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朱丹溪滋阴学说及临床医疗实践对_省略__以营血不足所致面容萎黄不泽为例_王继慧

论朱丹溪滋阴学说及临床医疗实践对_省略__以营血不足所致面容萎黄不泽为例_王继慧

论朱丹溪滋阴学说及临床医疗实践对_省略__以营血不足所致面容萎黄不泽为例_王继慧
论朱丹溪滋阴学说及临床医疗实践对_省略__以营血不足所致面容萎黄不泽为例_王继慧

122

第15卷 第12期 2013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12 Dec .,2013

1 引 言

中医美容作为中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后起之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乃至社会大众的关注。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历代以来的中医学术思想,通过挖掘中医经典文献,全面继承中医学家的医疗思想和临床经验,将成为当前中医美容理论研究的活水源头,也必将对美容保健与临床实践产生重要指导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生活与人群健康状况考察,根据中医经典《内经》的医学思想和滋阴学派领衔者朱丹溪之学术思想及医疗实践经验,对中医美容的理论范畴给予新的拓展界定,并从中发现滋阴学说与当前中医美容问题的重要关联,提出中医美容对滋阴学说进行借鉴的方面和方法,丰富中医美容研究的理论视角,提升中医美容在保健、保美乃至医疗方面的社会医学价值。

2 中医美容对传统理论的研究概述及薄弱环节2.1 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1)面部皮肤疾病与五脏阴阳调治法研究:中

医美容理论对中医传统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

部皮肤疾病与人体五脏阴阳调治研究。何玉[1]指出,中医美容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形神美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孙静[2]认为,传统的中医药美容理论强调“以内养外”,认为皮肤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脏腑若有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萎黄,出现黄褐斑、色素沉着等。因此,中医的美容旨在调和气血、调理五脏功

能。何玉[1]论曰,

绝大部分损容性疾病都是皮肤病,并认为研究中应重点从肺与皮肤的关系出发,阐述从肺论治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谢

莉[3]则认为,

“肝主疏泄”理论与中医美容中的美学思想、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肝论治对患者疾病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伍晋等[4]也指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主藏血、调养机体。肝之功能正常,人体可呈现健美之态,认为损美性皮肤

论朱丹溪滋阴学说及临床医疗实践对中医美容的指导作用

——以营血不足所致面容萎黄不泽为例

王继慧1,2

,马月丹1,张宇1,吴景东1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1464)

摘 要:在以往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面部皮肤疾病与人体脏阴阳气血及腑辨证调治等方

面。该文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的“治未病”思想,重新界定了中医美容也应遵循同样原则,将常人即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文考察了当前社会生活健康人及亚健康人群体质情况,并通过对朱丹溪滋阴学说理论及临床实践的梳理,作者提出:由肝肾阴虚或心肝血虚或心脾血虚导致的营血不足和面黄不泽现象,可以借助于朱丹溪的滋阴大法进行有效调治,为中医美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

关键词:朱丹溪;滋阴学说;中医美容;面容面色;萎黄不泽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12- 0122- 04

收稿日期:2013-05-27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2149)作者简介:王继慧(1970-),女,河南邓州人,讲师,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美容基础理论与文化研究。通讯作者:吴景东(196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研究。E-mail :lnzywjd0719@https://www.doczj.com/doc/e03815393.html,。

Study on Aesthetic Medicine in Light of ZHU Danxi's Theory

——Taking Dark Withered Facial Appearance as an Example

WANG Jihui 1,2

,MA Yuedan 1,ZHANG Yu 1,WU Jingdong 1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2.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axation,Zhengzhou 451464,Zhengzhou,Henan,China)

Abstract :

Among all the studi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smetology,the facial morbid state is discussed mainly by focusing on certain diseases which are obviously detrimental to facial appearance while the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and sub-healthy people are more or less neglected. In view of modern concept being healthy,the author expands the sco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smetology to all people in light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ealth care. Furthermore,ZHU Danxi's theory can be transmitted to aesthetic medicine for people's facial healthy and handsome complexion. The clinical medicine and its related functions are also explor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

ZHU Danxi ;nourishing-yin theo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smetology ;countenance ;dark withered facial appearance

15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疾病应该应重视从肝论治;并提出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气机不畅致损美性疾病的比例日渐增高。在中医美容气血论治方面的研究中,陈志芳等[5]提出,气、津均为气血化生的物质基础,气津互化直接关系到气血化生。而中医美容的要旨在于气血的充盈和荣养,并从气津互化角度讨论了伤寒三阴经和美容的关系。而在中医美容与体质关系方面的研究中,廖岩等[6]认为,不同体质对于损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医美容中应用体质理论有针对性地采取偏颇体质的干预,对于损美性疾病的个体化诊疗,充实中医美容的理论内涵、临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2.2.1 中医美容涵盖范围界定的不足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阐述的医学原理,源于《易经》《道德经》,探讨了在传统中华文化框架下维护人体身心健康的常规模式,其基本医学思想和医疗目标在于“治未病”。作为中医分支学科中医美容的研究重心,也应该与中医学整个框架的研究重心相一致——“治未病”,即重在预防任何面部损美性疾病的发生。换句话说,在面容出现某些病态征兆时,中医治疗手段就应开始实施,以发挥其全面的调理和治疗作用。所以中医美容,通俗的讲,可以说是包括所有人(包括以下三个群体,即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病人)容貌的日常基本保养和病容治疗,其服务对象应该涵盖所有爱美人士。因此,中医美容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美容者,使人的容貌更加有美感之谓也。其二,中医美容,指的是根据中国医学基础理论所进行的内调、外治手段,预防和治疗人体面部的损美性疾病。因此,中医美容最大的服务群体是健康人和亚健康人,只有这两个群体的美容保健做好了,第三个群体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2.2 中医美容基础理论与朱丹溪滋阴学说及医疗实践相结合方面研究缺乏 中医美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近期成果主要集中在人体五脏尤其是肝、肺阴阳失衡状况而引起的面部皮肤疾患的辨证诊治方面,对中医体质学说与美容关系方面也有一些涉及。然而,中医美容基础理论与朱丹溪滋阴学说及医疗实践相结合方面研究明显缺乏,成为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文考察当今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倡导的滋阴学说对中医美容的指导作用,为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面色维护和健康体质保持提供重要参考。

