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本

一、缺铁性贫血(IDA)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

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

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

网织红计数:正常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

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

网织红计数:减少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0.8%,红系占13.2%,粒红比值为4.61:1。

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大,以原粒增生为主,原粒38.9%,NFC86.8%,白

细胞大小均匀,可见大原粒或小原粒,核有畸形,胞浆少,可出现空泡及奥氏小

体,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

4、红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幼稚粒增多,原粒比值升高,中性分叶核减少,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

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强阳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显著,粒系占65.2%,红系占10.5%,粒红比值为6.21:1。

3、粒系增生显著,以早幼粒增生为主,NFC50%,异常早幼粒细胞大小和核大小不

一,胞浆内出现大量粗大、密集或融合的嗜天青颗粒,细胞和核可有畸形,可见

奥氏小体。

4、红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幼稚粒增多,以早幼粒为主,中性分叶核减低,成熟红细胞同骨髓

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强阳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40.1%,红系占12.8%,粒红比值为3.13:1。

3、粒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稚粒细胞分布减少,形态正常。

4、红系增生受抑制,幼红细胞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高,以原淋、幼淋增生为主,原幼淋形态异常,

核仁少,胞浆少,呈高核浆比。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原淋幼淋增多,中性分叶核减少,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阴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六、多发性骨髓瘤(MM)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15.5%,红系占19%,粒红比值为1.23:1。

3、粒系增生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4、红系增生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正常。

6、单核细胞正常。

7、浆细胞增生明显,形态异常,大小不一,核畸形,双核或多核,胞浆量多,内可

见Russll小体,可见火焰细胞、葡萄细胞和Mott细胞。

8、巨核细胞可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亦可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少量浆细胞和骨

髓瘤细胞,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阴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

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2.8%,红系占20.5%,粒红比值为3.06:1。

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显著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细胞增多为

主,原粒+早幼粒可达13%,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粒细胞大小不一,核浆发育不平衡,核分裂象易见。

4、红系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幼红细胞比值相对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

态正常,可见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

5、淋巴系统比值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分布增多。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显著增多。

2、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及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核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3、血小板分布增多。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NAP积分降低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考试重点

1.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2.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3.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4.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5.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6.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7.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也称为造血定向干细胞。 8.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9.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10.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11.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微米,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约占细胞的2/3,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染淡紫红色,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实验指导 (供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组编 2005年12月 第一章血细胞形态(示教) 概念:是指血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多媒体示教2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各种血细胞外形及核的形态、胞浆着色情况、核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点。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示教)4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画出每一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 (一)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7.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选择题 A. 贫血 A1型题 B. 出血 1. 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 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C. 发烧 种? D. 浸润 A. M1 E. 皮疹 B. M38. 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 C. M5 A. 30% ?90% D. M7 B. > 30% E. ALL C. > 90% 2. 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 D. > 80% 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 E.30%?80% 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9. 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 染色质细致,核仁2-4 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 3.5 %,其他无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粒细胞系列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单核细胞系列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淋巴细胞系列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巨核细胞系列 E. 复发骨髓象 3. 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10. 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病细胞,约为多少? A. > 30% A. 104~106 B. > 40% B. 106~108 C. > 50% C. 108~1010 D. > 60% D. 1010~1012 E. > 80% E. 1012~101411. WH(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 4. 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整为多少? A. 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A. > 10% B. 血小板破坏增加 B. > 15% C. 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C. > 20% D.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 > 25% E. 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E. > 30% 5. 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12.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张采用下列哪种 A. t(8;21) (q22 ;q22)分型? B. t(9 ;22) (q34 ;q11)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C. t(15;17) (q22 ;q11-12) B. 细胞形态分型 D. t(8 ;14) (q 24 ;q 32)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E. t(11 ;14) (p 13 ;q 11)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6. 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A. ALL13. ALL 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 B. M2型? C. M3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D. M5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E. M6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临床血液学检验 1.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细胞大部分来源于肝脏,部分来源于脾脏。骨髓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骨髓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同时也是一个中枢淋巴器官。 2.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从头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3.血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即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例外。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是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同时又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4.血象和骨髓象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疗效及病情的严重手段之一。 5.粒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质中常有许多颗粒而得名的。颗粒从II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称为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S可以有三种: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 6.早幼粒细胞其胞体直径12~25um,较原始粒细胞大。 7.骨髓穿刺:最为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 8.骨髓取材情况判断:(1)取材满意:a.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感到有瞬间的酸痛感(有的患者无这种感觉);b.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黄色小粒(多为骨髓小粒,有的是脂肪);c.显微镜下涂片中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稚童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造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吞噬细胞等;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2)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如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

