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刘颖

文学名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最能代表某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另外,阅读英语文学名著,除了能够使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还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综合人文素养。为此,文中针对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展开了分析。

1.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立足于精神层面来看,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以使自身的道德素养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高中生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增长知识,还培养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将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落实好,并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具有深度的文学名著,以此来提升他们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向学生详细讲解朗读技巧,最初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再组织语言将文本中的内容表达出来。

以高中英语课本中的Olives Wants More 这篇文章为例,它选自于《远大前程》这一文学名著。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之前既没有接触过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同时还未能充分了解相应的语言环境,

比方说,workhouse这个单词。它的含义是社会福利机构,主要为生活贫困的人们提供服务。为此,要想确保学生能够对workhouse的工作环境以及Olives的实际生活条件加以充分了解,就应该要求他们反复阅读文本里面的相关词组,直到熟练为止,并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给予其相应的指导,让其熟练掌握发音与朗读技巧。或者是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明确主人公所运用的语气,结合文中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手法来确定其心理和外貌特征,然后,让学生应用英语将课文内容生动地复述出来。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其英语语感。不仅如此,师生还可以一起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刚开始建立救贫院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做慈善,让穷人有事可做。但是,救贫院中的多数穷苦大众却经常会遭到毫无人性的虐待,从而将人们的悲惨遭遇体现了出来。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不但使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还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最终提升了教学质量。

2.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从精神上体会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这主要是由于它能够体现出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国家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长时间坚持阅读文学作品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显性以及隐性文化。就隐性文化而言,只能结合此文化的语境来理解其基本内涵。就显性文化而言,就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文化语

境来理解其基本内涵。在开展显性文化教学时,常常会使学生产生共鸣,然而,他们却未对隐形文化产生较高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探究此种文化。另外,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語境对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价值观与社会体系加以充分了解。此外,还能够学习部分显性文化的知识。显性文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隐性文化教学需要基于教师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去感知。以《简·爱》这本英国著名的文学名著为例,作者在文章当中对当时的社会风俗进行了生动描写,比方说,学生在寄宿学校里面是如何生活的以及女性的角色转变过程等。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简·爱,从而让他们了解她在校学习、做家庭教师以及以事业、爱情为核心的经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作品解读能力。

3.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开展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学生开始阅读前,应该让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内容、问题和主人公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此来锻炼其思维能力。接着,通过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对文章的结构与故事情节展开探究,概括中心思想,挖掘其内涵,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另外,在阅读时,还可以将文章里面的内容与语言内化成学生的思想,从而既提高了他

们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其批判思维能力。仍然以Olives Wants More 这篇文章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是什么?Olives代表着英国社会哪个阶层的人物?然后,让各个小组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究,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采用此种形式对问题展开探究,不仅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名著阅读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真实的语言,增强了他们的文学读写体验和语感,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其文化意识与思维能力。另外,它还创新了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推动了他们精神层面的成长,进而达到了由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转变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