3 朱丹溪滋阴学说渊源与主要内容概述

3.1朱丹溪及其医学成就

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创立丹溪学派,主要著述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等。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其理论著作《格致余论》中所述的“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对后世医学有深远影响。作为养阴学派的开山祖师,贤者如张景岳亦赞其为养阴家,可见滋阴学说对人体保健养生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医临床的巨大影响。3.2朱丹溪医学思想渊源及滋阴学说主要内容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自序”中言:

“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可见,丹溪之医学思想,与《内经》是一脉相承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主张顺应阴阳之理,

“主静”“收心”“养心”说与《内经》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说珠联璧合,为经典养生之法。其养生思想包括:避免烦劳,主张节欲,以保养真阴,顾护正气。朱丹溪[7]有论曰,“夫人之生也,秉天地氤氲之气,在乎保养真元,固守根本,则万病不生,四体康健……真元根本,则气血精液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评曰:

“丹溪认为,阳易动、阴易亏,动则耗阴,声色嗜好亦伤阴,故独重滋阴降火,创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牟雄等[8]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着眼点,分析总结了丹溪的学术特色,如临床重辨证、善于滋阴降火治疗阴不足、补以味等,对朱氏学说及临床贡献给予很高评价。朱丹溪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认识的基础上,又阐发了相火论。认为相火者,有常亦有变,常态属生理性相火,至关重要,“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如相火越位而妄动,则伤阴耗精,内生火热,进而变生多种疾病。所以,在治疗上确立了“实火可泻,虚火可补”的原则,应用滋阴降火治疗方法,并针对阴虚火旺创制了大补阴丸。

4 中医美容对朱丹溪滋阴学说的借鉴

霍青等[9]研究认为,朱丹溪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中国医学理论特别是对内科学的发展贡献很大,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其倡导的滋阴降火法仍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本文将对朱丹溪滋阴学说在当前中医美容中的应用进行新的探讨。由于美容问题十分广泛,拟就面黄不泽作为靶点,进行理论梳理和医疗聚焦。

4.1中医传统理论中关于面色问题的阐述

中国医学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气血盛衰,常常通过望诊,从面容面色方面进行判断。而健康人的面容面色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黄帝内经》的《素问?五脏生成第十篇》以生动的文字描述如下: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此段话以比象之法,生动阐述了五脏五色之间的紧密的生理和病理联系,指出健康面色与病态面色之别以及病在何脏。通俗地讲,《黄帝内经》形容健康的面色叫作“白绢裹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萎黄、黧黑色等。 其中,面色萎黄不泽,多为肝肾阴虚或心肝血虚或心脾虚弱而致营血不足之征。

4.2中医美容中阴虚而致营血不足之症问题分析

许明辉[10]援引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即亚健康应该是反映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并进一步研究了中医美容与亚健康之间的关系。

123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5卷

在亚健康中,有一种情况,就中医角度来看,即属中医所谓的“虚”证或五脏虚证之先兆。虚证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阴阳两虚、气血两虚等不同情况。罗仁等[11]研究了现今2076例各种虚证,发现其中阴虚630例,占30.34%,也就是说在各种虚证中阴虚最为多见。王娜娜等[12]也研究指出,“阴虚体质是体质类型中最常觅的体质类型”。从这些数字和描述可以看出,当前社会生活中,为数众多的健康人士和亚健康人士出现阴虚倾向,或形成阴虚体质,并呈现出病态面色。

根据《素问?五脏生成第十篇》所言,肝肾阴虚或心肝血虚或心脾血虚,会导致营血不足,面色就会由“栝楼实之色”即色黄而润泽有光,变成“枳实之色”即色黄枯而不泽。那么,健康人是怎样出现虚证的呢?《素问?通评虚实论》云: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人体之阳气,烦劳则张,会过多地耗散阴精,致使人体阴精相对亏乏。而日常工作劳倦,必然又使心血暗耗。心为脾之母,母病及子,故而脾阴不足,造成心脾虚弱;肝为心之母,子病及母,造成心肝血虚;中医同时认为,肾作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分别主藏精和化生水谷精微,此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资助。若有亏损,易于伤及他脏。对于人身阴阳来说,精血同源,也可以互化;若精血两方面俱有不足,则二者无以互化互养,长期下来会在面部呈现血脉萎弱、面容黄倦征象。而面色萎黄,面部络脉不能充盈,提示人体阴阳之中,营血不足,阴精衰少。所以,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之不良影响,与身心烦劳、精血不足紧密相关,使人常表现出面容面色萎黄不泽症状。

其实,古人对此种病因病机亦早有研究,《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论曰,“今时(即当时,作者注)之人,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所以世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当前社会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发展压力亦越来越大。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上下班途中的劳顿,工作环境的各种隐性压力,很多人对成功与财富孜孜以求,人常夜卧早起,日常起居作息缺乏规律,从一日到终年繁忙不止。这样的生活状况质言之即是“内伤劳倦”。《黄帝内经》中所言的良好生活方式及身心调适方式如“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一种难以践行的理想,是与中医学基本养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相悖的。难怪,当今中医疗养尤其是美容保健事业日益兴隆,也充分说明在社会生活日益活跃的今天,人们尤其需要管理好身心的日常健康,并维护好从内到外的健康与美丽资质。

4.3朱丹溪滋阴学说对于美容的重要意义

据《光明中医》[13]所论,朱丹溪这位医学大家主张养生在前:他在《丹溪心法》中云: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这种主张没有生病时要先预防,而不赞成等到生病后再去吃药治疗的思想,说的就是《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所以朱丹溪说“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

