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镁与氯化镁

氧化镁与氯化镁

氧化镁与氯化镁
氧化镁与氯化镁

氧化镁与氯化镁

菱镁材料胶凝力学性能的主要相结构与相组分为:5Mg(0H)2·MgCl2·8H20,即5·1·8结构。材料的反应摩尔数比是技术的核心。生产菱镁(氯氧镁水泥、无机玻璃钢)制品,应以MgO和MgCl2的摩尔比为依据,并根据不同材料的MgO、MgCl2的不同含量,进行换算,以调整配方。MgO∶MgCl2的摩尔比应掌握在6-8:1之间,常用摩尔比在6.5-7.5:1之间。

一、基础数据

1、摩尔质量氧化镁:40.3 氯化镁:95.2

2、配方摩尔比M=氧化镁的摩尔数/氯化镁的摩尔数

二、计算方法

设原料氧化镁的质量为G1公斤,其摩尔数为:

氧化镁摩尔数M1=G1*1000*活性含量百分比/40.3,则氯化镁的摩尔数为:

氯化镁摩尔数M2=M1/M,

氯化镁的固体质量(公斤)G2=M2*95.2/1000

氯化镁溶液(卤水)用量=G2/氯化镁溶液浓度C2(公斤)

三、氯化镁溶液(卤水)的配制

氯化镁溶液(卤水)的浓度,可用范围为25-35%(室温时,氯化镁的溶解度约为55克,这时浓度约35%,高于这一浓度,需用热水,否则不容易配制),常用MgCl2溶液浓度22-30%。采用更高的浓度,可降低拌合物的水灰比,改善制品各方面的性能。水灰低时,应注意养护,防止缺水。

原料的氯化镁含量不是100%,应进行相应换算。

溶液浓度(%)=活性氯化镁的总重量/(氯化镁的重量+水的重量)*100

如配制30%的氯化镁卤水100公斤:配法

氯化镁的重量=30公斤/活性氯化镁的含量

用水量=100-氯化镁的重量(公斤)

四、填充料

菱镁制品在生产中加入填充料,填充料可降低生产成本,并改变制品的性能。用量可按实际生产要求添加。填充料包括:锯屑、稻壳、农作物秸杆;各种石粉、珍珠岩、粉煤灰等。但不应加入含钙的填料。

五、计算示例

设氧化镁的活性含量为65%,氯化镁溶液浓度为30%,氧化镁与氯化镁的摩尔比为7,则10公斤原料氧化镁应配氯化镁溶液的量为

[(10*1000*65%/40.3)/7]*95.2/1000/30%=7.31(公斤) 30%氯化镁溶液

众所周知菱镁制品成品之后关注的问题无非是以下几个:

1:返卤/返碱

2:翘曲/变形

3:强度/柔韧度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第三点,强度柔韧度的问题。虽然返卤返碱问题是菱镁制品的一大难题,

但是如果菱镁制品没有了柔韧度,就算强度再高,也会很容易断裂,损坏。

对菱镁制品的保养使用造成很大麻烦和损失。

后果最严重的是菱镁井盖,如果一味只要强度,通过改性剂处理,强度可以达到所需要求,

但是柔韧性就没有了,强度高,没有柔韧性,那就会发脆,也容易爆裂.井盖发脆爆裂,后果不堪设想。

自古以来菱镁制品用的填充料都是颗粒状(也就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都是圆形状) 在菱镁制品中通过加入针状填充料,主要就是起到拉伸和支撑氯氧镁水泥的晶状体结构的目的,

针对氯氧镁水泥的特性,有比较的选择针状填充料是增加氯氧镁水泥柔韧度最直接,最科学的方法.

这样不需要添加改性剂,降低成本,也不会出现问题,避免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本人正致力于菱镁制品针状填充料的研发工作,已经通过实验确定了大部分菱镁制品的针状填充料.

比如在轻体墙板,大棚支架中加入刀丝(碎玻纤丝)等等.

其他的氯氧镁水泥制品也有相应的针状填充料可供选择.

一、《抗卤剂配方》:

1.氟硅酸钠(粉剂)1000克;

2.多聚磷酸钠(粉剂)1000克;

3.硫酸亚铁(粉剂)1000克; ---抗水

4,磷酸三丁脂(粉剂)1000克;

5.高级补强白碳黑(粉剂)1000克;

6磷酸(粉剂)1000克; ---缓凝

7精制磷酸钠(粉剂)1000克;

8.六偏磷酸钠(粉剂)1000克;

9.三忆,乙醇胺(溶剂)9000克;

10.聚乙烯醇(粉剂)55.65KG ---胶水

其他那么多酸的作用呢?是用来掩人耳目?还是......

二、配制方法:

1.先将1-9用10KG热水溶化,再以100公斤蒸馏水溶解。(1-9的用量呢?)

2.将聚乙烯醇每1000克加水15KG,隔水进行水浴法水溶化。

(我知道的是聚乙烯醇是直接用热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不知是我做的有错误还是笔者表达的不明白呢?)

3.使用时每50KG配好的卤粉加改性剂2KG,另鼗执好的(1KG聚乙烯醇15KG 水)加入以上原料中。

(改性剂是加在卤粉里面的?)

4.卤粉的配比为26-27度为最佳。 26-27(全年都这个浓度?不是根据温度调节?)

5.水溶后的卤粉和著作镁粉的配比为卤粉0.8-0.9著作镁粉1。

(比如活性是60%的镁粉放1,那么30%活性的镁粉呢?也是1?)

注:多加三乙醇胺可以增加早强。

菱镁制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些朋友会遇到以下这种问题

即:在菱镁制品成型到出场之前这段时间,会出现局部、甚至全部的产品爆裂情况轻微的是在菱镁制品表面出现肉眼勉强可以看到的细小的龟裂,稍微重点的是裂纹

严重的就裂开了,断掉了...更有甚者在料浆的搅拌过程中就开始凝固,开裂.

以上问题的存在,要归功于氧化镁不合格,或者是菱镁制品的技术不过关造成的. 下边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从氧化镁讲起

当室内温度高于22度,氧化镁的烧碱高于10%的话,就会出现早凝,

严重了就会有在料浆的搅拌过程中就开始凝固,开裂的情况的发生.

如果氧化镁的均化度不好,

也会导致菱镁制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或者养护的过程中

会出现局部的爆裂或者龟裂现象.

但是问题也不能是氧化镁的原因,

下边说一下配比失调的情况下出现的情况.

当氯氧镁水泥在配制的过程中过多的超出518范畴

或者是摩尔比达不到或者超过了理论值(一般是6:1到8:1)

也会出现上述情况.

所以,我们要强调的还是早先我们提过的氯氧镁水泥的三要素;

合格的原料,合理的配方,适当的操作.

我们生产厂家(我说的是有规模的厂家,有售后服务的厂家)

能保证的只是合格的原料,至于后边两项就要靠技术和生产一起配合了..

