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血液科(810000)张如峰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750030)沈海丽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侵犯关节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目前,治疗方案是以控制病情药物和生物制剂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难治、重型的RA患者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基因治疗也将会给RA患者带来新的前景。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多主张早期、规律、综合治疗,应尽早在3个月内选用(2 3)种DMARDs类药物;还可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硫酸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三药联合是国际标准疗法,无效或效果不佳可适当加用或换用来氟米特、生物制剂(单用或联合)。生物制剂治疗RA起效迅速,可与其它二线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物联用,具有不产生全身性免疫抑制、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是治疗RA的一种趋势,较适合早期RA患者,可避免出现关节损毁及变形。

关键词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控制病情药物生物制剂

中图分类号R967R593.2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以侵犯关节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炎症改变的自身免疫病。临床上还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措施。RA新的治疗策略是在疾病早期即采取有效的药物控制疾病活动,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功能损害,防止骨和软骨的不可逆改变,取代了以往渐进式的金字塔治疗模式。现在治疗RA的药物有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的慢作用药(DMARDs)、以及生物制剂等。现对RA的治疗现状复习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的,起到抗炎和止痛作用,是治疗RA 不可缺少的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药物。NSAIDs适用于疑有RA或病情轻的病例,部分患者仅用NSAIDs即可充分控制症状。NSAID目前有百余种,可分为:①特异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②倾向性COX-2抑制剂,如美洛昔康、醋氯芬酸、尼美舒利、奈丁美酮;③特异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戊地昔布(valdecoxib)、帕拉昔布(pare-coxib)、依他昔布(etoricoxib)等,明显减少了胃肠道的副反应和溃疡的发生率[1]。NSAID的主要不良反应: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腹痛,服NSAIDS(2 3)个月后胃肠溃疡的发生率增加(2 3)倍;②肾脏损害;③骨髓抑制,精神障碍等。

2糖皮质激素虽然有许多潜在的副作用,但在疾病早期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控制疾病的活动,被称为“激素的桥作用”。有资料显示小剂量泼尼松≤10mg/日,可以减少RA关节损害的发生[2]。除了全身用药,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关节腔内注射,特别适用于那些单个关节肿胀的患者。

3控制病情的慢作用药(DMARDs)此类药物能控制RA病情进展,对早期(病史<3个月)及明确诊断为RA的患者应尽早采用此类药物[3]。DMARDs治疗一般不少于6个月,早期使用DMARDs使用效果好。

常用的DMARDs药物及其常用剂量如下:甲氨蝶呤(MTX)(12.5 25)mg/周,口服、静推或肌注;柳氮磺吡啶(SASP)(2 3)g/日,分(2 3)次服;来氟米特(LEF)(10 30)mg/日,口服;硫酸羟氯喹(HCQ)(200 400)mg/日口服;环孢素(CsA)(2.5 5)mg/(kg·d),分次服;硫唑嘌呤(AZA)(2 3)mg/(kg·d),口服;苹果酸金钠50mg/周起量,逐渐加量至50mg4次/周,或口服制剂(瑞得)3mg,(2 3)次/日;青霉胺(500 1000)mg/日,口服;米诺四环素200mg/日分两次口服。其中,抑制叶酸合成的

MTX最常用于中重度RA患者的早期治疗。每周一次的MTX,ACR20可达50% 60%。MTX可延缓关节损害[4]。MTX主要的副作用是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肺间质纤维化。定期检查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结果调整MTX用量。来氟米特半衰期长,一旦发生毒性反应,采用消胆胺可加速其从体内的排出。其他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注射金和硫酸羟氯喹没有MTX的作用久。这些药物可在临床某些情况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时使用。对于老年RA,低剂量的LEF、HCQ合用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并且不良反应很少。

4生物制剂

4.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断剂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慢性滑膜炎。TNF是其中一个主要炎症介质,存在于RA滑膜的多种细胞内尤其是血管和软骨的连接处,不仅参与滑膜炎症反应同时也诱发关节结构的破坏。

4.1.1重组可溶性TNF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生产,由93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0。其机制为竞争性和血TNFa结合,阻断TN-Fa和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降低TNFa活性。临床应用剂量为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国内外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Etanercept单独或联合甲氨蝶呤长期治疗(至少1年)活动性(早期)RA有良好的临床和放射学疗效。除有注射部位轻度反应、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反应外,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和死亡病例,无新发结核菌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5]。实验显示,RA患者经本药1个月治疗后其肿胀和压痛的关节数目减少20%(20%ACR)的有效率达59%,治疗3个月后达75%,在另一临床实验中本药与甲氨蝶呤合用6个月后20%ACR有效率为71%,而单用甲氨蝶呤(甲氨蝶呤+对照药)为27%。对甲氨蝶呤单独治疗效[6]果不佳者,用Etanercept也可得到满意疗效。

4.1.2TNFa单克隆抗体

商品名英夫利昔单抗,是人/鼠嵌合、重组的单克隆抗体(IgG抗体),可有效结合可溶性的以及细胞膜上的TNFa,从而阻断由TNFa介导的炎症反应。治疗剂量为(3 10)mg/kg,每(2 8)周静脉输入1次,30周后有效。或20mg/kg/次,每周1次,6周为一疗程。实验证明,治疗后关节肿痛缓解,CRP下降,IL-6水平也显著下降[7];其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头痛、咽炎、咳嗽、腹泻、寒战、发热等。