所以明摄生之理”。

《素问?六节脏象论》提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通评虚实论》亦提出“精气夺则虚”的观点,提示肾中精气亏损是虚证的前提。人体肾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肾阴旺盛,则全身之阴皆旺;肾阴衰少,则全身之阴皆衰。若肾阴不足,日久阴阳两虚,而面现干燥枯黄等象,然而《内经》中尚未出现肾阴虚病证的具体治法和方药等方面的记载。丹溪的医学思想在传承发扬了中国医学传统理论,并以其滋阴学说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后世金鉴。其滋阴大法正是解决因精血亏虚、营血不足而导致面容面色萎黄不泽这一问题的关键,所以滋阴学说对于美容理论和临床保健,甚至日常养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对于利用色脉诊察病机之法,《丹溪心法》[7]云,“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行血气,以彰于面……”。其次,对于药物治疗烦劳虚损之症,《丹溪心法》[7]有评曰“丹溪书并无补损专条,诸补阴药,兼见于各症之下。……丹溪之补,乃滋阴益血之药”,至于用药品种的规律,江克明[14]研究认为,从朱丹溪的大补阴丸一类方剂的应用法总以知母、黄柏为主,用黄柏苦寒泻火、燥湿清热为主药,配知母寒凉清热、滋润养阴为辅助药;肉桂辛热温阳、助膀胱气化为反佐。综合成方,具有清化湿热之功。《医学发明》原注云:

“前二味气味俱阴,以同肾气,故能补肾而泻下焦火也。桂与火邪同体,故曰寒因热用。”再者,四物汤是朱丹溪常用的滋阴要方。如:

“血虚,用四物汤,俱用姜汁炒”“阴虚火热,用四物汤加牛膝、竹沥、黄芩、黄柏”[17]等治法。四物汤至今仍为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四味合用组成四物汤,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滋阴生精,可使营血调和、精血得补,对于治疗烦劳引起的精血亏虚、面黄不泽效果甚佳。

时红磊等[15]指出,肾为先天之本,是五脏六腑之精气生成的根本场所。肾精充沛,则五脏气血旺盛,功能正常,使人容貌不枯,肌肤丰盈柔滑,延年驻颜。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对损美性疾病治疗方面都要补肾益精,达到美容养颜效果,与朱丹溪滋阴学说同为滋阴养血保精,从而养护美颜的医疗思路。

如果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解释朱丹溪滋阴方法,其要如下:烦劳面黄不泽之症,治疗养护上可利用肝肾母子相生的关系滋补肝肾,是母子护养,两相得安;也可采用滋水涵木法,通过滋补肾水以涵养肝血。精血得养,阴气充足,必然惠及心阴,使心阴心阳充沛,亦使脾阳脾阴得健,面色自然红润光泽。

当然,现代生活的日常养生保健方面,医者也有责任引导人们逐步培养恬淡的良好心态,养成清心寡欲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以使身心解除过多烦劳和思虑,从而减少煎熬阴精。这也是日常滋阴

124

125

第15卷 第12期 2013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12 Dec .,2013

护养的重要方面。

5 结 语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治未病”医学

思想,指出中医美容的重心也应该是维护和保养常人的面容健康与美感。通过考察现代生活中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体质特点和发病倾向,作者认为,朱丹溪滋阴学说直击阴虚病机、主张根据体质层面进行整体调整,尤其注意对肾精、肝阴、营血的调补,鲜明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论治特点。对于最常见的肝肾阴虚、心肝血虚、心脾血虚乃至肝脾不和导致的面黄不泽的现象,通过滋阴药物和方剂的运用,使人维持或恢复红润容貌与气色,朱丹溪滋阴学说及临床医疗实践对中医美容的指导作用显而易见,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 1 ] 何玉.从肺论治中医美容的运用和意义探讨[ J ] .中国美容医

学,2007 ( 4 ):548-550.

[ 2 ] 孙静.中医药辨证施治在美容中的作用[ J ] .中国美容医学,

2011 ( 3 ):483.[ 3 ] 谢莉.浅谈“肝主疏泄”与中医美容[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

报,2007 ( 6 ):51-52.

[ 4 ] 伍晋,刘韬,袁香凝.从肝论治损美性疾病[ J ] .江西中医药,

2010 ( 1 ):20-21.[ 5 ] 陈志芳,袁香凝,谢雯.伤寒三阴经与美容的关系[ J ] .黑龙江

中医药,2010 ( 4 ):7-8.

[ 6 ] 廖岩,王琦,郑丹.论体质与损美性疾病的相关性[ J ] .山东中

医杂志,2008 ( 3 ):149-150.

[ 7 ] 朱丹溪.丹溪心法[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

14,80,149.[ 8 ] 牟雄,何良清.略论朱丹溪滋阴降火[ J ] .四川中医,2011 ( 10 ):

39.[ 9 ] 霍青,蔡治国.朱丹溪滋阴降火法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J ] .山

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 4 ):283-284.

[ 10 ] 许明辉.论中医美容与亚健康状态的诊疗[ J ] .中国社区医

师,2009 ( 23 ):13-14.

[ 11 ] 罗仁,钟洪.中医虚证诊疗手册[ 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5:23.

[ 12 ] 王娜娜,吴承玉.阴虚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研究[ J ]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 ( 1 ):4-5.

[ 13 ] 佚名.已病而不治 所以为医家之法 未病先治 所以明摄生之

理[ J ] .光明中医,2011 ( 10 ):2139.

[ 14 ] 江克明.朱丹溪滋阴降火法探析[ J ] .中医文献杂志,2003

( 4 ):19-20.

[ 15 ] 时红磊,任忠钦,王笑青.肾与中医美容的关系[ J ] .中华中

医药学刊,2007 ( 4 ):772-773.

