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第一次习题课

1第一次习题课

1第一次习题课
1第一次习题课

1、 已知函数)(x f y =的数据如下表

试作一个三次插值多项式P 3(x ),利用P 3(x )计算3。

解:令x k = k (

k 根据Newton 插值公式

)]}

()[({))(()()(23

4

2121213

4

12213-+-++=--+

-++=x x x x x x x x x x P

由于被插值函数x

x f 3=)(,故取 x = 1/2,便得

222

1

34212122112133=-+-++=≈)]}()[({)/(P

2、已知由数据(0,0),(0.5,y ),(1,3)和(2,2)构造出的三次插值多项

式P 3(x)的x 3

的系数是6,试确定数据y 。

3、求一个次数不高于4次的多项式()p x ,使它满足: (0)0p =,'(0)0p =,

(1)1p =,'(1)1p =,(2)1p =,并写出其余项表达式。

4、已知

010()n

i

i i x x l x x x =-=-∏

,i

x 互异,证明:

1

00

1

1

()1k

n j k j j x x l x x

x -==+-=+-∑∏。

5、求区间[]0,1 上,带权函数(x)lnx ρ=-的正交多项式序列的前三项。

6、求函数432()251f x x x x =+++在[]1,1-上的3次最佳一致逼近多项式。

7、求函数()f x =[]0,1上的一次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 d 0=∫√x 1

0dx =2/3 (11

2

1

2

13

)(a 0a 1)

=(2

30.4

)

d 1=∫x √x 1

0dx =0.4 解得a 0=4/15

a 1=4/5

s=4/15+4/15*x

8、已知(),(i 1,2,3,4)i i x y =的观测值为

用最小二乘法求这些数据拟合的二次曲线2012()b f x b x b x =++ 6b 0+10b 1+30b 2=16 10b 0+30b 1+100b 2=53 30b 0+100b 1+354b 2=189

b 0=0.1515 b 1=-0.3545 b 2=0.6212

9、用最小二乘法求一个形如 y A e B x =的经验公式,使与下列数据相拟合

值。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试题练习(第七单元)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填空题。 1、一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导火线:1914年6月。 3、时间:。 4、交战双方: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 5、开始标志:1914年7月,向宣战 6、主要经过:1916年的战役,被称为,体现战争的残酷性。 1917年,国和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7、结束标志:1918年11月,投降,一战以的失败告终 8、战争性质:非正义的。 9、战争影响: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二.问答题。 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三.选择题。 1、三国协约指的是那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集团() A、英、法、俄 B、德、意、奥 C、英、意、奥 D、英、俄、奥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欧洲共同体和七十七国集团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3、三国同盟的核心国是() A、奥匈帝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突袭波兰 5、“一战”中有一场战役,双方损失了近100万人,巨大的伤亡使这场战役被成为“绞肉机”,它是指()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滑铁卢战役 6、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那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轴心国 D、反法西斯同盟四、请回答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什么时间结束的?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它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 2.我们应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高中物理《热学》3.5典型例题分析

§3.5 典型例题分析 例1、绷紧的肥皂薄膜有两个平行的边界,线AB 将薄膜分隔成两部分(如图3-5-1)。为了演示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刺破左边的膜,线AB 受到表面张力作 用被拉紧,试求此时线的张力。两平行边之间的距离为d ,线AB 的长度为l (l >πd/2),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为σ。 解:刺破左边的膜以后,线会在右边膜的作用下形状相应发生变化(两侧都有膜时,线的形状不确定),不难推测,在l >πd/2的情况下,线会形成长度为 ) 2/(21 d l x π-=的两条直线段和半径为d/2的半圆, 如图3-5-2所示。线在C 、D 两处的拉力及各处都垂直于该弧线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显然 ∑=i f T 2 式中为在弧线上任取一小段所受的表面张力,∑i f 指各小段所受表面张力的合力,如图3-5-2所示,在弧线上取对称的两小段,长度均为r △θ,与x 轴的夹角均为方θ,显然 θσ??==r f f 221 而这两个力的合力必定沿x 轴方向,(他们垂直x 轴方向分力的合力为零),这样 θθσ??==cos 221r f f x x 所以 图3-5-1 图3-5-2

