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朝邑初中李鹤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放》,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请大家评议指正。

一、说教材

1.说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单元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验证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本课的主线索,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三个专题。引入了《凤阳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等史料。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等基本史实。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正确掌握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城市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对比、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材料研习、合作探究,学生能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②通过观看《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学生能辨认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的位置,说出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复述对外开放格局。③通过对改革开放原因、措施、作用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而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提高其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通过对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会汲取人类社会历史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更准确的说是学习目标。有利于评价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学习的要求,既明确了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因为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因为初二学生政治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没有学习,这些内容也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理论性也很强。

二、说学情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我所在的学校,农村学生比较多,他们可以从父母和爷爷奶奶那里获取一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乡发生变化的信息。但他们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所知甚少,地理知识也比较欠缺。鉴于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为:创设情境—探究知识—归纳结论。2.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深圳等经济特区成功的资料,通过师生互动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模式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搜集信息资料—推理论证—结论与评价。

3.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编写图表,训练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学习方法。把握本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史实。

2.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直观式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说学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合作学习、运用地图记忆、问题探究等方法,利用文字、

图片等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合作学习、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设计

1.导入(7分钟)

学生交流展示收集到的票证,讲述《我身边的历史——票证的故事》,分析在历史上使用票证的原因。认识到当今中国物质丰富、市场繁荣,不再使用票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教师解读“改革”“开

放”的含义。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时期:吃饭要交粮票,买衣服需要布票,买自行车得有工业券,?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粮食供需矛盾非常大,于是中央人民政府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并于1955年正式发行全国粮票。

2、粮票等票证说明当时物资供应的紧张,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

3、必须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积极性,满足人民的需要。

【设计意图】由口述历史引入历史课的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新授:(20分钟)

【设计意图】本课主要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将课本原来的三个专题整合,调整为两个专题,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其中对内改革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个板块。

(一)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一组材料:《小岗村旧照》与《小岗村新照》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教师贴近学生提问:

1、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相互讨

论,总结答案,教师总结)

2、为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大大发展了?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答案基础上补充总结:

关于问题1:出示《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

(在讲解第一道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此之前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简单的做对比,培养学生对比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问题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教师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组织学生分析其优越性,完成第二道题,初步理解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教师结合鞋和脚的关系通俗解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

脚与鞋子的关系,生产力比作脚,生产关系比作鞋子,脚大了就要换鞋子,不然不舒服,弄不好会把脚给搞坏,当然,脚没打么大就别穿大的鞋子,不然随时会摔倒。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联,将农村改革前后有机粘连。让学生通过人民公社搞平均主义挫伤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搞活农村经济的史实,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认识到对内改革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重点

第二组材料:青岛电冰箱厂和《美国海尔公司总部》图片

1、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预设问题: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小字部分,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总结。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了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教师总结;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9年全球营业额1243亿元,利润34.9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引入材料让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前的状况,理解国企改革的原因,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对外开放

第三组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设计意图:

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听歌后请思考问题: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2)、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

设计意图:预设一个小问题,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学习中学生理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打下一个基础

(3)、这位老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并用视频展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1980年开放的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的海南经济特区

(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请3位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中: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3、视频展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经济特区利用国家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1)、特区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

(2)、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为进一步的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利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根据材料总结知识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的正确性有个深入的理解。)

动画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学生说出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

3.小结(8分钟)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感想。教师总结: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向世人有力的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营造未来美好和谐社会!

【课堂练习】(10分钟)

【设计意图】检测题都对应着教学目标的要求,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教学效果。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课堂评价

1.通过选择题1检测学生是否能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是否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通过选择题2,3检测学生是否能说出经济特区。

3.通过授课过程中的填图练习,检测学生是否能利用历史地图识记5个经济特区,是否有85%的学生能说出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对外开放的格局。

4. 通过交流课前调查访问作业:《我身边的历史——》,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从口述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5. 通过小结环节中学生谈感想、收获,检验学生是否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否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七.说资源开发

