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

政治试题

1.替代品竞争战略是指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互为替代品,从而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①随着高铁的普及,某航空公司通过降价和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客流

②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亟须与燃料电池企业合作

③因人力成本上升,某企业投资智能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操作

④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球拍价格,提高乒乓球的价格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高铁和飞机属于互为替代品,因此①属于替代品战略,符合题意;新能源汽车和燃料电池属于互为互补品,因此②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智能自动化操作和人力操作属于互为替代品,人力成本上升,会促使企业投资智能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操作,③符合题意;乒乓球和乒乓球拍属于互补商品,因此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本题选B。

2.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平衡点)。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当某种条件发生变化时,引起E点向E1点移动。以下对E向E1点的移动解释合理的是

①加强环保检查力度,某行业限产停产增加,发生甲图变化

②绿色保健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发生乙图变化

③改革盐业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发生丙图变化

④个税起征点提高、扣除项目增多,高档耐用品市场发生丁图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图中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减少,从而引起E 向E1点移动,商品价格上升; 乙图中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加,从而引起E 向E1点移动,商品价格下降; 丙图中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量减少,从而引起E 向E1点移动,商品价格下降; 丁图中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E 向E1点移动,商品价格上升;

①某行业限产停产增加,会引起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会引起甲图变化,符合题意;②绿色保健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青睐,说明该保健品的需求量增加,会引起丁图变化,②应排除;③改革盐业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会引起盐的供给量增加,会引起乙图变化,不符合题意,应排除;④个税起征点提高、扣除项目增多会引起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会引起丁图变化,④符合题意;本题应选D 。

3.某村引进公司流转土地用于种植中药材,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同时,不愿流转土地的村民在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自主种植中药材,再由合作社实行保底价格回购。依托这一产业项目,该村摸索出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政策奖补得奖金”相结合的“五金”助农模式,多户贫困户得以脱贫。该村的脱贫得益于

①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②探索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创新按劳分配的对象,拓宽农民就业和收入来源渠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村摸索出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政策奖补得奖金”相结合的“五金”助农模式”说明该村的脱贫得益于探索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本题②③符合题意;该村的脱贫并不是完全得益于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①排除;按劳分配的分配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材料没有体现创新按劳分配的对象,④排除;本题选B 。

4.2018年11月上旬,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共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取得丰硕成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体现了

①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

②坚持开放融通、拓宽互利合作空间已成全球共识

③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

④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全球治理改革的领导者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①③项符合题意;虽然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国家和企业众多,仍不能说明坚持开放融通、拓宽互利合作空间已成全球共识,②项说法错误;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改革的推动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动力源和领导者,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

【点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有利于改善供给结构、引导国内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有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体现了我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5.我国农村在原来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再新增一组织(农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由农民自已选举产生的专门对村两委以及村于部行使管理权力进行监督的组织机构)、一职位(村第一书记上级直接选派,主要负责各项惠农补贴的申报和发放事项)。这有利于

①完善农村组织管理体系,捍卫农民合法权益 ②保障国家对农村的监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③促进村集体和谐建设,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村民自治的相关知识。增设农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专门对村两委以及村于部行使管理权力进行监督,这有利于完善农村组织管理体系,捍卫农民合法权益,①正确;设置村第一书记,主要负责各项惠农补贴的申报和发放事项,这有利于促进村集体和谐建设,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③正确;国家基层政权机关与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②中的“保障国家对农村的监督”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村民自治的内容,未涉及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国家权力的相关内容,④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民主选举村委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通过村民会议,直接参与本村、本社区公共事务和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③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村委干部的行为,民主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④通过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干部、村委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进行民主监督。

6.2019年1月24日,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就《陕西省价格条例)、《陕西省城镇供水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草案开展45次立法协商。开展地方立法协商是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探索,这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②体现了协商民主,有利于提高政协的执法能力

③能从根本上保证立法工作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④有利于通过协商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开展地方立法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通过协商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本题①④符合题意;政协是我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能履行政府职能,不能执法,因此②观点错误,排除;③把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作用夸大,排除;本题选B。

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提出,未来三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对非洲重点实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中国对非洲政策,从正确义利观、“五不”政策到“八大行动”,这些中国理念、中国原则,树立了国际发展合作的道德准则,展现了中国道义,彰显了中国精神。这说明我国

①重视发展与非洲各国结盟友好合作关系

②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引领非洲各国发展进步

③坚持合作共赢外交理念,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④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中国理念、中国原则说明我国坚持合作共赢外交理念,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题③④符合题意;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战略,因此①观点错误,排除;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不能引领非洲各国发展进步,②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C。

8.美丽的汉中盆地,天空中有通往全国各大城市的飞机,铁路上有横贯秦巴的高速列车,高速公路上有蜿蜒飞奔的大小汽车。素来封闭落后的汉中盆地,如今被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与全国紧密连结在一起,成为-座开放的发展中城市。在修建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过程中为避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采用高架桥和穿山隧道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高铁、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成高铁与高速公路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②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建没者们的文化创新有力推动了汉中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