∑∑==?=d r r f i σσθθσ24cos 2 因此d T σ= 说明对本题要注意薄膜有上下两层表面层,都会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 例2、在水平放置的平玻璃板上倒一些水银,由于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水银近似呈圆饼形状(侧面向外凸出),过圆盘轴线的竖直截面如图3-5-3所示。为了计算方便,水银和玻璃的接触角可按180o计算,已知水银密度 33106.13m kg ?=ρ,水银的表面张力系数m N a 49.0=。当圆饼的半径很大时,试估算厚度h 的数值大约是多少(取一位有效数字)? 分析:取圆饼侧面处宽度为△x ,高为h 的面元△S ,图3-5-3所示。由于重力而产生的水银对△S 侧压力F ,由F 作用使圆饼外凸。但是在水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层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水银表面有收缩到尽可能小的趋势。上下两层表面张力的合力的水平分量必与F 反向,且大小相等。△S 两侧表面张力43,f f 可认为等值反向的。 解: x gh S p F ?= ??=2121 ρ F f f =+21cos θ x gh x a ?= +?221 )cos 1(ρθ g a h ρθ)cos 1(2+= 由于0<θ<90o,有 m h m 3 3104103--?<

第一次备课磨课记录

商州区第一小学体育组磨课记录 时间:2016年11月4日 地点:体育教研组 主持人:吕班 成员:田祥吕班及体育教研组全体成员 研讨过程纪要: 一、史楠、刘毅老师汇报备课思路。 二、研讨摘要: 我们观摩了史楠和刘毅老师执教的《脚内侧传球》和《蹲踞式起跑》这两节课。这次磨课我们是借助学校安排的这次活动来提高大家的授课水平,通过观摩两位老师的两节课,让大家共同讨论、学习提高。接下来大家对这两节课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吕班:两位老师的课程安排比较合理,准备比较充分,环节齐全,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史楠老师的《脚内侧传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但是练习密度小,器材选用过于太少,如果在增加5——10个球的话会更不错的。刘毅老师的《蹲踞式起跑》组织方面比较严谨,课程安排合理,环节齐全。如果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在多几分钟效果会更好。 郭辉:两位老师的课效果都不错,组织严密环节齐全,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刘毅老师如果在课程中能增加些多媒体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王波:两节课环节齐全,准备充分,时间分配合理导课自然。两位老师如果在热身活动中能够带领学生做热身活动的话效果会更好。 党俊锐: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口令清楚课堂气氛不错,刘毅老师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应多指名几名学生进行示范,起到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的比较,这样学生更能直接的观察到动作要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雷明霞:两节课内容安排合理,环节齐全,课堂气氛活跃。史楠老师备课充分语言组织严密,口令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刘毅老师声音洪亮风趣幽默,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两位老师若能在场地器材安排上下下功夫效果会很不错的。 崔新军:两位老师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教师教学主线非常清晰,尤其是史楠老师,边讲解边师范。在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宋建强:两位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法、鼓励法,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田祥:两节课都能通过游戏的方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长,健康第一的思想在课中有了很好的体现。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练习,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但是两位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过于太少,展示效果不佳,有待于反思和提高。 通过本次的磨课,希望两位老师能够汲取各位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集思广益善于发展问题并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通过本次的磨课也希望各位老师发现两位老师的优点及缺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一起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大学物理_热学试题

大学物理热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 ()()() 2 /122 /122 /12::C B A v v v =1∶2∶4,则其压强之比A p ∶B p ∶ C p 为: (A) 1∶2∶4. (B) 1∶4∶8. (C) 1∶4∶16. (D) 4∶2∶1. [ ] 2、温度为T 时,在方均根速率s /m 50) (2 12±v 的速率区间内,氢、氨两种气体分子数占总分 子数的百分率相比较:则有(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v v v ?????? ? ? ?-?? ? ??π=?22 2 /32exp 24kT m kT m N N , 符号exp(a ),即e a .) (A) ()()22N H //N N N N ?>? (B) ()()22N H //N N N N ?=? (C) ()()22N H //N N N N ??温度较高时()()22N H //N N N N ?