在教学中通过预设问题,借助粮票、多媒体、音频、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场景,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声现象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英语复习课评课稿--曹雄 这学期,我们听了两堂初三英语复习课,其中徐秋妍老师上的一堂复习课让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地发言、质疑。在本节课中教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归纳,既有评学生的解题中的不足,也评学生答题中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 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关注个性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把语法讲解与语篇练习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大胆创新。 从徐老师的尽心设计的环节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生词的含义;指导指导学 生对全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强调了语篇的重要性。有效设计了课堂练习,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练习题,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进行大容量、快节奏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巧用关联词,增加书面表达的色彩和观赏性,从而在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 复习是知识的再现、巩固与提高。复习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揭示有关规律;帮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运用中突破,理解中记忆,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篇二:《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 一、第一章《声现象》组内决定由我上复习课。接到任务以后: 1首先按自己的思路给出基本复习思路。然而觉得没有什么新意。原因是:声现象内容 简单,学生不太重视,提不起学生的复习的激情。 2于是,请教毛老师,毛老师说:前一年卓老师上这节课,卓老师几乎什么都没讲,学 生都会。是呀,声现象在中考中只占2-3分的题,确实内容非常简单。 (转载于:声现象复习课评课稿) 3上网查阅大量资料(10个课件,12个学案)。没有哪一个资料是我特别看重的。 二、于是我迷惑了,我不知该怎么复习这第一节课了. 1.内容简单,我如何让学生非常有兴趣的复习好这一章呢? 2.作为复习课,我该给学生强调些什么呢? 三、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为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抓住课本。将课本吃透,才是目的。 2、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四、具体操作方法 1.将学案发给学生提前做。学生发现:内容感觉很熟悉,但是好像又忘了。从而告诉学生一定要将课本带来,第一轮复习要紧扣课本,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2、探究性实验贯穿初中物理的始终,既然声现象内容简单,所以可以将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的培养作为复习本章的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内容融入题中,是学生觉得复习有兴趣。 五、上课 组内全体老师听课 六、评课 张校长,黄组长,于组长等老师都做了点评。 七、反思 自我感觉良好,点评也很亲切。 所以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声现象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中新初中校李德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中新初中的李德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上)《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我准备从以下八方面来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在新的教材体系中《声现象》是学生学习《机械运动》后接触的又一类物理现象。《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第二节,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声现象体系至关重要,为噪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尽管在新课程标准对于《声音的特性》一节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运用,但在近五年的绵阳中考中,有两年都以本节知识作为对声现象的考察,由此可见,声音的特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接触“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两种基本探究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心智水平 对于刚刚开始了解并参与学习物理学的八年级同学来说,新奇和兴趣是他们进入物理殿堂的源泉。 (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学生层面来理解,刚接触到的声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因此,感性、直接、易于把握便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初感受。然而学生不足的是从生活中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或是引导学生逐渐科学有序地建构模型,从而掌握新兴知识就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课在设计就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三)应对策略 因为声现象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因而容易建立起知识体系。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动感官,对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方法的意识,并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决心和信心。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课标要求: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 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它做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生回答),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上节课我们讲了改革,今天 我们来学对外开放。 2、出示目标(见课件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学案见附件一) 三、交流助学: 环节一:同桌一对一交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知识,纠错。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环节二:小组质疑问答,四人一小组相互质疑,并进行解答。对于不能解答

的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提交问题单,准备在全班进行质疑展示。 环节三:全班质疑互辩,各小组之间相互解答疑难问题,主要追问。 四、自学检测 出示“自学检测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五、探究深学: 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师:阅读教材“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想一想:我国经济特区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最初的经济特区有那几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党 和国家实行什么特殊的经济政策?收到了什么成效? 学生::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 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教师出示史料: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它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面铰链四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七章的第3节。 整个第七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七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心理较重的青春期。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 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 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 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 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 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 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 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 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说课讲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平定县立璧学校

实验目录: 实验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实验二、测量平均速度 (5) 实验三、声音的特性 (7) 实验四、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9) 实验五、水的沸腾 (12) 实验六、光反射时的规律 (13) 实验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5) 实验八、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7) 实验九、测量物质的密度 (19)

实验汇总:

实验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提出问题】 1、怎样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如何测硬币的直径?周长? 3、如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 【设计实验】 1、积累法:测课本的厚度(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或N匝金属丝的直径为D,再计算每一张纸的厚度或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D/N。) 2、替代法:测硬币的直径,如图21-1所示。 3、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1-2所示。(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匝金属丝的长度为L,再计算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L/N。) 所需器材:刻度尺、作业本、物理课本、细铜丝、硬币、三角板、纸条、针【进行实验】