4.1.3可溶性IL-1受体(SIL-1R)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应用人重组SIL-1R与免疫球蛋白的融合蛋白进行关节内注射,可竞争抑制IL-1的活性,临床证明能有效地缓解症状。IL21ra能与IL-1竞争其受体,应用IL-1ra治疗RA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用药7天后(1次/日,连续28天皮下注射),患者的压痛关节数明显减少,血清学异常也有改善,且疗效有的可持续3周以上[8]。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皮肤轻微变红痒感。

4.1.4抗IL-6抗体及抗IL-6受体抗体

用鼠抗人IL-6中和抗体治疗活动期的重症RA患者,关节疼痛、晨僵、压痛关节数均明显改善,缓解期可持续数月。抗IL-6受体抗体用于治疗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耐药的难治性RA患者,每次50mg,每周2次静脉注射,可使CRP、ESR下降,关节肿痛、晨僵、压痛关节数显著改善[9]。

4.2T淋巴细胞与RA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代表滑膜浸润细胞中主要的细胞亚群。实验证明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参与RA激发和延续[10、11]。融合蛋白CTLA4Ig是活化的T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CT -LA4的细胞外部分和IgG的Fc片段结合而成的。分子量小,可以扩散,具有比CD28更强的对B7分子的亲和性,可以阻断CD28和CTLA4与其配体B7之间结合,阻断CD28共刺激信号传递,使T细胞增值和分化成细胞毒T细胞淋巴因子的作用受抑制,诱导对特异抗原无反应状态,体内体外均有免疫抑制作用。CTLA4Ig是阻断B7-CD28共刺激信号传导最有效的制剂[11]。因此CTLA4Ig是治疗RA有前途的药物。

4.3作用于B淋巴细胞的药物B细胞参与RA患者RF、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产生,并在RA中发挥重要作用。CD20作为B淋巴细胞表面膜蛋白,与B淋巴细胞Ca2+的跨膜传导密切相关,CD20对B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作为CD20抗体,能有效抑制B细胞。国外目前已获得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抗CD20抗体有Rituximab(利妥昔单抗)、Zevalin和Bexxar3种,其中利妥昔单抗是以CD20为靶点的人源化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CD20+B细胞是其作用靶细胞,利妥昔单抗最早于2006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难治性RA的治疗,有

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显效者CRP、RF水平下降,影像学显示滑膜炎及侵蚀性破坏减轻[12]。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RA有效,也提示B淋巴细胞在RA滑膜炎的起重要作用[13]。

4.4其他T细胞受体疫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Rβ1疫苗、HLA-DR4多肽、CD28单抗、CⅡ胶原多肽等尚处于不同的研究阶段,有望成为RA的有效的生物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RA的治疗目前多主张早期、规律、综合治疗,应尽早在3个月内选用(2 3)种DMARDs类药物,还可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即所谓的“倒金字塔”方案。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仅是缓解关节疼痛及软组织肿胀,但不能控制病情的进展和骨破坏。硫酸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三药联合是国际标准疗法,无效或效果不佳可适当加用或换用来氟米特、生物制剂(单用或联合)。有系统症状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难治性、持久的RA可选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其机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免疫间接抑制了体液免疫,对自身免疫病起到了缓解作用,从而控制了病情活动)。目前,生物制剂治疗RA起效迅速,可与其它二线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物联用,具有不产生全身性免疫抑制和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将是治疗RA的一种趋势,较适合早期RA患者,可避免出现关节损毁及变形;但是生物制剂价格高,一部分患者无力承担经济费用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并且应用生物制剂也有一定风险,我科在临床中遇到极少数患者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或全身的皮疹、发冷、寒战、发热、恶心、呕吐、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反应等;文献报道其可诱发结核、肝炎、肿瘤等,因此,我们在应用生物制剂之前必须严格检查、筛选以排除患者是否有结核、肝炎、肿瘤等,我科在应用生物制剂数年中无一例结核、肝炎及肿瘤的发生。对于应用了多种DMARDs联合治疗或加用生物制剂治疗失败或有症状性和(或)结构性关节破坏时应考虑手术矫形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难治、重型的RA患者是研究的热点,在国内外大型医院已取得初步成果;基因治疗仍属试验性研究阶段,也未列入常规治疗之中,将来会给RA治疗带来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Simon LS,Lanza FL,Lipsky PE,et al.Preliminary study of

safety and efficasy of,a novel cyclooxygenase-2inhibitor:efficacy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and studies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platelet effects.ArthritisRheum,1998,41(9):1 591 1602.

2曾小峰,张丽君,艾脉兴,等.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的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6(3):157 160.

3Scott D L.Advances in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Hosp Med,2002,63(5):294 297.

4唐福林.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及预后.临床内科杂志,2004,21(3):148 151.

5Valesini G,Cutolo M.Effects of TNF antagonists on im-mune and neuroendocrine system.Reumatismo,2005,57(4):3.