还是那句话,还希望菱镁行业的专家和资深人士对本人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

共同提高国内菱镁制品行业的标准,开创菱镁行业的新纪元!

随着温度的升高,可怕的夏天来了,夏天,是菱镁制品最容易出问题的季节.

有人会问,冬天,菱镁制品也会出问题,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

冬天的问题主要是缓凝,不凝固,可以适当的改改配方,调整一下室内温度.

还可以在原料方面调整....问题总会度过...只是看怎么处理.

但是夏天就不一样了,它和冬天相反,不是缓凝,而是凝固快,爆裂.等到产品都凝固了,变形了,爆裂了,在怎么处理也是俩字:扔掉

另:(本人正在研究一种方式,使废旧、变形、爆裂、返卤等出现问题的产品回收再利用..等实验成功了会正式推向市场)

所以要求广大菱镁制品厂家,一个是及时的选用符合自己的改性剂,在一个就是把原料(氧化镁含量,氯化镁浓度)控制好.尽最大的程度来避免高温给菱镁制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边就针对氧化镁讲讲,高温的时候要怎么选择氧化镁,如果有问题了怎么处理. 1:选择烧碱低的产品.以前的文章里面说过,菱镁制品的反应速度和烧碱含量有直接关系,烧碱高反应速度快,否则相反.所以,在选择氧化镁的烧碱的时候必须要选择低烧碱的产品.

2:选择活性适当的氧化镁,夏天的时候活性不能太高,否则也会导致爆裂,凝固快等问题.大家切记,在菱镁制品行业,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适合自己用).

3:选择有实力的厂家(售后服务能跟上的)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沟通,力争使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菱镁制品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返卤/变形情况的分析 ; 首先我们先讲返卤;

想要控制返卤,就要知道返卤情况的生成原因;

生成氯氧镁水泥主要是靠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中的氯离子产生反应,

从而生成氯氧镁水泥,

原料的问题:

如果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不足60%,氯化镁浓度高于28°(按照菱镁制品的摩尔比配比到7:1的时候)不能充分的把氯化镁中的氯离子反应完全,就会形成多于的游离氯,在潮湿的气候下,多于的游离氯就会返到菱镁制品的表面,形成水珠状,如果返的少,在返到菱镁制品表面的同时就会蒸发,形成"白霜"也就是人们所谓的返碱,如果返的多,在返到菱镁制品表面的时候不能完全蒸发,就会形成"水滴"既是所谓的返卤,

解决方法:

1:提高氧化镁的活性,(氧化镁的活性会根据产品产成的时间而逐渐减少,)

2:降低氯化镁的浓度:(当然,氯化镁浓度不能低于22°,但是介于某些地方温度和湿度的比例失调,氯化镁在22°的时候也会出现返卤情况,那么就要从其他方面考虑.本人正在研究在氯化镁中添加其他的镁离子,和氧化镁结合,来部分代替氯化镁,生成氯氧镁水泥.)

2:温度和湿度:当室内温度高于30°C,湿度大于85%的时候,就会破坏氯氧镁水泥的反应环境,导致正常的摩尔比配比不会生成相对应的晶格状结构.即518项,这时候就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在氯化镁中添加其他的镁离子,和氧化镁结合,来部分代替氯化镁,生成氯氧镁水泥

大家好,上次讲了菱镁制品针状填充料的应用,

这次我们讲讲菱镁制品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1缓凝情况的分析 ;

缓凝现象,其实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凝固慢,不凝固,反应慢,等等系列现象的书面说法.

菱镁制品造成缓凝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点构成:

1:温度低;当室内操作温度低于15°C的时候,如果生产菱镁制品还是按照以往的配比方法,那是不科学的,由于MgO和MgCl2反应的温度不够,导致延长反应时间,结果就出现了缓凝现象,解决方法就是提升室内的温度,加速MgO和MgCl2的反应速度,来避免缓凝现象的发生.

2:湿度大:当室内湿度高于80%的时候(这种湿度北方基本上没有,主要是出现在江南沿海一带),MgO和MgCl2反应的过程中吸收了过多的H2O(水分),导致有一部分MgO转化成MgO·H2,所以,会延缓MgO和MgCl2的生成.解决方法是降低湿度,尽量使每一批MgO最小限度的转换称MgO·H2O,来避免因为湿度大,引起的缓凝现象.

3:活性氧化镁不足:氯氧镁水泥的生成主要是靠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中的氯离子结合产生反应,如果氧化镁中的过烧品过多,导致活性氧化镁下降,在和氯化镁中的氯离子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活性氧化镁来和氯离子反应,就要延长氯氧镁水泥的生成时间,导致缓凝现象的发生,同期的表现还有:返卤,返碱,解决的方法就是选择信誉比较好,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完善的厂家合作,从而避免因为氧化镁活性不足导致的缓凝/返卤/返碱的现象的发生.

4:氯化镁的波镁度不够:因为氯化镁中的玻镁度不够,导致没有充足的氯离子和活性氧化镁产生反应,也会延迟氯氧镁水泥的生成时间,同期的表现还有:强度不高,不容易脱模.

常见的氯氧镁水泥缓凝归纳起来就是以上几点,本人同时也发现了其他的造成缓凝现象的原因,由于缺少实际应用的结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欢迎各界同仁来电来函共同探讨.

截至目前,各种文献资料上都查不到关于菱镁体系中氧化镁、氯化镁、及水的摩尔比的具体计算方法。大家(包括学者专家们)只是说摩尔配比很重要,像氧化镁与氯化镁的摩尔比必须大于5,应该在6~9比较合适,水与氯化镁的摩尔比在14~18较好,采用动态配比等。但是在公开文献上并没有具体的计算过程,这给很多想了解学习的朋友带来一定的困难。

笔者曾尝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但发现数学参数太多,朋友们可能更不好掌握。应广大朋友的要求,我在这儿简单的演示一下一个常规配比的计算过程,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

以活性含量65%的轻烧粉1000g,配物理密度1.22~1.23g/cm3的卤水1200g为例。其中卤水为90公斤卤片加100公斤水配制。

首先摩尔比是分子个数的比,即参加反应的氧化镁与氯化镁分子个数的比。

氧化镁的物质量: 1000gX65%/40=16.25mol

氯化镁的物质量:

六水氯化镁的质量为: 1200gX90/190=568.42g

六水氯化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568.42gX95/203=266g

氯化镁的物质量为:266g/95g/mol=2.80mol

水的物质量:

水的质量为卤水的总质量1200g-氯化镁的质量266g=934g

水的物质量为:934g/18g/mol=51.89mol

综上计算:

氧化镁与氯化镁的摩尔比为:16.25/2.80=5.8:1

水与氯化镁的摩尔比为: 51.89/2.80=18.5:1

在计算过程中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氧化镁的物质量。因为很多朋友容易混淆有效含量与活性含量的概念,以为应该乘85%,这样就错了。