1、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测硬币的直径(画示意图如21-1所示) 测得:1角硬币直径为;5分硬币直径为。 3、测细铜丝的直径 【评估与交流】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1.1坚持改革开放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 1.1 坚持改革开放教案 2018 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教案 课题 1.1坚持改革开主备备课地点 4 办公室时间7.1放人 知识目标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 , 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学习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 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和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 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价值观目标支持者 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难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学法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法、小组讨论教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分析法法。法 课前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准备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个案一、导入新课 上网查寻或者走访前辈 , 你发现你所生活的地区各方面有哪些变 化 ? 思考 :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 : 本地区老百姓生活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呢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 话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改革开放的缘起 1978 年末的凤阳,面对连年饥荒,为了寻求出路,凤阳小岗村的 18户农民,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秘密签订了分田到户的决定,立下了 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以及将坐牢杀头者的小孩养活到 18岁的承诺,并在协议书上郑重地按下了一个个红手印。这在“三级所 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下,无疑是触犯“天条”、石破天惊 的事。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他们不畏生死、冲破禁锢的这一壮举,开 创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也让亿万农民看到了希望,小岗村因此获得“中 国改革第一村”的赞誉。而人们也从那一个个红手印中,看到了小岗人的胆 识和勇气。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邓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

机械基础说课稿

“轴系零部件”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轴的结构分析”,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各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对生产实践也有着指导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学生掌握好了这节内容,将对利于他们的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的技术创新。为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准备了相关教具、挂图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等,把枯燥的授课内容以形式活泼、互动性好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节课分别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教材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钟丽萍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一书。第九章讲的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零部件——轴系零部件,该章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零部件的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各类机械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轴的结构分析””是《机械基础》这门课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主要阐述了三方面内容:轴上零件的固定、轴的结构及轴的结构工艺性。 2、教材内容的处理 所用教材的内容优点是知识覆盖面广,但系统及重点内容深度相对较浅。不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本节教材中,虽然把各种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都分别进行了介绍,但对轴的实际应用结构介绍的过少。因此,在授课中增加了介绍减速器的结构和轴的装配结构练习。 ◆教学对象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该课授课对象是机械专业高级工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基础、齿轮传动、联接等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轴的结构; 理解:轴的结构工艺性要求; 掌握:轴的结构安排和轴上零件的轴向与周向固定。 1

【教学设计】《坚持改革开放》(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坚持改革开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本框有“改革开放促发展”和“中国腾飞谱新篇”两个知识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基本的国情:改革开放和富强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2、能力目标 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中国奇迹”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难点:理解改革开放,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屏幕滚动歌词。 2、教师针对歌词,设置问题: ①时事考察: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确定了我国走进了什么“新时代”?指导思想是什么? ②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教师引言: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巨轮号”劈波 斩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个关键词,……让我们聚焦经济改革,聚焦改革开放。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3、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知识点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①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②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

最新机械专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年×月我从××××大学硕士毕业,所学专业为×××。毕业后至今,我在××××××任教,任教学科为《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接下来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专业课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该节系统讲解了机械设备从接受检修开始到检修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及一系列详细的作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零件的修理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接下来学生还要学习轴类零件、轴承等的修理与装配知识。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结合本课题,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以及每一步骤中所需做的详细作业;难点: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和集体讨论法,充分体现了多种方法相结合。 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检修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运用讲授法对机械检修工艺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抓住关键点用点拨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采用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及反思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和声音的特性,这对过渡到本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课同时也为后面的声的利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节课的特点之一是联系生活,通俗易懂;特点之二是涉及面广,实例丰富。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举例说明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二、教法学法 1.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了与交流,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 3.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归纳总结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min)。 1.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和一段燃放鞭炮的生活场景。并提出问

《改革开放的年代》教案

《改革开放的年代》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教材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段历史,理解伟大成就的取得不仅靠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也是党和国家正确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知道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及成就;学会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变,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通过分析讨论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党的战略决策方针的正确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4. 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讨论—发现法。 5. 教学准备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与反思JIAOXUE SHEJI YU FANSI课前布置学生:采访长辈或当地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和农村家庭生活的变化;了解本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变化;收集实物或图片资料,调查某种生活物品的变化情况。 教师准备:音像、图片等资料。 二、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演示】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 【提问】你眼中的邓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新课教学 【活动】 1. 缅怀邓小平。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资料并思考问题。 学生归纳分析全会的决策及意义。 【总结】对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江泽民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可见全会具有重大意义。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访谈和调查后的感受吧。 【演示】感受不平凡的变化。 【活动】小组限时汇报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实物、图片展示或播放《深圳纪实》的剪辑短片等形式汇报。 【总结】从同学们的精彩汇报中,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各地,农村和城

