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9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9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9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9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举酒属.

客(劝人饮酒) 羽化..

而登仙(像长了翅膀一样) B .倚歌而和.

之(和谐) 山川相缪.

(缭、盘绕) C .知不可乎骤.

得(急速,快) 而卒.

莫消长也(到底) D .相.

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 洗盏更.

酌(更替) 【解析】 B 项,和:同声相应,唱和;C 项,骤:屡次;D 项,相:互相。更:再,第二次。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抱明月而长终

C .而卒莫消长也

D .纵一苇之所如

【解析】 A 项,“冯”通“凭”。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94890071】 A.?????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

将至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君安.

与项伯有故 C.?????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当其欣于所.遇 D.?????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骑千余,卒.数万人

【解析】 C 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A 项,代词,它/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 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D 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

【答案】 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

..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

⑦东.望武昌⑧顺流而东.也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⑩侣.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白.

?哀.吾生之须臾

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解析】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航行”“喝酒”/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舞”“使……哭”/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

【答案】 B

5.名句默写。【导学号:94890072】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答案】(1)歌窈窕之章(2)渺沧海之一粟(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哀吾生之须臾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导学号:94890073】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

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

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

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予乃摄.

衣而上 摄:提 B .履.

巉岩 履:鞋子 C .揖予..

而言曰 揖予:向我作揖 D .予亦惊寤.

寤:醒 【解析】 B 项,履,名词作动词,攀登。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归而.谋诸妇固一世之雄也,而.

今安在哉 B.?????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 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则天地曾不能以.

一瞬 D.????? 状如松江之.鲈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解析】 A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B 项,副词,正,恰好/动词,享有;C 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在;D 项,结构助词,的。

【答案】 D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解析】“四顾寂寥”说环境,“适有……”陈述事情,中间必须断开,排除C、D 两项,“横江/东来”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项,选择A项。

【答案】 A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D.《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节选的文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解析】D项,表达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答案】 D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2)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3)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等你随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就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突然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我)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语言运用层]

11.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导学号:94890074】

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让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大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句重组为单句,实则考查的是将短句变换为长句。短句变长句,应先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然后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归到中心句里去。

【答案】(示例)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除他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大原因。

12.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潘多拉效应”。(不超过30个字)

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为了让他们喜欢上读书,他们的父亲苏洵想到

了一个“怪招”。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父亲“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猜想父亲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他们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日复一日,读书竟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苏轼、苏辙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这个典故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不顾宙斯禁止偏偏打开装满罪恶的盒子如出一辙。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先指出这一概念的一般属性(心理效应),然后再概括出“潘多拉效应”的本质属性,再按照定义的格式进行组合即可。

【答案】(“潘多拉效应”是指)基于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结果与预期恰好相反的心理效应。

13.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超过35个字(含标点符号)。

【导学号:94890075】亿万年前,上帝正在造物。上帝造完了蜈蚣的身子,正要造蜈蚣的脚时,蜈蚣问,脚是用来做什么的?上帝说,脚是用来行走的。于是,蜈蚣要上帝给它造100只脚。上帝还真满足了蜈蚣的要求,给它造了100只脚。上帝把造好的蜈蚣放在了大地上。

数日后,蜈蚣又爬回到上帝的身边,质问道:“上帝,你不是说脚是用来行走的吗?”

“没错,脚是用来行走的呀。”上帝说。

“我有100只脚,可为什么还走不过只有两只脚的人呢?”蜈蚣问。

上帝看了看蜈蚣,十分遗憾地对它说:“蜈蚣呀,

【解析】题目要求给一则寓言故事续写结尾。材料中的蜈蚣让上帝给自己造了100只脚,但它还是不如只有两只脚的人走得快。这个道理很明显,是因为它没有认清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具体解答时,只要围绕这一点展开即可。

【答案】你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就算有再多的脚,又有什么用呢?