6Weinblatt ME,Kremer JM,Bankhurst AD,et al.A trial of Etanercept,a recombinant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Fc fusion protein,in patients withRA receiving MTX.New Eng J Med,1999,340(4):253.

7Vander Cruyssen B,Durez P,WesthovensR.Seven year follow up of infliximab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with se-vere long-standing refractory disease:attrition rate and evolu-tion of disease activity.ArthritisRes Ther,2010,12(3):77.

8Fernandez BotranR.Soluble cytokine receptors:novel im-munotherapeutic agents.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0,9(3):497 514.

9Lorenz HM,Kalden JR.New therapy developmen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heumatol,2001,60(5):326 332.

10Arnon K,Konstantin B,Wayne W,et al.Cyclophospha-mide modulates CD4+T cells into a T helper type2pheno-type and reverses increased IFN-αproduction of CD8+.T cells in 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J Neuroim-munol,2004,46(122):189 198.

11Kremer J M,WesthovensR,Leon M,et al.Treatment ofrheumatoid arthritis by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T-cell acti-vationwith fusion protein CTLA4Ig.N Engl J Med,2003,497 514.

12Emery P,Deodhar A,Rigby WF,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doses and retreatment of rituximab:a 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 patients who are biological naive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an inadequate re-sponse to methotrexate[Study EvaluatingRituximab's Effi-cacy in MTX iNadequate rEsponders(SERENE)].Ann Rheum Dis,2010,69(9):1629 1635.

13Calero I,Nieto JA,Sanz I.Rheum Dis Clin North Am.B cell therapie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beyond B cell deple-tion,2010,36(2):325 343.

青海医药杂志2014年第44卷1期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进展

1842 塞旦匿堂盘查2Q!Q生箜!i鲞筮!Q塑 a1.TheCDl6+monocytesubset permissivetO ismore Immune553—559. DeficS,ndr。2009。52(5):different on stages ofpatients withacute infectionandpreferentially chronicliver failure[J].ClinExp hatersHIV—Iinvivo[J].JImmunol,2007,178(10):6581-6589. [15]Wasmuth et HE,KunzD,Ya掣nurE, acute on Immunol。2006,147(1):184一188. [17]LinCY。TsaiIF,HoYP,eta1. EndotoxemiacontributesparalysisJ in patients t0 a1.Patientswith failure chronic [14]HanJ,WangB,HartN,eta1.CDl4 rather than CDl4 liver

display”sepsis—like’’ JHepatol, theimmune (high)CDl6(4-)(10w)COl6(+) witll disease HIV-infected immune paralysis[J]. with cirrhosis[J]. monoeytes in correlatechronic 2005,4z(2):195—201。 [16]XingT,LiL,CaoH,eta1.Altered Hepatol,2007,46(5):816-826.(收稿:2009—10—27编辑:杜冠辉) progression patients[J].JAcquir immune function of monocyt∞ in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进展 隗佳张胜桃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性疾病.以手、足的小关节受累为主.并可累及全身其他系统。循证医学证实。合理使用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可以缓解RA患者病情,延缓骨破坏。在生物制剂出现以前,传统的抗风湿治疗药物主要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僵硬和关节肿胀,但对关节的损害仍在继续。随着近年来对R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生物制剂在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RA的治疗。本文综述近年来用于RA患者中的生物制剂,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最新进展。 l肿瘤坏死因子一a拮抗剂

135系统精讲-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第六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1.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特点 A.最常见于肘关节鹰嘴处 B.骨隆起受压处也多见 C.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 D.它的存在表示本病活动 E.质硬、有压痛、非对称性分布 【答案】:E 【解析】: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如上肢鹰嘴突、腕、踝等关节。其大小不一,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黏附于骨膜、肌腱,坚硬如橡皮,无压痛,呈对称分布。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2.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护理措施,下列错误的是 A.限制受累关节活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B.避免肢体受压 C.关节肿痛时卧床休息 D.给予舒适卧位 E.避免关节活动 【答案】:E 【解析】:活动期发热或关节肿胀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并保持正确的体位,病情缓解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可做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3.患者男性,50岁,教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近20年,目前因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常出现忧虑、孤独感和失望。护士列出的护理诊断那个不适合该病人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躯体移动障碍 C.预感性悲哀 D.活动无耐力 E.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答案】:A