五更泄见于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指黎明前作泻。因为每于天未亮以前,必腹泻一次或多次,其余

中医药治疗五更泄临床研究进展

张德勇,费德文

(河北省围场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8450)

摘 要:对五更泄的中医中药治疗总结为辨证论治、单味药、复方、中成药、敷脐,针灸推拿治疗总结为针刺、艾

灸、针灸结合、推拿、针灸药物组合。认为中医药在五更泄的防治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五更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12- 0125- 03

收稿日期:2013-05-07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2009190)作者简介:张德勇(1973-),男,河北围场人,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in Treatment on Fifth-watch

Diarrhe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 Deyong,FEI Dewen

(Weicha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ebei Province,Chengde 068450,Hebei,China)

Abstract :

Therapeutic methods of Chinese herbs to fifth-watch diarrhea mainly include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single herb,compound preparation,Chinese patent medicine,and umbilical compress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for treatment on fifth-watch diarrhea contained 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un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moxibustion,manipulation,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s. We also pointed out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 in this article. We thought that a broad prospect of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n fifth-watch diarrhe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emerging.

Key words :

fifth-watch diarrhe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从痰瘀互结论治眩晕_周长影

176 第15卷 第8期 2013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8 Aug .,2013 眩晕是眩和晕的总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 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低血压、梅尼埃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1 眩晕的文献源流及病因病机1.1 眩晕一词的文献源流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虽没有眩晕一词,但有“疾亡旋”“旋有疾王”的记录,大意同眩晕。先秦时期有些关于“眩晕”的零散文献,如《尚书?说命上》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瞑,指眼睛昏花。《国语?吴语》曰:“有眩瞀之疾者,以告。”眩瞀,指眼睛昏花,视物不明。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眩冒”一词在《伤寒论》里也多次出现,还称之为“头眩”“眩悸”等。由此可见,眩晕一词由来已久。 1.2 从古至今对眩晕病因病机的阐述进展 《内经》中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做了较多的论 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卫气》云:“上虚则眩”等。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眩》中提出“无痰不作眩”学说,《血证论?晕痛》也指出“痰气上攻,头目沉重昏花,兀兀欲吐,首如裹物”。《仁斋直指方》中亦有“瘀滞不行,皆能眩晕”的记载。明清时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眩运》篇中说“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 一二耳”,其强调指出“无虚不作眩”学说。眩晕的病机虚实夹杂,各家学说不一,后人把《内经》的无风不作眩、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张景岳的无虚不作眩,即三无不作眩学说,归纳为眩晕病机的经典理论,为眩晕病机的纲领性概括。而沈 绍功[1] 教授则提出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眩晕的核心病机,他认为痰和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乃为毒邪,二者互结,损伤心络。杨关林[2]教授根据文献报道、病例回顾性研究及临床经验实验研究,提出眩晕的虚-瘀-痰-毒的基本病机理论,从这一理论出发,根据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淤血、毒邪的轻重程度不同进行辨证治疗,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2 从基础理论论述痰瘀互结的成因 痰的形成原因颇多,涉及外感、内伤等多个方 面,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如肺失于宣肃,通调不畅,津液停滞,聚而成痰;肝失于疏泄功能,气滞水停为痰,或肝郁气滞,郁热、郁火炼液为痰;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水液内停为痰,或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炼液为痰;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于健运功能,输布失常,水湿内生,湿聚成痰。痰一旦形成,便可随气血运行,无处不到,引发多种疾患,故有“百病皆因痰作祟”之说。同时,痰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同其他病理产物合邪而致病,导致恶性循环。此外,痰阻日久可致瘀,瘀血日久可致痰。如李德新在《气血论》中指出:“痰与瘀都是病理产物和致 从痰瘀互结论治眩晕 周长影,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摘 要:从痰瘀互结的理论阐述眩晕的病因病机、中医理论基础、治疗及现代研究,为眩晕从痰瘀同治的治法方 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痰瘀互结;眩晕;中医治疗;现代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8- 0176- 02 收稿日期:2012-12-22 作者简介:周长影(1987-),女,辽宁抚顺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疾病。通讯作者:于睿(1969-)女,辽宁阜新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疾病。 Treating Vertigo from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ZHOU Changying,YU Rui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Abstract :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vertigo,foundation treatment,TCM theory and modern research is described from the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theory,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eating vertigo from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Key words :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vertigo ;traditional Chinese treatment ;modern treatment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气 一、气的涵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吸入之清气(即氧气)等,即所谓〞人之有生,金赖此气〞。二是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所以,气有物质和功能两种涵义。 二、气的来源与生成:气分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也称为元气,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气为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合而称为真气或称正气。(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就是气的来源与生成的概括。 三、气的分布及其功用:真气充遍全身,无时不有,无所不至,以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真气偏盛偏衰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情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明正气旺盛不易患病,正气虚衰容易患病的道理。由于气的分布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一)宗气:积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清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的运行输布的出发点。它的功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暖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二)营气:宗气贯入血脉里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中,与血的关系密切,故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的说法。可见营气与血的作用不可分割,共同发挥营养机体的功能。 (三)卫气:宗气宣发于脉外的叫卫气。其性刚悍,善走窜,达于体表,温润皮肤、肌肉、滋养腠理,司汗孔的开阖,以防御外邪,故叫〞卫气〞。例外邪侵入机体,卫气即起而抗邪,故发生恶寒、战栗、汗毛竖起等症状。卫气胜邪,则恶寒解,热退病除,反之,则寒热不消,疾病继续发展。 (四)五脏六腑之气:如心有心气,脾有脾气等等。心气不足,则出现心悸、气短等;脾气不足则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可见各脏腑之气是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动力。 以上各气,虽然名称不同,分布各异,但其功能可归结为三点:1气能生化万物,滋养人体的一切脏器组织。2由于气的动力作用,能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3有保护人体,防御外邪,调节内外环境统一的作用。 血 血是在脉中循环流动,运载精气,营养全身的液体。营气行于脉中,故营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全身的主要组成成分。营气和血的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常合称为营血。

