最频繁的地带冬季平均在(47)°N,而夏季约在(62)°N,由冬向夏北移15个纬度。 9.(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它是大气环流以及海洋环流的主要能源。 10.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平行。FY2F和FY2G分别位于(112)°E和(99.5)°E 的赤道上空。 11.在重力内波中,群速与相速的水平分量方向(相同),垂直分量方向(相反)。 12.罗斯贝波主要由(柯氏参数f随纬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是一种(正压无辐散)的水平运动。 13.南北半球的信风有季节性位移。在北半球夏季,东北信风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超过北纬5°时,受(柯氏力的偏转)作用变成西南风,于是东北信风与西南风之间构成位于赤道北面的(赤道辐合带)。 14.流线是指(某一固定时刻),处处与风向相切的一条空间曲线。轨迹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空气质块运动的路径。只有在流线与轨迹(重合)时,风向才不随时间而变。 15.标准的集合预报产品有集合平均、集合离散度、(天气要素概率图)、(分位数)、(面条图)、(邮票图)和单站预报(或箱线图)。 16.在赤道地区的大尺度运动,主要是由于(凝结潜热释放)来推动的。 17.重力加速度g在赤道地区为(9.78)m/s2;在南北两极地区为(9.832)m/s2;而通常情况下取为常数9.8m/s2。 18.对于高空槽脊的移动,可以通过Rossby长波公式来做定性判断:在波长和西风强度相同的情况下,较高纬度波动移动(快),较低纬度波动移动(慢)。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天气预报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 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

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来描述当天天气。 “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数值天气预报应用问题

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水平持续提高的最根本的科学途径 李泽椿陈德辉王建捷 1引言 数值预报以其能够反映大气物理规律的优势,已成为当今气象工作者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基础。尤其是最近10多年来,气象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的研究进展,高速度、高容量的巨型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数值预报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数值预报水平和可用性在大大提高,有参考意义的天气形势预报目前达到5—7.5天,我国全球预报模式的可用天数大约是6天,24—48小时预报的相关系数可达90%以上;另一方面,也使制作有意义的时间、空间上更精细的数值预报成为可能。然而,我们仍然要看到,观测误差、模式误差和大气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使得数值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预报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即能否科学、合理地从大量的数值预报结果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在天气预报中能否真正以数值预报为基础和有效发挥预报员作用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预报效果和精度。在回顾我国数值天气预报发展历程和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更在思考数值预报应用问题,期望通过探讨适合我国预报业务特点和适应不断拓展的预报服务需求的科学预报途径,为我国数值预报的开发与业务应用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和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5对我国数值预报开发与应用问题的若干看法 5.1数值预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80年代初期接收ECMWF数值形势预报产品开始、到90年代以后有了产品较为丰富的我国自己的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问题始终挑战着广大气象工作者、特别是在预报服务第一线的预报人员。我们可喜地看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伴随着数值预报水平的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在各级台站的实际预报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需认识到,当数值预报技术和业务深入发展的今天,面对新的和日益丰富的数值预报产品,数值预报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日见明显;在预报业务中,数值预报应用工作的进展缓慢和难以深入。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长远,即可能造成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后劲不足。 分析认为,当前数值预报应用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值预报的使用方法陈旧、单一 虽然与80年代初期(当时仅能得到很少的数值预报产品,如500hPa高度、海平面气压)相比,目前国家级及省地气象台能得到的数值预报产品(如,从地面-10hPa各标准等压面的温度、高度、湿度、风,多种物理诊断量等)已是相当丰富,但是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流程中的使用方法与当初相比却没有太多改变,基本上还停留在把数值预报直接当作天气图来使用的阶段。诚然,天气图是制作天气预报最基本的图表,它包含了许多有用的实况信息、是天气学理论的直接表现,对天气预报的制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但是,作为对3维大气的描述,天气图的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只给出了大气中几个代表层的情况和