2019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100例-热学部分

2019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100例-热学部分 一、物理概念(物理量):比热(C)、热量(Q)、燃烧值(q)、内能、温度(t)。 二、实验仪器:温度计、体温计。 三、物理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规律,内能改变的方法,热量计算公式: Q=cmDt及燃烧值计算Q=qm,分子运动论。 第一类:相关物理量的习题: 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 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 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该种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该种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与该种物体吸热还是放热也无关。这种物质一旦确定,它的比热就被确定。酒精的比热是2.4×103焦/(千克?℃),一瓶酒精是如此,一桶酒精也是如此。0℃的酒精和20℃的酒精的比热也相同。燃烧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烧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酒精的燃烧值是3.0×107焦/千克,它并不以酒精的质量多少而改变。质量多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酒精的燃烧值并没有改变。所以本题的准确答案应是B。 例2: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 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 乙的内能大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能够通过它们的速度大小、位置高度,判断它们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依据是温度和状态。根据题意,两个冰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动能都是零,两冰块质量相同,乙冰块比甲冰块的位置高,乙冰块的重力势能大。结论是乙冰块的机械能大。两个冰块均为0℃,质量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相同,所以从它们的内能也相同。选项B、C准确。 第二类:相关温度计的习题: 例1: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马原课程,第一次课后作业,2015年10月】绪论+第一章

休体1141 201412522102 陈健新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个单词组成。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使用。后来,哲学一词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使用。 ”哲学“是研究人类的思想和对社会,万物,宇宙的认知的学科注重启迪智慧,引起人思维上的升华。 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释合流”“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远远走在历史的前沿。 《外国哲学》于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至1998年共出版十四辑,开创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研究外国哲学的新学风、新传统,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经与商务印书馆商议,从第十五辑开始,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承担《外国哲学》的组稿、编辑工作。 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由于科学技术活动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因此,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单独对象考察和研究无论对科技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哲学原称自然辩证法,其研究实际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史、科学学、哲理数学、数学哲学、工程哲学、技术哲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中国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的学术组织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是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的交叉学科一级学会。 2.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1]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磨课过程记录表

磨课过程记录表

————————————————————————————————作者:————————————————————————————————日期:

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磨课地点:318 第一次磨课时间: 2 014.10.20 课题:光的折射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主备人:吴沛昱 建议人:侯晓琛 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环节: 1.将课件中的杂乱部分去掉。课件尽量直观、简洁。 2.将光的折射实验多步整合,避免凌乱的感觉。 3.学生解释现象环节多现象整合,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教学活动: 1.保留一个精彩导入,节约时间 2.关注两环节的串联、使下一环节的进入更加自然 学生活动情况: 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明确实验目的,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操作 其他方面建议: 教师需要掌握时间安排 执教人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沿着老师启发的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磨课地点:集备室第一次磨 课 时间: 201 4.1 0.20 课题:光的折射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主备人:吴沛昱 建议人:徐玉红 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从生活中引或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 2.将教学环节在紧凑些,如将探究折射规律的步骤进行整合 教师教学活动: 每一个环节的衔接更自然顺畅,导入保留一个即可 对性的进行实验操作 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垂直入射时,改变入射方向,观察折射光线做好提示其他方面建议: 教师需要掌握时间安排,将作题环节合理安排 执教人反思: 提问问题要有针对性

大学物理力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 =3t -5t 3 + 6 (SI),则该质点作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 ] 2、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v -t 曲 线如图所示,如t =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则t =4.5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5m . (B) 2m . (C) 0. (D) -2 m . (E) -5 m. [ ] 3、图中p 是一圆的竖直直径pc 的上端点,一质点从p 开始分 别沿不同的弦无摩擦下滑时,到达各弦的下端所用的时间相比 较是 (A) 到a 用的时间最短. (B) 到b 用的时间最短. (C) 到c 用的时间最短. (D) 所用时间都一样. [ ] 4、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v 2 m/s ,瞬时加速度2/2s m a -=,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A) 等于零. (B) 等于-2 m/s . (C) 等于2 m/s . (D) 不能确定. [ ] 5、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j bt i at r 22+=(其中 a 、 b 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 ] 6、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A) t r d d (B) t r d d (C) t r d d (D) 22d d d d ?? ? ??+??? ??t y t x [ ] 7、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 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12 O a p