赤壁赋(必修一)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

赤壁赋 苏轼 壬(r?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独立,羽化而登仙。 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 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歌而和(ha)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 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 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zūn)以相属(zhǔ)。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yú),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 (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解题,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史实; 2.正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课文。、 3.讲解1、2两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人,了解一段史实,学习一种文体,感受一种胸襟和气度。这篇文章就是《赤壁赋》。(板书题目) 二、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简介 1.苏轼及“乌台诗案” 师:《赤壁赋》作者是谁?(苏轼)那么同学们了解苏轼多少呢?(同学起来发言,老师总结整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赤壁赋》就是他在游了赤壁(事实上不是三国中的赤壁,而是赤鼻矶)以后写下的,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二)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因而文章特别适合吟诵。

9.《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9.《赤壁赋》 1.《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 2.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期望自己能“,”,在客人的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 3.《赤壁赋》一文,苏轼用“,”两句着重描写了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婉转悠扬的悲戚箫声,它能“,”,想象奇特,笔力深刻。 4.《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5.《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泛不起一丝波纹,也恰好体现作者夜游赤壁时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语句是:,。 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回答客人,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 7.《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8.《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 ,”消极至极。 9.《赤壁赋》中“,,,”,常被后人引用,用来勉励自己修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 10.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 ”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1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9.《赤壁赋》答案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0.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piān xiān),过临皋(gāo)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fǔ)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

《前赤壁赋》苏轼 壬戌..(x ū 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子.. (苏轼自称)与客泛.(漂浮)舟,游于.(介词,在)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zh ǔ,致意,引申为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歌窈窕.. (y ǎo ti ǎo)之章。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星宿名,今,西班牙著名斗牛 游戏)之间。白露..(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横. (充满、弥漫)江,水光接天。纵.(任凭)一苇..(一片苇叶,比喻小船)之. (动词,往,到…去)所如..(所去的地方),凌.(越过)万顷..(指广阔无边的见面)之.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 (p íng 冯,同“凭” ;冯虚,凭空,凌空。)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羽化.. (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而登仙 。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泛舟,在赤壁之下浏览。清风徐徐吹来,(江面 上)水波不起。(我)端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中“窈窕”一章。不 一会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xi ù)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小船 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茫茫万顷的长江。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而飞)却 不知它将留的地方;多么飘逸呀,好像离开尘世而独存,羽化飞升,登上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敲打)舷.(xi án )而.(连词,表修饰)歌之。歌曰:“桂棹.. (zh ào 船桨)兮兰桨,击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兮溯. (s ù 逆水而上)流光.. (在水波中流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 (内心所思慕的人,多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倚. (循,依,随,按)歌而和.(h è伴奏)之,其声呜呜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ni ǎo 婉转悠长),不绝.(断)如缕.(l ǚ 细丝)。舞. (使动用法,使…起舞)幽壑..(h è 深渊)之潜蛟,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l í寡妇)。 译文:这时候,(我们)喝酒喝得很欢畅,(我)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我唱道:“桂木做的棹啊 兰木做的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心中的情思悠 远啊,遥望美人,天各一方。”有位吹洞箫的客人,按照曲调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响,像哀怨,像 思慕,像哭泣,像倾诉。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绵延不断。(这声音)能使得深渊中潜藏的蛟龙起舞, 使得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苏子愀然.. (qi ǎo 忧愁凄怆的样子),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使…正)襟危. (端正)坐,而.(连词,表承接)问客曰:“何为..(即“为何”,为什么)其然. (这样,代词)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名词作状语,向南)飞. (语出曹操《短歌行》诗歌)’,此非曹孟德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诗乎?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望夏口,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li áo ,通“缭”,连接,盘绕),郁乎苍苍.. (草木茂盛的样子),此非孟德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困于.(介词,被)周郎者乎?方. (当)其.(指曹操)破荆州,下.(攻下)江陵,顺流而.(连词,表修饰)东. (向东行进,名词作动词)也,舳舻..(zh úl ú 首尾衔接的船只 ,这里指战船)千里,旌旗..(jing )蔽. (遮蔽)空,酾酒.. (sh ī 滤酒,这里指斟酒) 临.(面对)江,横槊. (shu ò 长矛)赋诗,固. (本来,原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即“在安”,在哪里)哉!况吾与子渔樵.. (打渔,砍柴,名词做动词)于江渚.(zh ǔ,水中小块陆地,如小洲)之上,侣.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鱼虾而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麋 (m í)鹿。驾一叶之扁 (pi ān)舟,举匏尊 (p