天气预报的技术进步--作文

天气预报的技术进步 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 ……这些有关天气的谚语,几乎家喻户晓。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就已经能利用自然现象来发明一些科技了。 比如,用日晷来看时间,水钟有受水型和漏水型,也可以用来观测时间。 当然,我们的祖先已经会通过观察动物的踪迹,植物的变化来得知天气变化了。 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在干燥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打开;相反的,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在表示即将下雨。 这是因为空气干燥时,鳞片会收缩,当空气潮湿时,鳞片会吸收水汽变得柔软,松果自然就恢复原形了。 还有在谚语中提到的,燕子如果在低空盘旋,就表示大雨即将来临了;蚂蚁成群结队地搬着它们的家当,鱼儿总是往水面跳跃,都是在告诉人们:雨来了,雨来了,赶紧收拾,赶紧收拾!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便是通过这些可爱的自然万物来预报天气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人们便有了更多的方法来预报天气,而且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为了能更更好的预报天气,气象台在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 为此,全世界建立了成千上万个气象观测站,并配置了各种天气雷达,还在太空布设了多颗气象卫星,组成了全球大气监测网。 这个监测网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同时进行不同地方的气象观测,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到各国国家的气象中心,然后转发到世界各地。 气象台的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得到天气图,数值预报图。 气象工作者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判断,作出天气的综合预报。 而现在天气预报更加准确了,范围更广了,能准确预报出72小时内的天气变化,能大概预测出7——10天的天气变化。 我相信,人类的聪明,加上高科技地不断创新,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情况掌握会更精确,对气象变化的时间掌握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最新天气预报技术竞赛试题

天气预报技术竞赛试 题

天气预报技术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请在正确的字母下打“√”) 1.大气运动受、、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A.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热力学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B.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C.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D.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热成风与平均温度线平行,背风而立高温在,低温在。 A.左,右 B.北,南 C.右,左 D.南,北 3.在正压大气中,地转风随高度。 A.的升高而增大 B.的升高而减小 C.的降低而降低 D. 不发生变化 4.在斜压大气中,等压面和等密度面(或等温面)是的。 A.相交 B.平行 C.垂直 D.重合 5.地转风是和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 A.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 B.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C.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 D.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6.等温线越密集,则水平温度梯度越,锋区越。 A.大强 B.强大 C.小强 D.大弱 7.由于锋面在空间是向冷空气一侧倾斜,所以高空图上锋区位置偏在地面锋线的 一侧。 A.暖空气 B.冷空气 C.靠近暖空气 D.靠近冷空气

8.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尺度以长度来表示。 A.最外围一条特征线的 B. 最外围一条等值线的 C. 最外围一条闭合线的半径 D.最外围一条闭合线的直径 9.根据反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反气旋可分 为、、。 A.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 B.冷性反气旋暖性反气旋温带反气旋 C.冷性反气旋暖性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 D.极地反气旋暖性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 10.按倾向方程,一地的气压变化主要决定 于。 A. 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温度变化 B. 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湿度变化 C. 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重量变化 D. 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密度变化 11.大气环流的水平尺度在以上,垂直尺度在以上,时间尺度在以上。 A.1000KM 20KM 1日 B.2000KM 30KM 2日 C.数千公里 10公里 1~2日 D.3000KM 10KM 3日 12.急流是指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的上部必须大于等于,它的水平切变量级为每百千米,垂直切变量级为每千米。 A.12m∕s 10m∕s 1~5m∕s B. 15m∕s 5m∕s 1~5m∕s C.20m∕s 15m∕s 5~10m∕s D. 30m∕s 5m∕s 5~10m∕s 13. 在暴雨的动力过程相似预报方法中,用于刻画有无暴雨的动力过程特征的数值产品是

天气预报的技术进步作文800字(高分作文)