【解析】: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病人目前不存在呼吸道堵塞现象,因此清理呼吸道无效,不适合该病人。 4.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常见诱因是 A.紫外线 B.阳光直射 C.寒冷潮湿 D.过敏反应 E.遗传因素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是某些可疑病原体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如潮湿、寒冷、创伤等)作用下发生的。 5.患者女性,33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5年,出现受累的关节炎性肿胀是 A.匙状指 B.梭状指 C.杵状指 D.爪形手 E.O形腿 【答案】:B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病人。急性发作期,由于滑液增加和关节外软组织的肿胀,使关节肿胀呈梭形,特别是近端指间关节,称梭状指。 6.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关节表现是 A.发热 B.咳嗽 C.关节疼痛 D.关节肿胀 E.关节畸形 【答案】:C 【解析】:关节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最早的关节症状,表现为小关节、对称性、持续性疼痛。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docx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日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作者:汪悦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n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和关节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终致关节的软骨、韧带、肌腱等各种组织以及多脏器损害。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急性期滑膜肿胀、渗出,粒细胞浸润;慢性期滑膜增生肥厚,形成血管豁,后者是造成关节破坏、关节畸形、障碍、使疾病进入不可逆阶段的病理基础。患者同时伴有发热、贫血、巩膜炎、心包炎、血管炎及淋巴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以查到多种自身抗体,故称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侵犯肢体小关节,如手、足及腕关节等,常为对称性,可有暂时性缓解。未经系统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反复迁延多年,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本病属中医“痹证”、“历节”、“尴痹”、“顽痹”范畴,临床常见。 1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世界各地的各个种族均有发病,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其患病率为0.32%~0.36%[1]。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40~50岁后更为常见。RA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发现,由遗传决定的一组MHCⅡ分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关,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DR、DP和DQ恰于这个区域[2]。特别是HLA-DR[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基因内,都有特殊HLA-DR

继续教育项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新进展》考题

继续教育项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新进展》试题及答案姓名:单位:成绩: 一、选择题: 1.类风湿关节炎下列关节外表现哪个不常见 A.类风湿结节 B.肾炎 C.肺间质病变 D.心包炎 E.神经炎 2.下列哪个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表现特点 A. 关节晨僵 B. 不对称关节肿 C. 关节痛 D. 关节压痛 E. 关节畸 形 3.类风湿关节炎晨僵时间一般大于 A. 15 分 B. 30 分 C. 45 分 D. 60 分 E. 120 分 4.下列哪项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早关节表现 A. 关节晨僵 B. 关节肿 C. 关 节痛 D. 关节压痛 E. 关节畸形 5.下列哪个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痛特点 A. 对称性 B. 持续性 C. 游走 性 D. 反复性 E. 时轻时重 6.下列哪个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标 A. 晨僵时间 B. 关节痛数 C. 关节肿数 D. 15 米步行时间 E. 关节畸形数 7.下列哪个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殊关节受累表现 A. 张口困难 B. 颈痛 C. 臀及 下腰部痛 D. 骶部痛 E. 肩部痛 8.Felty 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伴有除外下列哪项 A. 类风湿结节 B. 脾大 C. 中 性粒细胞减少 D. 血小板减少 E. 贫 血 9.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下列哪项不常见 A. 轻至中度贫血 B. 血小板减 少 C. 血沉快 D. CRP 高 E. RF 高10.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液特点 A. 白细胞明显增高 B. 中性粒 细胞增高 C. 单个核细胞增高 D. 粘 度差 E. 含糖低 11.常规临床检测的是哪一型类风湿 因子 A. IgA B. IgG C. IgE D. IgD E. IgM 12.抗风湿消炎药不包括 A. 青霉胺 B. 青霉素 C. 强的 松 D. 双氯酚酸钠 E. 干扰素 13.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包括 A. 口腔溃疡 B. 胃肠道反应 C. 骨髓抑制 D. 肝功异常 E. 以上均包 括 14.NSAIDs副作用不包括

类风湿性关节炎题库2-0-8

类风湿性关节炎题库 2-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 A.中老年退行性变,非炎症疾病 B.与IgM半乳糖化缺陷有关 C.非对称性多关节为主的疾病 D.与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 E.以多关节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老年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IgG半乳糖化缺陷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有关。与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无关。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最早的关节症状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畸形 C.梭形肿大 D.皮肤发红 E.关节强直