人教版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热学部分

初三物理《热学》易错题分析 一:常规易错题 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 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 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 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 乙的内能大 3: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 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 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 5: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A. 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 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 D.冰、水和水气都存在 6: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 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 -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溶化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7: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个物体() A吸收相同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温度较高B.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温度较低 C.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 D. 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大的物体可以向比热较小的物体传播 8:指明下列事物中内能改变的方法:⑴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________;⑵高温高压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________;⑶铁块在火炉中加热,一会热得发红________;⑷电烙铁通电后,温度升高________;⑸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变热。⑹两手互相摩擦取暖________。 9: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 A. C甲=C乙 B.C甲>C乙 C.C甲

语文组磨课记录

《三峡》磨课记录 《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和水的景色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根据课文内容和八年级的学情,我们教研组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精细打磨。磨课的详细过程如下: 【导入】 从余秋雨向外国友人毫不犹豫地推荐一处景点即三峡导入,激发兴趣和对三峡向往。再让学生自己浏览常识:郦道元与《水经注》出示“峡”,体会什么叫峡?学生很容易地说出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峡”,屏示三峡:瞿塘峡最短,最狭,最险(配图);巫峡:幽深秀丽(配图);西陵峡:滩多水急(配图)(反思:此部分设计三处三个不同角度的导入,致使导入环节太长,课堂节奏拖沓。应该删减至只余“峡”这一个环节) 【初识三峡】 听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幻灯片展示以下重点读音:阙、叠嶂、襄陵、沿溯、曦素湍、绝巘、长啸、属引、哀转。听读之后齐读。 【走进三峡】 ? 1. 再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章; ? 2.小组讨论,解决自读中的疑难字词; ? 3.全班交流:我们想提醒大家注意……或:我们还有……需要帮助。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之后,当堂提问,学生不解之处很多,初一孩子面对《三峡》和预料中一样,困难较大。 其中:课后评课老师褒贬兼而有之的一个环节:“绝”查古汉语词典。二次试讲时我做了调整,仍然保留这个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的词语,但教师把字典中的六个意思搬上屏幕,同时出示文中三个含“绝”的句子,再由学生用“然”或“非也”来判断正确与否。 (反思:此部分设计把朗读文章和疏通文意混在一起,中间缺乏教师对朗读环节的指导,这样的朗读因为激不起兴趣而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建议每次给予任务应当简洁明确,少而精,才有实效。) 【感受美丽】 1.郦道元笔下三峡的风光美在何处?

大学物理题库-热力学

热力学选择题 1、在气缸中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传给它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 (B ) 对它做功,其内能一定改变。 (C ) 它与外界交换热量又交换功,其内能一定改变。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分) 答案:D 2、理想气体在下述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等容降压过程 (B )等压压缩过程 (C )绝热膨胀过程 (D )等温膨胀过程 (3分) 答案:D 3、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大小分别为1S 和2S ,二者的关系是( ) (A )21S S > (B )21S S < (C )S 1 =S 2 (D )不能确定 (3分) 答案:C 4、有两个可逆的卡诺循环,ABCDA 和11111A B C D A ,二者循环线包围的面积相等,如图所示。设循环ABCDA 的热效率为η,每次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 ,循环11111A B C D A 的热效率为 η,每次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1Q ,则( ) (A )11,Q Q <<ηη (B )11,Q Q ><ηη (C )11,Q Q <>ηη (D )11,Q Q >>ηη (3分) 答案:B 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 def 过程(图中虚线 df 为绝热线)。试判断这两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C )abc 过程和 def 过程都吸热。 P P V