天气预报的技术进步作文800字 “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这些有关天气的谚语,几乎家喻户晓。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就已经能利用自然现象来发明一些科技了。比如,用日晷来看时间,水钟有受水型和漏水型,也可以用来观测时间。当然,我们的祖先已经会通过观察动物的踪迹,植物的变化来得知天气变化了。 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在干燥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打开;相反的,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在表示即将下雨。这是因为空气干燥时,鳞片会收缩,当空气潮湿时,鳞片会吸收水汽变得柔软,松果自然就恢复原形了。还有在谚语中提到的,燕子如果在低空盘旋,就表示大雨即将来临了;蚂蚁成群结队地搬着它们的家当,鱼儿总是往水面跳跃,都是在告诉人们:雨来了,雨来了,赶紧收拾,赶紧收拾!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便是通过这些可爱的自然万物来预报天气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人们便有了更多的方法来预报天气,而且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为了能更更好的预报天气,气象台在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为此,全世界建立了成千上万个气象观测站,并配置了各种天气雷达,还在太空布设了多颗气象卫星,组成了全球大气监测网。这个监测网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同时进行不同地方的气象观测,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到各国国家的气象中心,然后转发到世界各地。气象台的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得到天气图,数值预报图。气象工作者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判断,作出天气的综合预报。 而现在天气预报更加准确了,范围更广了,能准确预报出72小时内的天气变化,能大概预测出7——10天的天气变化。我相信,人类的聪明,加上高科技地不断创新,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情况掌握会更精确,对气象变化的时间掌握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概率统计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信息与计算科学 概率统计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用统计学方法或统计一动力方法预报某一天气现象有无可能发生并同时定量地给出其发生的可能性, 这样的预报称为概率天气预报. 或者用专业化一些的语言来说, 概率预报可以看作是预报量在其可能取值范围上的一种离散的或连续的概率分布. 概率天气预报的兴起是人对自然界一切运动(当然也包括大气运动)同时具有确定性和随机性的两重性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化的结果, 也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人类活动的决策方式日益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细化的需要. 概率天气预报把传统的“ 非有即无”式的确定性预报改变成了“亦有亦无”式的不确定性预报, 这不仅仅是气象部门的一次技术上的变革, 而且是对气象人员和广大用户的“非白即黑”的传统思维习惯的一次撞击, 其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气象领域之外, 而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范畴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1] . 现代社会自开展天气预报业务以来, 已发展了多种预报形式, 大致可分为定性预报, 形态预报、定量预报和概率预报等类型. 数值预报的发展和大气可预报性理论表明, 数值模式对中短期天气过程具体一定的预报能力, 这使得模式产品的释用开展具有可靠依据;另一方面, 由于模式的初始条件不能完善地确定, 模式物理过程的描述具有复杂性和局限性, 定量预报尚得不到理想的业务预报效果.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数值天气预报与统计天气预报相结合, 预报形式发生了新的改变, 美国国家气象局最先把概率用于日常气象业务, 并于七十年代开创降水天气概率预报, 随后, 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州、东亚的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概率预报业务. 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八十年代初期用MOS方法制作发布了中雨以上的降水概率预报, 北京、上海气象台从1995年夏季开始, 通过广播、电视向公从发布降水概率预报[2] . 目前, 我国已有许多省市制作发布天气概率预报, 正在逐渐改变沿用了几十年有无或对错的定性预报方法, 进行过大量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 概率统计方法应用于天气科学预测领域, 日益广泛、深入, 在气象预报(包括不同尺度的天气预报和各种专业气象顶报)中的应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资料或气象场的分析和处理;(2)天气、气候规律的的分析研究;(3)气象预报(包括大范围和单站的长、中、短期天气预报, 以及超长期、超短期预报等;(4)卫星气象;(5)人工影响局部天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 近日,酷暑天气归来,很多人觉得气温要比天气预报播报的温度高很多,甚至有报道称南方某地地表可以“煎鸡蛋”,远高于预报中三 四十度,更验证了预报不准的说法。其实,气象台预测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而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热岛效应、个人体质等都会直接影响人的“体感温度”。标准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标准温度气象台预测的最高气温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它是在百叶箱里测到的。百叶箱是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通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地面1.5 米上测出的数据。这是全球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通常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代表自然界的空气温度。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是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有所区别的,主要是人体通常环境的习惯性不同和空气湿度不同影响。2013 年7 月10 日,江苏气象较 为难得地“预报”了一次体感 温度。预计今天江苏全省的最高温度都将在35C以上,苏南 部分地区将达37 C,室外体感温度要在40 C上下。体感温度会高于标准温度一般地说,人的正常体温

为37 C左右,皮肤表面温度大约32 C,如果气温高于32 C, 空气就 会对人体产生加热作用,人体就会通过出汗、散热的办法来维持正常 体温。但是因为受到了太阳直射、 城市热岛效应等影响,所以感受到的温度会比我们发布的实况气温要 高一些。体感温度都受什么影响 影响“体感温度”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地表面性质的不同,周围的温 度也不同。当空气温度在37C -38C时,地表温度一般可达60 C -70 C。如果此时站在水泥地、柏油马路上,就有超过40 C以上的感觉。这是因为地表温度高、传热快所导致的感觉。太阳直接辐射、城 市“热岛效应”等影响, 都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人们自然就有气温超过40 C的感觉,而站在草坪上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人的“体感温度”会因肤色、年龄的不同而有异。肤色深的人由于皮肤含色素深,可以减少太阳紫外线的入侵,因此其耐高温的能力较强,“体感温 度”较肤色浅的人低。老年人由于血管 渐渐老化,扩张性能变差,抗高温的能力降低,其“体感温度” 较年轻人高。三伏天气来袭,常有人质疑天气预报 播报的最低、最高气温偏低,看过这篇文章便可知道,我们感受的温 度与预报气温是不同的,由于个人的体质不同,怕热程度也就不相 同,体验到的“体感温度”也会有差别。 其实,人体对高温有一种与生具有的适应调节能力,当体温升高、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