问题: [单选]类风湿关节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是() A.HLA-B27 B.HLA-DR2 C.HLA-DR3 D.HLA-DR4 E.HLA-DR5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e54066539.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类风湿结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A.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 B.质硬 C.有压痛 D.常出现在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 E.对称性 类风湿结节大小约0.2~3cm,呈圆形或卵圆形数量不等,触之有坚韧感,按之无压痛,易发生在关节隆突部以及经常受压部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关节畸形有() A.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尺侧腕伸肌萎缩,手腕向桡侧旋转、偏移,手指向尺侧代偿性移位,形成指掌尺侧偏移 B.掌指关节强直畸形 C.肘、膝、踝关节脱位 D.远端指间关节严重屈曲,近端指间关节过伸呈"钮孔花"样畸形 E.远端指间关节过伸,近端指关节屈曲畸形,形成"鹅颈样"畸形 掌指关节脱位;肘、膝、踝关节强直畸形;近端指间关节严重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过伸呈"钮孔花"样畸形;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关节屈曲畸形,形成"鹅颈样"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沈凌汛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被认识至今已有100余年。近十年来,对RA的认识有了近一步的提高,治疗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1 类风湿关节炎的异质性 RA是一种个体差异很大的异质性疾病。从病程上划分,可分为单次发作病程、隐匿型病程、多次反复发作病程和持续进展型病程。单次发作病程是指患者仅有起病时的一次发作,持续时间在数月至1年左右,病情的缓解至少可以持续3年。这种病程大约占22.8%左右。隐匿型病程是指患者在起病数个月后就变转为隐匿型,患者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这种病程大约占15.2%。多次反复发作病程大约占35.2%,患者表现为多次反复发作的特点。在发作间隔期,有大约40%的患者可以没有症状,另外有60%的患者仍然有轻微的症状。而持续进展型病程是指患者的病情在整个病程当中一直没有明显的缓解,呈持续发展特点。这种病程大约占26.8%。根据起病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慢性起病方式和急性起病方式。慢性起病方式占76%,患者在起病数月甚至10个月后症状才逐渐明显。常常是以不对称的少关节炎发病开始。在病程上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多次发作或持续进展的特点。仅16.5%呈隐匿型病程。急性起病方式是指病人在数日或数周内暴发关节炎症状,常常是呈对称性多关节损害。这种起病方式比慢性起病方式的患者预后要好,大约占24%。另外根据预后的不同可分为良性RA和恶性RA。良性RA进展缓慢,预后较好。恶性RA进展较快,预后比较差。在病理上恶性RA呈侵蚀性滑膜炎,患者在2~3年内迅速出现关节畸形。 2 类风湿关节炎的危害性 过去认为大多数RA是一种良性的和自限性的疾病。现在认为RA是一种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一旦呈慢性活动性表现,患者的病情将进行性恶化。虽然从社会人群调查到的RA多数表现为自限性的病程,但是在临床上见到的RA多数呈现进行性的发展。病程在5~10年中患者的致残率为60%,30年中患者的致残率为90%。另外,RA的骨质侵蚀有75%以上是发生在起病的前3年内。而且第一年的X线损害进展率比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损害要更严重。从生存寿命上来看,RA患者的寿命比正常人群要少10年。在伴有关节外表现的患者中5年病死率可以达到50%。恶性RA则病情更凶猛,病死率更高。 3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的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全网发布:2011-06-23 20:55 发表者:沈海丽(访问人次:305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临床上还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RA新的治疗策略是在疾病早期即采取有效的药物控制疾病活动,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功能损害,防止骨和软骨的不可逆改变,取代了以往渐进式的金字塔治疗模式。现在治疗RA的药物有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缓解病情的慢作用药(DMARDs)、以及生物制剂等。现对RA的治疗现状复习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沈海丽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起到抗炎和止痛作用,是治疗RA 不可缺少的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药物。NSAIDs适用于疑有RA或病情轻的病例,部分患者仅用NSAIDs即可充分控制症状。NSAID 目前有百余种,可分为: ①特异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 ②倾向性COX-2 抑制剂,如美洛昔康、醋氯芬酸、尼美舒利、奈丁美酮; ③特异性COX-2 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戊地昔布(valdecoxib)、帕拉昔布(parecoxib )、依他昔布(etoricoxib)等。疗效与非特异性COX-2 抑制剂相似,但大大减少了胃肠道的副反应和溃疡的发生率。NSAID 的主要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腹痛,服NSAIDS 2~3 个月后胃肠溃疡的发生率增加2~3 倍;②肾脏损害;③骨髓抑制,精神障碍等。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虽然有许多潜在的副作用,但在疾病早期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控制疾病的活动,常被称为“激素的桥作用”。有资料显示小剂量泼尼松≤10 mg/d,可以减少RA关节损害的发生[8]。除了全身用药,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关节腔内注射,特别适用于那些单个关节肿胀的患者。 3、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此类药物能控制RA 病情进展,对早期症状出现< 3 个月及明确诊断为RA 的患者应尽早采用此类药物。DMARDs治疗一般不少于6个月,早期使用DMARDs使用效果好。 常用的DMARDs药物及其常用剂量如下:甲氨蝶呤(MTX)12.5~25 mg/w,口服、静推或肌注;柳氮磺吡啶(SASP)2~3 g/d,分2~3次服;来氟米特(LEF)10~30mg/d,口服;羟氯喹(HAQ)200~400 mg/d口服;环孢素(Cs)2.5~5 mg/kg/d,分次服;硫唑嘌呤(AZA)2~3 mg/kg/d,口服;苹果酸金钠50 mg/w起量,逐渐加量至50 mg 4次/周,或口服制剂(瑞得)3 mg,2~3次/d;青霉胺500~1 000mg/d,口服;米诺四环素200 mg/d分两次口服。其中,抑制叶酸合成的MTX最常用于中重度RA患者的早期治疗。每周一次的MTX,ACR20可达50~60%。MTX可延缓关节损害[4]。MTX主要的副作用是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肺间质纤维化。定期检查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结果调整MTX用量。来氟米特半衰期长,一旦发生毒性反应,采用消胆胺可加速其从体内的排出。其他DMARDs如柳氮磺吡啶、注射金和羟氯喹没有MTX的作用久。这些药物可在临床某些情况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时使用。例如,柳氮磺吡啶常用于控制轻中度疾病的活动,与MTX一样可缓解症状、减慢关节损害。环孢素、硫唑嘌呤、注射金和青霉胺都已证实有效,但因毒性反应和风险/效益比,限制了其应用。羟氯喹和米诺四环素主要用于轻型患者的治疗。 4、生物制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四肢小关节, 早期受累关节疼痛肿胀,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性改变及进行性强直(ankylosis)和畸形(deformity),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自身免疫反应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尤其是RF-IgG可形成自身免疫复合物,可引起关节滑膜(synovial membrane)及附近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溶酶体酶的释放,从而导致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肌腱、韧带及滑膜组织的局部破坏。而70%~80%的患者血清RF阳性。 2. 感染 由于本病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受累关节肿胀、白细胞增多等炎症性表现,与感染性炎症相似;50%~80%的RA病人是在反复发作的咽炎、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或其它链球菌感染之后,经过2~4周开始发病的;而且应用抗生素治疗及摘除病灶性扁桃体后,对RA的病程和发病率均有良好的影响,故认为感染病灶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可能是引起发病或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启动的因素, 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因。