多吃什么食物可以滋阴补肾

多吃什么食物可以滋阴补肾 答案 如果需要应该补阿。红枣枸杞豆浆。将45克黄豆浸泡6—12小时,15克去核红枣洗净、10克枸杞洗净,一并加入豆浆机,再加清水打成浆后煮熟即可。有补虚益气、安神补肾、改善心肌营养之效,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饮用。红枣枸杞豆浆有补虚益气、安神补肾、改善心肌营养之效,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饮用。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多吃些专门补肾的食物,比如枸杞、山药、韭菜、羊肉、狗肉、核桃仁等 现实生活中肾虚者不乏其人,人平素需要常吃一些补肾食品。这类食品是针对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排尿异常等症,进行滋补、扶助的上品,可根据个人饮食爱好选用合适的品种及烹调方式。 动物肾脏:食用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某些稀有微量元素,故既有滋补又有强壮之功。 海参:可补肾益精、滋阴壮阳。富含碘、锌等微量元素。能参与调节代谢,降低血脂。所含的粘蛋白质及其它多糖成分有降脂抗凝、促进造血功能、延缓衰老、滋养肌肤、修补组织等作用。 虾:能工巧匠补肾壮阳、通乳排毒。富含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钙、磷尤其丰富,是壮骨佳品,虾肉的提取物中还含有免疫增强物质。 芡实:具有补肾固精、补脾除湿功能。含淀粉、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与枸杞子同煮粥食。 此外,动物肉类、鸡蛋、骨髓、黑芝麻、樱桃、桑椹、山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补肾功效。 中医补肾的学问其实很讲究。下面介绍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检验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可以简单地区分是怕冷还是怕热来辨别,阴虚的大多脸发红、五心烦热;阳虚的则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再如,补阳药多是热性药,如附子、肉桂、鹿茸、淫羊霍、肉苡蓉、巴戟天等;补阴药多是甘寒药,主要有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桑寄生、西洋参等。补阴中成药的代表是六味地黄丸,补阳中成药的代表是金匮肾气丸。同时,由于中医还讲究“阴阳互根”,因此治疗中还要做到“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看,补肾有多复杂!所以你如果真有病,必须首选看懂行的医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服用保健品。因为你在市场上是不可能得到专业人士的专业指导

伤寒论(原序)

作者:汉张仲景 原文: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 6.倒仓。朱丹溪的理学老师许谦,患有痛疾,卧床不起十余 年,几乎成废人,丹溪采用倒仓法进行治疗,其法是:用黄牡牛肉肥者一二1.斤,长流水煮糜烂,滤渣不用,取净肉汁入锅中,以文火煎熬成唬珀色为度。治病时温饮一蛊,少时再饮,直至饮足数i…蛊。则病在上者吐多,病在下者利多,病在中者吐利俱多,吐利后如口渴,不得饮水,自饮小便一二碗,名轮迥酒。睡一二日,自觉饥甚,始与稀粥淡食,半月间必精神爽发,身体轻健,沉疴全安。朱丹溪讲其原理时说黄牡牛肉汁最能养阴滋补,并可反作吐泻,能荡涤体内污垢,使其病根拔除。所谓“倒仓”,就是及时排出肠中的糟粕浊物,吐故纳新,保持胃肠道的清洁,以利水谷的纳运。养生家^|J分重视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晋·葛洪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①说明当时已认识到“粪毒”对健康的危害。现代医学关于人体衰老学说中有关中毒导致衰老之说,正是祖国医学上述理论的深化。中毒学说认为:人体肠腔内存在大量细菌,人摄食后的食物经咀嚼和胃肠消化成为食糜,其在肠道经细菌发酵分解代谢的产物含有一系列有毒物质,如醛类、酮类、氨、过氧化物等;这些毒物若被肠道重新吸收,进人向.液循环,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加强消化道食物的新陈代谢,对健康极为重要。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重视人体排废的所谓“负营养”学说。这里的“正营养”是指人体摄人的营养,“负营养”是指人体废物的排出,其意在于告诫人们要重视体内代澍废物的排泄,及时排便,消除危害。要减少“肠毒”滞留和吸收,一是荤腥油腻要适量,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蜂蜜、核桃、芝麻等碱性、润肠之物;二是要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提倡早晚两次排便。 这样,一方面降低毒物产生,同时及时清除粪毒,减少重新吸收。有的医学家还提出:“欲长寿,饮水加大黄”就是清晨饮一杯清水(约250毫升)后慢跑锻炼,使清水在胃肠中晃动,起到洗刷肠胃的作用;同时,常用中药大黄少许泡茶代饮,可润肠缓泻,促成一天早晚两次排便。除了规律排便外,多吃些具有清肠、解毒的食物也是排废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此类食物除蔬菜、水果之外,还有传统食品海带、绿豆、黑木耳、动物血、胡萝卜、茶叶、花粉等。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了它们的作用机制。