临床血液学检验期末复习MPN、MDS、MM等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以骨髓中分化成熟相对正常的一系或多系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持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与MDS所见无效造血相反,增殖的细胞分化成熟相对正常。临床一般起病缓慢,有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大,常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疾病进展到终末期,可出现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本组疾病中典型的4种,除了慢粒还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是一种主要累及巨核细胞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数持续增多,血栓形成和/或出血为特征。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多缓慢起病,部分病人发病时无症状,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或手术后出血不止而确诊。多数病人有出血或血栓形成。出血以胃肠道、鼻出血较常见,皮肤、粘膜出血少见。血栓栓塞以指(趾)小血管、中枢神经血管和肢体血管栓塞为主。脾大见于多数病例,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检验】 (1)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00~3000)×10^9/L。MPV增大,血小板比积明显增加。可见巨大型、小型及不规则血小板,常自发聚集成堆。可见巨核细胞碎片。白细胞计数多在(10~30)×10^9/L,偶可达(40~50)×10^9/L。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 (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系统增生尤为突出,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的比例增高,部分病例可见到小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形态异常,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缺,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增多。红细胞和粒细胞系统亦明显增生。 (3)血小板功能检查: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对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部分患者又有自发性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现象。 【诊断】 WHO的ET诊断标准: 阳性标准:(1)血小板持续性>600×10^9/L;(2)骨髓活检主要为巨核细胞增生,胞体大而形态成熟的巨核细胞增多。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过关必做2000题(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十七章 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诊断)【圣

第十七章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诊断 A1/A2型题 1.属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的突出变化的是()。 A.白细胞正常伴异形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增多伴异形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增多伴异形淋巴细胞 D.粒细胞增多伴异形淋巴细胞 E.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B 2.下列不符合类白血病反应的是()。 A.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数常正常 B.常需要做骨髓检查,以排除白血病 C.巨系、红系无明显异常 D.骨髓象变化不大 E.血象中以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为主,并见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答案】E 3.下列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是()。 A.属慢性疾病 B.白细胞数正常或增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属正常 C.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 D.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

E.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型 【答案】B 4.白细胞减少症指的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 A.4.0×109/L B.(0.5~1.0)×109/L C.(1.5~2.0)×109/L D.(2.0~3.0)×109/L E.(3.0~4.0)×l09/L 【答案】A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属于()。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答案】E 6.下列符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是()。 A.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以成熟型为主 B.骨髓中红系、巨系常减少 C.通过骨髓检查通常可确定本病的病因 D.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骨髓检查 E.骨髓中以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且有形态异常

【答案】A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的是()。 A.中性粒细胞型:白细胞总数>50×109/L B.淋巴细胞型:白细胞增多常在(20~30)×109/L,分类淋巴细胞>40%C.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20%,均为成熟细胞 D.单核细胞型:白细胞总数>30×109/L,其中单核细胞>20% E.白细胞不增多症:白细胞总数<10×109/L 【答案】A 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常大于()。 A.41%~50% B.31%~40% C.21%~30% D.10%~20% E.5%~9% 【答案】B 9.Ⅰ型异形淋巴细胞指的是()。 A.原淋巴细胞样型 B.幼淋巴细胞样型 C.单核细胞样型 D.浆细胞型 E.不能分类型 【答案】D