(B )abc 过程放热 def 过程吸热 (D )abc 过程和 def 过程都放热。 V V (3分) 答案:A 6、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做得功三者均为负值?( ) (A )等容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 绝热膨胀过程。 (D) 等压压缩过程。 (3分) 答案:D 7、关于可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逆过程就是可以反向进行的过程。 (B ) 凡是可以反向进行的过程均为可逆过程。 (C ) 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D ) 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分) 答案:C 8、下面正确的表述是( ) (A)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B )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开尔文表述指出热功转换的可逆性。 (D )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了热传导的不可逆性。 (3分) 答案:D 9、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 ℃和27 ℃的高温热源与低温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 000 J ,则对外作功( ) (A) 2 000J (B) 1 000J (C) 4 000J (D) 500J (3分) 答案:B 10、“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臌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 (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3分)

(完整版)热学经典题目归纳附答案

热学经典题目归纳 一、解答题 1.(2019·山东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内高H=1.5、内壁光滑的导热气缸固定在水 平面上,横截面积S=0.01m2、质量可忽略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外界温度为300K时,缸内气体压强p1=1.0×105Pa,气柱长L0=0.6m。大气压强恒为p0=1.0×105Pa。现用力缓慢向上拉动活塞。 (1)当F=500N时,气柱的长度。 (2)保持拉力F=500N不变,当外界温度为多少时,可以恰好把活塞拉出? 【答案】(1)1.2m;(2)375K 【解析】 【详解】 (1)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 P1S+F=P0S. 其中P1为F=500N时气缸内气体压强 P1=0.5×104Pa. 由题意可知,气体的状态参量为 初态:P0=1.0×105Pa,V a=LS,T0=300K; 末态:P1=0.5×105Pa,V a=L1S,T0=300K; 由玻意耳定律得 P1V1=P0V0 即 P1L1S=P0L0S 代入数据解得 L1=1.2m<1.5m 其柱长1.2m

(2)汽缸中气体温度升高时活塞将向外移动,气体作等压变化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10V T =2 2 V T 其中V 2=HS . 解得: T 2=375K. 2.(2019·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高三月考)底面积S =40 cm 2、高l 0=15 cm 的圆柱形汽缸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处两侧有挡板,如图所示.缸内有一可自由移动的质量为2 kg 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在活塞上,另一端跨过两个定滑轮提着质量为10 kg 的物体A .开始时,气体温度t 1=7℃,活塞到缸底的距离l 1=10 cm ,物体A 的底部离地h 1=4 cm ,对汽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p 0=1.0×105 Pa ,试求: (1)物体A 刚触地时,气体的温度; (2)活塞恰好到达汽缸顶部时,气体的温度. 【答案】(1)119℃ (2)278.25℃ 【解析】 【详解】 (1)初始活塞受力平衡: p 0S +mg =p 1S +T ,T =m A g 被封闭气体压强 p 1()A 0m m g p S -=+ =0.8×105 Pa 初状态, V 1=l 1S ,T 1=(273+7) K =280 K A 触地时 p 1=p 2, V 2=(l 1+h 1)S 气体做等压变化,

三次公开课的“磨课”反思记录

三次公开课的“磨课”反思记录 第一次:教学反思 今天在六1班上了一节公开课,是六年级第八册module 9 unit1 what’s the matter? 现就将这节课做一个反思。 1、上课一开始,分组时,我自己就犯错误了。这可以做为一个生成,如果组cap cup放对,那么直接顺着上下去。如果分错的话,就出现i made a mistake. but don’t be afraid.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再重新放好分组的卡片于黑板上方。 2、引入部分单词出示时,不用飞出去,可在原位消失即可。速度放慢。 3、上课一开始,我还是有点紧张,忘记把funny bookmarks 分给学生,这些评价应贯穿于整节课。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在引入mistake时,出示单词卡片时,学生回答wrong 时,可抓住这个亮点,以旧引新知。 5、引入afraid时,可重复强调don’t be afraid. 6、应当场板书课题会更好!板书重点句子时why have you got cups on your heads?学生会把your读成you,此时可再强调,you’ve made a mistake. it’s easy to make