赤壁赋_作业1

赤壁赋 作业1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扣舷.(xu án ) 舳.舻(zh ú) 举酒属. 客(zh ǔ) B .渔樵.(ji āo ) 潜蛟.(ji āo ) 卒莫消长. (zh ǎn ɡ) C .匏.樽(p áo ) 遗.世(y í) 山川相缪. (li áo ) D .肴.核(y áo ) 溯.流光(s ù) 倚歌而和. (h é)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逝者如斯.(这) 清风徐. 来(慢慢地) 水波不兴. (起) B .一瞬.(一眨眼工夫) 冯虚御. 风(驾) 溯. 流光(逆流而上) C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 坐(端正) 何为其然. (这样) D .卒.莫消长(到底) 洗盏更. 酌(更换) 东方之既. 白(既然) 3.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舞幽壑.. 之潜蛟(深谷) B .渺.渺. 兮予怀(茫然的样子) C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D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盘绕)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举酒属.客属. 予作文以记之 B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 也 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岁饥民困. D .????? 扣舷而歌.之白日放歌.须纵酒

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B.望美人 ..兮天一方 C.凌万顷之茫然 ..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6.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客有吹洞箫者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固一世之雄也 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突出了景色的爽朗、澄净和优美。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徘徊”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柔美的月光对人的依恋和脉脉含情。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表现了作者极度欢乐的心情。 D.“客有吹洞箫者……嫠妇。”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了箫声的凄切、婉转,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幽怨之情。 8.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变的道理。 二、语段精读 精段阅读,回答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最新后赤壁赋教案-公开课可用

《后赤壁赋》 教学目标: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 能力目标:1、领悟景物与情理相交融的表达技巧。 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写景语句的鉴赏 2、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3、道士化鹤的寓意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复习《前赤壁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诗人去世前两个月所写,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作一词二赋。前后《赤壁赋》一个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既望”,一个写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仅相隔三个月,这两篇同名赋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学习《后赤壁赋》。 二、教师检查预习卷完成情况,整体感知。 三、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落实第一段字词,翻译。 四、找出该段写景的句子?“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A此句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B此句写的季节、对象是什么?(初冬之夜黄坂坡) C为何要写此景色?与夜游赤壁何关?(见此美景,天清气爽,小小的黄坂坡也如此引人入胜,可想像若到那赤壁之下,会有怎样的一番美景。) 五、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快乐,因为有美景、嘉客、好酒、珍肴,这四美是游赤壁最好的兴致和条件。)(板书:起雅兴而游乐) 六、再齐读该段。 第二课时 一、全班朗读第一自然段,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教师落实第二段字词,翻译。 三、1、诗人说“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七月游赤壁时的景色与现在有何不同,现在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

9《赤壁赋》(2)

导学案《赤壁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第二、三段,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自主学习】 熟读翻译第二三节,完成: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乐甚:扣舷: (2)空明:流光: (3)溯:渺渺: (4)美人:倚歌: (5)和:袅袅: (6)缕:幽壑: (7)嫠妇: (8)愀然正: (9)危坐:繆 (10)方:下: (11)舳舻:酾酒: (12)槊:渔櫵: (13)渚:匏: (14)侣:友: (15)骤得:遗响: 2.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探究第二自然段 (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2)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 (3)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的变化是否太突兀? 探究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怎样将景、理、情结合在一起? 【课后作业】 1.一词多义积累 望: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如: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之: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2.背诵默写第二三节