临床血液学检验 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设置在检验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课程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使用范围] 检验学专业,本科层次。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最新整理)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小体 B.Cabot环 C.Howell-Jolly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最新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胞体由大到小 B. 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C. 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 胞浆由少到多 E. 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 2. 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 红系祖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粒系祖细胞 D. 巨核系祖细胞 E. T淋巴系祖细胞 3.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 A. 肝脏 B. 脾脏 C. 骨髓 D. 胸腺 E. 淋巴结 4. 关于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具有多项分化能力 B. CD34+ CD38- C. CD34+ Lin- D. 分化能力较局限 E.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5. 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的是 A. 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 C 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 E. 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 6. 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 A. 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B. 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C. 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 D. 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E. 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 7.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 A. 胸骨 B. 肋骨 C. 下肢股骨远心端 D. 脊椎骨 E. 颅骨 X 型题 8. 关于红骨髓下列正确的是 A. 含大量发育的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 B. 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 C. 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的50%左右 D. 红骨髓是脂肪化的骨髓 E. 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潜能 9. 血细胞分化是指 A.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B. 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 C. 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 D. 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 E. 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 10. 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 A. Lin- B. CD38+ C. CD38- D. CD34- E. CD34+ 11.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 A. 对称分裂能力 B.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 C. 定向分化能力 D. 多向分化能力 E. 有明显的形态特征 12. 造血微环境包括: A. 网状细胞 B. 造血细胞 C.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 骨髓微血管系统 E. 造血岛 13. 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有: A. 骨髓 B. 肝脏 C. 胸腺 D. 脾脏 E. 淋巴结 14 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情况: A. 婴幼儿严重贫血 B. 急性再障 C. 骨髓硬化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5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种? A. M1 B. M3 C. M5 D. M7 E. ALL 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染色质细致,核仁2-4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 A. 粒细胞系列 B. 单核细胞系列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D. 淋巴细胞系列 E. 巨核细胞系列 3.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约为多少? A. 104~106 B. 106~108 C. 108~1010 D. 1010~1012 E. 1012~1014 4.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B.血小板破坏增加 C.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E.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5.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 A. t(8;21) (q22;q22) B. t(9;22) (q34;q11) C. t(15;17) (q22;q11-12) D. t(8;14) (q 24;q 32) E. t(11;14) (p 13;q 11) 6.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A. ALL B. M2 C. M3 D. M5 E. M6 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A. 贫血 B. 出血 C. 发烧 D. 浸润 E. 皮疹 8.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A. 30%~90% B. ≥30% C. ≥ 90% D. ≥80% E.30%~80% 9.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3.5%,其他无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复发骨髓象 10.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A. ≥30% B. ≥40% C. ≥50% D. ≥60% E. ≥80% 11.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整为多少?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2.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采用下列哪种分型?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B. 细胞形态分型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13.ALL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型?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D.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下降 E. 全血细胞减少 14.下列哪项是前B-ALL较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A.t(6;9) B. t(1;14) C. t(8;16)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D) A、锚蛋白 B、收缩蛋白 C、肌动蛋白 D、跨膜糖蛋白E肌球蛋白 2、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E )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缺乏 D 、微量元素缺乏E、叶酸和维生素B12(vitamin B12)缺乏 3、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是( A ) `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 、血清铁降低 C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 、总铁结合力升高 E 、铁粒幼细胞增多 4、PAS染色对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 A、巨贫与红血病的鉴别 B、急淋与急非淋的鉴别 C、PNH与再障的鉴别 D、外周血象检查 E、以上均不正确 5、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C) A、因子Ⅹa、Ⅺa B、因子Ⅶa、Ⅹa C、因子Ⅴa、Ⅷa D、因子Ⅹa、Ⅸa E、AT、HCⅡ 6、关于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C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B、{ C、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加,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性变时NAP活性增强 F、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则降低 7、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B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据是(D) A、巨核细胞受抑、血小板减少 B、原始细胞形态差别显著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 D、POX染色 E、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9、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有( C ) A、因子ⅩⅢ B、因子ⅩⅢa C、因子ⅩⅢa 、Ca2+ D、因子Ⅹ E、因子Ⅹa、Ca2+ 10、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 B )

临床血液学检验重点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名词解释 1. 白血病: 2. 急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复发: 4. 部分缓解: 5. 微量残留白血病: 6. 柴捆细胞: 7. 非红系计数:。 8.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9. MICM分型: 10. FAB分型: 11.Ph染色体 12.全髓白血病 13.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14.尿本-周蛋白 15.类白血病反应 16.R-S细胞 17.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8、M蛋白 19、重链病 20、类脂质沉积病 21、血清β2-微球蛋白 三、问答题 1. FAB分型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亚型的形态特点各如何?

2.我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是什么? 3.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是什么? 4.根据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哪两大类?细胞免疫分型时所用的一线单抗和二线单抗各有哪些? 5.M3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有哪些?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要点。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其标准。 8.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 9.试述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0.试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 11.什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程度如何区分?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中有不能控制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分化成 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四大症状即贫血、发烧、出血及浸润。 2.指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的白血病,其骨髓髓中以原始及幼稚白血病细胞增生为主。 3.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为复发,①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5%且<20%,经过有效的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后仍为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20%;③骨髓外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4.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细胞+幼单核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5%~≤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 5.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估计约106~8个)的状态。 6.细胞胞浆中有多条棒状小体,从形态上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因而得名,柴捆细胞主要见于M3。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知识讲解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 题和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 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 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 小体 B.Cabot 环 C.Howell-Jolly 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B.TGF-β C.IL-11 D.IL-3 E.TPO 答案:B 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答案:B 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答案:D 13.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A.粒细胞:成熟红细胞 B.有核细胞:全部血细胞 C.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D.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全部血细胞 答案:C 14.T 和B 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答案:B 15.CFU-GM 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E 16.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活动始于 A.胚胎第12周 B.胚胎第10周 C.胚胎第8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3~4周 答案:E 17.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答案:A 18.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脏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答案:C 19.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答案:E 20.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正常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色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案:A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D ) A 、 锚蛋白 B 、 收缩蛋白 C 、肌动蛋白 D 、 跨膜糖蛋白 E 肌球蛋白 2、影响DNA 合成的常见因素 ( E ) A 、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 缺乏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 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组 2007-01-01 前言 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通过理学、化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以及现代自动化仪器的方法,采用病人血液及骨髓标本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 实验课是以《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谭齐贤主编)与《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实验指导》(潘恩潭主编)为参考教材,面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安排共75学时,理论课35学时,实验课40学时。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学特征、临床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诊断和临床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了解溶血、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表