现在通过电镜分析,大家知道菱镁制品多为518晶相,这就给摩尔配比提供了依据。即氧化镁与氯化镁的物质量至少为5:1。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氧化镁应该适当过量,这样保证氯化镁被充分反应,避免因氯化镁大量剩余而导致返卤。

首先感谢杨工能够大公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经验所得

杨工写的非常细致,但是各位使用者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比如天气,湿度,填充料比例,搅拌时间,氧化镁真实活性,氯化镁的杂质含量,改性

剂的合理性来调整

原材料要求及说明:

1 氧化镁要求:有效含量80%以上,活性含量至少55%以上。;

2 氯化镁要求:采用卤片,有效含量大于46%,杂质离子尽量少,

3 锯末(秸秆)要求:尽量干燥,含水率小于5%,松木质最好;

4 GX-1#改性剂,控制凝结时间,提高强度与耐水性能,济南开元建材生产;

5 GX-4#改性剂,抗吸潮返卤,增加韧性,济南开元建材生产;

6 GX-5#改性剂,表面处理,消除气泡,提高密实度;济南开元建材生产;

7 活性硅粉,提高制品强度及耐水性能,要求细度325目以上;济南开元建材生产;

秸秆门配方(按一张门计算):

氧化镁粉 12公斤

卤水 11~13公斤(根据气温不同,波美度控制在23~28之间)锯末 2~3公斤

GX-1#改性剂 60毫升(80克)

GX-3#改性剂 100毫升(120克)

GX-5#改性剂 60毫升(60克)

活性硅粉 1公斤

生产工艺:

1 配制卤水:90公斤卤片加入到100公斤水中,配成25波美度的卤水,提前陈化一天备用;

2 将卤水加入到搅拌机中,加入GX-1#改性剂搅拌;

3 加入氧化镁粉,活性硅粉,继续搅拌2~3分钟,成均匀料浆后加入GX-4#改性剂,搅拌1分钟后加入GX-5#改性剂,继续搅拌;

4 加入锯末,继续搅拌至料浆均匀为止,整个搅拌过程控制在10分钟以上。

相关说明:

原材料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氧化镁的活性含量,卤片杂质含量等都是重要的质量指标。

GX-Ⅲ系列菱镁改性剂添加量及添加顺序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卤水的浓度根据气温高低进行调节,夏天略低,冬季略高。卤水的用量根据氧化镁的活性量调整。

可以使用一级粉煤灰取代活性硅粉,或是325目以上的氧化铁粉,按照氧化镁粉重量的2%添加,添加顺序不变。

备注:

生产者可根据上述配方及操作工艺配料,然后制作几个10cm × 10cm×2cm的样块,养护完毕后,置入温度20℃以上、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中观察48小时以上,观察表面是否有潮湿结露现象。如果存在,说明制品返卤;不存在,则试验成功。

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氯化镁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镁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magnesium chloride liquid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MgCl2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及含量:MgCl2 32.0%以上 CAS No.:7786-30-314989-29-8是正确的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误服有导泻作用。若肾功能有障碍可出现镁中毒,表现为胃痛、呕吐、水泻、无力和虚脱、呼吸困难、紫绀等。长期接触本品粉尘,眼睛和上呼吸道可 发生炎症。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 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 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 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达旦黄比色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工作完毕,彻底清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水透明液体。 PH: 熔点(℃):无意义 沸点(℃):无意义 相对密度(水=1):1.29(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氧化镁法烟气脱硫工艺介绍

氧化镁法烟气脱硫工艺介绍 1.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S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年排放量接近2000万吨。其主要原因是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太大。烟气脱硫(FGD)是目前控制SO2污染的重要手段。 湿法脱硫是应用最广的烟气脱硫技术。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气液接触良好,脱硫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处理能力大。根据吸收剂不同,湿法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镁法、钠法、双碱法、氨法、海水法等。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以美国化学基础公司(Chemico-Basic)开发的氧化镁浆洗—再生法发展较快,在日本、台湾、东南亚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随着烟气脱硫事业的发展,氧化镁湿法脱硫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 2. 基本原理 氧化镁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是用MgO的浆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含水亚硫酸镁和硫酸镁。化学原理表述如下: 2.1氧化镁浆液的制备 MgO(固)+H2O=Mg(HO)2(固) Mg(HO)2(固)+H2O=Mg(HO)2(浆液)+H2O Mg(HO)2(浆液)=Mg2++2HO- 2.2 SO2的吸收 SO2(气)+H2O=H2SO3 H2SO3→H++HSO3- HSO3-→H++SO32- Mg2++SO32-+3H2O→MgSO3?3H2O Mg2++SO32-+6H2O→MgSO3?6H2O Mg2++SO32-+7H2O→MgSO3?7H2O SO2+MgSO3?6H2O→Mg(HSO3)2+5H2O Mg(OH)2+SO2→MgSO3+H2O MgSO3+H2O+SO2→Mg(HSO3)2 Mg(HSO3)2+Mg(OH)2+10H2O→2MgSO3?6H2O 2.3 脱硫产物氧化 MgSO3+1/2O2+7H2O→MgSO4?7H2O MgSO3+1/2O2→MgSO4 3. 工艺流程 整个脱硫工艺系统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脱硫剂制备系统、脱硫吸收系统、脱硫副产物处理系统。图1为氧化镁湿法脱硫的工艺流程图。

无机化学之沉淀平衡题目+答案

无机化学之沉淀平衡题目+答案 第10章降水平衡 1。(0671)对于CaF 2,Ksp=3.95?10-11,氟离子浓度为3.0mol·DM-3的溶液中Ca2+离子的最高可能浓度为.................................................................................................................. ..............................................................................10-11摩尔dm-3(摄氏度)1.09?10毫升DM -13 -3 (B)1.09?10-12摩尔dm-3 (D)4.39?10摩尔马克 -9 -12 -3 2。(3669)cac2o 4的= 2.6?100.020mol dmCa ?当C2O24-32+ 溶液中形成沉淀时,要求................................(b) (a) 1.1?10-9摩尔dm-3 (C)2.2?10摩尔DM -5 -3 的离子浓度应至少为 = 1.3?10-7摩尔dm-3 (D)2.2?10 mol DM

沉淀 -7 -3 3。(4363)在下列试剂中,可溶的 是(d) (a)浓盐酸(B)浓硫酸(C)浓醋酸(D)浓HNO 3 4。(1637)物质 是(a) 3-3+ (a)铁(oh) 3 (b)铁(oh)6](c)[铁(NH3)6] (d)[铁(NH3)3(H2O)3]3+ -3 5。氯化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0.10毫升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a)(氯化银:KSP = 1.77?10-10) 1 (a)约7.5?10倍(b)约7.5?10倍(c)约75倍(d)不是上述数据 6。(6685)有0.050dm3溶液,含有0.10摩尔DM-3[铁(H2O) 6] 3+。当加入含0.02摩尔氢氧化钠的0.050毫米溶液时,有棕色 色 沉淀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工艺