导学案《赤壁赋》第三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编号:03 使用时间: 2013 编写人:盛日山审核人:刘雪芬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朗读第四五段,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自主学习】 翻译第四、五节,完成: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消长:盖: (2)肴核:狼籍: (3)相与枕藉:既白: 2.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24.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 25.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26.悄然:静默的样子。27.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30.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31.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33.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34.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35.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如白居中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 36.掠:擦过。 37.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 38.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40.俛:同“俯”,低头。 41.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 42.畴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 43.过我:从我这里经过。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 45.顾:回头看。 46.寤:觉,醒。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

苏轼《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苏轼《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原文: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原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完整版)赤壁赋作业

高一(上)自编作业13 《赤壁赋》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金环秀编 一、选择题 1 ?选出下列两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①杯盘狼籍 ②倚歌而和之 C.①渺渺兮于怀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举匏尊以相属 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B.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 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 相属(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 3. 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6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凌万顷之茫然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7.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 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 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贝U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贝U 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 舞幽壑之潜蛟 C .扣舷而歌之 D .顺流而东也 4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徘徊于斗牛间之 D 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 .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客有吹洞箫者 )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A.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却不知它要要停留在何方】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东坡《后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东坡《后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①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霜露既降,木叶(4)尽脱。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②已而(6)叹曰: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9)。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顾安所得酒乎(10)?”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归而谋诸妇(11)。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妇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③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4)。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5),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6)!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予乃摄衣(17)而上,履巉岩(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龙(21),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栖鹘(22)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3)。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盖二客不能从焉。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划然长啸(24),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予亦(25)悄然(26)而悲,肃然(27)而恐,凛乎其不可留(28)也。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

赤壁赋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壬戌.( )属.客( ) 窈窕.( ) 枕藉.( ) 桂棹.( ) 斗.牛( ) 幽壑.( ) 和.诗( ) 嫠.妇( ) 愀.然( ) 酾.酒( ) 扁.舟( ) 舳.舻( ) 匏.尊( ) 横槊.( )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歌窈窕 ..之章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徘徊 ..于斗牛 ..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露 ..横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为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句填空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 ___ __,_____ _____。 ②其声呜呜然,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 ___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第9课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9课赤壁赋》同步练习 一、语言基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间.或(jiàn)说.客(shuō) 博闻强识.(zhì) 扣舷.而歌(xuán) B.猗.郁(yī) 拨弄.(lòng) 不可估量.(liáng) 一鳞半爪.(zhǎo) C.低徊.(huí) 挣.脱(zhēng) 载.歌载舞(zài) 叨.陪鲤对(dāo) D.专横.(hèng) 挑剔.(ti) 叱咤.风云(zhà) 啜.菽饮水(chuò) 答案 D 解析A项,扣舷.而歌(xián);B项,拨弄.(nòng);C项,挣.脱(zhèng)叨.陪鲤对(tāo)。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移暴动,姗姗可爱B.酾酒临江 C.寄蜉蝣于天地D.冯虚御风 答案 D 解析D项,冯(凭)。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②徘徊于斗牛 ..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 B.①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 ②余音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C.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往下游走) ②击空明 ..兮溯流光(澄明的水波) D.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盘绕) ②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斟酒)

答案 C 解析 下:攻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 .渺沧海.. 之一粟 C .白露.. 横江 D .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 B 解析 A 项,所以:古义,以此用来;今义,因果关系连词。C 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D 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顺流而.东也②逝者如斯,而. 未尝往也 B.???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耳得之.而为声 C.???①挟飞仙以.遨游②引以. 为流觞曲水 D.???①寄蜉蝣于.天地②会于. 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 D 解析 D 项,“于”同为介词“在”。A 项,表修饰/表转折;B 项,助词,的/代词;C 项,表修饰/把……作为。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 A .侣. 鱼虾而友麋鹿 B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 .舞. 幽壑之潜蛟 D .扣舷而歌.之 答案 D 解析 例句中的“东”为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A 项,意动用法;B 项,名词作状语;C 项,使动用法;D 项,名词用作动词。 7.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苏轼《前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苏轼《前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苏轼《前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咏之编辑2016-3-23《前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