④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修建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过程中为避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采用高架桥和穿山隧道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高铁、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说明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建没者们的文化创新有力推动了汉中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本题②③符合题意;西成高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都属于文化创新,因此①与题意不符,排除;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B。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由此可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

①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④志存高远,仰望星空,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说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行统一,本题①③符合题意;②本身观点正确,但没有强调要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因此与题意不符,排除;④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没有强调要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因此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B。

10.漫画《心中的天气是晴是雨,全在自己》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B. 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

C. 意识对“心中的天气”具有调控作用

D. 人们的心情都是由自己的意识决定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心中的天气是晴是雨,全在自己”说明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本题C符合题意;意识有物质决定,因此意识对客观对象不能起决定和控制作用,A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B与题意不符,排除;D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观点错误,应排除;本题选C。

【点睛】解答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排错法。即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将题干选项内容联系起来,作分析判断,排除含有错误选项的题肢,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排异法。即找出虽

然表述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不统一的选项,然后排除含有该选项的题肢。3 . 综合法。即解题过程中,往往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解题较为困难,而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效果则较为理想。

11.五十五年前,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枫桥经验”从地方精致的“盆景”上升为全国精彩的“风景”;从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学习“枫桥经验”我们应该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统一,把“枫桥经验”与当地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思考

②以“枫桥经验”为出发点,坚持从普遍-特殊-普遍的方法,结合实际解决矛盾

③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发展“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④坚持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哲学的知识。①项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表述错误,应该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历史统一,不选;②项以“枫桥经验”为出发点表述错误,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不选;题干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说明学习“枫桥经验”应该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发展“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③符合题意;“枫桥经验”是五十五年前创造的,当前学习“枫桥经验”应该坚持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

12.《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市场评估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8版)》显示,医养结合是

“医”“护”“养”三元合一的创新型养老模式,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综合性支持。医养模式是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因此,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必须

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②立足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健全养老保障政策体系

③变革现有经济基础,加快促进老龄事业产业化

④让人民做出选择,以缓解老龄人口增长的趋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医养模式是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说明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立足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健全养老保障政策体系,本题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完善上层建筑,因此③中变革现有经济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应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因此④中缓解老龄人口增长的趋势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材料一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明确了主攻方向。《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优化生产和消费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构建符合我国长远战略利益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需求引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促进,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不仅要求从体制与机制的高度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更是首次强调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由此可見,当前中国对消费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意义,并分析国家应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答案】意义:①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推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③有利于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措施:①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贯物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有钱花。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国家嬰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有钱敢花、花得舒心。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国家应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科学、理性消费,鼓励适度消费,促进消费健康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包括两小问,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有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意义,本问的知识范围是有关经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意义,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问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推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有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本问的知识范围是有关经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应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问考生可从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贯物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有钱花;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国家嬰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有钱敢花、花得舒心;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国家应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科学、理性消费,鼓励适度消费,促进消费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解答非选择的要领:

第一,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第二,明确答题所要运用或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

第三,依据教材、题意和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第四,要注意运用好发散思维方式。

第五,依据题意及其指令要求,精心组织答案,严格按设问要求答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

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生、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众关切,政府之所急。回顾2018年政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新建改造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农村公路30多万公里;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每一项关乎群众衣食住行的“民生成绩单”都是党和政府给群众交上的时代答卷,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政府始终围绕民生做好“加减法”: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把民生融入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中,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我国政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原因,并说明如何具体贯彻落实这一思想

【答案】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党和政府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措施:①党要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政府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社会建设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③党和政府要華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国家性质、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包括两小问,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我国政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原因,本问的知识范围是有关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党和我国政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原因,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问

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

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

原则。党和政府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有关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具体贯彻落实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问的知识范围是有关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如何具体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问考生可从党要坚持

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政府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社会建设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党和政府

要華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坚持权为

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解答建议、措施类主观题,一是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

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

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强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致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二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

的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

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

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

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要坚决改过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高变重视教育改革发展的依据。

(2)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加以说明

(3)在高三某班班会课上,同学们学习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纷纷为教育建言献策。以“从我做起,强我教育”为主题,撰写发言提纲。

【答案】(1)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救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大力推动教育质量。③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各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的冲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教师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排除外界干扰,时刻用正确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3)①教育强,国之强②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强化教育,实现强国梦。③学好思想政治,铸就做人灵魂;④实践思想政治理论,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⑤践行思想政治理论,努力实现强国梦。【解析】

【分析】

本题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高变重视教育改革发展的依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高变重视教育改革发展的依据,属于原因、依据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救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大力推动教育质量;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

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角度分析加强工会工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等角度分析党和国家高变重视教育改革发展的依据。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以说明。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中有关价值观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各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的冲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教师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排除外界干扰,时刻用正确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考生以“从我做起,强我教育”为主题,撰写发言提纲。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要紧扣问题、知识准确、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