2009年第1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Norm al U 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9 No.1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工艺 王书海,温小明 (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青海西宁 810008)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湿法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对制得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进行测试,并将粉体添加到 软质PVC体系中测定该体系的活化数、氧指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通过单因素优选法和正交试验法分析,结果表 明,最佳的工艺条件: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硬脂酸为改性剂,分散剂的用量为2 5%,改性时间为90min,改性温度为 70 ,改性剂用量为5%(质量分数);添加了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粉体的软质PVC体系的阻燃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减少 了氢氧化镁添加剂的用量和降低了对体系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氢氧化镁;阻燃剂;纳米;表面改性;分散剂 中图分类号:O157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42(2009)01-0043-05 0 引言 随着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有机物的易燃性和燃烧后放出大量的 卤烟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机阻燃剂的研究被提上日程,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由于其分解温度高(340 ~ 490 )、无毒、无烟、抗酸、无腐蚀性、价格便宜等[1]优点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由于氢氧化镁其表面的强极性的,自身容易聚合.添加到有机材料中很难使其均匀分散,而且界面难以形成很好的结合.通常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较高的填充量下(填充量高达60%[2])才有较好的阻燃效果,但较高的填充量下有机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成形性急剧下降.很难在两者之间中和,氢氧化镁的超细化和表面改性成为制约氢氧化镁阻燃剂大量应用的关键. 李克民[3]通过用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处理添加到有机高分子材料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抗酸等性能.改性后的氢氧化镁一般颗粒较大,很难在有机高分子材料中达到较好分散的效果.何昌洪、张密林等[4]人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制得了粒径100nm~ 150nm的纳米氢氧化镁,较小颗粒的氢氧化镁由于表面强极性很容易二次聚合,易胶结,洗涤过滤困难,而且收率较低.刘立华、宋云华等[5]人选择了几种常用的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湿法表面改性处理,降低了对有机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但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条件较为苛刻,工艺较为复杂. 本文首次通过把湿法制得纳米氢氧化镁并不将其从体系中分离,直接在水溶液体系中对其进行包裹改性处理,可以有效的防止了纳米氢氧化镁的二次聚合和胶结.同时通过对不同的试剂和反应条件进行试验,确定了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最佳工艺条件. 1 实验 1 1 主要原料和仪器 1 1 1 原料和试剂 氢氧化镁粉末(由青海镁业有限公司提供;d>10um);聚乙二醇(PEG),(分子量6000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硬脂酸,(大连大平油脂化学有限公司);硬脂酸钠,(常州市环琦贸易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上海英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钛酸酯偶联剂,(南京能德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 收稿日期:2008-04-09 作者简介:王书海(1986-),男(汉族),江苏徐州人,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材料添加剂研究.

修订工业氢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修订工业氢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5]739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5 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5 年~2006 年内完成HG/T 3607—2000《工业氢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 1 、Mg(OH) 2 58.34 白色固体粉末,结晶或无定形粉末。难溶于水,不溶于碱性溶液,易溶于稀酸和铵盐溶液。受热分解为氧化镁和水,初始分解温度为340℃,430℃时分解速度最快,到490℃时分解完全。 2 经过表面处理的氢氧化镁作为优良阻燃剂和填充剂可以应用于 EVA、PP、PVC、PS、HIPS、ABS 塑料中,也可用于不饱和聚脂、油漆和涂料中。环保工程用作无污染的中和剂,造纸工业中的填充剂,气体净化、锅炉排烟与废油的脱硫剂;还用于镁盐制造、砂糖精制、制药、牙粉、保温材料、电线电缆、运输带、导风筒、电气器材、新型建材、玻璃钢制品、油漆以及作为土壤改良剂等。采用一般合成法制得的普通型氢氧化镁,表面极性大,粒子之间集聚成团性强,在塑料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都很差,故用于制造镁盐、保温材料、烟气脱硫等。采用特殊工艺过程制得阻燃性氢氧化镁,具有比表面积小,成团性差,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易分散的优点。可以用作塑料的优良阻燃剂和填充剂。 3 3.1 根据碳酸钙和碳酸镁分解温度不同,在白云石煅烧时,将温度控制在 750℃以下,得到白云灰,经消化,除渣及固液分离、干燥等制得产品。该法适用于大量生产含氢氧化镁稍低的产品。 3.2 以含有氯化镁的卤水为原料与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钙、氨水、氢氧化钠等)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而制得产品。本法适用于生产含氢氧化镁稍高的产品。 3.3 卤水经过精制,除去杂质,送往电解槽,经电解获得氢氧化镁沉淀物,分离、干燥制得产品。电解卤水法适用于制造产量较大的含氢氧化镁较高的氢氧化镁。但能耗较高,不适于电力较紧张地区。 3. 4 将含量大于 94%的菱镁矿和无烟煤或焦炭置于竖窑内煅烧,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将菱苦土过 120 目筛后,置于反应罐内,用水按一定比例调成浆状,搅拌均匀,加热到90℃以上,缓慢加入一定浓度的工业盐酸,反应完毕后抽滤得到一定浓度的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溶液与一定浓度的氨水在合成釜中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新型碱式氯化镁。然后送入水热处理釜内,在120℃~250℃处理1~10 小时。从水热处理釜出来的混合物加水稀释,漂洗、沉降、离心分离后制取湿产品。它具有晶粒大,比表面积小,分散性好的特点,纯度一般大于90%。 3. 5 对生产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企业还使用其它的生产工艺,如轻烧粉-水合法及以优质碳酸镁为原料,经化工合成生产氢氧化镁的新工艺。综上所述,生产氢氧化镁的原料很多,有水镁石、卤水、轻烧粉(氧化镁)、优质碳酸镁、氯化镁等几种。 3.1 编制原则 3.1.1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1.2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3.1.3 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3.1.4 符合用户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对外贸易。 3.2 编制依据 3.2.1 国内外标准指标对比表(见附表1); 3.2.2 国内外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见附表2); 3.2.3 国内生产厂质量月报(见附表3); 3.2.4 编制过程中的验证数据。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接到制标任务后,查阅了国内外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向生产、使用单位发函,进行调查并广泛征求对修标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献小结。2005 年 10 月,在天津召开了制定标准工作方案会,会上确定了工业氢氧化镁的指标项目和试验方法等内容,提出了工作方案。会后,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方案的安排进行了试验工作,并对本厂产品进行了质量考核。 200 6 年5 月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了标准

沉淀溶解平衡(附答案)