3. 遗传因素 本病病人HLA-DR4抗原检出率明显升高,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也较高,故提示发病与遗传有关。 4、内分泌因素: 因为RA多发生于女性,而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故认为内分泌因素和RA似有一定关系。研究发现RA病人存在皮质醇节律率乱,可能与RA的发病有关。 5、发病诱因: 一般说来,各种感染可诱发或加重RA,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关节扭伤、跌伤、骨折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病理 RA呈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经过,其基本病理改变是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articular cartilage、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在急性期,关节滑膜表现为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以往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型,现知两者各异。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有: ①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 ②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 ③与遗传基因有关,同一家族有较高发病率,HLA-B27阳性达90%~95%。 ④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 ⑤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发病,易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状。 ⑥手和足关节极少发病。 ⑦如四肢关节发病,半数以上为非对称性。 ⑧属良性自限性疾病。 2.Reiter综合征:又称Reiter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反复发作多关节炎,主要发生在下肢、骶髂关节及脊椎。病人伴有泌尿及生殖道炎症。腹泻、结膜炎、虹膜炎、黏膜及皮肤病变也较常见。关节炎以膝、踝、跖趾及趾间关节等受累较常见,多为急性起病,受侵关节不对称。皮肤出现红斑,压痛明显。跟腱炎或跖筋膜炎明显,可发生痛性后跟综合征。骶髂关节炎可引起强烈下部背痛。这些症状在3个月内自行缓解。复发常伴有结膜炎、尿道炎、膀胱炎或皮疹。继之,逐渐发生脊椎炎。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3.银屑病性关节炎: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属血清阴性关节炎。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关节病变多发生在手指末端指间关节,指指间关节及足趾间关节,骶髂关节和脊柱也常受侵。当皮肤病变发展到指甲时指间关节炎相继发生。早期的关节病变就可呈强直性变,后期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脊柱中以颈椎较多见。无皮下结节,但血沉加快,有时血尿酸增高,在诊断银屑病性关节炎时,首先应肯定牛皮癣的诊断。 4.肠病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回肠炎,约20%合并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约10%合并肠病。说明这些疾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有某些联系。肠病性关节炎可分为二型; ①周围关节炎,先有慢性肠炎,后发生关节炎。不对称性关节炎,有自限性,一般不出现侵蚀性病变,若出现也很轻微。以膝、踝及腕关节最常受侵,但髂关节、肩及肘关节也可发病,往往同时伴发结节性红斑。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②肠炎并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主要在脊椎及骶髂关节,x线摄片与典型强直性脊柱炎没有区别。 5.感染性关节炎:有两种类型。 ①病原体直接侵犯关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尤其发生败血症时。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受累关节剧烈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以下肢负重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发病最多,不对称,多为单关节炎。关节腔穿刺液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X线关节摄片可见关节局部脱钙、骨质侵蚀及关节间隙变窄。易并发骨膜炎及骨髓炎。 ②为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在感染过程中,由于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后关节炎、菌痢后关节炎、脑膜炎后关节炎及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等。主要表现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可有局部红肿,一般经1~2周自愈。 6.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以急性发热及关节肿痛起病。主要侵犯大关节,如膝、踝、腕、肘、肩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呈游走性,、一处关节炎症消退,另处关节起病。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永久性损害,X线关节摄片骨质无异常,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抗链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阳性。 7.结核性关节炎:表现为全身性结核及低热、盗汗等结核病毒性症状。初期关节肿及瘘管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 4?月 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 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 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对初始 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 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 (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 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 使用率仅为 %。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 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 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 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 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 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对其逐 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处于持续临床 缓解状态1年以上,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是否停用(2C)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几种常用处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几种常用处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历节”等范畴,中医辨证常见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病因:久居湿热之地;过食肥甘厚味。 临床表现: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晨僵,得热加剧,遇凉稍解,口渴欲饮,搜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糯数。 