mistakes with english. don’t be afraid. 7、出示一分钟记忆单词的课件图,应重新。而且应选择让学生看不到屏幕。再记忆。 8、出示四张图与句子时,应让学生连线课文句子。 9、判断句子正误,应多加一个红色的正确的框,纠正。 10、look what i’ve got in my hand.改成look what i’ve got in my bag.设置与课文一样的语境。 11、第二次听音,师出去的问题第二个原先是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改为what did amy say?这样会更好,更围绕cup cap教学目标。 12、操练四个句子时,除了分cup cap组互提互问之外,也可师生合作,师一词,生一句,反之亦然。 第二次:教学反思 今天在六3班上了一节公开课,是六年级第八册module 9 unit1 what’s the matter? 这是第二次上这一节课。现就将这节课做一个反思。相对六1班的那节公开课,我比较有把握,上课的主线也较清晰。 1、课文教学可以尝试以laugh深入教学 1)在引入课题时,第一次让学生听笑声,师出示杯子实物并放置头顶,问why are they laughing? why have they got cups on their heads?学生第一次感受laugh,是老师还给他们的感觉。

大学物理力学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x = 3t-5t 3 + 6 (SI),则该质点作 2、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v t 曲 线如图所示,如t=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 则t=4.5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5m . (B) 2m . (C) 0. (D) 2 m . (E) 5 m. [ b ] pc 的上端点,一质点从p 开始分 到达各弦的下端所用的时间相比 6、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r x, y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7、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 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 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2 R/T , 2 R/T . (B) 0,2 R/T (C) 0,0. (D) 2 R/T , 0. [ b ] 8 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a 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4、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v 2 m/s ,瞬时加速度a 2m/s ,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B)等于 2 m/s . (D)不能确定. [ d ] (A)等于零. (C)等于 2 m/s . 5 、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 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r at i bt 2j (其中 a 、 b 为常量),则该质点作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抛物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 动. [ b ] [d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3、图中p 是一圆的竖直直径 别沿不同的弦无摩擦下滑时, 较是 (A) 到a 用的时间最短. (B) 到b 用的时间最短. (C) 到c 用的时间最短. (D) 所用时间都一样. (A) d r dt (C) d r dt (B) (D) d r dt dx 2 .dt 2 d y dt [d ] a

高中热学经典题集

热学试题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物体内能大小的标志B.布朗运动反映分子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分子势能最小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 2.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B.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C.物体在热胀冷缩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D.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分子势能越来越小 3.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斥力起作用 B.将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的引力 D.固体很难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4.下面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引力还是斥力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分子间就只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就只有相互推斥的作用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D.温度越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 5.用r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Ep表示两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当r=r0时两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设两分子距离很远时Ep=0 [] A.当r>r0时,Ep随r的增大而增加B.当r<r0时,Ep随r的减小而增加 C.当r>r0时,Ep不随r而变D.当r=r0时,Ep=0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从0℃升高到t℃时,压强变化如图2-1所示,在这一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情况是[] 图2-1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确定 7.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缩,一次是等温压缩,一次是等压压缩,一次是绝热压缩,那么[] A.绝热压缩,气体的内能增加B.等压压缩,气体的内能增加 C.绝热压缩和等温压缩,气体内能均不变D.三个过程气体内能均有变化 8.如图2-2所示,0.5mol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则气体在状态B时的温度为[] 图2-2

研课磨课记录.可能性

研课磨课记录 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作为一名有新课程实践经历的每一位老师,对这句话都不会存在哪怕是一点点的质疑。 磨课,不仅仅是对授课老师有帮助,其实,对于参与磨课的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业务自训。当然,前提是要负责任地去对待。从来,我都把每次认真的磨课当作是一种实践型的自助培训。 下面,是我们小学数学第四团队第一次磨课的记录,这是一次跨时空的磨课,因为我们身各一方。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这种磨课方式的展示,能够给大家一些在工作上的启示。 背景介绍: 《可能性》的设计者是xx中心学校xxx老师。本节课先由xxx老师自己备课,然后把她自己的第一次教学设计发给我们,我们再对她的第一次教学设计进行打磨。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分别是: xxx xx中心学校校长 Xxx xx中心学校教导主任