沉淀溶解平衡 基础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M(OH)3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在自然界镓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矿,如Al2O3中。用NaOH溶液处理铝矿(Al2O3)时,生成NaAlO 2、NaGaO2;而后通入适量CO2,得Al(OH)3沉淀,而NaGaO2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发生后一步反应是因为() A、镓酸酸性强于铝酸 B、铝酸酸性强于镓酸 C、镓浓度小,所以不沉淀 D、Al(OH)3是难溶物 二、填空题 1、一些电解质如BaSO4在水中只能溶解很少、可以说是难以溶解,所以称为______________。尽管这些电解质难以溶解于水中,但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________ _____。 2、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其基本特征为:(1)________ ____(2)__ ______ ____ (3)________ ____(4)________ ____ 3、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称为_______ __,简称_______ __。请写出PbI2Cu(OH)2 BaSO4 CaCO3 Al(OH)3 CuS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 4、溶度积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 ______ ___,K SP的大小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它只与__ ______ 有关,与__ ______ 无关。利用溶度积K SP可以判断__ ______ __、__ ______ __以及__ _____ _ __。 5、沉淀转化的实质是__ _____ _ __。 (1)当Qc 大于Ksp时,情况为:_____ _ (2)当Qc 等于Ksp时,情况为:__ _____ _ (3)当Qc 小于Ksp时,情况为:__ _____ _ 6、将AgNO3溶液依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中都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沉淀,沉淀的颜色变化是_ ____ →_ _ ___ →____ _。出现这种颜色变化的原因是: _ _____ _ 7、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30mL 水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8、已知在室温时,Cu(OH)2的溶度积Ksp=2.2×10-20 mol3·L-3,求室温下Cu(OH)2饱和溶液中Cu2+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 强化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AgCl的K sp=1.8×10-10 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c(Ag+)=c(Cl-)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 mol2·L-2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值变大。 2.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 (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溶液的pH升高B.恒温下,加入CaO,溶液pH不变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1 前言 氢氧化镁为新型镁质无机阻燃剂, 具有无毒、无烟、阻燃效果好等特点, 近年来已成为减烟、抑烟、阻燃等方面重要的无机阻燃剂。随着我国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快速发展及阻燃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 对阻燃剂需求随之增加, 作为无毒、抑烟型的环保无机阻燃剂Mg( OH) 2 的需求更是十分迫切, 我国无机阻燃剂占整个阻燃剂用量的50% , 其中氢氧化镁阻燃剂 占无机阻燃剂30% 左右, 每年需要氢氧化镁阻燃剂9 万t, 但我国目前氢氧化镁阻燃剂年生产能力约为1. 3 万t , 故我国氢氧化镁发展潜力巨大[1~ 2] 。我国是镁矿资源大国, 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 我国应改进Mg(OH) 2 现有生产工艺、规模化生产, 并加强Mg(OH) 2 应用研究, 以促进我国Mg ( OH) 2 阻燃剂的生产和发展。我国生产的氢氧化镁纯度低, 粒度分布较宽, 而目前国外都需要高纯微细氢氧化镁产品, 特别是 高纯纳米级的氢氧化镁产品, 用于各种高档复合材料的阻燃成分[ 3~ 4] 。纳米氢氧化镁是指颗粒粒度介于1~ 100 nm 的氢氧化镁, 作为一种纳米材料, 它具有纳米材料所具有的共性特点, 即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效应等, 用它充填于复合材料中能大大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其它性能。 2 氢氧化镁与其他碱类的比较 质言之,氢氧化镁毕竟是一种“碱”,与其他传统碱相比当然是一种弱碱。具有独特的缓冲能力。氢氧化镁除在作为阻燃剂领域应用外,在其他领域应用特别是作为中和剂应用都基于这种特性。现将氢氧化镁比其他传统碱类物质所具有的优点综述如下。使用Mg(OH)2做中和剂时,溶液的pH值一般不会超过9,这恰好是美国环保局的“清洁水条例(CleanwaterAet)”中允许排放物pH值的最高限度[5],而其他碱类物质一般都大于12;与用生石灰、消石灰不同,用Mg(OH)2中和含硫酸的液体时形成可溶性的硫酸镁,可作为硫镁肥代替水镁矾(Kieserite),而用前者则会形成难溶的硫酸钙;Mg(OH)2中和能力强,中和同体积和同浓度的含酸废液,Mg(OH)2用量比通常碱的用量减少30%。由于中和速度慢,形成的砖泥致密,体积小,沉降快,过滤时间缩短,龄泥的处理和排人费用也比传统的处理方法减少30%,在温度零度时不结冰,从而可降低人工和维修费用。属弱碱性物质,作业处理和使用均安全可靠[6]。关于氢氧化镁的这些优点,国外有很多议论,如美国DOW化学公司氢氧化镁市场部经理Mark Tomik说:“这种化学品正在敦促越来越多的厂家对酸性液体进行处理时加以采用,以取代传统方法。他还说,用户通过使用氢氧化镁而不用其他碱类物质,在沉淀物处理和清除方面可节省60%的费用[5]。” 3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技术[ 7] 3. 1 直接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是向含有Mg2+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 使生成的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最常见的是氢氧化钠法和氨法[ 8- 11] , 反应过程为: Mg2+ + 2NaOH Mg(OH)2 + 2Na+ ( 1) Mg2+ + 2NH3.H2O Mg(OH)2 + 2NH4+ ( 2) 直接沉淀法操作工艺简单, 控制反应条件可制得片状、针状和球形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东北大学林慧博等[7]研究了用NaOH 和MgC l2.6H2O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 温度80℃, 反应时间20 min, Mg2+ 和OH- 物质的量比为1 :2 ,Mg2+ 浓度为0. 5 mol/ L, 制得产品粒径约为90nm的片状均匀分散的氢氧化镁。由于氨的挥发性较强, 所以氨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用氢氧化钠方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制备分散性良好的纳米氢氧化镁所需反应条件苛刻。