痰瘀相关试论-谢雅革

158 第16卷 第12期 2014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6 No. 12 Dec .,2014 钟,一灸即愈”,由于穴精方简施术较为方便,于是书中便多次记载由患者根据医生点穴的位置自行施灸的例子,“屡有人腰背讴楼来觅点灸,予意其是筋病使然,为点阴陵泉,令归灸即愈”。再如矫正胎位的艾灸方法。《针灸资生经》卷七载一例胎位不正,医者“灸右脚小指尖头三壮,住如小麦,下火立产”。 《针灸资生经》还十分注重针灸须药,古代医家治病多遵从针、灸、药合参的思想,王执中认为“或但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或惟用药而不知针灸者,皆犯孙真人所戒也”。所以王氏认为灸疗的同时需要配合适当的药物来提高疗效。例如在《针灸资生经》中就有叙述临床治疗腹中有积,大便秘结的灸疗方法,以巴豆肉为饼配合“灸三壮”病愈的医案。 另外,王氏十分重视灸疗的顺序,遵从先上后下、先阳后阴的原则。例如书中提出 “将中脏之候, 不问风与气,但依次自上及下各灸五壮”。有些灸方明确指出了施灸穴位的先后,如治中风失语,强调先灸天窗,再灸百会,如果顺序颠倒,则风气不得泄,内攻五脏,喜闭伏,仍失音也。有些灸方则认为下火先后应顾及季节交变对人体的影响认为“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不依照此法,则病不愈。 由上可见,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一书字里行间蕴藏的着辨证论治精神,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灸疗是中医的精髓,不可偏颇,不可废弃。故略抒学习《针灸资生经》之管见,学习古代医家的探索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以弘扬祖国传统针灸医学。◆ 参考文献 [ 1 ] 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痰指“痰浊”,为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痰分有形及无形,有形之痰咯吐可见,无形之痰当随症辨之。瘀指“瘀血”,古有云:“血行失度为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有“衃”“留血”“恶血”等之谓。中医学理论中素有“津血同源”,津与血异名同类之说法,《灵枢·痈疽》云:“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邪客》亦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 入于脉,化以为血”,故《灵枢·营卫生会》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亦云:“亡血家不可发汗”,因此,在中医学理论“津血同源”的基础上,当有“痰瘀同源”“痰瘀相关”之类,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痰饮》中曰:“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清·唐宗海在《血证论·血痰瘀相关试论 谢雅革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中医学认为津与血在生理功能方面互为相关,素有“津血同源”之谓,痰饮和瘀血作为津血不归正化的 病理产物当有“痰瘀同源”之说,进而引发探讨痰瘀相关之理论。笔者现从痰瘀相关之历史形成与发展、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尝试性论述,试图以完整其理论体系,方便医家对其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医学理论。 关键词:痰瘀相关;津血;中医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R22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12- 0158- 03 收稿日期:2014-05-19作者简介:谢雅革(1994-),男,安徽合肥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中医学。 Discussion on Correlation of Phlegm and Stasis XIE Yage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00,Anhui,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lds that the body fluid and blood 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re related with each other,known as Jin and blood sharing the same origin. Phlegm and blood stasis,as the pathological products of body fluid failing to transport,share the same origin,further triggering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related theory. Now from the development,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 and so on,it tentatively discusses the theory,trying to complet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doctors to its understanding,further develop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correlation of phlegm and blood stasis;body fluid and blood;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12.057

滋阴食物大全

燕窝 性平,味甘,有补气阴的功用,尤其能益肺阴,为清补佳品。凡阴虚体质,尤其是肺阴虚者, 如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肺痿、老年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最宜食之。清代医家张璐说它 能“调补虚劳,治咳吐红痰”。吴仪洛说:“燕窝大养肺阴,补而能清。”《本草再新》中也有“大 补元气,润肺滋阴”的记载。 枸杞子 性平,味甘,有滋阴益寿之功,尤其是对肝肾阴虚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或是肺阴虚的结核病盗汗、虚劳咳嗽,糖尿病的阴虚消渴等,食之更佳。 银耳 性平,味甘淡,有滋阴养胃、生津润燥的作用。银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多种维生素和17种氨 基酸、银耳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民间最常用的清补食品,尤其是对肺阴虚和胃阴虚者,最为适宜。 西洋参 性凉,味甘微苦,能益气养阴,对气阴两伤之人最宜。《本草从新》说:“虚而有火者相宜”。《药性考》亦云:“西洋参补阴退热。”《增订伪药条辨》还说:“西洋参滋阴降火。”所以,阴 虚或兼气虚,兼肺虚,或阴虚火旺者,食之最宜。阴虚之人忌吃人参,这是因为人参性温,有 助火之弊,若改用西洋参,清补气阴,最为合拍。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西洋参, 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獭肉 俗称水狗肉。能补虚弱,并能养阴除虚热,故凡阴虚体质或阴虚内热骨蒸之人,食之颇宜。《医林纂要》中即云:“獭肉益阴。”《本草图经》也说它“主骨蒸热劳”。獭肝也能养阴除蒸, 所以,阴虚体质者,食之亦宜。 阿胶 性平,味甘,既能补血,又能滋阴。正如《本草纲目》所言:“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阴 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尤其是肺肾阴虚之人,食之尤宜。海参属补阴食品,有滋肾益精、养血润燥的作用。《本草求原》中就说它“润五脏”。《随息居饮食谱》也认 为海参“滋阴”。故凡阴虚体质者食之颇宜。 鸭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养胃。《本草汇》说它“滋阴除蒸”。《随息居饮食谱》称它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民间也认为鸭是最理想的清补之物,阴虚体质宜食之。 猪肉 性平,味甘咸,有滋阴和润燥的作用。清代医家王孟英说:“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 润肌肤,止消渴。”《本草备要》亦载:“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泽皮肤。”所 以也适宜阴虚体质者食用。 鸡蛋 性平,味甘,不仅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或鸡蛋黄,均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鸡蛋被医学 界认为是很好的蛋白质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黄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质。凡 阴虚之人食之颇宜,尤其是鸡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间习惯用鸡蛋与豆浆同食,更有益处。 牛奶 性平,味甘,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 颇多赞誉,或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或曰“滋润五脏”,“滋润补液”。凡体质 属阴虚者,宜常食之,裨益颇多。 甲鱼 性平,味甘,有滋阴凉血作用,为清补佳品,对阴虚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备要》中说它能

痰瘀互结证的辨治体会金妙文

痰瘀互结证的辨治体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妙文 南京市级机关医院胡炜 “痰”与“瘀”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两类不同病理因素,但又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每常兼夹复合为病,成为一种新的特质的病理因素,其病理特征为痰瘀互结,其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病症称之为痰瘀互结证。古代文献中虽未明确提出“痰瘀互结”之称,但有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和实践,由来已久。现代研究证实:“痰证”与“瘀证”有着共同的生物化学基础。临证从“痰瘀互结”论治一些疑难病重症,常获显效。是中医病机学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 津血同源,如水谷精微所化生,流行于脉内者为血,布微于经脉之外者为津液,赖脏腑的气化作用,出入于脉管内外,互为资生转化,说明血以津液生,津以血液存。故在病理状态下,津凝则为痰,血滞则成瘀,痰聚则血结,血凝则痰生,以致互为因果同病,杂合为患,以而为痰瘀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1、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要点 痰瘀互结证辨证关键首重苔脉 痰证的舌象,多从舌苔反映:患者苔多白厚或黄,化热则苔黄腻;瘀的舌象,多从舌质反映;患者舌质多暗紫或有瘀点、瘀斑;另若此类患者阳气不足,表现在舌象为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痰证的脉象,以滑脉或弦脉为常见;瘀证的脉象则以涩脉为主。痰瘀互结证之脉象可见弦、滑或沉涩,并视痰瘀之侧重不同而有别:痰胜于瘀者,其脉以滑或弦为主;瘀胜于痰者,其脉则以涩为主。 痰瘀互结证的常见临床表现 1.2.1 疼痛疼痛是痰瘀互结为病最常见的症状。《张氏医通》云:“痰挟死血,随后攻注,流走刺痛。”痰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此疼痛多部位固定,或刺痛,或持续性阵痛,且疼痛较顽固。疼痛的具体部位常为痰瘀聚集之处:如痰瘀聚于心则胸痹心痛;聚于肝则胁痛;聚于胞宫则痛经;聚于经络则关节疼痛拘急……其中疼痛呈刺痛,固定不移者,常偏于瘀痛;疼痛重着缠绵,经久不愈,偏于痰阻致痛。但临床运用中两者很难绝对分开。