食疗原则: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食疗处方: 忍冬藤薏苡仁粥 原料:忍冬藤(鲜)60克,通草9克,防风9克,薏苡仁90克,粳米100克。 烹制方法:将全部用料洗净,煎汤,去渣留汁,去渣留汁,放入粳米于瓦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2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次。 防已桑枝煨母鸡 原料:防己12克,桑枝30克,意茵仁60克,赤小豆60克,老母鸡1只。 烹制方法:将全部材料洗净,放入药袋。老母鸡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将药袋塞火鸡膛,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文火煨烂。去药袋,调味后即可食 用。 食用方法:食肉喝汤,3天食1只。 石膏薏苡仁粥 原料:粳米100克,生石膏30克,薏苡仁50克,桂枝9克。 烹制方法:将石膏用纱布包好,先煎20分钟,将薏苡仁、桂枝同放入锅内,再煎20 分钟,去药留汁,加粳米和适量清水,文火煮成粥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防风薏苡仁煎 原料:薏苡仁30克,防风10克。 烹制方法:将防风洗净,与薏苡仁同放入瓦锅内,加适量清水共煎,取药液约200毫升。 食用方法:顿服,每日l剂,连用1周。 薏苡仁丝瓜粥 原料:薏苡仁100克,薄荷15克,豆豉50克,丝瓜100克。 烹制方法:将薄荷、豆豉洗净,放火锅内,加水1500毫升,沸后用文火煎约10分钟,滤汁去渣;薏苡仁、丝瓜洗净,倒入锅内,注入药汁,置火上煮至薏苡仁熟烂,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食时可酌加糖或盐调味,空腹服,当日服完。 墓头回糖姜汤 原料:墓头回30克,红糖30克,生姜3片。 烹制方法:将墓头回、生姜洗净,放大沙锅中,加适量水煎煮,沸后加入红糖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剂,随量服食。 木瓜蜂蜜 原料:木瓜4个,蜂蜜500克。 烹制方法:将木瓜洗净、蒸熟、去皮,研烂如泥,取熬炼好的蜂蜜,与木瓜拌匀,装入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年4 月1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 : RA 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1A )。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 发布的RA 分类标 准与2010年ACR/EULA 既布的RA 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 床丧现、实骚莹检巻、影爍学检查提不町绘九类凤湿抉韦炎 注承生猶方武的调整. 包桔桂烟*摊制怵輕. 會理炊食和适当运动? 2010SF ACR/ElllAli 由/离欢病佰或度 弟老朕用小捫詁 短疗程能皮质激 盍和/或詈MID 站 单用来軌光特或 ?*??? 2种或址种恂统舍成 € 抨他打 堆將观有忙疗,麻 DMARDs 联用 X. ____________ _______ -J 达标 > 弘^个月监测1枕 k _ _ _J 疗做评佶. 疗效评佔’治 疔达标& 厠创剂DMARDs 或靶向舍床 生剧制捌D 鼎R 血威翳向 舍戎DMARD 営逐淅减量* 产密监連,谨肪蔑发 符合 符合 诊断芙风陵关D 炎 酊氨嫌吟无象忌 单同甲氟螟吟 13个月监攏1机 否(特别是存崔預护不良闵素} 是 否 是 1种桂统存成WARM"种环物 制剂DM 杠D 皆威1种毎嫌合Jft DKARD 屛童向合咸观ARM 餵持现有治疔,毎 3"个月监测】次 轨用另一种怦用申L 嗣不同的生勒制刑 DtfARD 営或矍鬥舍域DMARD M 厅达标= F _ _片 耨者赴于持线检床 缓脾 状壶1年以上 DMARDi'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致残率极高,中医上称为“痹症”、“顽痹”等。目前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也无特效根治方法,基本上均为对症治疗,副作用大,故探索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降低患者致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中医对RA的研究历史悠久,其辨证治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西医结合治疗RA具有巨大潜能。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制,治疗方法,综述 Abstract:Rheumatoid arthritis is a kind of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 with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hich is chronic, symmetrical and multiple Synovial arthritis and abarti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its disability rate is extremely high in the later period. However,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RA has not yet fully been understood, for so many factors partaking, and there is no any high-efficiency or completely curable therapies, basically all symptomatic treatment with large side-effect.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disability of pati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esides, sin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RA research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treatment has a high reference value,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RA has great potential. Key words:Rheumatoid arthritis, pathogenic mechanism, therapeutic method, review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关节和关节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急性期滑膜肿胀、渗出,粒细胞浸润;慢性期滑膜增生肥厚,形成血管醫,持久反复发作,造成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RA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致畸率极高。患者血清中可以查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约90%RA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检测呈阳性,具较高诊断意义。 在RA发病中,由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l、肿瘤坏死因TNF-α、干扰素IFN-γ等)可通过抑制红系细胞生长和下调EOP受体表达等方式抑制造血,可造成患者继发性贫血。RA对患者的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包炎、心肌病变、心计瓣膜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类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但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微。此外,有临床研究发现,RA患者肾脏损伤率可达100%,大部分与其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发病机制 1.1.遗传因素 RA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一组由遗传决定的MHCⅡ分子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的DR、DP和DQ正位于此区域,特别是HLA-D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基因内,都有特殊HLA—DR的关键性结构成分编码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习题讲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习题讲解