由卤块制轻质氧化镁工艺流程

由“卤块”制“轻质氧化镁”工艺流程 刘发初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200002) [题目]“卤块”的主要成分为MgCl 2(含Fe 2+、Fe 3+、Mn 2+等杂质离子),若 以它为原料,按如下工艺流程图,即可制得“轻质氧化镁”。 如果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离子,而且成本较低。流程中所用试剂或pH 控制可参考下列附表确定。 表1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Fe 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成为Fe 3+,生成沉淀Fe(OH)3而除去。 表2 工业品价格表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在步骤②中加入的物质X ,最佳选择应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_。 (2)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物质Y 应是___________,之所以要控制pH=9.8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为1997年高考试测题,取材于轻质氧化镁的生产工艺。此题的编制基于轻质氧化镁有多种工业用途,作为橡胶增强剂是其重要应用之一。同时,还显示出海水的综合利用,因为卤块是海水制盐的副产品。 试题给出了生产的工艺流程,意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学科价值――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化学创造美好生活。试图重点考查学生查阅和应用数据的能力,将经济价值观与化学反应的选择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评价决策能力。 题中给出的是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步骤亦不算复杂,所以按流程步骤顺序思索,并不困难。关键是解题中要求学生能应用数据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善于调取已形成的知识网络,把在暂时硬水软化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轻质氧化镁的生产里来。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到较多文字、一个流程图、两张表格等,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宜先看问题后看正文,带着问题阅读。针对题目给出的或平行或阶梯形的信息,找出其中的联系。 为除去Fe 2+、Fe 3+、Mn 2+等离子,从表1可以看出,当加入烧碱控制在pH=9.8时即可达到目的。此时Mg 2+也会因生成部分Mg(OH)2而进入沉淀中,但由于卤块 价格低廉,这点不可避免的损失还是可以承受的,其结果是保证了产品的纯度。 由表1注:Fe 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常将它氧化成为Fe 3+,生成沉淀Fe(OH)3而除去。所以加入的试剂X 应该是一种氧化剂。为将Fe 2+氧化 成Fe 3+,由表2可看出有两种氧化剂可以采用,即漂液和过氧化氢。多中选优,从表2中的价格可看出,前者比后者便宜得多,应选用漂液。 从氯化镁制成氧化镁,有两条反应路线: 其一,烧碱路线:MgCl 2 ???→?+NaOH Mg(OH)2??→?灼烧 MgO 其二,纯碱路线:MgCl 2???→ ?+32CO Na MgCO 3??→?灼烧MgO

氢氧化镁制备

氢氧化镁阻燃剂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化学合成法,即通过利用含有氯化镁的卤水、卤矿等原料与苛性碱类在水介质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经过滤、洗涤干燥就可得到;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天然矿物水镁石经磨细到所需粒度制得。 氢氧化镁的制备:先配制50%(质量分数)化镁溶液和20%(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按n(MgCl2):n(NaOH)=1搅拌混合5min,然后倒入1000mL的高压釜中拌,升温到180℃恒温搅拌8h。之后快速冷却,用蒸馏水洗涤、抽滤多次后,将所得膏状物在(1055)℃下烘干得到氢氧化镁(MH)白色粉体产品。 由于盐田产水氯镁石中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制备氢氧化镁之前必须对其进行除杂预处理。其方法是将水氯镁石加入到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在低温度下搅拌溶解成饱和氯化镁溶液,过滤除去悬浮物杂质。 取过滤除杂后饱和氯化镁溶液,用适量去离子水稀释成含Mg2+3~4mol/L的卤水,氨水浓25%,沉镁反应时氨水和卤水同时滴加到带有搅拌置的反应器中,该反应器预先加入有一定量由氨水与氯化铵配制成的反应底液(pH为11)。通过控氨水与卤水的滴加速度来控制反应体系的pH=11不变,反应温度为55℃。反应生成的Mg(OH 过滤分离后用稀氨水和无水酒精先后各洗涤三次。然后置于无水酒精中,采用超声波分散。过滤分离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白疏松的超细氢氧化镁粉末。 将净制好的卤水(MgCl2)2L置放于5L的烧杯中,搅拌,同时滴

加相等体积的NaOH溶液,卤水与NaOH溶液物质的量比为1:2,滴加时间1h,得到Mg(OH)2浆液。 一步法 将卤块加水溶解,精制卤液打入反应釜中,加水调至要求的浓度后升温到50~70℃;一定浓度的氨水在混合槽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处理剂,在搅拌下溶解时间1h左右。然后慢慢地将氮表面处理剂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50~70℃,反应时间1~2h。待氨处理剂溶液加完后,提高反应液温度到80~90℃,恒温处理2~3h后,放料进行过滤、干燥、粉碎,制得氢氧化镁阻燃剂产品。 纳米氢氧化镁 首先,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氯化镁的含镁量,然后分别以去离子水、乙醇与水(乙醇与水的比例分别为l:2、1:1、2:1)的混合溶剂和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含Mg离子浓度为1.0mol/L制过程先将氯化镁溶解在部分溶剂中,然后滤出杂质,洗涤杂质多次后稀释到0.mol/L液50mL,置于200mL烧杯中,然后加入10mL氨水,加入方式为先缓慢加入,边加入边搅拌,待溶液呈现稳定沉淀时快速加入剩余氨水。沉淀静放一段时间后,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多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收集滤液,最后将滤饼置于微波炉中快速干燥。 微胶囊技术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冷凝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62.8g37%的甲醛溶液与80g尿素,再加入适量三乙醇胺调节pH=8,并加热到70℃,保温1h,得到粘稠的液体,然后用330mL稀释,形

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镁 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2MgO 2、镁在氯气中燃烧:Mg+Cl2MgCl2 3、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 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5、镁与硫共热:Mg+S MgS 6、镁与水共热:Mg+2H2O Mg(OH)2+H2↑ 7、镁和盐酸反应:Mg+2HCl MgCl2+H2↑ Mg+2H+Mg2++H2↑ 8、镁和醋酸反应:Mg+2CH3COOH(CH3COO)2Mg+H2↑ Mg+2CH3COOH2CH3COO-+Mg2++H2↑ 9、镁和氯化铵溶液反应:Mg+2NH4Cl MgCl2+2NH3↑+H2↑ Mg+2NH4+Mg2++2NH3↑+H2↑ 10、将少量的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Mg+2FeCl32FeCl2+MgCl2 Mg+2Fe3+Mg2++2Fe2+ 11、将过量的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2FeCl33MgCl2+2Fe 3Mg+2Fe3+3Mg2++2Fe 12、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SO4MgSO4+Cu Mg+Cu2+Mg2++Cu 13、镁和浓硫酸反应:Mg+2H2SO4MgSO4+SO2↑+2H2O 14、镁和浓硝酸反应:Mg+4HNO3Mg(NO3)2+2NO2↑+2H2O Mg+4H++2NO3-Mg2++2NO2↑+2H2O

15、镁和稀硝酸反应:3Mg+8HNO33Mg(NO3)2+2NO ↑+4H2O 3Mg+8H++2NO3-Mg2++2NO ↑+4H2O 二、氧化镁 1、氧化镁与盐酸反应:MgO+2HCl MgCl2+H2O MgO+2H+Mg2++H2O 2、氧化镁和醋酸反应:MgO+2CH3COOH(CH3COO)2Mg+H2O MgO+2CH3COOH Mg2++2CH3COO-+H2O 3、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O+2NH4Cl MgCl2+2NH3↑+H2O MgO+2NH4+Mg2++2NH3↑+H2O 4、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2FeCl3+3H2O3MgCl2+2Fe(OH)3 3MgO+2Fe3++3H2O3Mg2++2Fe(OH)3三、氢氧化镁 1、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Mg(OH)2+2HCl MgCl2+2H2O Mg(OH)2+2H+Mg2++2H2O 2、氢氧化镁和醋酸反应: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Mg(OH)2+2CH3COOH2CH3COO-+Mg2++2H2O 3、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OH)2+2NH4Cl MgCl2+2NH3↑+2H2O Mg(OH)2+2NH4+Mg2++2NH3↑+2H2O 4、氢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H)2+2FeCl33MgCl2+2Fe(OH)3 3Mg(OH)2+2Fe3+3Mg2++2Fe(OH)3 5、氢氧化镁受热分解:Mg(OH)2MgO+H2O 四、氯化镁 1、氯化镁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MgCl2+2AgNO32AgCl ↓+Mg(NO3)2 Cl-+Ag+AgCl ↓