[目的要求] 掌握红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特征。 [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 1.认真辩认红细胞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2.用红蓝铅笔描绘红细胞系各阶段细胞; 3.书写实验报告。 重点难点:1.红系各阶段细胞划分标准; 2.正常骨髓片中原始红细胞与早幼红细胞的形态鉴别; 3.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的区别 [学时] 3 实验二血细胞形态 [目的要求] 掌握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特征。 [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 1.认真辩认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2.用红蓝铅笔描绘粒细胞系细胞; 3.巩固练习:继续辩认红系细胞,同时注意与粒细胞的区别要点; 4.书写实验报告。 重点难点:1.粒系各阶段细胞划分标准; 2.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要点。 [学时] 3 实验三血细胞形态 [目的要求] 1.掌握淋巴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特征。 2.掌握单核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特征。 3.熟悉骨髓非造血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等)的形态特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1.淋巴细胞系统与单核细胞系统中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的形态鉴别;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1 / 13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小体 B.Cabot环 C.Howell-Jolly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2 / 13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3 / 13 B.TGF-β C.IL-11 D.IL-3 E.TPO 答案:B 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答案:B 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第二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圣才出品】

第二篇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一单元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一节造血器官及造血微环境 表2-1-1 造血器官和造血微环境(掌握) 第二节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 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掌握) 1.定义: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 2.特点:①多数处于G0期或静止期;②大多数CD34+Thy-1+;③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和HLA-DR;④缺乏表面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3.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又称造血定向干细胞。

第三节血细胞的增殖、发育与成熟 表2-1-2 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掌握) 第四节细胞凋亡 表2-1-3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掌握)

第二单元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骨髓细胞学检查(掌握) 1.适应证:①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③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④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⑤微生物及寄生虫检查。 2.禁忌证:①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②妊娠晚期妇女。 3.采集部位:髂骨后上棘,此处骨皮质薄、骨髓液丰富、进针容易,为首选穿刺部位。 4.取材满意指标:①患者抽取时有特殊的疼痛感;②可见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滴,镜下可见巨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骨髓特有细胞;③骨髓中性杆状核与分叶核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的比值。 5.骨髓细胞学检查:①低倍镜下判断骨髓片质量、增生程度、有无较大或成堆异常细胞;②选取满意涂片,油镜下观察200~500个细胞;③骨髓增生程度分级标准中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极度减低时,成熟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比值依次为1:1、10:1、20:1(正常骨髓象)、50:1和200:1。 6.诊断意见:①肯定性诊断疾病:各种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②支持性诊断疾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③可疑性诊断疾病:难治性贫血等;④排除性诊断疾病:ITP。 7.正常骨髓象:①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比值(2~4):1;②粒细胞占有核细胞40%~60%;③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④淋巴细胞约占20%,小儿可达40%;⑤单核和浆细胞均<4%;⑥通常在1.5cm×3cm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一)

临床血液学检验(一) 姜春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第六章 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 血液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 血细胞形态学: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 血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 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 血液免疫学: 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遗传血液学: 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 血液流变学 :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 实验血液学: 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等。 2014-10-31

临床血液学 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临床血液学检验 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为工作对象。 2014-10-31

二、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1.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1)血液病合并非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骨髓瘤患者会因为肾衰竭就诊于肾病科;粒细胞缺乏症和白血病同时会出现严重喉头感染和水肿急诊入住五官科等等 2)非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病 许多非血液系统疾病都会有血液病的并发症:红细胞增高、贫血、白细胞减少等 3)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例如:对于急性失血的患者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或血浆等。 2.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2014-10-31

第二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一节 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 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一、胚胎期造血器官 分三个期:中胚叶造血期(卵黄囊造血)、肝脏造血期、骨髓造血期 2014-10-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