机械基础带传动说课稿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初赛 说课稿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参赛章节:项目八课题一 参赛课题:《带传动》 授课班级:2015春汽车美容班 参赛教师:郝维 送选单位:机电专业部 教研组:机械教研组 我说课的内容是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八课题一的内容“带传动”。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明这堂课的设计。 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岗位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了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遵循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在讲带传动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会把理论知识和生活中带传动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带传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了职业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提供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内容是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汽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项目八课题一的内容。全书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能力应用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紧密联系生产、教学实际适应汽车运输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而在前面一堂课中,已经学习了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让学生对机械传动机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带传动的内容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填补了学生在远距离传动机构知识方面的空白,也为后面学习链传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讲好一堂课,除了要熟悉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目标。而结合我们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可能相对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欠缺,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能强,好奇心也强,喜欢尝试和探索。其次,学生最关注的应该是以后的就业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倾向于学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最右,在学习本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对机械传动机构有了个基础性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带传动的能力。基于上述所说的学生的特点,我会在本堂课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多给出几组实例,多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机会,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动和绕 X 、 Y 、Z 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 动及绕A 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超声与次声说课稿

《课题超声与次声》说课稿 久长中学周志红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思路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我先说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中,分别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本节内容是对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续和拓展,是真正从物理走向生活最重要的一节。因此,对本章的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第三节。 下面我说一下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新课改理念,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三维目标分别是: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超声和次声;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教材P49信息窗,交流、讨论得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和超声与次声的定义,形成与人交流,听取别人观点的学习习惯; 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善于总结”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超声与次声的学习以及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与次声;超声波的特点与应用及次声的危害;现在的课堂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我又确定了另一个教学重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复习引入课题《超声与次声》,再让学生课本P49信息窗《人与某些动物的发声及听觉频率范围》,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再由此引入超声与次声的定义。接着直接向学生提出,超声与次声虽然听不见,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引出超声的特点与应用,在这一环节上,利用一段《超声波的利用》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后,阅读课本的相关知识,结合生活经验,相互交流讨论得出超声的特点以及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既锻炼了学生阅读与观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接着给学生们展示超声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的实例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超声虽然听不见,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成就感,介绍完超声的应用后,接着给学生介绍与之相反的次声的危害,次声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不多,能够提供的资源和实例较少。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我采取直接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次声为什么会对人体、机械设备,建筑物等产生危害,有哪些危害,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次声,让学生能了解到次声的危害,如何防止次声的危害即可。在新课内容结束的最后,采取介绍《我爱发明》节目中,工人利用超声波发明驱狗器的故事,既起到点题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们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精选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原)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 1.课程的性质、作用 根据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性质与作用。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每届有170人左右学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制造业。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相近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等。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上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职业基础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职业技术课程。对学生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获得职业基础能力的桥梁与纽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选用、维护和改造简单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4)学会查用图表、标准、规范和手册等技术资料。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改造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初步能力。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 (1)教材特点 根据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选定的文字教材是: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陈立德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书依据高职高专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吸取第二版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修订而成的。教材突出使用性与针对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对学生加深课程内容的认识、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 主要参考书: 1.《机械设计基础》黄劲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机械设计基础》丘季清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本课程与实践的关系(放在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实际工作,参与设备的论证、预研制、改造或维修的工作,也难免做设计一类的工作,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运动机构或各种通用零、部件,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教材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学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早上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是第二章知识的扩展,也是前几节所学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的总结及应用,是声音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包括噪声的来源、噪声的产生、噪声的控制及噪声的应用,集概念、规律探究和物理知识于一体,是充分体现物理思想的一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应对噪声的产生及控制进行重点学习。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好奇心较强,但实验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心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此章节之前接触了一些关于声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噪声在生活中存在广泛,只要联系实际去教授新的知识,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举例及讲解,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方法与过程: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噪声的来源与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直观演示法则是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学法:新课改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