氢氧化镁

氢氧化镁综合介绍 基本介绍: 氢氧化镁(化学式:Mg(OH)2、分子量58.32)是镁的氢氧化物,为白色晶体或粉末,难溶于水,广泛用作阻燃剂、抗酸剂和胃酸中和剂。氢氧化镁在水中的悬浊液称为氢氧化镁乳剂,简称镁乳,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和治疗便秘。水溶液,呈碱性。用做分析试剂,还用于制药工业。 物化性质: 白色晶体或粉末。水溶液呈碱性。2.36g/cm3。溶于稀酸和铵盐溶液,几乎不溶于水和醇。在水中的溶解度(18℃)为0.0009g/100g 。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到200℃以上时变成六方晶体系结晶。在350℃分解而成氧化镁和水。高于500℃时失去水转变为氧化镁。沸水中碳酸镁可转变为溶解性更差的氢氧化镁。粒径1.5-2μm ,目数10000,白度≥95。 生产工艺: 1、水镁石磨细法 由于由天然水镁石磨细生产氢氧化镁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因此需要较纯净的天然水镁石资源。天然矿物水镁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 是一种层状结构的氢氧化物, 属于三方晶系, 常见的构造有块状、球状及纤维状, 是迄今自然界发现的含镁量最高的一种矿物。水镁石磨细法制备氢氧化镁, 是将水镁石粉碎成水镁石粉 ( 150μm ) , 再将水镁石粉气流粉碎至 1~ 26μm 粉体 ( 由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氢氧化镁 ) 。该氢氧化镁制造工艺简单, 价格也较低。该方法生产的是重质氢氧化镁。 2、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利用含有氯化镁的卤水、卤矿等与苛性碱类物质在水介质中反应, 生成氢氧化镁浆料, 经过滤、洗涤、干燥制得氢氧化镁。化学合成法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包括氢氧化钙法、氨法、氢氧化钠法。采用这些方法生产的是轻质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法又称石灰乳法, 是以 Ca(OH)2为沉淀剂, 是一种传统的制备 方法。该法优点是原料易得, 生产工艺简单, 成本较低。但是, 由于所得产品粒度小 (可达 0. 51μm 以下) , 聚附倾向大, 难于沉降、过滤及洗涤, 并且易吸附硅、钙、铁等杂质离子,因此产品纯度低, 只适用于对纯度要求不太高的行业, 如烟气脱硫和酸性废水中和等。 氢氧化钠法是采用氯化镁水溶液与烧碱反应制备氢氧化镁。该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 产物的形貌、粒度分布及纯度、晶体结构均易于控制, 适宜制备高纯微细产品。但是, 烧碱的使用会使成本增大;另外, 由于粒度较细, 过滤有一定困 难。用氢氧化钠沉淀卤水生成碱式氯化镁沉淀, 如果要得到氢氧化镁需要在高压 釜中再进行水热处理, 使之转化成氢氧化镁晶体。由于氢氧化钠是强碱, 如果条件控制不当会使生成的氢氧化镁形成胶体, 给产物性能的控制带来困难, 同时 也易带入较多的Na 和 Cl 。与氨法比较, 该方法的母液回收不如氨法容易。 + - +

菱镁矿煅烧生产氧化镁工艺

菱镁矿生产氧化镁工艺 1.菱镁矿概况 菱镁矿,又称菱苦土,是我国优势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矿产品之一,分子式为MgCO3,属三方晶系,是镁的碳酸盐矿物,理论成分为MgO占47.81%、CO2占52.19%,常有铁、锰替代镁,但天然菱镁矿的含铁量一般不高,是制造碱性镁质耐火材料和提取金属镁的主要原料。 菱镁矿形成于含镁热液交代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地层或富含镁的 超基性火成岩经热液蚀变的地层中,在多期变质和多期形变的作用下 形成变质层状菱镁矿矿床和热液交代滑石矿床,菱镁矿受应力作用生 成滑石矿,在区域性热动力作用下形成两矿床相间分布的状态,因此在 含镁热液交代沉积形成的菱镁矿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滑石。因其成矿条件的不同分为:晶质菱镁矿和非晶质菱镁矿,见表1。晶质菱镁石按结晶颗粒大小分为:粗结晶(大于5mm)、中晶质(l-5mm)、细晶质(小于1mm)。隐晶质镁石的成分一般较纯,是由0.001mm的晶粒组成的。 表1 菱镁矿的物理性质 种类密度(g·cm-3) 莫氏硬度光泽条痕颜色形状晶质 2.90-3.12 3.5-4.5 玻璃光泽白色白、灰粒状非晶质 2.90-3.00 4-6 暗淡或土状白色乳白块状非晶质菱镁矿在中国储量极少,大石桥地区的菱镁矿主要是结晶质的。属于方解石族、三方晶系、解理完全、具有玻璃光泽、呈粒状

或致密块状集合体,矿物中常见的杂质有与MgCO3类质同象的铁和猛的碳酸盐,硅酸盐矿物,如滑石(3MgO4SiO2·H2O)、蛇纹石(3MgO·2SiO2·2H2O)和石英(SiO2)及硅酸盐银质矿物。由于杂质的存在,使结晶质镁石的颜色呈灰白色、微带浅黄色、青灰色、灰褐色及肉红色等。Ca2+和Mg2+由于阳离子半径相差过大,不能相互代替,但组成了复化合物CaMg(CO3)2,在其晶体结构中Ca2+和Mg2+相间排列,秩序井然,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形成白云石,菱镁矿的主要矿物及脉石矿物组成。 2.辽宁菱镁矿资源现状 菱镁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耐火原料之一。辽宁菱镁矿石的储量、产量及镁质耐火材料生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辽宁菱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城、大石桥、岫岩、凤城、宽甸、抚顺等地区,目前已经地质勘查的矿区有12个,保有储量25.77亿t,约占全国总储量的85%,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0%。辽宁菱镁矿品位高,杂质少,工业利用价值高。在已探明的总保有储量中,LM-46、LM-45品级菱镁矿储量占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其中LM-46品级以上的菱镁矿占总储量的40%左右。此外,辽宁省菱镁矿资源集中,矿床巨大,如海城-大石桥菱镁矿带的矿体长50km,宽2~6km,而且埋藏浅,极适合露天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另外, 矿带处于经济发达的辽南地区的丘陵地带, 公路、铁路运输十分方便。这些有利条件使辽宁的菱镁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并逐渐形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菱镁矿石生产、供应基地。