28种最靠谱的“滋阴壮阳”食物

28种最靠谱的“滋阴壮阳”食物 1.驴肉: 驴肉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驴肉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驴肾,味甘、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可治疗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 2.荔枝: 荔枝含果胶、苹果酸、柠檬酸、游离氨基酸、果糖、葡萄糖、铁、钙、磷、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C及粗纤维等成分。中医以为,荔枝味甘,性温,有补益气血、添精生髓、生津和胃、丰肌泽肤等功效。既是健身益颜的保健水果,又可用于治疗病后津液不足及肾亏梦遗、脾虚泄泻、健忘失眠诸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荔枝有改善人的消化功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故有润肌美容作用;可改善人的性功能,用于治疗遗精、阳痿、早泄、阴冷诸症,并可改善机体的贫血状况,以及肾阳虚而致腰膝酸痛、失眠健忘等症。体瘦肤黑、阳痿早泄者,取荔枝干10个,五味子10克,金樱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久服,可强身健体,治疗疾病。但荔枝性温,不能多食。内热及肝火旺者不宜吃荔枝。 3.羊肾:

羊肾又名羊腰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钙、铁、磷等。其味甘,性温。有生精益血、壮阳补肾功效。羊肾补虚损,阴弱,壮阳益肾。适用于肾虚阳痿者食用。 4.枸杞子: 枸杞子又名枸杞。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游离氨基酸、亚油酸、甜芋碱、铁、钾、锌、钙、磷等成分。中医认为: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肺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血润燥、泽肤悦颜,培元乌发等功效,是提高男女性功能的健康良药。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昏花、遗精阳痿、面色暗黄、须发枯黄、腰膝酸软、阴虚劳嗽、老人消渴等症。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枸杞子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细胞新生、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皮肤弹性、抗脏器及皮肤衰老等作用。常服枸杞子,可延缓衰老、美肤益颜及提高性功能。枸杞子有兴奋性神经作用,性欲亢进者不宜服用。 5.泥鳅: 泥鳅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烟酸、铁、磷、钙等。其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对调节

伤寒论序原文 译文

《伤寒论》序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 【原文】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原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朱丹溪论痛风

朱丹溪论痛风 朱丹溪是我国元代名医,1281年生于浙江省义乌县赤岸镇。因家近丹溪,故名。丹溪天资聪颖,六岁即能作声律诗赋,世人称“神童”。30岁时,因母患痹疾,众医束手,而有志于医,自学《素问》三年,似有领悟。闻罗知悌医学精博,诚心拜师求教,后丹溪日夜攻读,严寒酷暑不辍,医术日益精进。学至三年,名扬四方,成为名医。于48岁时(1328年)回家乡行医,服务桑梓。他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文学素养,善汲诸家之长,因而认识到江南依山傍海,地土卑弱,“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故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点。他看到当时医家盛用辛燥之《局方》,深感与临床实际不符。力主在治疗原则上应滋阴降火,勿妄动相火,开滋阴清热之先河,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并因此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由于义乌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嗜食酒肉厚味等情况,因而有痛风病发生的条件,丹溪在67岁时,著《格致余论》一书,内有痛风论一篇,明确提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或偏取凉,或卧当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这里他明确指出:本病因,是自身血分受热,再受风寒湿等诱因而致,与一般风湿病先从外受六淫不同,此其一;由于血热,又受寒凉,热血得寒,而污浊凝涩,此其二;其痛所以夜剧,是行于阴之故,此其三。

在治法上,虽指出“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发腠理,其血得行,与气相和,其病自安。然亦有数种治法稍异,谨书一二,以证予言”。从所举三个病例看,一是60多岁男性患者补血温血,以四物汤加桃仁、牛膝、陈皮,生甘草,入生姜研潜行散(即单味黄柏)。二是30岁女性患者,因食味甚厚(肥甘厚味),性情急躁,挛缩数月,诊为挟痰与气证,当和血疏气,导痰,以潜行散入生甘草、牛膝、桃仁、通草、炒枳壳、姜汁煎,半年而安。三是20多岁的男子,痢后患痛风,叫号撼邻,诊为恶血入经络,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所下未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生甘草,入生姜研潜行散。这三个病例,第一与第三所用药物基本都是四物汤加活血通络药;第二例明确指出是饮食肥甘,其治不用导滞药,而用活血通络、理气药;这三个病例都用潜行散、生甘草,以苦寒躁湿,清热解毒是其特点,这与丹溪所说“湿热相火为甚”的论点是一致的。 在《丹溪手镜》中,作者将痹列为十一,痛风十三,清楚表明二者非同一病症。《丹溪心法·痛风》中,尽管有寒、有湿、有热、有痰之不同,但所创制之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力求通治。从组方遣药看,是将清热燥湿之二妙散,泻火行水之龙胆、防己,活血祛瘀之桃仁、川芎,燥痰祛风之南星、白芷,祛风通络之桂枝、灵仙,消积和胃之神曲于一炉,共奏疏风祛寒宣于上,清热利湿泄于下,活血祛瘀,燥