项目五任务七风湿病(1)类风湿关节炎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说法欠妥者是 A.疼痛的关节均可有肿胀和压痛 B.关节腔有积液 c.滑膜可肥厚 D.关节晚期以活动受限为主 E.关节晚期出现活动受限、功能丧失 2.下列关于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为缓慢起病 B.类风湿所致的膝关节痛活动后减轻 c.滑膜肥厚不会导致疼痛 D.类风湿关节炎多影响近端指间关节 3.慢性关节疼痛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描述是 A.急性期不应卧床休息 B.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c.合理应用非药物止痛措施 D.创造舒适环境 E.遵医嘱用药 4.风湿性疾病多系统损害中发生率最高的是

A.肾脏 B.关节 C.心血管 D.肺和胸膜 E.皮肤 5.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关节痛 B.肌肉痛 C.软组织痛D.神经痛 E.关节致残 6.下列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心肌病 B.心包炎 C.风湿热 D.支气管哮喘 E.类风湿性关节炎 7.属于风湿热关节痛特点的是 A.固定于少数关节 B.游走性关节疼痛c.活动后减轻 D.活动后缓解 E.常致关节畸形 8.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致躯体活动障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急性期限制活动c.缓解期限制活动 D.活动量越大效果越好 E.关节应保持在伸展位 9.风湿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 A.自杀 B.悲观 c.躁狂 D.抑郁E.焦虑

10.不符合风湿性疾病共同特点的是 A.慢性起病 B.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c.同一疾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不大 D.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 E.对治疗的个体反应差异较大 11.类风湿关节痛的部位理 A.多累及少数或单一关节 B.影响指近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c.影响指近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D.影响指远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E.影响指远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12.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处理,错误的是 A注意姿势,减轻疼痛 B预防褥疮C保持关节功能位 D禁止病变关节活动 E使用支架,避免关节畸形 13.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的症状 A以小关节为主 B呈对称性 C晨僵 D.急性期关节明显肿胀 E.后期关节无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4066539.html,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作者:杜尧李晓声曾文魁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RA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32%~0.36%,因此有一个十分庞大的患者群[1]。近些年随着关于RA认识和研究的加深,一些对RA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1.1 遗传因素 >80%的类风湿患者携带有被称为共同表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RB1*04)。这些等位基因在HLA-DR分子β链表达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2],是HLA-DRB1 抗原结核槽的主要构成序列。与RA有关抗原通过分子模拟或模糊识别机制与该抗原结合槽结合, 并被T 细胞受体识别, 激活T 细胞及其下游的自身免疫反应。 1.2 滑膜中的免疫活性细胞 1.2.1 T细胞 T细胞是RA滑膜组织中的主要炎性细胞,其中以CD4占多数,是CD8细胞的4~14倍。RA滑膜组织中常有大量T细胞浸润,或弥漫性分布、或在血管附近灶状分布。T 淋巴细胞活化后产生7-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II-6等,这些细胞因子刺激巨噬细胞(旁分泌)和T细胞(自分泌),分泌产生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致炎因子;另一方面,抗炎因子如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slL-1R)、IL-10、IL-11等也被活化产生,只是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原来的平衡被打破,偏向了致炎过程,导致了关节炎症的发生[4~6]。 1.2.2 B细胞 目前,认为B细胞直接参与的关节炎的免疫反应尚且不足。一般认为,在接触抗原后,B细胞可结合摄入并处理抗原,再进一步递呈给T细胞,或者与软骨表面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导致补体被激活,引发免疫反应。此外,B细胞还可以产生包括类风湿因子在内的多种自身抗体,甲型滑膜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IL-6,或T细胞产生的IL-2都能刺激其产生。近年的研究证明,类风湿患者的外周血中和滑膜内的B细胞呈寡克隆增生,提示B细胞受抗原驱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也参与RA滑膜炎性的病变[3,7]。 1.3 细胞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报告doc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报告 篇一: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 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有: 第一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具有使关节较快速止痛消肿作用。 第二线药物:又称缓解病情药物(DMARD),包括许多改变疾病的抗风湿药物,如金制剂、氯喹、MTX等,被视为可改善病情,现倾向于两种或三种缓解药物联合使用,以期早日控制病情。 类固醇制剂:可合并第一线或第二线药物使用,可口服、注射或关节腔内注射。 药物个论: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包括各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国内较常用的有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舒林酸等,各有其特性及优缺点。一般而言,胃溃疡和肾病变是最常见的副作用。 (二)缓解药物(DMARD):可以改变病情而使疾病达到缓解之药物,因其开始作用的时间较长,故亦称慢作用药。该类药物与NSAID合关使用,以期尽早控制病情,达到缓解。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为叶酸抑制剂,早期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1988年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部(FDA)通过,正式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其治疗剂量远低于白血病之治疗量。在类风湿关节炎每周使用7.5-15毫克,即三至六片。其疗效较好,且反应在治疗后3-6周就要以显现。本品可持续使用3-5年。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食欲不振、口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障碍、头痛、全身倦怠、落发、肝纤维化等,发现这些副作用时应停药。营养不良者及孕妇应禁用此药。服用者应定期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柳氮磺吡啶 本药物的代谢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有缓解作用,经验显示临床效果可于使用一至两个月出现,长期服用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包括恶心、食欲不振、精子产量减少、白细胞偏低,皮疹和头痛。因本药含有磺胺,有过敏史者,避免服用。须定时检查血象和肝肾功能。 抗疟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羟氯喹及氯喹,需经两、三个月的治疗才知有效与否。可能产生的毒性及副作用有胃肠不适、肌肉无力、皮肤色素沉着、视力模糊、周围神经病变等。羟氯喹属氯喹改良型,副作用明显减轻,但仍建议在使用期间每半年至一年检查视网膜一次,以防视网膜病变。 金制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