直接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研究

直接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 摘要:实验中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超细氢氧化镁。考察影响MH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分散剂的添加量。同时采用激光粒度仪和XRD衍射分析仪表征所制备的超细氢氧化镁的性能。XRD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分散剂制备的产品结构与典型Mg(OH)2的结构一致。产品平均最小粒径为200nm.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分散剂的无水乙醇和PEG6000通过阻碍粒子团聚,能明显降低产品的平均粒径。从经济和环保角度来讲,采用PEG6000作为分散剂的方法更适合制备超细氢氧化镁。 关键词:超细氢氧化镁;直接沉淀法;Mg(OH)2;无水乙醇;PEG6000 Preparation of superfine magnesium hydroxide by direct precipitation method Abstract:In this study, superfine magnesium hydroxide was synthesized by direct 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reaction time, reaction temperatur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additive amount of dispersing agent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MH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perties of prepared Mg(OH)2were studied by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X-ray diffraction(XRD). The results of XRD showed that the prepared Mg(OH)2 with two kinds of dispersing agent has the same structure compared to the typical Mg(OH)2.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is about 200nm.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ethanol and PEG6000 as the dispersing agent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average size of samples by preventing particles reun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G6000 is better to used as the dispersing agents for preparating super fine magnesium hydroxide. Keywords- superfine magnesium hydroxide ; Direct precipitation method ; Mg(OH)2; ethanol; PEG6000 引言 超细氢氧化镁(MH)因其无毒、抑烟、分解温度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性能无机阻燃剂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中,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广受人们的关注[1-5]。目前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的方法有物理粉碎法[6]、水热反应法[7-8]、均相沉淀法[9]、直接沉淀法[10]等[11]。粉碎法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水镁石物料粉碎、磨细。粉碎法效率低、能耗大,所得颗粒较粗,粒度分布较宽,里面杂质含量高。水热法对

氮气、氨气和氯化铵及其强化练习

三十五、氮及其化合物(一) 一、氮气 1、组成:分子式:N 2 2、结构:电子式::N ::N : 结构式:N N 晶体类型:分子晶体 化学键:非极性键 结构微粒的作用力:范德华力 3、物理性质: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的气体 4、化学性质: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不活泼性 (1)氮气和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3Mg +N 2 △ Mg 3N 2 (2)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 2+O 2 高温 2NO (3)工业上利用氮气合成氨: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 5、制法: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法制备。 实验室制取用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和饱和的亚硝酸钠溶液共热: NH 4Cl +NaNO 2 △ NaCl +N 2↑+2H 2O 6、用途:合成氨、作保护气、 二、氨气 1、组成:分子式:NH 3 2、结构:电子式: H :N : 结构式: H —N 晶体类型:分子晶体 几何构型:三角锥形 化学键:极性键 结构微粒的作用力:范德华力 3、物理性质: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4、化学性质:溶于水呈碱性、还原性、络合性 (1)氨气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 (2)氨气通入硫酸中:2NH 3+H 2SO 4===(NH 4)2SO 4 (3)氨气通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NH 3+CO 2+H 2O ===NH 4HCO 3 (4)少量的氨气通入硝酸银溶液中:AgNO 3+NH 3+H 2O ===AgOH↓+NH 4NO 3 (5)过量氨气通入硝酸银溶液中:AgNO 3+2NH 3===Ag(NH 3)2NO 3 (6)氨气通入氯化镁溶液中:MgCl 2+2NH 3+2H 2O ===Mg(OH)2↓+2NH 4Cl (7)氨气通入氯化铁溶液中:FeCl 3+3NH 3+3H 2O ===Fe(OH)3↓+3NH 4Cl (8)少量氨气通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 4+2NH 3+2H 2O ===Cu(OH)2↓+(NH 4)2SO 4 (9)氨气通入硫酸铝溶液中:Al 2(SO 4)3+6NH 3+6H 2O ===2Al(OH)3↓+3(NH 4)2SO 4 (10)氨气在纯氧中燃烧:4NH 3+3O 2 点燃 2N 2+6H 2O (11)氨气和氧气的催化氧化:4NH 3+5O 2 催化剂 △ 4NO +6H 2O (12)少量的氨气和氯气反应:2NH 3+3Cl 2===N 2+6HCl (13)过量的氨气和氯气反应:8NH 3+3Cl 2===N 2+6NH 4Cl (14)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2NH 3+3CuO △ 2+3Cu +3H 2O H H ·· ·· H H ··

氧化镁板(玻镁板)生产工艺原理

精心整理 编号:DF—ZYZDS—工艺—00页码:1/4 一、生产工艺原理: 氧化镁板是一种隔热防火、耐腐蚀、强度高、隔音效果好、节能环保的新型装饰材料,它比重轻、施工方便,主要用于室内装修、活动板房及室内非承重内隔墙的衬板等。 氧化镁板的生产原料都是一些无机、环保、节能材料。它是以氧化镁、氯化镁、水为主要原料, ??? ● ● 1 1.1 用 1.2 厚度调整对辊间隙,符合要求。 1.3根据工艺配方要求领取各种原料,并将各种原料分别投入相应计量料斗。 1.4根据生产尺寸调整切割锯,准备模具,模具要完好、干净、无粘料;按脱模剂:水=1:8比例 勾兑,搅拌均匀;将玻纤布、无纺布铺放平整,两边要均匀。 1.5准备完毕后,根据要求在自动控制程序中选定配方,启动程序,进行配料计量,由自动传输系 统准确输送到搅拌机进行搅拌,目测搅拌均匀。 1.6和料完毕,打开放料门放料,启动制板机;先缓慢运行,用卡尺测量厚度,符合要求、一

编号:DF—ZYZDS—工艺—00页码:2/4 切正常后,提升速度,匀速行驶,将板材输送至成型框。制板要平整、无生料、气泡、布褶、布帘等;脱模剂涂抹均匀,国内板材不准抽板,国外12㎜以下抽板不可大于5㎝,12㎜以上抽板不可大于3㎝。 2、一次固化: 2.1将装满板材的成型框送入一次固化车间(养护房)进行养护、固化。 2.2板材一次固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尤其重要。一次固化车间(养护房)温度一般控制 在 2.324h; 3 3.1 3.2 3.3 4 4.1 4.26天以 达到室温);如高于,要延长固化时间,达到要求方可进行浸泡。 4.3二次固化产品要码放整齐,控制板材温度在80℃以下,超过此温度会影响产品质量,造成不抗 老化,过早粉碎等情况;因此如温度超过80℃,要采取板材隔离、加隔层或吹风降温等措施来维护。 5、浸泡: 编号:DF—ZYZDS—工艺—00页码:3/4 5.1板材固化7天以后,温度降至室温,可以装架浸泡,装架时要轻拿轻放,注意保护板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