xx xx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 xx xx中心学校教研组张 xx xx中心学校教研组张 主持人:各位,前面大家已经认真的“听”了邓老师第一次的《可能性》。对于邓老师的这节课,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按照我们这次国培倡导的“二加二模式”谈谈,也可以按照你个人的习惯谈谈你对这个教学设计的看法。重点的我想应该多谈谈一些建议。 xx: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使学生在集体情景中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7-21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备人:王珍荣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名组别_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知识链接】《战马》 继《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二战题材后,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把目光转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影片以一匹前额有着白色十字花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在德文郡小镇,男孩艾尔伯特(杰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 饰)目睹了幼驹乔伊的诞生。在集市上,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特的父亲泰德(彼得·穆兰Peter Mullan 饰)用30基尼的天价收入囊中,跛脚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尔伯特与乔伊尽情嬉戏,与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长,地主登门拜访,称如果乔伊不能犁地将立刻将其带走,泰德只好赌上了全部家当。于是,艾尔伯特在逼迫之下,为乔伊套上了鞍蹬,强迫它犁地,甚至还使用了皮鞭,最终灵性的乔伊真的领会了艾尔伯特的苦衷并将一片遍地石块的荒地翻耕了出来,第一次表现出其出人意料的潜力。 为了还债,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换来了收成,但是一场大雨毁了一切。 德军来袭,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特虽然难以割舍也只能含泪送别乔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战场。 参军了的乔伊因为体格强健,温顺听话,很快就成为了上尉的座骑。然而战争惨烈,乔伊开始不得不的更换主人。从英国上尉,法国老农与孙女,到德国骑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人生起伏,悲欢离合,更看尽了人间冷暖与战争带来的苦痛创伤。而对乔伊难以忘怀的艾伯特,也参军来寻找它。尽管身处在这凄凉的战壕,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它能够寻找到温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内心却惦记着它的小主人艾伯特,最终他们相逢了。 (一)、自主学习 一、帝国主义争夺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阶段,他们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和。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2、爆发:年,向宣战。 三、空前的灾难 1、战场主要集中在,后来扩大到、和地区。 2、1916年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之间的一场争夺、掠夺的战 争,涉及的地区广、国家多,死亡人数多,所以是一次空前的灾难。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这段话表露了德国什么样的外交倾向?“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指的是什么? (2)德国在中国“争夺阳光下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德国为在全球“争夺阳光下地盘”作了哪些准备?

大学物理电磁学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均匀磁场的磁感强度B 垂直于半径为r 的圆面.今以该圆周为边线,作一半球面S ,则通过S 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A) 2 r 2B . (B) r 2B . (C) 0. (D) 无法确定的量. [ B ] 2、在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为r 的半球面S ,S 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n 与B 的夹角为 ,则通过半球面S 的磁通量(取弯面向外为正)为 (A) r 2B . (B) 2 r 2B . (C) - r 2B sin . (D) - r 2B cos . [ D ] 3、有一个圆形回路1及一个正方形回路2,圆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二者中通有大小相等的电流,它们在各自中心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之比B 1 / B 2为 (A) 0.90. (B) 1.00. (C) 1.11. (D) 1.22. [ C ] 4、如图所示,电流从a 点分两路通过对称的圆环形分路,汇合于b 点.若ca 、bd 都沿环的径向,则在环形分路的环心处的磁感强度 (A) 方向垂直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纸内. (B) 方向垂直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纸外. (C) 方向在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b . (D) 方向在环形分路所在平面内,且指向a . (E) 为零. [ E ] 5、通有电流I 的无限长直导线有如图三种形状, 则P ,Q ,O 各点磁感强度的大小B P ,B Q ,B O 间的关系为: (A) B P > B Q > B O . (B) B Q > B P > B O . (C) B Q > B O > B P . (D) B O > B Q > B P . [ D ] 6、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圈,分别用图示两种方式通以电流I (其中ab 、cd 与正方 形共面),在这两种情况下,线圈在其中心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分别为 (A) 01 B ,02 B . (B) 01 B ,l I B 0222 . (C) l I B 0122 ,02 B .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