重症肺炎--江苏省中医院芮庆林

重症肺炎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第一节重症肺炎的认识与评价 【概述】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 severe pneumonia,SP) 是由各种病原体所致肺实质性炎症,造成严重菌血症或毒血症,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进而引起血压下降、休克、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谵望和昏迷,故又称中毒性肺炎或暴发性肺炎。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初始的抗生素治疗和综合处理才能使重症肺炎死亡率得到控制和减少。中医并无“重症肺炎”病名,而重症肺炎患者多发热,继而出现咳嗽、喘息不能自止,甚则出现神昏,故多将其归属中医“风温肺热”、“喘证”、“暴喘”等范畴。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重症肺炎分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其中SCAP病原体中最常见的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革兰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1],但近年来,我国革兰阴性杆菌等感染概率显著增加。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非发酵菌及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则是SHAP 的常见病原菌[2]。同时,肺炎病原体的分布还会受季节、气候和地区特点及药敏、宿主状态等影响。 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CAP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3]”中根据有无铜绿假单胞感染危险因素将SCAP患者分为两组:A组:无铜绿假单胞感染危险因素: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嗜肺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B组:有铜绿假单胞感染危险因素,常见的病原体有A组常见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有研究表明[4]混合感染如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愈发多见。 既往研究[5、7]认为SCAP的发病机制是病原体或毒素直接损害人体组织器官,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近年来研究[6]认为,致病因素可通过不同途径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等促炎性递质,参与机体防御反应,以抵御外来病原菌刺激。但同时,TNF-α、IL-1不仅杀伤自体组织细胞,还能诱导其他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或炎性递质,如IL-6、IL-8、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一氧化氮(NO)等,造成二次打击。这些被TNF-α、IL-1所诱导产生的炎性递质又可诱导组织细胞产生下一级炎性递质,并反向刺激单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93828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第二章藏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 膀胱 B. 三焦 C. 胆 D. 脑 E. 女子胞 2. 气血生化之源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 心 B. 肝 C.脾 D. 肾 E. 肺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6. 肾在液为: A. 泪 B. 涎 C. 汗 D. 唾 E. 涕 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化生血液 B. 推动血行 C. 固摄血液 D. 贮藏血液 E. 调节血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女人滋阴首选2种食物

女人滋阴首选2种食物(转载) 【核心提示】 俗话说:男要壮阳,女要滋阴。壮阳与滋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这是由男女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的。 【总的原则】食补为主,药补为辅 女人究竟如何滋阴?不妨从饮食和药物两个方面做些介绍。 先从饮食谈起。首先在饮料上,可经常饮用白开水和牛奶。其中白开水被誉为活性饮料,进入人体内后,可立即参与新陈代谢,并可调节体温。每天早上喝杯白开水,有神奇的保健功效。人经过一夜睡眠后,肠胃道已经排空,早上饮杯活性水,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体内各器官组织,进行一次大清洗。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对便秘、皮肤粗糙,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牛奶能补肺养胃,生津润肠,对人体有镇静安神作用。 用药物滋阴,可选购些性味平和的滋阴生津、滋阴养血药品。其中滋阴生津的有天冬、麦冬、生地、玄参、石斛、玉竹、沙参、知母等。滋阴养血的有熟地、首乌、黄精、阿胶、龟胶、女贞子、旱莲草等。从中选择2~3味,水煎服,或开水冲泡当茶饮。 对确有阴虚明显的女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开方,才能有的放矢。如能以食补为基础,加上适当的药补,则是女人滋阴的养生佳法。 【粮食类推荐】黑米、黑大豆、芝麻、番薯

黑米起补肾益精、活血润肤、补胃养肝、明目的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头昏、目眩、贫血、落发、腰腿酸软等。 黑大豆形状像肾,有补肾益精、活血润肤、抗衰美发之功效。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 番薯能延年益寿、防癌抗癌、宽肠通便、软化血管、轻身减肥。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养生佳品。 【蔬菜类推荐】菠菜、莲藕、蘑菇、黑木耳、银耳 菠菜性味甘凉,能滋阴润燥、养血生血、通利肠胃,可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饮、肠燥便秘、贫血及衄血、便血等出血症。 莲藕性味甘凉,是止血、生津的良药,富含淀粉、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维生素C最多。 蘑菇可以提高免疫力,防女性贫血,适用于脾胃气虚、疲怠乏力,并有防癌治癌、降血脂、降血糖的效果。 黑木耳、银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 【瓜果类推荐】梨、桂圆、甘蔗、大枣、西瓜、香蕉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桂圆是治疗病后体虚、贫血萎黄、神经衰弱、产后体虚的理

伤寒论序(原文译文)

《伤寒论》序张机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 【原文】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

朱丹溪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朱丹溪强调“阳有余,阴不足”,旨在告诫世人() A.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 B.真阴之气不足,应加以滋养 C.抑制相火,保护真阴 D.阳动阴静,阳亢易治,阴虚难疗 E.不见所欲,使心不乱 2.朱丹溪认为,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属() A.食郁 B.湿阻 C.血郁 D.痰证 E.气滞 3.对产后诸疾,朱氏认为当() A.大补气血 B.滋阴降火 C.调理脾胃 D.调理肝肾 E.调畅气机 4.提出“百病兼痰”的著名观点的医学家是() 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杲 D.张从正 E.张元素 5.关于郁证的病位,丹溪接受李杲脾胃为升降之枢的观点,认为() A.凡郁皆在上焦 B.凡郁皆在中焦

C.凡郁皆在下焦 D.凡郁皆在肝胆 E.凡郁皆在肺胃 6.提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王履 C.戴思恭 D.王纶 E.李中梓 (二)B型题 A.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 B.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 C.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 D.肝阳宜升,脾阳宜降 E.心火宜升,肾气宜降 1.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水火言() 2.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五脏言() 3.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气血言() A.胸胁痛,脉沉涩 B.动则喘,寸口脉沉滑 C.瞀闷,小便赤,脉沉数 D.周身走痛或关节疼,遇阴寒则发,脉沉细 E.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 4.气郁者() 5.湿郁者() 6.痰郁者() 7.热郁者() 8.食郁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